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学:二十四节气-立冬

立冬释义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每年公历11月7日至8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即为立冬。“立”表示开始,“冬”意为终结,草木枯萎、万物收藏,意味着冬季的开始。俗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表明此时是进补养生的最佳时节。

立冬不仅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也是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在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常伴有初雪,而南方地区则开始感受到凉意,渐渐进入冬季气候。

立冬习俗

立冬的习俗多与迎冬和进补有关。在北方地区,立冬当天流行吃饺子,寓意“安耳福”,因为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冻伤耳朵,吃饺子既暖身又象征祛寒保暖。在江浙一带,立冬有吃米酒酿和糯米饭的习俗,寓意生活甜美、幸福安康。

南方部分地区有炖鸡汤、羊肉汤等“补冬”习俗,认为此时进补能为寒冬储备能量,增强体质。福建一带有吃甘蔗、炒豆子的传统,表示滋补驱寒。还有些地方会举行祭祖仪式,以感谢祖先的庇护和祈求平安。

立冬农事

立冬是农业生产的转折点,北方地区的秋收基本结束,南方地区晚稻收割进入尾声。此时农民需完成农田整地,为冬季农作物如冬小麦、大麦等的生长做好准备。

此外,立冬后气温骤降,需加强牲畜圈舍的防寒工作,确保家禽家畜安全越冬。果园中的柿子、橙子等晚熟水果进入采摘和储存阶段,同时也是绿肥作物的种植期,为来年的耕种提供有机肥料。

立冬养生

立冬时节天气寒冷,养生重点是“藏阳养阴”,增强体质以适应冬季气候。饮食宜温补,多食用羊肉、牛肉、鸡肉等温热性质的食材,同时搭配黑米、芝麻、山药等补肾益气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起居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早睡晚起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收敛。运动宜选择舒缓的项目,如太极拳、瑜伽,以增强血液循环和御寒能力。此外,立冬后天气干燥,需多饮水或滋润汤品,如银耳汤、枸杞茶,以预防皮肤干燥和口干症状。

立冬宜忌

在立冬时节,饮食宜以温热滋补为主,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手脚和腰腹部位,以防寒气侵体。立冬后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应保持适度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避免过度劳累,注重休息调养。

立冬谚语及诗歌

立冬谚语如“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反映了立冬天气对整个冬季气候的影响;“立冬打雷,百日见霜”,预示了立冬后天气的变化趋势。

诗歌方面,可引用宋代陆游的《立冬》:“室静兰风绕,庭闲竹露清。门枢时一响,叶影下帘明。”此诗描写了立冬时节清冷静谧的氛围,展现了冬季初始的自然美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学:二十四节气-立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