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

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原文

生地黄鸡

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

生地黄(半斤) 饴糖(五两) 乌鸡(一枚)

右三味,先将鸡去毛、肠肚净,细切,地黄与糖相和匀,内鸡腹中,以铜器中放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成,取食之。不用盐醋,唯食肉尽却饮汁。

羊蜜膏

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

熟羊脂(五两) 熟羊髓(五两) 白沙蜜(五两,炼净) 生姜汁(一合) 生地黄汁(五合)

右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或作羹汤,或作粥食之亦可。

羊藏羹

治肾虚劳损,骨髓伤败。

羊肝、肚、肾、心、肺(各一具,汤洗净) 牛酥(一两) 胡椒(一两) 荜拨(一两) 豉(一合)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两个) 葱(五茎)

上件,先将羊肝等,慢火煮令熟,将汁滤净。和羊肝等并药,一同入羊肚内,缝合口,令绢袋盛之,再煮熟,入五味,旋旋任意食之。

羊骨粥

治虚劳,腰膝无力。

羊骨(一副,全者,捶碎)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二个) 生姜(一两) 盐(少许)

右水三斗,慢火熬成汁,滤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汤亦可。

羊脊骨粥

治下元久虚,腰肾伤败。

羊脊骨(一具,全者,捶碎) 肉苁蓉(一两,洗,切作片) 草果(三个) 荜拨(二钱)

上件,水熬成汁,滤去滓,入葱白、五味,作面羹食之。

白羊肾羹

治虚劳,阳道衰败,腰膝无力。

白羊肾(二具,切作片) 肉苁蓉(一两,酒浸,切) 羊脂(四两,切作片) 胡椒(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荜拨(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相和,入葱白、盐、酱,煮作汤,入面 子,如常作羹食之。

猪肾粥

治肾虚劳损,腰膝无力,疼痛。

猪肾(一对,去脂膜,切) 粳米(三合) 草果(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缩砂(二钱)

上件,先将猪肾、陈皮等煮成汁,滤去滓,入酒少许,次下米成粥,空心食之。

枸杞羊肾粥

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枸杞叶(一斤) 羊肾(一对,细切) 葱白(一茎) 羊肉(半斤,炒)

右四味拌匀,入五味,煮成汁,下米熬成粥,空腹食之。

鹿肾羹

治肾虚耳聋。

鹿肾(一对,去脂膜,切)

上件于豆豉中,入粳米三合,煮粥或作羹,入五味,空心食之。

羊肉羹

治肾虚衰弱,腰脚无力。

羊肉(半斤,细切) 萝卜(一个,切作片) 草果(一钱)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荜拨(一钱) 胡椒(一钱) 葱白(三茎)

上件,水熬成汁,入盐、酱熬汤,下面 子,作羹食之。将汤澄清,作粥食之亦可。

鹿蹄汤

治诸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践地。

鹿蹄(四只) 陈皮(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煮令烂熟,取肉,入五味,空腹食之。

鹿角酒

治卒患腰痛,暂转不得。

鹿角(新者,长二三寸,烧令赤)

上件,内酒中浸二宿,空心饮之立效。

黑牛髓煎

治肾虚弱,骨伤败,瘦弱无力。

黑牛髓(半斤) 生地黄汁(半斤) 白沙蜜(半斤,炼去蜡)

右三味和匀,煎成膏,空心酒调服之。

狐肉汤

治虚弱,五藏邪气。

狐肉(五斤,汤洗净) 草果(五个) 缩砂(二钱) 葱(一握)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二钱) 哈昔泥(一钱,即阿魏)

上件,水一斗,煮熟,去草果等,次下胡椒二钱,姜黄一钱,醋、五味,调和匀,空心食之。

乌鸡汤

治虚弱,劳伤,心腹邪气。

乌雄鸡(一只, 洗净,切作块子)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草果(二个)

上件,以葱、醋、酱相和,入瓶内,封口,令煮熟,空腹食。

醍醐酒

治虚弱,去风湿。

醍醐(一盏)

上件,以酒一杯和匀,温饮之,效验。

山药

治诸虚,五劳七伤,心腹冷痛,骨髓伤败。

羊骨(七五块,带肉) 萝卜(一枚,切作大片) 葱白(一茎) 草果(五个)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缩砂(二钱) 山药(二斤)

上件同煮,取汁澄清,滤去滓,面二斤,山药二斤,煮熟,研泥,溲面作 ,入五味,空腹食之。

山药粥

治虚劳,骨蒸,久冷。

羊肉(一斤,去脂膜,烂煮熟,研泥) 山药(一斤,煮熟,研泥)

上件,肉汤内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酸枣粥

治虚劳,心烦,不得睡卧。

酸枣仁(一碗)

右用水,绞取汁,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生地黄粥

治虚弱骨蒸,四肢无力,渐渐羸瘦,心烦不得睡卧。

生地黄汁(一合) 酸枣仁(二两,水绞,取汁二盏)

上件,水煮同熬数沸,次下米三合煮粥,空腹食之。

椒面羹

治脾胃虚弱,久患冷气,心腹结痛,呕吐不能下食。

川椒(三钱,炒,为末) 白面(四两)

上件同和匀,入盐少许,于豆豉作面条,煮羹食之。

荜拨粥

治脾胃虚弱,心腹冷气 痛,妨闷不能食。

荜拨(一两) 胡椒(一两) 桂(五钱)

右三味为末。每用三钱,水三大碗,入豉半合,同煮令熟,去滓,下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良姜粥

治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高良姜(半

两,为末) 粳米(三合)

上件,水三大碗 煎高良姜至二碗,去滓,下米煮粥,食之效验。

吴茱萸粥

治心腹冷气冲胁肋痛。

吴茱萸(半两,水洗,去涎,焙干,炒,为末)

上件,以米三合,一同作粥,空腹食之。

牛肉脯

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

牛肉(五斤,去脂膜,切作大片) 胡椒(五钱) 荜拨(五钱) 陈皮(二钱,去白)草果(二钱) 缩砂(二钱) 良姜(二钱)

上件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淹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

莲子粥

治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

莲子(一升,去心)

上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三合,作粥,空腹食之。

鸡头粥

治精气不足,强志,明耳目。

鸡头实(三合)

上件煮熟,研如泥,与粳米一合,煮粥食之。

鸡头粉羹

治湿痹,腰膝痛。除暴疾,益精气,强心志,耳目聪明。

鸡头(磨成粉) 羊脊骨(一副,带肉,熬取汁)

上件,用生姜汁一合,入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桃仁粥

治心腹痛,上气咳嗽,胸膈妨满,喘急。

桃仁(三两,汤煮熟,去尖、皮,研)

上件取汁,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生地黄粥

治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上件,煮白粥,临熟时入地黄汁,搅匀,空腹食之。

鲫鱼羹

治脾胃虚弱,泄痢,久不瘥者,食之立效。

大鲫鱼(二斤) 大蒜(两块) 胡椒(二钱) 小椒(二钱) 陈皮(二钱) 缩砂(二钱) 荜拨(二钱)

上件,葱、酱、盐、料物、蒜,入鱼肚内,煎熟作羹,五味调和令匀,空心食之。

炒黄面

治泄痢,肠胃不固。

白面(一斤,炒令焦黄)

上件,每日空心温水调一匙头。

乳饼面

治脾胃虚弱,赤白泄痢。

乳饼(一个,切作豆子样)

上件,用面拌煮熟,空腹食之。

炙黄鸡

治脾胃虚弱,下痢。

黄雌鸡(一只, 净)

右以盐、酱、醋、茴香、小椒末同拌匀,刷鸡上,令炭火炙干焦,空腹食之。

牛奶子煎荜拨法

贞观中,太宗苦于痢疾,众医不效,问左右能治愈者,当重赏。时有

术士进此方:用牛奶子煎荜拨,服之立瘥。

肉羹

治水肿,浮气,腹胀,小便涩少。

肉(一斤,细切) 葱(一握) 草果(三个)

上件,用小椒、豆豉,同煮烂熟,入粳米一合作羹,五味调匀,空腹食之。

黄雌鸡

治腹中水癖,水肿。

黄雌鸡(一只, 净) 草果(二钱) 赤小豆(一升)

上件,同煮熟,空心食之。

青鸭羹

治十种水病不瘥。

青头鸭(一只,退净) 草果(五个)

上件,用赤小豆半升,入鸭腹内煮熟,五味调,空心食。

萝卜粥

治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大萝卜(五个,煮熟,绞取汁)

上件,用粳米三合,同水并汁,煮粥食之。

野鸡羹

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

野鸡(一只, 净)

右入五味,如常法作羹 食之。

鹁鸽羹

治消渴,饮水无度。

白鹁鸽(一只,切作大片)

上件,用土苏一同煮熟,空腹食之。

鸡子黄

治小便不通。

鸡子黄(一枚,生用)

上件,服之不过三服,熟亦可食。

葵菜羹

治小便癃闭不通。

葵菜叶(不以多少,洗择净)

右煮作羹,入五味,空腹食之。

鲤鱼汤

治消渴,水肿,黄胆,香港脚。

大鲤鱼(一头) 赤小豆(一合) 陈皮(二钱,去白) 小椒(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入五味,调和匀,煮熟,空腹食之。

马齿菜粥

治香港脚,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

马齿菜(洗净,取汁)

上件,和粳米同煮粥,空腹食之。

小麦粥

治消渴,口干。

小麦(淘净,不以多少)

右以煮粥,或炊作饭,空腹食之。

驴头羹

治中风头眩,手足无力,筋骨烦痛,言语蹇涩。

乌驴头(一枚, 洗净) 胡椒(二钱) 草果(二钱)

上件,煮令烂熟,入豆豉汁中,五味调和,空腹食之。

驴肉汤

治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

乌驴肉(不以多少,切)

上件,于豆豉中,烂煮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狐肉羹

治惊风,癫痫,神情恍惚,言语错谬,歌笑无度。

狐肉(不以多少及五脏)

上件,如常法入五味,煮令烂熟,空心食之。

熊肉羹

治诸风,香港脚,痹痛不仁,五缓筋急。

熊肉(一斤)

上件,于豆豉中,入五味、葱、酱,煮熟,空腹食之。

乌鸡酒

治中风,背强,舌直不得语,目睛不转,烦热。

乌雌鸡(一只, 洗净,去肠肚)

上件,以酒五升,煮取酒二升,去滓。分作三服,相继服之。汁尽,无时熬葱白、生姜

粥投之,盖覆取汁。

羊肚羹

治诸中风。

羊肚(一枚,洗净) 粳米(二合) 葱白数茎 豉(半合) 蜀椒(去目,闭口者。炒出汗,三十粒) 生姜(二钱半,细切)

右六味拌匀,入羊肚内烂煮熟,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葛粉羹

治中风,心脾风热,言语蹇涩,精神昏愦,手足不遂。

葛根(半斤,捣,取粉四两) 荆芥穗(一两) 豉(三合)

右三味,先以水煮荆芥、豉,六七沸,去滓,取汁,次将葛粉作索面,于汁中煮熟,空腹食之。

荆芥粥

治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面 斜。

荆芥穗(一两) 薄荷叶(一两) 豉(三合) 白粟米(三合)

上件,以水四升,煮取

三升,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麻子粥

治中风,五脏风热,语言蹇涩,手足不遂,大肠滞涩。

冬麻子(二两,炒,去皮,研) 白粟米(三合) 薄荷叶(一两) 荆芥穗(一两)

上件,水三升,煮薄荷、荆芥,去滓,取汁,入麻子仁同煮粥,空腹食之。

恶实菜

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治中风,燥热,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

恶实菜叶(肥嫩者) 酥油

上件,以汤煮恶实叶三五升,取出,以新水淘过,布绞取汁,入五味,酥点食之。

乌驴皮汤

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烦疼,心燥,口眼面目 斜。

乌驴皮(一张, 洗净)

上件,蒸熟,细切如条,于豉汁中,入五味,调和匀,煮过,空心食之。

羊头脍

治中风,头眩,羸瘦,手足无力。

白羊头(一枚, 洗净)

上件,蒸令烂熟,细切,以五味汁调和脍,空腹食之。

野猪

治久痔野鸡病,下血不止,肛门肿满。

野猪肉(二斤,细切)

上件,煮令烂熟,入五味,空心食之。

獭肝羹

治久痔下血不止。

獭肝(一副)

上件,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鲫鱼羹

治久痔,肠风,大便常有血。

大鲫鱼(一头,新鲜者,洗净,切作片) 小椒(二钱,为末) 草果(一钱,为末)

上件,用葱三茎,煮熟,入五味,空腹食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译文

生地黄鸡

用于治疗腰背疼痛,骨髓虚损,不能长时间站立,身体沉重,气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时常呕吐和腹泻。

生地黄(半斤) 饴糖(五两) 乌鸡(一只)

以上三种材料,先将鸡去毛、清理干净内脏,切细,将地黄和糖混合均匀,放入鸡腹中,用铜器盛放,再放入蒸锅中蒸煮,饭熟后取出食用。不要加盐和醋,只吃肉,吃完肉后再喝汁。

羊蜜膏

用于治疗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

熟羊脂(五两) 熟羊髓(五两) 白沙蜜(五两,炼净) 生姜汁(一合) 生地黄汁(五合)

以上五种材料,先用羊脂煎至沸腾,再加入羊髓继续煮沸,然后加入蜜、地黄汁和生姜汁,不停地搅拌,用小火熬煮数次沸腾后成膏。每天空腹时用温酒调一匙服用。也可以做成羹汤或粥食用。

羊藏羹

用于治疗肾虚劳损,骨髓伤败。

羊肝、肚、肾、心、肺(各一具,用热水洗净) 牛酥(一两) 胡椒(一两) 荜拨(一两) 豉(一合)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两个) 葱(五茎)

以上材料,先将羊肝等用慢火煮熟,滤出汁液。将羊肝等和药材一起放入羊肚内,缝合口,用绢袋装好,再煮熟,加入五味调料,随意食用。

羊骨粥

用于治疗虚劳,腰膝无力。

羊骨(一副,完整的,捶碎)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草果(二个) 生姜(一两) 盐(少许)

以上材料,加水三斗,用慢火熬成汁,滤出澄清,像平常一样煮粥,或者做成羹汤也可以。

羊脊骨粥

用于治疗下元久虚,腰肾伤败。

羊脊骨(一具,完整的,捶碎) 肉苁蓉(一两,洗净,切片) 草果(三个) 荜拨(二钱)

以上材料,加水熬成汁,滤去渣滓,加入葱白和五味调料,做成面羹食用。

白羊肾羹

用于治疗虚劳,阳道衰败,腰膝无力。

白羊肾(二具,切片) 肉苁蓉(一两,用酒浸泡,切片) 羊脂(四两,切片) 胡椒(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荜拨(二钱) 草果(二钱)

以上材料混合,加入葱白、盐、酱,煮成汤,加入面 子,像平常一样做成羹食用。

猪肾粥

用于治疗肾虚劳损,腰膝无力,疼痛。

猪肾(一对,去脂膜,切片) 粳米(三合) 草果(二钱) 陈皮(一钱,去白) 缩砂(二钱)

以上材料,先将猪肾、陈皮等煮成汁,滤去渣滓,加入少许酒,然后加入米煮成粥,空腹食用。

枸杞羊肾粥

用于治疗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枸杞叶(一斤) 羊肾(一对,切细) 葱白(一茎) 羊肉(半斤,炒)

以上四种材料拌匀,加入五味调料,煮成汁,加入米熬成粥,空腹食用。

鹿肾羹

用于治疗肾虚耳聋。

鹿肾(一对,去脂膜,切片)

以上材料放入豆豉中,加入粳米三合,煮粥或做成羹,加入五味调料,空腹食用。

羊肉羹

用于治疗肾虚衰弱,腰脚无力。

羊肉(半斤,切细) 萝卜(一个,切片) 草果(一钱)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荜拨(一钱) 胡椒(一钱) 葱白(三茎)

以上材料,加水熬成汁,加入盐、酱熬汤,加入面 子,做成羹食用。将汤澄清,做成粥食用也可以。

鹿蹄汤

用于治疗各种风、虚,腰脚疼痛,不能踩地。

鹿蹄(四只) 陈皮(二钱) 草果(二钱)

以上材料,煮至烂熟,取出肉,加入五味调料,空腹食用。

鹿角酒

用于治疗突然腰痛,暂时无法转身。

鹿角(新鲜的,长二三寸,烧至赤红)

以上材料,放入酒中浸泡两晚,空腹饮用,立即见效。

黑牛髓煎

用于治疗肾虚弱,骨伤败,瘦弱无力。

黑牛髓(半斤) 生地黄汁(半斤) 白沙蜜(半斤,炼去蜡)

以上三种材料混合均匀,煎成膏,空腹时用酒调服。

狐肉汤

用于治疗虚弱,五脏邪气。

狐肉(五斤,用热水洗净) 草果(五个) 缩砂(二钱) 葱(一握)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二钱) 哈昔泥(一钱,即阿魏)

以上材料,加水一斗,煮熟,去掉草果等,再加入胡椒二钱,姜黄一钱,醋、五味调料,调和均匀,空腹食用。

乌鸡汤

用于治疗虚弱,劳伤,心腹邪气。

乌雄鸡(一只,洗净,切块)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草果(二个)

以上材料,用葱、醋、酱混合,放入瓶内,封口,煮熟,空腹食用。

醍醐酒

用于治疗虚弱,去风湿。

醍醐(一盏)

以上材料,用一杯酒调和均匀,温饮,效果显著。

山药

用于治疗各种虚,五劳七伤,心腹冷痛,骨髓伤败。

羊骨(七五块,带肉) 萝卜(一枚,切大片) 葱白(一茎) 草果(五个) 陈皮(一钱,去白) 良姜(一钱) 胡椒(二钱) 缩砂(二钱) 山药(二斤)

以上材料一起煮,取汁澄清,滤去渣滓,加入面二斤,山药二斤,煮熟,研成泥,和面做成 ,加入五味调料,空腹食用。

山药粥

用于治疗虚劳,骨蒸,久冷。

羊肉(一斤,去脂膜,煮熟,研成泥) 山药(一斤,煮熟,研成泥)

以上材料,在肉汤中加入米三合,煮成粥,空腹食用。

酸枣粥

用于治疗虚劳,心烦,无法入睡。

酸枣仁(一碗)

以上材料,用水绞取汁,加入米三合煮成粥,空腹食用。

生地黄粥

用于治疗虚弱骨蒸,四肢无力,逐渐消瘦,心烦无法入睡。

生地黄汁(一合) 酸枣仁(二两,用水绞取汁二盏)

以上材料,加水煮至数次沸腾,然后加入米三合煮成粥,空腹食用。

椒面羹

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长期患有冷气,心腹结痛,呕吐无法进食。

川椒(三钱,炒,研末) 白面(四两)

以上材料混合均匀,加入少许盐,用豆豉做成面条,煮成羹食用。

荜拨粥

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心腹冷气痛,胸闷无法进食。

荜拨(一两) 胡椒(一两) 桂(五钱)

以上三种材料研成末。每次用三钱,加水三大碗,加入豉半合,一起煮至熟,滤去渣滓,加入米三合煮成粥,空腹食用。

良姜粥

用于治疗心腹冷痛,积聚,停饮。

高良姜(半

两,研成末) 粳米(三合)

以上材料,用三大碗水煎煮高良姜,煎至剩下两碗,去掉渣滓,加入米煮成粥,食用后有效。

吴茱萸粥

治疗心腹冷气冲胁肋痛。

吴茱萸(半两,用水洗净,去掉涎液,焙干,炒熟,研成末)

以上材料,与三合米一起煮成粥,空腹食用。

牛肉脯

治疗脾胃久冷,不思饮食。

牛肉(五斤,去掉脂肪膜,切成大片) 胡椒(五钱) 荜拨(五钱) 陈皮(二钱,去掉白色部分)草果(二钱) 缩砂(二钱) 良姜(二钱)

以上材料研成细末,加入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与肉拌匀,腌制两天,取出焙干,制成肉脯,随意食用。

莲子粥

治疗心志不宁。补中强志,聪明耳目。

莲子(一升,去掉心)

以上材料煮熟,研成泥状,与三合粳米一起煮成粥,空腹食用。

鸡头粥

治疗精气不足,强志,明耳目。

鸡头实(三合)

以上材料煮熟,研成泥状,与一合粳米一起煮成粥,食用。

鸡头粉羹

治疗湿痹,腰膝痛。除暴疾,益精气,强心志,耳目聪明。

鸡头(磨成粉) 羊脊骨(一副,带肉,熬取汁)

以上材料,加入一合生姜汁,调和五味,空腹食用。

桃仁粥

治疗心腹痛,上气咳嗽,胸膈妨满,喘急。

桃仁(三两,用热水煮熟,去掉尖、皮,研成末)

以上材料取汁,与粳米一起煮成粥,空腹食用。

生地黄粥

治疗虚劳,瘦弱,骨蒸,寒热往来,咳嗽唾血。

生地黄汁(二合)

以上材料,煮白粥,快熟时加入地黄汁,搅拌均匀,空腹食用。

鲫鱼羹

治疗脾胃虚弱,泄痢,久不愈者,食用后立即见效。

大鲫鱼(二斤) 大蒜(两块) 胡椒(二钱) 小椒(二钱) 陈皮(二钱) 缩砂(二钱) 荜拨(二钱)

以上材料,葱、酱、盐、料物、蒜,放入鱼肚内,煎熟做成羹,五味调和均匀,空腹食用。

炒黄面

治疗泄痢,肠胃不固。

白面(一斤,炒至焦黄)

以上材料,每日空腹用温水调一匙头食用。

乳饼面

治疗脾胃虚弱,赤白泄痢。

乳饼(一个,切成豆子大小)

以上材料,用面拌煮熟,空腹食用。

炙黄鸡

治疗脾胃虚弱,下痢。

黄雌鸡(一只, 净)

以上材料,用盐、酱、醋、茴香、小椒末拌匀,刷在鸡上,用炭火烤至干焦,空腹食用。

牛奶子煎荜拨法

贞观年间,太宗苦于痢疾,众医无效,问左右谁能治愈,当重赏。当时有

术士进献此方:用牛奶子煎荜拨,服用后立即痊愈。

肉羹

治疗水肿,浮气,腹胀,小便涩少。

肉(一斤,细切) 葱(一握) 草果(三个)

以上材料,用小椒、豆豉,一起煮烂熟,加入一合粳米做成羹,五味调匀,空腹食用。

黄雌鸡

治疗腹中水癖,水肿。

黄雌鸡(一只, 净) 草果(二钱) 赤小豆(一升)

以上材料,一起煮熟,空腹食用。

青鸭羹

治疗十种水病不愈。

青头鸭(一只,退净) 草果(五个)

以上材料,用半升赤小豆,放入鸭腹内煮熟,五味调和,空腹食用。

萝卜粥

治疗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大萝卜(五个,煮熟,绞取汁)

以上材料,用三合粳米,与水和汁一起煮成粥,食用。

野鸡羹

治疗消渴,口干,小便频数。

野鸡(一只, 净)

以上材料,加入五味,按常法做成羹,食用。

鹁鸽羹

治疗消渴,饮水无度。

白鹁鸽(一只,切成大片)

以上材料,用土苏一起煮熟,空腹食用。

鸡子黄

治疗小便不通。

鸡子黄(一枚,生用)

以上材料,服用不超过三次,熟食亦可。

葵菜羹

治疗小便癃闭不通。

葵菜叶(不论多少,洗净)

以上材料,煮成羹,加入五味,空腹食用。

鲤鱼汤

治疗消渴,水肿,黄胆,香港脚。

大鲤鱼(一头) 赤小豆(一合) 陈皮(二钱,去掉白色部分) 小椒(二钱) 草果(二钱)

以上材料,加入五味,调和均匀,煮熟,空腹食用。

马齿菜粥

治疗香港脚,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

马齿菜(洗净,取汁)

以上材料,与粳米一起煮成粥,空腹食用。

小麦粥

治疗消渴,口干。

小麦(淘净,不论多少)

以上材料,煮成粥,或煮成饭,空腹食用。

驴头羹

治疗中风头眩,手足无力,筋骨烦痛,言语蹇涩。

乌驴头(一枚, 洗净) 胡椒(二钱) 草果(二钱)

以上材料,煮至烂熟,加入豆豉汁中,五味调和,空腹食用。

驴肉汤

治疗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

乌驴肉(不论多少,切)

以上材料,在豆豉中煮烂熟,加入五味,空腹食用。

狐肉羹

治疗惊风,癫痫,神情恍惚,言语错谬,歌笑无度。

狐肉(不论多少及五脏)

以上材料,按常法加入五味,煮至烂熟,空腹食用。

熊肉羹

治疗诸风,香港脚,痹痛不仁,五缓筋急。

熊肉(一斤)

以上材料,在豆豉中,加入五味、葱、酱,煮熟,空腹食用。

乌鸡酒

治疗中风,背强,舌直不得语,目睛不转,烦热。

乌雌鸡(一只, 洗净,去掉肠肚)

以上材料,用五升酒煮取二升酒,去掉渣滓。分三次服用,连续服用。汁尽后,随时熬葱白、生姜

粥加入,盖覆取汁。

羊肚羹

治疗诸中风。

羊肚(一枚,洗净) 粳米(二合) 葱白数茎 豉(半合) 蜀椒(去掉目,闭口者。炒出汗,三十粒) 生姜(二钱半,细切)

以上六味拌匀,放入羊肚内煮烂熟,五味调和,空腹食用。

葛粉羹

治疗中风,心脾风热,言语蹇涩,精神昏愦,手足不遂。

葛根(半斤,捣碎,取粉四两) 荆芥穗(一两) 豉(三合)

以上三味,先用水煮荆芥、豉,煮沸六七次,去掉渣滓,取汁,然后将葛粉做成索面,在汁中煮熟,空腹食用。

荆芥粥

治疗中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口面 斜。

荆芥穗(一两) 薄荷叶(一两) 豉(三合) 白粟米(三合)

以上材料,用四升水,煮取

取三升水,去掉渣滓,加入米煮成粥,空腹时食用。

麻子粥

用于治疗中风,五脏风热,语言不清,手脚不灵活,大肠不通畅。

冬麻子(二两,炒熟,去皮,研磨) 白粟米(三合) 薄荷叶(一两) 荆芥穗(一两)

将上述材料加水三升,先煮薄荷和荆芥,去掉渣滓,取汁液,加入麻子仁一起煮粥,空腹时食用。

恶实菜

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用于治疗中风,燥热,口干,手脚不灵活及皮肤热疮。

恶实菜叶(选择肥嫩的) 酥油

将恶实菜叶用热水煮三到五升,取出后用清水冲洗,用布绞取汁液,加入五味调料,用酥油点缀后食用。

乌驴皮汤

用于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骨节疼痛,心烦,口眼歪斜。

乌驴皮(一张,洗净)

将乌驴皮蒸熟,切成细条,加入豉汁中,加入五味调料,调和均匀,煮熟后空腹食用。

羊头脍

用于治疗中风,头晕,身体瘦弱,手脚无力。

白羊头(一个,洗净)

将白羊头蒸至烂熟,切成细片,用五味调料调和后,空腹食用。

野猪

用于治疗长期痔疮和野鸡病,下血不止,肛门肿满。

野猪肉(二斤,切成细片)

将野猪肉煮至烂熟,加入五味调料,空腹食用。

獭肝羹

用于治疗长期痔疮下血不止。

獭肝(一副)

将獭肝煮熟,加入五味调料,空腹食用。

鲫鱼羹

用于治疗长期痔疮,肠风,大便常有血。

大鲫鱼(一条,新鲜的,洗净,切成片) 小椒(二钱,研磨成末) 草果(一钱,研磨成末)

将上述材料加入三根葱,煮熟后加入五味调料,空腹食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注解

生地黄:生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劳、咳嗽等症状。

饴糖:由米、麦芽等经过糖化、浓缩制成的糖,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的作用。

乌鸡:乌鸡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背强等症状。

羊脂:羊的脂肪,中医认为其具有温中散寒、润燥通便的作用。

羊髓:羊的骨髓,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白沙蜜:经过提炼的蜂蜜,具有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

生姜汁:生姜榨取的汁液,具有温中散寒、止呕解毒的功效。

羊肝:羊的肝脏,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肝明目、养血益气的功效。

羊肚:羊肚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诸中风等症状。

羊肾:羊的肾脏,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羊心:羊的心脏,中医认为其具有补心养血、安神定志的作用。

羊肺:羊的肺脏,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肺止咳、润燥化痰的功效。

牛酥:牛乳经过发酵、提炼制成的酥油,具有润燥通便、补虚益气的功效。

胡椒: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中医认为其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作用。

荜拨: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荜拨的干燥果实,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豉:豆豉,由大豆经过发酵制成,具有解表散寒、和胃消食的作用。

陈皮: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橘的干燥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良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的作用。

草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果实,具有温中散寒、燥湿化痰的功效。

葱: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中医认为其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作用。

羊骨:羊的骨头,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肉苁蓉:中药名,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

白羊肾:白色的羊肾脏,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猪肾:猪的肾脏,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粳米:粳米是一种常见的稻米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常用于煮粥或制作药膳。

缩砂: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缩砂的干燥果实,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枸杞叶:枸杞的叶子,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羊肉:羊的肉,中医认为其具有温中散寒、补虚益气的功效。

鹿肾:鹿的肾脏,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萝卜:萝卜具有清热生津、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渴、口干等症状。

鹿蹄:鹿的蹄子,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鹿角:鹿的角,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黑牛髓:黑牛的骨髓,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健骨的功效。

狐肉:狐肉具有祛风定惊、安神定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等症状。

哈昔泥: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阿魏的树脂,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乌雄鸡:黑色的公鸡,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肝肾、益气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醍醐:一种由牛奶提炼的乳制品,中医认为其具有补虚损、益气血的功效。

山药: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

酸枣仁: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养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

川椒: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杀虫的功效。

白面:小麦磨成的面粉,中医认为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桂:中药名,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具有温中散寒、止痛通经的功效。

吴茱萸:吴茱萸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腹冷痛等症状。

牛肉脯:牛肉脯是一种将牛肉腌制后烘干的食品,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的功效。

莲子:莲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养心安神、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志不宁等症状。

鸡头实:鸡头实即芡实,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肾固精、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精气不足等症状。

桃仁:桃仁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腹痛、咳嗽等症状。

鲫鱼: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等症状。

黄雌鸡:黄雌鸡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症状。

青头鸭:青头鸭是一种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食材,常用于治疗水肿等症状。

野鸡:野鸡具有滋补强壮、健脾开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渴、口干等症状。

鹁鸽:鹁鸽具有滋补强壮、益气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

鸡子黄:鸡子黄即鸡蛋黄,具有滋阴润燥、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通等症状。

葵菜:葵菜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癃闭等症状。

鲤鱼:鲤鱼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开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黄胆等症状。

马齿菜:马齿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香港脚、水肿等症状。

小麦:小麦具有养心安神、健脾益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渴、口干等症状。

驴头:驴头具有祛风止痛、补虚强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头眩等症状。

驴肉:驴肉具有补气养血、安神定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狂、忧愁不乐等症状。

熊肉:熊肉具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诸风、香港脚等症状。

葛根:葛根具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心脾风热等症状。

荆芥: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中风、言语蹇涩等症状。

麻子粥:一种以冬麻子、白粟米、薄荷叶、荆芥穗为主要原料的药膳粥,具有治疗中风、五脏风热、语言蹇涩、手足不遂、大肠滞涩等功效。

恶实菜: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具有治疗中风、燥热、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的功效。

乌驴皮汤:以乌驴皮为主要原料的药膳汤,具有治疗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烦疼、心燥、口眼面目斜等功效。

羊头脍:以白羊头为主要原料的药膳,具有治疗中风、头眩、羸瘦、手足无力等功效。

野猪:以野猪肉为主要原料的药膳,具有治疗久痔野鸡病、下血不止、肛门肿满等功效。

獭肝羹:以獭肝为主要原料的药膳羹,具有治疗久痔下血不止的功效。

鲫鱼羹:以大鲫鱼、小椒、草果为主要原料的药膳羹,具有治疗久痔、肠风、大便常有血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评注

这段文本主要记载了多种中医药膳的配方及其功效,反映了古代中医食疗的丰富内容和独特理论。这些药膳配方大多以动物内脏、骨骼、肉类为主料,辅以各种中药材,通过蒸、煮、熬等烹饪方法制成,具有补虚损、益气血、强筋骨等功效。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些药膳配方体现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即通过日常饮食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这种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人对健康与饮食的深刻理解。

从历史意义来看,这些药膳配方不仅为古代医学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现代中医药膳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配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医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以及他们对食材和药材的深刻认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药膳配方的描述简洁明了,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古代医学文献的实用主义风格。同时,这些配方也反映了古代中医对食材和药材的精细搭配和巧妙运用,展现了中医药膳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研究古代中医食疗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文献资料。

这段文本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医食疗方剂,涵盖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心腹冷痛、脾胃虚弱、消渴、水肿、中风等。这些方剂大多以食材为主,辅以中药材,通过煮粥、作羹、煎煮等方式制成,具有显著的食疗效果。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方剂体现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强调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种理念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医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方剂的制作方法简洁明了,注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技巧,体现了古代中医对食材和药材的深刻理解。同时,这些方剂的命名也颇具特色,如‘吴茱萸粥’、‘牛肉脯’、‘莲子粥’等,既直观又富有诗意。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方剂不仅是古代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方剂,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以及他们对食材和药材的运用技巧。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中医食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

本文所载的几种药膳,均以治疗中风及其相关症状为主,体现了古代中医食疗的智慧。中风在古代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常伴有语言蹇涩、手足不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药膳通过选用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食材,如冬麻子、牛蒡子、乌驴皮、白羊头、野猪肉、獭肝、鲫鱼等,结合五味调和,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些药膳反映了古代中医对食物与药物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中医认为,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还可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这种食疗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从历史意义来看,这些药膳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家对中风等疾病的治疗方法,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食物药用价值的认识和应用。这些药膳的配方和制作方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药膳的制作过程讲究精细,如麻子粥需将冬麻子炒、去皮、研,乌驴皮需蒸熟、细切如条,羊头需蒸令烂熟、细切等。这些步骤不仅体现了古代烹饪技艺的高超,也反映了对药效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些药膳不仅是古代医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二-食疗诸病》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23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