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应星(1711年-1778年),清代著名的科学家、技术学家和发明家。他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经典之一,书中总结了当时的各种手工业与科技技术。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37年)。
内容简要:《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代表作,内容涉及当时中国的农业、工业、手工业及科技技术的各个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工艺制作流程、技术发明等,展示了明代中国在机械、纺织、冶金、造纸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宋应星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智慧,也为后代的技术发展和科技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中国古代技术与工艺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天工开物-序-序-原文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
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
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
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
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
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
滇南车马,纵贯辽阳;
岭徼官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
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
从互市而得裘帽,
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
生长深宫,
御厨玉粒正香,
而欲观耒耜;
尚宫锦衣方剪,
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
披图一观,
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
名曰《天工开物》。
伤哉贫也!
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
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
岂有当哉?
吾友涂伯聚先生,
诚意动天,
心灵格物,
凡古今一言之嘉,
寸长可取,
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
由先生而授梓;
兹有复命,
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
其亦凤缘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
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观众””乐律”二卷,
其道太精,
自揣非吾事,
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
弃掷案头,
此书于功名进取,
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
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天工开物-序-序-译文
天覆盖着地,万物数量以万计,而事情也因之而变化,曲折完成而不遗漏,这难道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吗?事物既然有万种,必然需要口头传授和亲眼所见才能认识,那有多少种呢?在万事万物中,对人类无益和有益的各占一半;世界上有聪明博学的人,人们都会推崇他们。但是,还没见过枣梨花,就主观臆断楚萍;没见过釜锅的形状,就大谈莒鼎的图案;画工喜欢画鬼怪而讨厌画犬马,即使是郑国侨民、晋国华族,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幸运地生活在圣明盛世,滇南的车马可以直通辽阳;岭北的官商可以横游蓟北。在方圆万里的地方,有什么事情和物品,是不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呢?如果是一个士人在南宋末年,看到燕、秦的物品,就已经成了外来的产品;通过互市得到的皮裘和帽子,又和肃慎的箭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王孙贵族,生长在深宫之中,御厨的美食香气扑鼻,却想看耕田的农具;尚宫的锦衣才剪裁完毕,就想象着机织的丝线。在这样的时刻,翻阅一下这些图画,就像获得了宝贵的财富一样!
近年来写了一本书,名叫《天工开物》。遗憾的是贫穷啊!想要购买奇珍异宝来考证,却缺少洛阳的财富;想要邀请志同道合的人来讨论真假,却缺少陈思的馆舍。既然自己的见识和知识有限,就把这些藏在心中,写下来,难道真的合适吗?我的朋友涂伯聚先生,诚意感动天地,心灵能理解万物,对古今的每一句好话,哪怕是一寸长的有益之言,都会认真地去契合。
去年《画音归正》这本书,就是由先生帮助出版的;现在又有新的使命,再次取这本书继续出版,这难道不是凤缘的召唤吗?
这本书分为前后两卷,是看重五谷而轻视金玉的意义。‘观众’和‘乐律’两卷,内容过于精深,自认为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排版时删去了。希望有志于大事业的文人,不要把这本书扔在案头,这本书与功名利禄无关。
在崇祯丁丑年孟夏月,我在家食之问堂写下这些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天工开物-序-序-注解
天覆地载:形容天地广大无边,承载万物。在这里指天地间的一切。
物数号万:物类繁多,数量以万计。
曲成而不遗:曲折变化,但无所遗漏。
岂人力也哉:这难道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吗?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口授目成:口头传授,眼睛所见,即能理解。
万事万物:指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无益生人:对人类无益。
有益者:对人类有益。
各载其半:各有其一半。
聪明博物:指聪明且博学多识的人。
稠人推焉:众人推崇。
枣梨之花:指枣树和梨树的花。
臆度楚萍:凭空猜测。
釜之范鲜经:指釜(锅)的形状新鲜未见。
侈谈莒鼎:夸夸其谈,空谈莒鼎(古代一种鼎)。
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画家喜欢画鬼魅而不喜欢画犬马。
郑侨、晋华:指郑国和晋国的文化名人。
足为烈哉:值得称赞啊。
圣明极盛之世:指极其明智和繁荣的时代。
滇南车马:指滇南地区的车马。
纵贯辽阳:贯穿辽阳地区。
岭徼官商:指山岭边界的官员和商人。
横游蓟北:横行游历蓟北地区。
万物:指所有的事物。
燕、秦方物:指燕地和秦地的特产。
夷产:指外来的产品。
裘帽:指皮衣和帽子。
肃慎之矢:指古代肃慎族使用的箭。
王孙帝子:指贵族的子孙。
深宫:指皇宫。
御厨玉粒:指皇帝御用的美食。
耒耜:指农具。
尚宫:指宫中的女官。
锦衣:指华丽的衣服。
机丝:指织布的丝线。
披图一观:展开图谱一看。
重宝:极珍贵的宝物。
《天工开物》:指宋应星所著的一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
洛下之资:指洛阳的财富。
陈思之馆:指陈思的馆舍,这里指资助。
孤陋见闻:指见识短浅。
方寸:指心。
涂伯聚先生:指宋应星的朋友涂伯聚。
《画音归正》:指涂伯聚所著的《画音归正》。
凤缘之所召:指命运的召唤。
卷分前后:书籍分为前后两部分。
贵五谷而贱金玉: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观众:指观察事物。
乐律:指音乐和音律。
自揣非吾事:自认为不是自己的事情。
丐大业文人:请求有成就的文人。
案头:书桌。
功名进取:指功名利禄的追求。
崇祯丁丑:指明朝崇祯年间的丁丑年。
孟夏月:指农历五月,夏季的第一个月。
奉新宋应星:指宋应星。
家食之问堂:指宋应星的家。
著书:写作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天工开物-序-序-评注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此句开篇即以天地之大、万物之繁复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人力所限的感慨。‘天覆地载’形象地描绘了宇宙的广阔,‘物数号万’则是对自然界中物种繁多的一种概括。‘事亦因之’说明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曲成而不遗’则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无私和全面。‘岂人力也哉’一句,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也是对人类自身能力的反思。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
此句进一步探讨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事物而既万矣’指出了事物的多样性,‘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则说明了人类认知的依赖性,即需要通过感官和经验来认识世界。‘其与几何’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对认知深度的质疑。
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此句阐述了万物对人类的价值。‘无益生人与有益者’指出了事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两面性,‘各载其半’则是对这种平衡的描述。‘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则是对那些能够识别和利用事物价值的人的赞扬。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此句通过几个对比,讽刺了那些只凭主观臆断而不求实证的人。‘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指出了没有实际体验就妄加评论的愚蠢,‘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则是对那些空谈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的人的批评。‘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则是对那些审美偏颇的人的讽刺,‘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则是对这些行为的否定。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
此句描绘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背景,‘圣明极盛之世’是对当时社会的赞美,‘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和‘岭徼官商,横游蓟北’则是对交通和商业的繁荣的描述。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此句强调了当时社会的开放性和信息的流通,‘为方万里中’指出了地域的广阔,‘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则是对信息获取的全面性的肯定。
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此句通过对南宋时期士人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是对南宋时期士人的想象,‘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则说明了文化的融合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则是对这种融合的肯定。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此句通过对王孙帝子的生活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异和贵族生活的奢华。‘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指出了他们的出身和地位,‘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和‘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则是对他们生活的一种讽刺,揭示了他们与平民百姓生活的巨大差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书籍的珍视。‘当斯时也’指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披图一观’则是对阅读的描述,‘如获重宝’则是对知识的重视。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此句介绍了作者自己的著作《天工开物》以及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年来著书一种’说明了作者的创作活动,‘伤哉贫也’则是对自己生活贫困的感慨。‘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和‘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则是对创作条件的描述,‘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则是对自己创作态度的说明。
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此句对作者的朋友涂伯聚先生的赞美。‘吾友涂伯聚先生’是对朋友的称呼,‘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则是对他品质和才能的赞扬,‘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则是对他严谨治学态度的肯定。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
此句讲述了作者与涂伯聚先生的合作。‘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说明了他们之前的合作,‘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则是对他们继续合作的描述,‘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则是对这种合作的肯定。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此句介绍了《天工开物》的卷次和内容。‘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说明了卷次的划分和主题,‘“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则是对这两卷内容的解释和删除的原因。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工开物》的定位。‘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说明了这本书的受众,‘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则是对这本书价值的强调,即它不追求功名利禄。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此句是作者在书末的题记,‘时崇祯丁丑孟夏月’说明了写作的时间,‘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则是对自己的介绍和书写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