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

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原文

洗净,切) 鸡子(五个,煎作饼) 糟姜(一两,切) 瓜齑(一两,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经带面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蘑菇(半斤,洗净,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羊皮面

补中益气。

羊皮(二个, 洗净,煮软) 羊舌(二个,熟 羊腰子四个,熟,各切如甲叶) 蘑菇(一斤,洗净) 糟姜(四两,各切如甲叶)

上件,用好肉酽汤或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秃秃麻食

系手撇面。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秃秃麻食)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上件,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

细水滑绢边水滑一同。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水滑) 羊肉(二脚子,炒焦肉乞马) 鸡儿(一个,熟,切丝) 蘑菇(半斤,洗净,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

水龙子

补中益气。

羊肉(二脚子,熟,切作乞马) 白面(六斤,切作钱眼 子) 鸡子(十个) 山药(一斤)糟姜(四两) 胡萝卜(五个) 瓜齑(二两,各切细) 三色弹儿(内一色肉弹儿,外二色粉,鸡子弹儿)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二两,盐、醋调和。

马乞

系手搓面。或糯米粉,鸡头粉亦可。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乞马) 羊肉(二脚子,熟,切乞马)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醋、盐一同调和。

搠罗脱因

系畏兀儿茶饭。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和,按作钱样) 羊肉(二脚子,熟切) 羊舌(二个,熟切) 山药(一斤) 蘑菇(半斤) 胡萝卜(五个) 糟姜(四两,切)

上件,用好酽肉汤同下、炒,葱、醋调和。

乞马粥

补脾胃,益气力。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熬成汤,滤净) 粱米(二升,淘洗净)

上件,用精肉切碎乞马,先将米下汤内,次下乞马、米、葱、盐,熬成粥,或下圆米,或折米,或渴米皆可。

汤粥

补脾胃,益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上件,熬成汤,滤净,次下粱米三升,作粥熟,下米、葱、盐,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粱米淡粥

补中益气。

粱米(二升)

右先将水滚过,澄清,滤净,次将米淘洗三、五遍,熬成粥,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河西米汤粥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河西米(二升)

右熬成汤,滤净,下河西米,淘洗净,次下细乞马、米、葱、盐,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马亦可。

撒速汤

系西天茶饭名。治元脏虚冷,腹内冷痛,腰脊酸疼。

羊肉(二脚子,头蹄一副) 草果(四个) 官桂(三两) 生姜(半斤) 哈昔泥(如回回豆子两个大)

上件,用水一铁络,熬成汤,于石头锅内盛顿,下石榴子一斤,胡椒二两,盐少许,炮石榴子用小油一杓,哈昔泥如豌豆一块,炒鹅黄色微黑,汤末子油去净,澄清,用甲香、甘松、哈昔泥、酥油烧烟熏瓶,封贮任意。

炙羊心

治心气惊悸,郁结不乐。

羊心(一个,带系桶) 咱夫兰(三钱)

上件,用玫瑰水一盏,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羊心,于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安宁心气,令人多喜。

炙羊腰

治卒患腰眼疼痛者。

羊腰(一对) 咱夫兰(一钱)

上件,用玫瑰水一杓,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腰子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甚有效验。

攒鸡儿

肥鸡儿(十个, 洗净,熟切攒) 生姜汁(一合) 葱(二两,切) 姜末(半斤) 小椒末(四两) 面(二两,作面丝)

上件,用煮鸡儿汤炒,葱、醋入姜汁调和。

炒鹌鹑

鹌鹑(二十个,切成事件) 萝卜(二个,切) 姜末(四两) 羊尾子(一个,各切如色数) 面(二两,作面丝)

上件,用煮鹌鹑汤炒,葱、醋调和。

盘兔

兔儿(二个,切作事件) 萝卜(二个,切) 羊尾子(一个,切片) 细料物(二钱)

上件,用炒,葱、醋调和,下面丝二两,调和。

河西肺

羊肺(一个) 韭(六斤,取汁) 面(二斤,打糊) 酥油(半斤) 胡椒(二两) 生姜汁(二合)

上件,用盐调和匀,灌肺,煮熟,用汁浇食之。

姜黄腱子

羊腱子(一个,熟) 羊肋枝(二个,截作长块) 豆粉(一斤) 白面(一斤) 咱夫兰(二钱) 栀子(五钱)

上件,用盐、料物调和,搽腱子,下小油炸。

鼓儿签子

羊肉(五斤,切细) 羊尾子(一个,切细) 鸡子(十五个) 生姜(二钱) 葱(二两,切) 陈皮(二钱,去白) 料物(三钱)

上件,调和匀,入羊白肠内,煮熟切作鼓样,用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咱夫兰一钱,栀子三钱,取汁,同拌鼓儿签子,入小油炸。

带花羊头

羊头(三个,熟切) 羊腰(四个) 羊肚肺(各一具,煮熟切,攒胭脂染) 生姜(四两) 糟姜(二两,各切) 鸡子(五个,作花样) 萝卜(三个,作花样)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盐、醋调和。

鱼弹儿

大鲤鱼(十个,去皮、骨、头、尾) 羊尾子(二个,同剁为泥) 生姜(一两,切细)葱(二两,切细) 陈皮末(三钱) 胡椒末(一两) 哈昔泥(二钱)

上件,下盐,入鱼肉内拌匀,丸如弹儿,用小油炸。

芙蓉鸡

鸡儿(十个,熟

攒)羊肚、肺(各一具,熟切) 生姜(四两,切) 胡萝卜(十个,切)鸡子(二十个,煎作饼,刻花样) 赤根 芫荽(打糁) 胭脂 栀子(染) 杏泥(一斤)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醋调和。

派饼儿

精羊肉(十斤,去脂膜筋,捶为泥) 哈昔泥(三钱) 胡椒(二两) 荜拨(一两) 芫荽末(一两)

上件,用盐调和匀,捻饼,入小油炸。

盐肠

羊苦(肠水洗净)

上件,用盐拌匀,风干,入小油炸。

脑瓦剌

熟羊胸子(二个,切薄片) 鸡子(二十个,熟)

上件,用诸般生菜,一同卷饼。

姜黄鱼

鲤鱼(十个,去皮鳞) 白面(二斤) 豆粉(一斤) 芫荽末(二两)

上件,用盐、料物淹拌过搽鱼,入小油炸熟,用生姜二两,切丝。芫荽叶,胭脂染,萝卜丝炒,葱调和。

攒雁

雁(五个,煮熟,切攒) 姜末(半斤)

右用好肉汤炒,葱、盐调和。

猪头姜豉

猪头(二个,洗净,切成块) 陈皮(二钱,去白) 良姜(二钱) 小椒(二钱) 官桂(二钱)草果(五个) 小油(一斤) 蜜(半斤)

上件,一同熬成,次下芥末炒,葱、醋、盐调和。

蒲黄瓜齑

净羊肉(十斤,煮熟,切如瓜齑) 小椒(一两) 蒲黄(半斤)

上件,用细料物一两,盐同拌匀。

攒羊头

羊头(五个,煮熟攒) 姜末(四两) 胡椒(一两)

上件,用好肉汤炒,葱、盐、醋调和。

攒牛蹄

马蹄、熊掌一同。牛蹄(一副,煮熟,攒) 姜末(二两)

上件,用好肉汤同炒,葱、盐调和。

细乞思哥

羊肉(一脚子,煮熟,切细) 萝卜(二个,熟,切细) 羊尾子(一个,熟切) 哈夫儿(二钱)

上件用好肉汤同炒,葱调和。

肝生

羊肝(一个,水浸,切细丝) 生姜(四两,切细丝) 萝卜(二个,切细丝) 香菜 蓼子(各二两,切细丝)

上件,用盐、醋、芥末调和。

马肚盘

马肚肠(一副,煮熟,切) 芥末(半斤)

上件,将白血灌肠,刻花样,涩脾,和脂剁心子攒成炒,葱、盐、醋、芥末调和。

炸儿

系细项。

儿(二个,卸成各一节) 哈昔泥(一钱) 葱(一两,切细)

上件,用盐一同淹拌,少时,入小油炸熟。次用咱夫兰二钱,水浸汁,下料物、芫荽末,同糁拌。

熬蹄儿

羊蹄(五副,退洗净,煮软,切成块) 姜末(一两) 料物(五钱)

上件,下面丝炒,葱、醋、盐调和。

熬羊胸子

羊胸子(二个,退毛洗净,煮软,切作色数块) 姜末(二两) 料物(五钱)

上件,用好肉汤,下面丝炒,葱、盐、醋调和。

新鲤鱼(五个,去皮、骨、头、尾) 生姜(二两) 萝卜(二个) 葱(一两) 香菜蓼子(各切如丝) 胭脂(打糁。)

上件,下芥末炒,葱、盐、醋调和。

红丝

羊血同白面(依法煮熟) 生姜(四两) 萝卜(一个) 香菜 蓼子(各一两,切细丝)

上件,用盐、醋、芥末调和。

烧雁

烧 、烧鸭子等同。

雁(一个,去毛、肠、肚,净) 羊肚(一个,退洗净,包雁) 葱(二两) 芫荽末(一两)

上件,用盐同调,入雁腹内烧之。

烧水札

水札(十个, 洗净) 芫荽末(一两) 葱(十茎) 料物(五钱)

上件,用盐同拌匀烧,或以肥面包水扎,就笼内蒸熟亦可。或以酥油水和面包水扎,入炉内炉熟亦可。

柳蒸羊

羊(一口,带毛)

上件,于地上作炉,三尺深,周回以石,烧令通赤,用铁芭盛羊上,用柳子盖覆,土封,以熟为度。

仓馒头

羊肉 羊脂 葱 生姜 陈皮(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和为馅。

鹿奶肪馒头

或作仓馒头,或做皮薄馒头皆可。

鹿奶肪 羊尾子(各切如指甲片) 生姜 陈皮(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拌和为馅。

茄子馒头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各切细) 嫩茄子(去穣)

上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内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剪花馒头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各切细)

上件,依法入料物、盐、酱拌馅包馒头,用剪子剪诸般花样,蒸,用胭脂染花。

水晶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上件,入细料物、盐、酱拌匀,用豆粉作皮包之。

酥皮奄子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或下瓜哈孙–系山丹根)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小油、米粉与面,同和作皮。

撇列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新韭(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白面作皮, 上炮熟,次用酥油、蜜,或以葫芦瓠子作馅亦可。

莳萝角儿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白面、蜜与小油拌入锅内,滚水搅熟作皮。

天花包子

或作蟹黄亦可。藤花包子一同。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葱 陈皮 生姜(各切细) 天花(滚水烫熟,洗净,切细)

上件,入料物、盐、酱拌馅,白面作薄皮,蒸。

荷莲兜子

羊肉(三脚子,切) 羊尾子(二个,切) 鸡头仁(八两) 松黄(八两) 八檐仁(四两) 蘑菇(八两) 杏泥(一斤) 胡桃仁(八两) 必思答仁(四两) 胭脂(一两) 栀子(四钱) 小油(二斤) 生姜(八两) 豆粉(四斤) 山药(三斤) 鸡子(三十

羊肚肺(各二副)苦肠(一副) 葱(四两) 醋(半瓶) 芫荽叶

上件,用盐、酱、五味调和匀,豆粉作皮,入盏内蒸,用松黄汁浇食。

黑子儿烧饼

白面(五斤) 牛奶子(二升) 酥油(一斤) 黑子儿(一两,微炒)

上件,用盐、减少许,同和面作烧饼。

牛奶子烧饼

白面(五斤) 牛奶子(二斤) 酥油(一斤) 茴香(一两,微炒)

上件,用盐、减少许,同和面作烧饼。

经卷儿一同。

白面(十斤) 小油(一斤) 小椒(一两,炒去汁) 茴香(一两,炒)

上件,隔宿用酵子、盐、减、温水,一同和面。次日入面接肥,再和成面。每斤作二个,入笼内蒸。

颇儿必汤

即羊辟膝骨。

主男女虚劳,寒中,羸瘦,阴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

颇儿必三四十个,水洗净。

上件,用水一铁络,同熬。四分中熬取一分,澄滤净,去油去滓,再凝定。如欲食,任意多少。

米哈讷关列孙

治五劳七伤,藏气虚冷。常服补中益气。

羊后脚一个(去筋膜,切碎)

上件,用净锅内干 熟。令盖封闭,不透气,后用净布绞纽取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译文

洗净,切) 鸡蛋(五个,煎成饼) 糟姜(一两,切) 瓜齑(一两,切)

以上材料,用清汤,加入胡椒一两,盐、醋调味。

经带面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蘑菇(半斤,洗净,切)

以上材料,用清汤,加入胡椒一两,盐、醋调味。

羊皮面

补中益气。

羊皮(二个,洗净,煮软) 羊舌(二个,熟 羊腰子四个,熟,各切如甲叶) 蘑菇(一斤,洗净) 糟姜(四两,各切如甲叶)

以上材料,用好肉浓汤或清汤,加入胡椒一两,盐、醋调味。

秃秃麻食

系手撇面。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秃秃麻食) 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

以上材料,用好肉汤炒葱,调味均匀,加入蒜酪、香菜末。

细水滑绢边水滑一同。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水滑) 羊肉(二脚子,炒焦肉乞马) 鸡儿(一个,熟,切丝) 蘑菇(半斤,洗净,切)

以上材料,用清汤,加入胡椒一两,盐、醋调味。

水龙子

补中益气。

羊肉(二脚子,熟,切作乞马) 白面(六斤,切作钱眼 子) 鸡蛋(十个) 山药(一斤)糟姜(四两) 胡萝卜(五个) 瓜齑(二两,各切细) 三色弹儿(内一色肉弹儿,外二色粉,鸡子弹儿)

以上材料,用清汤,加入胡椒二两,盐、醋调味。

马乞

系手搓面。或糯米粉,鸡头粉亦可。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作乞马) 羊肉(二脚子,熟,切乞马)

以上材料,用好肉汤炒,加入葱、醋、盐调味。

搠罗脱因

系畏兀儿茶饭。补中益气。

白面(六斤,和,按作钱样) 羊肉(二脚子,熟切) 羊舌(二个,熟切) 山药(一斤) 蘑菇(半斤) 胡萝卜(五个) 糟姜(四两,切)

以上材料,用好浓肉汤同下、炒,加入葱、醋调味。

乞马粥

补脾胃,益气力。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熬成汤,滤净) 粱米(二升,淘洗净)

以上材料,用精肉切碎乞马,先将米下汤内,次下乞马、米、葱、盐,熬成粥,或下圆米,或折米,或渴米皆可。

汤粥

补脾胃,益肾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以上材料,熬成汤,滤净,次下粱米三升,作粥熟,下米、葱、盐,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粱米淡粥

补中益气。

粱米(二升)

先将水滚过,澄清,滤净,次将米淘洗三、五遍,熬成粥,或下圆米、渴米、折米皆可。

河西米汤粥

补中益气。

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 河西米(二升)

熬成汤,滤净,下河西米,淘洗净,次下细乞马、米、葱、盐,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马亦可。

撒速汤

系西天茶饭名。治元脏虚冷,腹内冷痛,腰脊酸疼。

羊肉(二脚子,头蹄一副) 草果(四个) 官桂(三两) 生姜(半斤) 哈昔泥(如回回豆子两个大)

以上材料,用水一铁络,熬成汤,于石头锅内盛顿,下石榴子一斤,胡椒二两,盐少许,炮石榴子用小油一杓,哈昔泥如豌豆一块,炒鹅黄色微黑,汤末子油去净,澄清,用甲香、甘松、哈昔泥、酥油烧烟熏瓶,封贮任意。

炙羊心

治心气惊悸,郁结不乐。

羊心(一个,带系桶) 咱夫兰(三钱)

以上材料,用玫瑰水一盏,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羊心,于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安宁心气,令人多喜。

炙羊腰

治卒患腰眼疼痛者。

羊腰(一对) 咱夫兰(一钱)

以上材料,用玫瑰水一杓,浸取汁,入盐少许,签子签腰子火上炙。将咱夫兰汁徐徐涂之,汁尽为度,食之。甚有效验。

攒鸡儿

肥鸡儿(十个, 洗净,熟切攒) 生姜汁(一合) 葱(二两,切) 姜末(半斤) 小椒末(四两) 面(二两,作面丝)

以上材料,用煮鸡儿汤炒,葱、醋入姜汁调和。

炒鹌鹑

鹌鹑(二十个,切成事件) 萝卜(二个,切) 姜末(四两) 羊尾子(一个,各切如色数) 面(二两,作面丝)

以上材料,用煮鹌鹑汤炒,葱、醋调和。

盘兔

兔儿(二个,切作事件) 萝卜(二个,切) 羊尾子(一个,切片) 细料物(二钱)

以上材料,用炒,葱、醋调和,下面丝二两,调和。

河西肺

羊肺(一个) 韭(六斤,取汁) 面(二斤,打糊) 酥油(半斤) 胡椒(二两) 生姜汁(二合)

以上材料,用盐调和匀,灌肺,煮熟,用汁浇食之。

姜黄腱子

羊腱子(一个,熟) 羊肋枝(二个,截作长块) 豆粉(一斤) 白面(一斤) 咱夫兰(二钱) 栀子(五钱)

以上材料,用盐、料物调和,搽腱子,下小油炸。

鼓儿签子

羊肉(五斤,切细) 羊尾子(一个,切细) 鸡子(十五个) 生姜(二钱) 葱(二两,切) 陈皮(二钱,去白) 料物(三钱)

以上材料,调和匀,入羊白肠内,煮熟切作鼓样,用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咱夫兰一钱,栀子三钱,取汁,同拌鼓儿签子,入小油炸。

带花羊头

羊头(三个,熟切) 羊腰(四个) 羊肚肺(各一具,煮熟切,攒胭脂染) 生姜(四两) 糟姜(二两,各切) 鸡子(五个,作花样) 萝卜(三个,作花样)

以上材料,用好肉汤炒,葱、盐、醋调和。

鱼弹儿

大鲤鱼(十个,去皮、骨、头、尾) 羊尾子(二个,同剁为泥) 生姜(一两,切细)葱(二两,切细) 陈皮末(三钱) 胡椒末(一两) 哈昔泥(二钱)

以上材料,下盐,入鱼肉内拌匀,丸如弹儿,用小油炸。

芙蓉鸡

鸡儿(十个,熟

将羊肚、羊肺各一具煮熟后切好,生姜四两切好,胡萝卜十个切好,鸡蛋二十个煎成饼并刻上花样,赤根、芫荽打成糁,胭脂、栀子染色,杏泥一斤。

以上材料用上好的肉汤炒制,加入葱和醋调味。

派饼儿:

精羊肉十斤,去掉脂肪和筋膜,捶打成泥,加入哈昔泥三钱,胡椒二两,荜拨一两,芫荽末一两。

以上材料用盐调匀,捏成饼状,放入小油中炸。

盐肠:

羊苦肠用清水洗净。

以上材料用盐拌匀,风干后放入小油中炸。

脑瓦剌:

熟羊胸子二个切成薄片,鸡蛋二十个煮熟。

以上材料与各种生菜一起卷成饼。

姜黄鱼:

鲤鱼十个,去掉皮和鳞,白面二斤,豆粉一斤,芫荽末二两。

以上材料用盐和调料腌制后涂抹在鱼上,放入小油中炸熟,加入生姜二两切丝,芫荽叶用胭脂染色,萝卜丝炒好,葱调味。

攒雁:

雁五个煮熟后切好,姜末半斤。

以上材料用上好的肉汤炒制,加入葱和盐调味。

猪头姜豉:

猪头二个洗净后切成块,陈皮二钱去掉白色部分,良姜二钱,小椒二钱,官桂二钱,草果五个,小油一斤,蜜半斤。

以上材料一起熬制,然后加入芥末炒制,加入葱、醋和盐调味。

蒲黄瓜齑:

净羊肉十斤煮熟后切成瓜齑状,小椒一两,蒲黄半斤。

以上材料用细料物一两和盐拌匀。

攒羊头:

羊头五个煮熟后切好,姜末四两,胡椒一两。

以上材料用上好的肉汤炒制,加入葱、盐和醋调味。

攒牛蹄:

马蹄和熊掌一起处理。牛蹄一副煮熟后切好,姜末二两。

以上材料用上好的肉汤炒制,加入葱和盐调味。

细乞思哥:

羊肉一脚子煮熟后切细,萝卜二个煮熟后切细,羊尾子一个煮熟后切好,哈夫儿二钱。

以上材料用上好的肉汤炒制,加入葱调味。

肝生:

羊肝一个用水浸泡后切细丝,生姜四两切细丝,萝卜二个切细丝,香菜和蓼子各二两切细丝。

以上材料用盐、醋和芥末调味。

马肚盘:

马肚肠一副煮熟后切好,芥末半斤。

以上材料将白血灌入肠中,刻上花样,涩脾,和脂剁心子一起炒制,加入葱、盐、醋和芥末调味。

炸儿:

系细项。

儿二个卸成各一节,哈昔泥一钱,葱一两切细。

以上材料用盐腌制片刻,放入小油中炸熟。然后用咱夫兰二钱用水浸泡出汁,加入料物和芫荽末一起拌匀。

熬蹄儿:

羊蹄五副洗净后煮软,切成块,姜末一两,料物五钱。

以上材料下面丝炒制,加入葱、醋和盐调味。

熬羊胸子:

羊胸子二个去掉毛洗净后煮软,切成色数块,姜末二两,料物五钱。

以上材料用上好的肉汤,下面丝炒制,加入葱、盐和醋调味。

鱼:

新鲤鱼五个去掉皮、骨、头和尾,生姜二两,萝卜二个,葱一两,香菜和蓼子各切丝,胭脂打成糁。

以上材料加入芥末炒制,加入葱、盐和醋调味。

红丝:

羊血和白面按方法煮熟,生姜四两,萝卜一个,香菜和蓼子各一两切细丝。

以上材料用盐、醋和芥末调味。

烧雁:

烧雁和烧鸭子类似。

雁一个去掉毛、肠和肚,洗净,羊肚一个洗净后包住雁,葱二两,芫荽末一两。

以上材料用盐调味,放入雁腹内烧制。

烧水札:

水札十个洗净,芫荽末一两,葱十茎,料物五钱。

以上材料用盐拌匀后烧制,或者用肥面包住水札,放入笼内蒸熟,或者用酥油水和面包住水札,放入炉内烤熟。

柳蒸羊:

羊一口带毛。

以上材料在地上挖一个三尺深的炉子,周围用石头围住,烧至通红,用铁芭盛放羊,用柳子盖住,用土封住,直到熟透。

仓馒头:

羊肉、羊脂、葱、生姜、陈皮各切细。

以上材料加入料物、盐和酱拌匀作为馅。

鹿奶肪馒头:

可以做成仓馒头或者皮薄馒头。

鹿奶肪、羊尾子各切成指甲片大小,生姜和陈皮各切细。

以上材料加入料物和盐拌匀作为馅。

茄子馒头: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嫩茄子去掉穣。

以上材料与肉一起做成馅,放入茄子内蒸制,加入蒜酪和香菜末食用。

剪花馒头: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

以上材料按方法加入料物、盐和酱拌匀作为馅,包成馒头,用剪子剪出各种花样,蒸制后用胭脂染色。

水晶角儿: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生姜各切细。

以上材料加入细料物、盐和酱拌匀,用豆粉做成皮包好。

酥皮奄子: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生姜各切细,或者加入瓜哈孙(山丹根)。

以上材料加入料物、盐和酱拌匀,用小油、米粉和面一起和成皮。

撇列角儿:

羊肉、羊脂、羊尾子、新韭各切细。

以上材料加入料物、盐和酱拌匀,用白面做成皮,炮熟后加入酥油和蜜,或者用葫芦瓠子做馅。

莳萝角儿: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生姜各切细。

以上材料加入料物、盐和酱拌匀,用白面、蜜和小油拌匀,放入锅内用滚水搅熟做成皮。

天花包子:

可以做成蟹黄包子,藤花包子类似。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生姜各切细,天花用滚水烫熟后洗净切细。

以上材料加入料物、盐和酱拌匀作为馅,用白面做成薄皮蒸制。

荷莲兜子:

羊肉三脚子切好,羊尾子二个切好,鸡头仁八两,松黄八两,八檐仁四两,蘑菇八两,杏泥一斤,胡桃仁八两,必思答仁四两,胭脂一两,栀子四钱,小油二斤,生姜八两,豆粉四斤,山药三斤,鸡子三十

羊肚和羊肺各两副,苦肠一副,葱四两,醋半瓶,芫荽叶。

以上材料,用盐、酱、五味调料调和均匀,用豆粉做成皮,放入盏中蒸熟,用松黄汁浇在上面食用。

黑子儿烧饼

白面五斤,牛奶子二升,酥油一斤,黑子儿一两(稍微炒一下)。

以上材料,加入少许盐和碱,一起和面做成烧饼。

牛奶子烧饼

白面五斤,牛奶子二斤,酥油一斤,茴香一两(稍微炒一下)。

以上材料,加入少许盐和碱,一起和面做成烧饼。

和经卷儿一样。

白面十斤,小油一斤,小椒一两(炒去汁),茴香一两(炒)。

以上材料,隔夜用酵子、盐、碱、温水一起和面。第二天加入面肥,再和成面团。每斤面团做成两个饼,放入笼中蒸熟。

颇儿必汤

即羊的膝盖骨。

主治男女虚劳,寒中,羸瘦,阴气不足。能利血脉,益经气。

颇儿必三四十个,用水洗净。

以上材料,用水一铁络一起熬煮。熬煮至四分中取一分,澄清过滤干净,去掉油和渣滓,再凝结成块。食用时,随意取用。

米哈讷关列孙

治疗五劳七伤,脏腑虚冷。常服能补中益气。

羊后脚一个(去掉筋膜,切碎)。

以上材料,用干净的锅干炒至熟。盖上盖子封闭,不透气,然后用干净的布绞取汁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注解

马思吉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益身体、温中顺气。

草果: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官桂:即肉桂,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

回回豆子:一种豆类,可能指鹰嘴豆或扁豆,具有滋补作用。

香粳米:一种优质大米,香气浓郁,常用于制作粥或米饭。

马思答吉:一种中药材,具体功效不详,可能具有温中顺气的作用。

芫荽叶:即香菜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常用于装饰和调味。

大麦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温中下气、壮脾胃。

大麦仁:大麦的仁,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八儿不汤:一种西天茶饭名,具有补中下气、宽胸膈的功效。

咱夫兰:一种香料,可能指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姜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

胡椒: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哈昔泥:一种香料,常用于烹饪中增加风味。

沙乞某儿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中下气、和脾胃。

沙乞某儿:即蔓菁,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苦豆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

苦豆:即葫芦巴,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河西兀麻食:一种食材,具体不详,可能具有补益作用。

木瓜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中顺气、治腰膝疼痛。

肉弹儿木瓜:一种木瓜,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沙糖:即红糖,具有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鹿头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益身体、止烦渴、治脚膝疼痛。

鹿头蹄:鹿的头和蹄,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的功效。

回回小油:一种食用油,具体不详,可能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荜拨:一种香料,具有辛辣味,常用于调味。

牛奶子:即牛奶,具有补虚损、益肺胃的作用。

松黄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中益气、壮筋骨。

松黄汁:一种由松树提取的汁液,具有独特的香味,常用于调味。

经卷儿:一种面食,具体不详,可能具有补益作用。

大麦算子粉:一种传统的中药粉剂,主要用于补中益气、健脾胃。

大麦粉:大麦磨成的粉,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功效。

豆粉:由豆类磨成的粉末,常用于制作面食或作为增稠剂。

大麦片粉:一种传统的中药粉剂,主要用于补中益气、健脾胃。

羊肝酱:羊肝制成的酱,具有补肝明目、养血益气的功效。

糟姜:用酒糟腌制的姜,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

瓜齑:腌制的瓜类,常用于调味或作为配菜。

糯米粉粉:一种传统的中药粉剂,主要用于补中益气。

河羹: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中益气。

陈皮:晒干的橘子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阿菜汤: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补中益气。

蘑菇:一种食用菌类,富含营养,常用于烹饪。

鸡头粉雀舌子:一种传统的中药粉剂,主要用于补中益精气。

鸡头粉:由鸡头米磨成的粉,具有滋补作用。

鸡头粉血粉:一种传统的中药粉剂,主要用于补中益精气。

羊血:羊的血液,具有补血益气、温中散寒的作用。

鸡头粉撅面:一种传统的中药面剂,主要用于补中益精气。

鸡头粉馄饨:一种传统的中药馄饨,主要用于补中益气。

生姜: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和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呕解毒的功效。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中医认为五味调和可以平衡身体机能。

木瓜汁:由木瓜榨取的汁液,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

羊肚:羊的胃,常用于制作汤或炖菜,具有滋补作用。

羊肺:羊的肺,常用于制作汤或炖菜,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羊白血双肠儿:指羊的肠子,可能经过特殊处理,具有滋补作用。

杏泥:由杏仁磨成的泥,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芫荽:即香菜,常用于调味,具有独特的香气。

山药:一种根茎类植物,具有补脾益肺、滋阴补肾的作用。

乳饼:一种乳制品,可能指奶酪或乳酪,具有滋补作用。

胡萝卜:一种根茎类蔬菜,具有补肝明目、健脾和胃的功效。

鸡子:鸡蛋,古代常用作食材,具有滋补作用。

麻泥:由芝麻磨成的泥,具有滋补肝肾、润肠通便的功效。

寸金姜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良姜:一种姜科植物,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小椒:指花椒,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松黄:可能指松花粉,具有滋补作用。

台子菜:一种蔬菜,可能指芥菜或油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韭菜:一种蔬菜,具有温中行气、补肾壮阳的作用。

熊肉:熊的肉,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但现代已不常见。

缩砂:一种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

鲤鱼: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具有滋补作用。

小椒末:花椒磨成的粉末,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野狼肉:狼的肉,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但现代已不常见。

围像:可能指一种拼盘或组合菜,具有滋补五脏的作用。

藕:莲的根茎,具有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的功效。

蒲笋:一种水生植物的嫩茎,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黄瓜:一种蔬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蔓菁菜:一种蔬菜,可能指芜菁或芥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春盘面:一种面食,可能指春季食用的滋补面食。

皂羹面:一种面食,可能指用红曲调色的滋补面食。

山药面:一种面食,以山药为主要原料,具有滋补作用。

挂面:一种干面条,具有滋补作用。

清汁:清澈的汤汁,常用于烹饪中调味。

羊肉:古代常见的肉类食材,具有温补作用。

羊皮:羊的皮,煮熟后可作为食材,具有滋补作用。

羊舌:羊的舌头,煮熟后可作为食材,具有滋补作用。

羊腰子:羊的肾脏,煮熟后可作为食材,具有滋补作用。

秃秃麻食:一种面食,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水滑:一种面食,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水龙子:一种面食,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马乞:一种面食,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搠罗脱因:一种畏兀儿族的茶饭,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乞马粥:一种粥品,具有补脾胃、益气力的功效。

汤粥:一种粥品,具有补脾胃、益肾气的功效。

粱米淡粥:一种粥品,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河西米汤粥:一种粥品,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撒速汤:一种西天茶饭,具有治疗元脏虚冷、腹内冷痛、腰脊酸疼的功效。

炙羊心:一种烤羊心的菜肴,具有治疗心气惊悸、郁结不乐的功效。

炙羊腰:一种烤羊腰的菜肴,具有治疗腰眼疼痛的功效。

攒鸡儿:一种鸡肉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炒鹌鹑:一种鹌鹑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盘兔:一种兔肉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河西肺:一种羊肺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姜黄腱子:一种羊腱子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鼓儿签子:一种羊肉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带花羊头:一种羊头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鱼弹儿:一种鱼肉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芙蓉鸡:一种鸡肉菜肴,具有滋补作用。

攒:将食材切碎或切块后混合在一起,通常用于制作菜肴或点心。

胭脂:一种红色染料,常用于食品染色,增添色彩。

栀子:一种植物,其果实可用于染色,常用于食品或纺织品。

脑瓦剌:一种菜肴,通常由熟羊胸子和鸡子卷饼而成。

姜黄鱼:一种以鲤鱼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姜黄调味。

攒雁:一种以雁肉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姜末和肉汤炒制。

猪头姜豉:一种以猪头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姜、陈皮等香料熬制。

蒲黄瓜齑:一种以羊肉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蒲黄和小椒调味。

攒羊头:一种以羊头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姜末和胡椒调味。

攒牛蹄:一种以牛蹄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姜末和肉汤炒制。

细乞思哥:一种以羊肉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萝卜和羊尾子调味。

肝生:一种以羊肝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生姜、萝卜和香菜调味。

马肚盘:一种以马肚肠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芥末调味。

炸儿:一种以羊肉为主料的炸制菜肴,通常用哈昔泥和葱调味。

熬蹄儿:一种以羊蹄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姜末和料物调味。

熬羊胸子:一种以羊胸子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姜末和料物调味。

红丝:一种以羊血和白面为主料的菜肴,通常用生姜、萝卜和香菜调味。

烧雁:一种以雁肉为主料的烧烤菜肴,通常用羊肚和芫荽末调味。

烧水札:一种以水札为主料的烧烤菜肴,通常用芫荽末和葱调味。

柳蒸羊:一种以整只羊为主料的蒸制菜肴,通常用柳子盖覆蒸熟。

仓馒头:一种以羊肉、羊脂、葱、生姜和陈皮为馅的馒头。

鹿奶肪馒头:一种以鹿奶肪和羊尾子为馅的馒头。

茄子馒头:一种以羊肉、羊脂、羊尾子和茄子为馅的馒头。

剪花馒头:一种以羊肉、羊脂、羊尾子为馅的馒头,通常用剪子剪出花样。

水晶角儿:一种以羊肉、羊脂、羊尾子为馅的角儿,通常用豆粉作皮。

酥皮奄子:一种以羊肉、羊脂、羊尾子为馅的奄子,通常用小油和米粉作皮。

撇列角儿:一种以羊肉、羊脂、羊尾子和新韭为馅的角儿,通常用白面作皮。

莳萝角儿:一种以羊肉、羊脂、羊尾子为馅的角儿,通常用白面、蜜和小油作皮。

天花包子:一种以羊肉、羊脂、羊尾子和天花为馅的包子。

荷莲兜子:一种以羊肉、羊尾子、鸡头仁、松黄、八檐仁、蘑菇、杏泥、胡桃仁、必思答仁、胭脂、栀子、小油、生姜、豆粉、山药和鸡子为馅的兜子。

羊肚肺:羊的胃和肺,常用于烹饪中,具有滋补作用。

苦肠:指羊的肠子,因其味道较苦而得名,常用于制作传统菜肴。

葱:一种常见的调味蔬菜,具有辛辣味,常用于去腥增香。

醋:一种酸性调味品,由发酵制成,常用于调味和腌制。

黑子儿:一种植物的种子,常用于制作烧饼等面食。

酥油:由牛奶提炼的油脂,具有浓郁的奶香味,常用于制作面点。

茴香:一种香料,具有独特的香味,常用于调味。

颇儿必:指羊的膝盖骨,具有滋补作用,常用于制作汤品。

米哈讷关列孙:一种传统药膳,用于治疗五劳七伤,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评注

这些汤剂和粉剂反映了古代中医药膳的丰富多样性,每种汤剂和粉剂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用途。这些配方不仅体现了中医药膳的补益作用,还展示了古代人们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

在这些配方中,羊肉、草果、回回豆子等食材频繁出现,说明这些食材在古代中医药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羊肉具有温中补虚的作用,草果和回回豆子则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这些食材的组合使用,能够增强汤剂的补益效果,达到温中顺气、补中益气的目的。

此外,这些配方中还使用了多种中药材,如官桂、姜黄、胡椒等,这些药材不仅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还能够增强汤剂的药效,使其在补益身体的同时,具有治疗特定病症的作用。

这些汤剂和粉剂的制作方法也体现了古代中医药膳的精细工艺。每种汤剂都需要经过熬煮、滤净、调和等多个步骤,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这种精细的制作工艺,不仅能够提高汤剂的药效,还能够使其口感更加鲜美,易于食用。

总的来说,这些汤剂和粉剂不仅具有丰富的药效,还体现了古代中医药膳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古代人们保健养生的良方,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多种古代食疗方剂,反映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紧密结合。这些方剂不仅注重食材的搭配,还强调烹饪方法的精细,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疗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食疗方剂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即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还可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例如,生姜、草果、胡椒等香料的使用,不仅增加了食物的风味,还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药用功效。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方剂的制作过程充满了细腻的工艺美。例如,‘作枕头馄饨’、‘作片粉’、‘作煎饼’等步骤,展示了古代烹饪技艺的精湛。同时,食材的切法、调料的搭配也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美学的追求。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方剂不仅是古代饮食文化的珍贵记录,也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见证。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健康的重视,以及通过饮食调理身体的智慧。这些方剂在现代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食疗养生领域。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性,还体现了中医药学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些方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同时也能为现代食疗养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多种古代菜肴的烹饪方法及其药用价值,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菜肴不仅注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技巧,还强调了食物的药用功效,体现了古代‘药食同源’的理念。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菜肴的命名和制作方法都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例如,‘搠罗脱因’是畏兀儿族的茶饭,‘撒速汤’是西天茶饭,这些菜肴的名称和制作方法反映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些菜肴的制作过程讲究精细和美观。例如,‘带花羊头’中的羊头、羊腰、羊肚肺等食材被精心切割和装饰,呈现出花样,体现了古代烹饪艺术的美学追求。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菜肴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饮食文化、民族文化和医药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菜肴的制作方法和药用功效,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健康观念。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食物药用价值的重视,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古代中国丰富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食材选择、调味搭配和烹饪方法上的高超技艺。文中提到的菜肴种类繁多,涵盖了羊肉、鱼肉、雁肉、猪头、羊头、牛蹄等多种食材,反映了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调味方面,文中多次提到使用姜、葱、芫荽、胡椒、荜拨等香料,这些香料不仅增添了菜肴的风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体现了古代中国饮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念。此外,文中还提到使用胭脂、栀子等天然染料为食品染色,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食品美学上的追求。

在烹饪方法上,文中提到了炒、炸、蒸、烧、熬等多种烹饪技法,这些技法的运用不仅使食材的味道更加丰富,还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体现了古代中国烹饪技艺的精湛。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烹饪器具和烹饪方式,如‘柳蒸羊’中使用柳子盖覆蒸羊,这种独特的烹饪方式不仅使羊肉更加鲜嫩,还增添了一种自然的风味。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珍贵资料,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烹饪技艺上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对这些菜肴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本文提供了几道传统菜肴的制作方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菜肴不仅注重食材的选择,还强调调味的精细和烹饪的技艺。例如,羊肚肺和苦肠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动物内脏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展示了其滋补养生的理念。

在调味方面,葱、醋、芫荽叶等食材的使用,不仅增添了菜肴的风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例如,葱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醋则有助于消化和杀菌。这些调味品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豆粉作皮、松黄汁浇食等烹饪技巧,展示了古人在面食制作上的精湛技艺。豆粉的使用不仅增加了面食的口感,还提供了额外的营养。松黄汁的加入则为菜肴增添了独特的风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食材的巧妙运用。

黑子儿烧饼和牛奶子烧饼的制作方法,展示了古人对面点的多样化处理。黑子儿和茴香的加入,不仅增添了烧饼的香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牛奶子和酥油的使用,则使烧饼更加香酥可口,体现了古人对奶制品的重视。

颇儿必汤和米哈讷关列孙的制作方法,反映了古人对药膳的重视。颇儿必汤以羊膝盖骨为主料,具有滋补虚劳、利血脉的功效。米哈讷关列孙则以羊后脚为主料,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这些药膳的制作,体现了古人对食疗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总体而言,本文不仅提供了具体的烹饪方法,还展示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对食材的选择、调味的使用和烹饪技巧的展示,本文反映了古人对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在饮食文化上的独特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聚珍异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1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