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释义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即为白露。“白露”表示天气逐渐转凉,清晨草木上凝结的露珠愈加明显,象征着炎热的夏季彻底结束,真正的凉爽秋季到来。俗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正是对这一节气特点的生动写照。
此时昼夜温差显著加大,北方地区已初现秋意,南方则逐渐告别闷热,进入凉爽宜人的季节。降水减少、空气干燥的特点使“秋高气爽”愈加明显。
白露习俗
白露习俗多与祈福丰收和养生相关。在江浙地区,人们有“饮白露茶”的传统,认为白露时节的茶味醇厚,具有清热润燥的功效。福州一带流行“吃龙眼”,寓意祈求子孙兴旺、生活富足。此外,民间还有“采露水”的习俗,认为白露露水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沐浴或熬药,保健养生。
在部分农村地区,白露时节有祭祀土地的活动,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与对土地的敬畏。而在闽南一带,白露节还流行食用番薯,以象征家业兴旺、五谷丰登。
白露农事
白露是秋收的重要时节,北方地区的玉米、高粱等作物逐渐成熟,进入收割期;南方的晚稻则处于灌浆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稻谷颗粒饱满。
此外,白露也是秋种的关键阶段,冬小麦、油菜的播种需抓紧时机进行。同时,果园里的梨、苹果、柿子等秋季水果逐渐成熟,果农们忙于采摘和储存工作,以备后续销售。白露时节也是茶叶的采摘期,尤其是南方的秋茶,以其品质优良而备受青睐。
白露养生
白露时节养生需注重预防“秋燥”和保暖护体。随着昼夜温差加大,需注意早晚添衣,避免受凉。饮食宜润燥养阴,多吃梨、蜂蜜、百合、银耳等滋润食物,同时适量进食芝麻、核桃等坚果以增强体质。
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抵抗力。此外,白露天气干燥,建议多喝水或饮用滋补汤品,如银耳莲子羹、百合汤等,防止皮肤干燥和喉咙不适。
白露宜忌
在白露时节,饮食宜多食润燥食材,减少辛辣、油炸食品的摄入。避免贪凉,尤其应少食生冷食物,以保护脾胃功能。生活中需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避免因气温变化引发感冒等疾病。此外,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避免过度疲劳。
白露谚语及诗歌
白露谚语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形象地指导了农民进行秋季农事安排;“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则提醒人们注意添衣保暖,防止受凉。
诗歌方面,可引用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通过描写秋夜的清凉与安静,展现了白露时节的特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