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百合-原文
释名藩、强瞿、蒜脑薯。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面合病(伤寒病之后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如已发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两,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
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
此方名“百合知母汤”。
如已吐过,则用百全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鸡蛋白一个,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鸡子汤”。
如已泻过,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加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代赭汤”。
如未经汗、吞、下,则用百合枚,水泡一领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黄汁一升,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地黄汤”。
如病已变成消渴,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温洗病人,洗毕 ,令病人吃白汤饼。
如病已变成热症,则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共研为末,水冲一匙,微泻即见药效。
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则用百合炒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肺脏 热。烦闷咳嗽。用新百合四两,加蜜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
肺病吐血。用新百合捣汁,水送服。煮百合吃亦可。
风疹流走。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捣和敷贴。
疮肿不穿。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
天泡疮。用生百合捣涂,二、二日即安。
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调菜油涂搽亦有效。
肠风下血。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为末,开水冲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百合-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有释名藩、强瞿、蒜脑薯。
它的根的味道是甜的,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面部合病(即伤寒病之后出现的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症状)。如果已经发过汗,就用百合七个,用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清晨用泉水煮取一升;另外用知母三两,加水两升煮取一升。将百合汁和知母汁合并,再煮成一升半,分几次服用。这个方子叫做‘百合知母汤’。
如果已经呕吐过,就用百合七个,用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清晨用泉水两升煮取一升,加入一个鸡蛋白,分两次服用。这个方子叫做‘百合鸡子汤’。
如果已经腹泻过,就用百合七个,用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清晨用泉水两升煮取一升;另外用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加水两升煮取一升,与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用。这个方子叫做‘百合代赭汤’。
如果没有经过发汗、呕吐、腹泻,就用百合七个,先用水浸泡,第二天清晨用泉水两升煮取一升;另外用生地黄汁一升,让两种汁液合并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用。这个方子叫做‘百合地黄汤’。
如果病情已经变成消渴症,就用百合一升,在水的一半中浸泡一夜,取出的汁用来温洗病人,洗完后,让病人吃白汤饼。
如果病情已经变成热症,就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共同研成粉末,用一勺水冲服,轻微腹泻即可见效。
如果病情已经变成腹部胀痛,就用百合炒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用水送服。一天服用两次。
对于肺热引起的烦闷咳嗽,用新鲜百合四两,加蜜蒸软,不时含一片吞咽津液。
对于肺病引起的吐血,用新鲜百合捣成汁,用水送服。煮百合吃也可以。
对于风疹流走,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混合捣成泥敷贴。
对于疮肿不破溃,用野生百合和盐捣成泥敷涂。
对于天泡疮,用新鲜百合捣成泥涂敷,两天后即可痊愈。或者用百合花晒干研成粉末,调匀菜油涂擦也有效。
对于肠风下血,有百合子,用酒炒微红,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百合-注解
藩:藩,指边远的封国,此处指边远的地方。
瞿:瞿,指一种植物,即瞿麦,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
蒜脑薯:蒜脑薯,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可能是指某种药用植物,具体品种不明。
甘:甘,指味道甜。
平:平,指药性平和,不寒不热。
无毒:无毒,指这种植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面合病:面合病,可能是指面部疾病或某种面部症状。
伤寒病:伤寒病,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的感冒或流感。
百合:百合,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可入药,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
知母:知母,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程式:程式,古代计量单位,一程式等于十升。
鸡蛋白:鸡蛋白,即鸡蛋的蛋白部分,常用于中药配方。
代赭石:代赭石,一种矿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滑石:滑石,一种矿物,具有清热利尿、收敛生肌的功效。
地黄:地黄,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生津的功效。
消渴:消渴,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的糖尿病。
白汤饼:白汤饼,一种食物,可能是指用热水泡软的面粉制成的食品。
肺脏热:肺脏热,指肺部有热症状。
风疹流走:风疹流走,指风疹在身体上流动不定。
盐泥:盐泥,由盐和泥土混合而成的物质,常用于外敷。
黄丹:黄丹,一种矿物,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
唾液:唾液,口腔中的分泌物,有时用于中药配方。
肠风下血:肠风下血,指肠道风邪引起的下血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百合-评注
释名藩、强瞿、蒜脑薯,这三者是对同一种植物的别称,反映了古人对植物名称的多样性和地方性。在古文化中,对植物名称的赋予往往与该植物的药用价值、生长环境或形态特征有关。
气味(根)甘、平、无毒,这里的‘甘’指的是药性温和,味道甜美,‘平’表示药性平和,不偏不倚,‘无毒’则说明该药安全无害,可以放心使用。
主治面合病,这里的‘面合病’指的是伤寒病之后的症状,如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等,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认识。
百合知母汤的配方,百合与知母的搭配,体现了中医学中阴阳平衡的理论,百合滋阴润肺,知母清热降火,两者合用,既滋阴又清热,对于治疗面合病有很好的效果。
百合鸡子汤和百合代赭汤的配方,根据病情的不同,调整了百合的用量和配伍,体现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百合地黄汤的配方,百合与生地黄的搭配,进一步强调了滋阴润燥的作用,对于治疗消渴病有显著效果。
对于消渴、热症、腹满作痛等不同症状,百合的用法也有相应的变化,如外用、内服、研末等,体现了中医学中‘因地制宜’的治疗思想。
百合在治疗肺热、烦闷咳嗽、肺病吐血等病症时,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如蒸软、捣汁、炒末等,展现了古人对药物加工和使用的智慧。
风疹流走、疮肿不穿、天泡疮等病症的治疗,百合的运用体现了中医学中‘以毒攻毒’的治疗原则,即利用药物的毒性来治疗相应的病症。
肠风下血的治疗,百合子与酒炒微赤的配伍,体现了中医学中‘以热治热’的治疗方法,即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质来治疗寒性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