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学:二十四节气-小暑

小暑释义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悄然降临于每年公历7月7日至8日之间,当太阳精准行至黄经105°之时。此节气名中“暑”字,寓意着炎热的到来,而“小”则指其热度尚未至极,乃为初露锋芒之热。民间常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预示着紧随其后的是更为酷热的盛夏时光。

全国各地于此时纷纷迎来雷暴频繁的季节,风雨交加,气势磅礴。田野间,万物生长旺盛,农作物步入茁壮成长的黄金期,农民们需加倍努力于田间管理,以期秋日的丰收。

小暑习俗

在小暑这一天,食俗丰富多彩,寓意深远。吃藕,是南方地区尤为盛行的习俗,莲藕不仅清脆可口,更因“藕”与“偶”谐音,寄托了人们对婚姻美满的祝愿。同时,莲藕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高洁清廉的人格品质。而徐州一带,则有入伏食羊肉的传统,一碗热腾腾的伏羊汤,据说能驱寒祛湿,强身健体,民间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美誉。

小暑农事

小暑时节,农业生产进入关键阶段。东北与西北的田野上,冬、春小麦等作物已近收割;而中稻正值孕穗,需精心呵护,适时追肥;早稻则步入灌浆后期,准备迎接丰收的喜悦。晚稻秧苗茁壮成长,病虫害防治不可松懈。每一片稻田,都承载着农民们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小暑养生

随着气温的攀升,小暑时节需特别注重养心护体。起居应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利用午睡补充精力。运动时应量力而行,避免强度过大,且运动后切勿贪凉饮冷。饮食宜清淡爽口,多吃蔬菜水果,同时辅以葱姜蒜等辛温之物,以平衡体内寒热。面对可能的中暑风险,应多喝水,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确保身体安康。

小暑宜忌

在小暑时节,饮食调养尤为重要。宜以清淡香浓为主,注重卫生与节制;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而应避免过多摄入荤腥及温燥、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此外还应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如过量食用冷饮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小暑日期计算

小暑的具体日期可通过古老的计算公式得出:[Y*D+C]-L。其中Y代表年份后两位数D为常数0.2422L为闰年数C值则根据世纪不同而有所差异(21世纪为7.108;20世纪为7.928)。以2088年为例进行计算:[88×0.2422+7.108]-[88/4]=28-22=6,故2088年小暑为7月6日。但需注意存在个别例外年份如1925年和2016年的计算结果需加1日。

小暑谚语及诗歌

谚语如“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提醒我们注意防暑降温及饮食安全;“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则强调了农业生产中抗旱防涝的重要性;“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则预示着酷热天气下往往伴随着丰收的希望。

至于诗歌方面则可引用宋代诗人陆游的《夏日六首》其一以应景:“小暑雨初晴,南风草木清。窗间有斜照,帘外已微明。坐久心逾静,茶甘梦亦清。平生得佳处,何必问归程。”诗中描绘了小暑时节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与此时节的宁静美好相得益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学:二十四节气-小暑》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