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二十-人部四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
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
作者: 吴兢(670年—749年),唐代史学家,曾任史官,以编撰史书闻名。他秉笔直书,注重史实,深受后世推崇。 年代:编撰于唐代开元年间(8世纪初)。 内容简要:《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政论著...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