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十五章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平衡的处世哲学。书中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探讨了人性、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著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十五章-原文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十五章-译文

君子的道路,就像走远路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诗经》上说:“妻子和儿女和睦相处,就像弹奏瑟琴一样和谐。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快乐而满足。应该让你的家庭和睦,让你的妻子和儿女快乐。”

孔子说:“父母的心情就会因此而顺畅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十五章-注解

君子之道:指君子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强调从近处做起,循序渐进。

辟如:譬如,比如。

行远必自迩:要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循序渐进。

登高必自卑:要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比喻成就大事要从基础做起。

妻子好合:夫妻和睦相处。

如鼓瑟琴:像弹奏瑟琴一样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兄弟既翕: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和乐且耽:和谐快乐并且沉浸其中。

宜尔室家:使你的家庭和睦。

乐尔妻帑:使你的妻子和子女快乐。

父母其顺矣乎:父母因此感到顺心如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十五章-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礼记·中庸》,主要阐述了君子之道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首先,通过‘行远必自迩’和‘登高必自卑’两个比喻,强调了君子在追求远大目标时应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注重实践和积累的理念,认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接下来,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进一步强调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夫妻之间如鼓瑟琴般和谐,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家庭因此和睦,妻子和子女也因此感到快乐。这种家庭和谐的观念,反映了儒家对家庭伦理的重视,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最后,孔子的一句‘父母其顺矣乎’点明了家庭和谐的最终目标——使父母感到顺心如意。这不仅是对孝道的强调,也是对家庭和谐的最高评价。在儒家思想中,孝道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家庭和谐是实现孝道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比喻和引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君子之道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注重实践、积累和家庭伦理的思想。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中庸-第十五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