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孙龙子-通变论
作者: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名龙,字子文,齐国人。公孙龙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以辩论和言辞巧妙著称。他的“白马非马”命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挑战性与深奥的思想之一,涉及语言与逻辑学的讨论。 ...
作者: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名龙,字子文,齐国人。公孙龙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以辩论和言辞巧妙著称。他的“白马非马”命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挑战性与深奥的思想之一,涉及语言与逻辑学的讨论。 ...
作者: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名龙,字子文,齐国人。公孙龙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以辩论和言辞巧妙著称。他的“白马非马”命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挑战性与深奥的思想之一,涉及语言与逻辑学的讨论。 ...
作者: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名龙,字子文,齐国人。公孙龙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以辩论和言辞巧妙著称。他的“白马非马”命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挑战性与深奥的思想之一,涉及语言与逻辑学的讨论。 ...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立人。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社会结构,尤其是《论语》中的道德和伦理思想,成为中国古...
作者: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是“心学”学派的创立人之一,通过《传习录》总结并阐述了他关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通过内心的反省和实践,个人能够...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
作者: 葛洪(283年-363年),字君复,号抱朴子,晋代的道家学者、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道家学术理论,还在于医学和炼丹术的研究。葛洪提出了许多关于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论,他的作品在道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明代学者编撰,主要用于儿童启蒙教育。 年代:成书于明代(14世纪—17世纪)。 内容简要:《训蒙骈句》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骈文体(对仗工整的句式)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对句...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
作者: 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孔伋)所作,子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承者,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内容简要:《中庸》阐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不偏不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