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序卦传-下篇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序卦传-下篇-原文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晋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

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穷大者必失其所居,故受之以《旅》。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序卦传-下篇-译文

有了天地,然后才有了万物;

有了万物,然后才有了男女;

有了男女,然后才有了夫妇;

有了夫妇,然后才有了父子;

有了父子,然后才有了君臣;

有了君臣,然后才有了上下等级;

有了上下等级,然后礼义才有了存在的依据。

夫妇之道必须长久,所以接下来是《恒》卦。《恒》的意思是长久。

事物不能长久停留在原地,所以接下来是《遁》卦。《遁》的意思是退避。

事物不能永远退避,所以接下来是《大壮》卦。

事物不能永远强盛,所以接下来是《晋》卦。《晋》的意思是前进。

前进必然会受到伤害,所以接下来是《明夷》卦。夷的意思是伤害。

在外面受到伤害的人必然会回到家中,所以接下来是《家人》卦。

家庭关系陷入困境必然会导致不和,所以接下来是《睽》卦。《睽》的意思是乖离。

乖离必然会带来困难,所以接下来是《蹇》卦。《蹇》的意思是困难。

事物不能永远处于困难中,所以接下来是《解》卦。《解》的意思是缓解。

缓解必然会带来损失,所以接下来是《损》卦。

损失不断积累必然会带来增益,所以接下来是《益》卦。

增益不断积累必然会带来决断,所以接下来是《夬》卦。《夬》的意思是决断。

决断必然会带来相遇,所以接下来是《姤》卦。《姤》的意思是相遇。

事物相遇后必然会聚集,所以接下来是《萃》卦。《萃》的意思是聚集。

聚集后必然会上升,所以接下来是《升》卦。

上升不断必然会陷入困境,所以接下来是《困》卦。

在上位陷入困境必然会回到下位,所以接下来是《井》卦。

井的道理必须变革,所以接下来是《革》卦。

变革事物最好的工具是鼎,所以接下来是《鼎》卦。

掌管器物的人最好是长子,所以接下来是《震》卦。《震》的意思是震动。

事物不能永远震动,必须停止,所以接下来是《艮》卦。《艮》的意思是停止。

事物不能永远停止,所以接下来是《渐》卦。《渐》的意思是渐进。

渐进必然会有所归宿,所以接下来是《归妹》卦。

得到归宿的人必然会壮大,所以接下来是《丰》卦。《丰》的意思是壮大。

壮大到极点必然会失去居所,所以接下来是《旅》卦。

旅途中无处容身,所以接下来是《巽》卦。《巽》的意思是进入。

进入后必然会感到喜悦,所以接下来是《兑》卦。《兑》的意思是喜悦。

喜悦后必然会分散,所以接下来是《涣》卦。《涣》的意思是离散。

事物不能永远离散,所以接下来是《节》卦。

节制后必然会建立信任,所以接下来是《中孚》卦。

有信任的人必然会行动,所以接下来是《小过》卦。

行动中必然会有所成就,所以接下来是《既济》卦。

事物不能永远处于完成状态,所以最后是《未济》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序卦传-下篇-注解

天地:指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界的根本,象征着宇宙的初始状态。

万物:指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男女:指人类的两性,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社会的构成。

夫妇:指婚姻关系,象征着家庭的建立和社会的稳定。

父子:指家庭中的父子关系,象征着家族的传承和社会的秩序。

君臣:指国家中的君臣关系,象征着政治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的等级制度。

上下:指社会中的上下级关系,象征着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礼义:指社会中的礼仪和道德规范,象征着社会的文明和秩序。

恒:指持久不变的状态,象征着稳定和持续。

遁:指退避和隐退,象征着变化和调整。

大壮:指强盛和壮大,象征着力量和成长。

晋:指前进和进步,象征着发展和提升。

明夷:指受伤和挫折,象征着困难和挑战。

家人:指家庭和亲情,象征着温暖和支持。

睽:指分离和背离,象征着矛盾和冲突。

蹇:指困难和阻碍,象征着挑战和考验。

解:指缓解和解决,象征着希望和出路。

损:指损失和减少,象征着牺牲和付出。

益:指增益和增加,象征着收获和成长。

夬:指决断和决定,象征着果断和决断。

姤:指相遇和邂逅,象征着机遇和缘分。

萃:指聚集和集合,象征着团结和力量。

升:指上升和提升,象征着进步和发展。

困:指困境和困难,象征着挑战和考验。

井:指水源和滋养,象征着资源和基础。

革:指变革和革新,象征着变化和进步。

鼎:指权力和稳定,象征着权威和秩序。

震:指震动和变动,象征着变化和动荡。

艮:指静止和停止,象征着稳定和安宁。

渐:指渐进和逐步,象征着发展和进步。

归妹:指归宿和归属,象征着归宿和安定。

丰:指丰盛和繁荣,象征着成功和富裕。

旅:指旅行和漂泊,象征着流动和变化。

巽:指进入和融入,象征着适应和融入。

兑:指喜悦和欢乐,象征着快乐和满足。

涣:指分散和离散,象征着分离和变化。

节:指节制和约束,象征着自律和节制。

中孚:指诚信和信任,象征着信任和忠诚。

小过:指小错误和过失,象征着过失和改正。

既济:指完成和成功,象征着成就和圆满。

未济:指未完成和未成功,象征着未竟和继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序卦传-下篇-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周易·序卦传》,是《周易》中关于卦序的论述,阐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全文以天地为起点,逐步推演出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等社会关系的形成,最终归结到礼义的建立。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宇宙和社会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文中通过‘恒’、‘遁’、‘大壮’、‘晋’等卦象的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状态,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既有前进、壮大的过程,也有退避、挫折的阶段,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变易’的思想。

此外,文中还通过‘家人’、‘睽’、‘蹇’等卦象的变化,揭示了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如何通过‘解’、‘损’、‘益’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中庸’的思想,即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冲突中寻求和谐。

最后,文中通过‘既济’和‘未济’两个卦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终极目标:既济象征着完成和成功,未济象征着未完成和继续。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终始’的思想,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揭示了宇宙和社会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变易’、‘中庸’、‘终始’等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序卦传-下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2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