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学:传统节日-除夕

除夕介绍

除夕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举行,是春节的前夜,也被称为“年三十”“大年夜”。除夕是辞旧迎新、团圆庆祝的时刻,其核心文化内涵是家庭团聚与祈福平安。除夕夜的主要活动包括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寓意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来源

除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逐除”活动,古人在腊月最后一天驱除疫病和邪气,称为“除夕”。据传,年兽每到除夕会下山骚扰人间,人们通过放鞭炮、贴春联来驱赶年兽,这一民间传说逐渐演变为除夕的主要习俗。到汉代,除夕成为重要的民间节日,延续至今,成为春节的开端。

除夕习俗

  •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除夕最重要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丰盛的美食,寓意团圆和睦、共享天伦之乐。
  • 守岁:除夕夜人们会熬夜守岁,象征辞旧迎新,表达对新年的期盼与祝福。
  • 贴春联:除夕当天,人们贴上春联和福字,增添节日气氛,寓意吉祥如意。
  • 放鞭炮:鞭炮声响彻夜空,驱赶年兽,寓意消灾避邪,迎接新年的喜庆。
  • 祭祖:除夕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人们通过供奉酒菜、焚香叩拜,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怀念。
  • 发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祈福平安、长寿健康,是除夕夜的重要环节。

除夕饮食

  • :年夜饭中鱼是必备菜肴,象征“年年有余”。
  • 饺子:北方地区的年夜饭中,饺子是主角,形状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
  • 汤圆:南方地区多吃汤圆,象征团圆美满。
  • 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是一道深受欢迎的传统食物。
  • 春卷和全鸡:春卷象征富贵,整鸡寓意团圆、吉祥。

除夕意义

除夕是中国文化中辞旧迎新和家庭团聚的象征。通过吃年夜饭、守岁等活动,人们表达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对亲情的珍视。除夕不仅是家庭欢聚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充满感恩、祝福与传承。

除夕的文化延续与影响

除夕在中国及东亚地区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依然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除夕融入了更多新形式,如春晚、短信拜年等,但传统习俗依然受到广泛重视。除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节庆,成为全球华人心中最深刻的文化记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学:传统节日-除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3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