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

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原文

稻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不可多食。即糯米也。(苏门者为上,酿酒者多用。)

粳米

味甘苦,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即今有数种。(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香味尤胜。诸粳米捣碎,取其圆净者,为圆米,亦作渴米。

粟米

味咸,微寒,无毒。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良,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云∶粟类多种,颗粒细如粱米,捣细,取匀净者为浙米。

青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胃痹,中热,消渴,止泄痢,益气补中,轻身延年。

白粱米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益气。

黄粱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唐本注云∶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

黍米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

久食昏人五脏,令人好睡,肺病宜食。

丹黍米

味苦,微温,无毒。主咳逆,霍乱,止烦渴,除热。

稷米

味甘,无毒。主益气,补不足。关西谓之糜子米,亦谓 米。古者取其香可爱,故以供祭祀。

河西米

味甘,无毒。补中益气。颗粒硬于诸米。出本地。

绿豆

味甘寒,无毒。主丹毒,风疹,烦热,和五脏,行经脉。

白豆

味甘,平,无毒。调中,暖肠胃,助经脉。肾病宜食。

大豆

味甘,平,无毒。杀鬼气,止痛,逐水,除胃中热,下瘀血,解诸药毒。作豆腐即寒而动气。

赤小豆

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便。解小麦毒。

回回豆子

味甘,无毒。主消渴。勿与盐煮食之。出在回回地面,苗似豆,今田野中处 处有之。

青小豆

味甘寒,无毒。主热中,消渴。止下痢,去腹胀。产妇无乳汁,烂煮三五升食之,即乳多。

豌豆

味甘,平,无毒。调顺荣卫,和中益气。

匾豆

味甘,微温。主和中。叶主霍乱吐下不止。

小麦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大麦

味咸,温、微寒,无毒。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令人多热,为五谷长。《药性论》云∶能消化宿食,破冷气。

荞麦

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气,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须眉。

白芝麻

味甘、大寒,无毒。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风,润肌肤。食后生啖一合。与乳母食之,令子不生病。

胡麻

味甘,微寒。除一切痼疾,久服长肌肉,健人。油,利大便,治胞衣不下。《修真秘旨》云神仙服胡麻法∶久服面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

味甘,微温,无毒。补虚乏,止渴,去血,健脾,治嗽。小儿误吞钱,取一斤,渐渐尽食之即出。

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益中气,止痛,解毒,明耳目,和百药,除众病。

味甘,大暖。疗藏府中风气,调中益气,开胃消食,补虚去冷。陈久者良。

味酸,温,无毒。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破血运,除症块,坚积。醋有数种∶酒醋、桃醋、麦醋、葡萄醋、枣醋、米醋为上,入药用。

味咸酸,冷,无毒。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毒,豆酱主治胜面酱。陈久者尤良。

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

味咸,温,无毒。主杀鬼蛊邪,疰毒伤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伤肺,令人咳嗽,失颜色。

味苦甘辣,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消忧愁,多饮损寿伤神,易人本性。酒有数般,唯酝酿以随其性。

虎骨酒

以酥炙虎骨捣碎,酿酒。治骨节疼痛,风疰冷痹痛。

枸杞酒

以甘州枸杞依法酿酒。补虚弱,长肌肉,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

地黄酒

以地黄绞汁酿酒。治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腹内痛。

松节酒

仙方以五月五日采松节,锉碎,煮水酿酒。治冷风虚,骨弱,脚不能履地。

茯苓酒

仙方,依法茯苓酿酒。治虚劳,壮筋骨,延年益寿。

松根酒

以松树下撅坑置瓮,取松根津液酿酒。治风,壮筋骨。

羊羔酒

依法作酒,大补益人。

五加皮酒

五加皮浸酒,或依法酿酒。治骨弱不能行走,久服壮筋骨,延年不老。

腽肭脐酒

治肾虚弱,壮腰膝,大补益人。

小黄米酒

性热,不宜多饮,昏人五脏,烦热多睡。

葡萄酒

益气调中,耐饥强志。酒有数等,有西番者,有哈剌火者,有平阳太原者,其味都不及哈剌火者。田地酒最佳。

阿剌吉酒

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速儿麻酒

又名拨糟。味微甘辣。主益气,止渴。多饮令人膨胀、生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译文

稻米

味道甘苦,性平,无毒。主要功效是温暖中焦,使人感到热,大便变硬,不宜多吃。也就是糯米。(苏门产的为上等,酿酒多用。)

粳米

味道甘苦,性平,无毒。主要功效是补气,止烦,止泻,调和胃气,增长肌肉。现在有几种。(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香味特别好。各种粳米捣碎,取其圆净的,称为圆米,也叫渴米。

粟米

味道咸,性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养肾气,去脾胃中的热,补气。陈年的好,治疗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唐本草注说:粟类有多种,颗粒细如粱米,捣细,取匀净的为浙米。

青粱米

味道甘,性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胃痹,中热,消渴,止泻痢,补气益中,轻身延年。

白粱米

味道甘,性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除热,补气。

黄粱米

味道甘,性平,无毒。主要功效是补气和中,止泻。唐本注说:穗大毛长,谷米都比白粱粗。

黍米

味道甘,性平,无毒。主要功效是补气益中,多热,使人烦。

长期食用会使人五脏昏沉,使人好睡,肺病宜食。

丹黍米

味道苦,性微温,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咳逆,霍乱,止烦渴,除热。

稷米

味道甘,无毒。主要功效是补气,补不足。关西称为糜子米,也叫 米。古人因其香味可爱,所以用来祭祀。

河西米

味道甘,无毒。补中益气。颗粒比其他米硬。产自本地。

绿豆

味道甘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丹毒,风疹,烦热,调和五脏,行经脉。

白豆

味道甘,性平,无毒。调中,暖肠胃,助经脉。肾病宜食。

大豆

味道甘,性平,无毒。杀鬼气,止痛,逐水,除胃中热,下瘀血,解诸药毒。做成豆腐则性寒而动气。

赤小豆

味道甘酸,性平,无毒。主要功效是利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便。解小麦毒。

回回豆子

味道甘,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消渴。不要与盐一起煮食。产自回回地区,苗似豆,现在田野中到处都有。

青小豆

味道甘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热中,消渴。止下痢,去腹胀。产妇无乳汁,煮烂三五升食用,乳汁即多。

豌豆

味道甘,性平,无毒。调顺荣卫,和中益气。

匾豆

味道甘,性微温。主要功效是和中。叶子主治霍乱吐下不止。

小麦

味道甘,性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大麦

味道咸,性温、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消渴,除热,补气,调中,使人多热,为五谷之长。《药性论》说:能消化宿食,破冷气。

荞麦

味道甘,性平寒,无毒。充实肠胃,补气力。长期食用会动风气,使人头眩。与猪肉同食,患热风,脱人须眉。

白芝麻

味道甘,性大寒,无毒。治疗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风,润肌肤。饭后生吃一合。与乳母同食,使孩子不生病。

胡麻

味道甘,性微寒。除一切痼疾,长期服用增长肌肉,健人。油,利大便,治疗胞衣不下。《修真秘旨》说神仙服胡麻法:长期服用面色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

味道甘,性微温,无毒。补虚乏,止渴,去血,健脾,治嗽。小儿误吞钱,取一斤,渐渐尽食之即出。

味道甘,性平、微温,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心腹邪气,各种惊痫,补五脏不足,益中气,止痛,解毒,明耳目,和百药,除众病。

味道甘,性大暖。治疗脏腑中的风气,调中益气,开胃消食,补虚去冷。陈年的好。

味道酸,性温,无毒。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破血运,除症块,坚积。醋有几种:酒醋、桃醋、麦醋、葡萄醋、枣醋、米醋为上,入药用。

味道咸酸,性冷,无毒。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毒,豆酱主治胜面酱。陈年的尤好。

味道苦,性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伤寒,头痛,烦躁,满闷。

味道咸,性温,无毒。主要功效是杀鬼蛊邪,疰毒伤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伤肺,使人咳嗽,失颜色。

味道苦甘辣,性大热,有毒。主要功效是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消忧愁,多饮损寿伤神,易人本性。酒有几种,唯酝酿以随其性。

虎骨酒

用酥炙虎骨捣碎,酿酒。治疗骨节疼痛,风疰冷痹痛。

枸杞酒

用甘州枸杞依法酿酒。补虚弱,长肌肉,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

地黄酒

用地黄绞汁酿酒。治疗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疗腹内痛。

松节酒

仙方以五月五日采松节,锉碎,煮水酿酒。治疗冷风虚,骨弱,脚不能履地。

茯苓酒

仙方,依法茯苓酿酒。治疗虚劳,壮筋骨,延年益寿。

松根酒

在松树下挖坑置瓮,取松根津液酿酒。治疗风,壮筋骨。

羊羔酒

依法作酒,大补益人。

五加皮酒

五加皮浸酒,或依法酿酒。治疗骨弱不能行走,长期服用壮筋骨,延年不老。

腽肭脐酒

治疗肾虚弱,壮腰膝,大补益人。

小黄米酒

性热,不宜多饮,使人五脏昏沉,烦热多睡。

葡萄酒

补气调中,耐饥强志。酒有几种,有西番的,有哈剌火的,有平阳太原的,其味都不及哈剌火的。田地酒最佳。

阿剌吉酒

味道甘辣,性大热,有大毒。主要功效是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速儿麻酒

又名拨糟。味道微甘辣。主要功效是补气,止渴。多饮使人膨胀、生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注解

稻米:味甘苦,平,无毒。主要功效是温中,使人感到温暖,但可能导致大便干燥,不宜多食。糯米是稻米的一种,苏门地区的糯米品质最佳,常用于酿酒。

粳米:味甘苦,平,无毒。主要功效是益气,止烦,止泄,和胃气,长肌肉。粳米有多种,如香粳米、匾子米、雪里白、香子米等,香味尤为突出。

粟米:味咸,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年粟米效果更佳,可用于治疗胃中热、消渴、利小便、止痢。

青粱米:味甘,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胃痹、中热、消渴、止泄痢,益气补中,轻身延年。

白粱米:味甘,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除热,益气。

黄粱米:味甘,平,无毒。主要功效是益气和中,止泄。黄粱米的穗大毛长,谷米比白粱米更粗。

黍米:味甘,平,无毒。主要功效是益气补中,但多食会使人感到烦热,长期食用可能影响五脏功能,使人嗜睡,肺病患者适宜食用。

丹黍米:味苦,微温,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咳逆、霍乱,止烦渴,除热。

稷米:味甘,无毒。主要功效是益气,补不足。关西地区称之为糜子米,古代因其香味可爱,常用于祭祀。

河西米:味甘,无毒。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颗粒较其他米更硬,产于本地。

绿豆:味甘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丹毒、风疹、烦热,调和五脏,行经脉。

白豆:味甘,平,无毒。主要功效是调中,暖肠胃,助经脉,肾病患者适宜食用。

大豆:味甘,平,无毒。主要功效是杀鬼气,止痛,逐水,除胃中热,下瘀血,解诸药毒。制成豆腐后性寒且动气。

赤小豆:味甘酸,平,无毒。主要功效是下水,排脓血,去热肿,止泻痢,通小便,解小麦毒。

回回豆子:味甘,无毒。主要功效是消渴。不宜与盐同煮,产于回回地区,苗似豆,现广泛分布于田野中。

青小豆:味甘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热中、消渴,止下痢,去腹胀。产妇无乳汁时,煮食可增加乳汁。

豌豆:味甘,平,无毒。主要功效是调顺荣卫,和中益气。

匾豆:味甘,微温。主要功效是和中,叶主治霍乱吐下不止。

小麦:味甘,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除热,止烦躁,消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痛,唾血。

大麦:味咸,温、微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消渴,除热,益气,调中,令人多热,为五谷之长。

荞麦:味甘,平寒,无毒。主要功效是实肠胃,益气力。长期食用可能动风气,令人头眩,与猪肉同食可能导致热风,脱人须眉。

白芝麻:味甘、大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风,润肌肤。

胡麻:味甘,微寒。主要功效是除一切痼疾,久服长肌肉,健人。胡麻油可利大便,治胞衣不下。

饧:味甘,微温,无毒。主要功效是补虚乏,止渴,去血,健脾,治嗽。小儿误吞钱时,可食用饧以排出。

蜜:味甘,平、微温,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益中气,止痛,解毒,明耳目,和百药,除众病。

曲:味甘,大暖。主要功效是治疗藏府中风气,调中益气,开胃消食,补虚去冷。陈年曲效果更佳。

醋:味酸,温,无毒。主要功效是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破血运,除症块,坚积。醋有多种,酒醋、桃醋、麦醋、葡萄醋、枣醋、米醋为上品,入药用。

酱:味咸酸,冷,无毒。主要功效是除热止烦,杀百药、热汤火毒,杀一切鱼、肉、菜蔬毒,豆酱主治胜面酱。陈年酱效果更佳。

豉:味苦,寒,无毒。主要功效是治疗伤寒,头痛,烦躁,满闷。

盐:味咸,温,无毒。主要功效是杀鬼蛊邪,疰毒伤寒,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多食伤肺,令人咳嗽,失颜色。

酒:味苦甘辣,大热,有毒。主要功效是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消忧愁,多饮损寿伤神,易人本性。酒有多种,唯酝酿以随其性。

虎骨酒:以酥炙虎骨捣碎,酿酒。主要功效是治疗骨节疼痛,风疰冷痹痛。

枸杞酒:以甘州枸杞依法酿酒。主要功效是补虚弱,长肌肉,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

地黄酒:以地黄绞汁酿酒。主要功效是治疗虚弱,壮筋骨,通血脉,治腹内痛。

松节酒:仙方以五月五日采松节,锉碎,煮水酿酒。主要功效是治疗冷风虚,骨弱,脚不能履地。

茯苓酒:仙方,依法茯苓酿酒。主要功效是治疗虚劳,壮筋骨,延年益寿。

松根酒:以松树下撅坑置瓮,取松根津液酿酒。主要功效是治疗风,壮筋骨。

羊羔酒:依法作酒,大补益人。

五加皮酒:五加皮浸酒,或依法酿酒。主要功效是治疗骨弱不能行走,久服壮筋骨,延年不老。

腽肭脐酒:主要功效是治疗肾虚弱,壮腰膝,大补益人。

小黄米酒:性热,不宜多饮,昏人五脏,烦热多睡。

葡萄酒:主要功效是益气调中,耐饥强志。酒有多种,西番、哈剌火、平阳太原等地的葡萄酒,哈剌火的葡萄酒味道最佳。

阿剌吉酒:味甘辣,大热,有大毒。主要功效是消冷坚积,去寒气。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速儿麻酒:又名拨糟。味微甘辣。主要功效是益气,止渴。多饮令人膨胀、生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多种谷物、豆类、酒类及其药用价值,反映了古代中国对食物的深刻理解和广泛应用。文中不仅列举了各种食物的性味、功效,还特别强调了它们在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中的作用。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药食同源’的理念,即食物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还具有治疗疾病、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这种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后世的饮食文化和医学发展。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语言朴实无华,但信息量极大。作者通过列举各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这种写作风格既实用又富有科学性,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实用主义倾向。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医学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各种食物的认识,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例如,文中提到的‘苏门者为上’、‘哈剌火者’等地名,揭示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它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医学知识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三-米谷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1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