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原文

李 桃 梅 梨 甘 橘 樱桃 石榴 柿 楂 柰

◇李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李。

《尔雅》曰:休无实李,[一名赵李。]

《毛诗》: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又曰: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韩诗外传》曰:子质仕魏文侯,获罪而北游,谓简主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朝廷之大夫半,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之人恶我於君,朝廷之士危我於法,边境之人劫我矣,简主曰: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梨,夏不得采其叶,秋得其刺焉,今子所树,非其人也。

东方朔占曰:朔与弟子俱行,朔渴,令弟子叩道边家门,不知室主姓名,呼不应,朔复往,见博劳飞集其家李树上,朔谓弟子曰:主人当姓李名博,汝呼当应,室中人果有姓李名博出,与朔相见,即入取饮与之。

鲁安生别传,李少君曰:锺山之李大如瓶。

《神仙传》曰:老子之母,適到李树之下,生老子,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抱朴子》曰:五原蔡綖,入山而还,其[《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其上有欺字。]家人云,到昆仑山,有玉李,形如世间者,但光明洞澈而坚,以玉井水洗之,便软而可食。

《广志》曰:车下李,车上李。

又曰:麦李细小,有沟道,有青李马肝李赤李房陵李。

《世说》曰:王戎年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睹看道边李树,有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又曰:王安丰有好李,常卖之,恐人得种,常钻其核。

《列子》曰:师门,啸父弟子,食桃李葩。

孟子,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目无闻见,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陈仲子匍匐往食之,三咽而后耳有闻,眼有见也,李虫食之过半。

傅玄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

闲居赋,房陵朱仲之李。

左传[按本条非《左传》:《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作左思齐都赋曰露桃霜李。又王逸荔支赋曰房陵缥李,此有脱讹。]曰:齐都露霜李,房陵缥李。

《诗》曰: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北山有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西京杂记》:汉武修上林苑,群臣各献其果树,有合枝李、朱李、黄李、青房李、燕李、获李、沉朱李、浮素李。

《洞冥记》:琳国去长安九万里,生玉叶李,色如碧玉,数十岁一熟,味酸,昔韩众尝饵此李,因名韩众李。

《礼》:食枣桃李,弗致于核。

魏文帝与吴质书,沉朱李於寒水。

《荆州记》:房陵有好李。

《列异传》:度索君谓南海君曰:昔庐山共食白李,未久,已三千载。

《风土记》曰:南郡有细李,有青皮李。

《文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诗】古歌词曰:桃生露井上,李生桃树傍,虫来齧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骨肉还相忘。

梁沈约咏李诗曰: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衢,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

隋江总咏李诗曰:嘉树春风早,春风花落新,但见成蹊处,几得正冠人,当知露井侧,复与妖桃邻。

【赋】晋傅玄李赋曰: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未变,形随运成,种别类分,或朱或黄,甘酸得適,美逾蜜房,浮采点駮,赤者如丹,入口流溅,逸味难原。

◇桃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桃。

《本草经》曰:枭桃在树不落,杀百鬼。

武王克商后,放牛马於桃林之野。

《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桃始华。

《毛诗》曰: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又曰:园有桃,其实之殽。

又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又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易通卦验》:惊蛰曰大壮,初九,桃不花,仓库多火。

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屈盘三千里,曰蟠桃,[按本条严可均校本,《初学记》二十八作山海经。]

《汉书》曰:汉惠帝五年,十月桃花。

《孙卿子》曰:桃李蒨粲於一,时至乃杀。

《离骚》[《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楚辞。]:斩伐橘柚,列树苦,[○御览作苦桃,此有脱讹。]

《文选》曰: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桃生露井上。

又,艳阳桃李节,山桃发红萼。

《拾遗记》曰:螃螗山去扶桑五万里,日所不及,地寒则桃树千围,其花青黑色,万岁一实。

汉明帝时,常山献巨桃核,其桃霜下花,至暑方熟,使植园林,[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王子年拾遗记。]

《西京杂记》:汉武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果,有缃核桃紫文桃金城桃。

《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压伏邪气,制百鬼。

《盐铁论》:桃李之实多者,来岁之穰。

有桃花坞。

桃花绶,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今之作桃符著门上,压邪气,此仙木也。

《周书》:秦吏赵凯之,私恨告国民吴旦生盗食宗庙御桃,旦生对曰:民不敢食也,王曰:剖其腹,出其桃,史记恶而书之曰:食桃之肉,当有遗核,王不知此,而剖人腹以求桃,非理也,[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锺离意别传。]

《晏子》曰: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勇而无礼,晏子言於公,餽之二桃,曰:三子计功而食桃,公孙曰:吾再拜隐[晏子春秋二作搏乳。]虎,功可以食,田曰:吾杖兵而御三军者再,功可以食,古冶子曰:吾尝济河,

鼋衔左骖,冶潜行水底,逆流百步,从流九里,得鼋头,功可以食,二子曰:吾勇不若子,功不逮子,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刎颈而死,冶曰:二子死之,冶独不逮。又刎颈而死。

《韩子》曰:昔者弥子瑕有宠於卫君,与君游於果园,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君曰:忠乎,□忘其口而啖寡人,及弥子瑕色衰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故尝啖我以馀桃。

又曰:孔子侍坐於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哀公曰:黍以雪桃也,对曰:丘知之矣,夫黍五穀之长,而桃为下,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也。

庄子:插桃枝於户,连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是鬼智不如童子也。

《战国策》曰:孟尝君将入秦,苏秦往见之,孟尝曰:人事者,吾以知之,所未闻者,独鬼事耳,秦曰:臣之来,固且以鬼事见君矣,臣来过淄上,有土偶人焉,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埏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子残矣,曰:不然,吾西岸之土,残则复西岸耳,子东园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矣,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如矣,孟尝乃止。

《史记》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淮南《万毕术》曰:孤桃枝之券,令鸡夜鸣,[取孤桃南北行,枝长三尺,折以为券,涂以三岁雄鸡血,夜居栖下则鸣。]

《汉武故事》曰:东郡献短人,呼东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谓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一为子,此儿不良也,已三过偷之矣,后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啖二,以五枚与帝,帝留核著前,母问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风俗通》曰:黄帝书,称上古之时,有兄弟二人,荼与郁律,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妄祸人,则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效前事也。

《山海经》曰:桃树屈蟠三千里,[按本条已见前。]

《列仙传》曰:葛由,羌人,好剋木作羊卖之,骑羊入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皆得仙,故里喭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事具兽部。]

尹喜内传曰: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

《玄中记》曰:木子之大者,有积石山之桃实焉,大如十斛笼。

《神仙传》曰:樊夫人与刘刚,俱有道术,各自言胜,中庭有大桃树,夫妻各咒其一,桃便斗相击,良久,所咒桃走出篱外。

又曰:张陵,沛人也,弟子赵升,就陵受学,陵以七事试之,弟七试者,陵与诸弟子登云台山,绝岩上有一桃树,旁生石壁,下临不测,去三四丈,有桃大实,陵谓诸弟子曰:得此桃者,当告以道要,弟子皆流汗,无敢视者,升曰:神人所护,何险之有,乃从上自掷,正投桃树上,取桃满怀,而石壁峻峭,不能得还,乃掷桃树上二百二枚,陵分桃赐诸弟子,馀二枚,陵自食一,留一以待升,陵乃申手引升,升忽已还,乃以向一桃与升。

又曰:高丘公服饵桃胶得仙。

晋《起居注》曰:咸和六年,宁州上言,甘露降城北园林桃李等树。

陶潜桃花源记曰:晋太康[《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元。]中,武陵人捕鱼,从溪而行,忽逢桃花林,夹两岸数百步,无杂木,芳华芬暧,落英缤纷,渔人异之,前行穷林,林尽见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舡步入,初极狭,行四五十步,豁然开朗,邑室连接,鸡犬相闻,男女被发,怡然并足,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要还,为设酒食,云先世避秦难,率妻子来此,遂与外隔绝,不知有汉,不论魏晋也,既出,白太守,太守遣人随而寻之,迷不复得路。

甄异传曰:谯郡夏侯文规,亡后见形还家,经庭前桃树边过,曰:此桃我昔所种,子乃美好,其妇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何不畏耶,答曰:桃东南枝长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或亦不畏也。

《世说》曰:桓玄素轻桓崖,桓崖在京,京下有好桃,玄连就求,遂不辩得佳者,玄与殷仲文书,比为嗤笑,云德之休明,肃慎贡其楛矢,如其不尔,篱壁间物,亦不可得。

《邺中记》曰:石虎苑中有勾鼻桃,重二斤半。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桃,七百三十八株,白桃三株,侯桃三株。

《南康记》曰:南康王[《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玉。]山有石桃,故老云,古有寒桃,生於岭巅,隐沦之士,将大取其实,因变成石焉。

妒女记曰:武历阳女,嫁阮宣武,绝忌,家有一桃树,华叶灼耀,宣叹美之,即便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华。

【诗】梁简文帝咏初桃诗曰:初桃丽新采,照地吐其芳,枝间留紫燕,叶里发轻香,飞花入露井,交榦拂华堂,若暎窗前柳,悬疑红粉妆。

梁任昉咏池边桃诗曰:已谢西王苑,复揖绥山枝,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赋】晋傅玄桃赋曰:华落实结,与时刚柔,既甘且脆,入口消流,亦有冬桃,冷侔冰霜,和神適意,咨口所尝。

宋伍辑之园桃赋曰:嗟王母之奇果,特华实兮兼副,既陶照之夏成。又凌寒而冬就,嗟异殖兮难拔,亦晚枯兮先葳,农黄品其味,汉帝惊其珍,林休反耕之牛,宅树同恶之神,景毙勇於不足,弥增罪於甘分,虽无言兮成蹊,叵

《九州论》曰:安平好枣,中山好栗,魏郡好杏,河内好稻,真定好梨。

《文士传》:孔融年四岁,与诸兄食梨,辄取其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尹喜内传》曰: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紫梨。

段龟龙《凉州记》曰:吕光时,敦煌太守献同心梨。

《三秦记》曰:汉武帝园,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瓶,落地则破,其主取者,以布囊承之,名含消梨。

魏文诏曰:真定郡梨,甘若蜜,脆若凌,可以解烦饴。

永嘉记曰:青田村人多种梨,有一株名曰官梨,一围五寸,以供献,名御梨。

武[按前引作汉武内传。]太上之果,有玄光梨,王瓒梨颂,太康十一年,梨树四枝,与中枝合生于囿,皇太子令侍中颂。

《广志》:郡集[《初学记》二十八,《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广都。]梨重六斤,常山真定山阳钜野新丰箭谷,皆多梨也。

敦煌太守献同心梨。

老子西游,太真王母共食碧梨紫梨,[本条桃篇引作尹喜内传,碧梨作碧桃。]

潘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

《洞冥记》云:涂山之背,梨大如升,色紫,千年一花,亦曰紫轻梨。

南康归山,[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异苑,归下有美字。]石城内有梨熟,人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亡命,燀[○明本作味。]似秋梨。

【诗】梁沈约西地梨诗曰:列茂河阳苑,蓄紫滥觞隈,翻黄秋沃若,落素春徘徊。

梁刘孝绰咏梨花应令诗曰:玉垒称津润,金谷访芳菲,讵疋龙楼下,素蕊暎朱扉,杂雨疑露落,因风似蝶飞,岂不怜飘坠,原入九重闱。

【颂】晋王赞梨树颂曰:嘉木时生,瑞我皇祚,脩榦外扬,隆枝内附,翌翌皇储,克光其敬,神启其和,人隆其盛,降自玄圃,合体连性,时惟令月,躬亲北林,乐在同人,如兰如金,木之期应,乃同其心,同心之生,启自神明,在心斯动,於言斯形,先民有则,称诗表情,惟永作歌,以休厥灵。

【赞】宋孝武帝梨花赞曰:沃瘠异壤,舒惨殊时,惟气在春,具物含滋,嘉树之生,于彼山基,开荣布采,不离尘缁。

【启】齐谢朓谢隋王赐紫梨启曰:味出灵关之阴,旨玠玉津之澨,岂徒真定归美,大谷惭滋,将恐帝台妙棠,安期灵枣,不得孤擅玉盘,独甘仙席,虽秦君传器,汉后推餐,望古可俦,於今何答。

梁庾肩吾谢赉梨启曰:睢阳东苑,子围三尺,新丰箭谷,枝悬六斤,未有生因粉水,产自桐丘,影连邓橘,林交苑柿,远廌中厨,爰颁下室,事同灵枣,有原还年,恐似仙桃,无因留核。

◇甘

《神异经》曰:东方裔外有建春山,其上多甘。

谢承《后汉书》曰:丹阳张盘,字子石,为庐江太守,寻阳令尝饷一奁甘,其小男年七岁,就取一枚,盘夺不[《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取。]付外,卒以两枚与之,盘夺儿甘,鞭卒曰:何故行赂於吾子。

崔寔正论曰:橘柚之实,尧舜所不常御,山龙华虫,帝王不以为亵服,今之臣妾,皆馀黄甘而餍文绣,盖以万数矣。

《风土记》曰:甘橘之属,滋味甜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赪者,谓之胡甘。

《襄阳记》曰:李衡於武陵龙阳洲上,种甘千树,曰千头木奴。

【诗】梁徐陵咏甘诗曰:朱实挺荆南,苞品擅珍淑,上林杂嘉树,江浦间脩竹,万室拟封家,千株挺荆国,绿叶萋以布,素萦芬且郁。

【赋】晋胡济黄甘赋曰:惟江南之奇果,资天地之正阳,生殊方之妙域,植朱鸟之遐乡,处汉之南,背江之阴,左协兰皋,右接桂林,带激水之清流,向崇山之高岑,三秋迭运,初寒履霜,照曜原隰,荫映林荒,若菱华之绣绮井,烛龙之衔金珰。

宋谢惠连甘赋曰:嘉寒园之丽木,美独有此贞芳,质萎蕤而怀风,性耿介而凌霜,拟夕霞以表色,指朝景以齐圆,悴萍实乎江介,超玉英於昆山。

【赞】晋王升之甘橘赞曰:节重履险,操贵有恒,二树保荣,四运齐能,在质惟美,于味斯弘,异分南域,北则枳橙。

【启】梁刘孝仪谢晋安王赐甘启曰:便得削彼金衣,咽兹玉液,甘逾萍实,冷亚水圭,立消烦饣肙,顿除酩酊,追嗤齐相,进不剖之实,远笑魏君,逢裂牙之味。

梁庾肩吾谢湘东王赉甘启曰:传名地理,远自武陵之洲,族茂神经,遥闻建春之岭,王逸为赋,取对荔枝,张衡制辞,用连石蜜,足使萍实非甜,蒲萄犹饣肙。

王羲之诸君子孙游观,有一味甘,剖而分之,以娱目前,[按本条脱书名,与下四条,当移前类事中。]

《古今注》曰:甘实形如石榴者,亦谓之壶甘。

《广志》曰:有甘,一核,有成都平蒂甘,大如升,色苍黄。

阳由为成都郡文学掾,忽风起,太守问由,由云,有献甘橘数苞,[按本条橘部作益部耆旧传,此脱书名。]

吴有馀甘,金衣包品之,[按本条脱书名,句亦有讹脱。]

【赞】厥苞甘[本书八十七柚部作橘。]柚,精者曰甘,[按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郭璞柚赞,此脱题目。]

削彼金衣,咽兹玉液,甘逾萍实,冷亚冰圭,近嗤齐相,进不剖之实,远笑魏君,逢裂牙之味,[按削彼以下,系前刘孝仪启文,重出应删。]

颂曰宗炳[按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宗炳甘颂,此有讹倒。]煌煌嘉实,磊如景星,南金其形隋珠,[御览作南金其色,隋珠厥形。]

《述异记》曰:南阳[《初学记》

二十八,《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康。]郡东望山,有甘正熟,三人共食致饱讫,怀二枚去,以示人,闻云中语云,放双甘,乃听汝去,[按本条亦当入前类事中。]

◇橘

尚书,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厥苞橘柚,锡贡,[小曰橘,大曰柚。]

周礼曰: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晏子使楚,楚王曰:齐人善盗乎,子对曰:婴闻江南之橘,生於淮北则为枳,今民生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使民善盗邪。

《离骚》[按本条见九章橘颂。]曰:后[后土也。]皇[皇也。]嘉树橘采服,[服,习也。]受命不迁生南国,《淮南子》曰:夫橘树之江北,化而为橙。

魏文帝诏群臣曰:饮食之物,南方有橘,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

《吴志》曰:陆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益部耆旧传》曰:杨由为成都文学掾,少治易,晓占候,忽有风起,太守问由,由曰:南方有荐木实者,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苞。

璇枢星散为橘,[运斗枢。]

蜀汉江陵千树橘,此人与千户侯等,[本条明本作史记。]

《吴录》:朱光[《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光下有禄字。]为建安太守,有橘,冬月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味尤酸,正裂人牙,绝美,卢橘夏熟,盖近是乎。

搜神记[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续搜神记。]曰:秦精入武昌山采茗,见一人,长丈馀,授怀中橘二十枚精,[御览精上有与字。]

进橘并食,王曰:当剖之,曰:赐人主前,瓜桃不削,橘柚不剖,[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晏子,此有脱文。]

武帝平百越,以为园圃,民献橘柚,[本条明本作西京杂记。]

《异物志》曰:橘白华赤实,皮馨香有味,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二百石,主贡御橘。

韩子,夫树柤梨橘,食之美,嗅之则香。

梁太清[原讹实,据冯校本改。]元年,将军王僧辩家,有橘三十子一蒂,以献。

建武故事曰:平西将军庾亮,送橘,十二实共同一蒂,为瑞异,群臣毕贺。

宋躬《孝子传》曰:王虚[《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灵。]之,十三丧母,三十三丧父,二十年盐醋不入口,病著床,忽有一人来问疾,谓之曰:君寻差,俄而不见,庭中橘树,隆冬而实,病果寻愈,咸以至孝所感。

【诗】古诗曰:橘柚垂嘉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张华诗曰: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逢君金华宴,得在玉机前。

齐虞义[按当作羲。]橘诗曰: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洲,摧折江南桂,离披汉北楸,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梁简文帝咏橘诗曰:萎蕤暎庭树,枝叶凌秋芳,故条杂新实,金翠共含霜,攀枝折缥幹,甘旨若琼浆,无假存雕饰,玉盘余自尝。

梁徐摛咏橘诗曰:丽树摽江浦,结翠似芳兰,焜煌玉衡散,照曜金衣丹,愧以无雕饰,徒然登玉盘。

【赋】魏陈王曹植橘赋曰:有朱橘之珍树,于鹑火之遐乡,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日之休光,体天然之素分,不迁徙於殊方,播万里而遥植,列铜爵之园庭,背江川之暖气,处玄朔之肃清,邦换壤殊,爰用丧生,处彼不雕,在此先零,仰凯风以倾叶,冀炎气之可怀,飏鸣条以流响,晞越鸟之来栖。

晋潘岳橘赋曰:余斋前橘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嗟嘉卉之芳华,信氛氲而芬馥,既蓊茸而萎蕤,且参差而橚矗,已郁郁而冬茂,亦离离而夏熟,至如广命宾客,历览游观,三清既设,百味星烂,炫熀乎玉案,照曜於金盘,故成都美其家园,江陵重其千树,既见称於陆言,亦摽名乎马赋。

宋谢惠连橘赋曰:园有嘉树,橘柚煌煌,圆丹可玩,□气芬芳,受以玉盘,升君子堂,味既滋而事美,实厥苞之最良。

梁吴筠橘赋曰:增枝之木,既称英於绿地,金衣之果,亦委体於玉盘,见云梦之千树,笑江陵之十兰,叶叶之云,共琉璃而并碧,枝枝之日,与金轮而共丹,若乃秋夜初露,长郊欲素,风赍寒而北来,雁衔霜而南渡,方散藻於年深,遂凝贞於冬暮。

【颂】宋孝武芳春琴堂橘连理颂曰:列访神秘,详观瑞策,通柯竦秀,寔灵所锡,离条别幹,奄一荣戚,道被遐夷,承我正历。

【启】梁皇太子谢敕赉城边橘启曰:结根龙首,垂阴阳巉,甘逾石蜜,味重金衣,晖章缥李,岂止称於晋世,上林美枣,非独高於汉日。

梁刘孝仪谢宫赐城傍橘启曰:多置守民,晋为厚秩,坐入缣素,汉譬封君,固以俯疋穰橙,俯联楚柚,宁似魏瓜,借清泉而得冷,岂如蜀食,待饴蜜而成甜,重似倒影阳池,垂华金堞,信可珍若榴於式乾,贵蒲萄於别馆。

梁庾肩吾谢赉橘启曰:光分璇宿,影接铜峰,去青马之迢递,服朱闉之爽垲,楚原洪笔,颂记不迁,陈王丽藻,赋称遥植,昔朝歌季重,才赐海鱼,大理元常,止蒙秋菊。

◇樱桃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汉书》曰:惠帝出离宫,叔孙通曰:古者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原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许之。

《博物志》:樱桃者或如弹丸。

《晋宫阁名》曰:式乾殿前,樱桃二株,含章殿前,樱桃一株,华林园樱桃二百七十株。

宋江夏王刘义恭启曰:手敕猥赐华林樱桃

为树则多阴,百果则先熟,故种之於厅事之前,有蝉鸣焉,顾命黏取以弄,[本条樱桃以下,本书九十七蝉篇,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傅咸粘蝉赋,严可均校本,《初学记》二十八,与此同,当从本书九十七及御览。]

王僧达诗:初樱动时艳,蝉噪灼辉芳,缃叶未开蕊,红葩已发光。

《尔雅》楔,荆桃,今之樱桃。

《广志》曰:樱桃有大八分者,白色多肥者,凡三[严校本,《初学记》二十八,《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二。]种,有白色者,[四字《初学记》,御览无。]

《吴氏本草》:樱桃一名朱茱,[《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桃。]一名麦英,甘酣,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

后汉明帝於月夜宴群臣於照园,太官进樱桃,以赤瑛为盘,赐群臣,月下视之,盘与桃同色,群臣皆笑,云是空盘,[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拾遗录。]

【诗】梁简文帝皇太子奉答南平王赉朱樱诗曰:倒流暎碧丛,点露擎朱实,花茂蝶争来,枝浓鸟相失,已丽金钗瓜,兼美玉盘橘,宁以梅似丸,不羡萍如日。

【启】梁庾肩吾谢蒙赉朱樱启曰:成丛殿侧,犹连制赋之条,结实西园,非复黏蝉之树,异合浦之归来,疑藏朱实,同秦人之逐弹,似得金丸。

◇石榴

《广雅》曰:若榴,石榴也。

陆机与弟云书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熟[《太平御览》九百七十作石。]榴也。

【诗】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曰: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然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叶翠如新翦,花红似故栽,还忆河阳县,暎水珊瑚开。

梁沈约咏山榴诗曰:灵圆同佳称,幽山有奇质,停采久弥鲜,含华岂期实,长原微名隐,无使孤株出。

【赋】晋潘尼安石榴赋曰:安石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是以属文之士,或叙而赋之,盖感时而骋思,睹物而兴辞,余迁旧宇,爰造新居,前临旷泽,却背清渠,实有斯树,植于堂隅,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可以乐志,可以充虚,朱芳赫弈,红萼参差,含英吐秀,乍合乍披,遥而望之,焕若隋珠燿重川,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湘涯二后,汉川游女,携类命畴,逍遥避暑,讬斯树以栖迟,溯祥风而容与,尔乃擢纤手兮舒皓腕,罗袖靡兮流芳散,披绿叶於脩条,辍朱华乎弱幹,岂金翠之足珍,寔兹葩之可玩,商秋授气,收华敛实,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晋张载安石榴赋曰:有若榴之奇树,肇结根於西海,仰青春以启萌,晞朱夏以发采,挥光垂绿,擢幹曜鲜,熻若群翡俱栖,烂若百枝并然,焕乎郁郁,焜乎煌煌,仰暎清霄,俯烛兰堂,似西极之若木,譬东谷之扶桑,於是天回节移,龙火西夕,流风晨激,行露朝白,紫房既熟,赪肤自拆,部之则珠散,含之则冰释。

晋张协安石榴赋曰:考草木於方志,览华实於园畴,穷陆产於苞贡,差莫奇於若榴,耀灵葩於三春,缀霜滋於九秋,尔乃飞龙启节,扬飚扇埃,含和泽以滋生,郁敷萌以挺栽,倾柯远擢,沉根下盘,繁茎筱密,丰幹林攒,挥长枝以扬绿,披翠叶以吐丹,流晖俯散,回葩仰照,烂若柏枝并燃,殢如烽燧俱燎,曒如朝日,晃若龙烛,晞绛采於扶桑,接朱光於若木,尔乃赪萼挺蒂,金牙承蕤,荫佳人之玄髻,发窈窕之素姿,游女一顾倾城,无盐化为南威,於是天汉西流,辰角南倾,芳实垒落,月满亏盈,爰采爰收,乃剖乃折,内怜幽以含紫,外滴沥以霞赤,柔肤冰洁,凝光玉莹,漼如冰碎,泫若珠迸,含清冷之温润,信和神以理性。

晋应贞安石榴赋曰:余往日职在中书时,直庐前有安石榴树,枝叶既盛,华实甚茂,为之作赋,挹微露以鲜采,承轻风而动葩,南拂阴檐,北扇阳阿,其傍则有大厦崇房,重廊高庑,皇籍帝典,图书之府,时移节变,大火西旋,丹葩结秀,朱实星悬,肤拆理阻,烂若珠骈。

晋潘岳河阳庭前安石榴赋曰:虽小县陋馆,聊可以游赏,有嘉木曰安石榴,脩条外畅,荣幹内樛,扶疏偃蹇,冉弱纷柔,於是暮春告谢,孟夏戒初,新茎擢润,膏叶垂腴,丹晖缀於朱房,缃的点乎红须,煌煌炜炜,熠烁入蕊,似长离之栖邓林,若珊瑚之暎绿水,既乃攒乎狭庭,载阨载褊,土阶无等,肩墙惟浅,壁衣苍苔,瓦被駮藓,处悴而荣,在幽弥显,其华可玩,其实可珍,羞于王公,荐於鬼神,岂伊仄陋,用渝厥真,果犹如之,而况於人。

晋夏侯湛若石榴赋曰:接翠萼於绿叶,冒红芽於丹须,赩然含蕤,漼尔散珠,雪酲解饣肙,怡神实气,冠百品以奇仰,迈众果而特贵。

晋傅玄安石榴赋曰:鸟宿中而纤条结,龙辰升而丹华繁,其在晨也,灼若旭日迁扶桑,其在昏也,奭若烛龙吐潜光,苞玄黄之烈辉,纷炜晔而焜煌,发朱荣於绿叶,时从风而飘扬。

晋庾儵石榴赋曰:于时仲春垂泽,华叶甚茂,炎夏既戒,忽乎零落,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在盛虑衰,可无慎哉,乃作斯赋,绿叶翠条,纷乎葱青,丹华照烂,晔晔荧荧,远而望之,粲若摛缋被山阿,迫而察之,赫若龙烛,辉耀绿波。

晋范坚安石榴赋曰:萦红根以磐峙,擢脩幹而扶疏,荑应春以吐绿,葩涉夏而扬朱。

宋颜测山石榴赋曰:风触枝而翻蒍,雨淋条而殒芬,环青轩而燧列,绕翠波而星分,视栖翡之失荣,顾彫霞之无文。

【颂】梁江淹山石榴颂曰:缥叶翠

萼,红华绛采,炤烈泉石,芬披山海,奇丽不移,霜雪空改。

◇柿

《说文》曰:柿,赤实果也。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柿六十七株,晖章殿前,柿一株。

义熙起居注曰:吴令顾脩期言,县西乡有柿树,殊本合条,依旧集驾,[《太平御览》九百七十一作贺。]诏停。

【诗】梁庾仲容咏柿诗曰:发叶临层槛,翻英糅花药,风生树影移,露重新枝弱,苑朱正葱翠,梁乌未销铄。

【启】宋江夏王刘义恭谢柿启曰:垂赉华林糒柿,味滋殊绝。

梁简文帝谢东宫赐柿启曰: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虽复安邑秋献,灵关晚实,无以疋此嘉名,方兹擅美。

◇楂

《礼》:[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尔雅。]楂梨曰钻之。

楂梨姜桂,梨之咸者,皆人君羞,以梨也,[本条御览九百六十九作礼记。又梨之上有楂字,咸作不藏,以尔雅郭注作似。]

张敷[本条当是引用俗说,见本书二十九别部及《太平御览》六百三十四,此有脱文。]

平丘有甘楂,[本条御览作山海经。]

吕箕山之东有甘楂,[本条御览作吕氏春秋。]

洞庭之上,其木多楂,[本条御览作山海经。]

甘楂列於昆仑,[本条御览作傅玄瓜赋。]

◇柰

《广志》曰:〈木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

《汉武内传》:仙药之次者,有圆丘紫柰。

《晋咸和起居注》曰:六年,宁州上言,甘露降城北园柰桃树等。

《晋太始起居注》曰:二年六月,嘉柰一蒂十五实,生於酒泉。

萧广济《孝子传》:王祥后母庭中有柰树,始著子,使祥守视,昼驱鸟雀,夜惊虫鼠,时雨总至,祥抱树至曙,母见之恻然。

【诗】梁楮湮[《初学记》二十八作褚澐。]柰诗曰:成都贵素质,酒泉称白丽,红紫夺夏藻,芬芳掩春蕙,谁谓重三珠,终焉竞八桂。

【表】魏曹植谢柰表曰:即夕,殿中宣诏,赐臣冬柰,诏使温啖,夜非食时,而赐见及,奈以夏熟,今则冬至,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绝口为厚。

《论》[《太平御览》九百七十作杜恕笃论。]曰:□[御览作日给。]之华与柰之华相次,[御览作似。]柰结实而日洽[御览作给。]零落,虚伪之与真实相似,虚伪败而真实成。

太冲嗟其夏成,子建畅其寒熟。[按太冲以下见后刘孝仪启,重出应删。]

《洞冥记》:有紫柰大如斗,甘如蜜,核紫花青。

《蜀都赋》:素柰夏成。

潘尼《武馆赋》:投素柰於青渠。

闲居赋,二柰曜丹白之色。

济北杨愔,字遵彦,四代同居,昆季就学者三十馀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于地,群就争之,愔颓然而坐,季父睇,大嗟异之,[本条明本作北齐书。又按自杜笃正论条至此,当移前类事中。]

【启】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曰:酒泉之实,称於王赋,瓜州之味,记自张文,亦有太冲嗟其夏成,子建畅其寒熟,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於昔时,而霑恩於兹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译文

李、桃、梅、梨、甘、橘、樱桃、石榴、柿、楂、柰

◇李

《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落成为李树。

《尔雅》说:休无实李,[又名赵李。]

《毛诗》: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又说: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韩诗外传》说:子质在魏文侯手下做官,因获罪而北游,对简主说:我所培养的堂上之士有一半,朝廷的大夫有一半,边境的人也有一半,现在堂上的人厌恶我在君主面前,朝廷的士人用法律来危害我,边境的人劫持我,简主说:春天种桃李,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可以吃到果实,春天种蒺梨,夏天不能采它的叶子,秋天只能得到它的刺,现在你所培养的,不是合适的人。

东方朔占卜说:东方朔与弟子一起行走,东方朔口渴,让弟子敲路边人家的门,不知道主人的姓名,呼喊不应,东方朔又去,看见博劳鸟飞到他家的李树上,东方朔对弟子说:主人应该姓李名博,你呼喊应该会答应,屋里的人果然有姓李名博的出来,与东方朔相见,就进去取水给他喝。

鲁安生别传,李少君说:锺山的李子大如瓶。

《神仙传》说:老子的母亲,走到李树下,生下老子,老子生下来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以此为我姓。

《抱朴子》说:五原的蔡綖,进山后回来,他的[《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其上有欺字。]家人说,到昆仑山,有玉李,形状像世间的李子,但光明洞澈而坚硬,用玉井水洗它,就变软可以吃了。

《广志》说:车下李,车上李。

又说:麦李细小,有沟道,有青李、马肝李、赤李、房陵李。

《世说》说:王戎七岁时,曾经与一群小孩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有果实折断了树枝,一群小孩争相跑去摘取,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回答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这一定是苦李,摘取后果然如此。

又说:王安丰有好李,常常卖它,怕别人得到种子,常常钻它的核。

《列子》说:师门,啸父的弟子,吃桃李的花。

孟子,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真正的廉洁之士吗,住在於陵,三天不吃东西,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井上有李子,虫子吃了一半以上,陈仲子爬过去吃它,咽了三口后耳朵能听见,眼睛能看见了,李虫吃了一半以上。

傅玄的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

闲居赋,房陵朱仲的李子。

左传[按本条非《左传》:《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八作左思齐都赋曰露桃霜李。又王逸荔支赋曰房陵缥李,此有脱讹。]说:齐都的露霜李,房陵的缥李。

《诗》说: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北山有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西京杂记》:汉武帝修建上林苑,群臣各自献上他们的果树,有合枝李、朱李、黄李、青房李、燕李、获李、沉朱李、浮素李。

《洞冥记》:琳国离长安九万里,生玉叶李,颜色像碧玉,几十年一熟,味道酸,从前韩众曾经吃过这种李子,因此叫韩众李。

《礼》:吃枣桃李,不要留下核。

魏文帝给吴质的信,沉朱李於寒水。

《荆州记》:房陵有好李。

《列异传》:度索君对南海君说:从前在庐山一起吃白李,不久,已经三千年了。

《风土记》说:南郡有细李,有青皮李。

《文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诗】古歌词说:桃生露井上,李生桃树傍,虫来齧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骨肉还相忘。

梁沈约咏李诗说: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衢,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

隋江总咏李诗说:嘉树春风早,春风花落新,但见成蹊处,几得正冠人,当知露井侧,复与妖桃邻。

【赋】晋傅玄李赋说: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未变,形随运成,种别类分,或朱或黄,甘酸得適,美逾蜜房,浮采点駮,赤者如丹,入口流溅,逸味难原。

◇桃

《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落成为桃树。

《本草经》说:枭桃在树上不落,能杀百鬼。

武王克商后,放牛马於桃林的野外。

《礼记月令》说:仲春的月份,桃树开始开花。

《毛诗》说: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又说:园有桃,其实之殽。

又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又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易通卦验》:惊蛰曰大壮,初九,桃不花,仓库多火。

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屈盘三千里,叫蟠桃,[按本条严可均校本,《初学记》二十八作山海经。]

《汉书》说:汉惠帝五年,十月桃花。

《孙卿子》说:桃李蒨粲於一,时至乃杀。

《离骚》[《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楚辞。]:斩伐橘柚,列树苦,[○御览作苦桃,此有脱讹。]

《文选》说: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桃生露井上。

又,艳阳桃李节,山桃发红萼。

《拾遗记》说:螃螗山离扶桑五万里,太阳照不到,地寒则桃树千围,其花青黑色,万岁一实。

汉明帝时,常山献巨桃核,其桃霜下花,至暑方熟,使植园林,[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王子年拾遗记。]

《西京杂记》: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各自献果,有缃核桃、紫文桃、金城桃。

《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压伏邪气,制百鬼。

《盐铁论》:桃李之实多者,来岁之穰。

有桃花坞。

桃花绶,典术说:桃者五木之精也,今之作桃符著门上,压邪气,此仙木也。

《周书》:秦吏赵凯之,私恨告国民吴旦生盗食宗庙御桃,旦生对曰:民不敢食也,王曰:剖其腹,出其桃,史记恶而书之曰:食桃之肉,当有遗核,王不知此,而剖人腹以求桃,非理也,[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锺离意别传。]

《晏子》说: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勇而无礼,晏子对公说,送他们二桃,说:三子计功而食桃,公孙说:吾再拜隐[晏子春秋二作搏乳。]虎,功可以食,田说:吾杖兵而御三军者再,功可以食,古冶子说:吾尝济河,

鼋鱼咬住了左边的马缰,冶潜行在水底,逆流而上百步,顺流而下九里,得到了鼋鱼的头,功劳可以享用,两个人说:我们的勇气不如你,功劳不及你,取桃子不谦让,这是贪婪,然而不死,是没有勇气,于是割颈而死,冶说:两个人死了,冶独不及。又割颈而死。

《韩子》说:从前弥子瑕受到卫君的宠爱,与卫君一起在果园游玩,吃桃子觉得甜,把一半给卫君吃,卫君说:忠诚啊,忘记了自己的口而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就是曾经给我吃剩桃子的原因。

又说:孔子侍坐在鲁哀公旁边,哀公赐给他桃子和黍米,孔子先吃黍米后吃桃子,哀公说:黍米是用来雪桃的,孔子回答说:我知道,黍米是五谷之首,而桃子是下品,君子用贱的来雪贵的,没听说过用贵的来雪贱的。

庄子说:把桃枝插在门上,下面连着灰,童子进去不害怕,而鬼害怕,这是鬼的智慧不如童子。

《战国策》说:孟尝君将要进入秦国,苏秦去见他,孟尝君说:人事方面,我已经知道了,所未闻的,只有鬼事,苏秦说:我来,正是要以鬼事见君,我经过淄水,有土偶人和桃梗在对话,桃梗对土偶人说:你是西岸的土,捏成人形,到了八月,下雨,淄水来了,你就残破了,土偶人说:不然,我是西岸的土,残破了就回到西岸,你是东园的桃梗,刻削成人形,下雨,淄水来了,把你冲走,你就漂漂然不知去向,现在秦国是四塞之国,像虎口一样,君进去,我就不知道君的去向了,孟尝君于是停止了。

《史记》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淮南《万毕术》说:孤桃枝的券,可以让鸡在夜里鸣叫,[取孤桃南北行,枝长三尺,折成券,涂上三岁雄鸡的血,夜里放在鸡栖下就会鸣叫。]

《汉武故事》说:东郡献上矮人,叫东方朔,朔到,矮人指着朔对皇帝说:西王母种桃,三千年结一次果,这个孩子不好,已经偷了三次了,后来西王母下来,拿出七枚桃子,母吃了两枚,给皇帝五枚,皇帝留下核放在前面,母问:用这个做什么,皇帝说:这桃子好,想种它,母笑着说:这桃子三千年结一次果,不是下土能种的。

《风俗通》说:黄帝书,称上古时,有兄弟二人,荼和郁律,在朔山上的桃树下,简百鬼,妄祸人,就用苇索绑住,喂给老虎吃,于是县官在腊月除夕,装饰桃人,垂苇索,画虎在门上,效仿前事。

《山海经》说:桃树屈蟠三千里,[按本条已见前。]

《列仙传》说:葛由,羌人,喜欢刻木作羊卖,骑羊入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他,上绥山,都成了仙,所以里喭说: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也足以豪,[事具兽部。]

尹喜内传说: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一起吃碧桃紫梨。

《玄中记》说:木子中大的,有积石山的桃实,大如十斛笼。

《神仙传》说:樊夫人和刘刚,都有道术,各自说自己厉害,中庭有大桃树,夫妻各自咒其一,桃便斗相击,良久,所咒桃走出篱外。

又说:张陵,沛人,弟子赵升,跟陵学习,陵用七件事试他,第七试,陵和诸弟子登云台山,绝岩上有一桃树,旁生石壁,下临不测,去三四丈,有桃大实,陵对诸弟子说:得此桃者,当告以道要,弟子皆流汗,无敢视者,升说:神人所护,何险之有,于是从上自掷,正投桃树上,取桃满怀,而石壁峻峭,不能得还,于是掷桃树上二百二枚,陵分桃赐诸弟子,余二枚,陵自食一,留一以待升,陵于是伸手引升,升忽已还,于是以向一桃与升。

又说:高丘公服饵桃胶得仙。

晋《起居注》说:咸和六年,宁州上言,甘露降城北园林桃李等树。

陶潜桃花源记说:晋太康[《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元。]中,武陵人捕鱼,从溪而行,忽逢桃花林,夹两岸数百步,无杂木,芳华芬暧,落英缤纷,渔人异之,前行穷林,林尽见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步入,初极狭,行四五十步,豁然开朗,邑室连接,鸡犬相闻,男女被发,怡然并足,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要还,为设酒食,云先世避秦难,率妻子来此,遂与外隔绝,不知有汉,不论魏晋也,既出,白太守,太守遣人随而寻之,迷不复得路。

甄异传说:谯郡夏侯文规,亡后见形还家,经庭前桃树边过,说:此桃我昔所种,子乃美好,其妇说:人言亡者畏桃,君何不畏耶,答曰:桃东南枝长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或亦不畏也。

《世说》说:桓玄素轻桓崖,桓崖在京,京下有好桃,玄连就求,遂不辩得佳者,玄与殷仲文书,比为嗤笑,云德之休明,肃慎贡其楛矢,如其不尔,篱壁间物,亦不可得。

《邺中记》说:石虎苑中有勾鼻桃,重二斤半。

《晋宫阁名》说:华林园桃,七百三十八株,白桃三株,侯桃三株。

《南康记》说:南康王[《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七作玉。]山有石桃,故老云,古有寒桃,生于岭巅,隐沦之士,将大取其实,因变成石焉。

妒女记说:武历阳女,嫁阮宣武,绝忌,家有一桃树,华叶灼耀,宣叹美之,即便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华。

【诗】梁简文帝咏初桃诗说:初桃丽新采,照地吐其芳,枝间留紫燕,叶里发轻香,飞花入露井,交榦拂华堂,若暎窗前柳,悬疑红粉妆。

梁任昉咏池边桃诗说:已谢西王苑,复揖绥山枝,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赋】晋傅玄桃赋说:华落实结,与时刚柔,既甘且脆,入口消流,亦有冬桃,冷侔冰霜,和神適意,咨口所尝。

宋伍辑之园桃赋说:嗟王母之奇果,特华实兮兼副,既陶照之夏成。又凌寒而冬就,嗟异殖兮难拔,亦晚枯兮先葳,农黄品其味,汉帝惊其珍,林休反耕之牛,宅树同恶之神,景毙勇於不足,弥增罪於甘分,虽无言兮成蹊,叵

《九州论》说:安平地区盛产优质的枣,中山地区盛产优质的栗子,魏郡地区盛产优质的杏,河内地区盛产优质的稻米,真定地区盛产优质的梨。

《文士传》记载: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小的。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小孩子应该拿小的。

《尹喜内传》说:老子西游时,拜访太真王母,一起吃了紫梨。

段龟龙的《凉州记》记载:吕光时期,敦煌太守献上了同心梨。

《三秦记》说:汉武帝的园林,一个叫樊川,一个叫御宿,里面有大梨,像五升瓶那么大,落地就会破裂,采摘的人用布囊接住,这种梨叫含消梨。

魏文帝的诏书说:真定郡的梨,甜如蜜,脆如冰,可以解烦解渴。

《永嘉记》说:青田村的人多种梨树,其中有一株叫官梨,树干围长五寸,专门用来进贡,称为御梨。

《汉武内传》记载:太上之果中有玄光梨,王瓒作《梨颂》,太康十一年,梨树的四根枝条与中间的枝条合生在园中,皇太子命令侍中作颂。

《广志》记载:郡集(《初学记》二十八,《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广都)的梨重六斤,常山、真定、山阳、钜野、新丰、箭谷等地都盛产梨。

敦煌太守献上了同心梨。

老子西游时,太真王母一起吃了碧梨和紫梨(本条在桃篇引作《尹喜内传》,碧梨作碧桃)。

潘岳的《闲居赋》中提到张公大谷的梨。

《洞冥记》说:涂山的背面,有梨大如升,颜色紫,千年开一次花,也叫紫轻梨。

南康归山(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异苑》,归下有美字)的石城内有梨成熟,人们可以随意取食,但带回家后,吃了就会生病,或者迷路失足,味道像秋梨。

【诗】梁沈约的《西地梨诗》说:在河阳苑中排列茂盛的梨树,紫色的梨在河边泛滥,秋天梨叶翻黄,春天梨花飘落。

梁刘孝绰的《咏梨花应令诗》说:玉垒山上的梨花滋润,金谷中的梨花芬芳,梨花在龙楼下绽放,白色的花蕊映照着红色的门扉,梨花在雨中像露珠一样落下,在风中像蝴蝶一样飞舞,怎能不怜惜它的飘落,愿它进入九重宫闱。

【颂】晋王赞的《梨树颂》说:美好的树木生长,为我皇朝带来吉祥,树干高大,枝条繁茂,皇太子恭敬地继承,神明赐予和谐,人民兴盛,梨树从玄圃降下,合体连性,在美好的月份里,皇太子亲自到北林,与众人同乐,梨树如兰如金,树木的应期与人心相同,同心之生,源自神明,心动则言形,先民有法则,用诗歌表达情感,永远作歌,以赞美神灵。

【赞】宋孝武帝的《梨花赞》说:土地肥沃与贫瘠不同,季节的舒惨也不同,春天的气息使万物充满生机,美好的梨树生长在山基上,开花结果,不离开尘世。

【启】齐谢朓的《谢隋王赐紫梨启》说:紫梨的味道来自灵关的阴面,旨意如玉津的水,岂止是真定归美,大谷惭愧,恐怕帝台的妙棠,安期的灵枣,也不能独占玉盘,独享仙席,虽然秦君传器,汉后推餐,古时可比,今时如何回答。

梁庾肩吾的《谢赉梨启》说:睢阳东苑的梨,树干围长三尺,新丰箭谷的梨,枝条悬挂六斤,没有因为粉水而生,产自桐丘,影子连着邓橘,林中交错的柿子,远送到中厨,颁赐到下室,事情如同灵枣,有原还年,恐怕像仙桃,无法留下核。

◇甘

《神异经》说:东方裔外有建春山,山上多产甘。

谢承的《后汉书》说:丹阳的张盘,字子石,任庐江太守,寻阳令曾送他一盒甘,他的小儿子七岁,拿了一枚,张盘夺回不给,卒给了他两枚,张盘夺回儿子的甘,鞭打卒说:为什么要贿赂我的儿子。

崔寔的《正论》说:橘柚的果实,尧舜不常食用,山龙华虫,帝王不以为亵服,现在的臣妾,都吃黄甘而穿文绣,数量以万计。

《风土记》说:甘橘之类,滋味甜美特异,有黄色的,有红色的,称为胡甘。

《襄阳记》说:李衡在武陵龙阳洲上种了千棵甘树,称为千头木奴。

【诗】梁徐陵的《咏甘诗》说:红色的果实挺立在荆南,果实品质珍淑,上林中有各种嘉树,江浦间有修竹,万室拟封家,千株挺荆国,绿叶茂盛,素花芬芳。

【赋】晋胡济的《黄甘赋》说:江南的奇果,依赖天地的正阳,生长在奇妙的地方,种植在朱鸟的远方,位于汉水之南,背靠江水之阴,左边是兰皋,右边是桂林,带着激水的清流,面向崇山的高岑,三秋交替,初寒履霜,照耀原野,荫映林荒,像菱华绣绮井,像烛龙衔金珰。

宋谢惠连的《甘赋》说:赞美寒园中的丽木,美丽而贞芳,质地萎蕤而怀风,性格耿介而凌霜,像夕霞一样表色,像朝景一样齐圆,憔悴的萍实在江介,超越玉英在昆山。

【赞】晋王升之的《甘橘赞》说:节操重,履险如夷,操守贵在有恒,两树保荣,四运齐能,在质地上美丽,在味道上弘大,异分南域,北则枳橙。

【启】梁刘孝仪的《谢晋安王赐甘启》说:削去金衣,咽下玉液,甘甜超过萍实,冷如冰圭,立刻消除烦恼,顿解酩酊,嘲笑齐相,进不剖之实,远笑魏君,逢裂牙之味。

梁庾肩吾的《谢湘东王赉甘启》说:传名地理,远自武陵之洲,族茂神经,遥闻建春之岭,王逸作赋,取对荔枝,张衡制辞,用连石蜜,足以使萍实不甜,蒲萄犹饣肙。

王羲之的子孙游观,有一味甘,剖开分食,以娱目前(按本条脱书名,与下四条,当移前类事中)。

《古今注》说:甘实形状像石榴的,也叫壶甘。

《广志》说:有甘,一核,有成都平蒂甘,大如升,色苍黄。

阳由任成都郡文学掾,忽然风起,太守问阳由,阳由说,有人献上甘橘数苞(按本条橘部作《益部耆旧传》,此脱书名)。

吴有馀甘,金衣包品之(按本条脱书名,句亦有讹脱)。

【赞】厥苞甘(本书八十七柚部作橘)柚,精者曰甘(按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郭璞《柚赞》,此脱题目)。

削去金衣,咽下玉液,甘甜超过萍实,冷如冰圭,近嗤齐相,进不剖之实,远笑魏君,逢裂牙之味(按削彼以下,系前刘孝仪启文,重出应删)。

颂曰宗炳(按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宗炳《甘颂》,此有讹倒)煌煌嘉实,磊如景星,南金其形隋珠(《御览》作南金其色,隋珠厥形)。

《述异记》说:南阳(《初学记》

二十八,《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康。]郡东望山,有甘正熟,三人共食致饱讫,怀二枚去,以示人,闻云中语云,放双甘,乃听汝去,[按本条亦当入前类事中。]

◇橘

尚书,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厥苞橘柚,锡贡,[小曰橘,大曰柚。]

周礼曰: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晏子使楚,楚王曰:齐人善盗乎,子对曰:婴闻江南之橘,生於淮北则为枳,今民生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使民善盗邪。

《离骚》[按本条见九章橘颂。]曰:后[后土也。]皇[皇也。]嘉树橘采服,[服,习也。]受命不迁生南国,《淮南子》曰:夫橘树之江北,化而为橙。

魏文帝诏群臣曰:饮食之物,南方有橘,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

《吴志》曰:陆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益部耆旧传》曰:杨由为成都文学掾,少治易,晓占候,忽有风起,太守问由,由曰:南方有荐木实者,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苞。

璇枢星散为橘,[运斗枢。]

蜀汉江陵千树橘,此人与千户侯等,[本条明本作史记。]

《吴录》:朱光[《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光下有禄字。]为建安太守,有橘,冬月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黑,味尤酸,正裂人牙,绝美,卢橘夏熟,盖近是乎。

搜神记[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续搜神记。]曰:秦精入武昌山采茗,见一人,长丈馀,授怀中橘二十枚精,[御览精上有与字。]

进橘并食,王曰:当剖之,曰:赐人主前,瓜桃不削,橘柚不剖,[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晏子,此有脱文。]

武帝平百越,以为园圃,民献橘柚,[本条明本作西京杂记。]

《异物志》曰:橘白华赤实,皮馨香有味,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二百石,主贡御橘。

韩子,夫树柤梨橘,食之美,嗅之则香。

梁太清[原讹实,据冯校本改。]元年,将军王僧辩家,有橘三十子一蒂,以献。

建武故事曰:平西将军庾亮,送橘,十二实共同一蒂,为瑞异,群臣毕贺。

宋躬《孝子传》曰:王虚[《太平御览》九百六十六作灵。]之,十三丧母,三十三丧父,二十年盐醋不入口,病著床,忽有一人来问疾,谓之曰:君寻差,俄而不见,庭中橘树,隆冬而实,病果寻愈,咸以至孝所感。

【诗】古诗曰:橘柚垂嘉实,乃在深山侧,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张华诗曰:橘生湘水侧,菲陋人莫传,逢君金华宴,得在玉机前。

齐虞义[按当作羲。]橘诗曰: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洲,摧折江南桂,离披汉北楸,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梁简文帝咏橘诗曰:萎蕤暎庭树,枝叶凌秋芳,故条杂新实,金翠共含霜,攀枝折缥幹,甘旨若琼浆,无假存雕饰,玉盘余自尝。

梁徐摛咏橘诗曰:丽树摽江浦,结翠似芳兰,焜煌玉衡散,照曜金衣丹,愧以无雕饰,徒然登玉盘。

【赋】魏陈王曹植橘赋曰:有朱橘之珍树,于鹑火之遐乡,禀太阳之烈气,嘉杲日之休光,体天然之素分,不迁徙於殊方,播万里而遥植,列铜爵之园庭,背江川之暖气,处玄朔之肃清,邦换壤殊,爰用丧生,处彼不雕,在此先零,仰凯风以倾叶,冀炎气之可怀,飏鸣条以流响,晞越鸟之来栖。

晋潘岳橘赋曰:余斋前橘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嗟嘉卉之芳华,信氛氲而芬馥,既蓊茸而萎蕤,且参差而橚矗,已郁郁而冬茂,亦离离而夏熟,至如广命宾客,历览游观,三清既设,百味星烂,炫熀乎玉案,照曜於金盘,故成都美其家园,江陵重其千树,既见称於陆言,亦摽名乎马赋。

宋谢惠连橘赋曰:园有嘉树,橘柚煌煌,圆丹可玩,□气芬芳,受以玉盘,升君子堂,味既滋而事美,实厥苞之最良。

梁吴筠橘赋曰:增枝之木,既称英於绿地,金衣之果,亦委体於玉盘,见云梦之千树,笑江陵之十兰,叶叶之云,共琉璃而并碧,枝枝之日,与金轮而共丹,若乃秋夜初露,长郊欲素,风赍寒而北来,雁衔霜而南渡,方散藻於年深,遂凝贞於冬暮。

【颂】宋孝武芳春琴堂橘连理颂曰:列访神秘,详观瑞策,通柯竦秀,寔灵所锡,离条别幹,奄一荣戚,道被遐夷,承我正历。

【启】梁皇太子谢敕赉城边橘启曰:结根龙首,垂阴阳巉,甘逾石蜜,味重金衣,晖章缥李,岂止称於晋世,上林美枣,非独高於汉日。

梁刘孝仪谢宫赐城傍橘启曰:多置守民,晋为厚秩,坐入缣素,汉譬封君,固以俯疋穰橙,俯联楚柚,宁似魏瓜,借清泉而得冷,岂如蜀食,待饴蜜而成甜,重似倒影阳池,垂华金堞,信可珍若榴於式乾,贵蒲萄於别馆。

梁庾肩吾谢赉橘启曰:光分璇宿,影接铜峰,去青马之迢递,服朱闉之爽垲,楚原洪笔,颂记不迁,陈王丽藻,赋称遥植,昔朝歌季重,才赐海鱼,大理元常,止蒙秋菊。

◇樱桃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汉书》曰:惠帝出离宫,叔孙通曰:古者春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原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许之。

《博物志》:樱桃者或如弹丸。

《晋宫阁名》曰:式乾殿前,樱桃二株,含章殿前,樱桃一株,华林园樱桃二百七十株。

宋江夏王刘义恭启曰:手敕猥赐华林樱桃

作为树木则能提供很多阴凉,果实成熟得比其他果树早,因此种植在厅堂前,有蝉鸣叫,便命令捕捉来玩耍,[本条关于樱桃以下的内容,本书第九十七篇蝉篇,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篇作傅咸的粘蝉赋,严可均校本,《初学记》二十八篇,与此相同,应当依据本书第九十七篇及御览。]

王僧达的诗:初开的樱花艳丽动人,蝉鸣声灼热而芬芳,缃色的叶子还未开放花蕊,红色的花朵已经闪耀光芒。

《尔雅》中记载,楔,即荆桃,也就是现在的樱桃。

《广志》中说:樱桃有大小八分的,白色的多肥美,共有三种[严校本,《初学记》二十八篇,《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篇作两种。],有白色的,[这四个字《初学记》,御览中没有。]

《吴氏本草》:樱桃又名朱茱,[《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篇作桃。]又名麦英,味道甘甜,主要功能是调和中气,增强脾气,使人面色红润,心情愉悦。

后汉明帝在月夜宴请群臣于照园,太官进献樱桃,用赤瑛盘盛放,赐给群臣,月光下看去,盘与樱桃颜色相同,群臣都笑,说这是空盘,[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篇作拾遗录。]

【诗】梁简文帝皇太子奉答南平王赠送朱樱的诗:倒映在碧绿的丛林中,露珠点缀着红色的果实,花朵茂盛引来蝴蝶争相飞舞,树枝浓密鸟儿迷失方向,已经美丽的金钗瓜,兼有美玉盘中的橘子,宁愿以梅子为丸,不羡慕浮萍如日。

【启】梁庾肩吾谢蒙赠送朱樱的启:成丛地生长在殿侧,依然连接着制赋的枝条,果实结在西园,不再是黏蝉的树,不同于合浦的归来,怀疑藏着红色的果实,如同秦人追逐弹丸,似乎得到了金丸。

◇石榴

《广雅》中说:若榴,就是石榴。

陆机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张骞作为汉朝的使者出使外国十八年,得到了涂林安熟[《太平御览》九百七十篇作石。]榴。

【诗】梁元帝赋得咏石榴的诗:涂林还未开放,春暮时节催促着,点燃灯火疑似夜晚的火焰,连珠般的果实胜过早开的梅花,从西域移栽的根,南方酿制的酒,叶子翠绿如新剪,花朵红艳似旧栽,还忆起河阳县,映水中的珊瑚开放。

梁沈约咏山榴的诗:灵圆同佳称,幽山有奇质,停采久弥鲜,含华岂期实,长原微名隐,无使孤株出。

【赋】晋潘尼的安石榴赋:安石榴,是天下奇树,九州的名果,因此文人墨客,或叙述或赋诗,感时而抒发思绪,睹物而兴起辞章,我迁居旧宅,建造新居,前临广阔的泽地,背靠清澈的渠水,确实有这棵树,种植在堂角,花朵与果实并丽,滋味也独特,可以愉悦心志,可以充实空虚,红色的芳香赫奕,红色的花萼参差,含英吐秀,时而合拢时而散开,远远望去,焕然如隋珠照耀重川,细细观察,灼灼如列宿出云间,湘涯二后,汉川游女,携类命畴,逍遥避暑,依托这棵树以栖迟,溯祥风而容与,于是擢纤手兮舒皓腕,罗袖靡兮流芳散,披绿叶於脩条,辍朱华乎弱幹,岂金翠之足珍,寔兹葩之可玩,商秋授气,收华敛实,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晋张载的安石榴赋:有若榴之奇树,肇结根於西海,仰青春以启萌,晞朱夏以发采,挥光垂绿,擢幹曜鲜,熻若群翡俱栖,烂若百枝并然,焕乎郁郁,焜乎煌煌,仰暎清霄,俯烛兰堂,似西极之若木,譬东谷之扶桑,於是天回节移,龙火西夕,流风晨激,行露朝白,紫房既熟,赪肤自拆,部之则珠散,含之则冰释。

晋张协的安石榴赋:考草木於方志,览华实於园畴,穷陆产於苞贡,差莫奇於若榴,耀灵葩於三春,缀霜滋於九秋,尔乃飞龙启节,扬飚扇埃,含和泽以滋生,郁敷萌以挺栽,倾柯远擢,沉根下盘,繁茎筱密,丰幹林攒,挥长枝以扬绿,披翠叶以吐丹,流晖俯散,回葩仰照,烂若柏枝并燃,殢如烽燧俱燎,曒如朝日,晃若龙烛,晞绛采於扶桑,接朱光於若木,尔乃赪萼挺蒂,金牙承蕤,荫佳人之玄髻,发窈窕之素姿,游女一顾倾城,无盐化为南威,於是天汉西流,辰角南倾,芳实垒落,月满亏盈,爰采爰收,乃剖乃折,内怜幽以含紫,外滴沥以霞赤,柔肤冰洁,凝光玉莹,漼如冰碎,泫若珠迸,含清冷之温润,信和神以理性。

晋应贞的安石榴赋:余往日职在中书时,直庐前有安石榴树,枝叶既盛,华实甚茂,为之作赋,挹微露以鲜采,承轻风而动葩,南拂阴檐,北扇阳阿,其傍则有大厦崇房,重廊高庑,皇籍帝典,图书之府,时移节变,大火西旋,丹葩结秀,朱实星悬,肤拆理阻,烂若珠骈。

晋潘岳的河阳庭前安石榴赋:虽小县陋馆,聊可以游赏,有嘉木曰安石榴,脩条外畅,荣幹内樛,扶疏偃蹇,冉弱纷柔,於是暮春告谢,孟夏戒初,新茎擢润,膏叶垂腴,丹晖缀於朱房,缃的点乎红须,煌煌炜炜,熠烁入蕊,似长离之栖邓林,若珊瑚之暎绿水,既乃攒乎狭庭,载阨载褊,土阶无等,肩墙惟浅,壁衣苍苔,瓦被駮藓,处悴而荣,在幽弥显,其华可玩,其实可珍,羞于王公,荐於鬼神,岂伊仄陋,用渝厥真,果犹如之,而况於人。

晋夏侯湛的若石榴赋:接翠萼於绿叶,冒红芽於丹须,赩然含蕤,漼尔散珠,雪酲解饣肙,怡神实气,冠百品以奇仰,迈众果而特贵。

晋傅玄的安石榴赋:鸟宿中而纤条结,龙辰升而丹华繁,其在晨也,灼若旭日迁扶桑,其在昏也,奭若烛龙吐潜光,苞玄黄之烈辉,纷炜晔而焜煌,发朱荣於绿叶,时从风而飘扬。

晋庾儵的石榴赋:于时仲春垂泽,华叶甚茂,炎夏既戒,忽乎零落,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在盛虑衰,可无慎哉,乃作斯赋,绿叶翠条,纷乎葱青,丹华照烂,晔晔荧荧,远而望之,粲若摛缋被山阿,迫而察之,赫若龙烛,辉耀绿波。

晋范坚的安石榴赋:萦红根以磐峙,擢脩幹而扶疏,荑应春以吐绿,葩涉夏而扬朱。

宋颜测的山石榴赋:风触枝而翻蒍,雨淋条而殒芬,环青轩而燧列,绕翠波而星分,视栖翡之失荣,顾彫霞之无文。

【颂】梁江淹的山石榴颂:缥叶翠

萼,红色的花朵鲜艳夺目,照耀着泉水和石头,芬芳遍布山海,奇丽不变,霜雪也无法改变。

◇柿

《说文》说:柿,是红色的果实。

《晋宫阁名》说:华林园有六十七株柿树,晖章殿前有一株柿树。

义熙起居注说:吴县的县令顾脩期说,县西乡有一棵柿树,树干奇特,枝条合拢,依旧聚集在一起,[《太平御览》九百七十一作贺。]诏令停止。

【诗】梁庾仲容咏柿诗说:叶子在层层栏杆上生长,花朵在花药中翻飞,风吹动树影移动,露水使新枝显得柔弱,苑中的朱红色正葱翠,梁上的乌鸦还未消失。

【启】宋江夏王刘义恭谢柿启说:赐予华林园的糒柿,味道非常独特。

梁简文帝谢东宫赐柿启说:霜降时照耀着光彩,冬天依然滋润,甘甜如清露,味道如金液,即使安邑的秋献,灵关的晚实,也无法与此相比,这才是真正的美。

◇楂

《礼》:[本条《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九作尔雅。]楂梨叫做钻之。

楂梨姜桂,梨的咸味,都是君王的羞耻,因为梨,[本条御览九百六十九作礼记。又梨之上有楂字,咸作不藏,以尔雅郭注作似。]

张敷[本条当是引用俗说,见本书二十九别部及《太平御览》六百三十四,此有脱文。]

平丘有甘楂,[本条御览作山海经。]

吕箕山之东有甘楂,[本条御览作吕氏春秋。]

洞庭之上,树木多楂,[本条御览作山海经。]

甘楂列於昆仑,[本条御览作傅玄瓜赋。]

◇柰

《广志》说:〈木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

《汉武内传》:仙药中次等的,有圆丘紫柰。

《晋咸和起居注》说:六年,宁州上言,甘露降在城北园的柰桃树等。

《晋太始起居注》说:二年六月,嘉柰一蒂十五实,生在酒泉。

萧广济《孝子传》:王祥的后母庭院中有柰树,开始结果,让王祥看守,白天驱赶鸟雀,晚上惊走虫鼠,时雨总至,王祥抱着树到天亮,母亲看到后感到怜悯。

【诗】梁楮湮[《初学记》二十八作褚澐。]柰诗说:成都重视素质,酒泉称赞白丽,红紫胜过夏天的藻类,芬芳掩盖春天的蕙草,谁说重三珠,最终竟八桂。

【表】魏曹植谢柰表说:当晚,殿中宣诏,赐予我冬柰,诏令让我温啖,夜晚不是吃饭的时候,却赐予我,柰在夏天成熟,现在是冬至,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绝口为厚。

《论》[《太平御览》九百七十作杜恕笃论。]说:□[御览作日给。]的花与柰的花相次,[御览作似。]柰结实而日洽[御览作给。]零落,虚伪与真实相似,虚伪败而真实成。

太冲嗟其夏成,子建畅其寒熟。[按太冲以下见后刘孝仪启,重出应删。]

《洞冥记》:有紫柰大如斗,甘如蜜,核紫花青。

《蜀都赋》:素柰夏成。

潘尼《武馆赋》:投素柰於青渠。

闲居赋,二柰曜丹白之色。

济北杨愔,字遵彦,四代同居,兄弟就学者三十馀人,学庭前有柰树,果实落在地上,大家争抢,杨愔却颓然坐着,季父睇,大为惊讶,[本条明本作北齐书。又按自杜笃正论条至此,当移前类事中。]

【启】梁刘孝仪谢始兴王赐柰启说:酒泉的果实,称於王赋,瓜州的味道,记自张文,也有太冲嗟其夏成,子建畅其寒熟,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於昔时,而霑恩於兹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注解

李:李树,古代文献中常被提及,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在《春秋运斗枢》中,李被描述为玉衡星散而成,象征着高贵与纯洁。《尔雅》中提到李树无实,称为赵李,可能指一种特殊的李树品种。《毛诗》中李被用作礼物交换的象征,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桃:桃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与长寿、避邪相联系。《春秋运斗枢》中桃被描述为玉衡星散而成,象征着生命与活力。《本草经》中提到枭桃能杀百鬼,显示了桃的驱邪功能。《礼记月令》中桃始华,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梅:梅树,以其坚韧不拔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强和高洁。梅花的开放常被视为春天的预兆,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

梨:梨树,其果实甘甜,常被用来象征甜蜜和丰收。在文学作品中,梨也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甘:甘甜,常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也用来比喻美好的感受或经历。

橘:橘树,其果实橘子在中文中与“吉”谐音,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好运。

樱桃:樱桃,古称荆桃,是一种果实鲜美的果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樱桃常被赋予美好的象征意义,如《吴氏本草》中提到樱桃能‘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反映了古人对樱桃的喜爱及其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石榴:石榴,古称若榴,是一种果实多籽的植物,象征着多子多福。石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比喻繁荣和丰收,如晋代潘尼的《安石榴赋》中描述石榴‘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展现了石榴的美丽和实用价值。

柿:一种果实,赤实果,常见于中国,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观赏价值。

楂:一种植物,果实可食,常用于制作果酱或蜜饯。

柰:一种果树,果实可食,有白、青、赤三种,常见于中国北方。

鼋: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龟,常被视为祥瑞之物。

左骖:古代马车左边的马,通常指代战车或重要的交通工具。

冶: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勇士,以勇敢和忠诚著称。

刎颈:古代一种自杀方式,表示极度的忠诚或绝望。

弥子瑕: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宠臣,因与卫君关系密切而闻名。

卫君:指卫国的君主,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哀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孔子曾为其臣子。

庄子:指庄子这个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以养士闻名。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以游说各国闻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无需自我宣扬,自然会吸引他人追随。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药。

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幽默家,以机智著称。

陶潜: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桃花源记》闻名。

桓玄:东晋时期的一位权臣,曾短暂篡位称帝。

石虎:十六国时期后赵的暴君,以残暴著称。

傅玄: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赋闻名。

伍辑之: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以赋闻名。

充肴於魏君:指在魏国君主面前摆满佳肴,形容宴席丰盛。

周南申章: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申章指其中的篇章,这里用来形容文辞优美。

瞻择有制:指选择有节制,形容行为得体。

药齐惟良:指药物齐全且质量优良。

鲁拂柩以悔荆:指鲁国人在荆楚之地拂拭棺木以示悔意。

楚供弧以事王:指楚国供奉弓箭以侍奉君王。

衰桃赋:指陈张正见所作的赋,描写桃花的美丽与凋零。

岩岩秀峰:形容山峰高耸秀美。

吐桂荣松:指桂花和松树茂盛。

夭桃之灼灼: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轻擢采於寒踪:指在寒冷的季节中轻轻采摘。

万株成锦:形容桃花盛开如锦绣。

千林似翼:形容树林茂密如翅膀。

苔画波文:指苔藓如画,波纹如文。

花然树色:形容花朵与树木的颜色相映成趣。

发秦源而逸气:指从秦地发源,散发出飘逸的气息。

飘汉绶而流芳:指飘荡如汉代的绶带,流传芬芳。

兰棋之夜炷:指兰花如棋子般在夜晚燃烧。

明镜之朝妆:形容早晨的妆容如明镜般明亮。

成蹊迾迳:指小路曲折。

光崖艳氾:形容山崖光彩夺目。

真定之苍梨:指真定地区的苍梨。

房陵之缥李:指房陵地区的缥李。

芬芳难歇:形容香气持久。

照曜无俦:形容光彩照人,无与伦比。

舒若霞光欲起:形容舒展如霞光即将升起。

散似电采将收:形容散开如电光即将收敛。

风落新枝:指风吹落新长出的枝条。

霜飞故叶:指霜冻使旧叶飘落。

垂钓之妖童:指垂钓的美少年。

倾城之丽妾:指倾国倾城的美女。

山桃颂:指梁江淹所作的颂,赞美山桃。

丹蒍擎露:形容山桃如丹蒍般擎着露水。

紫荣绕风:形容紫色的花朵随风摇曳。

引雾如电:形容山桃如电般吸引雾气。

暎烟成虹:形容山桃如虹般映照烟雾。

伊春之秀:指春天的美丽。

乃华之宗:指山桃是花中的佼佼者。

若作和羹:指如果制作和羹。

尔惟盐梅:指盐和梅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夏小正:指《大戴礼》中的篇章,记载夏代的历法。

摽有梅:指《诗经》中的篇章,描写梅子成熟。

被文王之化:指受到文王教化的影响。

东方朔传:指记载东方朔事迹的传记。

神异经:古代神话志怪书籍。

横公鱼:指一种神奇的鱼,能化为人形。

乌梅:指经过熏制的梅子,有药用价值。

语林:指记载轶闻趣事的书籍。

范任:指范任这个人,以能吃梅子著称。

江陵记:指记载江陵地区风土人情的书籍。

梅回村:指江陵地区的一个村庄,因梅槐合生而得名。

述异记:古代神话志怪小说。

朱休之:指朱休之这个人,家中发生奇异事件。

梅花:指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撰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选:指《文选》,收录了众多文学作品。

本草:指记载药物知识的书籍。

上林:指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

双梅:指双生梅。

紫梅:指紫色的梅花。

同心梅:指同心结的梅花。

粗枝梅:指枝条粗壮的梅花。

腊:指经过曝晒干燥的梅子。

月隺:指农历十二月。

韭:指韭菜。

口香:指含在口中能散发香气。

梁简文帝:梁简文帝萧纲,南朝梁代的皇帝,文学家,擅长诗歌创作。

梁元帝:指梁元帝萧绎,擅长诗文。

鲍泉:指鲍泉这个人,擅长诗文。

何逊:指何逊这个人,擅长诗文。

阴铿:指阴铿这个人,擅长诗文。

谢燮:指谢燮这个人,擅长诗文。

江总:指江总这个人,擅长诗文。

梅花赋:指梁简文帝所作的赋,赞美梅花。

陈暄:指陈暄这个人,擅长诗文。

食梅赋:指陈暄所作的赋,描写吃梅子的情景。

三王五帝:指古代的三位王和五位帝。

楂梨橘柚:指楂子、梨子、橘子和柚子。

东方有树:指东方有一种神奇的树。

汉武内传:指记载汉武帝事迹的传记。

太上之药:指太上老君的神药。

玄光梨:指一种神奇的梨子。

神仙传:指记载神仙事迹的传记。

介象:指介象这个人,被吴主征召。

幽明录:指记载幽明两界奇异事件的书籍。

成彪:指成彪这个人,兄长去世后发生奇异事件。

曹瞒传:指记载曹操事迹的传记。

王自汉中至洛阳:指曹操从汉中到洛阳。

建始殿:指曹操在洛阳建造的宫殿。

苏越:指苏越这个人,负责移植美梨。

根尽血出:指梨树根部流出鲜血。

何晏:指何晏这个人,擅长诗文。

安平好枣:安平地区以产优质枣子著称。

中山好栗:中山地区以产优质栗子著称。

魏郡好杏:魏郡地区以产优质杏子著称。

河内好稻:河内地区以产优质稻米著称。

真定好梨:真定地区以产优质梨子著称。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孔子的二十世孙,以孝行和文学才华闻名。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太真王母:道教神话中的西王母,掌管长生不老药。

吕光: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建立者。

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以雄才大略著称。

魏文诏:指魏文帝曹丕的诏书。

永嘉记:记载永嘉年间(307-313年)的历史文献。

广志:古代地理志书,记载各地物产。

潘岳:西晋文学家,以文采风流著称。

洞冥记:古代神话志怪小说。

沈约:南朝梁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王赞:晋代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谢朓:南朝齐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庾肩吾:南朝梁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谢承:东汉史学家,著有《后汉书》。

崔寔:东汉文学家,著有《政论》。

风土记:记载各地风俗物产的书籍。

襄阳记:记载襄阳地区历史的书籍。

徐陵:南朝陈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胡济:晋代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王升之:晋代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刘孝仪:南朝梁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古今注:古代注释类书籍。

阳由:东汉时期成都郡的文学掾。

宗炳:南朝宋文学家,以诗文著称。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中国宋代的一部大型类书,由李昉等人编纂,共100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禹贡:《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的地理情况,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文献。

周礼:《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周代的官制、礼仪等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晏子:晏子,名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智慧和辩才著称,其言行被记录在《晏子春秋》中。

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的忧虑。

魏文帝: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家,著有《典论》等作品,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

吴志:《吴志》是《三国志》中的一部分,记载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历史,由陈寿撰写。

益部耆旧传:《益部耆旧传》是记载古代益州(今四川一带)历史人物的传记类书籍,内容多为地方志性质。

璇枢星:璇枢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属于北斗七星之一,象征着帝王的权力。

蜀汉:蜀汉是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政权,位于今四川一带,以成都为都城。

吴录:《吴录》是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历史的书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搜神记:《搜神记》是东晋时期干宝所著的志怪小说集,记载了大量神怪故事和民间传说。

异物志:《异物志》是记载古代各地奇异事物的书籍,内容涉及地理、风俗、物产等。

韩子:韩子即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梁太清:梁太清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年号,时间为547年至549年。

建武故事:《建武故事》是记载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历史事件的书籍,内容多为宫廷轶事。

宋躬《孝子传》:《孝子传》是记载古代孝子事迹的传记类书籍,宋躬可能是作者或编者。

古诗:古诗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内容多为抒情、叙事或描写自然景物。

张华:张华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著有《博物志》等作品。

齐虞义:齐虞义是南朝齐代的文学家,其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梁徐摛:梁徐摛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其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典雅。

魏陈王曹植: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曹操之子,以诗歌和辞赋闻名,代表作有《洛神赋》等。

晋潘岳:潘岳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辞赋和诗歌著称,代表作有《秋兴赋》等。

宋谢惠连:谢惠连是南朝宋代的文学家,擅长辞赋创作,风格华丽。

梁吴筠:吴筠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其作品以辞赋为主,风格典雅。

宋孝武:宋孝武帝刘骏,南朝宋代的皇帝,文学家,擅长诗歌创作。

梁皇太子:梁皇太子指南朝梁代的皇太子,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指萧统或萧纲。

梁刘孝仪:刘孝仪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擅长辞赋创作,风格华丽。

梁庾肩吾:庾肩吾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擅长辞赋创作,风格典雅。

礼记月令:《礼记·月令》是《礼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一年十二个月的时令、礼仪和农事活动。

汉书:《汉书》是东汉时期班固所著的史书,记载了西汉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

博物志:《博物志》是西晋时期张华所著的博物学著作,内容涉及地理、风俗、物产等。

晋宫阁名:《晋宫阁名》是记载晋代宫廷建筑名称的书籍,内容多为宫廷建筑的名称和位置。

宋江夏王刘义恭:刘义恭是南朝宋代的宗室,封江夏王,擅长文学创作。

蝉:蝉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和清贫的象征,因其生活习性简单,且能在炎热的夏季鸣叫,故常被用来比喻隐士或清高之人。在文学作品中,蝉的鸣声也常被用来增添夏日的氛围。

萼: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花的最外层,通常呈绿色,保护花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评注

本文通过对李、桃等果树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这些果树不仅是食物来源,更是文化象征和艺术创作的灵感。例如,李树在《春秋运斗枢》中被描述为玉衡星散而成,象征着高贵与纯洁,而在《毛诗》中则被用作礼物交换的象征,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桃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与长寿、避邪相联系。《本草经》中提到枭桃能杀百鬼,显示了桃的驱邪功能。《礼记月令》中桃始华,标志着春天的到来。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利用。

通过对这些果树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些果树不仅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例如,梅树以其坚韧不拔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强和高洁,梅花的开放常被视为春天的预兆,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李、桃等果树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果树不仅是食物来源,更是文化象征和艺术创作的灵感。通过对这些果树的观察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展现了桃在中国文化中的多重象征意义。首先,桃被视为长寿和不朽的象征,如西王母的桃树三千年一结果,象征着长生不老。其次,桃也被赋予了驱邪避灾的功能,如黄帝时期用桃木驱鬼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桃木的崇拜。此外,桃还象征着忠诚和勇敢,如冶和二子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勇士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在艺术特色方面,这段文字通过多个典故的串联,展现了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多重意义。每个典故都简洁明了,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不仅表现了孔子的智慧,还反映了古代礼仪文化中对食物等级的重视。而庄子关于桃枝驱鬼的描写,则通过对比童子和鬼的反应,展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与智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例如,孟尝君与苏秦的对话,揭示了战国时期人们对鬼神和命运的思考。而陶潜的《桃花源记》则通过桃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了东晋时期文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桃这一象征物,串联了多个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展现了桃在中国文化中的多重意义。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的深刻感悟。首先,文中通过对桃花、梅花、梨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幻。桃花的灼灼盛开、梅花的坚韧高洁、梨花的神奇传说,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其次,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如《诗经》中的篇章、东方朔的传说、横公鱼的神异、介象的神仙事迹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历史和神话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些典故,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历史与神话的敬畏与传承。

此外,文中还通过对宴席、药物、弓箭等事物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如“充肴於魏君”展现了古代宴席的丰盛,“药齐惟良”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的重视,“楚供弧以事王”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最后,文中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融合,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如“风落新枝,霜飞故叶”不仅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幻,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古代文人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感慨与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意象、典故和情感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历史、社会和生命的深刻感悟。文本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与思想的宝贵资料。

《九州论》中提到的各地特产,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区域特色。安平的枣、中山的栗、魏郡的杏、河内的稻、真定的梨,都是各地著名的农产品,体现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这些特产不仅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孝悌思想。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代,其行为不仅是个人的美德,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典范。这一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教育儿童的重要教材。

老子与太真王母共食紫梨的传说,反映了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思想。紫梨作为一种仙果,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境界。这一传说不仅丰富了道教神话体系,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吕光时期敦煌太守献同心梨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地方官员向中央进贡的礼仪制度。同心梨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地方特产的代表,也是地方对中央忠诚的象征。

汉武帝园中的大梨,如五升瓶般大小,落地则破,这一描述不仅展示了古代园艺技术的高超,也反映了皇家园林的奢华和富丽。含消梨的名称,暗示了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

魏文帝曹丕对真定郡梨的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水果的审美情趣。梨的甘甜和脆爽,不仅是味觉的享受,也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生活品质。

永嘉记中提到的官梨和御梨,反映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在农产品命名中的体现。官梨和御梨作为供献的珍品,不仅是地方特产的象征,也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体现。

《广志》中记载的各地梨的品种和重量,反映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多样性。常山、真定、山阳、钜野、新丰、箭谷等地多产梨,展示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广泛分布和丰富资源。

潘岳《闲居赋》中提到的张公大谷之梨,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梨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笔下田园生活的象征。

《洞冥记》中描述的涂山之背的紫轻梨,千年一花,反映了古代神话中的奇珍异果。紫轻梨的稀有和神秘,不仅是神话故事的素材,也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奇观的想象。

南康归山中的梨熟,人食其实,任意取足,持归家,人啖辄病,或颠仆失径亡命,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禁忌和神秘。梨作为一种普通水果,在特定情境下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沈约的《西地梨诗》和刘孝绰的《咏梨花应令诗》,通过对梨花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艺术表现力。梨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花卉,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文人笔下诗意的象征。

王赞的《梨树颂》和宋孝武帝的《梨花赞》,通过对梨树和梨花的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梨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是文人笔下生命力的象征。

谢朓的《谢隋王赐紫梨启》和庾肩吾的《谢赉梨启》,通过对紫梨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珍稀水果的珍视和礼仪文化。紫梨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味觉的享受,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异经》中提到的建春山上的甘,反映了古代神话中的奇珍异果。甘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神话故事的素材,也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奇观的想象。

谢承《后汉书》中记载的丹阳张盘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廉洁文化和家庭教育。张盘作为一位廉洁的官员,其行为不仅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道德的典范。

崔寔《正论》中提到的橘柚之实,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水果的审美情趣。橘柚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笔下田园生活的象征。

《风土记》中提到的甘橘之属,反映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多样性。甘橘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笔下田园生活的象征。

《襄阳记》中提到的李衡种甘千树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和地方官员的政绩。甘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仅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官员政绩的象征。

徐陵的《咏甘诗》和胡济的《黄甘赋》,通过对甘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艺术表现力。甘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文人笔下诗意的象征。

谢惠连的《甘赋》和王升之的《甘橘赞》,通过对甘和橘的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甘和橘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是文人笔下生命力的象征。

刘孝仪的《谢晋安王赐甘启》和庾肩吾的《谢湘东王赉甘启》,通过对甘的赞美,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珍稀水果的珍视和礼仪文化。甘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味觉的享受,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羲之诸君子孙游观,有一味甘,剖而分之,以娱目前,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艺术表现力。甘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文人笔下诗意的象征。

《古今注》中提到的甘实形如石榴者,亦谓之壶甘,反映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多样性。壶甘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笔下田园生活的象征。

《广志》中提到的成都平蒂甘,大如升,色苍黄,反映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多样性。平蒂甘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笔下田园生活的象征。

阳由为成都郡文学掾,忽风起,太守问由,由云,有献甘橘数苞,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的廉洁文化和家庭教育。阳由作为一位廉洁的官员,其行为不仅是个人的美德,也是社会道德的典范。

吴有馀甘,金衣包品之,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多样性。馀甘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笔下田园生活的象征。

厥苞甘柚,精者曰甘,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品种的多样性。甘柚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文人笔下田园生活的象征。

削彼金衣,咽兹玉液,甘逾萍实,冷亚冰圭,近嗤齐相,进不剖之实,远笑魏君,逢裂牙之味,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珍稀水果的珍视和礼仪文化。甘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味觉的享受,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炳煌煌嘉实,磊如景星,南金其形隋珠,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珍稀水果的珍视和礼仪文化。嘉实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味觉的享受,也是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述异记》中提到的南阳,反映了古代神话中的奇珍异果。南阳作为一种珍稀水果,不仅是神话故事的素材,也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奇观的想象。

这段文本主要围绕橘子和樱桃这两种水果展开,通过引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展现了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橘子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从《禹贡》中橘柚作为贡品的记载,到《周礼》中橘逾淮而北为枳的描述,再到《离骚》中橘树象征不迁的品格,橘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橘子不仅是南方特有的水果,还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命运。晏子使楚时用橘枳之变来讽刺楚国的风气,陆绩怀橘遗母的故事则体现了孝道的重要性。橘子还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曹植的《橘赋》、潘岳的《橘赋》等,这些作品通过对橘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樱桃在古代文献中则更多地与宫廷礼仪和祭祀活动相关。《礼记·月令》中记载了仲夏之月天子以樱桃献祭的礼仪,汉代惠帝时期樱桃也被用来献祭宗庙。樱桃在宫廷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晋代的宫廷中甚至种植了大量的樱桃树,作为宫廷园林的一部分。樱桃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宫廷文化和礼仪的象征。

从文化内涵来看,橘子和樱桃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不仅仅是食物,它们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橘子象征着南方的风土人情和人的品格,樱桃则象征着宫廷的礼仪和祭祀文化。这两种水果通过文献和文学作品的记载,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本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橘子和樱桃的描写和赞美。无论是《离骚》中对橘树的赞美,还是曹植、潘岳等人的辞赋作品,都通过对橘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樱桃则在宫廷文学中频繁出现,成为宫廷文化和礼仪的象征。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本通过对橘子和樱桃的记载,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礼仪和文学传统。橘子作为南方特有的水果,不仅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文化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樱桃则通过宫廷礼仪和祭祀活动,反映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特点。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礼仪和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通过对樱桃和石榴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樱桃和石榴不仅是美味的果实,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例如,樱桃在《吴氏本草》中被描述为能够‘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这不仅反映了樱桃的营养价值,也体现了古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石榴的描述则更加丰富,如晋代潘尼的《安石榴赋》中,石榴被赞誉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这不仅是对石榴本身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界的颂扬。石榴的多籽特性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多子多福,反映了古人对家族繁荣的期望。

此外,文中提到的蝉鸣,增添了一种夏日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声音的欣赏。蝉的鸣声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比喻隐士的清高,这种象征意义在本文中也有所体现。

整体而言,本文通过对樱桃、石榴和蝉的描述,不仅展示了这些自然元素的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段古文通过对萼、柿、楂、柰四种植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厚情感。首先,文中对萼的描述充满了诗意,用‘红华绛采’来形容其色彩艳丽,用‘炤烈泉石’来比喻其光彩照人,这不仅描绘了萼的美丽,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其次,文中对柿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从《说文》到《晋宫阁名》,再到《义熙起居注》,柿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丰收和吉祥。特别是在《晋宫阁名》中提到的华林园柿,更是皇家园林中的珍品,显示了柿在古代社会中的高贵地位。

再次,楂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其食用价值和文化意义。从《礼》到《山海经》,楂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果实,也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自然界的丰富和多样性。特别是在《山海经》中提到的甘楂,更是神话传说中的珍品,显示了楂在古代文化中的神秘色彩。

最后,柰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其药用价值和文化意义。从《广志》到《汉武内传》,再到《晋咸和起居注》,柰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果实,也是一种重要的药材,代表着健康和长寿。特别是在《汉武内传》中提到的圆丘紫柰,更是仙药中的珍品,显示了柰在古代文化中的神圣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四种植物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情感,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这些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六-果部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95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