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原文
木[花叶附] 松 柏 槐 桑 榆 桐
◇木
《春秋元命苞》曰:木之为言触也,气动跃也。
《易》曰:巽为木,坎,其於木也为坚多心,艮,其於木也为坚多节,离,其於木也为科上槁,[坚多心谓刚中也,山木坚直,故多节也,阴含气,故曰科,科,空也,为日所乾,故上槁。]
又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积小成高大。
《尔雅》曰:木族生为灌,灌木,丛木也。
《尚书》曰:兖州厥木惟条,[长也。]杨州厥木惟乔,[高也。]
又曰:三曰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礼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孟春之月,无伐大树,[妨农故也。]
毛诗曰: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又曰:樛木,后妃逮下也。
又曰: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又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者,其政升平,则草木丰盛。
《春秋孔演图》曰:麟,木精也。
《六韬》曰:冬冰可折,夏条可结。
《庄子》曰:南伯子綦游于商之丘,见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庇其类,子綦曰:此何木也,然必异材,从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俯而视其木根,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舌烂,嗅之则使人狂醒,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以至其大矣。
《慎子》曰: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
《尸子》曰:木之精气为必方。
《孙卿子》曰:玉在山而木润。
《玄中记》曰:百岁之树,其汁赤如血,千岁之树,精为青羊,万岁之树,精为青牛。
又曰:大树之山西,则有采华之树,服之则通万国之言,《博物志》曰:员丘土有不死树,食之乃寿。
《十洲记》曰:聚窟洲,海中申未地,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饴,名之为反生香,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仍活。
《汉书》:晁错上书曰: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地寒故也。]《淮南子》曰:凡幹木生鹿木根枝木者生於鹿木,凡见叶落而知岁暮,故叶落而长年悲,[长年人忌木黄,善时。]
谢承《后汉书》曰:方储幼丧父,事母终日,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
洪范,五行曰:三曰木。
声子曰:深根固蒂。
《书》曰:木从绳则正。
《诗》曰: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荏苒柔木,君子树之。
稽命录[《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作徵。]曰:出号施令合民心,作乐制礼得天心,则草木有益於人者长,以养民,王者得礼之制,泽谷中生赤木。
又,宗庙生木。
又,夫子坟方一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之。
又,万木细为杪。
传曰:慈母之恕其子折木,鸟能择木。
《阴符》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剋。
《国语》:伐木不自其本,必有后生,塞水不自其源,必有后流,除祸不自其本,必有后乱。
人之有孝也,犹树之有枝叶,犹庇荫之,况君子乎。
魏管辂过毌丘俭墓,[原讹武丘山险暮,据冯校本改。]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惟美,无复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子路曰:二亲之寿,怱若尘过隙,草木长,霜露不息,使贤者欲养二亲,其道不行。
《老子》曰: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又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吕令[《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作吕氏春秋。]曰:夫蜦蝉者,精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何益,明不独在乎火,在闇,当今之世,闇则甚矣,人主有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也,若蝉之走明火矣。
又曰:木方盛,终日采之而复生,秋风下霜,一夕而零。
欲鸟者先树木。
人之有民,如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
《文选》:树木者忧其蠹,根杇则叶危。
《淮南子》曰:直木先伐,甘泉先竭。
撗海有鱼,抱大树能语,精名灵阳,午日称仙人者,老树也,[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作抱朴子。]
《山海经》曰:少室山上有木,名帝休,黄花黑叶,服之不怒。
仙序,王[《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王下有须字。]少年入学,家最远,往来先,流辈怪之,常见如提一木三尺馀,至则柱屋间,流辈知取者,后不见。
《礼》曰:入山行木,无有斩伐。
《离骚》曰:一夫九首,拔木九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脱,[《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木叶下。]
罾何为兮木上。
搴芙蓉於木末。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
【诗】魏刘桢诗曰:昔君错畦畤,东土有素木,条柯不盈寻,一尺再三曲,隐生寘翳林,控偬自迫速,得讬芳兰苑,列植高山足。
周庾信咏树诗曰:交柯乍百倾,擢本或千寻,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残核移桃种,空花植枣林,幽居对蒙密,蹊迳转深沉。
陈李爽赋得芳树诗曰: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欲寄边城客,路远讵能持。
陈贺循赋得庭中有奇树诗曰:三春节物始芳菲,游丝细草动春晖,香风飘舞花间度,好鸟和鸣枝上飞,临池间竹偏增绿,依阶映雪远如玉,温室庭前竟不言,鼓吹楼中能作曲,曾闻远别旧难思,攀折会取赠佳期,长条本自堪为带,密叶由来好作帷,星稀汉转月轮明,徘徊夜鹊屡相惊,欲识幽人兰杜迳,山窗芳桂复丛生。
梁何逊咏杂花诗曰:井上发新花,谁言不经染,已如薄紫拂,复以浓红点,状锦无
裁缝,依霞有舒敛。
梁萧子范落花诗曰:绿叶生半长,繁英早自香,因风乱胡蝶,未落隐鸝黄,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床,非是迎冬质,宁可值秋霜。
梁刘孝威望隔墙花诗曰:隔墙花半隐,犹见动花枝,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
周庾信咏园花诗曰:蹔往春园傍,聊过看果行,枝繁类金谷,花杂映河阳,自红无暇染,真白不须妆,燕送归菱井,蜂衔上蜜房,非是金炉气,何关柏殿香,总衣偏定好,应持奉魏王。
周明帝和王褒咏摘花诗曰:玉碗承花落,花落碗中芳,酒浮花不没,花含酒更香。
陈张正见赋得岸花临水发诗曰:奇树满春洲,落蕊映红浮,影间莲花石,光涵濯锦流,漾色随桃水,飘香入桂舟,别有仙潭菊,含芳独向秋。
梁刘孝威咏翦采花诗曰:叶舒非渐大,花发是家开,无论人讶似,蜂见也争来。
梁朱超咏翦采花诗曰:浅深依树色,舒卷听人裁,假令春已度,终住手中开。
梁鲍泉咏翦采花诗曰:花生翦刀里,从来讶逼真,风动虽难落,蜂飞欲向人,不知今日后,谁能逆作春。
梁豫章王萧综悲落叶诗曰: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飒已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赋】晋刘柔妻王氏春花赋曰:千葩粲其昭晰兮,百卉蒨而同荣,兰圃翘以含芳兮,芝薄振而沉馨,翠颖竞臻,众条频英,或异色同形,或齐芳殊制,自然神香,不可胜计,烂若罗宿之垂光,灼若隋珠之宵列,爽若翡翠之群翔,练若珊瑚之映月,诗人咏以讬讽,良喻美而光德,工女准於妙规,饰王后之首则。
周庾信枯树赋曰: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祇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节树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重重碎锦,片片真花,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低垂於霜露,撼顿於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杜,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原讹杜,据冯校本改。]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流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木魅〈目皋〉睒,山精妖孽,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戴癭冲瘤,藏穿抱穴,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二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晋庾阐浮查赋曰:有幽岩之巨木,邈结根乎千仞,体洪佣以秀直,枕朅奇而特俊,冠岑岭以高栖,独雍容於嵒峻,混全朴於不才,倬凌霄而绝韵,故能纡馀盘骫,森萧颓靡,阳飘飚结,华裂水洒,遗美贾於翠璧,蹶悬根於朽壤,曳洪波於海湄,鼓长风而飘荡,旦馺波而乘飞潦,夕举浪而赴奔潮,吹云雾而出洞穴,灌炎石而过沃焦,江河不俄晷,万里不一朝。
【赞】晋郭璞甘水圣木赞曰:醴泉睿木,养龄尽性,增气之和,祛神之冥,何必生知,然后为圣。
又不死树赞曰: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请药西姥,焉得如羿。
【启】梁元帝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曰:未得投壶,先应含笑,不因鸾凤,自能歌舞,夜姝昔往阳台,虽逢四照,曾游澧浦,惯识九衢,未有仍代爵钗,还胜翠羽,饰以南金,装兹丽玉,脩靡夫人,本分章华之里,中山孺子,独荷春宫之恩,有志当熊,无期投阁。
◇松
《毛诗》:徂来[山名。]之松。
又曰:松桶[《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桷。]有舄,路寝孔硕。
又曰: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松柏有挺,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礼记》曰: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
《左传》曰:晋侯使张骼附跞致楚师,求御於郑,郑人卜,宛射犬吉,子太叔戒之曰:大国之人,不可与也,对曰:世无有众寡,其上一也,太叔曰:不然,培塿[塿,小阜也。]无松柏。
又曰:楚夹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康王弟也。]郑行人子羽曰:是谓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言楚君弱,令尹强,物不两盛也。]《论语》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又曰:夏后氏以松。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则松为常生也。
《穆天子传》曰:天子升长松之墱,[墱坂有长松也。]
《尸子》曰:荆有长松文梓。
《吕氏春秋》曰:故百仞之松,本伤於下,而末槁於上。
《列仙传》曰:仇生赤,当汤时,为木正,常食松脂,自作石室,周武王祠之。
又曰:偓佺好食松实,能飞行逮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
能服,松者,樠松也。
《汉书》曰:贾山言治乱曰:秦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作壁如甬道,隐,筑也,以铁椎筑之。]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於此也。
焦赣《易林》曰:温山松柏,鸾凤以庇。
《汉官仪》曰:秦始皇上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道,封为大夫松也。
圣贤冢墓记曰:东平思王归国,思京师,后薨,葬东平,其冢上松柏皆西靡。
张勃《吴录》曰:丁固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
《广州先贤传》曰:猗顿至孝,母丧,猗独立坟,历年乃成,居丧逾制,种松柏成行。
《晋书》曰:山涛遭母丧,归乡里,涛虽年老,居丧过礼,手植松柏。
嵩高山记曰:嵩岳有大树松,或百岁千岁,其精变为青牛,或为伏龟,采食其实,得长生。
《抱朴子》曰:天陵偃盖之松,太谷倒生之松,[本书柏篇及《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柏。]王羲之游四郡记曰: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西岸及屿上皆生松,故名松门。
周景式庐山记曰:石门北岩,即松林也,南临石门涧,涧中仰视之,离离如骈麈尾,号麈尾松。
《玄中记》曰:松脂沦入地中,千岁为伏苓。
神境记曰:荥[按当作营。]阳郡南有石室,室后有孤松千丈,常有双鹤,晨必接翮,夕辄偶影,传曰:昔有夫妇二人,俱隐此室,年既数百,化成双鹤。
梦书曰: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也。
《毛诗》曰:南有乔松,隰有游龙。
又,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又,桧楫松舟。
《离骚》曰:山中人兮芳杜若,饮泉石兮荫松柏。
又[明本作古诗。]曰:嘉树生朝阳,凝霜封其条,[嘉树,松柏也。]先圣本纪曰:许由欲观帝意,曰:帝坐华堂,面双阙,君之荣,顾亦得矣,余坐华堂,森然有松生於户,云生於牖,虽面双阙,异乎鸾之荣昆仑,余安知其所以取荣哉,帝美由,师之。
玉策云,千载松柏树,枝叶上杪不长,望如偃盖,其中有物,如青牛剃佗青人,服皆万岁。
谢混与从子灵运齐名,时人谓混风韵为高日望葵,萧如寒风振松,康乐凛凛如霜台笼日。
孙兴公前种一株松,枝高势远,邻居曰:松树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无栋梁用耳,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世说。]
张湛好於斋前种松柏,时人曰:张湛屋下陈尸,[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齐书。]符坚平邺,粮竭,马无草,削松木而食之。
《魏志》:孙权自将军至合肥新城,魏使满宠赴之,募壮士数十,日折松为炬,从上风放火烧,贼退。
《国语》曰:松柏之地,其土不肥。
泰山记,岱宗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在。
《史记》: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
《本草经》曰:松脂一名松肪,渴[《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温。]中,久服轻身延年。
周太似梦周梓化为松,[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八作周书,似作姒。]《庄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
汉武内传,药有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青[按青下当脱青字。]陵上松,亭亭南山柏,光寒冬夏茂,根蒂无凋落。
尚书,岱畎丝枲铅松怪石。
【诗】魏刘公幹诗曰: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霜正惨凄,终岁恒端正,岂不罗霜雪,松柏有本性。
晋傅玄诗曰:飞蓬随飘起,芳草摧山泽,世有千年松,人生讵能百。
晋许询诗曰: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
晋袁宏诗曰:森森千丈松,磊砢非一节,虽无榱桷丽,较为梁栋桀。
晋张华诗曰:松生垅坂上,百尺下无枝,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网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晋王凝之妻谢氏拟嵇中散诗曰: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彫,原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梁范云咏寒松诗曰:脩条拂层汉,密叶帐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霜见直心。
【赋】齐王俭和竟陵王高松赋曰:山有乔松,峻极青葱,既抽荣於岱岳,亦擢颖於荆峰,若乃朔穷干纪,岁亦暮止,隆冰峨峨,飞雪千里,嗟万有之必衰,独贞华之无已,积皓霰而争光,延微飚而响起。
齐谢朓高松赋曰:若夫脩幹垂荫,乔柯飞颖,望肃肃而既闲,即微微而方静,怀风音而送声,当月路而留影,乃阡眠於广隰,亦迢递於孤岭,青春爰谢,灵物含明,江皋绿草,暧然已平,凌翠山而如翦,施悬萝而共轻,至於星回穷纪,沙雁相飞,同云泱其无色,阳光沉而灭晖,岂雕贞於寒暮,不受令於霜威。
梁沈约高松赋曰:郁彼高松,栖根得地,讬北园於上邸,依平台而养翠,若夫蟠株耸幹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朝吐轻烟薄雾,夜宿迷鸟羁雌,露虽滋而不润,风未动而先知,既梢云於清汉,亦倒景於华池,轻阴蒙密,乔柯布护,叶断禽踪,枝通猿路,听骚骚於既晓,望隐隐於将暮,暧平湖而漾青绿,拂增绮而笼丹素,於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悬,檀栾之竹可咏,鄹枚之客存焉,清都之念方远,姑射之想悠然,擢柔情於蕙圃,涌宝思於珠泉,岂徒为善之小乐,离缴之短篇,若此而已乎。
【赞
宋谢惠连松赞曰:松惟灵木,拟心云端,迹绝玉除,刑寄青峦,子欲我知,求之岁寒。
戴逵松竹赞曰:猗屿松竹,独蔚山皋,肃肃脩竿,森森长条。
◇柏
《山海经》曰:白於之山,其上多柏,土山多柏。
又曰:三株树生赤水,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尚书》曰:荆州贡杶幹栝柏。
《毛诗》曰:新甫之柏,[新甫山名。]
《汉武故事》曰: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柏,香闻数十里,《列士传》曰:延陵季子,解宝剑带徐君墓柏树。
《列仙传》曰:赤松子好食柏实,齿落更生。
《三辅黄图》曰:汉文帝霸陵,不起山陵,稠种柏。
《东观汉记》曰:李恂,遭父母丧六年,躬自负土树柏,常住冢下。
谢承后《汉书》:陈留虞延,为郡督邮,光武巡狩,至外黄,问延园陵柏树株数,延悉晓之,由是见知。
王隐《晋书》:王褒痛父不以命终,绝世不仕,立屋墓侧,旦夕常至墓前朝拜,辄悲号断绝,墓前一柏树,襃常所攀,涕泣所著,树色与凡树不同。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柏二株。
《泰山记》曰:山南有太山庙,种柏树千株,大者十五六围,长老传云,汉武所种。
《从征记》曰:泰山庙中柏,皆二十馀围,侠两阶,赤眉尝斫一树,见血而止,今斧疮犹在。
《陈留耆旧传》曰:李充丧父,父冢侧有夜盗斫充柏树者,充手刃之。
《述征记》曰:柏谷,谷名也,汉武帝微行所至,长泬宾於柏谷者也,谷中无回车地,夹以高原,柏林荫蔼,穷日幽暗,殆弗睹阳景。
《毛诗》:邶柏舟,卫顷公之诗也。
又,鄘柏舟,共姜自誓也。
《文选》:青青陵上柏。
松柏转萧瑟,瞻彼陵上柏。
麝食柏而香。
汉,[《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汉书。]朱博为御史大夫,府中列柏,有野乌数千栖其上。
窦武上表曰:今兹大寒,过节城旁,以柏为伤绝。
后汉方储,字圣明,遭母忧,负土成坟,松柏数十株,鸾乌栖其上,白兔游其下。
《晋书》曰:庾蹇,字升襃,或有斩其父墓柏者,莫知其谁,乃召邻人,于墓自责,叩头涕泣,谢祖祢,自后人莫之犯。
郭璞以王丞相为卦,云有震厄,公命驾西步数里,得一柏树,截如公长,置常寝卧处,果震柏粉碎。
宋书,鲁郡孔子旧庙,有柏树二十四株,历汉晋,其大连抱,土人崇敬之,莫犯也。
孙卿子,柏经冬而不凋,蒙霜不变,可谓得其真也。
《抱朴子》曰:大国[前松篇引作谷,此讹。]倒生之柏,皆为天齐其长,地等其久。
《三辅旧事》曰:汉诸陵皆属太常,有人盗者弃市。
《文选》曰: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松柏隆冬瘁,然后知岁寒。
广雅,一名汁柏。
《国语》:高山峻原,不生草木,松柏之地,其土不肥。
《齐书》曰:王俭,字仲宝,司徒袁粲叹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之器。
《列仙传》:须子食柏实,齿落更生。
柏台,御史台也。
《礼》:如松柏之有心。
【歌】古歌曰: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古艳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持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又歌曰:行行随道,经历山陂,马啖柏叶,人啖柏脂,不可常饱,聊可遏饥。
【赋】晋左九嫔松柏赋曰:何奇树之英蔚,讬峻岳之嵯峨,被玄涧之逶迤,带绿水之素波,布秀叶之葱蒨,列疏实之离离,馥幽蔼而永馨,纷翕习以披离,赤松游其下而得道,文宾餐其实而长生,诗人歌其荣蔚,齐南山以永宁。
◇槐
春秋说曰:槐木者,虚星之精。
《尔雅》曰:守宫槐叶,昼聂宵炕。
周官,面三槐,三公位焉,[槐之言怀也。]
《春秋元命包》曰:树槐,听讼其下。
《左传》曰: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叹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太公《金匮》曰: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曰:请树槐於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有所爱槐,使人守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醉而伤槐者,且加刑焉。
《庄子》曰: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三辅黄图》曰: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为博士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行,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雍揖让,论议树下,侃侃訚訚。
槐大叶而黑,江东有树,与此相返,名合昏槐,[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郭璞尔雅注,返作反。]
管子,立沃土,[《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五沃之土。]其木宜槐。
沈约宋书,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祁,[《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邦。]有赤烟气,驱车对楚西北观之,见刍儿敌鹿,[御览作麟。]伤其左足,薪而覆之。
秦符坚时,关陇人歌曰:长安大街,两边树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晋书。]
《淮南子》曰:老槐生久,[《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火。]血为燐。
槐市学也,
以[《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以上有树字。]青槐。
燧人秋取槐檀之火。
天所覆,地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煦,雨露所扶,此皆於父母所关[御览作阙。]於一利[御览作和。]也,父天母地,故槐榆与橘柚合五儿[二字御览作而,五字疑衍。]为兄弟,有苗与三危通而一家。
老槐生火人不怪。
隋高颖,字昭玄,一名敏,领新都大监,每坐槐棠树下以听事,至不依行列,有司伐之,上特令勿去,以示后人,[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隋书,下祖士雄条同。]
祖士雄庐侧,其庭前有槐树,先荣茂,及雄居丧,亦枯死,服阕还茂,高祖嘉之,名其里为累德里。
晋大司马府,有老槐树,殷仲堪对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晋书。]
魏陈王曹植魏德论曰:武帝执政日,白雀集於庭槐。
魏都赋曰:槐以荫途。
晋挚虞连理颂曰:东宫正德之内,承华之外,槐树二枝,连理而生,二幹一心,以蕃本根。
庾信枯槐赋,开花建始之殿,结实睢阳之园。
【赋】晋傅选槐赋曰:华叶扶疏,参林萧蔱,松萝寄生,绵连摽末,延袤千亩,蓊郁晻蔼。
魏文帝槐赋曰:文昌殿中槐树,盛暑之时,余数游其下,美而赋之,王粲直登贤门小阁外,亦有槐树,乃就使赋焉,有大邦之美树,惟令质之可佳,讬灵根于丰壤,被日月之光华,周长廊而开趾,夹通门而骈罗,承文昌之邃宇,望迎风之曲阿,脩幹纷其漼错,绿叶萋而重阴,上幽蔼而云覆,下茎立而擢心,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鸿雁游而送节,凯风翔而迎时,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违隆暑而適体,谁谓此之不怡。
魏陈王曹植赋曰:治冯[《初学记》二十八作凭,上治字衍。]文昌之华殿,森列峙乎端门,观朱榱以振条,据文陛而结根,杨沉阴以博覆,似明后之垂恩,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覆阳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鲜。
魏王粲槐树赋曰:惟中唐之奇树,禀天然之淑姿,超畴亩而登殖,作阶庭之华晖,形祎祎以畅条,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於殿省,植根柢其弘深,鸟取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衿。
晋挚虞槐赋曰:览坤元之产殖,莫兹槐之为贵,爰表庭而树门,膺论道而正位,尔乃观其诞状,察其攸居,丰融湛{雨对},蓊郁扶疏,上拂华宇,下临脩渠,凑以夷迳,带以通衢,鼓柯命风,振叶致凉,开明过於八闼兮,重阴逾乎九房。
晋庾儵大槐赋曰:余去许都,将归洛京,舍于嵩岳之下,而植斯树焉,遂作大槐之赋曰:有殊世之奇树,生中岳之重阿,承苍昊之纯气,吸后土之柔嘉,若夫赤松王乔冯夷之伦,逍遥茂荫,濯缨其滨,望轻霞而增举,垂高畅之清尘,若其含真抱朴,旷世所希,降夏后之卑室,作唐虞之茅茨,洁昭俭以骄奢,成三王之懿资,故能著英声于来世,超群侣而垂晖,仰瞻重幹,俯察其阴,逸叶横被,流枝萧森,下覆灵沼,上蔽高岑,孙鹄徘徊,寡雀悲吟,清风时至,恻怆伤心,将骋轨以轻迈,安久留而涕淫。
◇桑
《尔雅》曰:女桑桋桑,[桋音荑,长条者为女桑,檿桑山桑。]
《山海经》曰:宣山上有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支交四出。]叶大尺,赤理青华,名之曰帝女之桑。
又曰:阳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毛诗》曰:蚕月条桑,[条桑,被落枝,采其叶。]
又曰:猗彼女桑,[少枝长条不落,束而采之。]
又曰:肃肃鸨行,集于包桑。
《礼记仪》注曰:后妃斋戒,将夫人世妇出采桑。
《左传》曰:晋公子重耳出奔,及齐,齐桓公妻之,将行,舅犯等谋於桑下,蚕妾在上闻之,以告姜氏,姜氏杀之,[姜氏,重耳妻也。]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又曰:赵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见灵辄饿,曰:不食三日矣,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櫜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介,田(《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甲。)士也。]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曰:翳桑之饿人也。
《春秋孔演图》曰:孔子母徵在,游大冢之陂,睡,梦黑帝使请与已交,语曰:女乳必於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於空桑之中,[乳,生也。]穆天子传曰:甲寅,天子作居范宫,[离宫别名。]以观桑者,乃饮于桑中,桑林之中,天子命桑虞出桑者,用禁暴民,[虞,主桑者也,不得令民暴犯桑。]
《列子》曰:晋文公会欲伐卫,公子鉏仰而笑,公问何笑,曰:臣之邻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公悟其言,乃止,引师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
《离骚》[《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楚辞。]曰:路室女之方桑,[路室,客舍也。]孔子遇之以自待,[以其贞信自待。]
《吕氏春秋》曰:伊尹之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无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桑,有侁氏采桑,得婴儿空桑之中,献之於君,君令乳之,命曰伊尹。
《史记》曰: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锺离,初楚边邑卑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相怒,喧两国边邑,边邑长闻之怒,而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两都。
又,货殖传曰:齐鲁千亩桑,其人与千户侯等。
典术》曰:桑木者,箕星之精神,木虫食叶为文章,人食之,老翁为小童。
《列女传》:齐宿瘤女者,初闵王游东郭,百姓尽观,宿瘤女采桑如故。王怪,召问之,对曰:妾受父母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王曰:此奇女也,娉迎之。
又曰:陈辨女者,陈国采桑之女也,晋大夫解君甫使於宋,道过陈,过采桑之女,止而戏之曰:女为我歌,吾将舍女,女乃歌曰:墓门有棘,斧以斫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东观汉记》曰:蔡君仲,汝南人,至孝,王莽乱,人相食,君仲取桑椹,赤黑异器,贼问所以,云黑与母,赤自食,贼义之,遗盐二斗。
谢承《后汉书》曰:张堪为渔阳太守,劝民耕种,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蜀志》曰:先主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憧憧,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车盖。
《益部耆旧传》曰:何祗,梦桑生井中,赵直占曰:桑非井中之物,桑字四十八,君寿恐不过此,祗年四十八而卒。
《搜神记》曰:旧说有人远征,家有一女,马一疋。女思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吾将嫁汝。马乃顿缰而去,迎得父来。后马见女辄怒,父问之,女具以告。父乃杀马,曝皮於庭。女之皮所曰:尔马也,而欲人为妇,自取屠剥何如。言未竟,蹶然忽起,卷女而行。父失女后,於大桑树枝间,得女及皮,尽化为蚕。绩树上,其茧厚大异常。邻妇取养之,其收亦倍。今世谓蚕为女儿,古之遗语也。
《易》曰:系于苞桑。
《尚书·禹贡》曰:厥贡檿丝,《毛诗》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又曰:无折我桑。
《礼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春秋元命苞》曰:姜嫄游閟宫,其地扶桑,履大人迹,生稷。
陈留申屠蟠,耻郡无义士,遂闭门养志,蓬户莱室,依大桑树,以为栋梁,[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谢承后汉书。]
又曰:汝南尹昆,为汝阴县功曹,令新到官,问曰:园中有桑,以食蚕,何如,昆曰:非初至所务。
崔晃[《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鸿。]三十国春秋,后燕录曰:初晃之迁于龙城,植松为社主,及秦灭燕,大风吹拔,后数年,度社处,忽有桑二根生焉,先是辽川无桑,及廆通于晋,求种江南,平州之桑,息[御览作悉。]由晃来。
《晋令》曰:丞尉以官舍有桑果,皆给之,其无桑及不满三百株,皆使吏卒随间,於官舍种桑,满三百株。
《山海经》曰:东北海外,赤水在圆丘南,有三桑,无枝,皆高百仞。
《神异经》曰:东方有树焉,高八十丈,敷张自辅,叶长一丈,广六尺,名曰扶桑,有椹焉,长三尺五寸。
《述异记》曰:桓仲[《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冲。]为江州刺史,遣人周行庐山,冀睹灵异,既陟崇巘,有一湖,生桑树,有败艑赤鳞鱼,使者渴极,欲往饮水,赤鳞张鳍向之,使者不敢饮。
列女传,秋胡子纳妻五日而妇采桑,[此有脱文。]自投河死,[事具金部。]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宫,东王所治,有椹树,长数千丈,二千围,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根,[《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椹。]体作紫色,其树虽大,椹如中夏桑也,九千岁一生实,味甘香。
括地图曰:化民食桑,二十七年,化而身里,九年生翼,十年而死。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礼》曰:鸣鸠拂羽,戴胜降桑。
《氾胜之书》曰:五种桑,因取椹著水中濯洗,取子阴乾之,治肥田十亩荒久不耕者,先好耕治之,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俱生,鉏之,桑令疏条適,黍熟获之,放火烧之,当逆风起火,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簿蚕。
《本草经》曰:桑根旁行出土上者,名伏蛇,治心痛。
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引作书曰。]
《诗》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交交黄鸟,止于桑。
星言夙驾,税于桑田。
烝在桑野,礼曰: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
桑弧蓬矢。
衡山多桑。
山海经,定山帝女之桑,汤谷有扶桑,十日所沐浴。
《穆天子传》曰:居范宫,以观桑。
贾后废愍怀太子,时桑生於西厢,长数日枯,十二月,后生太子,[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晋书》:后生作后废。]
枯桑知天风,[《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古诗。]
齐太祖宅在武进,宅南有桑树,擢本三丈,横出四枝如车盖,上年数岁,游於下,从兄敬宗谓曰:此树为汝生也,[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齐书。]
【诗】后汉宋子侯董娇饶诗曰: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如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琴上高堂。
魏陈王曹植艳歌曰:出自蓟北门,遥望湖池桑,枝枝自相植,叶叶自相当。
梁简文帝采桑诗曰:春色暎空来,先发院边梅,细萍重叠长,新花历乱开,连珂往淇上,接幰至丛
台,丛台可怜妾,当窗望飞蝶,忌趺行衫领,熨斗成褫俵,寄语采桑伴,讶今春日短,枝高攀不及,叶细笼难满。
梁吴筠采桑诗曰:贱妾思不堪,采桑渭城南,带减连枝绣,发乱凤皇篸,花舞依长薄,蛾飞爱绿潭,无由报君信,流涕向春蚕。
又陌上桑诗曰: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长条暎白日,细叶隐鸝黄,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
梁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曰: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南陌头,叶尽时移树,枝高乍易钩,丝绳挂且脱,金笼写复收,蚕饥日已暝,讵为使君留。
梁王台卿咏陌上桑诗曰:令月开和景,处处动春心,桂筐须叶满,息惓重枝阴。
陈徐伯阳赋得日出东南隅诗曰:朱城壁日启朱扉,青楼含照本晖晖,远暎陌上春桑叶,斜入秦家缃绮衣,罗敷妆粉能佳丽,镜前新梳倭堕髻,圆笼袅袅挂青丝,铁钩冉冉胜丹桂,蚕饥日晚蹔生愁,忽逢使君南陌头,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妾婿府中轻小吏,即今来往专城里,欲识东方千骑归,蔼蔼日暮红尘起。
【赋】魏繁钦桑赋曰:上似华盖,紫极比形,下象凤阙,万桷一楹,丛枝互出,乃错乃并,晔晔隆暑,凉风自生,微条纤绕,随风浮沉,阳蜩鸣其南枝,寒蝉噪其北阴,秋气忽其将来,咸感节而悲吟,玩庇荫之厚惠,情眷眷而爱深。
晋陆机桑赋曰:皇太子便坐,盖本将军直庐也,初世祖武皇帝为中垒将军,植桑一株,世更二代,年渐三纪,扶疏丰衍,抑有瑰异焉,夫何佳树之洪丽,超讬居乎紫庭,罗万根以下洞,矫千条而上征,岂民黎之能植,乃世武之所营,故其形瑰族类,体艳众木,黄中爽理,滋荣烦缛,绿叶兴而盈尺,崇条蔓而曾寻,希太极以延峙,暎承明而广临,华飞鸮之流响,想鸣鸟之遗音,惟历数之有纪,恒依物以表德,岂神明之所相,将我皇之先识,跨百世而勿翦,超长年以永植。
晋潘尼桑树赋曰:从明储以省膳,憩便房以偃息,观兹树之特玮,感先皇之攸植,蔚萧森以四射,邈洪佣而端直,尔乃徘徊周览,俯仰逍遥,俯睨灵根,上眺脩条,洞芳泉於九壤,含溢露於清霄,倚增城之飞观,拂绮窗之疏寮,下迢递以极望,上扶疏而参差,匪众鸟之攸萃,相皇鸾之羽仪,理有微而至显,道有隐而应期,岂皇晋之贞瑞,兆先见而启兹,起寻抱於纤毫,崇万匮於始基。
晋傅咸桑树赋曰:世祖昔为中垒将军,於直庐种桑一株,迄今三十馀年,其茂盛不衰,皇太子入朝,以此庐为便坐,伊兹树之侥倖,蒙生生之渥惠,降皇躬以斯植,遂弘茂於圣世,厥茂伊何,其大连寻,脩柯远扬,洪条梢椮,布簟枝之沃若,播密叶以垂阴,荫华宇而作凉,清隆暑之难任,以厥树之巨伟,登九日於朝阳,且积小以高大,生合抱於毫芒,犹帝道之将升,亦累德以弥光,汤躬祷於斯林,用获雨而兴商,惟皇晋之基命,爰於斯而发祥,从皇储於斯馆,物无改於平生,心恻切以兴思,思有感於圣明,步旁遑以周览,庶仿佛於仪形。
【赞】晋郭璞帝女桑赞曰:爰有洪桑,生滨沦潭,厥围五丈,枝相交参,园客是采,帝女所蚕。
◇榆
《尔雅》曰:藲{艹至},[诗云,山有枢,今之刺榆也。]无姑,其实夷,[姑榆也,生山中,叶圆厚,剥取皮,合渍之,味辛香,所谓无夷是也。]
《说文》曰:榆,白枌也,榆有刺荚,为芜荑。
《毛诗》曰:山有枢,隰有榆。
周官,司烜氏,四时变国火,[春取榆柳(原讹所,据冯校本改。)之火。]
《礼记》:内则曰:槿荁枌榆兔藁滫髓以滑之。
《春秋元命苞》曰:三月榆荚落。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榆条长。
《史记·天官书》曰:凡望云气,平望在桑榆上,馀二千里。
《庄子》曰:鹊上高城之垝,而巢於高榆之颠,城坏巢折,凌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
《韩诗外传》曰:楚庄王将伐晋,敢谏者死,孙叔敖进谏王曰:臣园中有榆,榆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饮清露,不知螗螂之在后也。
《汉书》:郊祀志云,高祖祷丰枌榆社,[在丰东北十五里也。]
又,天文志曰:成帝河平元年,旱,伤麦,民食榆皮。
又,循吏传曰: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种榆,一口一树。
桓谭《新论》曰:刘子骏信方士虚言,为神仙可学,余见其庭下有大榆树,久老剥折,指谓曰:彼树无情,然犹朽蠹,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之不衰。
崔寔《四民月令》曰:榆荚成者,收乾以为旨蓄,色变白,将落,收为酱,随节早晚,勿失其適,《魏志》曰:郑浑为魏郡太守,课百姓乏材木,乃课种榆为篱。
嵇康养生论曰:豆令人重,榆令人眠,愚智所知也。
《博物志》曰:食枌榆则眠不欲觉。
晋宫阙名曰:华林园榆十九株。
《杂五行书》曰:舍北种榆九株,蚕大得。
《毛诗义疏》曰:駮駮马,梓榆,駮荦,遥视似駮马。
赵书曰:从幽州大道呼沱河,造浮桥,植行榆五十里,署行宫。
《广志》曰:有姑榆,有郎榆,郎榆无荚,村人[《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材又。]任车用,至善,蚕[御览作青蠡二字。]者,出渤海东光,以供官。
石虎《邺中记》曰:襄国邺路,千里之中,夹道种榆,盛暑之月,人行其下。
《幽明录》曰:虎[《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作虞。]晚家有皂荚树,有神,隔
路有大榆树,古传曰:是雌雄,晚被斫,此树枯死。
范子《计然》曰:芜荑出地赤心者善。
《淮南子万毕术》曰:八月榆檽,令人不饥。
《氾胜之书》曰:种木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雨时,高地强土可种木。
《风俗通》曰:桑车榆毂闻声之,[句有讹文。]
梦书曰:榆为人君,德至仁也,梦采榆叶,受赐恩也,梦居树上,得贵官也。
【诗】古诗曰: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书】魏应璩与庞惠恭书曰:频见所上利民之术,植济南之榆,栽汉中之漆。
◇桐
《尔雅》曰:荣,桐木,[梧桐也。]
《尚书》曰:峄阳孤桐。
《礼》曰:季春之月,桐始华。
《毛诗》曰: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又曰: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诗义疏》曰:有青桐赤桐白桐,白桐宜琴瑟,今云南牂牁人,绩以为布。
《周书》曰:清明之日,桐始华,不始华,岁大寒。
《礼斗威仪》曰:君乘火而王,其政平,梧桐为常生。
《庄子》曰: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梧而暝。
又曰:鸳雏发南海,而飞到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
《吕氏春秋》曰: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翦珪,以告曰:以此封汝,虞喜,以告周公,周公请封虞,王曰:余与虞戏,周公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於是遂封叔虞於晋。
邹山记曰:邹山古之峄阳,鲁穆公改为邹,今邹山峄阳,犹多桐树。
齐地记曰:城北十五里,有桐台,即梧宫。
《异苑》曰:晋武帝世,吴郡临平岸出一石,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云,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言,音闻数里。
又,句章吴平,州门前忽生一株青桐树,上有谣歌之声,平恶而斫杀,平随军北虏,首尾三载,死桐欻自还立於故根上,闻声树巅,空中歌曰:死树今更青,吴平寻当归,適闻杀此树,已复有光辉,平寻归,如鬼谣。
祖后怪[《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祖台之志怪。]曰:骞保坐[御览作至。]檀近[御览作丘。]坞,上北楼宿,暮鼓二中,有人著黄练单衣,白恰,[御览作帢。]得[御览作将。]人持炬火上楼,保惧,藏壁中,须臾,有二婢上帐,使迎一女子上,与白恰人入帐宿,未明,白恰辄先去,保因入帐中,问侍女子,向去者谁,答曰:桐郎,道东庙树是,至暮[御览暮下有鼓字。]二中,桐郎复来,保乃斫取之,缚著楼柱,明日视之,形如人,长三尺馀,槛送诣丞相,渡江未半,风浪起,桐郎得投入水,风波乃息。
《秦记》曰:初长安谣云,凤皇止阿房,符坚遂於阿房城植桐数万株,以至慕容冲入阿房而居,冲小字凤皇。
《广志》曰:梧桐有白者,异[《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剽。]国有白木,其叶有白毳,取其毳淹清湑,绩织以为布也。
逊山[《初学记》二十八,《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游名山记。]曰:吹台有高桐,皆百围,峄阳孤桐,方此为劣。
王孚安成记曰:府君讳保,如今树梧于苞两边,[句有衍讹。]柯叶菴蔼,炎暑为之清凉,百姓列宅其间。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桐。
《庄子》曰:空门未[《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来。]风,桐乳致巢,[司马彪注曰:门户空,风叶而生其叶自箕曰投之也,桐子似乳,著鸟之巢,○御览作门户空,风喜投之,桐子似乳,著叶而生,鸟喜巢之,此有讹倒。]
淮南子曰:智有所不足,故桐不可与为弓。
淮南《万毕术》曰:桐木成云,[取十石瓮满中三四日气水置桐盖之,三日如云形,○《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取十石瓦罂,满中水,置桐盖之,三四日气如云作,此有讹倒。]
董仲舒请雨书曰:秋以桐鱼九枚。
遁甲,梧桐不生则九州异。
《王逸子》曰:木有状[《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於群类者。
新论曰:神农皇[《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黄。]帝,削桐为琴。
崔琦七蠲云,爰有梧桐,玄子[《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生于。]玄谿,传根朽壤,讬险生危。
枚乘七发曰:龙门之桐,百尺无枝,其中郁结〈王仑〉菌,扶疏以分离,其根半死半生,冬则风漂霰雪飞。
张协七命曰:寒山桐,出自大冥,含黄锺以吐幹,据苍岑以孤生。
《孟子》曰: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楫[《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樲。]枣,则为贱场师矣,[弃大取小。]
苏子曰:夫人生一世,若晓露之讬桐叶耳,其兴几何。
《古今注》:昭帝丹凤三年,冯翊人献桐枝,长六尺,九枚,三叶也。
【诗】魏明帝诗曰: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
晋司马彪与山巨原[按当作源。]诗曰:苕苕椅桐树,寄生於南岳,上陵青云霓,下临千仞谷,处身孤且危,於何讬余足,昔也植朝阳,倾枝俟鸾鷟,今者绝世用,倥偬见迫束,班匠不我顾,牙旷不我录,焉得成琴瑟,何由扬妙曲,卞和潜幽岩,谁能证奇璞,冀望神龙来,扬光已见烛。
宋伏系之咏椅桐诗曰:亭亭椅桐,郁兹庭圃,翠条疏风,绿柯荫宇。
宋鲍昭山行见孤桐诗曰:桐生丛谷里,根孤地寒阴,未霜叶已肃,不风条自吟,不原见彫斫,为君堂上琴。
齐谢朓游东堂咏桐诗曰:孤桐北窗外,高枝百丈馀,枝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无华复无实,何以赠离居,裁为珪与璋,足可
命参墟。
梁简文帝赋得双桐生空井诗曰:季月双桐井,新枝杂旧株,晚叶藏迁凤,朝花拂曙乌。
梁王筠奉酬从兄临川桐树诗曰:伊昔擅羽仪,待价龙门垂,优游清露点,徽穆惠风吹,月上阴阳幹,云覆死生枝,公子存高尚,聊用影华池,栖鸾既不重,舞鹤复何施,方同散木{亠爨},清响竟谁知。
梁沈约咏梧桐诗曰:秋还遽已落,春晓犹未荑,微叶虽可贱,一翦或成珪。
【赋】晋傅咸梧桐赋曰:美诗人之攸贵兮,览梧桐乎朝阳,蔚菶々以萋萋兮,郁株列而成行,夹二门以骈罗,作馆宇之表章。
晋夏侯湛愍桐赋曰:有南国之陋寝,植嘉桐乎前庭,阐洪根以诞茂,丰脩幹以繁生,纳谷风以疏叶,含春雨以濯茎,濯茎夭夭,布叶蔼蔼,蔚童童以重茂,荫蒙接而相盖,蔽阴澹之南表,覆阳阿之北外,於是诘朝之暇,步趾前庑,春以游目,夏以清暑,昔诗人之所称,美厥生之攸奇,植匪岗其不滋,凤非条其不仪。
宋袁淑桐赋曰:越众木之薰徇,胜杂树之藻缛,信爽幹以弱枝,实里素而表绿,若乃根荑条茂,迹旷心冲,贞观於曾山之阳,抽景於少泽之东,被籍兮烟霞,怀珮兮星虹,仪丹丘之瑞羽,栖清都之仙宫。
齐王融应竟陵王教桐树赋曰:梧桐生矣,于邸岫之曾隈,仪龙门而插幹,伫凤羽以抽枝,踪楚宫而留称,籍溜馆以翻声,直不绳而特秀,圆匪规而天成,同岁草以委暮,共辰物而滋荣,岂违心於自外,宁有志於孤贞。
梁沈约桐赋曰:龙门之桐,远望青葱,专岩擅岭,或孤或丛,枝封暮雪,叶暎书红,抗兰橑以栖龙,拂雕窗而团露,喧密叶於凤晨,宿高枝於鸾暮,合影阳崖,摽峰东陆,俯结玄阴,仰成翠屋,乍仿佛於行雨,时徘徊於丹毂,绕齐采於碧林,岂惭光於若木。
又八咏悲落桐曰:悲落桐,悲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幽根未蟠结,孤株复危绝,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蜩,厚德非所任,不敢虚其心,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赞】郭璞梧桐赞曰:桐寔嘉木,凤凰所栖,爰伐琴瑟,八音克谐,歌以永言,噰々喈喈。
宋孝武孤桐赞曰:珍无隐德,产有必甄,资此孤幹,献枝楚山,梢星云界,衍叶炎廛,名列贡宝,器赞虞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译文
木[花叶附] 松 柏 槐 桑 榆 桐
◇木
《春秋元命苞》说:木的意思是触,气的运动跳跃。
《易经》说:巽代表木,坎,对于木来说是坚硬多心,艮,对于木来说是坚硬多节,离,对于木来说是科上槁,[坚硬多心指的是刚中,山木坚硬直挺,所以多节,阴含气,所以叫科,科,空的意思,被太阳晒干,所以上槁。]
又说:地中生木升,君子以积小成高大。
《尔雅》说:木族生为灌,灌木,丛木也。
《尚书》说:兖州的木是条,[长的意思。]扬州的木是乔,[高的意思。]
又说:三曰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礼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孟春之月,无伐大树,[妨农故也。]
毛诗说: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又说:樛木,后妃逮下也。
又说: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又说: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礼斗威仪》说:君乘木而王者,其政升平,则草木丰盛。
《春秋孔演图》说:麟,木精也。
《六韬》说:冬冰可折,夏条可结。
《庄子》说:南伯子綦游于商之丘,见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庇其类,子綦曰:此何木也,然必异材,从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俯而视其木根,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舌烂,嗅之则使人狂醒,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以至其大矣。
《慎子》说: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
《尸子》说:木之精气为必方。
《孙卿子》说:玉在山而木润。
《玄中记》说:百岁之树,其汁赤如血,千岁之树,精为青羊,万岁之树,精为青牛。
又说:大树之山西,则有采华之树,服之则通万国之言,《博物志》说:员丘土有不死树,食之乃寿。
《十洲记》说:聚窟洲,海中申未地,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饴,名之为反生香,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仍活。
《汉书》:晁错上书说: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地寒故也。]《淮南子》说:凡幹木生鹿木根枝木者生於鹿木,凡见叶落而知岁暮,故叶落而长年悲,[长年人忌木黄,善时。]
谢承《后汉书》说:方储幼丧父,事母终日,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
洪范,五行说:三曰木。
声子说:深根固蒂。
《书》说:木从绳则正。
《诗》说: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荏苒柔木,君子树之。
稽命录[《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作徵。]说:出号施令合民心,作乐制礼得天心,则草木有益於人者长,以养民,王者得礼之制,泽谷中生赤木。
又,宗庙生木。
又,夫子坟方一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之。
又,万木细为杪。
传说:慈母之恕其子折木,鸟能择木。
《阴符》说:火生於木,祸发必剋。
《国语》:伐木不自其本,必有后生,塞水不自其源,必有后流,除祸不自其本,必有后乱。
人之有孝也,犹树之有枝叶,犹庇荫之,况君子乎。
魏管辂过毌丘俭墓,[原讹武丘山险暮,据冯校本改。]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惟美,无复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
子路说:二亲之寿,怱若尘过隙,草木长,霜露不息,使贤者欲养二亲,其道不行。
《老子》说: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又说: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吕令[《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作吕氏春秋。]说:夫蜦蝉者,精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何益,明不独在乎火,在闇,当今之世,闇则甚矣,人主有明其德者,天下之士其归也,若蝉之走明火矣。
又说:木方盛,终日采之而复生,秋风下霜,一夕而零。
欲鸟者先树木。
人之有民,如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
《文选》:树木者忧其蠹,根杇则叶危。
《淮南子》说:直木先伐,甘泉先竭。
撗海有鱼,抱大树能语,精名灵阳,午日称仙人者,老树也,[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作抱朴子。]
《山海经》说:少室山上有木,名帝休,黄花黑叶,服之不怒。
仙序,王[《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王下有须字。]少年入学,家最远,往来先,流辈怪之,常见如提一木三尺馀,至则柱屋间,流辈知取者,后不见。
《礼》说:入山行木,无有斩伐。
《离骚》说:一夫九首,拔木九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脱,[《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木叶下。]
罾何为兮木上。
搴芙蓉於木末。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
【诗】魏刘桢诗说:昔君错畦畤,东土有素木,条柯不盈寻,一尺再三曲,隐生寘翳林,控偬自迫速,得讬芳兰苑,列植高山足。
周庾信咏树诗说:交柯乍百倾,擢本或千寻,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残核移桃种,空花植枣林,幽居对蒙密,蹊迳转深沉。
陈李爽赋得芳树诗说: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欲寄边城客,路远讵能持。
陈贺循赋得庭中有奇树诗说:三春节物始芳菲,游丝细草动春晖,香风飘舞花间度,好鸟和鸣枝上飞,临池间竹偏增绿,依阶映雪远如玉,温室庭前竟不言,鼓吹楼中能作曲,曾闻远别旧难思,攀折会取赠佳期,长条本自堪为带,密叶由来好作帷,星稀汉转月轮明,徘徊夜鹊屡相惊,欲识幽人兰杜迳,山窗芳桂复丛生。
梁何逊咏杂花诗说:井上发新花,谁言不经染,已如薄紫拂,复以浓红点,状锦无
裁缝,依霞有舒敛。
梁萧子范的《落花诗》说:绿叶生长到一半,繁花早已自香,因风乱舞的蝴蝶,未落时隐藏在黄鹂中,飞来进入斗帐,吹去上牙床,这不是迎接冬天的质地,宁可值得秋霜。
梁刘孝威的《望隔墙花诗》说:隔墙的花半隐半现,仍能看到花枝的摇动,应当是由美人摘取,岂止是春风吹动。
周庾信的《咏园花诗》说:暂时前往春园旁,顺便看看果行,树枝繁茂像金谷,花朵杂乱映照河阳,自然红色无需染色,真正白色无需化妆,燕子送归菱井,蜜蜂衔上蜜房,这不是金炉的气味,与柏殿的香气无关,总衣偏定好,应持奉魏王。
周明帝和王褒的《咏摘花诗》说:玉碗承接花落,花落在碗中芳香,酒浮花不没,花含酒更香。
陈张正见的《赋得岸花临水发诗》说:奇树满春洲,落蕊映红浮,影间莲花石,光涵濯锦流,漾色随桃水,飘香入桂舟,别有仙潭菊,含芳独向秋。
梁刘孝威的《咏翦采花诗》说:叶子舒展不是逐渐变大,花朵开放是家开,无论人惊讶相似,蜜蜂见到也争来。
梁朱超的《咏翦采花诗》说:浅深依树色,舒卷听人裁,假令春已度,终住手中开。
梁鲍泉的《咏翦采花诗》说:花生翦刀里,从来惊讶逼真,风动虽难落,蜂飞欲向人,不知今日后,谁能逆作春。
梁豫章王萧综的《悲落叶诗》说: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飒已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赋】晋刘柔妻王氏的《春花赋》说:千葩粲其昭晰兮,百卉蒨而同荣,兰圃翘以含芳兮,芝薄振而沉馨,翠颖竞臻,众条频英,或异色同形,或齐芳殊制,自然神香,不可胜计,烂若罗宿之垂光,灼若隋珠之宵列,爽若翡翠之群翔,练若珊瑚之映月,诗人咏以讬讽,良喻美而光德,工女准於妙规,饰王后之首则。
周庾信的《枯树赋》说: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祇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节树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重重碎锦,片片真花,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低垂於霜露,撼顿於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杜,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原讹杜,据冯校本改。]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流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木魅〈目皋〉睒,山精妖孽,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戴癭冲瘤,藏穿抱穴,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二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晋庾阐的《浮查赋》说:有幽岩之巨木,邈结根乎千仞,体洪佣以秀直,枕朅奇而特俊,冠岑岭以高栖,独雍容於嵒峻,混全朴於不才,倬凌霄而绝韵,故能纡馀盘骫,森萧颓靡,阳飘飚结,华裂水洒,遗美贾於翠璧,蹶悬根於朽壤,曳洪波於海湄,鼓长风而飘荡,旦馺波而乘飞潦,夕举浪而赴奔潮,吹云雾而出洞穴,灌炎石而过沃焦,江河不俄晷,万里不一朝。
【赞】晋郭璞的《甘水圣木赞》说:醴泉睿木,养龄尽性,增气之和,祛神之冥,何必生知,然后为圣。
又《不死树赞》说: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请药西姥,焉得如羿。
【启】梁元帝的《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说:未得投壶,先应含笑,不因鸾凤,自能歌舞,夜姝昔往阳台,虽逢四照,曾游澧浦,惯识九衢,未有仍代爵钗,还胜翠羽,饰以南金,装兹丽玉,脩靡夫人,本分章华之里,中山孺子,独荷春宫之恩,有志当熊,无期投阁。
◇松
《毛诗》:徂来[山名。]之松。
又曰:松桶[《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桷。]有舄,路寝孔硕。
又曰: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松柏有挺,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礼记》曰: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
《左传》曰:晋侯使张骼附跞致楚师,求御於郑,郑人卜,宛射犬吉,子太叔戒之曰:大国之人,不可与也,对曰:世无有众寡,其上一也,太叔曰:不然,培塿[塿,小阜也。]无松柏。
又曰:楚夹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康王弟也。]郑行人子羽曰:是谓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言楚君弱,令尹强,物不两盛也。]《论语》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又曰:夏后氏以松。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则松为常生也。
《穆天子传》曰:天子升长松之墱,[墱坂有长松也。]
《尸子》曰:荆有长松文梓。
《吕氏春秋》曰:故百仞之松,本伤於下,而末槁於上。
《列仙传》曰:仇生赤,当汤时,为木正,常食松脂,自作石室,周武王祠之。
又曰:偓佺好食松实,能飞行逮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
能服,松者,樠松也。
《汉书》记载:贾山在谈论治乱时说:秦朝东至燕齐,南至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地,都修建了宽广的道路,道路宽五十步,每隔三丈种一棵树,外面用厚土筑墙,用金椎加固,[像甬道一样筑墙,隐,就是筑墙的意思,用铁椎筑墙。]种植青松,使驰道显得美丽,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焦赣的《易林》中说:温山上的松柏,是鸾凤的庇护所。
《汉官仪》记载:秦始皇在封禅泰山时,遇到疾风暴雨,幸亏有松树,因此恢复了道路,封松树为大夫松。
《圣贤冢墓记》记载:东平思王归国后,思念京师,后来去世,葬在东平,他的坟墓上的松柏都向西倾斜。
张勃的《吴录》记载:丁固梦见松树长在他的肚子上,有人对他说:松字是十八公的意思,十八年后,你会成为公侯。
《广州先贤传》记载:猗顿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独自在坟前守丧,多年后才完成,守丧期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种植了成行的松柏。
《晋书》记载:山涛的母亲去世后,他回到家乡,虽然年纪已大,但守丧期间超过了礼仪规定,亲手种植了松柏。
《嵩高山记》记载:嵩山上有大树松,有的活了百岁千岁,它们的精魂变成了青牛或伏龟,吃了它们的果实,可以长生不老。
《抱朴子》记载:天陵上的偃盖松,太谷上的倒生松,[本书的柏篇及《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柏。]王羲之在《游四郡记》中说: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西岸及岛屿上都生长着松树,因此得名松门。
周景式的《庐山记》记载:石门北岩,就是松林,南临石门涧,涧中仰视松林,松树像骈麈尾一样排列,因此称为麈尾松。
《玄中记》记载:松脂渗入地下,千年后变成伏苓。
《神境记》记载:荥阳郡南有石室,室后有千丈高的孤松,常有双鹤,早晨必定接翅飞翔,晚上则成对栖息,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妇,隐居在此室,活了数百年,最后化成了双鹤。
《梦书》记载:松树象征人君,梦见松树,就是见到人君。
《毛诗》中说:南方有高大的松树,低洼处有游龙。
又说,茑与女萝,依附在松柏上。
又说,桧木的桨和松木的船。
《离骚》中说:山中的人像芳香的杜若,饮泉水,荫庇在松柏下。
又说[明本作古诗。]:嘉树生长在朝阳下,凝霜封住了它的枝条,[嘉树,就是松柏。]《先圣本纪》记载:许由想观察帝意,说:帝坐在华堂上,面对双阙,君的荣耀,我也得到了,我坐在华堂上,森然有松树长在门前,云生在窗边,虽然面对双阙,但与鸾鸟在昆仑的荣耀不同,我怎么知道它是如何取得荣耀的呢?帝赞美许由,拜他为师。
《玉策》中说:千年的松柏树,枝叶不长,看起来像偃盖,其中有物,像青牛剃佗青人,服食它们可以活到万岁。
谢混与他的侄子谢灵运齐名,当时人们说谢混的风韵像高日望葵,萧如寒风振松,康乐凛凛如霜台笼日。
孙兴公在门前种了一株松树,树枝高耸,气势远大,邻居说:松树虽然楚楚可怜,但恐怕没有栋梁之材的用处,枫柳虽然合抱,又有什么用呢?[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世说。]
张湛喜欢在斋前种植松柏,当时人们说:张湛屋下陈尸,[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齐书。]符坚平定邺城时,粮食耗尽,马没有草料,削松木喂马。
《魏志》记载:孙权从将军到合肥新城,魏国派满宠前往,招募壮士数十人,每天折松枝为火炬,从上风放火烧敌,敌军撤退。
《国语》中说:松柏生长的地方,土地不肥沃。
《泰山记》记载:岱宗小天门,有秦时的五大夫松。
《史记》记载:松柏是百木之长,守护宫阙。
《本草经》记载:松脂又名松肪,渴[《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三作温。]中,长期服用可以轻身延年。
周太似梦见周梓化为松树,[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八作周书,似作姒。]《庄子》中说:天寒既至,霜雪既降,我才知道松柏的茂盛。
《汉武内传》记载:药中有松柏之膏,服用可以延年益寿。
青[按青下当脱青字。]陵上的松树,亭亭南山柏,光寒冬夏茂,根蒂无凋落。
《尚书》记载:岱畎的丝枲铅松怪石。
【诗】魏刘公幹的诗中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霜正惨凄,终岁恒端正,岂不罗霜雪,松柏有本性。
晋傅玄的诗中说:飞蓬随飘起,芳草摧山泽,世有千年松,人生讵能百。
晋许询的诗中说:青松凝素髓,秋菊落芳英。
晋袁宏的诗中说:森森千丈松,磊砢非一节,虽无榱桷丽,较为梁栋桀。
晋张华的诗中说:松生垅坂上,百尺下无枝,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网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晋王凝之妻谢氏拟嵇中散的诗中说: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彫,原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梁范云的咏寒松诗中说:脩条拂层汉,密叶帐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霜见直心。
【赋】齐王俭和竟陵王的高松赋中说:山有乔松,峻极青葱,既抽荣於岱岳,亦擢颖於荆峰,若乃朔穷干纪,岁亦暮止,隆冰峨峨,飞雪千里,嗟万有之必衰,独贞华之无已,积皓霰而争光,延微飚而响起。
齐谢朓的高松赋中说:若夫脩幹垂荫,乔柯飞颖,望肃肃而既闲,即微微而方静,怀风音而送声,当月路而留影,乃阡眠於广隰,亦迢递於孤岭,青春爰谢,灵物含明,江皋绿草,暧然已平,凌翠山而如翦,施悬萝而共轻,至於星回穷纪,沙雁相飞,同云泱其无色,阳光沉而灭晖,岂雕贞於寒暮,不受令於霜威。
梁沈约的高松赋中说:郁彼高松,栖根得地,讬北园於上邸,依平台而养翠,若夫蟠株耸幹之懿,含星漏月之奇,经千霜而得拱,仰百仞而方枝,朝吐轻烟薄雾,夜宿迷鸟羁雌,露虽滋而不润,风未动而先知,既梢云於清汉,亦倒景於华池,轻阴蒙密,乔柯布护,叶断禽踪,枝通猿路,听骚骚於既晓,望隐隐於将暮,暧平湖而漾青绿,拂增绮而笼丹素,於时风急垄首,寒浮塞天,流蓬不息,明月孤悬,檀栾之竹可咏,鄹枚之客存焉,清都之念方远,姑射之想悠然,擢柔情於蕙圃,涌宝思於珠泉,岂徒为善之小乐,离缴之短篇,若此而已乎。
【赞
宋代的谢惠连在《松赞》中写道:松树是灵木,它的心志高远如同云端,它的踪迹超越了玉阶,它的形态寄托在青翠的山峦中,如果你想了解我,就在寒冷的岁月中寻找吧。
戴逵在《松竹赞》中写道:松竹在山谷中独自茂盛,修长的竹竿肃穆,长长的枝条森森。
◇柏
《山海经》中说:白於山上有很多柏树,土山上也有很多柏树。
又说:三株树生长在赤水边,它的形状像柏树,叶子都像珠子。
《尚书》中说:荆州进贡杶木、幹木、栝木和柏木。
《毛诗》中说:新甫山的柏树,[新甫是山名。]
《汉武故事》中说:柏梁台高二十丈,全部用柏木建造,香气可以传到数十里外,《列士传》中说:延陵季子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的柏树上。
《列仙传》中说:赤松子喜欢吃柏树的果实,牙齿掉了还能再生。
《三辅黄图》中说:汉文帝的霸陵没有建造山陵,而是密集地种植柏树。
《东观汉记》中说:李恂在父母去世后,六年时间里亲自背土种柏树,常常住在墓旁。
谢承的《后汉书》中说:陈留的虞延担任郡督邮,光武帝巡狩到外黄时,询问虞延园陵中柏树的数量,虞延全都知道,因此被光武帝赏识。
王隐的《晋书》中说:王褒因为父亲没有善终而悲痛,终身不仕,在墓旁建屋,早晚都到墓前朝拜,常常悲痛到昏厥,墓前有一棵柏树,王褒常常攀爬,泪水沾湿了树,这棵树的颜色与普通树不同。
《晋宫阁名》中说:华林园中有两株柏树。
《泰山记》中说:山南有太山庙,种植了上千株柏树,大的有十五六围,长老们传说这是汉武帝种的。
《从征记》中说:泰山庙中的柏树都有二十多围,夹在两阶之间,赤眉军曾经砍了一棵树,见到流血就停止了,现在斧头的伤痕还在。
《陈留耆旧传》中说:李充的父亲去世后,墓旁有盗贼在夜里砍柏树,李充亲手杀死了盗贼。
《述征记》中说:柏谷是一个山谷的名字,汉武帝微服私访时曾到过这里,长泬宾在柏谷中,谷中没有回车的空间,两边是高原,柏树林荫蔽日,整日幽暗,几乎看不到阳光。
《毛诗》中的《邶风·柏舟》是卫顷公的诗。
《鄘风·柏舟》是共姜自誓的诗。
《文选》中有“青青陵上柏”的诗句。
松柏在隆冬时节凋零,然后才知道岁月的寒冷。
麝香鹿吃柏树后会散发出香气。
汉代的朱博担任御史大夫时,府中种满了柏树,有数千只野鸟栖息在上面。
窦武上表说:今年大寒,过节时城旁的柏树被冻伤了。
后汉的方储,字圣明,母亲去世后,他背土堆坟,种了数十株松柏,鸾鸟栖息在上面,白兔在下面游走。
《晋书》中说:庾蹇,字升襃,有人砍了他父亲墓旁的柏树,他不知道是谁干的,于是召集邻居,在墓前自责,叩头哭泣,向祖先谢罪,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冒犯。
郭璞为王丞相占卜,说他有震厄,王丞相命人驾车向西走了几里,找到一棵柏树,截取与王丞相身高相同的长度,放在他常睡的床上,果然柏树被震碎了。
《宋书》中说:鲁郡孔子旧庙有二十四株柏树,历经汉晋两朝,树大得需要几个人合抱,当地人非常崇敬,没有人敢冒犯。
孙卿子说:柏树经过冬天而不凋零,蒙霜也不变色,可以说是得到了它的真性。
《抱朴子》中说:大国倒生的柏树,都与天齐高,与地同久。
《三辅旧事》中说:汉代的陵墓都归太常管理,如果有人盗墓就会被处死。
《文选》中说:寒露拂过陵苕,女萝离开了松柏。
松柏在隆冬时节凋零,然后才知道岁月的寒冷。
《广雅》中说:柏树又名汁柏。
《国语》中说:高山峻原上不长草木,松柏生长的地方,土壤不肥沃。
《齐书》中说:王俭,字仲宝,司徒袁粲感叹说:这是宰相的门第,栝柏和豫章虽然小,但已经有栋梁之才。
《列仙传》中说:须子吃柏树的果实,牙齿掉了还能再生。
柏台是御史台的别称。
《礼记》中说:像松柏一样有心。
【歌】古歌中说:平陵东边,松柏和桐树,不知道是谁劫走了义公。
古艳歌中说:南山的石头高耸,松柏多么茂盛,上枝拂过青云,树干有十几围粗,洛阳的中梁被砍下,松树暗自悲伤,斧锯砍断了松树,松树东倒西歪,被做成四轮车,运到洛阳宫,观者无不叹息,问这是哪座山的木材,谁能雕刻成这样,公输和鲁班,用丹漆装饰,用苏合香熏染,原本是南山的松树,现在成了宫殿的梁。
又有一首歌中说:沿着道路行走,经过山陂,马吃柏叶,人吃柏脂,虽然不能常饱,但可以暂时止饥。
【赋】晋代左九嫔的《松柏赋》中说:多么奇特的树木啊,英姿勃发,依托在高峻的山岳上,被玄涧环绕,带着绿水的波纹,枝叶繁茂,果实累累,香气幽远而持久,赤松子在其下游玩而得道,文宾吃了它的果实而长生,诗人歌颂它的荣茂,与南山一样永宁。
◇槐
《春秋说》中说:槐树是虚星的精华。
《尔雅》中说:守宫槐的叶子白天合拢,晚上张开。
《周官》中说:面朝三槐,三公的位置就在那里,[槐的意思是怀。]
《春秋元命包》中说:在槐树下听讼。
《左传》中说:赵宣子多次进谏,国君感到厌烦,派鉏麑去刺杀他,鉏麑早晨去时,发现赵宣子的门已经开了,他穿着盛装准备上朝,时间还早,就坐着打盹,鉏麑退下后感叹说:不忘恭敬,是百姓的主人,刺杀百姓的主人是不忠,放弃君主的命令是不信,两者中有一项,不如死了,于是撞槐树而死。
太公的《金匮》中说:武王问太公说:天下有很多神,恐怕有试探的,怎么对待他们?太公说:请在王门内种槐树,有益的神进来,无益的神拒之门外。
《晏子春秋》中说:齐景公有一棵心爱的槐树,派人看守,下令说:冒犯槐树的人要受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有个醉酒的人伤了槐树,将要受刑。
《庄子》中说:槐树生长时,进入季春五天后长出兔目,十天后长出鼠耳。
《三辅黄图》中说:元始四年,建造明堂辟雍,为博士建造了三十区舍,作为会市,只种了几百行槐树,诸生在朔望日在这里集会,各自带着自己郡的物产和经书,互相买卖,雍雍揖让,在树下讨论,侃侃而谈。
槐树的叶子大而黑,江东有一种树与此相反,名叫合昏槐,[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郭璞的《尔雅注》,返作反。]
《管子》中说:在肥沃的土地上,[《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五沃之土。]适合种植槐树。
沈约的《宋书》中说:孔子夜里梦见三槐之间,丰沛的祁地,[《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邦。]有赤色的烟气,驱车向楚西北方向看去,看到一个小孩与鹿搏斗,[御览作麟。]伤了鹿的左足,用柴草覆盖它。
秦符坚时,关陇人唱道:长安的大街,两边种满了槐树,下面跑着朱轮车,上面栖息着鸾鸟,[本条《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晋书》。]
《淮南子》中说:老槐树生长久了,[《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作火。]血会变成燐。
槐市是学府。
根据《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四卷,上面有‘树’字,指的是青槐。
燧人氏在秋天取槐木和檀木来生火。
天所覆盖的,地所承载的,六合所包容的,阴阳所温暖的,雨露所滋润的,这些都是与父母相关的,父是天,母是地,所以槐树和榆树与橘柚树合为兄弟,有苗与三危相通而成为一家。
老槐树生火,人们并不觉得奇怪。
隋朝的高颖,字昭玄,又名敏,担任新都大监,常常坐在槐树和棠树下处理事务,甚至不按行列坐,有关部门要砍掉这些树,皇帝特别下令不要砍,以示后人。
祖士雄的住所旁边,庭院前有一棵槐树,原本茂盛,等到祖士雄居丧时,树也枯死了,丧期结束后,树又恢复了茂盛,高祖嘉奖他,将他所在的里命名为累德里。
晋朝大司马府中有一棵老槐树,殷仲堪对着它叹息说:这棵树摇曳生姿,但生机已经尽了。
魏国的陈王曹植在《魏德论》中说:武帝执政时,白雀聚集在庭院的槐树上。
《魏都赋》中说:槐树用来遮蔽道路。
晋朝的挚虞在《连理颂》中说:东宫正德之内,承华之外,有两棵槐树枝条连理而生,两根树干一心,以繁茂根本。
庾信的《枯槐赋》中写道:槐树在建始殿开花,在睢阳园结果。
晋朝傅选的《槐赋》中写道:槐树的枝叶繁茂,参差交错,松萝寄生,绵延不绝,延展千亩,郁郁葱葱。
魏文帝的《槐赋》中写道:文昌殿中的槐树,在盛夏时节,我多次在树下游玩,觉得它很美,便写下了这篇赋。王粲在登贤门小阁外也有槐树,于是也写了赋。槐树是国家的美树,它的品质非常美好,扎根于肥沃的土壤,沐浴着日月的光华,环绕长廊,夹道而列,承接着文昌殿的深邃,眺望着迎风曲阿。树干修长,绿叶繁茂,上覆云层,下立茎干。暮春时节,槐树初茂,到了盛夏,更加繁盛,遮蔽炎阳,散发光彩。
魏国的陈王曹植在赋中写道:文昌殿的华美殿宇,森然矗立在端门,看着红色的椽子摇曳,扎根于文陛,槐树的浓荫广覆,仿佛明君的恩泽。在暮春时节初茂,到了盛夏更加繁盛,遮蔽炎阳,散发光彩。
魏国的王粲在《槐树赋》中写道:中唐的奇树,天生丽质,超越田亩,成为庭院的华美光辉。它的形态优美,色彩鲜明,枝叶繁茂,盛夏时节更加繁盛。它扎根于殿省,根深蒂固,鸟儿栖息,人们仰望它的庇护。
晋朝的挚虞在《槐赋》中写道:观察大地所生的植物,没有比槐树更珍贵的了。它在庭院和门前种植,象征着正道和尊位。它的形态丰盈,枝叶繁茂,上拂华宇,下临修渠,道路通达,风吹叶动,带来凉意,光明胜过八闼,浓荫超过九房。
晋朝的庾儵在《大槐赋》中写道:我离开许都,将回洛京,住在嵩岳之下,种植了这棵槐树,于是写下了这篇赋。槐树是世间的奇树,生长在中岳的重阿,承接着苍天的纯气,吸收着大地的柔嘉。赤松、王乔、冯夷等仙人,在槐树的浓荫下逍遥自在,濯缨于水边,望着轻霞,心情愉悦。槐树含真抱朴,是世间罕见的,它降于夏后的卑室,成为唐虞的茅茨,洁身自好,节俭而不骄奢,成就了三王的美德。因此,它能在后世留下英名,超越群伦,光辉永存。仰望它的树干,俯视它的浓荫,枝叶横披,流枝萧森,下覆灵沼,上蔽高岑,孙鹄徘徊,寡雀悲吟,清风时常吹来,令人感到悲伤,想要轻快地驰骋,却因久留而流泪。
桑树
《尔雅》中说:女桑和桋桑,[桋音荑,长条的是女桑,檿桑是山桑。]
《山海经》中说:宣山上有桑树,高达五十尺,枝条四通八达,[枝条交错四出。]叶子有一尺大,红色的纹理,青色的花朵,被称为帝女之桑。
又说:阳谷上有扶桑,是十个太阳沐浴的地方。
《毛诗》中说:蚕月时采摘桑叶,[条桑,指的是被落下的枝条,采摘其叶子。]
又说:猗彼女桑,[少枝长条不落,束起来采摘。]
又说:肃肃鸨行,聚集在包桑上。
《礼记仪》注中说:后妃斋戒时,会带着夫人和世妇出去采摘桑叶。
《左传》中说:晋公子重耳出奔,到了齐国,齐桓公将女儿嫁给他。将要离开时,舅犯等人在桑树下谋划,蚕妾在树上听到了,告诉了姜氏,姜氏杀了蚕妾,[姜氏是重耳的妻子。]对公子说:你有四方之志,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杀了。
又说:赵宣子在首山打猎,住在翳桑,看到灵辄饿得不行,说: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于是给他准备了食物和肉,放在袋子里给他,后来灵辄成为了赵宣子的护卫,[护卫,指的是田士。]倒戟以抵御公徒,救了赵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翳桑的饿人。
《春秋孔演图》中说:孔子的母亲徵在,游历大冢的陂地,睡着了,梦见黑帝派人来请她交合,说:你必将在空桑之中生育,醒来后感觉有所感应,后来在空桑之中生下了孔子,[乳,指的是生育。]穆天子传中说:甲寅日,天子在范宫居住,[范宫是离宫的别名。]观看采桑的人,然后在桑林中饮酒,天子命令桑虞出来采桑,用来禁止暴民,[虞,是主管桑树的人,不能让民众随意侵犯桑树。]
《列子》中说:晋文公想要攻打卫国,公子鉏仰天大笑,晋文公问他笑什么,他说:我的邻居送妻子回娘家,路上遇到采桑的妇人,高兴地和她说话,但回头看自己的妻子,也有人向她招手,我私下里笑这件事,晋文公明白了他的话,于是停止了行动,带兵回去,还没到就有敌人攻打他的北边。
《离骚》[《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楚辞。]中说:路室女正在采桑,[路室,指的是客舍。]孔子遇到她,以她的贞信自待。
《吕氏春秋》中说: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边,怀孕时梦见有神告诉她:臼出水时向东走,不要回头。第二天看到臼出水,告诉邻居,向东走,回头看时,整个村庄都被水淹没了,她的身体化成了桑树,有侁氏采桑时,在空桑中发现了婴儿,献给君王,君王命令抚养他,取名为伊尹。
《史记》中说:吴国的公子光攻打楚国,攻下了居巢和锺离,起初楚国边邑的卑氏处女与吴国边邑的女子争桑,两家互相愤怒,喧闹到两国边邑,边邑的长官听说后大怒,攻灭了吴国的边邑,吴王愤怒,于是攻打楚国的两都。
又说,货殖传中说:齐鲁地区有千亩桑田,那里的人与千户侯相当。
《典术》说:桑木是箕星的精神,木虫吃桑叶形成花纹,人吃了桑叶,老人会变成小孩。
《列女传》记载:齐国的宿瘤女,起初闵王游东郭,百姓都去观看,宿瘤女却像往常一样采桑。闵王感到奇怪,召她来问,她回答说:我受父母教导采桑,没有受教导去观看大王。闵王说:这是个奇女子,于是娶她为妻。
又说:陈国的辨女,是陈国采桑的女子,晋国大夫解君甫出使宋国,路过陈国,遇到采桑的女子,停下来戏弄她说:你为我唱歌,我就放过你。女子于是唱道:墓门有荆棘,用斧头砍掉它,丈夫不好,国人都知道。
《东观汉记》记载:蔡君仲,汝南人,非常孝顺,王莽乱政时,人们互相吃人,蔡君仲取桑椹,将赤色和黑色的分开装,贼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黑色给母亲,赤色自己吃,贼人认为他有义气,送给他两斗盐。
谢承《后汉书》记载:张堪任渔阳太守,劝百姓耕种,百姓唱道:桑树没有旁枝,麦穗分两叉,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蜀志》记载:先主家的东南角篱笆上,长了一棵桑树,高五丈多,远远望去像小车盖。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不一般,有人说这里会出贵人。先主小时候,和宗族中的孩子们在树下玩耍,说:我将来一定要乘这羽葆车盖。
《益部耆旧传》记载:何祗梦见桑树生在井中,赵直占卜说:桑树不是井中之物,桑字有四十八画,你的寿命恐怕不会超过这个数。何祗四十八岁时去世。
《搜神记》记载:旧时传说有人远征,家里有一个女儿和一匹马。女儿思念父亲,于是戏弄马说:你能为我迎回父亲,我就嫁给你。马于是挣脱缰绳而去,迎回了父亲。后来马见到女儿就发怒,父亲问女儿,女儿如实相告。父亲于是杀了马,把马皮晒在院子里。女儿对着马皮说:你是马,却想做人妻,自取屠剥何如。话未说完,马皮突然卷起女儿飞走。父亲失去女儿后,在大桑树枝间找到了女儿和马皮,都化成了蚕。蚕在树上结茧,茧异常厚大。邻居的妇女取来养蚕,收获也加倍。现在人们称蚕为女儿,是古时的遗语。
《易经》说:系于苞桑。
《尚书·禹贡》说:贡品中有檿丝,《毛诗》说:桑叶落下,黄而枯萎。
又说:不要折断我的桑树。
《礼记》说:古时天子和诸侯,必定有公桑蚕室,靠近河流而建,《春秋元命苞》说:姜嫄游閟宫,那里有扶桑,踩到大人足迹,生下稷。
陈留的申屠蟠,以郡中无义士为耻,于是闭门养志,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依靠大桑树作为栋梁。
又说:汝南的尹昆,任汝阴县功曹,县令新到任,问:园中有桑树,用来养蚕,怎么样?尹昆说:这不是初到任时该做的事。
崔晃《三十国春秋·后燕录》记载:起初崔晃迁到龙城,种松树作为社主,秦灭燕后,大风吹倒了松树,几年后,社主处忽然长出两棵桑树,之前辽川没有桑树,等到廆与晋通好,从江南求来桑种,平州的桑树,都是崔晃带来的。
《晋令》说:丞尉的官舍有桑果,都给他们,如果没有桑树或不满三百株,就让吏卒在官舍种桑,种满三百株。
《山海经》说:东北海外,赤水在圆丘南,有三棵桑树,没有树枝,都高百仞。
《神异经》说:东方有棵树,高八十丈,枝叶茂盛,叶子长一丈,宽六尺,名叫扶桑,有桑椹,长三尺五寸。
《述异记》记载:桓仲任江州刺史,派人周游庐山,希望看到灵异之事,登上高山后,有一湖,湖中有桑树,有破船和赤鳞鱼,使者渴极了,想去喝水,赤鳞鱼张开鳍对着他,使者不敢喝。
《列女传》记载:秋胡子娶妻五天后,妻子去采桑,[此处有脱文],投河自尽,[事见金部]。
《十洲记》说: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宫,是东王所治,有桑椹树,长数千丈,二千围,同根相依,所以叫扶桑,仙人吃桑椹,身体变成紫色,树虽大,桑椹像中原的桑椹,九千岁结一次果,味道甘甜。
《括地图》说:化民吃桑椹,二十七年,身体里化出桑椹,九年长出翅膀,十年后死去。
《孟子》说:五亩的宅地,种上桑树。
《礼记》说:鸣鸠拂羽,戴胜降桑。
《氾胜之书》说:五种桑树,取桑椹在水中洗,取种子阴干,治理肥田十亩,荒久不耕的,先好好耕治,黍和桑椹子各三升,合种,黍和桑一起生长,锄草,桑树疏条,黍熟后收割,放火烧,逆风点火,桑树到春天生长,一亩地养三簿蚕。
《本草经》说:桑根旁行出土的,叫伏蛇,治心痛。
伊陟辅佐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在朝堂。
《诗经》说:桑叶未落,叶子茂盛,春日阳光明媚,寻找柔嫩的桑叶。
黄鸟在桑树上鸣叫。
清晨驾车,停在桑田。
在桑野中祭祀,《礼记》说:季春之月,命令野虞,不要砍伐桑柘。
桑弧蓬矢。
衡山多桑树。
《山海经》说:定山有帝女之桑,汤谷有扶桑,是十日沐浴的地方。
《穆天子传》说:住在范宫,观看桑树。
贾后废愍怀太子时,桑树长在西厢,几天后枯萎,十二月,贾后生下太子。
枯桑知道天风。
齐太祖的宅子在武进,宅南有桑树,树干高三丈,横出四枝像车盖,齐太祖小时候在树下玩耍,堂兄敬宗对他说:这棵树是为你而生的。
【诗】后汉宋子侯董娇饶诗说:洛阳城东路,桃李生在路旁,花与花相对,叶与叶相当,春风从东北吹来,花叶低昂,不知是谁家的孩子,提着篮子采桑,纤手折下树枝,花落飘飏,请问那位美丽的女子,为何要伤害它,深秋八九月,白露变成霜,终年飘落,怎能长久芬芳,秋天自会零落,春天又会芬芳,何如盛年逝去,欢乐永远相忘,我想唱完这首歌,这首歌让人愁肠,回家喝美酒,挟琴上高堂。
魏陈王曹植的艳歌说:从蓟北门出来,遥望湖边的桑树,枝枝相植,叶叶相当。
梁简文帝的采桑诗说:春色映空而来,先开院边的梅花,细萍重叠生长,新花杂乱开放,连珂往淇上,接幰至丛。
台,丛台可怜妾,当窗望飞蝶,忌趺行衫领,熨斗成褫俵,寄语采桑伴,讶今春日短,枝高攀不及,叶细笼难满。
梁吴筠的《采桑诗》说:贱妾思不堪,采桑渭城南,带减连枝绣,发乱凤皇篸,花舞依长薄,蛾飞爱绿潭,无由报君信,流涕向春蚕。
又《陌上桑诗》说: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长条暎白日,细叶隐鸝黄,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
梁刘邈的《万山见采桑人诗》说:倡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逐伴西蚕路,相携南陌头,叶尽时移树,枝高乍易钩,丝绳挂且脱,金笼写复收,蚕饥日已暝,讵为使君留。
梁王台卿的《咏陌上桑诗》说:令月开和景,处处动春心,桂筐须叶满,息惓重枝阴。
陈徐伯阳的《赋得日出东南隅诗》说:朱城壁日启朱扉,青楼含照本晖晖,远暎陌上春桑叶,斜入秦家缃绮衣,罗敷妆粉能佳丽,镜前新梳倭堕髻,圆笼袅袅挂青丝,铁钩冉冉胜丹桂,蚕饥日晚蹔生愁,忽逢使君南陌头,五马停珂遣借问,双脸含娇特好羞,妾婿府中轻小吏,即今来往专城里,欲识东方千骑归,蔼蔼日暮红尘起。
【赋】魏繁钦的《桑赋》说:上似华盖,紫极比形,下象凤阙,万桷一楹,丛枝互出,乃错乃并,晔晔隆暑,凉风自生,微条纤绕,随风浮沉,阳蜩鸣其南枝,寒蝉噪其北阴,秋气忽其将来,咸感节而悲吟,玩庇荫之厚惠,情眷眷而爱深。
晋陆机的《桑赋》说:皇太子便坐,盖本将军直庐也,初世祖武皇帝为中垒将军,植桑一株,世更二代,年渐三纪,扶疏丰衍,抑有瑰异焉,夫何佳树之洪丽,超讬居乎紫庭,罗万根以下洞,矫千条而上征,岂民黎之能植,乃世武之所营,故其形瑰族类,体艳众木,黄中爽理,滋荣烦缛,绿叶兴而盈尺,崇条蔓而曾寻,希太极以延峙,暎承明而广临,华飞鸮之流响,想鸣鸟之遗音,惟历数之有纪,恒依物以表德,岂神明之所相,将我皇之先识,跨百世而勿翦,超长年以永植。
晋潘尼的《桑树赋》说:从明储以省膳,憩便房以偃息,观兹树之特玮,感先皇之攸植,蔚萧森以四射,邈洪佣而端直,尔乃徘徊周览,俯仰逍遥,俯睨灵根,上眺脩条,洞芳泉於九壤,含溢露於清霄,倚增城之飞观,拂绮窗之疏寮,下迢递以极望,上扶疏而参差,匪众鸟之攸萃,相皇鸾之羽仪,理有微而至显,道有隐而应期,岂皇晋之贞瑞,兆先见而启兹,起寻抱於纤毫,崇万匮於始基。
晋傅咸的《桑树赋》说:世祖昔为中垒将军,於直庐种桑一株,迄今三十馀年,其茂盛不衰,皇太子入朝,以此庐为便坐,伊兹树之侥倖,蒙生生之渥惠,降皇躬以斯植,遂弘茂於圣世,厥茂伊何,其大连寻,脩柯远扬,洪条梢椮,布簟枝之沃若,播密叶以垂阴,荫华宇而作凉,清隆暑之难任,以厥树之巨伟,登九日於朝阳,且积小以高大,生合抱於毫芒,犹帝道之将升,亦累德以弥光,汤躬祷於斯林,用获雨而兴商,惟皇晋之基命,爰於斯而发祥,从皇储於斯馆,物无改於平生,心恻切以兴思,思有感於圣明,步旁遑以周览,庶仿佛於仪形。
【赞】晋郭璞的《帝女桑赞》说:爰有洪桑,生滨沦潭,厥围五丈,枝相交参,园客是采,帝女所蚕。
◇榆
《尔雅》说:藲{艹至},[诗云,山有枢,今之刺榆也。]无姑,其实夷,[姑榆也,生山中,叶圆厚,剥取皮,合渍之,味辛香,所谓无夷是也。]
《说文》说:榆,白枌也,榆有刺荚,为芜荑。
《毛诗》说:山有枢,隰有榆。
周官,司烜氏,四时变国火,[春取榆柳(原讹所,据冯校本改。)之火。]
《礼记》:内则说:槿荁枌榆兔藁滫髓以滑之。
《春秋元命苞》说:三月榆荚落。
《管子》说:五沃之土,其榆条长。
《史记·天官书》说:凡望云气,平望在桑榆上,馀二千里。
《庄子》说:鹊上高城之垝,而巢於高榆之颠,城坏巢折,凌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
《韩诗外传》说:楚庄王将伐晋,敢谏者死,孙叔敖进谏王曰:臣园中有榆,榆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饮清露,不知螗螂之在后也。
《汉书》:郊祀志云,高祖祷丰枌榆社,[在丰东北十五里也。]
又,天文志说:成帝河平元年,旱,伤麦,民食榆皮。
又,循吏传说:龚遂为渤海太守,劝民务农桑,令种榆,一口一树。
桓谭《新论》说:刘子骏信方士虚言,为神仙可学,余见其庭下有大榆树,久老剥折,指谓曰:彼树无情,然犹朽蠹,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之不衰。
崔寔《四民月令》说:榆荚成者,收乾以为旨蓄,色变白,将落,收为酱,随节早晚,勿失其適,《魏志》说:郑浑为魏郡太守,课百姓乏材木,乃课种榆为篱。
嵇康养生论说:豆令人重,榆令人眠,愚智所知也。
《博物志》说:食枌榆则眠不欲觉。
晋宫阙名说:华林园榆十九株。
《杂五行书》说:舍北种榆九株,蚕大得。
《毛诗义疏》说:駮駮马,梓榆,駮荦,遥视似駮马。
赵书说:从幽州大道呼沱河,造浮桥,植行榆五十里,署行宫。
《广志》说:有姑榆,有郎榆,郎榆无荚,村人[《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材又。]任车用,至善,蚕[御览作青蠡二字。]者,出渤海东光,以供官。
石虎《邺中记》说:襄国邺路,千里之中,夹道种榆,盛暑之月,人行其下。
《幽明录》说:虎[《太平御览》九百六十作虞。]晚家有皂荚树,有神,隔
路边有一棵大榆树,古时候传说:这棵树是雌雄同体,后来被砍伐,这棵树就枯死了。
范子的《计然》说:芜荑从地里长出来,心是红色的,这样的芜荑是好的。
《淮南子万毕术》说:八月的榆檽,吃了可以让人不感到饥饿。
《氾胜之书》说:种树没有固定的时间,要根据土地的情况来决定,三月榆荚下雨的时候,高地的硬土可以种树。
《风俗通》说:桑车榆毂听到声音,[句子有错误。]
梦书说:榆树是君主,德行非常仁爱,梦见采摘榆叶,会受到恩赐,梦见住在树上,会得到高官。
【诗】古诗说:天上有什么,种满了白榆树。
【书】魏应璩给庞惠恭的信中说:经常看到你提出的利民的方法,种植济南的榆树,栽种汉中的漆树。
◇桐
《尔雅》说:荣,是桐木,[梧桐。]
《尚书》说:峄阳的孤桐。
《礼》说:季春的月份,桐树开始开花。
《毛诗》说:梧桐生长,在那朝阳的地方。
又说:椅桐梓漆,用来制作琴瑟。
《诗义疏》说:有青桐、赤桐、白桐,白桐适合制作琴瑟,现在云南牂牁人,用它的纤维织布。
《周书》说:清明的那天,桐树开始开花,如果不开花,这一年会很寒冷。
《礼斗威仪》说:君主乘火而王,政治平稳,梧桐会常青。
《庄子》说:你的精神在外面,你的精力在劳累,倚着树吟唱,靠着梧桐休息。
又说:鸳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
《吕氏春秋》说:成王和唐叔虞在一起,摘下一片梧桐叶剪成珪形,告诉他说:用这个封你,虞很高兴,告诉了周公,周公请求封虞,王说:我和虞开玩笑,周公说:我听说,天子没有戏言,于是封叔虞在晋。
邹山记说:邹山古时候是峄阳,鲁穆公改为邹,现在邹山峄阳,还有很多桐树。
齐地记说:城北十五里,有桐台,就是梧宫。
《异苑》说: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边出现一块石头,敲打没有声音,问张华,张华说,取蜀中的桐木,刻成鱼形,敲打就会发出声音,于是照做,声音传得很远。
又说,句章吴平,州门前突然长出一棵青桐树,树上有谣歌的声音,吴平厌恶而砍掉,吴平随军北征,三年后,死去的桐树突然自己回到原来的根上,树顶有声音,空中唱道:死树现在又变青,吴平很快就会回来,刚才砍了这棵树,现在又有光辉,吴平果然回来,像鬼谣一样。
祖后怪[《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祖台之志怪。]说:骞保坐[御览作至。]檀近[御览作丘。]坞,上北楼住宿,晚上敲鼓两次,有人穿着黄练单衣,白恰,[御览作帢。]得[御览作将。]人拿着火炬上楼,骞保害怕,藏在墙里,一会儿,有两个婢女上帐,迎接一个女子上来,和白恰人一起进帐住宿,天没亮,白恰人就先走了,骞保进帐中,问侍女子,刚才走的是谁,回答说:桐郎,是道东庙的树,到了晚上[御览暮下有鼓字。]敲鼓两次,桐郎又来了,骞保就砍下他,绑在楼柱上,第二天看,形状像人,长三尺多,用槛车送到丞相那里,渡江到一半,风浪起来,桐郎跳入水中,风浪才平息。
《秦记》说:最初长安有谣传说,凤凰停在阿房,符坚就在阿房城种了几万株桐树,后来慕容冲进入阿房居住,冲的小名叫凤凰。
《广志》说:梧桐有白色的,异[《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剽。]国有白木,叶子有白毛,取它的毛浸泡清湑,织成布。
逊山[《初学记》二十八,《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游名山记。]说:吹台有高大的桐树,都有一百围,峄阳的孤桐,比这个差。
王孚安成记说:府君讳保,现在在苞两边种梧桐,[句子有错误。]枝叶茂盛,炎热的夏天也变得清凉,百姓在中间建房子。
《管子》说:五沃的土地,适合种桐树。
《庄子》说:空门未[《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来。]风,桐乳致巢,[司马彪注说:门户空,风叶而生其叶自箕曰投之也,桐子似乳,著鸟之巢,○御览作门户空,风喜投之,桐子似乳,著叶而生,鸟喜巢之,此有错误。]
淮南子说:智慧有不足,所以桐木不能做弓。
淮南《万毕术》说:桐木可以成云,[取十石瓮装满水三四天,放桐木盖上,三天后像云形,○《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取十石瓦罂,装满水,放桐木盖上,三四天后气如云作,此有错误。]
董仲舒请雨书说:秋天用九枚桐鱼。
遁甲,梧桐不生则九州异。
《王逸子》说:木有状[《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扶。]桑梧桐松柏,都受气淳,和别的树不同。
新论说:神农皇[《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黄。]帝,削桐木做琴。
崔琦七蠲说,有梧桐,玄子[《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生于。]玄谿,传根朽壤,讬险生危。
枚乘七发说:龙门的桐树,百尺无枝,中间郁结〈王仑〉菌,扶疏以分离,根半死半生,冬天风漂霰雪飞。
张协七命说:寒山桐,出自大冥,含黄锺以吐幹,据苍岑以孤生。
《孟子》说:现在有场师,放弃他的梧槚,养他的楫[《太平御览》九百五十六作樲。]枣,就是贱场师了,[弃大取小。]
苏子说:人生一世,像晓露托在桐叶上,能有多少兴盛。
《古今注》:昭帝丹凤三年,冯翊人献桐枝,长六尺,九枚,三叶。
【诗】魏明帝诗说:双桐生在空井,枝叶自己相加,泉水浸它的根,玄雨润它的枝。
晋司马彪给山巨原[按当作源。]的诗说:高高的椅桐树,寄生在南岳,上陵青云霓,下临千仞谷,处身孤且危,在哪里托我的脚,以前种在朝阳,倾枝等鸾鷟,现在绝世用,倥偬见迫束,班匠不我顾,牙旷不我录,怎么能成琴瑟,怎么能扬妙曲,卞和潜幽岩,谁能证奇璞,希望神龙来,扬光已见烛。
宋伏系之咏椅桐诗说:亭亭椅桐,郁兹庭圃,翠条疏风,绿柯荫宇。
宋鲍昭山行见孤桐诗说:桐生丛谷里,根孤地寒阴,未霜叶已肃,不风条自吟,不想见彫斫,为君堂上琴。
齐谢朓游东堂咏桐诗说:孤桐北窗外,高枝百丈馀,枝生既婀娜,叶落更扶疏,无华复无实,何以赠离居,裁为珪与璋,足可
命参墟。
梁简文帝在《赋得双桐生空井诗》中写道:季月里双桐生在空井中,新枝与旧株混杂,晚叶中藏着迁徙的凤凰,朝花拂过黎明的乌鸦。
梁王筠在《奉酬从兄临川桐树诗》中写道:昔日曾擅羽仪,等待价值在龙门垂下,优游在清露中点缀,徽穆的惠风吹拂,月亮升起在阴阳的树干上,云覆盖着生死的枝条,公子存有高尚的情操,聊以影华池为伴,栖鸾既不重,舞鹤又何必施展,方同散木{亠爨},清响竟有谁知。
梁沈约在《咏梧桐诗》中写道:秋天已经匆匆落下,春天还未发芽,微小的叶子虽然卑微,一剪或可成珪。
【赋】晋傅咸在《梧桐赋》中写道:赞美诗人所珍视的,看那梧桐在朝阳下,蔚蓝而茂盛,郁郁葱葱地排列成行,夹在两门之间,作为馆宇的标志。
晋夏侯湛在《愍桐赋》中写道:有南国的陋室,种植嘉桐于前庭,阐发洪根以诞生茂盛,丰脩幹以繁生,纳谷风以疏叶,含春雨以濯茎,濯茎夭夭,布叶蔼蔼,蔚童童以重茂,荫蒙接而相盖,遮蔽阴澹的南表,覆盖阳阿的北外,于是在诘朝的闲暇,步趾前庑,春天以游目,夏天以清暑,昔日诗人所称颂的,赞美其生之奇,植匪岗其不滋,凤非条其不仪。
宋袁淑在《桐赋》中写道:超越众木的薰徇,胜过杂树的藻缛,信爽幹以弱枝,实里素而表绿,若乃根荑条茂,迹旷心冲,贞观于曾山之阳,抽景于少泽之东,被籍兮烟霞,怀珮兮星虹,仪丹丘之瑞羽,栖清都之仙宫。
齐王融在《应竟陵王教桐树赋》中写道:梧桐生长了,在邸岫的曾隈,仪龙门而插幹,伫凤羽以抽枝,踪楚宫而留称,籍溜馆以翻声,直不绳而特秀,圆匪规而天成,同岁草以委暮,共辰物而滋荣,岂违心于自外,宁有志于孤贞。
梁沈约在《桐赋》中写道:龙门的桐树,远望青葱,专岩擅岭,或孤或丛,枝封暮雪,叶映书红,抗兰橑以栖龙,拂雕窗而团露,喧密叶于凤晨,宿高枝于鸾暮,合影阳崖,摽峰东陆,俯结玄阴,仰成翠屋,乍仿佛于行雨,时徘徊于丹毂,绕齐采于碧林,岂惭光于若木。
又八咏悲落桐曰:悲落桐,悲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幽根未蟠结,孤株复危绝,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蜩,厚德非所任,不敢虚其心,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赞】郭璞在《梧桐赞》中写道:桐是嘉木,凤凰所栖,伐琴瑟,八音克谐,歌以永言,噰々喈喈。
宋孝武在《孤桐赞》中写道:珍无隐德,产有必甄,资此孤幹,献枝楚山,梢星云界,衍叶炎廛,名列贡宝,器赞虞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注解
木:在古文中,木通常指树木,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元命苞》中,木被解释为‘触也,气动跃也’,意味着木是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象征。
巽为木:在《易经》中,巽卦代表风,同时也象征木,表示柔顺和生长。
坎,其於木也为坚多心:坎卦在《易经》中代表水,与木的关系表现为木的坚韧和多心,象征着木的内在力量和复杂性。
艮,其於木也为坚多节:艮卦代表山,与木的关系表现为木的坚硬和多节,象征着木的稳定和持久。
离,其於木也为科上槁:离卦代表火,与木的关系表现为木的科上槁,即木的上部因火而干燥,象征着木的易损和脆弱。
地中生木升:这句话出自《易经》,意味着木从地中生长,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发展。
木族生为灌:在《尔雅》中,木族生为灌指的是灌木,即丛生的树木,象征着自然的繁茂和多样性。
兖州厥木惟条:在《尚书》中,兖州的木被称为‘条’,意味着这些树木生长得长而直,象征着地域的特性和自然的美。
杨州厥木惟乔:同样出自《尚书》,杨州的木被称为‘乔’,意味着这些树木高大,象征着地域的雄伟和自然的壮丽。
木曰曲直:在《尚书》中,木的特性被描述为‘曲直’,意味着木既能弯曲也能直挺,象征着木的柔韧和坚强。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在《礼记》中,孟春之月(即春季的第一个月)被认为是木的盛德之时,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自然的繁荣。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出自《毛诗》,描述了黄鸟在灌木丛中飞翔的情景,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活力。
樛木:在《毛诗》中,樛木象征着后妃的德行和影响力,意味着她们的品德如同樛木一样,能够影响和庇护他人。
南有乔木:出自《毛诗》,描述了南方的乔木,象征着地域的特性和自然的壮丽。
伐木丁丁:出自《毛诗》,描述了伐木的声音,象征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君乘木而王者:在《礼斗威仪》中,君乘木而王者象征着君主的德行和统治力,意味着他们的统治能够带来社会的和平与繁荣。
麟,木精也:在《春秋孔演图》中,麟被认为是木的精魂,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冬冰可折,夏条可结:出自《六韬》,描述了木在不同季节的特性,象征着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南伯子綦游于商之丘:出自《庄子》,描述了南伯子綦在商之丘看到的奇异树木,象征着自然的奇异和多样性。
廊庙之材:在《慎子》中,廊庙之材指的是用于建造廊庙的木材,象征着建筑的美和庄严。
木之精气为必方:在《尸子》中,木之精气被认为是方形的,象征着木的内在力量和稳定性。
玉在山而木润:出自《孙卿子》,描述了玉在山中而木润的情景,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相互滋养。
百岁之树:在《玄中记》中,百岁之树的汁液被认为是红色的,象征着长寿和生命力。
千岁之树:在《玄中记》中,千岁之树的精魂被认为是青羊,象征着长寿和神秘。
万岁之树:在《玄中记》中,万岁之树的精魂被认为是青牛,象征着长寿和力量。
大树之山西:在《玄中记》中,大树之山西的采华之树被认为能够使人通晓万国之言,象征着智慧和知识的源泉。
员丘土有不死树:在《博物志》中,员丘土上的不死树被认为能够使人长寿,象征着生命的不朽和永恒。
聚窟洲:在《十洲记》中,聚窟洲上的反魂树被认为能够使死尸复活,象征着生命的神秘和奇迹。
胡貉之地:在《汉书》中,胡貉之地的木皮被认为有三寸厚,象征着地域的寒冷和自然环境的严酷。
凡幹木生鹿木根枝木者生於鹿木:在《淮南子》中,描述了木的生长方式,象征着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循环。
方储幼丧父:在谢承《后汉书》中,方储幼年丧父,但他通过种树来表达对母亲的孝心,象征着孝道和自然的关系。
深根固蒂:出自《声子》,描述了木的深根和固蒂,象征着稳定和持久。
木从绳则正:出自《书》,描述了木在绳的引导下能够生长得正直,象征着规范和引导的重要性。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出自《诗》,描述了木从幽谷迁移到乔木的情景,象征着成长和进步。
出号施令合民心:在《稽命录》中,出号施令合民心被认为是草木有益于人的象征,意味着君主的德行能够带来自然的繁荣。
宗庙生木:在《稽命录》中,宗庙生木象征着宗庙的神圣和庄严。
夫子坟方一里:在《稽命录》中,夫子坟周围的奇木象征着孔子的德行和影响力。
万木细为杪:在《稽命录》中,万木细为杪象征着自然的繁茂和多样性。
慈母之恕其子折木:在《传》中,慈母之恕其子折木象征着母爱的宽容和包容。
火生於木:在《阴符》中,火生於木象征着自然的相生相克关系。
伐木不自其本:在《国语》中,伐木不自其本象征着处理问题要从根源上着手。
人之有孝也:在《国语》中,人之有孝也被比喻为树之有枝叶,象征着孝道的重要性和自然的关系。
魏管辂过毌丘俭墓:在《魏书》中,魏管辂过毌丘俭墓的描述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二亲之寿:在《论语》中,二亲之寿被比喻为草木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草木之生也柔脆:在《老子》中,草木之生也柔脆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合抱之木:在《老子》中,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象征着伟大的事物往往从小处开始。
夫蜦蝉者:在《吕令》中,夫蜦蝉者象征着明智和洞察力。
木方盛:在《吕令》中,木方盛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和活力。
欲鸟者先树木:在《吕令》中,欲鸟者先树木象征着准备和基础的重要性。
人之有民:在《吕令》中,人之有民被比喻为木之有根,象征着根基的稳固和重要性。
树木者忧其蠹:在《文选》中,树木者忧其蠹象征着对细节的关注和维护。
直木先伐:在《淮南子》中,直木先伐象征着优秀者往往先受到挑战。
撗海有鱼:在《山海经》中,撗海有鱼抱大树能语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和奇迹。
少室山上有木:在《山海经》中,少室山上的帝休木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仙序:在《仙序》中,王少年入学家最远的描述象征着勤奋和努力。
入山行木:在《礼》中,入山行木无有斩伐象征着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一夫九首:在《离骚》中,一夫九首拔木九千象征着力量和决心。
袅袅兮秋风:在《离骚》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脱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美丽。
罾何为兮木上:在《离骚》中,罾何为兮木上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活力。
搴芙蓉於木末:在《离骚》中,搴芙蓉於木末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朽木不可雕也:在《论语》中,朽木不可雕也象征着无法改变的本质和局限性。
梁萧子范:南朝梁代文学家,以诗文著称,尤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梁刘孝威:南朝梁代文学家,以诗文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与情感。
周庾信:南朝周代文学家,以赋和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与人生哲理。
周明帝:南朝周代皇帝,文学修养深厚,常与文人雅士唱和。
陈张正见:南朝陈代文学家,以赋和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
梁朱超:南朝梁代文学家,以诗文见长,作品多表现自然与人生哲理。
梁鲍泉:南朝梁代文学家,以诗文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情感。
梁豫章王萧综:南朝梁代宗室,以诗文见长,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与情感。
晋刘柔妻王氏:晋代文学家,以赋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女性情感。
晋庾阐:晋代文学家,以赋见长,作品多表现自然与人生哲理。
晋郭璞:晋代文学家、方士,以赋和赞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与神话。
梁元帝:南朝梁代皇帝,文学修养深厚,常与文人雅士唱和。
毛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古代礼仪制度及相关的哲学思想。
左传:春秋时期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及人物。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穆天子传:古代神话传说,记载了周穆王巡游天下的故事。
尸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尸佼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等。
吕氏春秋:战国时期吕不韦主编的综合性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历史等。
列仙传:古代神话传说,记载了众多仙人的故事。
松: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长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格,如《论语》中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樠松:樠松是松树的一种,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特定的松树品种,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驰道:古代专供皇帝行驶的道路,通常修建得非常宽阔和华丽,两旁种植松树以增加美观。
大夫松:秦始皇封禅泰山时,因松树在风雨中保护了他,故封松树为‘大夫松’,象征着松树的神圣和保护作用。
松柏:松柏常并称,象征着坚韧和长寿,常用于比喻忠贞不渝的品格。
松脂:松树的树脂,古代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延年益寿。
松门:地名,因松树茂盛而得名,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麈尾松:特定形态的松树,因其形态似麈尾而得名,具有观赏价值。
伏苓:松脂在地中经过长时间变化形成的物质,古代认为具有神奇的功效。
青牛:传说中松树精变化而成的神兽,象征着松树的神秘和灵性。
双鹤:常与松树一起出现,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松舟:用松木制成的船,象征着坚固和耐用。
松柏之膏:松柏的精华,古代认为服用可以延年益寿。
松柏有本性:出自刘公幹的诗,强调松柏在风霜中依然保持坚韧的本性。
柏:柏树同样象征着坚韧和长寿,常与松树并提。在古代,柏树常用于陵墓种植,象征着对先人的尊敬和纪念。
槐: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常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槐树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常与政治、文化、宗教等紧密相关。
燧人:燧人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火的发明者。燧人氏取槐檀之火,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起源。
六合: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宇宙的全体。在中国哲学中,六合象征着宇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宇宙中两种对立而又互补的力量。阴阳的平衡被认为是宇宙和谐的基础。
雨露:雨露象征着自然的恩泽和滋养,常用来比喻君王的恩德或上天的眷顾。
父天母地:父天母地是中国古代对天地的一种拟人化称呼,表达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和依赖。
橘柚:橘柚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橘柚与槐榆并称,象征着兄弟之情。
有苗与三危:有苗和三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个部落,象征着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隋高颖:隋高颖是隋朝的重要官员,其事迹在《太平御览》中有记载,体现了古代官员与槐树的特殊联系。
祖士雄:祖士雄是隋朝的一位官员,其庭前槐树的故事象征着孝道与忠诚。
殷仲堪:殷仲堪是东晋时期的名士,其对槐树的感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曹植:曹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其《槐赋》表达了对槐树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傅选:傅选是晋朝的文学家,其《槐赋》描绘了槐树的繁茂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延续。
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其《枯槐赋》通过对枯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桑: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常与蚕丝、纺织等经济活动相关,象征着勤劳与富足。
帝女之桑:帝女之桑是《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象征着神圣与神秘。
扶桑:神话中的神树,象征东方和太阳。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与桑树的故事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与伦理的重视。
伊尹:伊尹是商朝的重要政治家,其出生与桑树相关的传说象征着天命与神圣。
桑木:桑树,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养蚕。
箕星:古代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象征风。
宿瘤女:古代传说中的女子,因坚持采桑而不观看王游,被赞为奇女。
陈辨女:陈国的采桑女,以歌回应晋大夫的戏谑,展现了机智与才华。
蔡君仲:东汉时期的孝子,王莽乱时以桑椹分食,体现了孝道与仁义。
张堪:东汉渔阳太守,以劝民耕种著称,百姓歌颂其政绩。
先主: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何祗:古代人物,梦桑生井中,预示其寿命。
桑弧蓬矢:古代射箭的仪式,象征男子的成年礼。
榆树:榆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长寿。古传中提到的雌雄榆树,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性别特征的观察和想象。
芜荑:芜荑是一种植物,古代文献中提到其出地赤心者善,可能指其药用价值或特殊性质。
榆檽:榆檽指的是榆树的果实,古代认为八月食用榆檽可以不饥,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食疗的观念。
榆荚雨:榆荚雨是指榆树果实在三月成熟时下的雨,古人认为这是种植树木的好时机。
桑车榆毂:桑车榆毂可能是指古代车辆的一种构造,反映了古代交通工具的制作技艺。
梦书:梦书是古代解梦的书籍,其中提到榆树象征着仁德和恩赐,反映了古人对梦境的解释和象征意义的重视。
桐:桐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用于制作琴瑟,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和艺术的重视。
峄阳孤桐:峄阳孤桐是指峄山南面的桐树,因其孤立而显得珍贵,常用于比喻高洁的品格。
桐始华:桐始华是指桐树在春季开花,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椅桐梓漆:椅桐梓漆是指桐树和梓树的木材,古代用于制作琴瑟,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和艺术的重视。
青桐赤桐白桐:青桐、赤桐、白桐是桐树的三种不同品种,其中白桐适合制作琴瑟,反映了古人对木材特性的细致观察。
桐郎:桐郎是传说中的树精,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想象和神秘化。
梧桐:梧桐树,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桐鱼:桐鱼是古代用于祈雨的仪式用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祈求。
桐木成云:桐木成云是古代的一种神秘现象,可能指桐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云雾状气体,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参墟:古代星宿名,指参宿,属于二十八宿之一,位于西方白虎七宿中。
双桐生空井:指两棵梧桐树生长在空井旁,象征着孤独与坚韧。
季月:指四季中的某个月份,此处可能指秋季。
迁凤:凤凰迁徙,象征着吉祥与变化。
曙乌:指黎明时分的乌鸦,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羽仪:指凤凰的羽毛,象征着高贵与美丽。
龙门:古代传说中的龙门,象征着高升与成功。
清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着纯洁与清新。
惠风:和风,象征着温和与恩惠。
阴阳幹:指梧桐树的枝干,象征着阴阳的平衡。
死生枝:指梧桐树的枯枝与新枝,象征着生命的循环。
华池:美丽的池塘,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栖鸾:指凤凰栖息,象征着高贵与安宁。
舞鹤:指仙鹤起舞,象征着吉祥与长寿。
散木:指散落的木材,象征着无用之物。
清响:清脆的声音,象征着美好的音乐。
秋还遽已落:指秋天梧桐叶迅速落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春晓犹未荑:指春天梧桐叶还未发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微叶:指梧桐的小叶子,象征着微小但重要的事物。
一翦或成珪:指修剪梧桐叶可能使其成为美玉,象征着通过努力可以成就美好。
赋:古代文体之一,用于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
傅咸:晋代文学家,以赋闻名。
夏侯湛:晋代文学家,以赋闻名。
袁淑:宋代文学家,以赋闻名。
王融:齐代文学家,以赋闻名。
沈约:梁代文学家,以赋闻名。
郭璞:晋代文学家,以赞闻名。
宋孝武:宋代皇帝,以赞闻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评注
本文通过对‘木’这一自然元素的广泛引用和深入探讨,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从《春秋元命苞》到《论语》,木不仅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文化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载体。
在《易经》中,木与巽卦、坎卦、艮卦、离卦等卦象相结合,象征着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象征不仅体现在木的物理特性上,如坚韧、多节、科上槁等,还体现在木的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如‘地中生木升’,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进步。
《尚书》和《礼记》中,木被赋予了地域和季节的特性,如兖州的‘厥木惟条’和杨州的‘厥木惟乔’,以及孟春之月的‘盛德在木’。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木的自然美,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地域和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尊重。
在《毛诗》中,木被用来象征后妃的德行和影响力,如‘樛木,后妃逮下也’,以及描述自然和谐的场景,如‘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这些诗句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丽,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传达了道德和伦理的教诲。
《庄子》和《慎子》中,木被用来探讨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如南伯子綦在商之丘看到的奇异树木,以及‘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这些故事和论述不仅展示了木的奇异和多样性,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玄中记》和《博物志》中,木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奇的特性,如百岁之树的赤汁、千岁之树的青羊精魂、万岁之树的青牛精魂,以及员丘土上的不死树。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木的神秘和神奇,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传达了长寿和不朽的理念。
在《汉书》和《淮南子》中,木被用来探讨地域和环境的关系,如胡貉之地的木皮三寸,以及‘凡幹木生鹿木根枝木者生於鹿木’。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木的地域特性,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在《声子》和《书》中,木被用来象征稳定和持久,如‘深根固蒂’和‘木从绳则正’。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传达了规范和引导的重要性。
在《诗》和《稽命录》中,木被用来象征成长和进步,如‘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以及‘出号施令合民心,作乐制礼得天心,则草木有益於人者长’。这些诗句和论述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丽,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传达了成长和进步的理念。
在《传》和《阴符》中,木被用来探讨孝道和自然的关系,如‘慈母之恕其子折木’,以及‘火生於木,祸发必剋’。这些故事和论述不仅展示了孝道的重要性,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在《国语》和《魏书》中,木被用来探讨历史和人事的无常,如‘伐木不自其本,必有后生’,以及魏管辂过毌丘俭墓的描述。这些论述和描述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变迁,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人事的无常。
在《老子》和《吕令》中,木被用来探讨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如‘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以及‘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这些论述不仅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生命的伟大和渺小。
在《山海经》和《仙序》中,木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奇的特性,如撗海有鱼抱大树能语,以及少室山上的帝休木。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木的神秘和神奇,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传达了自然的神秘和奇迹。
在《礼》和《离骚》中,木被用来象征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活力,如‘入山行木,无有斩伐’,以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脱’。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活力,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传达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珍贵。
在《论语》中,木被用来探讨本质和局限性,如‘朽木不可雕也’。这一论述不仅展示了木的本质和局限性,还通过木的象征意义,探讨了人类和自然的局限性。
这段文本汇集了南朝梁、周、陈、晋等时期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赋、赞、启等多种文体,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与深刻感悟。
梁萧子范的《落花诗》通过描写绿叶、繁英、蝴蝶等自然景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非是迎冬质,宁可值秋霜”一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无奈。
梁刘孝威的《望隔墙花诗》通过描写隔墙花枝的动态,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人的情感。诗中“当由美人摘,讵止春风吹”一句,既表现了美人的情感,也隐含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周庾信的《咏园花诗》通过描写园中花枝的繁茂与蜜蜂的忙碌,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非是金炉气,何关柏殿香”一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人工之美的反思。
周明帝的《和王褒咏摘花诗》通过描写花落碗中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酒香的交融。诗中“酒浮花不没,花含酒更香”一句,既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陈张正见的《赋得岸花临水发诗》通过描写岸花与水的交融,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诗中“别有仙潭菊,含芳独向秋”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多样性,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梁刘孝威的《咏翦采花诗》通过描写花叶的舒展与蜜蜂的忙碌,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无论人讶似,蜂见也争来”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梁朱超的《咏翦采花诗》通过描写花色的深浅与舒卷,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自然的和谐。诗中“假令春已度,终住手中开”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梁鲍泉的《咏翦采花诗》通过描写花生翦刀里的情景,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技艺。诗中“不知今日后,谁能逆作春”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梁豫章王萧综的《悲落叶诗》通过描写落叶的飘零与黄鸟的失散,表现了秋天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诗中“悲落叶,落叶何时还”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凄凉,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晋刘柔妻王氏的《春花赋》通过描写千葩、百卉、兰圃、芝薄等自然景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诗人咏以讬讽,良喻美而光德”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周庾信的《枯树赋》通过描写枯树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表现了自然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诗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凄凉,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晋庾阐的《浮查赋》通过描写幽岩巨木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哲理。诗中“混全朴於不才,倬凌霄而绝韵”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晋郭璞的《甘水圣木赞》通过描写醴泉睿木的养龄尽性,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生的哲理。诗中“何必生知,然后为圣”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梁元帝的《为妾弘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通过描写花钗的美丽与妾的情感,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情感。诗中“有志当熊,无期投阁”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毛诗》中的“徂来之松”通过描写松树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哲理。诗中“松柏有挺,旅楹有闲”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礼记》中的“松柏之有心”通过描写松柏的四季常青,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生的哲理。诗中“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左传》中的“松柏之下,其草不殖”通过描写松柏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哲理。诗中“松柏之下,其草不殖”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通过描写松柏的四季常青,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生的哲理。诗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穆天子传》中的“长松之墱”通过描写长松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哲理。诗中“天子升长松之墱”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尸子》中的“荆有长松文梓”通过描写长松与文梓的雄伟,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哲理。诗中“荆有长松文梓”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吕氏春秋》中的“百仞之松”通过描写松树的雄伟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人生的哲理。诗中“故百仞之松,本伤於下,而末槁於上”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列仙传》中的“仇生赤”通过描写仇生赤食松脂的故事,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生的哲理。诗中“常食松脂,自作石室”一句,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文化象征和精神寄托。从《汉书》到《晋书》,松树被多次提及,象征着坚韧、长寿和不朽。秦始皇封禅泰山时,因松树在风雨中保护了他,故封松树为‘大夫松’,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松树的神圣和保护作用,也反映了古代帝王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松树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德。如刘公幹的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通过描绘松树在风霜中的坚韧,表达了君子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正直和忠诚的品质。傅玄的诗‘世有千年松,人生讵能百’,则通过对比松树的长寿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松树在宗教和神话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如《玄中记》中提到‘松脂沦入地中,千岁为伏苓’,认为松脂经过长时间变化可以形成具有神奇功效的物质,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神秘化。嵩高山记中的‘松精变为青牛’,则进一步将松树神化,赋予了它灵性和神秘色彩。
松树在建筑和园林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如《汉书》中提到的‘驰道之丽’,通过种植松树来美化道路,不仅增加了道路的观赏性,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张湛在斋前种松柏,虽然被时人嘲笑为‘屋下陈尸’,但也反映了他对松树坚韧品格的推崇和追求。
总的来说,松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文化象征和精神寄托。它象征着坚韧、长寿和不朽,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德,也在宗教和神话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古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段文本通过松、柏、槐三种树木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松和柏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品格,如坚韧、长寿和不屈不挠,这些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推崇。通过对这些树木的描述,文本不仅传达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道德追求和审美情趣。
文本中提到的柏树与陵墓的关联,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死亡的尊重。柏树作为陵墓的常见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对先人的纪念和对生命延续的期望。这种文化习俗至今仍在中国部分地区保留,显示了深厚的文化传承。
槐树在文本中的描述则更多地与学问和官位相联系,如‘面三槐,三公位焉’,这不仅反映了槐树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揭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学问和公正的重视。槐树作为学宫和官府前的常见植物,象征着学问的繁荣和社会的公正,这种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对松、柏、槐三种树木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道德、学问和公正的追求。这些内容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通过对槐树和桑树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槐树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常与政治、文化、宗教等紧密相关。文中提到的燧人氏取槐檀之火,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槐树与橘柚的并称则表达了兄弟之情。槐树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隋高颖、祖士雄等人的故事,体现了槐树与古代官员、孝道、忠诚等的紧密联系。
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常与蚕丝、纺织等经济活动相关,象征着勤劳与富足。《山海经》中的帝女之桑和扶桑,象征着神圣与光明。桑树与孔子的故事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与伦理的重视。伊尹的出生与桑树相关的传说,象征着天命与神圣。
本文通过对槐树和桑树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槐树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常与政治、文化、宗教等紧密相关。文中提到的燧人氏取槐檀之火,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槐树与橘柚的并称则表达了兄弟之情。槐树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隋高颖、祖士雄等人的故事,体现了槐树与古代官员、孝道、忠诚等的紧密联系。
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常与蚕丝、纺织等经济活动相关,象征着勤劳与富足。《山海经》中的帝女之桑和扶桑,象征着神圣与光明。桑树与孔子的故事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与伦理的重视。伊尹的出生与桑树相关的传说,象征着天命与神圣。
本文通过对槐树和桑树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槐树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常与政治、文化、宗教等紧密相关。文中提到的燧人氏取槐檀之火,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槐树与橘柚的并称则表达了兄弟之情。槐树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隋高颖、祖士雄等人的故事,体现了槐树与古代官员、孝道、忠诚等的紧密联系。
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常与蚕丝、纺织等经济活动相关,象征着勤劳与富足。《山海经》中的帝女之桑和扶桑,象征着神圣与光明。桑树与孔子的故事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与伦理的重视。伊尹的出生与桑树相关的传说,象征着天命与神圣。
这段文本汇集了多个关于桑树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展现了桑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桑树不仅是经济作物,还与孝道、政治、神话等多个方面紧密相关。
从经济角度看,桑树是养蚕的基础,蚕丝是古代中国重要的贸易商品,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从文化角度看,桑树常被用作诗歌和故事中的象征,如宿瘤女和陈辨女的故事,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智慧。
在宗教和神话中,桑树如扶桑,被视为连接天地的神树,象征着生命和再生。此外,桑树还与孝道和忠诚等美德相联系,如何祗和蔡君仲的故事,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个人品德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记录了桑树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桑树的多维度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本文通过对榆树和桐树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榆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而桐树则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两者都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中提到的榆檽和榆荚雨,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食疗的观念。榆檽被认为可以不饥,而榆荚雨则是种植树木的好时机,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掌握和利用。
桐树在本文中被多次提及,尤其是峄阳孤桐和椅桐梓漆,反映了古人对桐树的重视。桐树不仅用于制作琴瑟,还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常用于比喻君子的品格。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神秘的传说,如桐郎和桐木成云,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想象和神秘化。桐郎是传说中的树精,而桐木成云则是一种神秘现象,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想象。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榆树和桐树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音乐和艺术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祈求。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这些古文作品以梧桐为主题,通过描写梧桐的生长、形态及其象征意义,展现了梧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梧桐在古代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常与凤凰、龙等神兽相联系,象征着吉祥与高贵。
在梁简文帝的《赋得双桐生空井诗》中,梧桐被描绘为孤独而坚韧的存在,象征着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高洁的品质。梁王筠的《奉酬从兄临川桐树诗》则通过梧桐的枝干、叶子等细节,展现了梧桐的美丽与高贵,象征着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晋代傅咸的《梧桐赋》和夏侯湛的《愍桐赋》则进一步深化了梧桐的象征意义,将其与凤凰、龙等神兽相联系,强调了梧桐在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地位。宋代袁淑的《桐赋》和齐代王融的《应竟陵王教桐树赋》则通过梧桐的生长环境、形态等细节,展现了梧桐的美丽与坚韧,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梁代沈约的《桐赋》和《八咏悲落桐》则通过梧桐的落叶、枯枝等细节,展现了梧桐的生命力与坚韧,象征着诗人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晋代郭璞的《梧桐赞》和宋代宋孝武的《孤桐赞》则通过梧桐的形态、象征意义等,强调了梧桐在传统文化中的神圣地位,象征着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些古文作品通过梧桐的描写,展现了梧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象征着高洁、坚韧、吉祥与高贵。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