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原文

药 空青 芍药 百合 兔丝 女萝 款冬 天门冬 芣苡 薯预 菖蒲术 草[香附出] 兰 菊 杜若 蕙 蘼芜 郁金 迷迭 芸香 藿香 鹿葱蜀葵 蔷薇 蓝 慎火 卷施

◇药

《本草经》曰:太一子曰:凡药上者养命,中者养性,下者养病。

《礼记》曰: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左传》曰: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疹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疹不如恶石。

《尚书》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论语》曰: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墨子南游,见楚惠王,穆贺谓《墨子》曰:子言诚善矣,王无乃曰:贱人所为,不用子,《墨子》曰:譬若药焉,夫子食之,以疗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

《战国策》曰:有献不死之药於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乃不杀。

《史记》曰:长桑公与扁鹊药,服之,三十日见人五藏。

东方朔记曰:武帝好方士,朔曰:陛下所使取神药者,皆天地之间药,不能使人不死,独使取神药天上药,能使人不死耳,上曰:天何可上,朔曰:臣能上天,既辞去,出殿门,复还曰:今臣上天,似谩诞者,原得一人为信验,上即遣方士与朔俱,期三十日而返,朔等辞而行,日日过诸侯传饮,方士昼卧,朔遽呼之曰:若极久不应我何耶,今者属从天上来,方士大惊,乃具以闻,上问朔,朔曰:诵天上之物,不可称原,上以为面欺,诏朔下狱问之,左右方提去,朔啼泣对曰:使须几死者再,上曰:何也,朔对曰:天公问臣,下方人何衣,臣对曰:衣虫,虫何若,臣对曰:虫喙〈舟页〉々类马,色邠邠类虎,天公大怒,以臣为谩,使使下问,还报,名曰蚕,天公乃出臣,今陛下苟以为诈,原使人上天问之,上大惊曰:善,欲以喻我止方士也。

《淮南子》曰: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列仙传》曰:负局先生者,负摩镜局,循吴市中,得一钱便磨,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若有,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莫不愈。

又曰:崔文子卖黄散,发疫死者万计,服皆愈,愈者亦万计。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谓武帝曰:其太上之药,乃有风实云子,玉津金浆,冥陵驎胆,炎山夜日,东掇扶桑之丹椹,俯采长河之文藻,大真红芝,九色凤脑,有得食之,后天而老,此太上之所服,非众仙之所宝也,次药有班龙黑胎,阆风石髓,蒙山白凤之,灵丘苍鸾之血,有得服之,后天而逝,此天帝之所服,非下仙之所逮也,其次药有丸丹金液,紫华红芝,五云之浆,玄霜绛雪,若得食之,白日升天,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见,其下药有松柏之膏,山术[按本部术篇引,吴氏本草术一名山姜,此术字疑衍。]姜沉精,菊草泽写,苟杞茯苓,菖蒲麦门冬,巨胜黄精,草类烦多,若有数千,子得服之,可以延年。

《汉书》曰:灌夫击吴,身中大鎗十馀,適有万金良药,故得不死。

《东观汉记》曰:上尝与朱祐[东观汉记作祜,下同。]共买蜜合药,上追念之,即赐祐白蜜一石,问何如在长安时共买蜜乎。

曹毗《杜兰香传》曰:神女兰香降张硕,硕问祷祀何如,香曰:消摩自可愈疾,淫祀无益,香以药为消摩。

邴原别传曰:魏太子为五官郎将,原为长史,太子宴会,众宾客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原讹冬,据冯校本改。]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众人纷葩,或君或父,时原在坐,不与此论,太子谘之於原,原勃然对曰:父也,太子亦不复难。

《魏志》曰:太祖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何夔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

皇甫谧《高士传》曰:韩康,字伯休,京兆灞陵人,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时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康叹曰:我本避名,今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灞陵山中。

《晋阳秋》曰:吴陆抗与晋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而服之。

《异苑》曰:魏武北征逾[《太平御览》五百五十九作蹹。]顿,升岭眺瞩,见一岗不生百草,王粲曰: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矾石死,而石生热,蒸出外,故卉木燋灭,即令凿看,果得大墓,有矾石满茔,仲宣博识强记,皆此类也,一说,粲在荆州,从刘表登彰山,见此异,按魏武之平乌丸,粲犹在荆南,此言为谲。

沈约《宋书》曰:张袆,字少微,袆少有操行,历官为琅琊王国郎中令,王还京都,高祖封酒一罂付袆,使密加王酖毒,袆受命既还,於道自饮药酒而卒。

【诗】古诗曰: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来至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

宋鲍昭遇铜山采药诗曰:土昉閟中经,术芝韬内策,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铜溪昼森沉,乳窦夜沥滴,蹀蹀寒叶离,淙淙秋水积,松色随野深,月露依草白。

梁沈约憩郊园和约法师采药诗曰:郭外三十亩,欲以贸朝饘,繁蔬既绮布

密果亦星悬。

梁吴筠采药大布山诗曰:我本北山北,缘涧采山麻,九茎日反照,三叶长生花,可用蠲忧疾,聊持驻景斜,景斜不可驻,年来果如駈,安得昆仑山,偃蹇三珠树,三珠始结荄,绛叶,凌朱台,玉台白凤〈目弗〉,金鼎青龙胎,韩众及王子,何世无仙才,安期傥欲顾,相见在蓬莱。

陈刘删采药游名山诗曰:名山本郁盘,道士贵黄冠,独驭千年鹤,来寻五色丸,石床新溜乳,金灶欲成丹,定知无二价,非复在长安。

【启】梁刘孝绰谢给药启曰:一物之微,遂留亭育,名医上药,爰自城府,虽巫咸视诊,岐伯下针,松子玉浆,卫卿云液,比妙竞珍,实云多愧。

◇空青

《本草经》曰:空青生山谷,久服轻身延年,能化铜铅作金,生益州。

范子《计然》曰:空青出巴郡,白青曾青出弘农,豫章白青出新淦,青色者善。

《博物志》曰:徐公时,令人於西平青山,采取空青。

江乘地记曰:樵采者,常於山上得空青,此山一朝出云,零雨必降,民人以为常占。

【赋】梁江淹空青赋曰:夫赤琼以照燎为光,碧石以葳蕤为色,咸见珍於东国,并被贵於西极,况空青之丽宝,挺山海之不测,於是写云图气,学灵状仙,宝波丽水,华峰艳山,汤谷之树,崦嵫之泉,西海之草,炎州之烟,有曲帐画屏,素女采扇,锦色雰郁,绮质蔓延,点拂浓薄,如隐如见,山水万象,丹青四变,咸百溢而可珍,亦千金而不贱。

◇芍药

《本草经》曰:芍药一名白犬,生山谷及中岳。

《古今注》:芍药一名可离。

《毛诗》曰:惟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赋】宋王徽芍药华赋曰:原夫神区之丽草兮,凭厚德而挺授,翕光液而发藻兮,飏风晖而振秀。

【颂】晋傅统妻芍药花颂曰:晔晔芍药,植此前庭,晨润甘露,昼晞阳灵,曾不逾时,荏苒繁茂,绿叶青葱,应期秀吐,缃蕊攒挺,素华菲敷,光譬朝日,色艳芙蕖,媛人是采,以厕金翠,发彼妖容,增此婉媚,惟昔风人,抗兹荣华,聊用兴思,染翰作歌。

◇百合

吴氏《本草》曰:百合一名重迈,一名中庭,一名重匡,生宛朐及荆山。

【诗】梁宣帝咏百合诗曰:接叶有多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

◇兔丝

《尔雅》曰:唐蒙女萝,女萝兔丝。

《吕氏春秋》曰:或谓兔丝无根也,其根不属地,茯苓是也。

《史记·龟策传》曰: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淮南子》曰:兔丝无根而生,茯苓抽,兔丝死。

《抱朴子》曰:按仙方中,自有合离草,一名独摇,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小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连,但以气相属耳,如兔丝之草,下有伏兔之根,无此兔在下,则丝不得生於上,然实不属也。

又内篇云,兔丝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剖其血以和丹,服之立变化,任意所作。

【诗】齐谢朓兔丝诗曰: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澜漫已万条,连绵复一色,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

◇女萝

《广雅》曰:女萝,松萝也,免丝也。

《毛诗》曰: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诗】齐王融咏女萝诗曰:幂历女萝草,蔓衍旁松枝,含烟黄且绿,因风卷复垂。

陈刘删赋松上轻萝诗曰:叶绕千年盖,条依百尺枝,属与松风动,时将薜影垂,学带非难结,为衣或易披,山河若近远,独自楚人知。

◇款冬

《本草经》曰:款冬一名颗冬,一名菟爰,生常山。

《尔雅》曰:菟爰颗冬,[生水中,茎紫赤。]

范子曰:款冬花出三辅。

吴氏曰:款冬十二月花,花黄白。

《述征记》曰:洛水至岁凝厉,则款冬茂悦曾冰之中。

【赋】晋傅咸款冬赋曰:惟兹奇卉,款冬而生,原厥初之载育,禀淳粹之至精,用能讬体固阴,利此坚贞,恶采紫之相夺,患居众之易倾,在万物之并作,故韬华而弗逞,远皆死以枯槁,独保质而全形。

【赞】晋郭璞款冬赞曰:吹万不同,阳煦阴蒸,款冬之生,擢颖坚冰,物体所安,焉知涣凝。

◇天门冬

《本草经》曰:天门冬一名颠勒,味苦,杀三虫。

《尔雅》曰:蔷靡葳冬。

《山海经》曰:条谷山草多葳冬。

《列仙传》曰:赤项子食天门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

《抱朴子》曰:杜子微服天门冬,御十八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又内篇曰: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

《神仙传》曰: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馀年。

《建康记》曰:建康出天门冬,极精妙。

《名山略记》曰:郁州出天门冬。

【启】梁简文帝谢敕赉益州天门冬启曰:远自星桥,见珍玉垒,本草称其轻身,延寿实为上药,姬晋之重丹桂,曹丕之爱落英,一家恩锡,窃幸往代。

◇芣苡

《尔雅》曰:芣苡,马舄,马舄,车前。

《毛诗》曰: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赞】晋郭璞芣苡赞曰:车前之草,别名芣苡,王会之云,其实如李,名之相乱,在乎疑似。

◇署预

《本草经》曰:署预一名山芋,益气力,长肌肉,除邪气,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饥延年,生嵩高山。

吴氏曰:署预一名诸署。

《湘中记》曰:永和初,有采药衡山者,道迷粮尽,过息岩下,见一老公,四五年少,对执书,告之以饥,与其食物,如署预,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复饥。

《异苑》

曰:署预入药。又复可食,野人谓之土藷,若欲掘取,嘿然则获,唱名者便不可得,人有植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

【颂】梁江淹署预颂曰:华不可炫,叶不足怜,微根傥饵,弃剑为仙,黄金共寿,青艧争年,君谓无妄,我验衡山。

◇菖蒲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菖蒲,远雅颂,著倡优,则玉衡不明,菖蒲冠环。

《山海经》曰:[按本条疑当移下罗浮山记一寸二十节句下,误窜此。]菖蒲一十九节,韩终王兴所服并然,而此过之,有足珍也。

《左传》曰: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

《孝经援神契》曰:菖蒲益聪。

《抱朴子》曰: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

吴氏《本草》曰:菖蒲一名尧菲,一名昌阳。

《神仙传》曰:王兴者,阳城人,汉武帝上嵩高,忽见有仙人,长二丈,耳出头,下垂肩,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人也,闻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食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忽然不见,帝谓侍臣曰:彼非欲服食者,以此喻朕耳。

《罗浮山记》曰:罗浮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

【诗】梁江淹石上菖蒲诗曰:琼琴久芜没,金镜废不看,不见空闺里,从横愁思端,缓步遵汀渚,杨枻泛春澜,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凭酒意未悦,半景方自叹,每为忧见及,杜若讵能宽,冀采石上草,得以驻馀颜。

【颂】梁江淹菖蒲颂曰:药实灵品,爰乃辅性,除痾卫福,蠲邪养正,缥色外妍,金光内映,草经所珍,山图是咏。

◇术

《本草经》曰:术一名山筋,久服不饥,轻身延年,生郑山。

《山海经》曰:首山之阴,多术,女几之山,其草多术。

吴氏《本草》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一名天苏,一名山姜。

范子曰:术出三辅,黄白色者善。

《列仙传》曰:涓子饵术,接食其精,三百年乃见於齐。

崔寔《四民月令》曰:二月采术。

《神仙传》曰:陈子皇得饵术要方,服之得仙,入霍山去,其妻姜疲病,念其婿采术之法,服之,病自愈,至三百七岁,登山取术,檐而归,不息不极,颜色气力,如二十时。

《抱朴子·内篇》曰:南阳文氏,其先祖汉中人,值乱,逃华山中,饥困欲死,有二人教之食术,云,遂不饥,数十年,乃来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故术一名山精。

《神药经》曰:必欲长生,当服山精。

《广州记》曰:彰平县偏饶术。

《建康记》曰:建康出精术。

《异术》曰:术草者,山之精也,结阴阳之精气,服之令人长生绝穀,致神仙。

【启】梁庾肩吾答陶隐居赉术煎启曰:窃以绿叶抽条,生於首峰之侧,紫花摽色,出自郑岩之下,百邪外御,六府内充,山精见书,华神在箓,术荣火谢,尽采撷之难,启旦移申,穷淋漉之剂,故能竞爽云珠,争奇水玉,自非身疲掌砚,役倦攀桃,岂可立致还年,坐生羽翼,临洗[疑当作沅。]丹井,方觉可捐,郦县菊泉,无劳复汲,庶得遨游海岸,追涓子之尘,驰骛霍山,共陈生为侣,谣俗轻施,尚曰难酬,出世鸿恩,宁知上报。

又答陶隐居赉术蒸启曰:味重金浆,芳逾玉液,足使芝惭明,[句有脱文。]丹愧芙蓉,坐致延生,伏深铭戴。

◇草[香附出。]

《尔雅》曰:卉,百草,总[名也。]草谓之荣,荣而实谓之英,荄,根也。

《方言》曰:苏芬莽草也,江淮南楚之间曰苏,自关西曰草,或曰莽,南楚江湘之间,谓之莽。

《周书》曰:霜降之日,草木黄落。

《周官》曰: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含实曰绳。]

《毛诗》曰: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团兮。

又曰: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大戴礼》曰:孟春冰泮,百草权舆。

《师旷占》曰:黄帝问师旷曰:吾欲知苦乐善恶,可知否,对曰:岁欲丰,甘草先生,甘草荠也,岁欲苦,苦草先生,苦草亭苈也,岁欲恶,恶草先生,恶草水藻也,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蒺藜也,岁欲疫病,病草先生,病草艾也。

《博物志》曰: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之,入口立死,人信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不亦惑乎。

【序】嵇含怀香赋序曰:余以太蔟之月,登于历山之阳,仰眺崇峦,俯察幽坂,及睹怀香,生蒙楚之间,曾见斯草,植於广厦之庭,或被帝王之圃,怪其遐弃,遂迁而树于中唐,华丽则珠采婀娜,芳实则可以藏书。又感其弃本高崖,委身阶庭,似傅说显殷,四叟归汉,故因事义赋之。

【诗】古诗曰: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又诗曰: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衡草,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又曰: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裳裾,青袍似春草,长条从风舒。

又曰:青青陵中草,倾叶晞朝日,阳春被惠泽,枝叶可揽结。

魏刘桢诗曰:青青女萝草,上依高松枝,幸蒙庇养恩,分惠不可赀,风雨虽急疾,根株不倾移。

梁元帝细草诗曰:依阶疑绿癣,傍渚若青苔,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梁丘迟玉阶春草诗曰:发溜始参差,扶阶方沃若,杂叶半藏蜻,丛花未隐雀,葳蕤乱碧紫,苍黄间浓薄。

陈刘删咏青草诗曰:雨沐三春叶,风传十步香,映袍怜色重,临书喜带长。

【赋】

晋傅玄紫华赋曰:紫华一名长乐华,旧生於蜀,其东界特饶,中国奇而种种,余嘉其华纯耐久,可历冬而服,故与友生,各为之赋,有遐方之奇草,禀二气之纯精,仰紫微之景曜,因令色以定名,刚茎劲立,纤条繁列,从回风以摇动,纷兰畅而蕙絜,蔚青葱以增茂,并含华而未发,於是散绿叶,秀紫荣,蕴若芝草之始敷,灼若百枝之在庭,独参差以炤燿,何光丽之杂形,涣涣昱昱,夺人目精,下无物以借喻,上取象於朝霞,妙万物而比艳,莫兹草之可嘉。

梁萧子晖冬草赋曰:有闲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葳蕤而有情,若夫火山灭焰,汤泉沸泻,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於时直木先摧,曲蓬多陨,众芳漼而萎绝,百卉飒以徂尽,未若兹草,凌霜自保,挺秀色於冰涂,厉贞心於寒道,已矣哉,徒抚心其何益,但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於松柏。

梁沈约愍衰草赋曰: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衔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布绵密於寒皋,吐纤疏於危石,彫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裁续,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秋鸿兮疏引,寒乌兮聚飞,径荒寒草合,草长荒径微,园庭渐芜没,霜露日霑衣。

【赞】卞敬宗怀香赞曰:有卉惟翠,因实制名,濛濛菉叶,荏荏弱茎,寄芬微风,寓秀闲庭,怀而芳之,为玩于情。

宋谢惠连仙人草赞曰:余之中园,有仙人草焉,春颖其苗,夏秀其英,秋有贞实,冬无雕色,可谓贯四时而不改者也,既嘉其名,而美其质,染笔作咏,庶以摅述云,园有嘉草,名曰仙人,晔晔炜炜,莫莫臻臻,颖发炎暑,苗秀和春,奇尔灵质,乃植中邻。

◇兰

《说文》曰:兰,香草也。

《易》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兰,芳也。]

《礼记》曰:妇人或赐之茝兰,则受,献诸舅姑,《左传》曰: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儵,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文公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家语》曰:芝兰生於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文子》曰:日月欲明,浮云盖之,丛兰脩发,秋风败之。

又曰: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止。

《离骚》曰:□[离骚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畹,畦也。

又曰:纫秋兰以为佩。

又曰:秋兰兮糜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茎,芳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孙卿子》曰:民之好我芬若椒兰。

《琴操》曰: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聘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讬辞於香兰云。

《蜀志》曰:先主杀张裕,诸葛亮救之,先主曰: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语林》曰:谢太傅问诸子侄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原讹往,据冯校本改。]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於阶庭。

【诗】后汉郦炎兰诗曰: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秋兰荣何晚,严霜悴其柯,哀哉二芳草,不植太山阿。

晋傅玄咏秋兰诗曰:秋兰荫玉池,池水清其芳,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

【赋】陈周弘让山兰赋曰:爰有奇特之草,产於空崖之地,仰鸟路而裁通。视行踪而莫至,挺自然之高介,岂众情之服媚,宁纫结之可求,兆延伫之能洎,禀造化而均育,与卉木而齐致,入坦道而销声,屏山幽而静异,独见识於琴台,窃逢知於绮季。

◇菊

《尔雅》曰:菊,治廧,[今之秋华菊也。]

《山海经》曰:女几之山,其草多菊。

《礼记》曰: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楚辞》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馀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馀,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夭,菊华轻身益气故也,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县月送水二十斛,用之饮食,诸公多患风眩,皆得瘳。

崔寔月令,九月九日,可采菊花。

盛弘之《荆州记》曰:郦县菊水,太尉胡广,久患风羸,恒汲饮此水,后疾遂瘳,年近百岁,非唯天寿,亦菊延之,此菊甘美,广后收此菊实,播之京师,处处传埴。

《神仙传》曰: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得仙。

《抱朴子》曰:刘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莲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寿五百岁。

又曰: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谚所谓苦如薏者也,今所有真菊,但为少耳。

《续晋阳秋》曰: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

【诗】晋袁山松菊诗曰: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飚,春露下染色,秋霜不改条。

梁王筠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曰:灵茅挺三脊,神芝曜九明,菊花偏可憙,碧叶媚金英,重九惟嘉节,抱一应元贞,泛酌宜长久,聊荐野人

诚。

【赋】魏锺会菊花赋,何秋菊之奇兮,独华茂乎凝霜,挺葳蕤於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延蔓蓊郁,缘坂被岗,缥幹绿叶,青柯红芒,芳实离离,晖藻煌煌,微风扇动,照曜垂光,於是季秋初九,日数将并,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彫瘁,芳菊始荣,纷葩韡晔,或黄或青,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擢纤纤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仰抚云髻,俯弄芳荣。

又云,夫菊有五美焉,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晋孙楚菊花赋曰:彼芳菊之为草兮,禀自然之醇精,当青春而潜翳兮,迄素秋而敷荣,於是和乐公子,雍容无为,翱翔华林,骏足交驰,薄言采之,手折纤枝,飞金英以浮旨酒,掘翠叶以振羽仪,伟兹物之珍丽兮,超庶类而神奇。

晋潘尼秋菊赋曰:垂采炜於芙蓉,流芳越乎兰林,游女望荣而巧笑,鹓雏遥集而弄音,若乃真人采其实,王母接其葩,或充虚而养气,或增妖而杨娥,既延期以永寿。又蠲疾而弭痾。

晋卢湛菊花赋曰:浸三泉而结根,晞九阳而擢茎,若乃翠叶云布,黄蕊星罗。

晋傅玄菊赋曰:布濩河洛,纵横齐秦,掇以纤手,承以轻巾,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齐卞伯玉菊赋曰:伫寒丘以弥望,觌中霜之软菊,肇三春而怀芬,陵九秋以愈馥,不履苦而沦操不在同而表淑,伤众花之飘落,嘉滋卉之能灵,振劲朔以杨渌,含凝露而吐英。

【铭】晋王淑之兰菊铭曰: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薰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嵇含菊花铭曰:煌煌丹菊,翠叶紫茎,诜诜仙神,徒餐落英。

晋成公绥菊花铭曰:数在二九,时惟斯生。

【颂】晋成公绥菊花颂曰:先民有作,咏兹秋菊,绿叶黄花,菲菲彧彧,芳逾兰蕙,茂过松竹,其茎可玩,其葩可服,味之不已,松乔等福。

晋傅统妻菊花颂曰:英英丽草,禀气灵和,春茂翠叶,秋曜金华,布濩高原,蔓衍陵阿,阳芳吐馥,载芬载葩,爰采爰拾,投之醇酒,御于王公,以介眉寿,服之延年,佩之黄耇,文园宾客,乃用不朽。

尔雅图赞曰:菊名日精,布华玄月,仙客薄采,何忧华发。

◇杜若

《尔雅》曰:杜若土卤,[香草也。]

《广雅》曰:楚,蘅也。

《本草经》曰:杜若一名杜蘅,味辛微温,久服益气轻身,范子《计然》曰:杜若出南郡汉中。

《山海经》曰:天帝之山,有草焉,状如葵,臭如蘼芜,名曰杜蘅,可以走马,[带香草,令人便马,或曰:马得之健走。]

《离骚》曰: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又曰:杂杜蘅与芳芷。

又曰: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诗】梁沈约咏杜若诗曰:生在穷绝地,岂与世相亲,不顾逢采撷,本欲芳幽人。

【赋】齐谢朓杜若赋曰:冯瑶圃而宣游,籍幽兰而夷与,览兹荣之苑茂,纷为芳於清篽,观夫结根擢色,发曜垂英,缘春峦以纤布,荫凉潭而影清。

【颂】梁江淹杜若颂曰:山中杜若,嘉尔翠质,不奇不俗,栽华栽实,同衔夕露,共蜅朝日,夷陂无二,沉冥如一。

◇蕙

《广志》曰:蕙草绿叶紫花,魏武帝以为香烧之。

《离骚》曰:川谷径复流潺湲,光风转蕙汜崇兰。

又曰:树蕙之百亩。

又曰:薜荔拍兮蕙绸,[薜荔,香草,拍,榑壁也,绸,缚束也,诗云,绸缪束楚。]

《山海经》曰:天帝之山,其下多蕙,外山之下,其草蕙。

【诗】汉繁钦咏蕙诗曰:蕙草生山北,讬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葩叶永彫悴,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比我英芳发,鶗窸鸣已哀。

◇蘼芜

《广志》曰:薇芜香草,魏武帝以藏衣中。

《楚辞》曰: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兮袭予,《管子》曰:五沃之土,生蘼芜。

《本草经》曰:蘼芜一名薇芜,味辛。

【诗】古诗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赞】郭璞赞曰:蘼芜善草,乱之蛇床,不陨其实,自列以芳,佞人似智,巧言如簧。

◇郁金

《说文》曰:郁金芳草也,十叶为贯,百二十贯,采以煮之为鬯,一曰:郁鬯百草之华,远方所贡芳物,合而酿之以降神。

《魏略》曰:大秦国出郁金。

【赋】汉朱公叔郁金赋曰:岁朱明之首月兮,步南园以迥眺,览草木之纷葩兮,美斯华之英妙,布绿叶而挺心,吐芳荣而发曜,众华烂以俱发,郁金邈其无双,比光荣於秋菊,齐英茂乎春松,远而望之,粲若罗星出云垂,近而观之,晔若丹桂曜湘涯,赫乎扈扈,萋兮猗猗,清风逍遥,芳越景移,上灼朝日,下映兰池,睹兹荣之瑰异,副欢情之所望,折英华以饰首,耀静女之仪光,瞻百草之青青,羌朝荣而夕零,美郁金之纯伟,独弥日而久停,晨露未晞,微风肃清,增妙容之美丽,发朱颜之荧荧,作椒房之珍玩,超众葩之独灵。

晋傅玄郁金赋曰:叶萋萋以翠青,英蕴蕴而金黄,树菴蔼以成荫,气芳馥而含芳,凌苏合之珠珍,岂艾网之足方,荣耀帝寓,香播紫宫,吐芬杨烈,万里望风。

【颂】晋左九嫔郁金颂曰:伊此奇草,名曰郁金,越自殊域,厥珍来寻,芬香酷烈,悦目欣心,明德惟馨,淑人是钦,窈窕妃媛,服之褵衿,永垂名实,旷世弗沉。

◇迷迭

《广志》曰:迷迭出西域。

【诗】乐府歌咏诗曰:氍〈登瓦〉五水[《太平御览》九百八十二作味。]香,迷迭艾网及都良。

【赋】魏文帝迷迭赋曰:坐中堂以游观兮,览芳草之树庭,垂妙叶于纤枝兮,杨脩幹而结茎,承灵露以润根兮,嘉日日而敷荣,随回风以摇动兮,吐芳气之穆清,薄西夷之秽俗兮,越万里而来征,岂众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魏陈王曹植迷迭香赋曰: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发晖,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於丹墀,信繁华之速实兮,弗见彫於严霜,芳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芝英,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去枝叶而特御兮,入绡縠之雾裳,附玉体以行止兮,顺微风而舒光。

魏王粲迷迭赋曰:惟遐方之珍草兮,产昆仑之极幽,受中和之正气兮,承阴阳之灵休,扬丰馨於西裔兮,布和种於中州,去原野之侧陋兮,植高宇之外庭,布萋萋之茂叶兮,挺苒苒之柔茎,色光润而采发兮,以孔翠之扬精。

魏应玚迷迭赋曰:列中堂之严宇,跨阶序而骈罗,建茂茎以竦立,擢脩幹而承阿,烛白日之炎阳,承翠碧之繁柯,朝敷条以诞节,夕结秀而垂华,振纤枝之翠粲,动采叶之莓莓,舒芳香之酷烈,乘清风以徘徊。

魏陈琳迷迭赋曰:立碧茎之婀娜,铺采条之蜿蟺,下扶疏以布濩,上绮错而交纷,匪荀方之可乐,实来仪之丽闲,动容饰而微发,穆斐斐以承颜。

◇芸香

《礼记月令》曰:仲春之月,芸始生。[香草。]

《仓颉解诂》曰:芸蒿似邪蒿,香可食。

《洛阳宫殿簿》曰:显阳殿前芸香一株,徽音殿前芸香二株,含章殿前芸香二株。

《晋室阁名》曰:太极殿前,芸香四畦,式乾殿前,芸香八畦。

【赋】晋傅咸芸香赋曰:携昵友以逍遥兮,览伟草之敷英,慕君子之弘覆兮,超讬躯於朱庭,俯引泽于丹壤兮,仰吸润乎泰清,繁兹绿蕊,茂此翠茎,叶芟苁以纤折兮,枝婀娜以回萦,象春松之含曜兮,郁蓊蔚以葱青。

晋成公绥芸香赋曰:美芸香之循絜,禀阴阳之淑精,去原野之芜秽,植广夏之前庭,茎类秋竹,叶象春柽。

晋傅玄赋序曰:月令,仲春之月,芸始生,郑玄云,香草也,世人种之中庭。

◇藿香

《南州异物志》曰: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可著衣服中。

吴时《外国传》曰:都昆在扶南南三千馀里,出藿香。

刘欣期《交州记》曰:藿香似苏。

【颂】梁江淹藿香颂曰:桂以过烈,麝以太芬,摧沮天寿,夭抑人文,谁及藿草,微馥微薰,摄灵百仞,养气青云。

◇鹿葱

《风土记》曰:宜男,草也,高六七尺,花如莲,宜怀妊妇人佩之,必生男。

【诗】梁元帝咏宜男草诗曰:可爱宜男草,垂采暎倡家,何时如此叶,结实复含花。

梁沈约咏鹿葱诗曰:野马不任骑,菟丝不任织,既非中野华,无堪麕食。

嵇含赋序曰:宜男多植幽皋曲隰,或寄华林玄圃,荆楚之士,号曰鹿葱。

【赋】晋傅玄宜男花赋曰:猗猗令草,生于中方,花白宜男,号应祯祥,远而望之,焕若三辰之丽天,近而察之,晃若芙蓉之鉴泉,於是狡童媛女,以时来征,结九秋之永思,含春风以娱情。

晋夏侯湛宜男花赋曰:淑大邦之奇草兮,应则百之休祥,禀至真之灵气兮,显嘉名以自彰,冠众卉而挺生兮,承木德於少阳,体柔性刚,蕙洁兰芳,结纤根以立本兮,灵渥液於清云,顺阴阳以滋茂兮,笑含章之有文,远而望之,灼若丹霞照青天,近而观之,炜若芙蓉鉴渌泉,萋萋翠叶,灼灼朱华,晔若珠玉之树,焕如景宿之罗,充后妃之盛饰兮,登紫微之内庭,回日月之辉光兮,随天运以虚盈。

【颂】魏陈思王曹植宜男花颂曰:草号宜男,既晔且贞,厥贞伊何,惟乾之嘉,其晔伊何,绿叶丹花,光采晃曜,配彼朝日,君子躭乐,好和琴瑟,固作螽斯,微立孔臧,福齐大姒,永世克昌。

◇蜀葵

《尔雅》曰:菺,戎葵,[今蜀葵也,如木槿花。]

晋傅玄蜀葵赋序曰:其苗似瓜瓠,既大而洁鲜,紫色曜日。

【赋】虞繁蜀葵赋曰:惟兹珍草,怀芬吐荣,挺河渭之膏壤,吸昴井之玄精,绕铜爵而疏植,暎昆明而罗生,作妙观於神州,扇令名於东京,驰驿命而远致,攒华林而丽庭,申脩翘之冉冉,播员叶之青青。

梁王筠蜀葵花赋曰:惟此奇草,迁花西道,凌金坂之威夷,跨玉津之浩浩,值油云之广临,属光风之长扫,仰椒屋而敷荣,植兰房而舒藻,迈众芳而秀出,冠杂卉而当闱,既扶疏而云蔓,亦灼烁而星微,布护交加,蓊茸纷葩,疏茎密叶,翠萼丹华。

【赞】宋颜延之蜀葵赞曰:井维降精,崏络升灵,物微气丽,夫草之英,渝艳众蒍,冠冕群荣,类麻能直,方葵不倾。

◇蔷薇

《本草经》曰:蔷薇一名牛棘。

又曰:一名牛勒,一名山枣,一名蔷蘼。

葛洪治金创方曰:用蔷薇炭末一方寸匕,日三服之。

【诗】齐谢朓咏蔷薇诗曰: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发萼初攒紫,馀采尚霏红,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

梁简文帝咏蔷薇诗曰:燕来枝益软,风飘花转光,氛氲不肯去,还来阶上香。

又赋得咏蔷薇诗曰:石榴珊瑚蕊,木槿悬星葩,岂如兹草丽,逢春始发花,回风舒紫萼,照日吐新芽。

梁元帝看摘蔷薇诗曰:倡女卷春裾,迎风戏玉除,近丛看影密,隔树望钗疏。横枝斜绾袖,嫩叶下牵裾,墙高攀不及,花新

摘未舒,莫疑插鬓少,分人犹有馀。

梁刘缓看美人摘蔷薇花诗曰:新花临曲池,佳丽复相随,鲜红同暎水,轻香共逐吹,绕架寻多处,窥丛见好枝,今新犹恨少,将故复嫌萎,钗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

梁鲍泉咏蔷薇诗曰:经植宜春馆,靃靡上兰宫,片舒犹带紫,半卷未全红,叶疏难蔽日,花密易伤风,佳丽新妆罢,含笑折芳丛。

梁柳惲咏蔷薇诗曰: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春闺不能静,开匣理明妃,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或闻好音度,时见衔泥归,且对清酤湛,其馀任是非。

◇蓝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令民无刈蓝以染。[为阳长也。]

《毛诗》曰: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孙卿子》曰:青出於蓝而青於蓝。

《续汉书》曰:杨震种植蓝以供养母,诸生尝有助种蓝者,辄拔更种,以距其后。

秦子曰:常问作人当如园圃之蓝,不异众草,染而后朗,然不如唐棣之华,灼灼自显。

【赋】后汉赵岐蓝赋曰: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慨其遗本念末,遂作赋曰:同丘中之有麻,似麦秀之油油。

◇慎火

《南越志》曰:广州有树,可以御火,山北谓之慎火,或谓戒火,多种屋上,以防火也,但南中无霜雪,故成树。

【诗】梁范筠咏慎火诗曰:兹卉信丛丛,微荣未足奇,何期糅香草,遂得绕花池,忘忧虽无用,止焰或有施,早得建章立,幸爇柏梁垂。

◇卷施

《尔雅》曰:卷施草,拔心不死,[宿莽草也。]

《离骚》曰:多[离骚作夕。]揽华洲之宿莽。

《南越志》曰:宁乡县草多卷施,拔心不死,江淮间谓之宿莽。

【赞】晋郭璞卷施赞曰:卷施之草,拔心不死,屈平嘉之,讽咏以比,取类虽迩,兴有远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译文

药 空青 芍药 百合 兔丝 女萝 款冬 天门冬 芣苡 薯预 菖蒲术 草[香附出] 兰 菊 杜若 蕙 蘼芜 郁金 迷迭 芸香 藿香 鹿葱蜀葵 蔷薇 蓝 慎火 卷施

◇药

《本草经》说:太一子说:凡是药物,上等的可以养命,中等的可以养性,下等的可以治病。

《礼记》说:君主有病,服药时,臣子先尝;父母有病,服药时,儿子先尝;医生如果不是三代相传的,就不服用他的药。

《左传》说:臧孙说:季孙爱我,是因为我有病;孟孙恨我,是因为我有药。美丽的病不如丑陋的药。

《尚书》说:如果药物不使人眩晕,疾病就不会痊愈。

《论语》说:康子送药给孔子,孔子拜谢后说:我还没有理解药性,不敢尝。

墨子南游,见到楚惠王,穆贺对墨子说:你的话确实很好,但王可能会说:这是贱人所为,不用你的话。墨子说:就像药物一样,夫子吃了它,用来治疗疾病,难道说它只是一棵草的本性,就不吃了吗?

《战国策》说:有人向荆王献上不死之药,谒者拿着药进去,中射之士问:可以吃吗?谒者说:可以。于是中射之士夺过药吃了。荆王发怒,派人要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派人向荆王解释说:我问过谒者,谒者说可以吃,所以我才吃了。我没有罪,罪在谒者。况且客人献上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它,王却要杀我,这药就成了死药。荆王于是没有杀他。

《史记》说:长桑公给扁鹊药,扁鹊服用了三十天后,就能看见人的五脏。

东方朔记载说:汉武帝喜欢方士,东方朔说:陛下派人去取的神药,都是天地之间的药,不能使人不死。只有去天上取的神药,才能使人不死。武帝说:天怎么上去?东方朔说:我能上天。说完就告辞离去,出了殿门后又回来说:现在我上天,像是骗人的,希望有一个人作证。武帝就派方士和东方朔一起去,约定三十天后回来。东方朔等人告辞后,天天在诸侯间传饮。方士白天睡觉,东方朔突然叫醒他说:你怎么这么久不回应我?现在我们刚从天上回来。方士大惊,于是详细报告了武帝。武帝问东方朔,东方朔说:天上的东西,不能随便说。武帝认为他在欺骗,下令将东方朔关进监狱审问。左右正要带走他时,东方朔哭着说:我差点死了两次。武帝问:为什么?东方朔回答说:天公问我,下面的人穿什么衣服。我回答说:穿虫。天公问:虫是什么样子的?我回答说:虫的嘴像马,颜色像虎。天公大怒,认为我在骗他,派人下来问,回报说是蚕。天公才放了我。现在陛下如果认为我在骗人,可以派人上天去问。武帝大惊说:好,你是想用这个比喻来阻止我信任方士。

《淮南子》说:羿向西王母请求不死之药,姮娥偷了药奔月。

《列仙传》说:负局先生背着磨镜的箱子,在吴市中行走,得到一钱就磨镜,然后问主人有没有病痛,如果有,就拿出紫丸药给他,病人无不痊愈。

又说:崔文子卖黄散,发疫病死了很多人,服用后都痊愈了,痊愈的人也很多。

《汉武内传》说:西王母对汉武帝说:太上之药有风实云子、玉津金浆、冥陵驎胆、炎山夜日、东掇扶桑之丹椹、俯采长河之文藻、大真红芝、九色凤脑,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是太上所服用的,不是众仙所拥有的。次等的药有班龙黑胎、阆风石髓、蒙山白凤之、灵丘苍鸾之血,吃了可以延年益寿,这是天帝所服用的,不是下仙所能得到的。再次等的药有丸丹金液、紫华红芝、五云之浆、玄霜绛雪,吃了可以白日升天,这是飞仙所服用的,不是地仙所能见到的。最下等的药有松柏之膏、山术、姜沉精、菊草泽写、苟杞茯苓、菖蒲麦门冬、巨胜黄精,草类繁多,有数千种,吃了可以延年益寿。

《汉书》说:灌夫攻打吴国,身中十多枪,幸好有万金良药,才得以不死。

《东观汉记》说:皇帝曾经和朱祐一起买蜜合药,皇帝追念此事,就赐给朱祐一石白蜜,问他和在长安时一起买蜜相比如何。

曹毗《杜兰香传》说:神女兰香降临张硕,张硕问祈祷祭祀如何,兰香说:消摩自可愈疾,淫祀无益。兰香以药为消摩。

邴原别传说:魏太子为五官郎将,邴原为长史,太子宴请宾客数十人,太子提议说:君父各有重病,有一丸药,可以救一人,应该救君还是救父?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说救君,有的说救父。当时邴原在座,没有参与讨论。太子询问邴原,邴原勃然回答说:救父。太子也不再为难他。

《魏志》说:太祖性格严厉,属下的公事往往要受杖责,何夔常备毒药,誓死不辱,因此始终没有受到杖责。

皇甫谧《高士传》说:韩康,字伯休,京兆灞陵人,常在名山采药,在长安市上卖药,口不二价,三十多年。有一次一个女子向韩康买药,韩康坚持价格不变,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吗?竟然不二价。韩康叹息说:我本来想避名,现在连女子都知道我了,还卖什么药呢?于是隐居到灞陵山中。

《晋阳秋》说:吴国的陆抗和晋国的羊祜,建立了友好的关系。陆抗曾经送给羊祜酒,羊祜毫不犹豫地喝了。陆抗有病,羊祜送药给他,陆抗也放心地服用了。

《异苑》说:魏武帝北征越过顿地,登上山岭眺望,看见一座山岗上不长草。王粲说:这是古墓,墓主在世时服用矾石而死,矾石生热,热气蒸出,所以草木枯死。于是下令挖掘,果然发现一座大墓,墓中满是矾石。王粲博学强记,常常如此。还有一种说法,王粲在荆州时,随刘表登上彰山,看到这种奇异现象。按魏武帝平定乌丸时,王粲还在荆南,这种说法可能是虚构的。

沈约《宋书》说:张袆,字少微,张袆年轻时就有操守,历任琅琊王国郎中令。王回到京都,高祖封了一罂酒给张袆,让他秘密给王下毒。张袆接受命令后,在回程的路上自己喝了药酒而死。

【诗】古诗说:仙人骑着白鹿,头发短耳朵长,来到主人家门前,奉上一箱玉药。主人服了这药,身体日渐健康,白发变黑,寿命延长。

宋鲍昭《遇铜山采药诗》说:土昉閟中经,术芝韬内策,宝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铜溪昼森沉,乳窦夜沥滴,蹀蹀寒叶离,淙淙秋水积,松色随野深,月露依草白。

梁沈约《憩郊园和约法师采药诗》说:郭外三十亩,欲以贸朝饘,繁蔬既绮布

密果也像星星一样悬挂。

梁代吴筠在《采药大布山诗》中说:我原本住在北山的北面,沿着山涧采摘山麻,九茎的植物在阳光下反照,三叶的长生花,可以用来消除忧愁和疾病,暂且用它来留住斜阳的景色,斜阳的景色无法留住,年岁流逝如同驱赶,如何才能得到昆仑山,那里有三珠树,三珠树开始结出果实,红色的叶子,凌驾于朱台之上,玉台上有白凤,金鼎中有青龙的胎,韩众和王子,哪个时代没有仙才,安期如果愿意回头,我们可以在蓬莱相见。

陈代刘删在《采药游名山诗》中说:名山原本郁郁葱葱,道士们珍视黄冠,独自驾驭千年的鹤,来寻找五色的仙丹,石床上新流出的乳,金灶即将炼成丹,知道这里没有二价,不再是长安。

【启】梁代刘孝绰在《谢给药启》中说:一件微小的物品,竟然能留住生命,名医的上等药物,来自城府,即使是巫咸的诊断,岐伯的针灸,松子的玉浆,卫卿的云液,与之相比,实在感到惭愧。

◇空青

《本草经》说:空青生长在山谷中,长期服用可以轻身延年,能化铜铅为金,生长在益州。

范子《计然》说:空青产自巴郡,白青和曾青产自弘农,豫章的白青产自新淦,青色的品质较好。

《博物志》说:徐公时,让人在西平青山采集空青。

《江乘地记》说:樵夫经常在山上找到空青,这座山一旦出云,必定会下雨,人们以此为常占。

【赋】梁代江淹在《空青赋》中说:赤琼以照燎为光,碧石以葳蕤为色,都在东方国家被珍视,也在西方被贵重,何况空青这种美丽的宝石,挺立在山海之间,不可测度,于是描绘云图气象,学习灵仙的形状,宝波丽水,华峰艳山,汤谷的树,崦嵫的泉,西海的草,炎州的烟,有曲帐画屏,素女采扇,锦色浓郁,绮质蔓延,点拂浓薄,如隐如现,山水万象,丹青四变,都是百溢而可珍,千金而不贱。

◇芍药

《本草经》说:芍药又名白犬,生长在山谷和中岳。

《古今注》说:芍药又名可离。

《毛诗》说:只有士人和女子,他们相互戏谑,赠送芍药。

【赋】宋代王徽在《芍药华赋》中说:神区的美丽草,凭借厚德而挺立,吸收光液而发藻,扬风晖而振秀。

【颂】晋代傅统的妻子在《芍药花颂》中说:晔晔芍药,种植在前庭,晨露滋润,白昼阳光照耀,不久之后,繁茂生长,绿叶青葱,应期吐秀,缃蕊挺立,素华盛开,光如朝日,色艳如芙蕖,美女采摘,用来装饰金翠,展现妖娆的容貌,增添婉媚,昔日的风人,对抗这荣华,聊以兴思,染翰作歌。

◇百合

吴氏《本草》说:百合又名重迈,又名中庭,又名重匡,生长在宛朐和荆山。

【诗】梁宣帝在《咏百合诗》中说:叶子层层叠叠,开花没有异色,含露时低垂,随风时倾斜。

◇兔丝

《尔雅》说:唐蒙女萝,女萝兔丝。

《吕氏春秋》说:有人说兔丝没有根,它的根不属地,茯苓就是它的根。

《史记·龟策传》说:下面有茯苓,上面有兔丝。

《淮南子》说:兔丝没有根而生,茯苓抽出,兔丝死亡。

《抱朴子》说:按照仙方,有一种合离草,又名独摇,又名离母,之所以叫合离,离母是一种小草,根部像芋魁,有十二枚游子,环绕着它,离大魁数尺,虽然相互需要但不连接,只是以气相属,像兔丝这种草,下面有伏兔的根,没有这种兔在下,丝就不能生长在上面,但实际上并不相连。

又内篇说,兔丝初生的根,形状像兔,挖取后,剖开它的血用来和丹,服用后立即变化,可以任意所为。

【诗】齐代谢朓在《兔丝诗》中说:轻丝难以整理,细缕无法编织,已经万条澜漫,连绵一色,根不可知,心终不测。

◇女萝

《广雅》说:女萝,松萝也,免丝也。

《毛诗》说: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诗】齐代王融在《咏女萝诗》中说:幂历女萝草,蔓衍旁松枝,含烟黄且绿,因风卷复垂。

陈代刘删在《赋松上轻萝诗》中说:叶子环绕千年盖,枝条依附百尺枝,随着松风动,时常垂下薜影,学带不难结,为衣或易披,山河若近远,只有楚人知道。

◇款冬

《本草经》说:款冬又名颗冬,又名菟爰,生长在常山。

《尔雅》说:菟爰颗冬,[生长在水中,茎紫赤。]

范子说:款冬花产自三辅。

吴氏说:款冬十二月开花,花黄白。

《述征记》说:洛水到岁末凝厉,款冬在冰中茂盛。

【赋】晋代傅咸在《款冬赋》中说:这种奇花,款冬而生,原本初生时承载着淳粹的至精,能够托体固阴,利于坚贞,厌恶紫采的相夺,担心居众的易倾,在万物并作时,韬华而不逞,远皆死以枯槁,独保质而全形。

【赞】晋代郭璞在《款冬赞》中说:吹万不同,阳煦阴蒸,款冬之生,擢颖坚冰,物体所安,焉知涣凝。

◇天门冬

《本草经》说:天门冬又名颠勒,味苦,能杀三虫。

《尔雅》说:蔷靡葳冬。

《山海经》说:条谷山草多葳冬。

《列仙传》说:赤项子食用天门冬,牙齿脱落再生,细发复出。

《抱朴子》说:杜子微服用天门冬,御十八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又内篇说:天门冬又名地门冬,又名筵门冬,又名颠棘。

《神仙传》说:甘始,太原人,服用天门冬,在人间三百余年。

《建康记》说:建康出产天门冬,极为精妙。

《名山略记》说:郁州出产天门冬。

【启】梁简文帝在《谢敕赉益州天门冬启》中说:远自星桥,见珍玉垒,本草称其轻身,延寿实为上药,姬晋之重丹桂,曹丕之爱落英,一家恩锡,窃幸往代。

◇芣苡

《尔雅》说:芣苡,马舄,马舄,车前。

《毛诗》说: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赞】晋代郭璞在《芣苡赞》中说:车前之草,别名芣苡,王会之云,其实如李,名之相乱,在乎疑似。

◇署预

《本草经》说:署预又名山芋,能益气力,长肌肉,除邪气,长期服用可以轻身,耳目聪明,不饥延年,生长在嵩高山。

吴氏说:署预又名诸署。

《湘中记》说:永和初年,有采药者在衡山迷路,粮食耗尽,在岩下休息,见到一位老人,四五个少年,对执书,告诉他饥饿,给他食物,像署预,指教他回去的路,六天后到家,不再感到饥饿。

《异苑》

说:署预可以入药。又可以食用,乡下人称之为土藷,如果想要挖掘它,默默地去就能得到,如果大声喊叫名字就得不到,有人种植它,它会随着所种的东西而长得像它。

【颂】梁江淹的署预颂说:花不可炫耀,叶不足怜惜,微小的根如果作为饵料,可以放弃剑而成为仙人,与黄金共寿,与青艧争年,你说这是无妄之谈,我却在衡山验证了。

◇菖蒲

《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落成为菖蒲,远离雅颂,靠近倡优,那么玉衡星就不明亮,菖蒲就会环绕在冠上。

《山海经》说:[按本条疑当移下罗浮山记一寸二十节句下,误窜此。]菖蒲有十九节,韩终和王兴所服用的都是这样,而这个超过了它,有值得珍视的地方。

《左传》说:王派周公阅来聘问,有昌歜。

《孝经援神契》说:菖蒲可以增强听力。

《抱朴子》说:韩终服用菖蒲十三年,身上长出了毛。

吴氏《本草》说:菖蒲又名尧菲,又名昌阳。

《神仙传》说:王兴是阳城人,汉武帝上嵩山,忽然看见有仙人,高两丈,耳朵突出,下垂到肩膀,皇帝礼貌地问他,仙人说:我是九疑人,听说中岳有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吃了可以长生,所以来采它,忽然不见了,皇帝对侍臣说:他不是想服用它,而是用这个来比喻我。

《罗浮山记》说:罗浮山中的菖蒲,一寸有二十节。

【诗】梁江淹的石上菖蒲诗说:琼琴久已荒废,金镜也不再看,不见空闺里,纵横愁思端,缓步沿着汀渚,杨枻泛着春澜,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凭酒意未悦,半景方自叹,每为忧见及,杜若讵能宽,希望采石上的草,可以留住我的容颜。

【颂】梁江淹的菖蒲颂说:药是灵品,可以辅助性情,除病卫福,驱邪养正,外表美丽,内在金光闪耀,草经所珍视,山图所咏颂。

◇术

《本草经》说:术又名山筋,长期服用不会饥饿,轻身延年,生长在郑山。

《山海经》说:首山的北面,有很多术,女几山上,草多是术。

吴氏《本草》说:术又名山连,又名山芥,又名天苏,又名山姜。

范子说:术出产在三辅,黄白色的最好。

《列仙传》说:涓子服用术,接食其精华,三百年后才在齐国出现。

崔寔《四民月令》说:二月采术。

《神仙传》说:陈子皇得到了饵术的要方,服用后成仙,进入霍山,他的妻子姜疲病,想起她丈夫采术的方法,服用后,病自愈,到三百七岁,登山取术,担着回来,不休息也不疲倦,颜色气力,像二十岁时一样。

《抱朴子·内篇》说:南阳文氏,他的祖先是汉中人,遇到乱世,逃到华山中,饥饿困苦快要死了,有两个人教他吃术,说,于是不饥饿,几十年后,才回到乡里,颜色更年轻,气力更强,所以术又名山精。

《神药经》说:如果想要长生,应当服用山精。

《广州记》说:彰平县特别多术。

《建康记》说:建康出产精术。

《异术》说:术草是山的精华,凝结阴阳的精华,服用后可以长生绝穀,成为神仙。

【启】梁庾肩吾答陶隐居赉术煎启说:我认为绿叶抽条,生长在首峰的旁边,紫花标色,出自郑岩之下,百邪外御,六府内充,山精见书,华神在箓,术荣火谢,尽采撷之难,启旦移申,穷淋漉之剂,所以能竞爽云珠,争奇水玉,如果不是身疲掌砚,役倦攀桃,怎么可能立致还年,坐生羽翼,临洗[疑当作沅。]丹井,方觉可捐,郦县菊泉,无劳复汲,庶得遨游海岸,追涓子之尘,驰骛霍山,共陈生为侣,谣俗轻施,尚曰难酬,出世鸿恩,宁知上报。

又答陶隐居赉术蒸启说:味道比金浆还重,芳香超过玉液,足以使芝惭明,[句有脱文。]丹愧芙蓉,坐致延生,伏深铭戴。

◇草[香附出。]

《尔雅》说:卉,是百草的总称,草称为荣,荣而实称为英,荄,是根。

《方言》说:苏芬是莽草,江淮南楚之间称为苏,自关西称为草,或称为莽,南楚江湘之间,称为莽。

《周书》说:霜降之日,草木黄落。

《周官》说:薙氏掌管杀草,春天开始生长时萌发,夏天到时就夷平,秋天结实时割除,冬天到时就耕翻,[含实称为绳。]

《毛诗》说:没有草不死,没有木不萎。

又说:野有蔓草,零露团兮。

又说: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大戴礼》说:孟春冰泮,百草权舆。

《师旷占》说:黄帝问师旷说:我想知道苦乐善恶,可以知道吗,回答说:岁欲丰,甘草先生,甘草是荠,岁欲苦,苦草先生,苦草是亭苈,岁欲恶,恶草先生,恶草是水藻,岁欲旱,旱草先生,旱草是蒺藜,岁欲疫病,病草先生,病草是艾。

《博物志》说:黄帝问天老说:天地所生的,难道有吃了可以让人不死的东西吗,天老说:太阳之草,名叫黄精,吃了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叫钩吻,不可以吃,入口立死,人们相信钩吻会杀人,不相信黄精可以益寿,不是也很迷惑吗。

【序】嵇含的怀香赋序说:我在太蔟之月,登上历山的南面,仰望远处的山峦,俯视幽深的山坡,看到怀香,生长在蒙楚之间,曾经见过这种草,种植在广厦的庭院,或者被帝王的花园所拥有,奇怪它被远远抛弃,于是迁移到中唐种植,华丽则珠采婀娜,芳实则可以藏书。又感它弃本高崖,委身阶庭,像傅说显殷,四叟归汉,所以因事义赋之。

【诗】古诗说: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又说:新树兰蕙葩,杂用杜衡草,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抱,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又说: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裳裾,青袍似春草,长条从风舒。

又说:青青陵中草,倾叶晞朝日,阳春被惠泽,枝叶可揽结。

魏刘桢的诗说:青青女萝草,上依高松枝,幸蒙庇养恩,分惠不可赀,风雨虽急疾,根株不倾移。

梁元帝的细草诗说:依阶疑绿癣,傍渚若青苔,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梁丘迟的玉阶春草诗说:发溜始参差,扶阶方沃若,杂叶半藏蜻,丛花未隐雀,葳蕤乱碧紫,苍黄间浓薄。

陈刘删的咏青草诗说:雨沐三春叶,风传十步香,映袍怜色重,临书喜带长。

【赋】

晋代傅玄的《紫华赋》说:紫华又名长乐华,原本生长在蜀地,其东部地区特别丰富,中原地区也奇异地生长着各种紫华。我欣赏它的花朵纯净且耐久,可以经历冬天而依然盛开,因此与朋友们各自为它作赋。这是一种来自远方的奇异草,禀受阴阳二气的纯精,仰望紫微星的辉煌,因其美丽的颜色而得名。它的茎干刚劲直立,枝条纤细繁多,随风摇曳,像兰花一样芬芳,像蕙草一样洁净。它青翠茂盛,含苞待放,然后散开绿叶,绽放紫色的花朵,像芝草初开,像百枝花在庭院中盛开。它独自参差闪耀,光彩夺目,没有其他事物可以比拟,只能以朝霞来形容。它比万物更美丽,没有哪种草能比得上它的美好。

梁代萧子晖的《冬草赋》说:有一种闲居的蔓草,独自幽隐地生长,面对寒冷的季节,反而显得茂盛而有情。当火山熄灭,温泉沸腾,太阳暗淡无光,天空阴沉时,直立的树木先被摧折,弯曲的蓬草纷纷凋落,众花凋零,百草枯萎。然而这种草却能在霜雪中自保,在冰天雪地中挺立秀色,在寒风中保持坚贞。唉,徒然抚心又有何益?只要万物凋零后,它依然挺立,何必只知松柏呢?

梁代沈约的《愍衰草赋》说:怜悯衰草,衰草已无容颜,憔悴地生长在荒凉的小径中,寒冷的根茎已无法辨认。昔日春天,昔日春风,它曾含苞待放,垂挂绿叶,散落红花。如今在岩石角落和海岸边,冰霜堆积,寒风中它依然绵密地生长在寒冷的山岗上,纤细的枝条在危石间舒展。芳草在九条大道上凋零,灵茅在三脊上陨落。风急崤道难行,秋天到来,客衣单薄。既为檐下的菊花伤感,又为池上的兰花悲叹。飘落的叶子随风散尽,才知道岁月早已寒冷。流萤在黑暗中闪烁,雁声断续,霜冻夺走了茎上的紫色,风吹散了叶中的绿色。秋鸿稀疏地飞过,寒乌聚集飞翔。荒凉的小径上寒草丛生,园庭渐渐荒芜,霜露沾湿了衣裳。

【赞】卞敬宗的《怀香赞》说:有一种翠绿的草,因其果实而得名。它的叶子蒙蒙,茎干柔弱,微风中散发着芬芳,闲庭中展示着秀美。怀抱着它的芳香,心中充满了愉悦。

宋代谢惠连的《仙人草赞》说:在我的园中,有一种仙人草,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实,冬天不凋谢,可以说是四季不改的草。我既欣赏它的名字,又赞美它的品质,于是提笔作诗,以表达我的情感。园中有一种美好的草,名叫仙人草,光彩夺目,茂盛无比。它在炎热的夏天发芽,在温暖的春天开花,奇异的灵质,生长在园中。

◇兰

《说文》说:兰是香草。

《易经》说:同心之言,其气味如兰。[兰,芳香也。]

《礼记》说:妇人如果被赐予茝兰,就接受并献给公婆。《左传》说:郑文公有一个贱妾,名叫燕姞,梦见天使给她兰花,说:我是伯儵,你的祖先,因此你将有一个儿子。因为兰有国香,人们都喜欢它。文公给她兰花并宠幸她,她说:妾不才,幸而有子,如果不信,敢以兰花为证吗?文公说:好。后来生了穆公,取名为兰。

《家语》说:芝兰生长在深林中,不因无人欣赏而不芳香。君子修道立德,不因困穷而改变节操。

《文子》说:日月想要明亮,却被浮云遮蔽;丛兰想要茂盛,却被秋风吹败。

又说:兰芷不因无人佩戴而不芳香,君子行道,不因无人知晓而停止。

《离骚》说:我种植了九畹的兰花。畹,是田地的单位。

又说:用秋兰做成佩饰。

又说:秋兰和糜芜,罗列在堂下,绿叶和白茎,芳香扑鼻。秋兰青青,绿叶紫茎。

《孙卿子》说:人民喜欢我,就像喜欢椒兰的芬芳。

《琴操》说:猗兰操是孔子所作。孔子聘问诸侯,无人能任用他,从卫国返回鲁国,隐居在山谷中。看到香兰独自茂盛,感叹道:兰本应为王者之香,如今却独自茂盛,与众草为伍。于是停车,弹琴自伤,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寄托情感于香兰。

《蜀志》说:先主杀张裕,诸葛亮救他,先主说:芳兰当门,不得不锄。

《语林》说:谢太傅问子侄们:子弟为何要参与人事,而政事却要让他们做好?众人无言,车骑回答说:就像芝兰玉树,希望它们生长在阶庭。

【诗】后汉郦炎的《兰诗》说:灵芝生长在河洲,因洪波而动摇。秋兰为何晚开,严霜使其枝干憔悴。哀哉这两种芳草,不生长在太山阿。

晋代傅玄的《咏秋兰诗》说:秋兰荫蔽玉池,池水清澈芬芳。双鱼自在地跳跃,两鸟时而回翔。

【赋】陈代周弘让的《山兰赋》说:有一种奇特的草,生长在空崖之地,仰望鸟路而难以到达。它挺立自然的高洁,不为众情所媚,宁可用结绳来求取,也不愿等待延伫。它禀受造化的养育,与草木一同生长,进入坦道而销声匿迹,隐居山幽而静异。它独自在琴台上被人赏识,暗中与绮季相遇。

◇菊

《尔雅》说:菊,治廧,[今之秋华菊也。]

《山海经》说:女几之山,其草多菊。

《礼记》说: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楚辞》说:早晨饮用木兰的坠露,晚上食用秋菊的落英。

又说:春兰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风俗通》说: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据说山上有很多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到菊的滋液,谷中有三十多户人家,不再打井,都饮用此水,上寿者一百二三十岁,中寿者一百多岁,下寿者七八十岁,称之为大夭。菊华轻身益气,因此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时,听说此事,命令郦县每月送水二十斛,用于饮食,诸公多患风眩,皆得痊愈。

崔寔的《月令》说:九月九日,可采菊花。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郦县菊水,太尉胡广久患风羸,常汲饮此水,后来疾病痊愈,年近百岁,不仅天寿,也是菊的延年之效。此菊甘美,胡广后来收此菊实,播于京师,处处传种。

《神仙传》说:康风子,服甘菊花柏实散得仙。

《抱朴子》说:刘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莲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寿五百岁。

又说:菊花与薏花相似,只是以甘苦来区别,菊甘而薏苦,谚语所谓苦如薏者也。如今真正的菊,已经很少了。

《续晋阳秋》说:陶潜无酒,坐在宅边的菊丛中,采摘满把菊花,望见王弘派人送酒,便立即就饮。

【诗】晋代袁山松的《菊诗》说:灵菊生长在幽崖,挺拔的茎干凌寒飚。春露下染色,秋霜不改条。

梁代王筠的《摘园菊赠谢仆射举诗》说:灵茅挺三脊,神芝曜九明。菊花偏可爱,碧叶媚金英。重九是佳节,抱一应元贞。泛酌宜长久,聊荐野人。

诚。

【赋】魏锺会的菊花赋说,秋天的菊花多么奇异啊,独自在霜中茂盛,春天时挺拔而茂盛,秋天时展现出壮观的景象,蔓延茂盛,覆盖山坡,绿叶青枝,红芒闪烁,果实累累,光彩夺目,微风吹动,光芒四射。于是在九月初九,日子即将重合,在华丽的堂上设宴,高朋满座,百花凋零,菊花开始盛开,花朵繁茂,或黄或青,有如毛嫱、西施、荆姬、秦嬴,美丽动人,一瞥倾城,伸出纤细的手,展示洁白的手腕,仰头抚摸云髻,低头玩弄芳草。

又说,菊花有五种美:黄色的花朵高高悬挂,象征着天极;纯黄不杂,象征着后土的颜色;早种晚收,象征着君子的德行;冒霜开花,象征着坚强正直;轻盈的体态,象征着神仙的食物。

晋孙楚的菊花赋说:那芳香的菊花,禀承自然的精华,春天时隐藏,秋天时盛开,于是和乐的公子,从容不迫,在华丽的林中翱翔,骏马奔驰,轻轻采摘,手折细枝,金色的花朵漂浮在美酒中,翠绿的叶子振动着羽仪,这物品的珍贵美丽,超越了其他种类,神奇无比。

晋潘尼的秋菊赋说:菊花的光彩胜过芙蓉,芳香超越兰林,游女看到它的荣华而巧笑,鹓雏远远聚集而鸣叫,如果真人采摘它的果实,王母接取它的花朵,或充实空虚而养气,或增加妖艳而扬娥,既能延长寿命,又能消除疾病。

晋卢湛的菊花赋说:菊花在三泉中扎根,在九阳中拔茎,翠绿的叶子如云般分布,黄色的花蕊如星般罗列。

晋傅玄的菊赋说:菊花遍布河洛,纵横齐秦,用纤细的手采摘,用轻巾承接,服用它的人长寿,食用它的人通神。

齐卞伯玉的菊赋说:站在寒冷的山丘上远望,看到霜中的菊花,春天时怀抱着芬芳,秋天时更加馥郁,不因苦难而丧失操守,不在同类中表露淑德,哀伤众花的飘落,赞美滋卉的灵性,振作劲朔以扬渌,含着凝露而吐英。

【铭】晋王淑之的兰菊铭说:兰花在春天盛开,菊花在秋天绽放,芳香薰染百草,色彩艳丽群英,谁是芳香的本质,在幽静中更加馨香。

晋嵇含的菊花铭说:辉煌的丹菊,翠绿的叶子紫色的茎,众多的仙神,只能吃落下的花瓣。

晋成公绥的菊花铭说:数字在二九,时间在此生。

【颂】晋成公绥的菊花颂说:先民有作,赞美这秋菊,绿叶黄花,芬芳茂盛,芳香超越兰蕙,茂盛超过松竹,它的茎可以玩赏,它的花可以服用,味道无穷,松乔等福。

晋傅统妻的菊花颂说:英英丽草,禀气灵和,春天时翠绿的叶子茂盛,秋天时金色的花朵闪耀,遍布高原,蔓延陵阿,阳芳吐馥,载芬载葩,采摘拾取,投入醇酒,献给王公,以延长寿命,服用它延年益寿,佩戴它黄耇长寿,文园宾客,乃用不朽。

尔雅图赞说:菊花名为日精,在玄月开花,仙客轻轻采摘,何忧华发。

◇杜若

《尔雅》说:杜若是土卤,[香草。]

《广雅》说:楚,是蘅。

《本草经》说:杜若又名杜蘅,味道辛微温,长期服用可以益气轻身,范子《计然》说:杜若出产于南郡汉中。

《山海经》说:天帝之山,有一种草,形状像葵,气味像蘼芜,名叫杜蘅,可以走马,[带香草,令人便马,或说:马得到它健走。]

《离骚》说:在芳洲采摘杜若,将要送给下女。

又说:混杂杜蘅与芳芷。

又说:山中的人像芳杜若,饮石泉荫松柏。

【诗】梁沈约的咏杜若诗说:生在穷绝地,岂与世相亲,不顾逢采撷,本欲芳幽人。

【赋】齐谢朓的杜若赋说:冯瑶圃而宣游,籍幽兰而夷与,览兹荣之苑茂,纷为芳於清篽,观夫结根擢色,发曜垂英,缘春峦以纤布,荫凉潭而影清。

【颂】梁江淹的杜若颂说:山中杜若,嘉尔翠质,不奇不俗,栽华栽实,同衔夕露,共蜅朝日,夷陂无二,沉冥如一。

◇蕙

《广志》说:蕙草绿叶紫花,魏武帝用它来烧香。

《离骚》说:川谷径复流潺湲,光风转蕙汜崇兰。

又说:种植蕙草百亩。

又说:薜荔拍兮蕙绸,[薜荔,香草,拍,榑壁也,绸,缚束也,诗云,绸缪束楚。]

《山海经》说:天帝之山,山下多蕙,外山之下,草是蕙。

【诗】汉繁钦的咏蕙诗说:蕙草生山北,讬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葩叶永彫悴,凝露不暇晞,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比我英芳发,鶗窸鸣已哀。

◇蘼芜

《广志》说:薇芜香草,魏武帝用它来藏衣中。

《楚辞》说: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兮袭予,《管子》说:五沃之土,生蘼芜。

《本草经》说:蘼芜又名薇芜,味道辛。

【诗】古诗说: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赞】郭璞的赞说:蘼芜善草,乱之蛇床,不陨其实,自列以芳,佞人似智,巧言如簧。

◇郁金

《说文》说:郁金是芳草,十叶为一贯,百二十贯,采摘后煮成鬯,一说:郁鬯是百草的花,远方所贡的芳物,合而酿之以降神。

《魏略》说:大秦国出产郁金。

【赋】汉朱公叔的郁金赋说:岁朱明之首月兮,步南园以迥眺,览草木之纷葩兮,美斯华之英妙,布绿叶而挺心,吐芳荣而发曜,众华烂以俱发,郁金邈其无双,比光荣於秋菊,齐英茂乎春松,远而望之,粲若罗星出云垂,近而观之,晔若丹桂曜湘涯,赫乎扈扈,萋兮猗猗,清风逍遥,芳越景移,上灼朝日,下映兰池,睹兹荣之瑰异,副欢情之所望,折英华以饰首,耀静女之仪光,瞻百草之青青,羌朝荣而夕零,美郁金之纯伟,独弥日而久停,晨露未晞,微风肃清,增妙容之美丽,发朱颜之荧荧,作椒房之珍玩,超众葩之独灵。

晋傅玄的郁金赋说:叶萋萋以翠青,英蕴蕴而金黄,树菴蔼以成荫,气芳馥而含芳,凌苏合之珠珍,岂艾网之足方,荣耀帝寓,香播紫宫,吐芬杨烈,万里望风。

【颂】晋左九嫔的郁金颂说:伊此奇草,名曰郁金,越自殊域,厥珍来寻,芬香酷烈,悦目欣心,明德惟馨,淑人是钦,窈窕妃媛,服之褵衿,永垂名实,旷世弗沉。

◇迷迭

《广志》记载:迷迭香产自西域。

【诗】乐府歌咏诗中说:氍〈登瓦〉五水[《太平御览》九百八十二作味。]香,迷迭艾网及都良。

【赋】魏文帝的迷迭赋写道:坐在中堂游览观赏,看到芳草在庭院中生长,纤细的枝条上垂下美丽的叶子,修长的树干上结出茎,承接露水滋润根部,每天都能看到它茂盛生长,随着回风摇曳,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远离西方的污秽习俗,跨越万里来到这里,岂是其他花草可以比拟的,确实是稀世珍品。

魏陈王曹植的迷迭香赋写道:播种在西都的美丽花草,随着青春的到来而焕发光彩,翠绿的叶子在纤细的枝条上流动,细小的根须在红色的台阶上扎根,繁华的景象迅速展现,不见严霜的摧残,芳香如暮秋的幽兰,美丽如昆仑山的芝英,经过时间的积累而收获,幽静中更增添芳香,去掉枝叶而特别使用,进入薄纱般的雾裳,依附在玉体上行动,顺着微风舒展光芒。

魏王粲的迷迭赋写道:只有远方的珍稀花草,产自昆仑山的深处,接受中和的正气,承载阴阳的灵秀,在西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在中州传播和谐的种子,离开原野的偏僻,种植在高大的庭院外,茂密的叶子铺展开来,柔软的茎干挺拔,色泽光润,光彩照人,如同孔雀羽毛般精致。

魏应玚的迷迭赋写道:排列在中堂的庄严庭院,跨越台阶而并列,建立茂密的茎干挺立,修长的树干承载着屋檐,照亮白日的炎阳,承载翠绿的繁茂枝条,早晨展开枝条以诞生节,晚上结出花朵而垂下华彩,纤细的枝条翠绿闪耀,彩色的叶子摇曳生姿,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乘着清风徘徊。

魏陈琳的迷迭赋写道:碧绿的茎干婀娜多姿,彩色的枝条蜿蜒曲折,下面疏密有致地铺展开来,上面交错纷繁,不是荀方可以比拟的,确实是来仪的美丽闲适,动作装饰微微发出,穆穆斐斐地承载着容颜。

◇芸香

《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芸香开始生长。[香草。]

《仓颉解诂》记载:芸蒿像邪蒿,香气可以食用。

《洛阳宫殿簿》记载:显阳殿前有一株芸香,徽音殿前有两株芸香,含章殿前有两株芸香。

《晋室阁名》记载:太极殿前有四畦芸香,式乾殿前有八畦芸香。

【赋】晋傅咸的芸香赋写道:带着亲密的朋友逍遥自在,观赏伟岸的草木盛开的花朵,羡慕君子的广阔胸怀,超脱于朱红色的庭院,俯身引泽于红色的土壤,仰头吸取泰清的滋润,繁茂的绿蕊,茂盛的翠茎,叶子纤细曲折,枝条婀娜回旋,像春天的松树含着光芒,郁郁葱葱地青翠。

晋成公绥的芸香赋写道:美丽的芸香循着洁净,禀受阴阳的淑精,离开原野的荒芜,种植在广大的庭院前,茎干像秋天的竹子,叶子像春天的柽柳。

晋傅玄的赋序写道:月令,仲春之月,芸香开始生长,郑玄说,这是香草,世人种植在庭院中。

◇藿香

《南州异物志》记载:藿香产自海边国家,形状像都梁,可以放在衣服中。

吴时的《外国传》记载:都昆在扶南南三千余里,出产藿香。

刘欣期的《交州记》记载:藿香像苏。

【颂】梁江淹的藿香颂写道:桂树过于浓烈,麝香过于芬芳,摧残天寿,压抑人文,谁能比得上藿草,微微的香气,微微的熏香,摄取百仞的灵气,养气于青云。

◇鹿葱

《风土记》记载:宜男,是一种草,高六七尺,花像莲花,适合怀孕的妇人佩戴,必定生男孩。

【诗】梁元帝的咏宜男草诗写道:可爱的宜男草,垂下的光彩映照着倡家,何时才能像这片叶子,结实又含花。

梁沈约的咏鹿葱诗写道:野马不能骑,菟丝不能织,既不是中野的花,也不能作为麕的食物。

嵇含的赋序写道:宜男多种植在幽深的河岸和弯曲的湿地,或者寄居在华丽的园林和玄圃,荆楚的士人称之为鹿葱。

【赋】晋傅玄的宜男花赋写道:猗猗的美丽花草,生长在中原,白色的花适合男子,象征着吉祥,远远望去,像三辰照耀天空,近看则像芙蓉映照泉水,于是狡童和媛女,按时前来,结下九秋的永思,含着春风以娱情。

晋夏侯湛的宜男花赋写道:美丽的大邦奇草,应和百事的吉祥,禀受至真的灵气,显扬美好的名声,冠绝众花而挺立,承载木德于少阳,体柔性刚,蕙洁兰芳,结下纤细的根以立本,灵液滋润于清云,顺应阴阳以滋茂,笑含章之有文,远远望去,像丹霞照耀青天,近看则像芙蓉映照渌泉,翠绿的叶子,朱红的花朵,像珠玉之树,像景宿之罗,充满后妃的盛饰,登上紫微的内庭,回旋日月的辉光,随天运以虚盈。

【颂】魏陈思王曹植的宜男花颂写道:草名宜男,既美丽又贞洁,它的贞洁是什么,是乾的嘉美,它的美丽是什么,是绿叶和红花,光彩照耀,配得上朝日,君子沉迷于快乐,喜欢和琴瑟,固作螽斯,微立孔臧,福齐大姒,永世克昌。

◇蜀葵

《尔雅》记载:菺,戎葵,[今蜀葵也,如木槿花。]

晋傅玄的蜀葵赋序写道:它的苗像瓜瓠,既大又洁净鲜艳,紫色照耀日光。

【赋】虞繁的蜀葵赋写道:只有这珍稀的草,怀着芬芳吐露荣华,挺立在河渭的肥沃土壤中,吸取昴井的玄精,环绕铜爵而疏植,映照昆明而罗生,在神州作妙观,在东京扇令名,驰驿命而远致,攒华林而丽庭,申脩翘之冉冉,播员叶之青青。

梁王筠的蜀葵花赋写道:只有这奇草,迁花西道,凌金坂之威夷,跨玉津之浩浩,值油云之广临,属光风之长扫,仰椒屋而敷荣,植兰房而舒藻,迈众芳而秀出,冠杂卉而当闱,既扶疏而云蔓,亦灼烁而星微,布护交加,蓊茸纷葩,疏茎密叶,翠萼丹华。

【赞】宋颜延之的蜀葵赞写道:井维降精,崏络升灵,物微气丽,夫草之英,渝艳众蒍,冠冕群荣,类麻能直,方葵不倾。

◇蔷薇

《本草经》记载:蔷薇又名牛棘。

又记载:又名牛勒,又名山枣,又名蔷蘼。

葛洪的治金创方记载:用蔷薇炭末一方寸匕,每日三次服用。

【诗】齐谢朓的咏蔷薇诗写道:低枝怎能胜过叶子,轻香幸好自然相通,花萼初开时紫色聚集,余采尚霏红,新花对着白日,故蕊随风飘散。

梁简文帝的咏蔷薇诗写道:燕子来了枝条更柔软,风吹花转光,香气不肯散去,还回到台阶上。

又赋得咏蔷薇诗写道:石榴珊瑚蕊,木槿悬星葩,岂如这草美丽,逢春才开始开花,回风舒展紫萼,照日吐新芽。

梁元帝的看摘蔷薇诗写道:倡女卷起春裾,迎风戏玉除,近丛看影密,隔树望钗疏。横枝斜绾袖,嫩叶下牵裾,墙高攀不及,花新

花还未完全开放,不要怀疑插在鬓边的花太少,分给别人还有剩余。

梁朝刘缓在《看美人摘蔷薇花诗》中写道:新开的花儿临近曲池,美丽的女子又相伴而来,鲜艳的红色映照在水中,淡淡的香气随风飘散,绕着花架寻找多处,窥视花丛发现美丽的枝条,现在的新花还嫌少,旧花又嫌枯萎,插在钗边的花儿烂漫,无处不相宜。

梁朝鲍泉在《咏蔷薇诗》中写道:蔷薇花种植在宜春馆,繁茂地生长在上兰宫,花瓣展开时还带着紫色,半卷时还未完全变红,叶子稀疏难以遮蔽阳光,花朵密集容易受到风的伤害,美丽的女子新妆完毕,含笑折下花丛。

梁朝柳惲在《咏蔷薇诗》中写道:在门前种植蔷薇,枝叶非常繁茂,不摇动香气已经四溢,没有风花儿自己飘飞,春天的闺房无法安静,打开匣子整理明妃的妆容,曲池中漂浮着采采的花瓣,斜岸上排列着依依的花枝,有时听到美妙的音乐传来,不时看到衔泥归来的燕子,暂且对着清酒沉醉,其他的事情任由是非。

◇蓝

《礼记·月令》中说:仲夏的月份,命令百姓不要割蓝草来染色。[因为这是阳气增长的时节。]

《毛诗》中说:整个早晨都在采蓝草,却不满一襜。

《孙卿子》中说:青色出自蓝草却比蓝草更青。

《续汉书》中说:杨震种植蓝草来供养母亲,有学生曾经帮助他种蓝草,他总是拔掉重新种,以防止他们再来。

秦子说:常问做人应当像园圃中的蓝草,与众草无异,染色后才显得明亮,但不如唐棣花那样,灼灼自显。

【赋】后汉赵岐在《蓝赋》中写道:我去偃师就医,途经陈留,这里的人都以种植蓝草染色为业,蓝田一望无际,黍稷却不种植,感慨他们遗忘了根本而追求末节,于是作赋说:像丘中的麻一样,像麦秀那样油油。

◇慎火

《南越志》中说:广州有一种树,可以抵御火灾,山北的人称之为慎火,也有人称之为戒火,多种在屋顶上,用来防火,但南方没有霜雪,所以能长成树。

【诗】梁朝范筠在《咏慎火诗》中写道:这种花草确实丛丛,微小的荣耀不足为奇,何曾想到糅合香草,竟然能绕花池,忘忧虽然无用,止焰或许有施,早日建章立,幸爇柏梁垂。

◇卷施

《尔雅》中说:卷施草,拔心不死,[是宿莽草。]

《离骚》中说:多次揽取华洲的宿莽。

《南越志》中说:宁乡县的草多是卷施,拔心不死,江淮间称之为宿莽。

【赞】晋朝郭璞在《卷施赞》中写道:卷施这种草,拔心不死,屈原赞美它,用诗歌来比喻,取类虽然近,兴有远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注解

药:在中国古代,药不仅是治疗疾病的物质,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古人认为药有上、中、下之分,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这种分类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深刻理解。

空青:空青是一种矿物,古代认为其具有药用价值,能够轻身延年,甚至传说能化铜铅为金。在《本草经》中有所记载,生於山谷之中,久服可轻身延年。

芍药:芍药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作药材和观赏植物。《本草经》中记载芍药生於山谷及中岳,具有药用价值。

百合: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作药材和观赏植物。吴氏《本草》中记载百合生於宛朐及荆山,有多种别名。

兔丝:兔丝是一种寄生植物,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尔雅》中称兔丝为女萝,其根不属地,茯苓是其根。

女萝:女萝是一种寄生植物,常依附於松树上生长。《广雅》中称女萝为松萝,免丝也。

款冬:款冬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作药材。《本草经》中记载款冬生於常山,具有药用价值。

天门冬:天门冬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作药材。《本草经》中记载天门冬味苦,具有杀三虫的功效。

芣苡:芣苡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代常用作药材。《尔雅》中称芣苡为马舄,马舄为车前。

薯预:一种根茎类植物,用于补气养血,象征着根基和稳定。

菖蒲术:一种中药材,用于开窍醒神,象征着清醒和智慧。

兰:兰,一种香草,象征着高洁和优雅。

菊:菊,一种秋季开花的植物,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杜若:一种香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和药用。

蕙:一种香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和药用。

蘼芜:一种香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和药用。

郁金:一种香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和药用,也用于制作香料。

迷迭:迷迭香,一种香草,原产于西域,后被引入中国。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异域风情。

芸香:芸香,一种香草,古代常用于驱虫和净化空气。在《礼记》中有所记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

藿香:藿香,一种香草,原产于海边国家,形似都梁,可用于衣物中增加香气。在古代文学中,藿香常被用来象征清新和自然。

鹿葱:鹿葱,又名宜男草,古代认为孕妇佩戴可生男孩。在文学作品中,鹿葱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生育。

蜀葵:蜀葵,一种花卉,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美丽。其花朵大而鲜艳,常被用来装饰庭院。

蔷薇:蔷薇,一种花卉,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美丽。蔷薇的花朵美丽而芬芳,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蓝:在《礼记月令》中提到,仲夏之月,民众不应割蓝草以染色,因为此时阳气旺盛,割蓝会影响其生长。蓝草在古代主要用于染色,其文化意义在于其生长周期与自然节律的紧密联系。

慎火:《南越志》中提到的广州的一种树,被认为可以抵御火灾,因此被称为慎火或戒火。这种树常种植在屋顶上以防火,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灾害的预防意识。

卷施:《尔雅》中描述的一种草,即使拔掉心部也不会死,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在《离骚》中被用作比喻,表达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署预:署预是一种植物,既可入药也可食用,古人认为其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带来长寿和健康。

菖蒲: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用于中药和宗教仪式中,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术:术是一种中药材,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常被用于道教修炼和养生。

草:草是植物的总称,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泛指各种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紫华:紫华,又名长乐华,是一种生长在蜀地的植物,因其花色纯正且耐久,能在冬季依然盛开,故受到人们的喜爱。

长乐华:长乐华是紫华的别名,因其花色美丽且耐久,象征着长久的快乐与幸福。

蜀:蜀,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四川省一带,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著称。

紫微:紫微,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芝草:芝草,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朝霞:朝霞,日出时的云彩,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松柏:松柏,常绿乔木,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仙人草:仙人草,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着长寿和神奇。

菊花赋:古代文学体裁之一,用以赞美菊花的美丽和品质。

季秋初九:指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传统上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毛嫱西施:古代美女的名字,用以比喻菊花的美丽。

五美:指菊花的五种美德,包括黄华高悬、纯黄不杂、早植晚登、冒霜吐颖、流中轻体。

日精:菊花的别名,因其在玄月(农历九月)开花而得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各种草药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药物的深刻理解和广泛应用。每一种草药不仅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芍药不仅用于调经止痛,还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健康;百合象征纯洁和和谐,常用于治疗心肺疾病。这些草药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文中引用了多部古代经典文献,如《本草经》、《礼记》、《左传》等,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草药的药用价值,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文化传统。例如,《礼记》中提到君有疾,臣先尝药,亲有疾,子先尝药,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君臣、父子关系的重视和对医药的谨慎态度。

此外,文中还通过历史故事和传说,如东方朔与汉武帝的对话、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等,展示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神秘力量的向往。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草药的描述和引用古代文献,展示了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部医药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文化和哲学的宝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古文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草本植物和矿物的认知与应用,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文中提到的空青、芍药、百合、兔丝、女萝、款冬、天门冬、芣苡、署预等植物和矿物,不仅在药用上有重要价值,还在文化和艺术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空青作为一种矿物,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传说能化铜铅为金,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人对矿物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芍药和百合则因其美丽的花朵和药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健康的重视。

兔丝和女萝作为寄生植物,常被用来比喻依附他人或事物的状态,这种比喻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反映了古人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款冬和天门冬则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成为古人追求长寿和健康的重要药材。

芣苡和署预作为常见的草本植物,不仅在药用上有重要价值,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芣苡的别名马舄和车前,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的细致观察和分类。署预则因其益气力、长肌肉的功效,成为古人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重要药材。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对植物和矿物的认知与应用,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植物和矿物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文化、科技和生活方式,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通过对署预、菖蒲、术和草等植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被赋予了神秘的文化意义。例如,署预被认为能够带来长寿和健康,菖蒲象征着智慧和长寿,术则被视为延年益寿的灵药。这些植物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如《春秋运斗枢》、《山海经》、《左传》、《孝经援神契》等,这些文献不仅为植物的描述提供了权威的参考,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系统化认知。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如何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宗教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然观。

此外,文中还引用了许多诗歌和颂词,如梁江淹的《署预颂》和《菖蒲颂》,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赞美了植物的美丽和神奇,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这些诗歌和颂词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自然界的植物与人类的情感和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署预、菖蒲、术和草等植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反映了他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崇拜。同时,文中引用的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不仅为植物的描述提供了权威的参考,还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紫华赋》通过对紫华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和坚韧的品质。紫华不仅花色纯正,且能在冬季依然盛开,象征着长久的快乐与幸福。赋中通过对紫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的喜爱和对其品质的敬佩。

《冬草赋》通过对冬草的描写,展现了其在严寒中的坚韧和不屈。冬草在寒冷的冬季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赋中通过对冬草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的敬佩和对其品质的赞赏。

《愍衰草赋》通过对衰草的描写,展现了其在寒冷中的憔悴和无助。衰草在寒冷的冬季失去了昔日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赋中通过对衰草的怜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的同情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怀香赞》通过对怀香的描写,展现了其美丽和芬芳。怀香不仅花色美丽,且香气扑鼻,象征着美好和幸福。赞中通过对怀香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的喜爱和对其品质的赞赏。

《仙人草赞》通过对仙人草的描写,展现了其神奇和长寿的品质。仙人草不仅四季常青,且具有神奇的功效,象征着长寿和神奇。赞中通过对仙人草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的敬佩和对其品质的赞赏。

《兰》通过对兰的描写,展现了其高洁和优雅的品质。兰不仅香气扑鼻,且象征着高洁和优雅。文中通过对兰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的喜爱和对其品质的赞赏。

《菊》通过对菊的描写,展现了其坚韧和高洁的品质。菊不仅能在秋季盛开,且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文中通过对菊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植物的敬佩和对其品质的赞赏。

菊花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主要用于赞美菊花的美丽和品质。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赋中通过对菊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在秋季的独特魅力。

赋中提到的“季秋初九”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菊花在此时盛开,象征着长寿和坚韧。赋中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崇敬。

赋中提到的“毛嫱西施”等古代美女,用以比喻菊花的美丽。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赋的文学性,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赋中提到的“五美”即菊花的五种美德,包括黄华高悬、纯黄不杂、早植晚登、冒霜吐颖、流中轻体。这些美德不仅是对菊花自然属性的描述,也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寓意。

赋中提到的“日精”是菊花的别名,因其在玄月(农历九月)开花而得名。这一别名不仅体现了菊花在秋季的独特地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杜若、蕙、蘼芜、郁金等香草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这些香草不仅在自然界中具有独特的美丽,也在文化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香草的赞美,赋中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崇敬和追求。

总的来说,菊花赋通过对菊花及其他香草的细致描绘和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和文化内涵。这些赋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通过对迷迭、芸香、藿香、鹿葱、蜀葵、蔷薇等植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这些植物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象征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迷迭香的引入和赞美,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于异域风情的好奇和向往。芸香的记载则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利用,以及对于春天和新生的期盼。

藿香的描述展示了古代对于香料的重视,以及对于清新自然气息的追求。鹿葱的象征意义则反映了古代对于生育和吉祥的重视,以及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

蜀葵和蔷薇的描述则更多地体现了文人对于花卉美丽和坚韧品质的赞美。蜀葵的花朵大而鲜艳,象征着坚韧和美丽;蔷薇的花朵美丽而芬芳,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和爱情的美好。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这些植物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以及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利用。这些植物在文学作品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象征物。

这段文本通过不同的文学作品和古籍记载,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从蓝草的种植与染色,到慎火树的防火功能,再到卷施草的坚韧象征,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应用,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在艺术特色方面,这些文本通过诗歌和赋的形式,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展现了古代文学的美学追求和艺术表现力。例如,梁刘缓的《看美人摘蔷薇花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蔷薇花的美丽和女性的优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历史价值方面,这些文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农业、手工业、建筑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色。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文本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八十一-药香草部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93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