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

作者: 忽思慧(13世纪—14世纪),元代医学家、营养学家,曾任宫廷御医。他结合蒙古族与汉族的饮食文化,编撰了《饮膳正要》。

年代:成书于元代(14世纪初)。

内容简要:《饮膳正要》共3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养生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食物的性味、功效及烹饪方法,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收录了大量宫廷食谱和食疗方剂。它是研究古代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原文

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行药势,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浓肠胃,润肌肤,消忧愁。

少饮尤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

醉饮过度,丧生之源。

饮酒不欲使多,知其过多,速吐之为佳,不尔成痰疾。

醉勿酩酊大醉,即终身百病不除。

酒,不可久饮,恐腐烂肠胃,渍髓,蒸筋。

醉不可当风卧,生风疾。

醉不可向阳卧,令人发狂。

醉不可令人扇,生偏枯。

醉不可露卧,生冷痹。

醉而出汗当风,为漏风。

醉不可卧黍穣,生癞疾。

醉不可强食、嗔怒,生痈疽。

醉不可走马及跳踯,伤筋骨。

醉不可接房事,小者面生 、咳嗽,大者伤脏、痔疾。

醉不可冷水洗面,生疮。

醉,醒不可再投,损后又损。

醉不可高呼、大怒,令人生气疾。

晦勿大醉,忌月空。

醉不可饮酪水,成噎病。

醉不可便卧,面生疮疖,内生积聚。

大醉勿燃灯叫,恐魂魄飞扬不守。

醉不可饮冷浆水,失声成尸噎。

饮酒,酒浆照不见人影勿饮。

醉不可忍小便,成癃闭、膝劳、冷痹。

空心饮酒,醉必呕吐。

醉不可忍大便,生肠 、痔。

酒忌诸甜物。

酒醉不可食猪肉,生风。

醉不可强举力,伤筋损力。

饮酒时,大不可食猪、羊脑,大损人,炼真之士尤宜忌。

酒醉不可当风乘凉、露脚,多生香港脚。

醉不可卧湿地,伤筋骨,生冷痹痛。

醉不可澡浴,多生眼目之疾。

如患眼疾人,切忌醉酒、食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译文

酒的味道苦、甘、辛,性质大热,有毒。

主要作用是增强药效,杀灭各种邪气,去除恶气,疏通血脉,增强肠胃功能,滋润肌肤,消除忧愁。

少量饮用对身体有益,过量饮用则会伤害精神、缩短寿命,改变人的本性,毒性很大。

醉酒过度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

饮酒不宜过量,如果知道喝多了,最好尽快吐出来,否则会引发痰疾。

醉酒时不要喝得酩酊大醉,否则会导致终身百病缠身。

酒不宜长期饮用,否则可能会导致肠胃腐烂,骨髓受损,筋脉受损。

醉酒时不要迎风躺卧,否则会引发风疾。

醉酒时不要面向阳光躺卧,否则会让人发狂。

醉酒时不要让人扇风,否则会导致偏瘫。

醉酒时不要露宿,否则会引发冷痹。

醉酒时出汗后迎风,会导致漏风。

醉酒时不要躺在黍穣上,否则会引发癞疾。

醉酒时不要强行进食或发怒,否则会引发痈疽。

醉酒时不要骑马或跳跃,否则会损伤筋骨。

醉酒时不要进行房事,轻则面部生疮、咳嗽,重则损伤内脏、引发痔疾。

醉酒时不要用冷水洗脸,否则会生疮。

醉酒后醒来不要再喝酒,否则会进一步损害身体。

醉酒时不要高声呼喊或大怒,否则会引发气疾。

在晦日不要喝得大醉,忌讳月空。

醉酒时不要喝酪水,否则会引发噎病。

醉酒时不要立即躺下,否则面部会生疮疖,体内会积聚病气。

大醉时不要点灯叫喊,否则可能会使魂魄飞扬不守。

醉酒时不要喝冷浆水,否则会失声成尸噎。

饮酒时,如果酒浆中看不到人影,就不要喝。

醉酒时不要强忍小便,否则会引发癃闭、膝劳、冷痹。

空腹饮酒,醉酒后必定会呕吐。

醉酒时不要强忍大便,否则会引发肠疾、痔疾。

饮酒时忌讳吃各种甜食。

醉酒时不要吃猪肉,否则会引发风疾。

醉酒时不要强行用力,否则会损伤筋骨和体力。

饮酒时,千万不要吃猪脑、羊脑,这对身体损害极大,尤其是修炼真气的人更应忌讳。

醉酒时不要迎风乘凉或露脚,否则容易引发香港脚。

醉酒时不要躺在湿地上,否则会损伤筋骨,引发冷痹痛。

醉酒时不要洗澡,否则容易引发眼疾。

如果患有眼疾的人,切忌醉酒和吃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注解

酒:一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具有苦、甘、辛的味道,性质大热,有一定的毒性。在中医理论中,酒被认为可以行药势,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浓肠胃,润肌肤,消忧愁。但过量饮用则有害健康。

醉:指饮酒过量导致的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行为失控等。

痰疾:中医术语,指因体内痰湿过盛引起的疾病。

风疾:中医术语,指因风邪侵袭引起的疾病。

偏枯:中医术语,指身体一侧瘫痪或麻木的症状。

冷痹:中医术语,指因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或麻木。

漏风:中医术语,指因风邪侵袭引起的出汗异常。

癞疾:中医术语,指皮肤病的一种,表现为皮肤粗糙、瘙痒等。

痈疽:中医术语,指皮肤或肌肉的化脓性炎症。

痔疾:中医术语,指肛门或直肠的疾病。

尸噎:中医术语,指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吞咽困难或窒息。

癃闭:中医术语,指排尿困难或尿闭的症状。

香港脚:中医术语,指脚部因湿气过重引起的疾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评注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酒的属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医对酒的双重认识。酒在中医理论中既有药用价值,又有潜在的危险性。文中提到酒可以‘行药势,杀百邪,去恶气,通血脉,浓肠胃,润肌肤,消忧愁’,说明酒在适量饮用时具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然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甚至可能成为‘丧生之源’。

文中还列举了醉酒后应避免的各种行为,如‘醉不可当风卧,生风疾’、‘醉不可向阳卧,令人发狂’等,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医对醉酒后身体状态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这些禁忌不仅体现了对健康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关系的深刻认识。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与酒相关的饮食禁忌,如‘酒忌诸甜物’、‘酒醉不可食猪肉,生风’等,这些内容展示了古代中医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深刻理解。这些禁忌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饮食文化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对酒的性质和作用的详细描述,更是古代中医对健康与疾病、饮食与健康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1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