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诸论-论服饵第八-原文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凡服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是可通用也。
凡服利汤,欲得侵早。
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即易消下不吐。若冷则吐呕不下,若太热即破人咽喉,务在用意。汤必须澄清,若浊,令人心闷不解。
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太促数,前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仍问病者腹中药消散,乃可进服。
凡服汤法,大约皆分为三服,取三升,然后乘病人谷气强进。
一服最须多,次一服渐少,后一服最须少,如此即甚安稳。
所以病人于后气力渐微,故汤须渐少。
凡服补汤,欲得服三升半,昼三夜一,中间间食,则汤气溉灌百脉,易得药力。
凡服汤,不得太缓太急也。
又须左右仰覆卧各一食顷,即汤势遍行腹中。
又于室中行,皆可一百步许,一日勿出外即大益。
凡服汤,三日常忌酒,缘汤忌酒故也。
凡服治风汤,第一服厚覆取汗,若得汗,即须薄覆,勿令大汗。
中间亦须间食,不尔令人无力,更益虚羸。
凡丸药皆如梧桐子,补者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不过四十丸,过亦损人。
云一日三度服,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久为佳。
不必顿服,早尽为善,徒弃名药,获益甚少。
凡人四十以下,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必若有所损,不在此限。
四十以上则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
五十以上,四时勿阙补药。
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
其方备在第二十七卷中。
‘《素问》曰:实即泻之,虚即补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其大略也。’
凡有脏腑积聚,无问少长,须泻则泻;凡有虚损,无问少长,须补即补,以意量度而用之。
凡服痔漏疳等药,皆慎猪鸡鱼油等至瘥。
凡服泻药,不过以利为度,慎勿过多,令人下利无度,大损人也。
凡诸恶疮,瘥后皆百日慎口,不尔即疮发也。
凡服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
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令至醉及吐,则大损人也。
凡服药,皆断生冷醋滑,猪犬鸡鱼油面蒜及果实等。
其大补丸散,切忌陈臭宿滞之物,有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及雀肉葫荽大蒜青鱼鲊等物,地黄忌芜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葫荽,黎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饴糖及羊肉,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犬肉,茯苓忌醋物,柏子仁忌湿面,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鳖甲忌苋菜。
凡服药,忌见死尸及产妇秽污触之,兼及忿怒忧劳。
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
仍须少食菜及硬物,于药为佳。
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房室喜怒。
是以治病用药力,唯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于药有益。
所以病者务在将息节慎,节慎之至,可以长生,岂惟愈病而已。
凡服泻汤及诸丸散酒等,至食时须食者,皆先与一口冷醋饭,须臾乃进食为佳。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有如此者,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
于无风处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
服汤之时,汤消即食粥,粥消即服汤,亦少与羊肉臛将补。
若风大重者,相续五日五夜服汤不绝,即经二日停汤,以羹臛自补,将息四体。
若小瘥,即当停药,渐渐将息;如其不瘥,当更服汤攻之,以瘥为度。
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
所以诸风方中,皆有麻黄。
至如西州续命即用八两,越婢六两,大小续命或用一两三两四两,故知非汗不瘥。
所以治风非密室不得辄服汤药,徒自误耳,惟更加增,未见损减矣。
凡人五十以上大虚者,服三石更生,慎勿用五石也。
四时常以平旦服一二升,暖饮,终身勿绝,及一时勿食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即无病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诸论-论服饵第八-译文
如果用毒药来治病,一开始要像黍粟一样小剂量。病好了就停止,如果不好就加倍,如果还不好就再加倍,直到病好为止。如果病在胸膈以上,先吃饭再吃药;如果病在心腹以下,先吃药再吃饭;如果病在四肢血脉,应该在空腹时并在早上吃药;如果病在骨髓,应该在饱腹时并在晚上吃药。
凡是服用丸剂和散剂,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用酒水送服,那么按照这个方子,是可以通用的。
凡是服用通便的汤剂,应该在早晨服用。凡是服用汤剂,应该稍微热着喝,这样容易消化吸收,不会呕吐。如果太冷就会呕吐,如果太热就会损伤喉咙。一定要用心去注意。汤剂必须澄清,如果浑浊,会让人感到心闷不舒。中间相隔像步行十里那么久再服用,如果太频繁,前边的汤剂还没消化,后边的汤剂又上来,一定会呕吐。还要问病人腹中的药是否已经消化,然后再服用。
服用汤剂的常规方法,大约都是分为三次服用,每次取三升,然后趁病人食欲强时服用。第一次服用量要最大,第二次逐渐减少,第三次服用量最小,这样才比较安全。因为病人到后来体力逐渐减弱,所以汤剂的量也要逐渐减少。服用补药,希望每次服用三升半,白天三次,晚上一次,中间可以适量进食,这样汤药之气就能灌溉全身血脉,更容易发挥药效。服用汤药,不能太慢也不能太急。还需要左右翻身平躺各一顿饭的功夫,这样汤药的力量就能遍行腹中。在室内散步,大约一百步左右,一天不要外出,这对身体大有裨益。服用汤药,三天内应忌酒,因为汤药忌酒。
服用治疗风病的汤剂,第一次服用后要盖厚被子发汗,如果出汗了,就要换成薄被子,不要让大汗淋漓。中间也要适量进食,否则会让人感到无力,更加虚弱。
所有的丸药都像梧桐子一样大小,补药从十丸开始,逐渐增加,但不超过四十丸,过多也会伤害身体。说一天服用三次,是为了延长药效,让药力慢慢渗透,熏蒸五脏,时间久了效果更好。不必一次性吃完,早点吃完为好,否则就是浪费了名贵药材,得到的益处很少。四十岁以下的人,有病可以服用泻药,不需要特别服用补药,如果有所损伤,不在这个范围内。四十岁以上的人则不能服用泻药,必须服用补药。五十岁以上的人,四季都不应缺少补药。这样才可能延年益寿,达到养生的目的。这些方子都在第二十七卷中。《素问》说:实证就泻,虚证就补,不虚不实,就用经方来调治,这就是大概的方法。对于任何脏腑的积聚,无论大小,需要泻的就泻;对于任何虚损,无论大小,需要补的就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服用治疗痔疮、漏疮、疳积等药物的,都要小心避免猪、鸡、鱼油等食物,直到病好为止。
服用泻药,不要过度,以免腹泻过度,对身体伤害很大。
对于各种恶疮,病好后都要小心饮食,否则疮会复发。
服用酒剂,要让酒气持续不断,不要中断,中断了就发挥不了药效。多少以感觉为准,不要喝醉或呕吐,这样对身体伤害很大。
服用药物时,都要避免生冷、醋、滑的食物,如猪、狗、鸡、鱼油、面、蒜以及果实等。大补的丸散,要避免陈腐、宿滞的食物,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及雀肉、茴香、大蒜、青鱼鲊等,地黄忌芜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茴香,黎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糖及羊肉,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狗肉,茯苓忌醋物,柏子仁忌湿面,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鳖甲忌苋菜。
服用药物时,要避免看到死尸和产妇的污秽,以及愤怒、忧愁、劳累。
服用汤药时,粥、肉、菜都要煮得非常熟,煮熟了容易消化,与药相宜。如果生吃就难消化,还会损伤药效。还要少吃菜和硬物,这对药效有好处。也要少吃盐和醋,不要过于用力或房事喜怒。
服用泻药和丸散酒等,到吃饭时需要吃饭的,都要先吃一口冷醋饭,然后才进食。
如果突然遇到风邪发作,身体突然不适,或者不能说话,有这种情况的,应该服用大小续命汤和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在无风的地方,在密室中,日夜服用四五次,不要计数量多少,也不要担心虚脱,要经常让头部、面部、手足、腹部、背部出汗不停为好。服用汤剂时,汤剂消化了就吃粥,粥消化了再服汤,也可以适量吃羊肉汤来补充。如果风邪很重,连续五天五夜服用汤剂不停,两天后停止服用汤剂,用肉汤来补充,调养身体。如果病情有所好转,就停止用药,慢慢调养;如果病情没有好转,就继续服用汤剂,直到病好为止。
患风病的人服用汤剂,如果不发汗,风邪就不会去除。所以所有的治疗风病的方子中,都有麻黄。比如西州续命汤用到八两,越婢汤用到六两,大小续命汤或用到一两、三两、四两,所以知道不是出汗就不能好。所以治疗风病,不是在密室中不能随意服用汤药,否则只会自己误事,只有增加药量,没有减少药量的。
五十岁以上身体虚弱的人,服用三石更生,千万不要用五石。四季都应在清晨服用一升到两升,温热饮用,终身不要中断,同时不要吃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这样就不会生病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诸论-论服饵第八-注解
毒药:古代医学中指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有时也包含有毒性的成分。
黍粟:古代粮食作物,黍指小米,粟指高粱,此处比喻药物剂量从小到大。
胸膈:古代医学术语,指胸部和膈膜,即心脏以上的部位。
心腹:古代医学术语,指心脏和腹部。
四肢血脉:指人体的四肢和血脉系统。
骨髓:人体骨骼中的软组织,中医认为骨髓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密切相关。
丸散:古代药物的一种剂型,丸剂指制成圆形的药丸,散剂指粉末状的药物。
酒水饮:指酒或水作为药物的溶剂。
利汤:具有通便作用的汤剂。
谷气:中医术语,指人体吸收食物后产生的气。
补汤:具有滋补作用的汤剂。
瘥:病愈,恢复健康。
续命汤:古代医学中用于治疗严重疾病的汤剂,有延续生命之意。
越婢:古代医学中的一种汤剂名。
麻黄:一种药用植物,具有发汗、解表、平喘等作用。
五石:古代医学中指五种具有强烈药效的石头,用于治疗重病。
暖饮:温暖的饮料,如热酒等。
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指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类食物,古代医学中认为这些食物与某些药物相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诸论-论服饵第八-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这句话强调了用药的谨慎原则,即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达到治疗目的为止,避免过量用药。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此句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根据病位的不同,调整用药时间和饮食。
‘凡服丸散,不云酒水饮者,本方如此,是可通用也。’说明丸散的服用方法具有普遍性,不拘泥于酒水。
‘凡服利汤,欲得侵早。凡服汤,欲得稍热服之,即易消下不吐。’指出利汤的服用时间应在清晨,汤药温度适中,易于消化吸收。
‘汤必须澄清,若浊,令人心闷不解。’强调汤药必须清澈,否则会影响疗效。
‘中间相去如步行十里久再服,若太促数,前汤未消,后汤来冲,必当吐逆。’说明服用汤药的时间间隔要适宜,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凡服汤法,大约皆分为三服,取三升,然后乘病人谷气强进。’指出汤药的服用方法,分为三服,以适应病人的体质。
‘凡服补汤,欲得服三升半,昼三夜一,中间间食,则汤气溉灌百脉,易得药力。’说明补汤的服用量和时间,以及饮食的注意事项。
‘凡服汤,不得太缓太急也。又须左右仰覆卧各一食顷,即汤势遍行腹中。’强调汤药的服用速度要适中,并指导患者如何促进药效。
‘凡服汤,三日常忌酒,缘汤忌酒故也。’说明汤药服用期间应避免饮酒。
‘凡服治风汤,第一服厚覆取汗,若得汗,即须薄覆,勿令大汗。’指出治风汤的服用方法,以及出汗的注意事项。
‘凡丸药皆如梧桐子,补者十丸为始,从一服渐加,不过四十丸,过亦损人。’说明丸药的服用量和注意事项。
‘云一日三度服,欲得引日,多时不阙,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久为佳。’指出丸药的服用频率和目的。
‘凡人四十以下,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必若有所损,不在此限。四十以上则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说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五十以上,四时勿阙补药。如此乃可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强调老年人应注重养生,服用补药。
‘其方备在第二十七卷中。《素问》曰:实即泻之,虚即补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其大略也。’指出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凡有脏腑积聚,无问少长,须泻则泻;凡有虚损,无问少长,须补即补,以意量度而用之。’强调治疗应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凡服痔漏疳等药,皆慎猪鸡鱼油等至瘥。’说明某些药物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特定的食物。
‘凡服泻药,不过以利为度,慎勿过多,令人下利无度,大损人也。’指出泻药的服用量应适度。
‘凡诸恶疮,瘥后皆百日慎口,不尔即疮发也。’说明治疗恶疮后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凡服酒药,欲得使酒气相接,无得断绝,绝则不得药力。多少皆以知为度,不可令至醉及吐,则大损人也。’说明酒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凡服药,皆断生冷醋滑,猪犬鸡鱼油面蒜及果实等。其大补丸散,切忌陈臭宿滞之物,有空青忌食生血物,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李及雀肉葫荽大蒜青鱼鲊等物,地黄忌芜荑,甘草忌菘菜海藻,细辛忌生菜,菟丝子忌兔肉,牛膝忌牛肉,黄连桔梗忌猪肉,牡丹忌葫荽,黎芦忌狸肉,半夏菖蒲忌饴糖及羊肉,恒山桂心忌生葱生菜,商陆忌犬肉,茯苓忌醋物,柏子仁忌湿面,巴豆忌芦笋羹及猪肉,鳖甲忌苋菜。’详细列举了各种药物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的食物。
‘凡服药,忌见死尸及产妇秽污触之,兼及忿怒忧劳。’说明服药期间应避免接触不良环境。
‘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强调食物的烹饪方式对药效的影响。
‘仍须少食菜及硬物,于药为佳。亦少进盐醋乃善,亦不得苦心用力及房室喜怒。’说明服药期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是以治病用药力,唯在食治将息得力太半,于药有益。’强调饮食和调养对治疗的重要性。
‘凡服泻汤及诸丸散酒等,至食时须食者,皆先与一口冷醋饭,须臾乃进食为佳。’说明泻药和丸散等药物在服用期间的饮食方法。
‘凡人忽遇风发,身心顿恶,或不能言,有如此者,当服大小续命汤及西州续命排风越婢等汤,于无风处密室之中,日夜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说明治疗风病的具体方法。
‘服汤之时,汤消即食粥,粥消即服汤,亦少与羊肉臛将补。’指出服汤期间的食物搭配。
‘若风大重者,相续五日五夜服汤不绝,即经二日停汤,以羹臛自补,将息四体。’说明治疗风病的具体方法。
‘若小瘥,即当停药,渐渐将息;如其不瘥,当更服汤攻之,以瘥为度。’指出治疗风病的注意事项。
‘凡患风服汤,非得大汗,其风不去。所以诸风方中,皆有麻黄。至如西州续命即用八两,越婢六两,大小续命或用一两三两四两,故知非汗不瘥。’说明治疗风病的关键在于发汗。
‘所以治风非密室不得辄服汤药,徒自误耳,惟更加增,未见损减矣。’强调治疗风病的环境要求。
‘凡人五十以上大虚者,服三石更生,慎勿用五石也。四时常以平旦服一二升,暖饮,终身勿绝,及一时勿食蒜油猪鸡鱼鹅鸭牛马等肉,即无病矣。’说明老年人应注重养生,服用补药。
‘此段古文展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饮食调养、环境要求等理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和养生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