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淮南子-说山训

作者: 刘安(约公元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时期的王子,封号淮南王。刘安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人,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影响力,同时在道家哲学上也有卓越贡献。淮南子是他主编的集大成之作,融合了道家思想、儒家学说和兵法智慧。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淮南子》是刘安及其门下学者所编著的哲学与政治著作,涵盖了道家、儒家、法家、阴阳五行等多个思想流派的理论。书中系统阐述了宇宙、自然、人生的奥秘,提倡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全书共计21篇,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伦理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思想上,《淮南子》提出了很多治国理政的理论,如“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和“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的结合。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淮南子-说山训-原文

魄问于魂曰:‘道何以为体?’

曰:‘以无有为体。’

魄曰:‘无有有形乎?’

魂曰:‘无有。’

‘何得而闻也?’

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谓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

魄曰:‘吾闻得之矣!乃内视而自反也。’

魂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见,名不可得而扬。今汝已有形名矣,何道之所能乎!’

魄曰:‘言者,独何为者?’

‘吾将反吾宗矣。’

魄反顾,魂忽然不见,反而自存,亦以沦于无形矣。

人不小学,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

人莫鉴于沫雨,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

詹公之钓,千岁之鲤不能避;曾子攀柩车,引輴者为之止也;老母行歌而动申喜,精之至也。

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

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蚓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暗,河水不见太山。

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

无为而治者,载无也,为者,不能有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人无言而神,有言者则伤。

无言而神者载无,有言则伤其神。

之神者,鼻之所以息,耳之所以听,终女以其无用者为用矣。

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无,以为不信,视籁与竿。

念虑者不得卧,止念虑,则有为其所止矣。

两者俱忘,则至德纯矣。

圣人终身言治,所用者非其言也,用所以言也。

歌者有诗,然使人善之者,非其诗也。

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

是何则?行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

故循迹者,非能生迹者也。

神蛇能断而复续,而不能使人勿断也。

神龟能见梦元王,而不能自出渔者之笼。

四方皆道之门户牖向也,在所从窥之。

故钓可以教骑,骑可以教御,御可以教刺舟。

越人学远射,参天而发,适在五步之内,不易仪也。

世已变矣,而守其故,譬犹越人之射也。

月望,日夺其光,阴不可以乘阳也。

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

故未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一渊不两鲛。

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

故惟不动,则所以无不动也。

江河所以能长百谷者,能下之也。

夫惟能下之,是以能上之。

天下莫相憎于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

胶漆相贼,冰炭相息也。

墙之坏,愈其立也;冰之泮,愈其凝也,以其反宗。

泰山之容,巍巍然高,去之千里,不见捶垛,远之故也。

秋毫之末,沦于不测。

是故小不可以为内者,大不可以为外矣。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

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夫玉润泽而有光,其声舒扬,涣乎其有似也。

无内无外,不匿瑕秽。

近之而濡,望之而隧。

夫照镜见眸子,微察秋豪,明照晦冥。

故和氏之壁,随侯之珠,出于山渊之精,君子服之,顺祥以安宁,侯王宝之,为天下正。

陈成子恒之劫子渊捷也,子罕之辞其所不欲而得其所欲,孔子之见黏蝉者,白公胜之倒杖策也,卫姬之请罪于桓公,子见子夏曰:‘何肥也’,魏文侯见之反被裘而负刍也,儿说之为宋王解闭结也,此皆微吵可以观论者。

人有嫁其子而教之曰:‘尔行矣,慎无为善。’

曰:‘不为善,将为不善邪?’

应之曰:‘善且由弗为,况不善乎!’

此全其天器者。

拘囹圄者以日为修,当死市者,以日为短。

日之修短有度也,有所在而短,有所在而修也,则中不平也。

故以不平为平者,其平不平也。

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则后难复处也。

故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傍,不可以立。

执狱牢者无病,罪当死者肥泽,刑者多寿,心无累也。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夫至巧不用剑,善闭者不用关健。

淳于髠之告失火者,此其类。

以清入浊必困辱,以浊入清必覆倾。

君子之于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则拔之。

天二气则成虹,地二气则泄藏,人二气则成病。

阴阳不能且冬且夏;月不知昼,日不知夜。

善射者发不失的,善于射矣,而不善所射。

善钓者无所失,善于钓矣,而不善所钓。

故有所善,则不善矣。

钟之与磐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磐音章。

物固有近不若远,远不若近者。

今曰稻生于水,而不能生于湍懒之流;紫芝生于山,而不能生于盘石之上;慈石能引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

水广者鱼大。

山高者木修。

广其地而薄其德,譬犹晦人为器也,谍挺其土而不益厚,破乃愈疾。

圣人不先风吹,不先雷毁,不得已而动,故无累。

月盛衰于上,则蠃蛖应于下,同气相动,不可以为远。

执弹而招鸟,挥税而呼狗,欲致之,顾反走。

故鱼不可以无饵钓也,兽不可以虚气召也。

剥牛皮,鞟以为鼓,正三军之众,然为牛计者,不若服于轭也。

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然为狐计者,不若走于泽。

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断指而免头,则莫不利为也。

故人之情,于利之中则争取大焉,于害之中则争取小焉。

将军不敢骑白马,亡者不敢夜揭炬,保者不敢畜噬狗。

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山有猛兽,林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藜藿为之不采。

为儒而踞里闾,为墨而朝吹竽,欲灭迹而走雪中,拯溺者而欲无儒,是非所行而行所非。

今夫暗饮者,非尝不遗饮也,使之自以平,则虽愚无失矣。

是故不同于和而可以成事者,天下无之矣。

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求不丑则有丑矣;不求美又不求丑,则无美无丑矣,是谓玄同。

申徒狄负石自沉于渊,而溺者不可以为抗;弦高诞而存郑,诞不可以为常。

事有一应,而不可循行。

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六畜生多耳目者不详,谶书著之。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

物固有众而不若少者,引车者二六而后之。

事固有相待而成者,两人俱溺,不能相拯,一人处陆则可能。

故同不可相治,必待异而后成。

千年之松,下有获菩,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圣人从外知内,以见知隐也。

喜武非侠也,喜文非儒也,好方非医也,好马非驺也,知音非瞽也,知味非庖也,此有一概而未主名也。

被甲者,非为十步之内也,百步之外,则争深浅,深则达五藏,浅则至肤而止矣。

死生相去,不可为道里。

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鱼为之殚;故泽失火而林忧。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上求揖,而下致船;上言若丝,下言若纶。

上有一善,下有二誉;上有三衰,下有九杀。

大夫种知所以强越,而不知所以存身;苌弘知周之所存,而不知身所以亡;知远而不知近。

畏马之辟也不敢骑,惧车之覆也不敢乘,是以虚祸距公利也。

不孝弟者或署父母,生子者所不能任其必孝也,然犹养而长之。

范氏之败,有窃其钟,负而走者,然有声,惧人闻之,遽掩其耳。

憎人闻之可也,自掩其耳,悖矣。

升之不能大于石也,升在石之中;夜之不能修其岁也,夜在岁之中;仁义之不能大于道德也,仁义在道德之包。

先针而后缕,可以成帷;先缕而后针,不可以成衣。

针成幕,蔂成城。

事之成败,必由小生,言有渐也。

染者先青而后黑则可,先黑而后青则不可。

工人下漆而上丹则可,下丹而上漆则不可。

万事由此,所先后上下,不可不审。

水浊而鱼 ,形劳则神乱。

故国有贤君, 折冲万里。

因媒而嫁,而不因媒而成,因人而交,不因人而亲。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海水虽大,不受胔芥。

日月不应非其气,君子不容非其类也。

人不爱倕之手,而爱己之指;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己之钩。

以束薪为鬼,以火烟为气。

以束薪为鬼,朅而走;以火烟为气,杀豚烹狗。

先事如此,不如其后。

巧者善度,知者善豫。

羿死桃部,不给射;庆忌死剑锋,不给搏。

灭非者户告之曰:“我实不与我谀乱。”谤乃愈起。

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

流言雪污,譬犹以涅拭素也。

矢之于十步贯兕甲,于三百步不能入鲁缟;骐骥一日千里,其出致释驾而僵。

大家攻小家则为暴,大国并小国则为贤。

小马非大马之类,小知非大知之类也。

被羊裘而赁,固其事也;貂裘而负笼,甚可怪也。

以洁白为污辱,譬犹沐浴而抒溷,薰燧而负彘。

治疽不择善恶丑肉而并割之,农夫不察苗莠而并耘之,岂不虚哉。

坏塘以取龟,同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

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宁百刺以针,无一刺以刀;宁一引重,无久持经;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万人之 ,愈于一人之隧。

有誉人之力俭者,春至旦,不中员呈,犹谪之。

察之,乃其母也。

故小人之誉人,反为损。

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

西家子见之, 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

夫欲其母之死者,虽死亦不能悲哭矣。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

见窾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见鸟迹而知著书。

以类取之。

以非义为义,以非礼为礼,譬犹裸走而追狂人,盗财而予乞者,窃简而写法律,蹲踞而诵《诗》《书》。

割而舍之,镇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牦截玉。

圣人无止,无以岁贤昔,日愈昨也。

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无千金之鹿;玉待礛诸而成器,有千金之壁而无锱锤之礛诸。

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况受光于宇宙乎?

天下莫不藉明于其前矣!

由此观之,所受者小则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照者博。

江出岷山,河出昆仑,济出王屋,颖出少室,汉出,分流舛驰,注于东海,所行则异,嶓冢,分流舛驰,注于东海,所行则异,所归则一。

通于学者若车轴,转毂之中,不运于己,与之致千里,终而复始,转无穷之源。

不通于学者若迷惑,告之以东西南北,所居聆聆,背而不得,不知凡要。

寒不能生寒,热不能生热,不寒不热,能生寒热。

故有形出于无形,未有天地能生天地者也,至深微广大矣!

雨之集无能沾,待其止而能有濡;矢之发无能贯,待其止而能有穿。

唯止能止众止。

因高而为台,就下而为池,各就其势,不敢更为。

圣人用物,若用朱丝约刍狗若为土龙以求雨。

刍狗待之而求福,土龙待之而得食。

鲁人身善制冠,妻善织履,往徙于越而大困穷。

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乡,譬若树荷山上,而畜火井中。

操钓上山,揭斧入渊,欲得所求,难也。

方车而蹠越,乘桴而入胡,欲无穷,不可得也。

楚王有白蝯,王自射之,则搏矢而熙。

使养由基射之,始调弓矫矢,未发而蝯拥柱号 矣。

有先中中者也。

呙氏之壁,夏后之璜,揖让而进之,以合欢,夜以投人,则为怨;时与不时。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

人有昆弟相分者,无量,而众称义焉。

夫惟无量,故不可得而量也。

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

射者使人端,钓者使人恭,事使然也。

曰杀罢牛可以赎良马之死,莫之为也。

杀牛,必亡之数。

以必亡赎不必死,未能行之者矣。

季孙氏劫公家,孔子说之,先顺其所为而后与之入政,曰:‘举在与直,如何而不得?举直与枉,勿与遂往。’

此所谓同污而异涂者。

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故人众则食狼,狼众则食人。

欲为邪者,必相明正,欲为曲者必相达直。

公道不立,私欲得容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此以善托其丑。

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夫游没者,不求沐浴,已自足其中矣。

故食草之兽不疾易获,水居之虫,不疾易水。

行小变而不失常。

信有非礼而失礼:尾生死其梁柱之下,此信之非也;孔氏不丧出母,此礼之失者。

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阎;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

纣为象著而箕子唏,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故圣人见霜而知冰。

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

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今被甲者,以备矢之至,若使人必知所集,则悬一札而已矣。

事或不可前规,物或不可虑卒然不戒而至,故圣人畜道以待时。

髠屯犁牛,既[牛+科]以[牛+脩],决鼻而羁,生子而牺,尸祝斋戒以沉诸河,河伯岂羞其所从出,辞而不享哉!

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

得呙氏之壁,不若得事之所适。

撰良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麋鹿。

砥利剑者,非以斩缟衣,将以断兕犀。

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向者其人。

见弹而求鸮炙见卵而求晨夜,见磨而求成布,虽其理哉,亦不病暮。

象解其牙,不憎人之利之也,死而弃其招箦,不怨人取之。

人能以所不利利人,则可。

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东走则同,所以东走则异。

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则同,所以入水者则异。

故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圣人之同死生通于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

徐偃王以仁义亡国,国亡者非必仁义;比干以忠靡其体;被诛者非必忠也。

故寒颤,惧者亦颤,此同名而异实。

明月之珠出于蛖蜃。

周之简圭生于垢石,大蔡神龟,出于沟壑。

万乘之主,冠锱锤之冠,履百金之车。

牛皮为贱,正三军之众。

欲学歌讴者,必行徵羽乐风;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阳阿》《采菱》;

此皆学其所不学,而欲至其所欲学者。

燿蝉者务在明其火;钓鱼者务在芳其饵。

明其火者,所以耀而致之也;芳其饵者,所以诱而利之了。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好戈者先具缴与矰,好鱼者先具署与罛,未有无其具而得其利。

遗人马而解其羁,遗人车而税其轙。

所爱者少,而所亡者多,故里人谚曰:‘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

桀有得事,尧有遗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故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箄甑瓾,在[礻+丹]茵之上,虽贪者不搏。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春贷秋赋民皆欣;春赋秋货众皆怨;得失同,喜怒为别,其时异也。

为鱼德者,非挚而入渊;为蝯赐者,非负而缘木,纵之其所而已。

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故人莫恶于无常行。

有相马而失马者,然良马犹在相之中。

今人放烧,或操火往益之,或接水往救之,两者皆未有功,而怨德相去亦远矣。

郢人有买屋栋者,求大三围之木,而入予车毂,跪而度之,巨虽可,而修不足。

蘧伯玉以德化,公孙鞅以刑罪,所极一也。

病者寝席,医之用针石,巫之用糈籍,所救钧也。

貍头愈鼠,鸡头已瘘,虻散积血,斵木愈龋,此类之推者也。

膏之杀鳖,鹊矢中蝟,烂灰生蝇,漆见蟹而不于,此类之不推者也。

推与不推,若非而是,若是而非,孰能通其微!

天下无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众白也。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必食其蹠数十而后足。

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克。

物固有以克适成不逮者。

视方寸于牛,不知其大于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孕妇见兔而子缺唇,见麋而子四目。

小马大目,不可谓大马;大马之目眇,可谓之眇马;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

故决指而身死,或断臂而顾活,类不可必推。

厉利剑者必以柔抵,击钟磐者必以濡木,毂强必以弱辐,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服。

故梧桐断角,马牦截玉。

媒但者,非学谩也,但成而生不信。

立懂者,非学斗争也,慬立而生不让。

故君子不入狱,为其伤恩也;不入市,为其侳廉也;积不可不慎者也。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故使之见者,乃不见者也;使鼓鸣者,乃不鸣者也。

尝一脔肉,知一镌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

足蹍地而为迹,暴行而为影,此易而难。

庄王诛里史,孙叔敖冠浣衣。

文公弃荏席,后霉黑,咎犯辞归。

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周鼎不爨而不可贱,物固有以不用而为有用者。

地平则水不流,重钩则衡不倾,物之尤必有所感,物固有以不用为大用者。

先倮而浴则可,以浴而倮则不可;先祭而后飨则可,先飨而后祭则不可;物之先后各有所宜也。

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妇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家,度江、河而言阳侯之波。

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杀人,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活人,其望赦同,所利害异。

故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灭。

所以吹者异也。

烹牛以飨其里,而骂其东家母,德不报而身见殆。

文王污膺,鲍申伛背,以成楚国之治。

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产之事。

朱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修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于我。’故凡问事必于近者。

寇难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负而走,两人皆活,得其所能也。

故使盲者语,使躄者走,失其所也。

郢人有鬻其母,为请于买者曰:‘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此行大不义,而欲为小义者。

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动以攫搏,兄牛之动以抵触,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

治国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

今沐者堕发,而犹为之不止,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

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擏不正而可以正弓。

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

力贵齐,知贵捷。

得之同,返为上;胜之同,迟为下。

所以贵镇邪者,以其应物而断割也;靡勿释,牛车绝辚。

为孔子之穷于陈、蔡而废六艺,则惑;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药,则勃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淮南子-说山训-译文

魄问魂说:‘道究竟是以什么作为其本质的?’魂回答说:‘以无作为其本质。’魄说:‘无有是有形的吗?’魂说:‘无有。’魄问:‘那我们是如何听到它的呢?’魂说:‘我只是直接遇到了它!看不见它的形状,听不到它的声音,称之为幽冥。幽冥是用来比喻道的,但并不是道本身。’魄说:‘我明白了!我要内观反省自己。’魂说:‘凡是得道的人,形体无法看见,名声无法宣扬。现在你已经有了形体和名声,还能追求道吗!’魄问:‘说话,究竟是为了什么?’魂说:‘我将回归我的本源。’魄回头一看,魂忽然不见了,反而自己存在,也变得无形了。

人如果不从小学习,就不会大迷惑;如果不小聪明,就不会大愚蠢。人们不会从泡沫般的小雨中照见自己,而是从平静的水面中照见自己,因为平静的水面不会动荡。詹公钓鱼,千年之鲤也无法避开;曾子扶着灵柩车,拉车的人因此停下;老母唱歌而感动申喜,这是精神的极致。瓠巴弹琴,鱼儿也出来聆听;伯牙弹琴,马匹仰头吃草;介子唱龙蛇之歌,文君泪下。所以,玉石在山中而草木滋润,深渊生珠而岸边不枯竭;蚯蚓没有强健的筋骨,锋利的爪牙,向上吃干土,向下饮地下水,因为它专心致志。清澈可以显明,一杯水可以照见人的瞳孔;浑浊则是黑暗,河水不能照见远处的泰山。看太阳会眼花,听雷声会聋,人无为才能治理好,有为则会伤害自己。无为而治的人,承载着无;有为的人,不能拥有;不能无为的人,不能有为。人无言则精神安宁,有言则会伤害精神。精神的作用,是鼻子呼吸,耳朵听声,最终以其无用之处为有用。万物都是因为其所有而使用其所无,不信的话,看看竹管和竹竿。

思考与担忧的人不能入睡,停止思考与担忧,那么有为就会停止。两者都忘记了,那么至德就纯粹了。

圣人终身谈论治理之道,他们所用的不是他们的言论,而是言论背后的道理。歌者有歌词,但使人喜欢的是歌词背后的情感。鹦鹉能模仿人说话,但不能让人长久。这是因为,它只是模仿别人说的话,而没有理解说话背后的意义。所以,跟随足迹的人,并不能创造足迹。神蛇能断而复续,但不能阻止别人去断。神龟能看见元王的梦,但不能从渔夫的笼子里自己出来。四方都是道的门户和窗户,关键在于你从哪里去窥视。所以,钓鱼可以教会人骑马,骑马可以教会人驾车,驾车可以教会人划船。越人学习远射,瞄准天空而射,恰好就在五步之内,这是不易的技巧。世界已经变化,而守着旧有的事物,就像越人射箭一样。月亮升起,太阳的光芒被夺去,阴不能乘阳。太阳升起,星星看不见,不能和太阳争光。所以,末节不能强于根本,指尖不能大于手臂。下面轻上面重,其倾覆必然容易。一个深渊不能有两个鲛鱼。水定则清澈,动则失去平衡。所以,只有不动,才能做到无所不能。江河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它能向下流淌。只有能向下,才能向上。

天下没有比胶漆更不相容的,也没有比冰炭更相爱的。胶漆互相破坏,冰炭互相息灭。墙的倒塌,是因为它曾经立得高;冰的融化,是因为它曾经凝结,因为它们回归了本源。

泰山的样子,高耸巍峨,离开它千里之外,看不见它的轮廓,因为距离远了。秋毫的末端,陷入不可测量的地方。因此,小的不可以当作内,大的不可以当作外。兰花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不因为没有人佩戴它而不香。船在江海中,不因为没有人乘坐它而不浮。君子行义,不因为没有人知道他而停止。

玉的光泽和声音舒扬,它的形态似水流淌。它不隐藏瑕疵,近看它就湿润,远看它就深邃。照镜子可以看到人的瞳孔,可以仔细观察细微之处,可以照亮昏暗。所以,和氏之璧,随侯之珠,都是从山和深渊中提炼出来的,君子佩戴它们,顺应吉祥而安宁,王侯贵族珍藏它们,作为天下的正道。

陈成子恒抢夺子渊捷,子罕辞去他所不想要的而得到他所想要的,孔子看到粘蝉的人,白公胜倒持拐杖,卫姬向桓公请罪,子贡看到子夏说:‘你为什么这么胖?’魏文侯看到他反穿着皮衣背着干草,儿说为宋王解开结,这些都是微小的事情,但可以从中观察到深远的道理。

嫁女儿的人教女儿说:‘你去吧,要小心不要做好事。’女儿问:‘不做好事,难道要做坏事吗?’回答说:‘好事都不做,何况坏事呢!’这是保全天性的做法。被囚禁的人把一天当作修行的日子,即将处死的人,把一天当作很短。日子有长短之分,有所在之处短,有所在之处长,那么其中就有不平衡。所以,把不平衡当作平衡的人,他的平衡其实是不平衡的。把女儿嫁给身体有病的人,丈夫死后,妻子就难以再嫁。

守着牢狱的人把一天当作修行,即将处死的人,把一天当作很短。日子的长短有度,有所在之处短,有所在之处长,那么其中就有不平衡。所以,把不平衡当作平衡的人,他的平衡其实是不平衡的。把女儿嫁给身体有病的人,丈夫死后,妻子就难以再嫁。所以,在倒塌的房屋下不能坐下,靠在墙上不能站立。守着监狱的人没有病,罪该处死的人却肥沃,受刑的人寿命长,因为心无牵挂。好的医生,经常治疗无病的病,所以病人没有病。圣人,经常治疗无患的患,所以没有患。

最巧的人不用剑,擅长闭锁的人不用钥匙。淳于髠告诉失火的人,就是这类事情。

以清入浊一定会陷入困境和屈辱,以浊入清一定会颠覆和倾覆。君子对于善,就像采薪者看到一根草就捡起来,看到茂盛的草就拔起来。天上的二气结合成虹,地上的二气结合会泄露,人的二气结合会生病。阴阳不能同时有冬有夏;月亮不知道白天,太阳不知道夜晚。善于射箭的人,射箭不会失准,但他并不擅长射中目标。善于钓鱼的人,钓鱼不会失误,但他并不擅长钓到鱼。所以,有所擅长,就有所不擅长。钟和磬,靠近就听到钟声,远离就听到磬声。事物固然有近的不如远的,远的也不如近的。

稻谷生长在水中,但不能生长在湍急的水流中;紫芝生长在山上,但不能生长在坚硬的石头上;磁石能吸引铁,但到了铜就吸引不了了。

水域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山峰高耸,树木就长得茂盛。土地广阔但道德浅薄,就像用暗淡的土块做器物,挖深土地而不加增厚,一旦破碎就会更加迅速。圣人不会因为风吹而先行动,也不会因为雷声而先破坏,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行动,因此不会留下任何累赘。

月亮在上空盛衰变化,地面上的虫子也会相应地活动,相同的气息相互影响,不能认为它们相隔很远。拿着弹弓招引鸟儿,挥动旗帜呼唤狗,想要吸引它们,反而自己却跑了。所以鱼儿不能没有鱼饵来钓鱼,野兽不能没有气息来召唤。

剥皮做鼓,虽然可以用来正三军之众,但为牛考虑的话,不如让它顺从轭轭。狐狸的白色皮毛做的皮袄,天子穿着坐在庙堂上,但为狐狸考虑的话,不如让它生活在沼泽中。丢失了羊却得到了牛,就没有什么不利的事情;砍断手指却保住了头,就没有什么不利的事情。

人的本性,在利益面前会争取最大的,在危害面前会争取最小的。将军不敢骑白马,逃跑的人不敢在夜晚举火炬,守卫的人不敢养凶猛的狗。鸡知道天快亮了,鹤知道夜半时分,但最终都免不了被做成菜肴。山中有猛兽,树木因此不会砍伐;园中有毒虫,杂草因此不会采摘。

做儒者却蹲在乡里,做墨者却在朝廷吹竽,想要隐藏踪迹却跑到雪中,想要救助溺水者却不想做儒者,这是不正确的做法。那些暗地里喝酒的人,并不是没有喝过酒,只是让他们自己觉得平静,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不会出错。

因此,不同于和谐而可以成事的情况,在天下是没有的。

追求美好却得不到美好,不追求美好却得到了美好;追求丑陋却得不到丑陋,不追求丑陋却有了丑陋;不追求美好也不追求丑陋,那么既没有美好也没有丑陋,这就是所谓的玄同。

申徒狄背着石头自己沉入深渊,但溺水者不能因此抗拒;弦高说谎而救了郑国,说谎不能成为常态。事情有时会有应对,但不能一成不变。

多言的人就像百舌鸟的叫声;少言的人就像没有涂脂粉的窗户。六畜中那些耳朵和眼睛多的不吉利,谶书中都有记载。百人一起对抗浮力,不如一个人提着走。事物中有的多不如少,拉车的人两只手交替着拉。

事情中有的需要相互等待才能完成,两个人都溺水,不能相互救助,一个人站在陆地上就可能救助。

相同的事物不能相互治理,必须等待不同的事物才能完成。千年的松树下有获菩,树上有兔丝;树上有丛蓍,树下有伏龟;圣人从外部了解内部,用所见来推断所隐。

喜欢武艺不一定是侠客,喜欢文学不一定是儒者,喜欢方术不一定是医生,喜欢马不一定是马夫,懂得音乐不一定是盲人,懂得味道不一定是厨师,这些都是有一般性而没有具体名称的。

穿着铠甲的人,不是为了在十步之内战斗,而是在百步之外,争夺深浅,深则直达五脏,浅则只到皮肤。

生死相隔,不能作为距离来衡量。楚王失去了猿猴,树木因此被砍伐;宋君失去了珍珠,池中的鱼因此被捕尽;所以水泽失火,森林也会感到忧虑。

君上求材,臣子会砍伐树木;君上求鱼,臣子会挖空山谷;君上求揖,臣子会送船;君上说话像丝,臣子说话像线。

君上有一善,臣下有二誉;君上有三衰,臣下有九杀。

大夫种知道如何使越国强大,却不知道如何保全自己;苌弘知道周朝的存续,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灭亡;知道远方却不知道近处。

害怕马匹冲撞就不敢骑,害怕车翻覆就不敢乘坐,因此放弃了公利来避免祸患。

不孝顺父母的人有时会签署父母的意愿,生了孩子的人也不能保证他们一定会孝顺,但仍然会养育他们。

范氏家族败亡时,有人偷走了他们的钟,背着它逃跑,虽然发出了声音,但害怕别人听到,就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憎恨别人听到可以,但自己捂住耳朵,这是错误的。

上升不能超过石头,因为升是在石头之中;夜晚不能修整岁月,因为夜晚在岁月之中;仁义不能超过道德,因为仁义包含在道德之中。

先穿针后穿线可以做成帷幕;先穿线后穿针则不能做成衣服。针做成帷幕,蔂做成城。事情的成败,一定是由小处开始的,言语有渐进的过程。

染色时先染青色后染黑色可以,先染黑色后染青色则不行。工人先上漆后上丹可以,先上丹后上漆则不行。万事由此,所以先后上下,不可不仔细考虑。

水浑浊鱼儿就会生病,身体劳累精神就会混乱。所以国家有贤明的君主,就能抵御万里的冲击。

通过媒人嫁人,但不通过媒人就能成婚,通过人交往,但不通过人就能亲近。行为和目标一致,即使相隔千里也会跟随;行为和目标不一致,即使相邻也不相通。

海水虽然很大,但不接受腐烂的东西。日月不回应不是它的气息,君子不接纳不是自己同类的人。

人们不爱别人的手,而爱自己的手指;不爱江汉的珍珠,而爱自己的鱼钩。

用柴草做鬼,用火烟做气。用柴草做鬼,会吓得逃跑;用火烟做气,可以杀猪煮狗。

先做这样的事情,不如后做。

聪明的人善于度量,有智慧的人善于预谋。羿死了,桃部的人不用射箭;庆忌死了,剑锋的人不用搏斗。

消灭邪恶的人,告诉户人家说:“我确实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这样反而会引起更多的诽谤。

用言语来阻止言语,用事情来阻止事情,就像扬起尘土来扑灭灰尘,抱着柴草去救火。

流言蜚语像雪一样能洗去污点,就像用黑泥来洗白布。

箭在十步之内能穿透犀牛的铠甲,但在三百步之外就不能穿透鲁缟;千里马一天能跑千里,但卸下鞍辔后会倒下。

大家攻击小家是暴行,大国并吞小国是贤德。小马不是大马同类,小智不是大智同类。

穿着羊皮袄而租房子,这是他的事情;穿着貂皮袄而背竹篓,这是很奇怪的。

把洁白当作污辱,就像洗澡后还去摸粪坑,熏香后还背猪。

治疗疽疮时不分好坏丑陋的肉一起割掉,农夫不分辨禾苗和杂草一起锄掉,这不是很荒谬吗?

破坏池塘来捉龟,与邻居同住却想要捉老鼠,挖开屋子来捉老鼠,割掉嘴唇来治疗蛀牙:夏桀、盗跖这类人,君子是不与他们为伍的。

杀死战马去捉狐狸,抓到两只鳖却失去了灵龟,砍断右臂去争一根毛发,折断宝剑去争锥刀。

用这样的智慧,怎么能值得称赞呢!宁愿用针刺一百次,也不愿用刀刺一次;宁愿拉一次重物,也不愿长时间拉紧绳子;宁愿一个月饿着,也不愿十天饿着。

万人的力量,不如一个人的力量。有人称赞别人节俭,春天到了早上,不中意的人还是会被贬谪。

观察一下,原来是他的母亲。

所以小人的赞誉,反而会损害别人。

东家的母亲死了,她的儿子哭得不悲伤。西家的儿子看到后,回家对母亲说:“社为什么这么快就死了,我一定会悲伤地哭社。”想要母亲死的人,即使母亲死了也不会悲伤地哭。

说学习没有时间的人,即使有时间也不会学习。

看到中空的木头能浮在水上,就知道可以做成船;看到随风飘转的飞蓬,就知道可以做成车轮;看到鸟的脚印,就知道可以用来书写。按照这种类推的方法。把不义当作义,把不礼当作礼,就像赤身裸体的人追赶疯子,偷了财物给乞丐,偷了竹简来写法律,蹲在地上读《诗经》和《尚书》。割去它,却阻止不了邪恶;抓住它不放,就像马身上被割的伤口一样,玉石被砍断。圣人不停地追求,不以过去为贤,以今天为昨日的日子。像鹿一样像马的马价值千金,但天下没有价值千金的鹿;玉石需要经过砻磨才能成为器物,有千金之壁但没有砻磨的工具。光从缝隙照进来,只能照亮一角;从窗户照进来,只能照亮北墙;从门照进来,能照亮整个房间,没有遗漏的地方;何况是宇宙之光呢?天下没有不借助光明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接受的光线小,看到的就浅;接受的光线大,照亮的就广。江水从岷山流出,河水从昆仑山流出,济水从王屋山流出,颍水从少室山流出,汉水流出后分流,注入东海,它们流经的地方不同,但最终都注入东海,它们的归宿是一致的。对于学者来说,就像车轴一样,转动齿轮,不在于自己转动,却能行驶千里,循环往复,源远流长。不懂得学者就像迷路的人,告诉他东西南北,他所在的地方都是模糊的,背对着方向也找不到,不知道要点。冷不能产生冷,热不能产生热,不冷不热,却能产生冷热。所以有形的来自于无形,没有天地能产生天地,这是非常深奥和广大的!雨聚集起来不能沾湿,等到它停止才能湿润;箭射出去不能穿透,等到它停止才能穿透。只有停止才能停止众人的停止。利用高地建造台子,利用低地建造池塘,各自根据地势,不敢随意改变。圣人使用物品,就像用红色的绳子捆绑稻草狗,用土龙来求雨。稻草狗等待它来求福,土龙等待它来得到食物。

鲁国有个人擅长制作帽子,他的妻子擅长编织鞋子,他们迁移到越国后却非常贫困。因为他们所擅长的不适用于那个地方,就像在山上种荷花,在井中养火。拿着钓竿上山,拿着斧头下到深渊,想要得到所求,是非常困难的。想要驾车穿越越国,乘着木筏进入胡地,想要得到无穷,是不可能得到的。楚王有只白猿,楚王亲自射它,白猿就扑向箭矢而欢快。如果让养由基射它,他刚开始调弓矫正箭矢,还没射出去,白猿就抱住柱子嚎叫了。有先中箭再中靶的。呙氏的玉璧,夏后的玉璜,通过礼让来交换,为了合欢,晚上投入水中,却变成了怨恨;时机不对。画西施的面容,美得无法形容;画孟贲的眼睛,大得无法畏惧;失去了君子的形象。有人兄弟分家,虽然数量不多,但大家都认为这是正义的。正因为数量不多,所以无法衡量。登上高处让人想要仰望,靠近深渊让人想要窥视,这就是所处的环境使然的。射箭的人让人端正,钓鱼的人让人恭敬,这也是事情使然的。说杀掉牛可以赎回死去的良马,没有人会这样做。杀牛,必然会导致它的死亡。用必然死亡的东西来赎回不必然死亡的东西,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季孙氏劫持了公家,孔子劝说他,先顺着他的行为然后引导他进入政治,说:“提拔正直的人,如何得不到?提拔正直的人和邪恶的人,不要跟随他们。”这就是所说的同流合污而道路不同。众人都是邪恶的,正直的人不容于世;众人都是邪恶的,正直的人不容于世,所以人多了就会吃狼,狼多了就会吃人。想要做邪恶的人,必须互相明确正道;想要做邪恶的人,必须互相通达正直。公道不立,私欲得以放纵,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这就是用善良来掩盖丑恶。众人的议论形成森林,不用翅膀就能飞翔,三个人就能成为市场中的老虎,一里地就能摇动杵臼。那些在水中游动的人,不寻求沐浴,已经满足于水中了。所以吃草的动物不急于轻易捕获,水中的虫子不急于轻易入水。行动上有些变化但不失去常态。确实有不合礼节却失去礼节的情况:尾巴挂在梁柱下死去,这是信用的缺失;孔氏不参加母亲的丧礼,这是礼节的缺失。曾子立孝,不超过胜母之闾;墨子非乐,不进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饮盗泉;这就是所说的养志。商纣王用象牙装饰而箕子叹息,鲁国用偶人下葬而孔子感叹,所以圣人看到霜就知道会结冰。

有鸟要飞来,张开网等待它,得到鸟的是网的一角;现在只使用网的一角,就永远得不到鸟。现在穿着盔甲的人,是为了防备箭矢的到来,如果让人必须知道箭矢会聚集在哪里,只需要挂一张纸就可以了。事情有时不能预先规划,物品有时突然到来,没有防备,所以圣人积蓄道德来等待时机。

剃掉牛的毛,用犁耕田,割掉牛的鼻子,拴住它,生下的牛用来祭祀,祭祀的人斋戒后把它沉入河中,河伯难道会因为自己是从那里出来的而感到羞耻,拒绝享用吗!

得到万人的军队,不如得到一句话的正确。得到隋侯的珍珠,不如得到事情的原因。得到呙氏的玉璧,不如得到事情的发展方向。

挑选良马的人,不是为了让它追逐狐狸,而是为了让它射杀麋鹿。磨利剑的人,不是为了让它斩断丝绸,而是为了让它砍断犀牛。所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向往的人就是那些。

看到弹弓就想要吃鸮鸟的肉,看到鸡蛋就想要知道晨昏,看到磨盘就想要得到布,虽然道理如此,也不必担心晚。

象解开了它的牙齿,不怨恨别人利用它;死了就抛弃了它的招魂幡,不怨恨别人拿走它。人如果能用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来帮助别人,那就好了。

疯子向东跑,追赶的人也向东跑,向东跑的方向相同,但跑的原因不同。溺水的人掉入水中,救他的人也掉入水中,掉入水中的行为相同,但掉入水的原因不同。所以圣人把生死看作一样,愚人也把生死看作一样,圣人的生死相通于理,愚人的生死不知道利害所在。

徐偃王因为仁义而亡国,国家亡了不一定是因为仁义;比干因为忠诚而身体被砍,被杀的人不一定是因为忠诚。所以寒冷时颤抖,害怕的人也会颤抖,这就是同名而实异。

明月之珠是从蛤蜊中出来的。周朝的玉圭是从石头中出来的,大蔡的神龟是从沟壑中出来的。

拥有万辆战车的君主,戴着锱锤做的帽子,穿着百金做的车。牛皮虽然低贱,却能统率三军。想要学唱歌的人,必须先学会徵羽乐风;想要美化和谐的人,必须先从《阳阿》《采菱》开始;这些都是学习他们不学习的东西,却想要达到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

烤蝉的人致力于使火光明亮;钓鱼的人致力于使饵料芬芳。使火光明亮,是为了照亮并吸引它;使饵料芬芳,是为了诱惑并利用它。想要吸引鱼,先要通水;想要吸引鸟,先要种树。水积聚起来鱼就会聚集,树木茂盛鸟就会聚集。喜欢打猎的人先准备好弓箭,喜欢钓鱼的人先准备好钩子和网,没有没有准备工具而得到利益的情况。给人马解开缰绳,给人车卸下轭,所爱的东西少,所失去的东西多,所以里人谚语说:‘煮牛肉不加盐,是失败的。’

桀有得事,尧有遗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故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意思是:夏桀有他得势的时候,唐尧有他遗留下来的治国之道,丑陋的嫫母有她的美,美丽的西施有她的丑。所以,一个国家灭亡的法律中有些是可以效仿的,一个国家治理的风俗中有些是可以批评的。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箄甑瓾,在[礻+丹]茵之上,虽贪者不搏。

意思是:珍贵的琬琰之玉即使埋在泥中,廉洁的人也不会放弃它;破旧的箄甑瓾即使放在华丽的席子上,贪婪的人也不会去争夺。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即使被污辱,世界也不能贬低它;丑恶的东西即使地位很高,世界也不能重视它。

春贷秋赋民皆欣;春赋秋货众皆怨;得失同,喜怒为别,其时异也。

意思是:春天借贷,秋天还债,百姓都感到高兴;春天征税,秋天交货,百姓都感到怨恨;得失相同,但喜怒不同,是因为时机不同。

为鱼德者,非挚而入渊;为蝯赐者,非负而缘木,纵之其所而已。

意思是:做鱼的人不需要拿着鱼钩下水;做猿猴的人不需要背着东西爬树,只需任其自然即可。

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故人莫恶于无常行。

意思是:貂皮大衣虽然杂色,不如纯色的狐皮大衣,所以没有人讨厌行为无常的人。

有相马而失马者,然良马犹在相之中。

意思是:有看马时看错了马的情况,但好马还是在观察的过程中被发现的。

今人放烧,或操火往益之,或接水往救之,两者皆未有功,而怨德相去亦远矣。

意思是:现在的人遇到火灾,有的人拿着火去助燃,有的人拿着水去救火,这两种做法都没有效果,而他们对人的怨恨和感激也相差甚远。

郢人有买屋栋者,求大三围之木,而入予车毂,跪而度之,巨虽可,而修不足。

意思是:有一个楚国人要买一根屋梁,要求直径三围的木头,结果给了他车轴那么粗的,他跪下来量,虽然粗细合适,但长度不够。

蘧伯玉以德化,公孙鞅以刑罪,所极一也。

意思是:蘧伯玉用德行感化人,公孙鞅用刑罚处罚人,他们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病者寝席,医之用针石,巫之用糈籍,所救钧也。

意思是:病人躺在床上,医生用针灸和砭石治疗,巫师用糈米和符咒治疗,他们的治疗效果是一样的。

貍头愈鼠,鸡头已瘘,虻散积血,斵木愈龋,此类之推者也。

意思是:用狐狸头治老鼠的病,用鸡头治瘘疮,用蚊虫散血治疗瘀血,用木头修补蛀牙,这些都是类似的治疗方法。

膏之杀鳖,鹊矢中蝟,烂灰生蝇,漆见蟹而不于,此类之不推者也。

意思是:用油杀鳖,用喜鹊粪打猎,用灰烬生蝇,用漆见蟹而不粘,这些都是不常用的方法。

推与不推,若非而是,若是而非,孰能通其微!天下无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众白也。

意思是:推崇与不推崇,是非对错,谁能理解其中的微妙!天下没有纯白色的狐狸,但有纯白色的皮衣,那是收集了许多白色羽毛做成的。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必食其蹠数十而后足。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齐王吃鸡,一定要吃它的脚几十次才满足。

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克。

意思是:小刀可以剃毛,但要砍伐大树就必须用斧头。

物固有以克适成不逮者。

意思是:事物确实有因为工具不合适而无法完成的情况。

视方寸于牛,不知其大于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意思是:从牛的局部看,不知道它比羊大;从整体看,才知道它大得多。

孕妇见兔而子缺唇,见麋而子四目。

意思是:孕妇梦见兔子,生下的孩子可能缺唇;梦见麋鹿,生下的孩子可能有四只眼睛。

小马大目,不可谓大马;大马之目眇,可谓之眇马;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

意思是:小马大眼睛,不能说它是大马;大马眼睛瞎了,可以叫它瞎马;事物确实有看似如此却并非如此的情况。

故决指而身死,或断臂而顾活,类不可必推。

意思是:因此,有时指天发誓却死去,有时断臂求生却活了下来,这类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厉利剑者必以柔抵,击钟磐者必以濡木,毂强必以弱辐,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服。

意思是:磨利剑的人必须用柔软的东西抵住,敲击钟鼓的人必须用湿润的木头,车轮的轴必须用较弱的辐条,两个坚硬的东西不能和谐相处,两个强大的人不能相互屈服。

故梧桐断角,马牦截玉。

意思是:因此,梧桐树可以砍断鹿角,马可以砍断玉石。

媒但者,非学谩也,但成而生不信。

意思是:媒人只是促成婚姻,并不是学习欺骗,但成婚后,双方可能不再信任。

立懂者,非学斗争也,慬立而生不让。

意思是:立身处世的人,并不是学习斗争,而是谨慎行事,不与人争斗。

故君子不入狱,为其伤恩也;不入市,为其侳廉也;积不可不慎者也。

意思是:君子不进入监狱,因为那会伤害恩情;不进入市场,因为那会败坏廉洁;积累财富是不可以不谨慎的。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意思是:走路不用手,绑住手走路就不能快;飞翔不用尾巴,折断尾巴飞翔就不能远;事物的用途必须等待它不再被使用的时候。

故使之见者,乃不见者也;使鼓鸣者,乃不鸣者也。

意思是:因此,那些让人们看到的东西,其实是看不到的;那些让人们听到的声音,其实是听不到的。

尝一脔肉,知一镌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

意思是:尝一块肉,知道一块肉的滋味;挂起羽毛和炭火,知道干燥和潮湿的空气;从小事中看出大事。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意思是:看到一片叶子落下,就知道一年快要结束了;看到瓶中的冰,就知道天下很冷;从近处推断远处。

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

意思是:三个人并肩站立,不能走出家门;一个人跟随,可以走遍天下。

足蹍地而为迹,暴行而为影,此易而难。

意思是:脚踩在地上留下痕迹,行走留下影子,这是容易的却很难。

庄王诛里史,孙叔敖冠浣衣。文公弃荏席,后霉黑,咎犯辞归。

意思是:楚庄王诛杀了里史,孙叔敖戴着洗过的衣服。晋文公丢弃了草席,后来发霉变黑,咎犯辞去了官职。

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意思是:因此,桑叶落下时,老年人会感到悲伤。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周鼎不爨而不可贱,物固有以不用而为有用者。

意思是:日常用的鼎虽然经常使用但不珍贵,周代的鼎即使不用也很宝贵,事物确实有因为不用而变得有用的。

地平则水不流,重钩则衡不倾,物之尤必有所感,物固有以不用为大用者。

意思是:地面平坦则水流不急,重物挂在钩上则秤不会倾斜,事物之所以特别,必定有所感应,事物确实有因为不用而发挥大作用的。

先倮而浴则可,以浴而倮则不可;先祭而后飨则可,先飨而后祭则不可;物之先后各有所宜也。

意思是:先脱衣服再洗澡是可以的,先洗澡再脱衣服就不可以;先祭拜再宴请是可以的,先宴请再祭拜就不可以;事物的先后顺序各有适宜的地方。

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妇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家,度江、河而言阳侯之波。

意思是:在祭拜的时候谈论狗生,在娶亲的晚上谈论丧服,在设宴的时候谈论高门,在渡江、河的时候谈论海浪。

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杀人,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活人,其望赦同,所利害异。

意思是:有人说知道将要赦免就多杀人,有人说知道将要赦免就多救人,他们对赦免的期望相同,但得到的利益和危害不同。

故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灭。

意思是:因此,有时候吹火会点燃,有时候吹火会熄灭。

所以吹者异也。

意思是:所以吹火的方式不同。

烹牛以飨其里,而骂其东家母,德不报而身见殆。

意思是:用牛肉宴请自己的乡邻,却骂邻居的母亲,不报恩反而自身危险。

文王污膺,鲍申伛背,以成楚国之治。

意思是:周文王受辱,鲍申驼背,以此成就了楚国的治理。

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产之事。

意思是:裨谌出城门得知消息,以此成就了子产的事业。

朱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修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于我。’故凡问事必于近者。

意思是:侏儒问天径是否比修长的人高,修长的人说:‘不知道。’侏儒说:‘你虽然不知道,但毕竟比我高。’因此,问事情一定要问接近的人。

寇难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负而走,两人皆活,得其所能也。

意思是:敌寇来犯时,跛脚的人告诉盲人,盲人背着跛脚的人逃跑,两人都活了下来,因为他们各自利用了自己的能力。

故使盲者语,使躄者走,失其所也。

意思是:因此,让盲人说话,让跛脚的人走路,这是失去了他们的能力。

郢人有鬻其母,为请于买者曰:‘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此行大不义,而欲为小义者。

意思是:有一个楚国人要卖他的母亲,向买主请求说:‘这个母亲年纪大了,希望您好好对待她,不要让她受苦。’这种行为极其不道德,却想要做一件小善事。

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动以攫搏,兄牛之动以抵触,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

意思是:甲壳虫的行动是为了固定,昆虫的行动是为了有毒的螫刺,熊和虎的行动是为了抓捕,牛的行动是为了抵触,事物没有不利用自己的长处而发挥短处的。

治国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

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像耕田,只需要去除有害的杂草。

今沐者堕发,而犹为之不止,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

意思是:现在洗头时掉头发,却还是不停地洗,因为去掉的头发少,得到的利益多。

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擏不正而可以正弓。

意思是:磨刀石本身不锋利,却可以磨利金属;矫正器本身不直,却可以矫正弓。

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

意思是:事物确实有不正可以矫正,不锋利可以磨利。

力贵齐,知贵捷。

意思是:力量贵在整齐,智慧贵在敏捷。

得之同,返为上;胜之同,迟为下。

意思是:得到的结果相同,返回的方法为上;战胜的方法相同,迟缓的为下。

所以贵镇邪者,以其应物而断割也;靡勿释,牛车绝辚。

意思是:所以重视镇压邪恶的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根据情况做出决断;不要放松,牛车上的辚辚声就会停止。

为孔子之穷于陈、蔡而废六艺,则惑;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药,则勃矣。

意思是:如果孔子在陈国和蔡国穷困潦倒就放弃六艺,那就令人疑惑;如果医生不能治愈自己的病,生病了却不吃药,那就令人愤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淮南子-说山训-注解

道:指宇宙的根本原理和规律,是中国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如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无有:指既不是无,也不是有的状态,是道家哲学中的一种超然境界。

形:指有形的物体或存在,即物质实体。

名:指对事物的称谓或概念,即思想或语言中的表达。

幽冥:指深奥、神秘、不可见的世界,常用来比喻道的深奥和难以捉摸。

内视:指自我反省,内观自己的心灵。

宗:指根本、根源,也可指传统或家族。

沫雨:指细小的雨滴,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澄水:指清澈平静的水,比喻清晰、平静的心境。

詹公:指古代的钓鱼高手。

申喜:指古代的乐官,擅长音乐。

瓠巴:指古代的琴师。

伯牙:指古代的琴师,与钟子期以琴音传情。

介子:指古代的歌手。

文君:指古代的乐官,擅长音乐。

玉:玉指的是美玉,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

渊:指深水,比喻深奥的道理。

珠:指珍珠,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

筋骨:指人的骨骼和肌肉,比喻人的身体。

爪牙:指动物的爪子和牙齿,比喻帮凶。

晞堁:指干燥的沙土,比喻干燥的环境。

黄泉:指阴间,比喻死后的世界。

眸子:指眼睛,比喻人的心灵。

太山:指泰山,比喻高大、稳固的事物。

无为:指不做任何有意为之的事,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神:指精神、意识,也可指神秘的力量。

载无:指承载着无的状态,即道家所追求的虚静无为的境界。

胶漆:指胶和漆,比喻紧密相连的关系。

冰炭:指冰和炭,比喻完全相反的事物。

贼:指破坏、伤害。

息:指停止、平息。

捶垛:指用杵和臼捣碎谷物,比喻积累。

秋毫:指秋天鸟兽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不测:指不可预测,比喻深不可测。

内:指内部,内心。

外:指外部,外部世界。

幽谷:指深幽的山谷,比喻隐居之地。

江海:指大江大海,比喻广阔的天地。

义:指道德准则,正义。

和氏之壁:指古代著名的和氏璧,比喻珍贵的东西。

随侯之珠:指古代著名的随侯珠,比喻珍贵的东西。

精:指精华、精髓。

失火者:指发生火灾的人,比喻遇到困境的人。

困辱:指困苦和羞辱。

覆倾:指颠覆和倾覆。

芥:指小草,比喻极小的事物。

青葱:指青翠的植物,比喻美好。

慈石:指磁石,比喻有吸引力的东西。

铜:指金属铜,比喻坚硬、不易改变的事物。

磐:指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比喻稳定和持久。

水广者鱼大:水广,指水域宽广;鱼大,指鱼儿体型大。意指环境条件好,事物就能长得好。

山高者木修:山高,指山势高大;木修,指树木高大。意指环境条件优越,事物就能长得茂盛。

晦人为器也:晦,指隐藏;器,指器物。意指隐藏人才如同隐藏器物,比喻人才不被发现和利用。

谍挺其土而不益厚:谍,指挖;挺,指直立;土,指土地。意指挖掘土地而不使之更加深厚。

剥牛皮,鞟以为鼓:剥,指剥皮;鞟,指去毛的皮;鼓,指鼓乐器。意指剥去牛皮制成鼓,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某些东西。

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狐白,指狐狸的白色皮毛;裘,指皮衣;被,指穿着。意指穿着狐狸皮衣的天子坐在庙堂上,比喻身份高贵。

亡羊而得牛:亡羊,指丢失羊;得牛,指得到牛。意指虽然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得到了更好的东西。

断指而免头:断指,指断掉手指;免头,指避免失去头颅。意指为了保住大局而做出牺牲。

执弹而招鸟,挥税而呼狗:执弹,指拿着弹弓;招鸟,指招引鸟儿;挥税,指挥动鞭子;呼狗,指呼唤狗。意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吸引或召唤。

剥牛皮,鞟以为鼓,正三军之众:正三军之众,指整顿三军。意指为了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然为狐计者,不若走于泽:走于泽,指在泽地中生活。意指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候放弃尊贵的生活也是一种选择。

申徒狄负石自沉于渊:申徒狄,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负石,指背着石头;自沉于渊,指自己投河自尽。意指极端的行为。

弦高诞而存郑:弦高,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诞,指欺骗;存郑,指保全郑国。意指用欺骗的方式保全国家。

谶书著之:谶书,指预言性质的书籍;著之,指记载。意指在书中记载了预言。

引车者二六而后之:引车,指拉车;二六,指六个。意指拉车的人需要六个人才能拉得动。

物固有众而不若少者:物固有众而不若少者,指事物有时候众多不如少数。意指数量多不一定好。

被甲者,非为十步之内也:被甲,指穿着铠甲;十步之内,指短距离。意指穿着铠甲不是为了短距离内的战斗。

死生相去,不可为道里:死生相去,指生死之间的距离;道里,指距离。意指生死之间的距离无法用距离来衡量。

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亡其猿,指失去猿猴;残,指破坏。意指楚王失去猿猴,导致林木被破坏。

宋君亡其珠,池鱼为之殚:亡其珠,指失去珍珠;殚,指耗尽。意指宋君失去珍珠,导致池中的鱼儿被耗尽。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材,指上级寻求木材;残木,指砍伐树木。意指上级寻求木材,导致下级砍伐树木。

大夫种知所以强越:大夫种,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强越,指使越国强大。意指大夫种知道如何使越国强大。

不孝弟者或署父母:不孝弟,指不孝顺父母;署父母,指担任父母的职务。意指不孝顺父母的人可能会代替父母。

范氏之败,有窃其钟,负而走者:范氏之败,指范氏家族的失败;窃其钟,指偷走钟;负而走者,指背着钟逃跑。意指范氏家族失败后,有人偷走了钟并逃跑。

不孝弟者或署父母,生子者所不能任其必孝也:生子者所不能任其必孝也,指生下孩子的人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会孝顺。意指孝顺不是必然的。

宁百刺以针,无一刺以刀:宁百刺以针,指宁愿用针刺一百次;无一刺以刀,指不用刀刺。意指宁愿忍受小痛苦,不愿忍受大痛苦。

万人之 ,愈于一人之隧:万人之 ,指万人之力;一人之隧,指一个人的隧道。意指众人的力量比一个人的力量更有力量。

有誉人之力俭者,春至旦,不中员呈,犹谪之:有誉人之力俭者,指赞美别人的人;春至旦,指春天到来;不中员呈,指没有达到标准;谪之,指被贬谪。意指赞美别人的人即使做得不好,也会被贬谪。

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东家母死,指东家的母亲去世;其子哭之不哀,指儿子哭得不悲伤。意指表面上看似悲伤,实际上并不悲伤。

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西家子,指西家的儿子;归谓其母曰,指回家告诉他的母亲。意指西家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的母亲。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谓学不暇者,指说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虽暇亦不能学矣,指即使有空闲时间也不能学习。意指没有学习的心态,即使有空闲时间也无法学习。

窾木:窾木指的是树中空洞的部分,常用于造船。在古代,人们观察到空心的树木浮在水面上,从而发明了用木头制成的舟。

飞蓬:飞蓬是一种草,其种子随风飘散。这里比喻事物的流动变化,人们通过观察飞蓬的旋转,领悟到车的运动。

鸟迹:鸟迹指的是鸟在地面留下的脚印。古代人们通过观察鸟的飞行轨迹,推断出可以用来记录文字的方法。

非义为义:非义为义指的是把不义之事当作正义,比喻混淆是非。

非礼为礼:非礼为礼指的是把不礼貌的行为当作礼貌,比喻违背礼仪。

裸走:裸走指的是赤身裸体行走,这里比喻不顾礼仪。

狂人:狂人指的是疯狂的人,这里比喻不理智的行为。

乞者:乞者指的是乞丐,这里比喻贫穷的人。

简:简指的是简牍,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

诗书:诗书指的是《诗经》和《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

岁贤昔:岁贤昔指的是年纪比过去更贤能,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能力不断增强。

牦:牦指的是用绳索束缚。

礛诸:礛诸指的是磨玉的工具。

壁:壁指的是美玉。

牖:牖指的是窗户。

户:户指的是门。

宇宙:宇宙指的是天地万物。

藉明:藉明指的是借助光明。

江出岷山:江出岷山指的是长江发源于岷山。

河出昆仑:河出昆仑指的是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济出王屋:济出王屋指的是济水发源于王屋山。

颖出少室:颖出少室指的是颖水发源于少室山。

汉:汉指的是汉水。

嶓冢:嶓冢指的是嶓冢山,位于汉水中。

车轴:车轴指的是车轴,比喻事物的核心。

毂:毂指的是车轮的中心部分。

马牦截玉:马牦(马身上的硬毛)截断了玉石。

圣人:圣人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岁:岁指的是时间。

昔:昔指的是过去。

鹿:鹿指的是鹿这种动物。

光:光指的是光线。

隙:隙指的是缝隙。

遗人马而解其羁:遗人马而解其羁指的是把马送给别人,解开马身上的绳索,比喻帮助他人。

遗人车而税其轙:遗人车而税其轙指的是把车送给别人,征收车辆税,比喻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要有所保留。

烹牛而不盐:烹牛而不盐指的是煮牛肉而不放盐,比喻做事不讲究方法。

败所为也:败所为也指的是做事失败。

象著:象著指的是用象牙装饰的箭。

箕子:箕子是商朝末年的一位贤臣。

偶人:偶人指的是木偶人。

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弹:弹指的是弹弓。

鸮炙:鸮炙指的是用鸮鸟肉烤制的食物。

卵:卵指的是鸟蛋。

磨:磨指的是磨刀。

成布:成布指的是制成布料。

理:理指的是道理。

暮:暮指的是晚上。

象:象指的是大象。

牙:牙指的是象牙。

招箦:招箦指的是用来招引人的东西。

兵:兵指的是兵器。

隋侯之珠:隋侯之珠指的是隋侯珠,古代的宝珠。

事之所由:事之所由指的是事情的原因。

撰良马:撰良马指的是挑选良马。

狐狸:狐狸指的是狐狸这种动物。

麋鹿:麋鹿指的是麋鹿这种动物。

砥利剑:砥利剑指的是磨砺锋利的剑。

缟衣:缟衣指的是白色衣服,这里比喻普通事物。

兕犀:兕犀指的是犀牛。

景行行止:景行行止指的是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朝歌之邑:朝歌之邑指的是朝歌,古代的一个城邑。

盗泉:盗泉指的是古代的一个泉水,传说饮此泉水会变成盗贼。

养志:养志指的是培养志向。

霜:霜指的是霜冻。

冰:冰指的是冰块。

罗:罗指的是捕鸟的网。

甲:甲指的是铠甲。

矢:矢指的是箭。

集:集指的是聚集。

札:札指的是箭矢。

畜道:畜道指的是蓄积道德。

时:时指的是时机。

河伯:河伯指的是黄河的水神。

尸祝:尸祝指的是祭祀时主持的人。

斋戒:斋戒指的是进行斋戒仪式。

沉诸河:沉诸河指的是把东西沉入河中。

当:当指的是恰当、合适。

事之所适:事之所适指的是事情的发展方向。

戈:戈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缴与矰:缴与矰指的是用来捕捉鸟类的工具。

署与罛:署与罛指的是用来捕捉鱼类的工具。

羁:羁指的是马缰绳。

轙:轙指的是车轮。

盐:盐指的是调味品。

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被后人作为暴君的典型。

尧:传说中的圣君,五帝之一,以德治天下。

嫫母:传说中丑陋的女子,但因其德行而受到尊重。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以美貌著称。

遗道:遗留下来的道路,此处指尧的德治之道。

琬琰之玉:指美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洿泥:泥泞之地,比喻恶劣的环境。

弊箄甑瓾:破旧的箄、甑、瓾。

[礻+丹]茵:绣有花纹的垫子,指华丽的物品。

弊:破旧的。

箄:竹席。

甑:蒸饭的器具。

瓾:陶器。

赋:征税。

民:百姓。

鱼德:鱼的德性,此处指鱼的习性。

蝯:猴子。

赐:赠送。

貂裘:用貂皮做的裘衣,指贵重的衣物。

狐裘:用狐狸皮做的裘衣,指相对较次的衣物。

粹:纯粹,无杂质的。

无常行:没有固定的行为或原则。

相马:观察马匹,以辨别其优劣。

失马:丢失马匹。

良马:好马。

放烧:放火。

操火往益之:拿着火去增加火势。

接水往救之:接水去救火。

怨德:怨恨和感激。

郢人:楚国的人。

屋栋:房屋的梁柱。

蘧伯玉: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德行著称。

公孙鞅: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以严刑峻法著称。

刑罪:刑罚和罪行。

病者:生病的人。

医:医生。

针石:针灸用的针和石。

巫:巫师。

糈籍:巫师用来驱邪的符咒。

貍头:猫头。

鼠:老鼠。

鸡头:鸡头。

瘘:病名,指颈部或身上的肿块。

虻:一种吸血的昆虫。

斵木:砍木头。

龋:牙齿腐烂。

膏:油脂。

鳖:甲鱼。

鹊矢:喜鹊的粪便。

蝟:刺猬。

烂灰:烧焦的灰烬。

蝇:苍蝇。

漆:一种涂料。

蟹:螃蟹。

相:观察。

两者:指放火和救火的行为。

相马而失马:观察马匹却丢失了马。

良马犹在相之中:好马仍然在观察之中。

怨德相去亦远矣:怨恨和感激相差甚远。

走不以手:走路不用手。

缚手走不能疾:绑住手走路不能快。

飞不以尾:飞翔不用尾巴。

屈尾飞不能远:弯曲尾巴飞翔不能飞远。

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物品的用途必须等待不使用的时候。

鼓鸣:鼓声。

濡木:湿木。

毂强:车毂坚固。

弱辐:车辐柔弱。

两坚不能相和:两个坚硬的东西不能相协调。

两强不能相服:两个强大的人不能相互屈服。

梧桐断角:梧桐树上的角断了。

媒但者:媒人。

学谩:学习欺骗。

但成而生不信:一旦成功就不再信任。

立懂者:立规矩的人。

学斗争也:学习斗争。

慬立而生不让:一旦立下规矩就不让步。

君子:有道德的人。

狱:监狱。

伤恩:伤害恩情。

市:市场。

侳廉:不廉洁。

积不可不慎者也:积累起来的东西不可不谨慎对待。

使之见者:让它看到的人。

乃不见者也:却看不到的人。

使鼓鸣者:让它鼓响的人。

乃不鸣者也:却不会鼓响的人。

尝一脔肉:尝一小块肉。

知一镌之味:知道一块肉的滋味。

悬羽与炭:挂上羽毛和炭。

燥湿之气:干燥和湿润的空气。

以小明大:以小见大。

见一叶落:看到一片叶子落下。

知岁之将暮:知道一年快要结束。

睹瓶中之冰:看到瓶中的冰。

知天下之寒:知道天下很冷。

以近论远:以近处的现象推断远处的现象。

三人比肩:三个人并肩站立。

不能外出户:不能走出家门。

一人相随:一个人跟随。

可以通天下:可以走遍天下。

足蹍地而为迹:脚踩在地上留下痕迹。

暴行而为影:快速行走形成影子。

此易而难:这容易却困难。

庄王: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

里史:地方史官。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以清廉著称。

冠浣衣:戴帽子穿洗过的衣服。

文公: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

荏席:用荏草编织的席子。

后霉黑:后来发霉变黑。

咎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以清廉著称。

辞归:辞职回家。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鼎虽然常用但并不珍贵。

周鼎不爨而不可贱:周代的鼎即使不用也不可轻视。

物固有以不用而为有用者:物品确实有不用时却是有用的。

地平则水不流:地面平坦则水流不快。

重钩则衡不倾:重物挂在钩上则秤不会倾斜。

物之尤必有所感:特别的事物必然会引起注意。

物固有以不用为大用者:物品确实有不用时却是有大用的。

先倮而浴:先脱光衣服再洗澡。

以浴而倮:先洗澡再脱光衣服。

先后各有所宜也:先后顺序各有所适宜。

祭之日而言狗生:在祭祀的时候谈论狗的生育。

取妇夕而言衰麻:在娶妻的晚上谈论丧服。

置酒之日而言上家:在设宴的时候谈论高门大户。

度江、河而言阳侯之波:在渡江、河的时候谈论海中的阳侯之波。

所以吹者异也:所以吹的方式不同。

烹牛以飨其里:杀牛来宴请邻里。

而骂其东家母:却辱骂邻家的母亲。

德不报而身见殆:恩德没有回报反而自身危险。

文王污膺:周文王衣服上沾了污渍。

鲍申伛背:鲍申弯腰驼背。

以成楚国之治:以此成就楚国的治理。

裨谌出郭而知:裨谌出城门就知道。

以成子产之事:以此成就子产的事迹。

朱儒:身材矮小的人。

径天高于修人:天空比高个子的人还要高。

修人:高个子的人。

不知:不知道。

子虽不知,犹近之于我:你虽然不知道,但你还比我近。

故凡问事必于近者:所以问事情一定要问近的人。

寇难至:敌寇来犯。

躄者:跛脚的人。

告盲者:告诉盲人。

盲者负而走:盲人背着跛脚的人跑。

两人皆活:两个人都活了下来。

得其所能也:得到了他们的能力。

故使盲者语,使躄者走,失其所也:所以让盲人说话,让跛脚的人走路,失去了他们的本分。

鬻其母:卖掉他的母亲。

为请于买者:向买主请求。

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这位母亲年纪大了,希望您好好照顾她,不要让她受苦。

大不义:极大的不义。

欲为小义者:想要做小善事的人。

介虫:甲壳虫。

动以固:行动以坚固。

贞虫:坚贞的虫子。

动以毒螫:行动以毒刺。

熊羆:熊和老虎。

动以攫搏:行动以抓捕。

兄牛:公牛。

动以抵触:行动以冲撞。

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物品没有不利用自己的长处而利用自己的短处的。

治国者若耨田:治理国家的人就像耕田。

去害苗者而已:只是去除有害苗子的东西而已。

沐者堕发:洗头时头发掉落。

而犹为之不止:却还是不停。

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因为去掉的少,得到的利多。

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磨刀石本身不锋利,却可以磨利金属。

擏不正而可以正弓:矫正器本身不直,却可以矫正弓。

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物品确实有不正可以矫正,不利可以利。

力贵齐,知贵捷:力量贵在一致,智慧贵在敏捷。

得之同,返为上:得到的结果相同,返回的快的是上等。

胜之同,迟为下:取胜的结果相同,慢的是下等。

所以贵镇邪者:所以重视镇压邪恶的人。

以其应物而断割也:因为他能够根据情况做出判断。

靡勿释,牛车绝辚:不放松,牛车停止了。

为孔子之穷于陈、蔡而废六艺:孔子在陈、蔡两地穷困潦倒而废弃了六艺。

则惑:就会迷惑。

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医生不能治愈自己的病。

病而不就药:生病了却不吃药。

则勃矣:就会生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淮南子-说山训-评注

桀有得事,尧有遗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故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

此句通过对桀、尧、嫫母、西施的对比,揭示了事物的两面性。桀有得事,尧有遗道,表明事物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其失败之处。嫫母虽丑,却有所美,西施虽美,却有所丑,说明美丑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因此,亡国之法中也有可取之处,治国之俗中也有可非之处,体现了事物的辩证法思想。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箄甑瓾,在[礻+丹]茵之上,虽贪者不搏。

这两句通过琬琰之玉和弊箄甑瓾的对比,说明了美丑、贵贱并非取决于外界环境,而是取决于内在品质。琬琰之玉虽在洿泥之中,但廉者不会舍弃;弊箄甑瓾虽在[礻+丹]茵之上,但贪者不会争夺。这体现了道德品质在评价事物中的重要性。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美丑、贵贱的相对性。美与恶的判断不取决于外界环境,而是取决于内在品质。即使美被污辱,世人也难以贱视;即使恶被高隆,世人也难以贵重。

春贷秋赋民皆欣;春赋秋货众皆怨;得失同,喜怒为别,其时异也。

此句通过春贷秋赋和春赋秋货的对比,说明了事物的好坏、得失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春贷秋赋,民皆欣;春赋秋货,众皆怨。得失相同,但喜怒不同,正是因为时间的不同。

为鱼德者,非挚而入渊;为蝯赐者,非负而缘木,纵之其所而已。

此句通过对鱼和蝯的比喻,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无需人为干预。鱼德者入渊,蝯赐者缘木,都是顺应自然,无需人为强求。

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故人莫恶于无常行。

此句通过对貂裘和狐裘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品质的纯粹性比杂乱性更为重要。狐裘虽简朴,但品质纯粹,而貂裘虽华丽,但品质杂乱,因此,无常行的人不受欢迎。

有相马而失马者,然良马犹在相之中。

此句通过对相马和失马的对比,说明了事物的本质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中。相马而失马,但良马仍在相之中,说明事物的本质需要深入挖掘。

今人放烧,或操火往益之,或接水往救之,两者皆未有功,而怨德相去亦远矣。

此句通过对放烧和救火的对比,说明了事物的处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非盲目行动。放烧者或操火往益之,或接水往救之,皆未成功,反而产生了怨恨,说明处理事物需要谨慎。

郢人有买屋栋者,求大三围之木,而入予车毂,跪而度之,巨虽可,而修不足。

此句通过对郢人买屋栋的描述,说明了事物评价的标准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的。郢人求大三围之木,但最终发现修不足,说明评价事物需要全面考虑。

蘧伯玉以德化,公孙鞅以刑罪,所极一也。

此句通过对蘧伯玉和公孙鞅的对比,说明了治理国家的方法并非单一,而是多样化的。蘧伯玉以德化,公孙鞅以刑罪,但最终达到的效果相同,说明治理国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病者寝席,医之用针石,巫之用糈籍,所救钧也。

此句通过对病者、医者、巫者的对比,说明了不同领域的方法各有其适用性。病者需要医者或巫者救治,但救治的方法不同,但最终目的相同,说明事物处理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貍头愈鼠,鸡头已瘘,虻散积血,斵木愈龋,此类之推者也。

此句通过对貍头、鸡头、虻、木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貍头可以治鼠,鸡头可以治瘘,虻可以散积血,斵木可以治龋,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膏之杀鳖,鹊矢中蝟,烂灰生蝇,漆见蟹而不于,此类之不推者也。

此句通过对膏、鹊矢、烂灰、漆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非总是积极的。膏可以杀鳖,鹊矢可以中蝟,烂灰可以生蝇,漆可以见蟹而不于,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是负面的。

推与不推,若非而是,若是而非,孰能通其微!天下无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众白也。

此句通过对推与不推、非而是、若是而非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天下无粹白狐,但有粹白之裘,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非简单明了,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必食其蹠数十而后足。

此句通过对齐王食鸡的比喻,说明了学习需要深入、全面,不能浅尝辄止。

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克。

此句通过对刀和斧的对比,说明了不同工具适用于不同任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物固有以克适成不逮者。视方寸于牛,不知其大于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此句通过对物与物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大小、优劣需要全面比较,不能片面看待。

孕妇见兔而子缺唇,见麋而子四目。小马大目,不可谓大马;大马之目眇,可谓之眇马;物固有似然而似不然者。

此句通过对孕妇、马、物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故决指而身死,或断臂而顾活,类不可必推。

此句通过对决指、断臂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绝对,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厉利剑者必以柔抵,击钟磐者必以濡木,毂强必以弱辐,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服。

此句通过对剑、钟磐、毂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

故梧桐断角,马牦截玉。

此句通过对梧桐、马牦、玉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媒但者,非学谩也,但成而生不信。立懂者,非学斗争也,慬立而生不让。

此句通过对媒、立、信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故君子不入狱,为其伤恩也;不入市,为其侳廉也;积不可不慎者也。

此句通过对君子、狱、市、恩、廉的对比,说明了君子在行为上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此句通过对走、飞、物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故使之见者,乃不见者也;使鼓鸣者,乃不鸣者也。

此句通过对见、鼓、鸣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尝一脔肉,知一镌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

此句通过对脔肉、镌、羽、炭的对比,说明了通过局部可以了解整体。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此句通过对叶、岁、冰、天下的对比,说明了通过局部可以推断整体。

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一人相随,可以通天下。

此句通过对三人和一人的对比,说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足蹍地而为迹,暴行而为影,此易而难。

此句通过对足、地、行、影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庄王诛里史,孙叔敖冠浣衣。文公弃荏席,后霉黑,咎犯辞归。

此句通过对庄王、孙叔敖、文公、咎犯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故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此句通过对桑叶、长年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周鼎不爨而不可贱,物固有以不用而为有用者。

此句通过对鼎、日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平则水不流,重钩则衡不倾,物之尤必有所感,物固有以不用为大用者。

此句通过对地、水、钩、衡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先倮而浴则可,以浴而倮则不可;先祭而后飨则可,先飨而后祭则不可;物之先后各有所宜也。

此句通过对倮、浴、祭、飨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处理顺序的重要性。

祭之日而言狗生,取妇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上家,度江、河而言阳侯之波。

此句通过对祭、狗生、取妇、衰麻、置酒、上家、江、河、阳侯之波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处理的时间、场合的重要性。

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杀人,或曰知其且赦也而多活人,其望赦同,所利害异。

此句通过对赦、杀人、活人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处理的结果并非总是符合预期。

故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灭。

此句通过对吹火、然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处理的结果并非总是成功的。

所以吹者异也。

此句通过对吹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处理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烹牛以飨其里,而骂其东家母,德不报而身见殆。

此句通过对烹牛、飨、骂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处理的方法需要符合道德规范。

文王污膺,鲍申伛背,以成楚国之治。

此句通过对文王、鲍申的对比,说明了领导者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

裨谌出郭而知,以成子产之事。

此句通过对裨谌、子产的对比,说明了领导者需要具备远见卓识。

朱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修人曰:‘不知。’曰:‘子虽不知,犹近之于我。’故凡问事必于近者。

此句通过对朱儒、修人的对比,说明了在处理问题时,应从近处着手。

寇难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负而走,两人皆活,得其所能也。

此句通过对躄者、盲者的对比,说明了在困难面前,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故使盲者语,使躄者走,失其所也。

此句通过对盲者、躄者的对比,说明了在处理问题时,应避免盲目行动。

郢人有鬻其母,为请于买者曰:‘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此行大不义,而欲为小义者。

此句通过对郢人的描述,说明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介虫之动以固,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动以攫搏,兄牛之动以抵触,物莫措其所修而用其短也。

此句通过对介虫、贞虫、熊羆、兄牛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治国者若耨田,去害苗者而已。

此句通过对耨田、害苗的对比,说明了治理国家需要去除害苗。

今沐者堕发,而犹为之不止,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

此句通过对沐者、堕发的对比,说明了在处理问题时,应权衡利弊。

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擏不正而可以正弓。

此句通过对砥石、金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固有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

此句通过对物、正、利的对比,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力贵齐,知贵捷。

此句通过对力、知的对比,说明了力量和智慧的重要性。

得之同,返为上;胜之同,迟为下。

此句通过对得、胜的对比,说明了事物处理的速度和效果的关系。

所以贵镇邪者,以其应物而断割也;靡勿释,牛车绝辚。

此句通过对镇邪、牛车的对比,说明了领导者需要具备果断的决策能力。

为孔子之穷于陈、蔡而废六艺,则惑;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药,则勃矣。

此句通过对孔子、医者的对比,说明了领导者需要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淮南子-说山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3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