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验尸经验。
年代:南宋(13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验尸、断案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后世法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四-服毒-原文
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
甲尖黑,喉腹胀作黑色生 ,身或青斑,眼突,口、鼻、眼内出紫黑血,须发浮不堪洗,未死前须吐出恶物或泻下黑血,谷道肿突,或大肠穿出。
有空腹服毒,惟腹肚青胀,而唇、指甲不青者;亦有食饱后服毒,惟唇、指甲青而腹肚不青者;又有腹脏虚弱老病之人,略服毒而便死,腹肚、口唇、指甲并不青者,却须参以他证。
生前中毒而遍身作青黑,多日,皮肉尚有,亦作黑色。若经久,皮肉腐烂见骨,其骨黪黑色。
死后将毒药在口内假作中毒,皮肉与骨只作黄白色。
凡服毒死或时即发作,或当日早晚;若其药慢,即有一日或二日发。或有翻吐或吐不绝。仍须于衣服上寻余药,及死尸坐处寻药物器皿之类。
中虫毒,遍身上下、头面、胸心并深青黑色,肚胀或口内吐血,或粪门内泻血。
鼠莽草毒,(江南有之)亦类中虫,加之唇裂,齿龈青黑色,此毒经一宿一日,方见九窍有血出。
食果实、金石药毒者,其尸上下或有一二处赤肿,有类拳手伤痕,或成大片青黑色,爪甲黑,身体肉缝微有血,或腹胀,或泻血。
酒毒,腹胀或吐、泻血。
砒霜、野葛毒,得一伏时,遍身发小 ,作青黑色,眼睛耸出,舌上生小刺、 绽出,口唇破裂,两耳胀大,腹肚膨胀,粪门胀绽,十指甲青黑。
金蚕蛊毒,死尸瘦劣,遍身黄白色,眼睛塌,口齿露出,上下唇缩,腹肚塌。将银钗验作黄浪色,用皂角水洗不去。
一云如是,只身体胀,皮肉似汤火 起,渐次为脓,舌头、唇、鼻皆破裂,乃是中金蚕蛊毒之状。
手脚指甲及身上青黑色,口鼻内多出血,皮肉多裂,舌与粪门皆露出,乃是中药毒、菌蕈毒之状。
如因吐泻瘦弱,皮肤微黑不破裂,口内无血与粪门不出,乃是饮酒相反之状。
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揩洗过,探入死人喉内,以纸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
再用皂角水揩洗,其色不去;如无,其色鲜白。
如服毒中毒死人,生前吃物压下入肠脏内,试验无证,即自谷道内试,其色即见。
凡检验毒死尸,间有服毒已久,蕴积在内,试验不出者,须先以银或铜钗探入死人喉,讫,却用热糟醋自下罨洗,渐渐向上,须令气透,其毒瓦斯熏蒸,黑色始现。如便将热糟醋自上而下,则其毒瓦斯逼热气向下,不复可见。或就粪门上试探,则用糟醋当反是。
又一法,用大米或占(粘)米三升炊饭,用净糯米一升淘 洗了,用布袱 盛,就所炊 饭上炊。取鸡子一个(鸭子亦可)打破,取白拌糯米饭,令匀。根据前袱起,着在前大米、占(粘)米饭上。以手三指紧握糯米饭如鸭子大,毋令冷,急开尸口,齿外放着。及用小纸三、五张,搭遮尸口、耳、鼻、臀、阴门之处。仍用新绵絮三、五条,酽醋三、五升,用猛火煎数沸,将绵絮放醋锅内煮半时,取出。仍用糟盘罨尸,却将绵絮盖覆。若是死人生前被毒,其尸即肿胀,口内黑臭,恶汁喷来绵絮上,不可近。后除去绵絮,糯米饭被臭恶之汁,亦黑色而臭,此是受毒药之状;如无,则非也。试验糯米饭封起,申官府之时,分明开说。此检验诀,曾经大理寺看定。
广南人小有争怒,赖人,自服胡蔓草,一名断肠草,形如阿魏,叶长尖,条蔓生,服三叶以上即死。干者,或收藏经久,作末食亦死。如方食未久,将大粪汁灌之,可解。其草近人则叶动,将嫩叶心浸水,涓滴入口即百窍溃血。其法∶急取抱卵不生鸡儿,细研和麻油,开口灌之,乃尽吐出恶物而苏,如少迟无可救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四-服毒-译文
凡是服毒而死的人,尸体口眼多张开,面部呈紫黑色或青色,嘴唇紫黑,手脚指甲都呈青黑色,口、眼、耳、鼻之间有血流出。
指甲尖发黑,喉咙和腹部肿胀呈黑色,身体可能有青斑,眼睛突出,口、鼻、眼内流出紫黑色的血,须发浮起难以清洗,死前可能会吐出恶物或泻下黑血,肛门肿胀突出,甚至大肠穿出。
有的人空腹服毒,只有腹部青胀,而嘴唇、指甲不发青;有的人吃饱后服毒,只有嘴唇、指甲发青而腹部不发青;还有的人因腹脏虚弱或年老多病,稍微服毒就死亡,腹部、口唇、指甲都不发青,这时需要参考其他证据。
生前中毒的人全身发青黑色,多日后皮肉仍然存在,也呈黑色。如果时间久了,皮肉腐烂露出骨头,骨头呈深黑色。
死后将毒药放入口中假装中毒,皮肉和骨头只呈黄白色。
凡是服毒而死的人,有时会立即发作,有时会在当天早晚发作;如果毒药作用较慢,可能会在一两天后发作。有的人会反复呕吐或呕吐不止。还需要在衣服上寻找残留的药物,以及在尸体坐过的地方寻找药物器皿等。
中虫毒的人,全身上下、头面、胸心都呈深青黑色,腹部胀大或口内吐血,或肛门泻血。
鼠莽草毒(江南地区有这种毒草),症状类似于中虫毒,还会出现嘴唇裂开,齿龈青黑色,这种毒经过一夜或一天后,九窍会有血流出。
食用果实或金石药中毒的人,尸体上下可能有一两处红肿,类似拳打伤痕,或成大片青黑色,指甲发黑,身体肉缝中微有血,或腹部胀大,或泻血。
酒毒会导致腹部胀大或呕吐、泻血。
砒霜、野葛中毒,经过一段时间后,全身出现小疹子,呈青黑色,眼睛突出,舌上生出小刺并绽开,口唇破裂,两耳胀大,腹部膨胀,肛门胀开,十指甲呈青黑色。
金蚕蛊毒,死尸瘦弱,全身呈黄白色,眼睛塌陷,口齿露出,上下唇收缩,腹部塌陷。用银钗检验呈黄浪色,用皂角水洗不掉。
还有一种说法是,身体肿胀,皮肉像被烫伤一样起泡,逐渐化脓,舌头、嘴唇、鼻子都破裂,这是中金蚕蛊毒的症状。
手脚指甲及身上呈青黑色,口鼻内多出血,皮肉多处裂开,舌头和肛门都露出,这是中药毒或菌蕈毒的症状。
如果因呕吐腹泻而瘦弱,皮肤微黑但不破裂,口内无血且肛门不出血,这是饮酒相反的症状。
如果要检验是否服毒,可以用银钗蘸皂角水擦拭后,探入死人的喉咙内,用纸密封,过一段时间取出,如果呈青黑色,则是中毒。
再用皂角水擦拭,如果颜色不掉,则是中毒;如果没有变色,则颜色鲜白。
如果服毒中毒而死的人,生前吃下的东西压入肠脏内,试验时没有证据,可以从肛门内试验,颜色会显现出来。
凡是检验毒死尸体,有时服毒已久,毒药蕴积在体内,试验不出来,需要先用银或铜钗探入死人喉咙,然后用热糟醋从下往上熏洗,逐渐向上,让气体透出,毒气熏蒸后,黑色才会显现。如果直接用热糟醋从上往下熏洗,毒气会被热气逼向下,无法显现。或者从肛门上试探,则用糟醋相反操作。
还有一种方法,用大米或粘米三升煮饭,用净糯米一升淘洗干净,用布包好,放在煮好的饭上蒸。取一个鸡蛋(或鸭蛋)打破,取蛋清拌入糯米饭中,搅拌均匀。按照前面的方法包好,放在大米或粘米饭上。用手三指紧握糯米饭如鸭蛋大小,不要让它冷却,迅速打开尸体口,放在牙齿外。再用三五张小纸,覆盖尸体的口、耳、鼻、臀、阴门等处。然后用三五条新棉絮,用三五升浓醋,用猛火煮沸,将棉絮放入醋锅中煮半小时,取出。用糟盘覆盖尸体,再用棉絮盖住。如果死人生前中毒,尸体会肿胀,口内黑臭,恶汁喷到棉絮上,难以接近。之后除去棉絮,糯米饭被恶臭的汁液浸染,也呈黑色且臭,这是中毒的症状;如果没有,则不是。试验后将糯米饭封好,申报官府时详细说明。这种检验方法,曾经被大理寺认可。
广南地区的人稍有争执,就会诬赖他人,自己服下胡蔓草,也叫断肠草,形状像阿魏,叶子长而尖,条蔓生长,服下三片以上就会死亡。干的胡蔓草,或收藏久了,磨成粉食用也会死亡。如果刚吃下不久,可以用大粪汁灌下解毒。这种草靠近人时叶子会动,将嫩叶心浸水,滴入口中即会百窍溃血。解毒方法是:急取抱卵不生的鸡仔,细研和麻油,开口灌下,可以吐出恶物而苏醒,如果稍有延迟就无法救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四-服毒-注解
服毒:指通过口服毒药导致中毒死亡。
紫黯:指颜色深紫且暗淡,常用来描述中毒后的皮肤颜色。
青斑:指皮肤上出现的青色斑点,常见于中毒或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
谷道:指肛门,古代医学中对肛门的称呼。
砒霜:一种剧毒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名为三氧化二砷,常用于毒杀。
野葛:一种有毒植物,学名为Aconitum,其根部含有剧毒成分。
金蚕蛊毒:传说中的一种蛊毒,据说由金蚕制成,能致人死亡。
皂角水:用皂角果实煮成的水,常用于清洗和解毒。
胡蔓草:一种有毒植物,学名为Gelsemium elegans,又名断肠草,毒性极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四-服毒-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各种中毒症状及其检验方法,反映了古代法医学在中毒案件中的实践经验。文中不仅列举了不同毒物导致的不同症状,如砒霜、野葛、金蚕蛊毒等,还提供了具体的检验方法,如使用银钗、皂角水、糯米饭等。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文中提到的中毒症状,如口眼多开、面紫黯、唇紫黑等,与现代医学中对中毒症状的描述有相似之处,显示了古代医学观察的细致和准确。同时,文中还提到了一些解毒方法,如使用大粪汁、抱卵不生鸡儿等,这些方法虽然看似原始,但在当时可能是有效的急救措施。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地方特有的毒物,如江南的鼠莽草、广南的胡蔓草等,反映了古代对不同地区毒物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研究古代毒物学和法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法医学在中毒案件中的实践经验,还反映了古代对毒物的认识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