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验尸经验。
年代:南宋(13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验尸、断案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后世法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男子作过死-原文
凡男子作过太多,精气耗尽,脱死于妇人身上者,真伪不可不察。
真则阳不衰,伪者则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男子作过死-译文
凡是男子因为过度放纵,导致精气耗尽,最终在妇人身上虚脱而死的,这种情况的真假必须仔细辨别。
如果是真的,那么阳气不会衰弱;如果是假的,那么就会表现出阳痿的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男子作过死-注解
精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力。
阳:在中医理论中,阳是指人体内的阳气,与阴气相对,代表活力、热力和外在的表现。阳气的盛衰影响人的生理状态和精神面貌。
痿:痿在中医中指的是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功能减退,常与精气不足、阳气衰弱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男子作过死-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医学文献,反映了古人对男性健康与性生活之间关系的理解。文中提到的“精气”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认为精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力和健康状态。通过观察男性在性生活中的表现,可以判断其精气的盛衰,从而推断其健康状况。
文中提到的“阳不衰”与“痿”是对比两种情况,前者表示阳气充足,生命力旺盛;后者则表示阳气衰弱,生命力减退。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男性健康的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力的重视。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医学对男性健康的重视,尤其是对精气与阳气的关系的深刻理解。古人认为,男性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命质量,也关系到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男性健康的关注在古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用词精准,通过对“精气”、“阳”、“痿”等关键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男性健康的状态。这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是古代医学文献的典型特征。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对男性健康的理解,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水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健康和生命的认识,以及他们在医学领域的探索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