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受杖死

作者: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验尸经验。

年代:南宋(13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验尸、断案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后世法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受杖死-原文

定所受杖处疮痕阔狭,看阴囊及妇人阴门并两胁肋、腰、小腹等处有无血 痕。

小杖痕,左边横长三寸,阔二寸五分;右边横长三寸五分,阔三寸。各深三分。

大杖痕,左、右各方圆三寸至三寸五分,各深三分。各有脓水,兼疮周回亦有脓水淹浸、皮肉溃烂去处。

背上杖疮,横长五寸,阔三寸,深五分。

如日浅时,宜说兼疮周回,有毒气攻注、青赤皮紧硬去处。

如日数多时,宜说∶兼疮周回亦有脓水淹浸、皮肉溃烂去处,将养不较致命身死。

又有讯腿杖,而荆杖侵及外肾而死者,尤须细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受杖死-译文

确定受杖击部位的伤痕宽度和长度,检查阴囊及女性阴部、两胁肋、腰部、小腹等部位是否有血迹。

小杖击打的伤痕,左边横向长度三寸,宽度二寸五分;右边横向长度三寸五分,宽度三寸。深度均为三分。

大杖击打的伤痕,左右两侧的伤痕直径在三寸至三寸五分之间,深度均为三分。伤痕周围有脓水,且皮肤和肌肉有溃烂的地方。

背部的杖击伤痕,横向长度五寸,宽度三寸,深度五分。

如果受伤时间较短,应说明伤痕周围有毒气侵入,皮肤呈现青红色且紧绷坚硬。

如果受伤时间较长,应说明伤痕周围也有脓水浸泡,皮肤和肌肉有溃烂的地方,且因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死亡。

还有一种是用杖击打腿部,而荆杖侵入外肾导致死亡的情况,这种情况尤其需要仔细检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受杖死-注解

杖痕:指古代刑罚中杖刑留下的伤痕。杖刑是一种用木棍击打犯人身体的刑罚,常用于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中。

阴囊:男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位于阴茎下方,包含睾丸。

阴门:女性生殖器官的外部开口,即阴道口。

两胁肋:指人体两侧的肋骨区域,位于胸部的两侧。

腰:人体躯干的一部分,位于胸部和臀部之间。

小腹:人体腹部的一部分,位于肚脐下方。

脓水:指伤口感染后产生的脓液,通常伴有炎症和疼痛。

皮肉溃烂:指皮肤和肌肉因感染或其他原因而腐烂、坏死。

毒气攻注:指伤口感染后,毒素扩散到周围组织,导致炎症和疼痛。

青赤皮紧硬:指伤口周围皮肤因炎症而呈现青紫色,且皮肤紧绷、硬化。

讯腿杖:一种特殊的杖刑,主要击打犯人的腿部。

外肾:指男性的睾丸,位于阴囊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受杖死-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司法文献,详细描述了杖刑后犯人身体的伤痕情况。杖刑作为一种常见的刑罚,其执行方式和伤痕的详细记录反映了古代司法制度的严谨性和对刑罚执行的规范性。通过对伤痕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古代司法人员对刑罚后果的重视,以及对犯人身体状况的细致观察。

文中提到的‘小杖痕’和‘大杖痕’的区别,反映了杖刑的轻重程度。小杖痕的尺寸较小,深度较浅,而大杖痕的尺寸较大,深度较深,且伴有脓水和皮肉溃烂的情况。这种细致的描述不仅有助于司法人员判断刑罚的轻重,也为后人了解古代刑罚的执行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讯腿杖’和‘荆杖侵及外肾而死者’的情况,说明杖刑的执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这种灵活性反映了古代司法制度在刑罚执行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不仅是对杖刑伤痕的客观描述,更是对古代刑罚制度的一种反思。通过对伤痕的详细记录,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刑罚后果的重视,以及对犯人身体状况的关怀。这种关怀虽然与现代人权观念有所不同,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经体现了一定的文明进步。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的语言简洁明了,描述细致入微,具有很强的纪实性。通过对伤痕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刑罚执行后的场景,感受到刑罚的残酷和犯人的痛苦。这种写实的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也为后人了解古代刑罚提供了生动的画面。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是研究古代司法制度和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杖刑伤痕的详细记录,可以了解古代刑罚的执行标准、轻重程度以及对犯人身体状况的观察方法。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司法实践以及社会观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对杖刑伤痕的客观描述,更是对古代刑罚制度的一种反思和记录。通过对伤痕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刑罚的残酷和犯人的痛苦,同时也能了解古代司法制度的严谨性和对刑罚后果的重视。这种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五-受杖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9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