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白僵死瘁死

作者: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验尸经验。

年代:南宋(13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验尸、断案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后世法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白僵死瘁死-原文

先铺炭火约与死人长阔,上铺薄布,可与炭等,以水喷微湿,卧尸于上。

仍以布覆盖头面、肢体讫,再用炭火铺拥,令遍。

再以布覆之,复用水遍洒。

一时久,其尸皮肉必软起。

乃揭所铺布与炭看,若皮肉软起,方可以热醋洗之,于验损处,以葱、椒、盐同白梅和糟研烂,拍作饼子,火内煨令热,先于尸上用纸搭了,次以糟饼罨之,其痕损必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白僵死瘁死-译文

首先铺设炭火,炭火的面积大约与死者的身体长度和宽度相当,然后在炭火上铺一层薄布,布的大小与炭火相当,用水稍微喷湿,将尸体平放在布上。

接着用布覆盖尸体的头部、面部和四肢,然后再用炭火铺满尸体的周围,确保炭火覆盖整个尸体。

再次用布覆盖尸体,然后用水均匀地洒在布上。

经过一段时间后,尸体的皮肉必然会变得柔软并隆起。

这时揭开覆盖的布和炭火,如果发现尸体的皮肉已经变得柔软并隆起,就可以用热醋清洗尸体,在检查损伤的地方,将葱、椒、盐与白梅和酒糟一起研磨成糊状,拍成饼状,放在火中加热,先在尸体上铺一层纸,然后将热糟饼敷在纸上,这样伤痕必然会显现出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白僵死瘁死-注解

炭火:古代用于加热或消毒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医疗或尸体处理。

薄布:一种轻薄的布料,用于覆盖尸体,防止直接接触炭火。

热醋:加热后的醋,古代用于消毒和软化皮肤。

葱、椒、盐:古代常用的调味品,也用于医疗和尸体处理。

白梅:一种中药材,具有收敛和消毒的作用。

糟:酿酒后的残渣,古代用于制作药饼。

罨:覆盖或敷贴的意思,常用于医疗操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白僵死瘁死-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古代处理尸体的方法,主要用于验尸或保存尸体。首先,通过炭火加热尸体,使其皮肉软化,便于后续的检查和处理。这一步骤不仅展示了古代对尸体处理的细致和科学态度,也反映了当时对尸体保存技术的探索。

其次,文中提到的使用热醋、葱、椒、盐、白梅和糟等材料制作药饼,敷贴在尸体上,以显现伤痕或病变。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代医学的智慧,也展示了当时对药物和自然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死亡和尸体的尊重与谨慎处理。在古代,尸体处理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涉及到宗教和伦理。通过这种细致的处理方法,古人在尊重死者的同时,也确保了社会的卫生和安全。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步骤详细,体现了古代文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通过对材料和步骤的详细描述,也展示了古代文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古代医学、尸体处理技术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的进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观念。通过对这段文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白僵死瘁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92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