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验尸经验。
年代:南宋(13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验尸、断案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后世法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无凭检验-原文
凡检验无凭之尸,宜说∶头发褪落,曲鬓、头面、遍身皮肉并皆一概青黑,HT 皮、坏烂,及被蛆虫咂破,骨殖显露去处。
如皮肉消化,宜说∶骸骨显露,上下皮肉并皆一概消化;只有些小消化不及筋肉与骨殖相连。
今来,委是无凭检覆本人生前沿身上下有无伤损它故,及定夺年颜、形状、致死因根据不得。
兼用手揣捏得沿身上下,并无骨损去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无凭检验-译文
在检验无法辨认的尸体时,应该描述:头发脱落,鬓角弯曲,面部和全身的皮肤和肌肉都呈现青黑色,皮肤破损、腐烂,以及被蛆虫咬破,骨骼暴露的地方。
如果皮肤和肌肉已经腐烂,应该描述:骨骼暴露,上下皮肤和肌肉都已经腐烂;只有一些未完全腐烂的肌肉与骨骼相连。
现在,确实无法通过检验来确定死者生前全身是否有受伤或其他原因,以及确定其年龄、外貌、形状和致死原因。
同时,用手触摸检查全身,没有发现骨骼损伤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无凭检验-注解
检验无凭之尸:指在尸体已经腐烂或损坏到无法辨认的情况下进行的检验。
曲鬓:鬓角弯曲,形容尸体头部的状态。
青黑:皮肤因腐烂而呈现的颜色。
HT 皮:可能指皮肤因腐烂而变得脆弱或脱落。
坏烂:皮肤和肌肉因腐烂而损坏。
蛆虫咂破:蛆虫侵蚀皮肤和肌肉,导致破损。
骨殖显露:骨骼因皮肉腐烂而暴露出来。
骸骨显露:骨骼完全暴露,皮肉已完全腐烂。
消化不及筋肉:指皮肉腐烂不完全,仍有部分筋肉与骨骼相连。
检覆:检验和复核。
年颜:年龄和容貌。
形状:尸体的外形特征。
致死因根据:导致死亡的原因和依据。
揣捏:用手触摸和捏压,检查骨骼是否受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二-无凭检验-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对已经腐烂或损坏到无法辨认的尸体进行检验的过程。文中详细描述了尸体腐烂后的各种状态,如头发褪落、皮肤青黑、皮肉坏烂、蛆虫侵蚀、骨骼暴露等。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代法医学对尸体检验的细致和严谨,也展示了古代法医学在尸体腐烂情况下的检验方法和技巧。
文中提到的‘检验无凭之尸’表明,古代法医学在面对尸体已经严重腐烂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进行详细的检验,以尽可能获取有关死者身份、年龄、容貌、致死原因等信息。这种检验方法体现了古代法医学对死者尊严的尊重和对真相的追求。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用手揣捏检查骨骼是否受损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在没有现代科技手段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通过这种方法,检验者可以判断死者生前是否遭受过外力伤害,从而为确定致死原因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法医学在尸体检验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死者尊严和真相的重视。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法医学的发展水平和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