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验骨

作者: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验尸经验。

年代:南宋(13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验尸、断案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后世法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验骨-原文

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男子骨白,妇人骨黑。(妇人生骨出血如河水,故骨黑。如服毒药骨黑,须仔细详定)

髑髅骨∶男子自顶及耳并脑后共八片,(蔡州人有九片)脑后横一缝,当正直下至发际别有一直缝。妇人只六片,脑后横一缝,当正直下无缝。

牙有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二,或三十六。

胸前骨三条。

心骨一片,嫩,如钱大。

项与脊骨各十二节。

自项至腰共二十四椎骨,上有一大椎骨。

肩井及左右饭匙骨各一片。

左右肋骨∶男子各十二条,八条长、四条短。妇人各十四条。

男女腰间各有一骨,大如手掌,有八孔,作四行,样HT 。

手、脚骨各二段。男子左、右手腕及左、右 HT 骨边皆有捭骨。(妇人无)两脚膝头各有HT 骨,隐在其间,如大指大。手掌、脚板各五缝。手、脚大拇指并脚第五指各二节,余十四指并三节。

尾蛆骨,若猪腰子,仰在骨节下。

男子者,其缀脊处凹,两边皆有尖瓣,如(棱)〔萎〕角,周布九窍。

妇人者,其缀脊处平直,周布六窍。

大、小便处各一窍。

骸骨各用麻草小索,或细篾串讫,各以纸签标号某骨,检验时不至差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验骨-译文

人体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对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男性的骨头是白色的,女性的骨头是黑色的。(女性因为生育时出血如河水,所以骨头是黑色的。如果是因为服毒导致骨头变黑,需要仔细辨别。)

头骨:男性从头顶到耳朵再到脑后共有八片骨头,(蔡州人有九片)脑后有一条横缝,从正中垂直向下到发际还有一条直缝。女性只有六片骨头,脑后有一条横缝,正中垂直向下没有缝。

牙齿有二十四颗,或者二十八颗,或者三十二颗,或者三十六颗。

胸前有三根骨头。

心骨一片,柔软,像铜钱大小。

颈部和脊椎各有十二节。

从颈部到腰部共有二十四节椎骨,上面有一节大椎骨。

肩井和左右肩胛骨各有一片。

左右肋骨:男性各有十二条,八条长、四条短。女性各有十四条。

男女腰间各有一块骨头,大小如手掌,有八个孔,排列成四行。

手和脚的骨头各有两段。男性左右手腕和左右脚踝旁边都有捭骨。(女性没有)两脚膝盖处各有HT骨,隐藏在中间,像大拇指大小。手掌和脚板各有五条缝。手和脚的大拇指以及脚的第五指各有两节,其余十四指各有三节。

尾骨像猪腰子,仰卧在骨节下方。

男性的尾骨连接脊椎处凹陷,两边都有尖瓣,像萎角,周围有九个孔。

女性的尾骨连接脊椎处平直,周围有六个孔。

大小便处各有一个孔。

骸骨用麻草小绳或细竹篾串起来,每块骨头用纸签标明编号,检验时不会出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验骨-注解

三百六十五节:古人认为人体有三百六十五个关节,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相对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男子骨白,妇人骨黑:古代医学认为男女骨骼颜色不同,妇人因生育出血,骨骼呈黑色。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对性别差异的生理认知。

髑髅骨:指头骨,古代医学对头骨的结构有详细描述,反映了对人体解剖的观察。

牙有二十四,或二十八,或三十二,或三十六:牙齿数量的差异可能与个体差异或古代医学的观察误差有关。

胸前骨三条:指胸骨,古代医学对胸骨的数量和结构有详细描述。

心骨一片:指胸骨的一部分,古代医学认为心骨嫩如钱大,反映了对心脏位置的认知。

项与脊骨各十二节:指颈椎和胸椎,古代医学对脊柱的节数有详细描述。

肩井及左右饭匙骨各一片:肩井指肩胛骨,饭匙骨可能指锁骨,古代医学对肩部骨骼有详细描述。

左右肋骨:古代医学对男女肋骨数量的差异有详细描述,反映了对性别差异的生理认知。

腰间一骨:指骨盆,古代医学对骨盆的结构有详细描述。

手、脚骨各二段:指上肢和下肢的骨骼,古代医学对四肢骨骼有详细描述。

尾蛆骨:指尾骨,古代医学对尾骨的形状和位置有详细描述。

骸骨各用麻草小索,或细篾串讫:古代医学对骨骼的保存和标记方法有详细描述,反映了对解剖学的重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验骨-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医学文献,详细描述了人体骨骼的结构和数量,反映了古代医学对人体解剖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文中提到的‘三百六十五节’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相对应,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古代医学、哲学和宗教的发展。

文中对男女骨骼的差异进行了详细描述,如‘男子骨白,妇人骨黑’,反映了古代对性别差异的生理认知。这种认知虽然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古代医学通过对骨骼的观察,试图解释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这种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头骨、胸骨、脊柱、肩胛骨、肋骨、骨盆、四肢骨骼等部位的结构和数量,反映了古代医学对人体解剖的细致观察。这些描述虽然与现代解剖学有所出入,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古代医学通过对骨骼的研究,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文中提到的‘骸骨各用麻草小索,或细篾串讫,各以纸签标号某骨,检验时不至差误’,反映了古代医学对骨骼保存和标记的重视。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医学研究,也为后世法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古代医学通过对骨骼的保存和标记,确保了医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对人体解剖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对性别差异的认知。这些内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医学的成就和局限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医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验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91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