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溺死

作者: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南宋法医学家。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验尸经验。

年代:南宋(13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验尸、断案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后世法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溺死-原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溺死-译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溺死-注解

溺水尸首:指因溺水而死亡的尸体,其特征包括口鼻内有水沫、腹肚胀等。

男仆卧:男性尸体在溺水后通常呈现俯卧姿势。

女仰卧:女性尸体在溺水后通常呈现仰卧姿势。

口合、眼开闭不定:溺水尸体口部闭合,眼睛可能开闭不定。

两手拳握:溺水尸体双手通常紧握成拳。

腹肚胀:溺水尸体腹部因吸水而膨胀。

两脚底皱白:溺水尸体脚底因长时间浸泡而出现皱白现象。

头髻紧:溺水尸体头发因水浸而紧贴头皮。

沙泥:指尸体手脚爪缝或鞋内可能存在的沙土和泥浆。

水沫:指尸体口鼻内可能存在的泡沫状液体。

擦损处:指尸体表面可能存在的擦伤痕迹。

倒提水死:指被人倒提入水而导致的死亡。

泥水沫:指尸体口鼻内可能存在的泥浆和泡沫。

青泥污:指尸体口、鼻、耳、发际等处可能存在的青色泥浆污渍。

要害致命伤损处:指尸体上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伤害部位。

黑色痕:指尸体上可能存在的黑色伤痕,通常为致命伤。

投井:指主动跳入井中自杀的行为。

推入井:指被人推入井中导致死亡的行为。

失脚落井:指因失足而落入井中导致死亡的行为。

绳索:指尸体上可能存在的绳索痕迹,可能为谋害证据。

水浸多日:指尸体在水中浸泡多日后出现的特征,如头发脱落、皮肤青黑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溺死-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溺水尸体的各种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反映了古代法医学的细致观察和严谨推理。通过对尸体姿势、口鼻状态、腹部膨胀、手脚爪缝中的沙泥等细节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法医对溺水死亡案件的检验方法已经相当成熟。

文中提到的‘男仆卧,女仰卧’反映了古代对性别差异的观察,虽然现代法医学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性别差异的普遍性,但这种观察体现了古人对细节的关注。

‘口合、眼开闭不定,两手拳握’等描述,揭示了溺水者在死亡前的挣扎状态,这种挣扎导致的身体反应在尸体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腹肚胀,拍着响’则进一步说明了溺水者因吸水而导致腹部膨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法医学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文中还提到了‘倒提水死’、‘投井’、‘推入井’等不同的死亡方式,并通过尸体特征进行区分,显示了古代法医对不同死亡方式的细致辨别能力。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尸体在水中浸泡多日后出现的特征,如‘头发脱落、头目胀、唇口番张’等,这些描述不仅反映了尸体在水中的自然变化,也为现代法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法医学的成就,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法医学的思维方式和检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当时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洗冤集录-卷三-溺死》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90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