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翁,清代文学家、戏剧家。他以戏曲创作和生活艺术研究闻名,著有《笠翁十种曲》等。
年代:清代(17世纪)。
内容简要:一部生活艺术随笔,内容涵盖园林、饮食、服饰、养生等方面。李渔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幽默的语言,探讨了生活中的美学与艺术,是研究清代生活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种植部-竹木第五-原文
竹木者何?树之不花者也。非尽不花,其见用于世者,在此不在彼,虽花而犹之弗花也。
花者,媚人之物,媚人者损己,故善花之树多不永年,不若椅桐梓漆之朴而能久。
然则树即树耳,焉如花为?
善花者曰:“彼能无求于世则可耳,我则不然。雨露所同也,灌溉所独也;土壤所同也,肥泽所独也。予不见尧之水、汤之旱乎?如其雨露或竭,而土不能滋,则奈何?盍舍汝所行而就我?”
不花者曰:“是则不能,甘为竹木而已矣。”
○竹
俗云:“早间种树,晚上乘凉。”喻词也。予于树木中求一物以实之,其惟竹乎!
种树欲其成荫,非十年不可,最易活者莫如杨柳,求其荫可蔽日,亦须数年。惟竹不然,移入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不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
神哉此君,真医国手也!
种竹之方,旧传有诀云:“种竹无时,雨过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予悉试之,乃不可尽信之书也。
三者之内,惟一可遵,“多留宿土”是也。
移树最忌伤根,土多则根之盘曲如故,是移地而未尝移土,犹迁人者并其卧榻而迁之,其人醒后尚不自知其迁也。
若俟雨过方移,则沾泥带水,有几许未便。泥湿则松,水沾则濡,我欲留土,其如土湿而苏,随锄随散之,不可留何?
且雨过必晴,新移之竹,晒则叶卷,一卷即非活兆矣。
予易其词曰:“未雨先移。”天甫阴而雨犹未下,乘此急移,则宿土未湿,又复带潮,有如胶似漆之势,我欲多留,而土能随我,先据一筹之胜矣。
且栽移甫定而雨至,是雨为我下,坐而受之,枝叶根本,无一不沾滋润之利。
最忌者日,而日不至;最喜者雨,而雨即来;无所忌而投以喜,未有不欣欣向荣者。
此法不止种竹,是花是木皆然。
至于“记取南枝”一语,尤难遵奉。
移竹移花,不易其向,向南者仍使向南,自是草木之幸。
然移草木就人,当随人便,不能尽随草木之便。
无论是花是竹,皆有正面,有反面,正面向人,反面向空隙,理也。
使记南枝而与人相左,犹娶新妇进门,而听其终年背立,有是理乎?
故此语只当不说,切勿泥之。
总之,移花种竹只有四字当记:“宜阴忌日”是也。
琐琐繁言,徒滋疑扰。
○松柏
“苍松古柏”,美其老也。
一切花竹,皆贵少年,独松、柏与梅三物,则贵老而贱幼。
欲受三老之益者,必买旧宅而居。
若俟物栽,为儿孙计则可,身则不能观其成也。
求其可移而能就我者,纵使极大,亦是五更,非三老矣。
予尝戏谓诸后生曰:“欲作画图中人,非老不可。三五少年,皆贱物也。”
后生询其故。予曰:“不见画山水者,每及人物,必作扶筇曳杖之形,即坐而观山临水,亦是老人矍铄之状。从来未有俊美少年厕于其间者。少年亦有,非携琴捧画之流,即挈盒持樽之辈,皆奴隶于画中者也。”
后生辈欲反证予言,卒无其据。
引此以喻松柏,可谓合伦。
如一座园亭,所有者皆时花弱卉,无十数本老成树木主宰其间,是终日与儿女子习处,无从师会友时矣。
名流作画,肯若是乎?
噫,予持此说一生,终不得与老成为伍,乃今年已入画,犹日坐儿女丛中。殆以花木为我,而我为松柏者乎?
○梧桐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花木种自何年?为寿几何岁?询之主人,主人不知,询之花木,花木不答。
谓之“忘年交”则可,予以“知时达务”,则不可也。
梧桐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
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现身。
《易》曰:“观我生进退”。欲观我生,此其资也。
予垂髫种此,即于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惜为兵燹所坏,不克有终。
犹记十五岁刻桐诗云:“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此予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意忘之矣。
即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
然则编年之说,岂欺人语乎?
○槐榆
树之能为荫者,非槐即榆。
《诗》云:“于我乎,夏屋渠渠”。此二树者,可以呼为“夏屋”,植于宅旁,与肯堂肯构无别。
人谓夏者,大也,非时之所谓夏也。
予曰:古人以厦为大者,非无取义。夏日之至,非大不凉,与三时有别,故名厦为屋。
训夏以大,予特未之详耳。
○柳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
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
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
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
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
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
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黄杨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而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棕榈
树直上而无枝者,棕榈是也。予不奇其无枝,奇其无枝而能有叶。植于众芳之中,而下不侵其地、上不蔽其天者,此木是也。较之芭蕉,大有克己妨人之别。
○枫桕
草之以叶为花者,翠云、老少年是也;木之以叶为花者,枫与桕是也。枫之舟,桕之赤,皆为秋色之最浓。而其所以得此者,则非雨露之功,霜之力也。霜于草木,亦有有功之时,其不肯数数见者,虑人之狎之也。枯众木独荣二木,欲示德威之一斑耳。
○冬青
冬青一树,有松柏之实而不居其名,有梅竹之风而不矜其节,殆“身隐焉文”之流亚欤?然谈傲霜砺雪之姿者,从未闻一人齿及。是之推不言禄,而禄亦不及。予窃忿之,当易其名为“不求人知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种植部-竹木第五-译文
竹木是什么?是不开花的树。并不是所有树都不开花,只是它们被世人看重的地方在于此而不在于彼,即使开花也像没开一样。
花是取悦人的东西,取悦人就会损害自己,所以善于开花的树大多寿命不长,不如椅、桐、梓、漆这些朴实无华的树能长久。
那么树就是树,何必像花那样呢?
善于开花的树说:“如果它们能无求于世那就算了,但我做不到。雨露是大家共有的,但灌溉是我独有的;土壤是大家共有的,但肥沃是我独有的。你没见过尧时的洪水和汤时的干旱吗?如果雨露枯竭,土壤不能滋养,那该怎么办?何不放弃你的做法而效仿我?”
不开花的树说:“这我做不到,我甘愿做竹木而已。”
○竹
俗话说:“早上种树,晚上乘凉。”这是比喻的说法。我在树木中寻找一种能实现这一点的,大概只有竹子了!
种树想要成荫,没有十年不行,最容易成活的莫过于杨柳,但要它的树荫能遮阳,也需要几年。只有竹子不同,移入庭院中,立刻就能长成高树,能让普通人舍不得离开,转眼间就能变成高士的居所。
这竹子真是神奇,简直是治国的能手!
种竹的方法,古时有口诀说:“种竹没有固定时间,雨过就移,多留宿土,记住南枝。”我都试过,发现这书并不可全信。
这三条中,只有一条可以遵循,就是“多留宿土”。
移树最怕伤根,土多则根盘曲如故,是移地而未移土,就像迁人时连他的床一起搬走,那人醒来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搬家了。
如果等雨过再移,就会沾泥带水,有很多不便。泥湿则松,水沾则濡,我想留土,但土湿而松,随锄随散,怎么留得住?
而且雨过必晴,新移的竹子,晒则叶卷,一卷就不是活的征兆了。
我改了一下说法:“未雨先移。”天刚阴而雨还未下,趁此急移,则宿土未湿,又带潮气,有如胶似漆之势,我想多留土,土也能随我,先占了一筹之胜。
而且移栽刚定而雨至,这雨是为我下的,坐而受之,枝叶根本,无一不沾滋润之利。
最忌的是日晒,而日晒不至;最喜的是雨,而雨即来;无所忌而投以喜,没有不欣欣向荣的。
这方法不止适用于种竹,花木也是如此。
至于“记取南枝”这句话,尤其难以遵循。
移竹移花,不改变方向,向南的仍使向南,自然是草木的幸运。
但移草木就人,应当随人便,不能尽随草木的便。
无论是花是竹,都有正面和反面,正面向人,反面向空隙,这是常理。
如果记住南枝而与人相左,就像娶新妇进门,却让她终年背立,有这种道理吗?
所以这句话只当没说,千万别拘泥。
总之,移花种竹只有四个字要记住:“宜阴忌日”。
琐碎的繁言,只会增加疑惑。
○松柏
“苍松古柏”,赞美它们的老。
所有花竹,都贵在年轻,只有松、柏和梅这三样,贵老而贱幼。
想要享受这三老的益处,必须买旧宅居住。
如果等它们栽种,为儿孙打算还可以,自己则看不到它们长成。
想要找到可以移栽并能适应我的,即使很大,也只是五更,不是三老。
我曾戏谑地对年轻人说:“想要成为画中人物,非老不可。三五少年,都是贱物。”
年轻人问我原因。我说:“你没见过画山水的人,每次画人物,必定画成扶杖曳杖的样子,即使坐着观山临水,也是老人矍铄的样子。从来没有俊美少年出现在其中的。少年也有,但不是携琴捧画的人,就是挈盒持樽的人,都是画中的奴隶。”
年轻人想反驳我的话,却找不到依据。
用这个比喻松柏,可谓合情合理。
如果一座园亭中,只有时花弱卉,没有十几棵老成树木主宰其中,那就整天和儿女子相处,没有从师会友的时候了。
名流作画,会这样吗?
唉,我持此说一生,终不得与老成为伍,如今我已入画,却仍日坐儿女丛中。难道我是花木,而花木是松柏吗?
○梧桐
梧桐这棵树,是草木中的一部编年史,世人习以为常而不察觉,我特意揭示出来。
花木种于何年?寿命几何?问主人,主人不知;问花木,花木不答。
称之为“忘年交”还可以,说它“知时达务”则不行。
梧桐则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
树有树的年轮,人即纪人的年轮,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现身。
《易经》说:“观我生进退”。想要观察我的一生,这就是依据。
我小时候种下梧桐,就在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可惜被战火毁坏,未能完成。
还记得十五岁时刻的桐诗:“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这是我幼年的作品,因说到梧桐,偶尔记起,否则早已忘记了。
仅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
那么编年之说,难道是骗人的话吗?
○槐榆
能成荫的树,不是槐就是榆。
《诗经》说:“于我乎,夏屋渠渠”。这两种树,可以称之为“夏屋”,种在宅旁,与肯堂肯构无异。
有人说夏是大,不是季节的夏。
我说:古人以厦为大,并非没有道理。夏日到来,不大不凉,与三时不同,所以称厦为屋。
训夏为大,我尚未详细考证。
○柳
柳树贵在垂,不垂则无柳。
柳条贵在长,不长则无袅娜之姿,徒垂无益。
这树是蝉的栖息地,诸鸟也聚集。
长夏不寂寞,能时常听到鸟鸣的,是树都有功,而高柳为最。
总之,种树不仅是为了观赏,也是为了悦耳。
眼睛有时不悦,因为人在卧榻之上;耳朵则无时不悦。
鸟声最可爱的时候,不在人坐着时,而偏在睡觉时。
鸟音宜在早晨听,人都知道;但它特别适合早晨的原因,人们却未察觉。
鸟防人射,无时不在。卯辰以后,人都起床,人起而鸟不自安。
一旦有了防患之心,即使想鸣叫也不能,鸣叫也必无好音,所以它不宜在白天鸣叫。
早晨则人未起,即使有起的,也寥寥无几,鸟无防患之心,自能尽情鸣叫,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此时都想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如此,所以它特别适合早晨鸣叫。
庄子不是鱼,却能知鱼之乐;笠翁不是鸟,却能识鸟之情。
凡属鸣禽,都应当称我为知己。
种树的乐趣很多,但也有不便雅人的地方。
一节;枝叶繁茂,遮住了月光。隔断了美丽的月光而不让它显现,这是它无心的过失,不值得责备。然而,不是树木无心,而是人无心。如果在种植之初,就能预防这一点,留下一线天空,以便月亮出现和消失,那么白天和夜晚都能受益。
○黄杨
黄杨每年只长一寸,不多不少,到了闰年反而缩短一寸,这是天限之木。种植这种树应该生出怜悯之心。我给它起了一个新名字叫“知命树”。天不让它长高,强行争高也无益,所以它安于困厄是理所当然的。冬天不改变枝干,夏天不改变叶子,它原本就是这样。如果让其他树木处于这种境地,即使不能长高,也会横向生长而变得巨大;再不然,就会因为才能无法施展而憔悴,不再能自保其年。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不是知命的君子能做到的吗?最可怜的是,每年只长一寸;到了闰年反而缩短一寸,这是什么道理?闰年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经显示出天地的私心;不仅如此,还进一步削减,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极其不仁不义。然而黄杨不怨恨天地,枝叶比其他树木更加茂盛,反而像是感激天地,这是知命之中又知命。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这种树应该是木中的君子。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茂叔知道;黄杨是木中的君子,不是稍能格物的笠翁,谁能知道呢?
○棕榈
树直上而没有分枝的,是棕榈。我不奇怪它没有分枝,奇怪的是它没有分枝却能有叶子。种植在众多花草之中,下面不侵占土地,上面不遮蔽天空,这种树就是如此。与芭蕉相比,大有克己妨人的区别。
○枫桕
草中以叶子为花的,是翠云、老少年;木中以叶子为花的,是枫和桕。枫的舟,桕的赤,都是秋色中最浓的。而它们之所以能如此,不是因为雨露的功劳,而是霜的力量。霜对草木,也有有功的时候,它不肯频繁出现,是担心人们轻视它。枯众木独荣二木,想要显示德威的一斑。
○冬青
冬青这种树,有松柏的实质却不居其名,有梅竹的风骨却不矜持其节,大概是“身隐焉文”之类吧?然而谈论傲霜砺雪之姿的人,从未有一人提及。这是之推不言禄,而禄也不及。我私下里感到愤慨,应当给它改名为“不求人知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种植部-竹木第五-注解
竹木:指竹子和其他不常开花的树木,象征着朴素和持久。
椅桐梓漆:指四种树木,椅木、桐木、梓木和漆树,这些树木以其坚固和耐用著称。
尧之水、汤之旱:尧和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这里用来比喻极端的气候条件。
竹:在中国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和正直,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格。
松柏:松树和柏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坚韧,常被用来比喻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
梧桐:梧桐树在中国文化中常与秋天和离别联系在一起,也象征着高洁和孤独。
槐榆:槐树和榆树在中国传统中常被种植在住宅旁,提供阴凉,象征着家庭的安宁和繁荣。
柳:柳树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春天和柔美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柔韧。
婵娟:指月亮,古代常用婵娟来形容月亮的美丽。
黄杨: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长缓慢,常被用作园林观赏植物。
知命树:作者为黄杨新取的名字,意指黄杨顺应天命,不强求生长。
莲为花之君子:莲花常被比喻为君子,象征高洁、清廉。
棕榈:一种常绿乔木,树干直立,叶子集中在顶部,常用于园林绿化。
枫桕:枫树和桕树,两者在秋天叶子变色,成为秋色的代表。
冬青: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四季常青,常用于园林观赏。
不求人知树:作者为冬青新取的名字,意指冬青不张扬,默默无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种植部-竹木第五-评注
这段文字通过对竹木、松柏、梧桐、槐榆和柳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植物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这些植物的特性和种植方法,还通过它们来比喻人的品格和生活哲学。例如,竹子的坚韧和正直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格,而松柏的长寿和坚韧则被用来比喻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
此外,作者通过对梧桐树的描述,表达了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刻认识。梧桐树被视为一部编年史,每年生长的节数被用来记录时间,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在艺术特色方面,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紧密相连,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作者的语言风格朴实而深刻,既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文字通过对几种树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哲学思考。首先,作者通过对黄杨的描述,表达了对顺应天命、不强求生长的赞美。黄杨每年只长一寸,甚至在闰年还会缩短一寸,这种生长方式被作者称为“知命树”,象征着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生活态度。作者通过对黄杨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认同和赞美。
其次,作者通过对棕榈的描述,表达了对克己不扰人的品格的赞赏。棕榈树直上无枝,叶子集中在顶部,既不侵占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也不遮蔽天空,象征着一种克己不扰人的品格。作者通过对棕榈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品格的赞赏。
再次,作者通过对枫桕的描述,表达了对霜的功用的思考。枫树和桕树在秋天叶子变色,成为秋色的代表,而这种变化并非雨露之功,而是霜的作用。作者通过对枫桕的描写,表达了对霜的功用的思考,认为霜虽然不常出现,但对草木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作者通过对冬青的描述,表达了对不张扬、默默无闻的品格的赞赏。冬青树有松柏之实而不居其名,有梅竹之风而不矜其节,象征着一种不张扬、默默无闻的品格。作者通过对冬青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品格的赞赏,并为其取名为“不求人知树”。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几种树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哲学思考,表达了对顺应天命、克己不扰人、不张扬默默无闻等品格的赞赏。这些品格不仅是自然界中树木的特性,也是人类社会中值得推崇的品质。通过对这些树木的描写,作者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高尚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