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

作者: 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翁,清代文学家、戏剧家。他以戏曲创作和生活艺术研究闻名,著有《笠翁十种曲》等。

年代:清代(17世纪)。

内容简要:一部生活艺术随笔,内容涵盖园林、饮食、服饰、养生等方面。李渔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幽默的语言,探讨了生活中的美学与艺术,是研究清代生活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原文

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

窗栏之制,日新月异,皆从成法中变出。

“腐草为萤”,实具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

予往往自制窗栏之格,口授工匠使为之,以为极新极异矣,而偶至一处,见其已设者,先得我心之同然,因自笑为辽东白豕。

独房舍之制不然,求为同心甚少。

门窗二物,新制既多,予不复赘,恐其又蹈白豕辙也。

惟约略言之,以补时人之偶缺。

○制体宜坚

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

尝有穷工极巧以求尽善,乃不逾时而失头堕趾,反类画虎未成者,计其数而不计其旧也。

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

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戕其体者易坏。

木之为器,凡合笋使就者,皆顺其性以为之者也;雕刻使成者,皆戕其体而为之者也;一涉雕镂,则腐朽可立待矣。

故窗棂栏杆之制,务使头头有笋,眼眼着撒。

然头眼过密,笋撒太多,又与雕镂无异,仍是戕其体也,故又宜简不宜繁。

根数愈少愈佳,少则可怪;眼数愈密最贵,密则纸不易碎。

然既少矣,又安能密?曰:此在制度之善,非可以笔舌争也。

窗栏之体,不出纵横、欹斜、屈曲三项,请以萧斋制就者,各图一则以例之。

△纵横格

是格也,根数不多,而眼亦未尝不密,是所谓头头有笋,眼眼着撒者,雅莫雅于此,坚亦莫坚于此矣。

是从陈腐中变出。

由此推之,则旧式可化为新者,不知凡几。

但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事事以雕镂为戒,则人工渐去,而天巧自呈矣。

△欹斜格(系栏)

此格甚佳,为人意想所不到,因其平而有笋者,可以着实,尖而无笋者,没处生根故也。

然赖有躲闪法,能令外似悬空,内偏着实,止须善藏其拙耳。

当于尖木之后,另设坚固薄板一条,托于其后,上下投笋,而以尖木钉于其上,前看则无,后观则有。

其能幻有为无者,全在油漆时善于着色。

如栏杆之本体用朱,则所托之板另用他色。

他色亦不得泛用,当以屋内墙壁之色为色。

如墙系白粉,此板亦作粉色;壁系青砖,此板亦肖砖色。

自外观之,止见朱色之纹,而与墙壁相同者,混然一色,无所辨矣。

至栏杆之内向者,又必另为一色,勿与外同,或青或蓝,无所不可,而薄板向内之色,则当与之相合。

自内观之,又别成一种文理,较外尤可观也。

△屈曲体(系栏)

此格最坚,而又省费,名“桃花浪”,又名“浪里梅”。

曲木另造,花另造,俟曲木入柱投笋后,始以花塞空处,上下着钉,借此联络,虽有大力者挠之,不能动矣。

花之内外,宜作两种,一作桃,一作梅,所云“桃花浪”、“浪里梅”是也。

浪色亦忌雷同,或蓝或绿,否则同是一色,而以深浅别之,使人一转足之间,景色判然。

是以一物幻为二物,又未尝于本等材料之外,另费一钱。

凡予所以,强半皆若是也。

○取景在借

开窗莫妙于借景,而借景之法,予能得其三昧。

向犹私之,乃今嗜痂者众,将来必多依样葫芦,不若公之海内,使物物尽效其灵,人人均有其乐。

但期于得意酣歌之顷,高叫笠翁数声,使梦魂得以相傍,是人乐而我亦与焉,为愿足矣。

向居西子湖滨,欲购湖舫一只,事事犹人,不求稍异,止以窗格异之。

人询其法,予曰: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

实者用板,蒙以灰布,勿露一隙之光;虚者用木作框,上下皆曲而直其两旁,所谓便面是也。

纯露空明,勿使有纤毫障翳。

是船之左右,止有二便面,便面之外,无他物矣。

坐于其中,则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图画。

且又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

非特舟行之际,摇一橹,变一像,撑一篙,换一景,即系缆时,风摇水动,亦刻刻异形。

是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总以便面收之。

而便面之制,又绝无多费,不过曲木两条、直木两条而已。

世有掷尽金钱,求为新异者,其能新异若此乎?

此窗不但娱己,兼可娱人。

不特以舟外无穷无景色摄入舟中,兼可以舟中所有之人物,并一切几席杯盘射出窗外,以备来往游人之玩赏。

何也?以内视外,固是一幅理面山水;而以外视内,亦是一幅扇头人物。

譬如拉妓邀僧,呼朋聚友,与之弹棋观画,分韵拈毫,或饮或歌,任眠任起,自外观之,无一不同绘事。

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夫扇面非异物也,肖扇面为窗,又非难事也。

世人取像乎物,而为门为窗者,不知凡几,独留此眼前共见之物,弃而弗取,以待笠翁,讵非咄咄怪事乎?

所恨有心无力,不能办此一舟,竟成欠事。

兹且移居白门,为西子湖之薄幸人矣。

此愿茫茫,其何能遂?

不得已而小用其机,置机窗于楼头,以窥钟山气色,然非创始之心,仅存其制而已。

予又尝作观山虚牖,名“尺幅窗”,又名“无心画”,姑妄言之。

浮白轩中,后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宽止及寻,而其中则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

盖因善塑

者肖予一像,神气宛然,又因予号笠翁,顾名思义,而为把钓之形。

予思既执纶竿,必当坐之矶上,有石不可无水,有水不可无山,有山有水,不可无笠翁息钓归休之地,遂营此窟以居之。

是此山原为像设,初无意于为窗也。

后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阖牖,乃瞿然曰:“是山也,而可以作画;是画也,而可以为窗;不过损予一日杖头钱,为装潢之具耳。”

遂命童子裁纸数幅,以为画之头尾,乃左右镶边。

头尾贴于窗之上下,镶边贴于两旁,俨然堂画一幅,而但虚其中。

非虚其中,欲以屋后之山代之也。

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

不觉狂笑失声,妻孥群至,又复笑予所笑,而“无心画”、“尺幅窗”之制,从此始矣。

予又尝取枯木数茎,置作天然之牖,名曰“梅窗”。

生平制作之佳,当以此为第一。

己酉之夏,骤涨滔天,久而不涸,斋头俺死榴、橙各一株,伐而为薪,因其坚也,刀斧难入,卧于阶除者累日。

予见其枝柯盘曲,有似古梅,而老干又具盘错之势,似可取而为器者,因筹所以用之。

是时栖云谷中幽而不明,正思辟牖,乃幡然曰:“道在是矣!”

遂语工师,取老干之近直者,顺其本来,不加斧凿,为窗之上下两旁,是窗之外廓具矣。

再取枝柯之一面盘曲、一面稍站者,分作梅树两株,一从上生而倒垂,一从下生而仰接,其稍平之一面则略施斧斤,去其皮节而向外,以便糊纸;其盘曲之一面,则匪特尽全其天,不稍戕斫,并疏枝细梗而留之。

既成之后,剪彩作花,分红梅、绿萼二种,缀于疏枝细梗之上,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

同人见之,无不叫绝。

予之心思,讫于此矣。

后有所作,当亦不过是矣。

便面不得于舟,而用于房舍,是屈事矣。

然有移天换日之法在,亦可变昨为今,化板成活,俾耳目之前,刻刻似有生机飞舞,是亦未尝不妙,止费我一番筹度耳。

予性最癖,不喜贫内之花,笼中之鸟,缸内之鱼,及案上有座之石,以其局促不舒,令人作囚鸾絷凤之想。

故盆花自幽兰、水仙而外,未尝寓目。

鸟中之画眉,性酷嗜之,然必另出己意而为笼,不同旧制,务使不见拘囚之迹而后已。

自设便面以后,则生平所弃之物,尽在所取。

从来作便面者,凡山水人物、竹石花鸟以及昆虫,无一不在所绘之内,故设此窗于屋内,必先于墙外置板,以备承物之用。

一切盆花笼鸟、蟠松怪石,皆可更换置之。

如盆兰吐花,移之窗外,即是一幅便面幽兰;盎菊舒英,纳之牖中,即是一幅扇头佳菊。

或数日一更,或一日一更;即一日数更,亦未尝不可。

但须遮蔽下段,勿露盆盎之形。

而遮蔽之物,则莫妙于零星碎石,是此窗家家可用,人人可办,讵非耳目之前第一乐事?

得意酣歌之顷,可忘作始之李笠翁乎?

△湖舫式(一)

△湖舫式(二)

此湖舫式也。

不独西湖,凡居名胜之地,皆可用之。

但便面止可观山临水,不能障雨蔽风,是又宜筹退兵,以补前说之不逮。

退步云何?

外设推板,可开可阖,此易为之事也。

但纯用推板,则幽而不明;纯用明窗,又与扇面之制不合,须以板内嵌窗之法处之。

其法维何?

曰:即仿梅窗之制,以制窗棂。

亦备其式于右。

便面窗外推板装花式

四围用板者,既取其坚,又省制棂装花人工之半也。

中作花树者,不失扇头图画之本色也。

用直棂间于其中者,无此则花树无所倚靠,即勉强为之,亦浮脆而难久也。

棂不取直,而作欹斜之势,又使上宽下窄者,欲肖扇面之折纹;且小者可以独扇,大则必分双扇,其中间合缝处,糊纱糊纸,无直木以界之,则纱与纸无所依附故也。

若是,则棂与花树纵横相杂,不几泾渭难分,而求工反拙乎?

曰:不然。

有两法盖藏,勿虑也。

花树粗细不一,其势莫妙于参差,棂则极匀,而又贵乎极细,须以极坚之木为之,一法也;

油漆并着色之时,棂用白粉,与糊窗之纱纸同色,而花树则绘五彩,俨然活树生花,又一法也。

若是泾渭自分,而便面与花,判然有别矣。

梅花止备一种,此外或花或鸟,但取简便者为之,勿拘一格。

惟山水人物,必不可用。

○板与花棂俱另制,制就花棂,而后以板镶之。

即花与棂,亦难合适,须使花自花而棂自棂,先分后合。

其连接处,各损少许以就之,或以钉钉,或以胶粘,务期可久。

△便面窗花卉式

△便面窗虫鸟式

诸式止备其概,余可类推。

然此皆为窗外无景,求天然者不得,故以人力补之;

若远近风物尽有可观,则焉用此碌碌为哉?

昔人云:“会心处正不在远。”

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入耳之声无非诗料。

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

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

“牛溲马渤,尽入药笼。”

予所制便面窗,即雅人韵士之药笼也。

此窗若另制纱窗一扇,绘以灯色花鸟,至夜篝灯于内,自外视之,又是一盏扇面灯。

即日间自内视之,光彩相照,亦与观灯无异也。

△山水图窗

凡置此窗之屋,进步宜深,使座客观山之地去窗稍远,则窗之外廓为画,画之内廓为山,山与画连,无分彼此,见者不问而知为天然之画矣。

浅促之屋,坐在窗边

势必倚窗为栏,身之大半出于窗外,但见山而不见画,则作者深心有时埋没,非尽善之制也。

△尺幅窗图式

尺幅窗图式,最难摹写。写来非似真画,即似真山,非画上之山与山中之画也。前式虽工,虑观者终难了悟,兹再绘一纸,以作副墨。且此窗虽多开少闭,然亦间有闭时;闭时用他他棂,则与画意不合,丑态出矣。必须照式大小,作木一扇,以名画一幅裱之,嵌入窗中,又是一幅真画,并非“无心画”与“尺幅窗”矣。但观此式,自能了然。

裱如裱回屏,托以麻布及厚纸,薄则明而有光,不成画矣。

△梅窗

制此之法,总论已备之矣,其略而不详者,止有取老干作外廓一事。外廓者,窗之四面,即上下两旁是也。若以整木为之,则向内者古朴可爱,而向外一面屈曲不平,以之着墙,势难贴伏。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锯开,以有锯路者着墙,天然未斫者向内,则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译文

我看当今的人,能够将古代的方法变为现代制度的,大概只有窗户和栏杆这两件事吧!

窗户和栏杆的样式,日新月异,都是从已有的方法中变化出来的。

“腐草化为萤火虫”,确实有很深的道理,这样造物主创造人类,没有白白赋予我们一片心胸。

但建造房屋和设置窗户,道理是一样的,明白这一点却忽略了那一点,为什么有聪明才智却不善于扩展呢?

我常常自己设计窗户和栏杆的样式,口授给工匠让他们制作,以为非常新颖独特,但偶然到一个地方,看到已经有的设计,竟然和我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自嘲为辽东的白猪。

唯独房屋的建造不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很少。

门窗这两样东西,新的设计已经很多,我不再赘述,怕又重蹈白猪的覆辙。

只是简单地说一说,以补充时人的偶尔缺失。

○制体宜坚

窗棂以明亮通透为首要,栏杆以玲珑为主,但这些都属于次要的;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字——坚,坚固了才能谈论工艺的优劣。

曾经有人穷尽工艺和技巧以求完美,结果没过多久就失去了头脚,反而像画虎不成反类犬,只计算数量而不考虑旧有的东西。

总结其大原则,有两句话: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

所有事物的道理,简单才能持久,复杂则难以长久,顺应其本性的必然坚固,破坏其本体的容易损坏。

木头制作器物,凡是合榫使就的,都是顺应其本性而制作的;雕刻而成的,都是破坏其本体而制作的;一旦涉及雕刻,腐朽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窗棂和栏杆的制作,务必使每个头都有榫,每个眼都有榫。

但如果头和眼过于密集,榫太多,又与雕刻无异,仍然是破坏其本体,所以又宜简不宜繁。

根数越少越好,少则奇特;眼数越密越珍贵,密则纸不易碎。

但既然少了,又怎么能密呢?回答是:这在于制度的完善,不是可以用笔和舌争辩的。

窗户和栏杆的样式,不外乎纵横、欹斜、屈曲三种,请以萧斋制作的样式,各举一例来说明。

△纵横格

这种样式,根数不多,但眼数也不疏,这就是所谓的每个头都有榫,每个眼都有榫,雅致莫过于此,坚固也莫过于此。

这是从陈腐中变化出来的。

由此推之,旧式可以化为新式的,不知道有多少。

只要取其简单、坚固、自然的样式变化,事事以雕刻为戒,那么人工逐渐减少,而天然的巧妙自然呈现。

△欹斜格(系栏)

这种样式非常好,出乎人的意料,因为平而有榫的,可以稳固,尖而无榫的,无处生根。

但依靠躲闪法,能让外面看似悬空,里面却稳固,只需善于隐藏其拙劣之处。

在尖木之后,另设一条坚固的薄板,托在后面,上下投榫,而将尖木钉在上面,前面看则无,后面看则有。

其能幻有为无的,全在于油漆时善于着色。

如果栏杆的本体用红色,那么所托的板用其他颜色。

其他颜色也不能随便用,应当以屋内墙壁的颜色为准。

如果墙是白粉,此板也作粉色;墙是青砖,此板也仿砖色。

从外面看,只见红色的纹路,而与墙壁相同的颜色,浑然一体,无法分辨。

至于栏杆的里面,又必须另用一种颜色,不要与外面相同,或青或蓝,都可以,而薄板向内的颜色,则应当与之相合。

从里面看,又形成另一种纹理,比外面更可观。

△屈曲体(系栏)

这种样式最坚固,而且节省费用,名叫“桃花浪”,又名“浪里梅”。

曲木另造,花另造,等曲木入柱投榫后,再用花塞住空处,上下钉住,借此联络,即使有大力者挠动,也不能动。

花的内外,宜作两种,一种是桃花,一种是梅花,这就是所谓的“桃花浪”、“浪里梅”。

浪的颜色也忌讳雷同,或蓝或绿,否则同是一色,而以深浅区别,使人一转足之间,景色截然不同。

这样一物幻为二物,又未尝在本等材料之外,另费一钱。

凡是我所做的,大半都是如此。

○取景在借

开窗最妙的是借景,而借景的方法,我能得其精髓。

以前还私藏不露,如今喜欢的人多了,将来必定有很多人模仿,不如公之于众,使物物尽显其灵,人人都有其乐。

只希望在得意酣歌之时,高叫几声笠翁,使梦魂得以相伴,是人乐而我亦与焉,心愿足矣。

以前住在西子湖边,想买一只湖船,事事与人相同,不求稍异,只在窗格上有所不同。

有人问其方法,我说: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的形状。

实者用板,蒙以灰布,不露一丝光;虚者用木作框,上下皆曲而直其两旁,这就是所谓的便面。

纯露空明,不让有丝毫遮挡。

这样船的左右,只有两个便面,便面之外,别无他物。

坐在其中,则两岸的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人牧童、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之中,成为我的天然图画。

而且又时时变幻,不为一固定之形。

不仅在船行之际,摇一橹,变一像,撑一篙,换一景,即使系缆时,风摇水动,也刻刻异形。

这样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总以便面收之。

而便面的制作,又绝无多费,不过曲木两条、直木两条而已。

世上有掷尽金钱,求为新异的人,他们能新异到这种程度吗?

这种窗不但娱己,兼可娱人。

不仅将船外无穷的景色摄入船中,还可以将船中所有的人物,以及一切几席杯盘射出窗外,以备来往游人的玩赏。

为什么呢?因为从内看外,固然是一幅山水画;而从外看内,也是一幅扇头人物画。

譬如拉妓邀僧,呼朋聚友,与之弹棋观画,分韵拈毫,或饮或歌,任眠任起,从外面看,无一不像画中事。

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扇面并非异物,仿扇面为窗,也非难事。

世人取像于物,而为门为窗者,不知凡几,独留此眼前共见之物,弃而弗取,以待笠翁,岂不是咄咄怪事吗?

所恨有心无力,不能办此一舟,竟成欠事。

如今移居白门,成为西子湖的薄幸人。

此愿茫茫,何时能实现?

不得已而小用其机,置机窗于楼头,以窥钟山气色,但并非创始之心,仅存其制而已。

我又曾作观山虚牖,名叫“尺幅窗”,又名“无心画”,姑妄言之。

浮白轩中,后有小山一座,高不过一丈,宽不过一寻,而其中则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

盖因善塑

有人为我画了一幅肖像,神态栩栩如生,又因为我的号是笠翁,顾名思义,画中我手持钓竿,形似垂钓。

我想既然手持钓竿,必然要坐在矶石上,有石头就不能没有水,有水就不能没有山,有山有水,就不能没有笠翁垂钓后休息的地方,于是便建造了这个洞窟来居住。

这座山原本是为了画像而设,起初并没有打算做成窗户。

后来发现它虽小却蕴含深意,有“须弥芥子”的意味,整日坐着观赏,不忍心关上窗户,于是恍然大悟道:“这座山,可以当作画;这幅画,可以当作窗户;只不过花费我一天的零花钱,作为装饰的工具罢了。”

于是让童子裁了几幅纸,作为画的头尾,并在左右镶边。

头尾贴在窗户的上下,镶边贴在两旁,俨然一幅堂画,只是中间留空。

中间留空,是为了用屋后的山来代替。

坐着观赏时,窗户不再是窗户,而是画;山不再是屋后的山,而是画上的山。

不知不觉中狂笑出声,妻儿们纷纷赶来,又笑我所笑,于是“无心画”、“尺幅窗”的制作,从此开始了。

我又曾取几根枯木,做成天然的窗户,命名为“梅窗”。

我一生中制作的佳作,当以此为第一。

己酉年夏天,洪水滔天,久久不退,斋前的石榴树和橙树各死了一株,砍下当柴,因为木质坚硬,刀斧难入,躺在台阶上好几天。

我看到它们的枝干盘曲,像古梅一样,老干又有盘错之势,似乎可以做成器物,于是思考如何利用它们。

当时栖云谷中幽暗不明,正想开窗,于是恍然大悟道:“道理就在这里!”

于是告诉工匠,取老干中较直的部分,顺其自然,不加斧凿,做成窗户的上下两旁,这样窗户的外框就完成了。

再取枝干中一面盘曲、一面稍直的部分,分成两株梅树,一株从上生长倒垂,一株从下生长仰接,稍平的一面则略加斧凿,去掉皮节向外,以便糊纸;盘曲的一面则完全保留天然,不加砍削,连细枝也保留下来。

完成后,剪彩做成花,分红梅、绿萼两种,点缀在细枝上,俨然活梅初开的样子。

朋友们见了,无不叫绝。

我的心思,到此为止了。

以后再有制作,也不过如此了。

扇面不能在船上使用,而用在房舍中,是委屈了它。

然而有移天换日的方法,也可以变昨天为今天,化死板为活物,让眼前时刻充满生机,这也未尝不妙,只是需要我一番筹划罢了。

我性格怪癖,不喜欢盆中的花、笼中的鸟、缸中的鱼,以及案上有座的石头,因为它们局促不舒展,让人有囚鸾絷凤的感觉。

所以盆花除了幽兰、水仙之外,我从不看别的。

鸟中的画眉,我特别喜欢,但一定要按自己的意思做笼子,不同于旧制,务必让人看不出拘囚的痕迹才罢休。

自从设了扇面窗以后,我生平所弃之物,全都成了可取之物。

历来制作扇面的人,山水人物、竹石花鸟以及昆虫,无一不在所绘之内,所以在屋内设这种窗户,必须先在墙外置板,以备承物之用。

一切盆花笼鸟、蟠松怪石,都可以更换放置。

比如盆兰开花,移到窗外,就是一幅扇面幽兰;盎菊盛开,放入窗中,就是一幅扇头佳菊。

可以几天一换,也可以一天一换;甚至一天换几次,也未尝不可。

但必须遮蔽下段,不要露出盆盎的形状。

而遮蔽之物,最妙的莫过于零星碎石,这样家家可用,人人可办,岂不是眼前第一乐事?

得意酣歌之时,怎能忘记创始者李笠翁呢?

△湖舫式(一)

△湖舫式(二)

这是湖舫式。

不仅西湖,凡是名胜之地,都可以使用。

但扇面只能观山临水,不能遮风挡雨,所以还要想办法弥补这个不足。

弥补的办法是什么?

外面设推板,可以开关,这是容易做到的事。

但如果只用推板,则幽暗不明;只用明窗,又与扇面的制作不合,必须用板内嵌窗的方法来处理。

这种方法是什么?

就是仿照梅窗的制作,来制作窗棂。

也在右边备有样式。

扇面窗外推板装花式

四周用板,既取其坚固,又省去一半制作窗棂和装花的人工。

中间做花树,不失扇面图画的本来面目。

用直棂间隔其中,没有这个花树就无所依靠,即使勉强做出来,也浮脆难久。

窗棂不取直,而作倾斜之势,又使上宽下窄,是为了模仿扇面的折纹;而且小的可以做成单扇,大的必须分成双扇,中间合缝处糊纱糊纸,没有直木来分隔,纱和纸就无所依附。

如果这样,窗棂与花树纵横交错,岂不是泾渭难分,反而弄巧成拙?

回答:不是这样。

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必担心。

花树粗细不一,其势最妙在于参差,窗棂则极匀,又贵在极细,必须用极坚硬的木头制作,这是一种方法;

油漆并着色时,窗棂用白粉,与糊窗的纱纸同色,而花树则绘五彩,俨然活树生花,这是另一种方法。

这样泾渭分明,扇面与花树,判然有别。

梅花只备一种,此外或花或鸟,只取简便的来做,不拘一格。

只有山水人物,必不可用。

○板与花棂都另制,制好花棂后,再用板镶上。

即使花与棂,也难以完全合适,必须让花自花而棂自棂,先分后合。

连接处,各损少许以就合,或用钉子钉,或用胶粘,务必使其持久。

△扇面窗花卉式

△扇面窗虫鸟式

这些样式只是大概,其余的可以类推。

然而这些都是因为窗外没有景色,无法得到天然的景色,所以用人力来弥补;

如果远近的风景都有可观之处,何必用这些繁琐的东西呢?

古人说:“会心处正不在远。”

如果真能具备一段闲情、一双慧眼,那么过目之物尽是画图,入耳之声无非诗料。

比如我坐在窗内,窗外有人走过,无论见到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使见到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也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

见到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使见到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也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的素材。

“牛溲马渤,尽入药笼。”

我所制作的扇面窗,就是雅人韵士的药笼。

这扇窗如果另制一扇纱窗,绘上灯色花鸟,夜晚在窗内点灯,从外面看,又是一盏扇面灯。

即使白天从里面看,光彩相照,也与观灯无异。

△山水图窗

凡是放置这种窗户的屋子,进深宜大,使座客观山的地方离窗稍远,这样窗的外框是画,画的内框是山,山与画连成一体,不分彼此,见到的人不问也知道是天然的画。

进深浅促的屋子,坐在窗边

如果一定要依靠窗户作为栏杆,身体的大部分伸出窗外,只能看到山而看不到画,那么作者的深意有时会被埋没,这不是最完美的设计。

△尺幅窗图式

尺幅窗的图式,最难模仿和描绘。画出来不像真实的画,就像真实的山,不是画上的山和山中的画。之前的样式虽然精巧,但担心观者最终难以理解,所以再画一张,作为辅助说明。而且这种窗户虽然多数时候是开着的,但也有关闭的时候;关闭时如果用其他的窗棂,就会与画意不符,显得丑陋。必须按照样式的大小,制作一扇木窗,用一幅名画装裱,嵌入窗中,这样又是一幅真实的画,而不是“无心画”或“尺幅窗”了。只要看这个样式,自然就能明白。

装裱窗户就像装裱屏风,用麻布和厚纸托底,如果太薄就会透明而有光泽,就不像画了。

△梅窗

制作这种窗户的方法,在总论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其中略而不详的,只有用老树干做外框这一点。外框就是窗户的四面,即上下和两边。如果用整块木头制作,那么向内的部分古朴可爱,而向外的一面弯曲不平,用它靠墙,很难贴合。必须取一段整木,从中间锯开,将有锯痕的一面靠墙,天然未加工的一面朝内,这样天工和人工都能发挥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注解

腐草为萤:出自《礼记·月令》,原意指腐烂的草能化为萤火虫,比喻事物在衰败中孕育新生。此处用来形容窗栏设计从传统中创新。

辽东白豕: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比喻少见多怪。此处作者自嘲,认为自己设计的窗栏虽新颖,但他人早已想到。

萧斋:指简陋的书斋,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的居所。此处指作者自己的居所。

便面:古代的一种扇子,这里指李渔设计的窗户,形似扇面,具有观赏性。

尺幅窗:指一种小型的窗户,设计精巧,能借景入室。

无心画:指窗户设计中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窗户的布局和装饰,使窗户本身成为一幅画,而无需额外的绘画。

笠翁:李渔的号,李渔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园林艺术家,号笠翁,以号行世。

须弥芥子:佛教用语,比喻极大的事物可以包含在极小的空间里,形容事物虽小但内涵丰富。

杖头钱:古代指随身携带的零花钱,这里指花费不多的钱。

梅窗:一种以梅花为主题的窗户设计,通常使用老树干作为窗框,以增加古朴的美感。

湖舫式:李渔设计的一种窗户样式,模仿湖中船只的形态,适合用于观赏山水。

扇面灯:一种装饰灯,灯罩形似扇面,夜晚点亮时,灯光透过扇面图案,形成美丽的视觉效果。

尺幅窗图式:一种古代窗户的设计样式,模仿山水画的构图,使窗户本身成为一幅画。

裱:指将画作裱贴在窗户上的工艺,通常使用麻布和厚纸作为托底,以保持画作的平整和光泽。

外廓:指窗户的四周框架,通常由木材制成,用于固定窗户的结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评注

本文通过对窗栏设计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深刻思考。作者认为,窗栏设计虽日新月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在于‘坚’字。窗栏的坚固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其次才是美观与精巧。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平衡追求。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的设计原则,强调简洁与自然的美学价值。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窗栏设计,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和谐的崇尚。作者认为,过于繁复的雕刻会破坏材料的本性,导致器物易坏,而简洁的设计则能顺应材料的特性,使其更加坚固耐用。

文中还详细介绍了三种窗栏设计:纵横格、欹斜格和屈曲体。每种设计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与实用价值。纵横格简洁而坚固,欹斜格巧妙利用视觉错觉,屈曲体则通过曲木与花的结合,既坚固又美观。这些设计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作者特别强调了‘借景’的重要性,认为开窗的最大妙处在于借景。通过巧妙的设计,窗外的自然景色可以成为室内的天然画作,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能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作者以‘便面窗’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简单的设计,将窗外的湖光山色、人物活动尽收眼底,形成一幅动态的天然画卷。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最后,作者通过‘尺幅窗’和‘无心画’的设计,进一步阐释了借景的艺术。这种设计不仅节省了材料,还能通过窗户将室外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形成一幅幅天然画作。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窗栏设计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平衡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和谐的崇尚。作者的设计理念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借鉴。

这段文字出自李渔的《闲情偶寄》,展现了他在园林艺术和室内设计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李渔不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生活美学的实践者,他通过设计窗户、园林等,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创造出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的生活空间。

文中提到的‘笠翁’是李渔的号,他以‘笠翁’自居,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李渔在设计窗户时,不仅注重实用性,还追求艺术美感。他通过‘须弥芥子’的比喻,表达了对小而精致的事物的欣赏,认为即使是小小的窗户,也可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李渔设计的‘梅窗’和‘便面窗’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梅窗’利用枯木的自然形态,不加斧凿,保留了树木的盘曲之美,展现出一种古朴而自然的艺术风格。而‘便面窗’则通过模仿扇面的形式,将窗户设计成一幅画,既实用又美观,体现了李渔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

李渔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窗户上,还体现在他对园林的整体布局中。他通过‘湖舫式’窗户的设计,将室内与室外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人在室内也能感受到山水之美。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观赏需求,还体现了李渔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此外,李渔在设计中还注重灵活性和变化性。他提出的‘便面窗’可以随时更换窗外的景物,使窗户成为一幅动态的画作,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丰富了生活情趣,还体现了李渔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展现了李渔在园林艺术和室内设计方面的卓越才华,他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自然与人文、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这种美学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园林艺术和室内设计。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窗户设计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首先,’尺幅窗图式’是一种将窗户设计成山水画的艺术形式,这种设计不仅要求窗户本身具有美感,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观者在欣赏窗户时,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这种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其次,’无心画’和’尺幅窗’的概念,强调了窗户设计的艺术性和功能性。通过巧妙的设计,窗户不仅是一个通风采光的工具,更是一件艺术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求。

再者,’裱’工艺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古代工匠在制作窗户时的精细工艺和对细节的关注。使用麻布和厚纸作为托底,不仅保证了画作的平整,还增加了窗户的美观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

最后,’梅窗’的设计,以梅花为主题,使用老树干作为窗框,增加了窗户的古朴美感。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材料的尊重和利用,还通过梅花的象征意义,传达了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详细描述了古代窗户设计的工艺和艺术手法,还通过窗户的设计,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艺术与功能的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8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