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十六

作者: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诗人。他以性灵派诗歌和笔记小说闻名,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发真情实感。

年代:清代(18世纪)。

内容简要:一部志怪小说集,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故事。袁枚以幽默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清代社会的风俗和民间信仰,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十六-原文

杭大宗为寄灵童子

万近蓬奉斗甚严,每秋七月,为盂兰之会,与施柳南刺史同设道场。施能见鬼,凡来受祭者,俱能指为何人,且与言语。方立坛时,先书列死者姓名,向坛焚化。万,故杭大宗先生弟子,忘书先生名。施见是夕诸公俱集,有人短白须,披夹纱袍,不冠而至,骂曰:“近蓬我弟子,今日设会,独不请我何也?”施素不识杭,不觉目瞪。旁一人曰:“此杭大宗先生也。”施向前揖问:“先生何来?”曰:“我前生是法华会上点香者,名寄灵童子,因侍香时见烧香女美,偶动一念,谪生人间。在人间心直口快,有善无恶,原可仍归原位。惟以我好讥贬人,党同伐异,又贪财,为观音所薄,不许即归原位。”因自指其手与口曰:“此二物累我。”问:“先生在阴间乐乎?”曰:“我在此无甚苦乐,颇散荡,游行自如。”问:“先生何不仍投人身?”杭以手作拍势,笑曰:“我七十七年人身,倏忽过去,回头想来,有何趣味?”曰:“先生何不仍求观音收留?”曰:“我坠落亦因小过,容易超度。可告知近蓬,替我念《秽迹金刚咒》二万遍,便可归原位。”问:“陈星斋先生何以不来?”曰:“我不及彼,彼已仍归桂宫矣。”语毕,上座大啖,笑曰:“施柳南一日不出仕,我辈田允兄大有吃处。”“田允”兄者,俗言鬼字也。

西江水怪

徐汉甫在江西见有咒取鱼鳖者。日至水滨,禹步持咒,波即腾沸,鱼鳖阵至,任择取以归。其法不可多取,约日需若干,仅给其值而已。一日,偶至大泽,方作法,忽水面涌一物,大如猕猴,金眼玉爪,露牙口外,势欲相攫。其人急以裩蒙首走。物奔来,跃上肩,抓其额,人即仆地,流血晕绝。众咸奔救。物见众至,作声如鸦鸣,跃高文许遁去。人不敢捕,伤者亦苏。土人云:“此水怪也,以鱼鳖为子孙。吾食其子孙,故来复仇耳。其爪铦利,遇物破脑,非蒙首而得众力,则毙其爪下矣。”

仲能

唐再适先生观察川西时,有火夫陈某,粗悍嗜饮。一夕方醉卧,觉有物据其腹,视之,乃一老翁,髯发皆白,貌亦奇古,朦胧间不甚了了。陈以同伴戏己,不甚惊怖。时初秋,适覆单衾,因举以裹之,且挟以卧。晓曳衾,内有一白鼠,长三尺余,已压毙矣。始悟据腹老人即此怪。按此即《玉策记》所云“仲能”,善相卜者,能生得之,可以预知休咎。

雀报恩

周之庠好放生,尤爱雀,居恒置黍谷于檐下饲之。中年丧明,饲雀如故。忽病气绝,惟心头温,家人守之四昼夜。苏云:初出门,独行旷野,日色昏暗,寂不逢人。心惧,疾弛数十里,见城外寥寥无烟火。俄有老人杖策来,视之,乃亡父也,跪而哀泣。父曰:“孰唤汝来?”答曰:“迷路至此。”父曰:“无伤。”导之入城。至一衙署前,又有老人纶巾道服自内出,乃亡祖也。相见大惊,责其父曰:“尔亦胡涂,何导儿至此!”叱父退,手挽之庠行。有二隶卒貌丑恶,大呼曰:“既来此,安得便去?”与其祖相争夺。忽雀亿万自西来,啄二隶,隶骇走。祖父翼之出,群雀随之,争以翅覆之庠。约行数十里,祖以杖击其背曰:“到家矣。”遂如梦觉,双目复明。至今无恙。

全姑

荡山茶肆全姑,生而洁白婀娜,年十九。其邻陈生美少年,私与通,为匪人所捉。陈故富家,以百金贿匪。县役知之,思分其赃,相与牵扭到县。县令某自负理学名,将陈决杖四十。女哀号涕泣,伏陈生臀上愿代。令以为无耻,愈怒,将女亦决杖四十。两隶拉女下,私相怜,以为此女通体娇柔如无骨者,又受陈生金,故杖轻扑地而已。令怒未息,剪其发,脱其弓鞋,置案上传观之,以为合邑戒。且贮库焉,将女发官卖。

案结矣,陈思女不已,贿他人买之,而己仍娶之。未一月,县役纷来索贿,道路喧嚷。令访闻大怒,重擒二人至案。女知不免,私以败絮草纸置裤中护其臀。令望见曰:“是下身累累者,何物耶?”乃下堂扯去裤中物,亲自监临,裸而杖之。陈生抵拦,掌嘴数百后,乃再决满杖。归家月余死,女卖为某公子妾。有刘孝廉者,侠士也,直入署责令曰:“我昨到县,闻公呼大杖,以为治强盗积贼,故至阶下观之。不料一美女剥紫绫裤受杖,两臀隆然,如一团白雪,日炙之犹虑其消,而君以满杖加之,一板下,便成烂桃子色。所犯风流小过,何必如是?”令曰:“全姑美,不加杖,人道我好色;陈某富,不加杖,人道我得钱。”刘曰:“为父母官,以他人皮肉,博自己声名,可乎?行当有报矣!”奋衣出,与令绝交。

未十年,令迁守松江,坐公馆,方午餐,其仆见一少年从窗外入,以手拍其背者三,遂呼背痛不食。已而背肿尺许,中有界沟,如两臀然。召医视之,医曰:“不救矣,成烂桃子色矣。”令闻,心恶之,未十日卒。

奇勇

国初有二巴图鲁:一溺地,地陷一尺,能自抓其发拔起身在空中高尺许,两足离地,移时不下。一在关外,被敌劫营,黑暗中已为敌断其首矣,刀过处,急以右手捺住头,左手挥刀,犹杀数十人而后死。

红毛国人吐妓

红毛国多妓。嫖客置酒召妓,剥其下衣,环聚而吐口沫于其阴,不与交媾也。吐毕放赏,号“众兜钱”。

西贾认父

钱塘铨部主事吴名一骐者,初举孝廉,入都会试,僦居旅次。有西贾王某来,云其父临终言,往生浙地某处为吴

氏子。其终年即铨部生年也。又云昨晚其母又复示梦云:“汝父已至都中,现寓某处,汝何不往?”以故到此访问,乞一睹颜色。铨部因事属怪异,不肯出见。王贾痛哭遥拜而去。王贾甚富,并无所希冀而来者,以故人笑吴公之迂。吴作吏部主事数年死,死年二十八。

徐步蟾宫

扬州吴竹屏臬使,丁卯秋闱在金陵扶乩问:“中否?”乩批“徐步蟾宫”四字。吴大喜,以为馆选之征。及榜发,不中。是年解元,乃徐步蟾也。

歪嘴先生

湖州潘淑聘妻未娶,以瘵疾亡。临终请岳翁李某来,要其未嫁之女守志,翁许之。潘卒后,翁忘前言,女竟改适。将婚之夕,鬼附女身作祟。有教读张先生者闻之,意不能平,竟上女楼,引古礼折之,以为女虽已嫁,而未庙见,尚归葬于女氏之党。况未嫁之女,有何守志之说。鬼不能答,但走至张前张口呵之,一条冷气如冰,臭不可耐。从此,女病愈,而张嘴歪矣。李德之,延请在家。合村呼“歪嘴先生”。

鬼衣有补褂痕

常州蒋某,在甘肃作县丞。乾隆四十五年,甘肃回回作乱,蒋为所害,三年音耗断矣。其侄某,开参店于东城。忽一日午后,蒋竟直入,布裹其头,所穿衣有钉补褂旧痕,告其侄曰:“我于某月日为乱兵所害,尸在居延城下,汝可遣人至其处棺殓载归。”指其仆曰:“此小儿亦是劫数中人,我现在阴间雇用之,每年给工食银三两。”其侄大惊,唯唯听命。鬼命小僮取火吃烟,旋即不见。侄即遣人载其棺归,启视之:头骨斲作数块,身着红青缎褂,隐隐有补褂一方痕迹。

孙方伯

孙涵中方伯为部郎时,居京师之樱桃斜街,房宇甚洁。忽有臭气一道,从窗外达于中庭。嗅而迹之,乃从后苑井中出。夜三鼓,众人睡尽,有连呼其老仆姓名者。听之,隐隐然亦出自井中。孙公怒而填之,怪亦竟绝。

卖冬瓜人

杭州草桥门外有卖冬瓜人某,能在头顶上出元神。每闭目坐牀上,而出神在外酬应。一日,出神买鲞数片,托邻人带归交其妻。妻接之,笑曰:“汝又作狡狯耶!”将鲞挞其头。少顷,卖瓜者神归,以顶为鲞所污,彷徨牀侧,神不能入,大哭去,尸亦渐僵。

柳如是为厉

苏州昭文县署,为前明钱尚书故宅。东厢三间,因柳如是缢死此处,历任封闭不开。

乾隆庚子,直隶王公某莅任,家口多,内屋少,开此房居妾某氏,二婢作伴;又居一妾于西厢,老妪作伴。未三鼓,闻西厢老妪喊救命声,王公奔往,妾已不在牀上。寻至牀后,其人眼伤额碎,赤身流血,觳觫而立,云:“我卧不吹灯,方就枕,便一陈阴风吹开帐幔,遍体作噤。有梳高髻披大红袄者揭帐招我,随挽我发,强我起。我大惧,急逃至帐后,眼目为衣架触伤。老驱闻我喊声,随即奔至,鬼才放我,走窗外去。”合署大骇,虑东厢之妾新娶胆小,亦不往告。

次日至午,东厢竟不开门。启入,则一姬二婢俱用一条长带相连缢死矣。于是王公仍命封锁此房,后无他异。

或谓:柳氏为尚书殉节,死于正命,不应为厉。按《金史.蒲察琦传》:琦为御史,将死崔立之难,到家别母。母方昼寝,忽惊而醒。琦问:“阿母何为?”母曰:“适梦三人潜伏梁间,故惊醒。”琦跪曰:“梁上人乃鬼也。儿欲殉节,意在悬梁,故彼鬼在上相候。母所见者,即是也。”旋即缢死。可见忠义之鬼用引路替代,亦所不免。

捧头司马

如臯高公岩,为陕西高陵令,其友某往探之。去城十里许,日已薄暮,恐不能达,见道旁废寺:正室封扃;西偏屋二楹,内有小门通正室,门亦封扃。某以屋尚整洁,遂借宿焉。沽酒少饮,解衣就寝。其仆出与守寺道人同宿东边之耳房。时当既望,月明如昼,某久不成寐。忽闻正室履声橐橐,小门砉然顿开,见有补褂朝珠而无头者就窗下坐,作玩月状。某方惊,其人转身内向,若有见于某者,旋即走还正室中。某急起开门遁,而门外锁已为其仆倒扣去。某大呼,喑不能声,其仆弗应。某无措,遂夺窗出。窗外有墙缭之,又不克越,近窗高树一株,乃缘之而上。俯窗口下,则其人已捧头而出,仍就前坐,以头置膝,徐伸两指拭其眉目,还以手捧之安置顶上,双眸炯炯,寒光射人。是时,某已魂飞,不复省人事矣。

次晨仆入,不见主人,遍寻之,得于树上。急拨其腕,交抱树柯,坚不可解。久之始苏,犹谓鬼之来攫己也。问之道人,云:“二十年前,宁夏用兵,有楚人为同知者,解粮误期,为大帅所戮。柩行至此,资斧告绝,遂寄寺中。今或思归,见形于客乎!”某白高,高因捐俸为賫柩资,并寓书于楚,令其子领归。

驱鲎

吴兴卞山有白鲎洞,每春夏间即见,状如匹练,起空中游漾无定。所过之下,蚕茧一空,故养蚕时尤忌之。性独畏锣鼓声。明太常卿韩绍曾命有司挟毒矢逐之,有《驱鲎文》载郡志,近年来作患尤甚。乾隆癸卯四月,有范姓者具控于城隍。是夜,梦有老人来曰:“汝所控已准,某夜当命玄衣真人逐鲎。但鲎鱼司露有功,被害者亦有数,彼以贫故,当示之罚。尔等备硫磺烟草在某山洞口相候可也。”

范至期集数十人往。夜二鼓,月色微明,空中风作,见前山有大蝙蝠丈许飞至洞前,瞬息,诸小群集者不下数十。每一蝙蝠至,必有灯一点,如引导状。范悟曰:“是得非所谓玄衣真人乎!”即引火纵烧烟草。俄而洞中声

道人坐墙上吸日光。其顶门上有一小儿,圆满清秀,亦向日光舞蹈而吞吸之。

香虹

吴江姜某,一子一女,其子娶新妇刘氏。刘性柔婉,不能操作。有婢香虹者,素诡谲,因与其女日夜媒孽其短,刘恨不能伸。来时嫁资颇丰,为其姑逼索且尽。未期年,染病牀褥。姑谓其痨也,不许其子与见。刘抑郁死。

忽一日,其女登牀自批其颊,历数其生平之恶,且云:“姑使我不与郎见,亦是姻缘数尽,然尔辈用心何太酷耶?”如是数日。为设醮,亦不应。姜与其妻婉求之,乃曰:“翁待吾厚,姑亦老悖,此特香虹之过,我不饶他。”香虹在侧忽瞪目大呼,两手架空而行,若有人提之者,坠下则已毙矣。其女依然无恙。此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事。

阎王升殿先吞铁丸

杭州闵玉苍先生,一生清正,任刑部郎中时,每夜署理阴间阎王之职。至二更时,有仪从轿马相迎。其殿有五,先生所以莅,第五殿也。每升殿,判官先进铁弹一丸,状如雀卵,重两许,教吞入腹中,然后理事,曰:“此上帝所铸,虑阎罗王阳官署事有所瞻徇,故命吞铁丸以镇其心,此数千年老例也。”先生照例吞丸。审案毕,便吐出之。三涤三视,交与判官收管。所办事晨起辄忘;即记得者,亦不肯向人说,但劝人勿食牛肉,多诵《大悲咒》而已。

到任三月,忽一日晨起召诸亲友而告曰:“吾今而知小善之不足为也。昨晚吾表弟李某死,生魂解到,判官将其生平作官恶迹,请寄地狱审定拟罪,再详解东岳。余心恻然,将狱牌安放几上,再三目李。李自诉平生不食牛肉,作官时禁私宰尤严,似可以此功德抵销他罪。余未作声,判官驳云:‘此之谓“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也。子不食牛肉,何以独食人肉?’李云:‘某并未食人肉。’判官曰:‘民脂民膏,即人肉也。汝作贪官,食千万人之膏血,而不食一牛之肉,细想小善可抵得大罪否?’李不能答。余知李素诵《大悲咒》,为阴司所最重,因手书‘大悲咒’三字在掌上以示之。李竟茫然,不能诵一字。余为代诵数句,满堂判官胥役一齐跪听,西方赫然似有红云飞至者。然而铁丸已涌起于胸中,左冲右撞,肠痛欲裂矣。余不得已急取狱牌加朱,放李狱中,肠内铁丸始定,方理别案而归。”

诸亲友因问:“到底牛肉可食乎?”先生曰:“在可食不可食之间。”人问故,曰:“此事与敬惜字纸相同,圣所未戒,然不过推重农重文之心、充类至义之尽,故禁食之者,慈也。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语久被老子说破。试想春蚕作丝,衣被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功比牛更大,其性命比牛更多,而何以烹之煮之,抽其腹肠而炙食之,竟无一人为之鸣冤立禁者,何耶?盖天地之性人为贵,贵人贱畜,理所当然,故食牛肉者,达也。”

万佛崖

康熙五十年,肃州合黎山顶忽有人呼曰:“开不开?开不开?”如是数日,无人敢答。一日,有牧童过,闻之,戏应声曰:“开。”顷刻砉然,风雷怒号,山石大开,中现一崖,有天生菩萨像数千,须眉宛然。至今人呼为“万佛崖”。章淮树观察过其地亲见之。

大力河孙某作打箭炉千总,其所辖地阴雨两月。忽一日雨止,仰天见日光,孙喜,出舍视之。顷刻,烟沙蔽天,风声怒号,孙立不牢,仆地乱滚,似有人提其辫发而颠掷之者,腿脸俱伤。孙心知是地动,忍而待之。食顷,动止,起视,人民与自家房屋全已倾圮。有一弟逃出未死,彼此惶急。

孙老于居边者,谓弟曰:“地动必有回潮,不止一次,我与汝须死在一处。”乃各以绳缚其身,两相拥抱。言未毕,而怪风又起,两人卧地,颠播如初。幸沙不眯眼,见地裂数丈:有冒出黑风者,有冒出火光如带紫绿二色者,有涌黑水臭而腥者,有现出人头大如车轮、目睒睒斜视四方者,有裂而仍合者,有永远成坑者。兄弟二人竟得无恙,乃埋葬全家,掘出货物,各自谋生。

先三月前,有疯僧持缘簿一册,上写“募化人口一万”。孙恶其妖言,将擒之送县,僧已立一杨柳小枝上,曰:“你勿送我到县,送我塞大力河水口可也。”言毕不见。是年地动日,四川大力河水冲决,溺死万余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十六-译文

杭大宗是寄灵童子

万近蓬非常严格地供奉斗神,每年秋天的七月,都会举行盂兰盆会,与施柳南刺史一起设立道场。施柳南能够看见鬼魂,所有来接受祭祀的鬼魂,他都能指出是谁,并且与他们交谈。在设立祭坛的时候,先写下死者的姓名,然后向祭坛焚烧。万近蓬是杭大宗先生的学生,忘记了写先生的名字。施柳南看到那天晚上各位先生都聚集在一起,有一个短白须的人,穿着夹纱袍,没有戴帽子就来了,骂道:“近蓬是我的弟子,今天设会,为什么不请我?”施柳南不认识杭大宗,不由得目瞪口呆。旁边有一个人说:“这是杭大宗先生。”施柳南上前行礼问道:“先生从哪里来?”杭大宗说:“我前生是法华会上点香的人,名叫寄灵童子,因为在侍香的时候看到烧香的女子很美,偶然动了一个念头,被贬到人间。在人间我心直口快,有善无恶,本来可以回到原位。只是因为我喜欢讥讽贬低别人,党同伐异,又贪财,被观音菩萨看不起,不允许我回到原位。”他指着自己的手和嘴说:“这两样东西拖累了我。”施柳南问:“先生在阴间快乐吗?”杭大宗说:“我在这里没有什么苦乐,很自由,可以随意游荡。”施柳南问:“先生为什么不重新投胎为人?”杭大宗用手做出拍打的姿势,笑着说:“我七十七年的人身,转眼就过去了,回头想想,有什么趣味?”施柳南问:“先生为什么不请求观音菩萨收留?”杭大宗说:“我坠落也是因为小过,容易超度。你可以告诉近蓬,替我念《秽迹金刚咒》二万遍,就可以回到原位了。”施柳南问:“陈星斋先生为什么不来?”杭大宗说:“我不如他,他已经回到桂宫了。”说完,他坐在座位上大吃起来,笑着说:“施柳南一天不出仕,我们这些田允兄就有得吃了。”“田允”兄,是俗话说的鬼字。

西江水怪

徐汉甫在江西见到有人用咒语捕捉鱼鳖。每天到水边,走禹步念咒语,水波就会沸腾,鱼鳖就会成群结队地来,任他挑选带回去。这种方法不能多取,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只给相应的钱。一天,他偶然来到一个大泽,正在作法,忽然水面上涌出一个东西,大小像猕猴,金眼玉爪,牙齿露在外面,气势汹汹地要抓他。那人急忙用裤子蒙住头逃跑。那东西追来,跳上他的肩膀,抓他的额头,那人就倒在地上,流血晕倒。大家都跑来救他。那东西看到众人来了,发出像乌鸦叫的声音,跳高几丈逃走了。人们不敢捕捉,受伤的人也苏醒了。当地人说:“这是水怪,把鱼鳖当作子孙。我们吃了它的子孙,所以它来复仇。它的爪子锋利,遇到东西就会破脑,如果不是蒙住头并且得到众人的帮助,就会死在它的爪子下。”

仲能

唐再适先生在川西观察时,有一个火夫陈某,粗鲁强悍,喜欢喝酒。一天晚上他喝醉了躺着,感觉有东西压在他的肚子上,一看,是一个老翁,胡须和头发都白了,相貌也很古怪,朦胧间看不太清楚。陈某以为是同伴在戏弄他,不太害怕。当时是初秋,正好盖着单被,他就用被子裹住老翁,并且抱着他睡觉。天亮时他拉开被子,里面有一只白鼠,长三尺多,已经被压死了。他这才明白压在他肚子上的老人就是这个怪物。根据《玉策记》的记载,这就是“仲能”,擅长相卜的人,如果能活捉它,可以预知吉凶。

雀报恩

周之庠喜欢放生,尤其喜欢麻雀,平时在屋檐下放黍谷喂养它们。中年时他失明了,但仍然像以前一样喂养麻雀。有一天他突然病倒,气绝身亡,只有心口还有温度,家人守了他四天四夜。他苏醒后说:他刚出门,独自走在旷野上,天色昏暗,寂静无人。他害怕,疾驰了几十里,看到城外冷冷清清,没有烟火。突然有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走来,他一看,是已经去世的父亲,跪下来哭泣。父亲说:“谁叫你来的?”他回答:“迷路到这里。”父亲说:“没关系。”带他进城。到了一个衙门前,又有一个老人戴着纶巾穿着道服从里面出来,是已经去世的祖父。他们相见后大吃一惊,祖父责备父亲说:“你也糊涂,怎么带儿子到这里!”喝退父亲,拉着周之庠走。有两个相貌丑恶的隶卒,大声喊道:“既然来了,怎么能走?”与祖父争夺。忽然有亿万只麻雀从西边飞来,啄那两个隶卒,隶卒吓得逃走。祖父带着他出来,群雀跟着,争着用翅膀覆盖周之庠。走了大约几十里,祖父用拐杖打他的背说:“到家了。”他就像从梦中醒来,双眼复明。至今安然无恙。

全姑

荡山茶肆的全姑,生得洁白婀娜,十九岁。她的邻居陈生是个美少年,私下与她通奸,被坏人捉住。陈生是富家子弟,用一百两银子贿赂坏人。县役知道了,想分赃,一起把他们扭送到县衙。县令自负有理学名声,将陈生打了四十大板。全姑哀号哭泣,趴在陈生的臀部上愿意代替他受罚。县令认为她无耻,更加愤怒,将全姑也打了四十大板。两个隶卒拉全姑下去,私下里怜惜她,认为她全身娇柔如无骨,又收了陈生的钱,所以打得很轻,只是轻轻扑在地上。县令的怒气未消,剪了她的头发,脱了她的弓鞋,放在案上传看,作为全城的警戒。并且把她的头发和鞋子存入库房,准备把全姑发卖。

案子结了,陈生仍然想念全姑,贿赂别人把她买下,自己仍然娶了她。不到一个月,县役纷纷来索贿,路上喧嚷。县令听说后大怒,重新把二人抓到案前。全姑知道无法避免,私下里在裤子里放了破絮和草纸保护臀部。县令看见说:“这下身鼓鼓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下堂扯去她裤中的东西,亲自监临,裸体打她。陈生阻拦,被打了数百个嘴巴后,又被打了满杖。回家一个多月后死了,全姑被卖为某公子的妾。有一个刘孝廉,是个侠士,直接进入衙门责备县令说:“我昨天到县衙,听到你喊打大杖,以为是在惩治强盗和惯贼,所以到阶下观看。没想到是一个美女剥了紫绫裤受杖,两臀隆起,像一团白雪,太阳晒着都怕它融化,而你用满杖打她,一板下去,就变成了烂桃子色。她犯的是风流小过,何必如此?”县令说:“全姑美,不加杖,别人会说我好色;陈生富,不加杖,别人会说我得钱。”刘孝廉说:“作为父母官,用别人的皮肉,博取自己的名声,可以吗?你会有报应的!”他愤然离开,与县令绝交。

不到十年,县令升任松江知府,坐在公馆里,正在吃午饭,他的仆人看见一个少年从窗外进来,用手拍他的背三下,他就喊背痛不吃。后来背肿了一尺多,中间有一条界沟,像两臀一样。请医生来看,医生说:“没救了,已经变成烂桃子色了。”县令听了,心里厌恶,不到十天就死了。

奇勇

国初有两个巴图鲁:一个溺地,地陷一尺,能自己抓住头发拔起身子在空中高一尺多,两脚离地,过一会儿才下来。一个在关外,被敌人劫营,黑暗中已经被敌人砍断了头,刀过之处,他急忙用右手按住头,左手挥刀,还杀了数十人才死。

红毛国人吐妓

红毛国有很多妓女。嫖客摆酒召妓,剥下她们的下衣,围成一圈吐口沫在她们的阴部,不与她们交媾。吐完后给赏钱,叫做“众兜钱”。

西贾认父

钱塘铨部主事吴名一骐,最初考中孝廉,进京参加会试,租住在旅店。有一个西贾王某来,说他父亲临终前说,转生在浙江某处为吴

某人的儿子。他去世的那年正好是铨部出生的那一年。又说昨晚他的母亲又托梦说:“你父亲已经到了京城,现在住在某个地方,你为什么不去看看他?”因此他来到这里寻找,希望能见一面。铨部因为这件事太怪异,不愿意出来见面。王贾痛哭流涕,远远地拜别后离开。王贾非常富有,并不是为了什么利益而来,所以人们嘲笑吴公的迂腐。吴公做了几年吏部主事后去世,去世时二十八岁。

徐步蟾宫

扬州的吴竹屏臬使,在丁卯年的秋闱考试中在金陵扶乩问:“我能中举吗?”乩批写了“徐步蟾宫”四个字。吴竹屏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被选入翰林院的征兆。等到发榜时,他并没有中举。那年的解元是徐步蟾。

歪嘴先生

湖州的潘淑聘妻未娶,因患痨病去世。临终前他请岳父李某来,要求他未嫁的女儿守节,岳父答应了。潘淑去世后,岳父忘记了之前的承诺,女儿最终改嫁。在婚礼前夕,鬼魂附在女儿身上作祟。有一位教书的张先生听说后,心中不平,竟然上楼去,引用古礼来辩驳,认为女儿虽然已经嫁人,但还没有在祠堂见过祖先,仍然应该归葬于女方的家族。更何况未嫁的女儿,有什么守节的说法。鬼魂无法回答,只是走到张先生面前张口呵气,一股冷气像冰一样,臭不可闻。从此,女儿的病好了,但张先生的嘴歪了。李某感激他,请他到家里教书。全村人都叫他“歪嘴先生”。

鬼衣有补褂痕

常州的蒋某在甘肃做县丞。乾隆四十五年,甘肃回回叛乱,蒋某被杀害,三年音讯全无。他的侄子在东城开了一家参店。忽然有一天下午,蒋某竟然直接走进来,头上裹着布,穿的衣服上有钉补褂的旧痕迹,告诉他的侄子说:“我在某月某日被乱兵杀害,尸体在居延城下,你可以派人去那里收殓我的尸体带回来。”他指着仆人说:“这个小孩也是劫数中的人,我现在在阴间雇用他,每年给他工钱三两银子。”侄子非常惊讶,只能听从命令。鬼魂命令小僮取火抽烟,然后突然消失。侄子立刻派人去运回棺材,打开一看:头骨被砍成几块,身上穿着红青缎褂,隐隐约约有一块补褂的痕迹。

孙方伯

孙涵中方伯在做部郎时,住在京师的樱桃斜街,房子非常干净。忽然有一股臭气从窗外飘到中庭。顺着气味找去,发现是从后院的井里冒出来的。半夜三更,大家都睡着了,有人连续呼喊他老仆的名字。仔细一听,声音也隐隐约约从井里传来。孙公愤怒地填平了井,怪事也就消失了。

卖冬瓜人

杭州草桥门外有一个卖冬瓜的人,能够在头顶上出元神。每次他闭目坐在床上,元神就会出去应酬。有一天,他的元神出去买了几片鲞鱼,托邻居带回家交给他的妻子。妻子接过鲞鱼,笑着说:“你又耍花招了!”用鲞鱼打他的头。过了一会儿,卖冬瓜的人元神回来,因为头顶被鲞鱼弄脏了,元神无法回到身体里,在床边徘徊,大哭着离开,尸体也渐渐僵硬了。

柳如是为厉

苏州昭文县署是前明钱尚书的故居。东厢三间房,因为柳如是曾在这里上吊自杀,历任官员都封闭不开。

乾隆庚子年,直隶的王公上任,家里人口多,内屋少,就打开这间房让一个妾住,两个婢女作伴;又让另一个妾住在西厢房,一个老妪作伴。不到三更天,听到西厢房的老妪喊救命,王公跑过去,妾已经不在床上。找到床后,发现她眼睛受伤,额头碎裂,赤身流血,颤抖着站在那里,说:“我睡觉时没有吹灯,刚躺下,就有一股阴风吹开帐幔,全身发抖。有一个梳着高髻、披着大红袄的人揭开帐子叫我,拉着我的头发,强迫我起来。我非常害怕,急忙逃到帐子后面,眼睛被衣架碰伤。老妪听到我的喊声,立刻跑过来,鬼才放开我,从窗外走了。”整个县署的人都非常害怕,担心东厢房的妾刚娶进门胆子小,也不敢去告诉她。

第二天中午,东厢房的门一直没开。打开门进去,发现一个妾和两个婢女都用一条长带子相连上吊死了。于是王公下令再次封锁这间房,后来再也没有发生怪事。

有人说:柳氏是为尚书殉节而死,属于正命,不应该变成厉鬼。根据《金史·蒲察琦传》:琦是御史,将要死于崔立之难,回家告别母亲。母亲正在午睡,忽然惊醒。琦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刚才梦见三个人潜伏在梁上,所以惊醒。”琦跪下说:“梁上的人是鬼。我想殉节,打算上吊,所以那些鬼在梁上等我。母亲看到的就是他们。”然后他就上吊自杀了。可见忠义的鬼魂引导替代,也是难免的。

捧头司马

如皋的高公岩是陕西高陵的县令,他的朋友某去探望他。离城十里左右,天已经快黑了,担心赶不到城里,看到路旁有一座废弃的寺庙:正室的门锁着;西边有两间房,里面有一扇小门通向正室,门也锁着。某觉得房子还算整洁,就借宿在那里。买了点酒喝,脱了衣服睡觉。他的仆人和守寺的道士一起住在东边的耳房。那天是十五,月亮很亮,某很久睡不着。忽然听到正室里有脚步声,小门突然打开,看到一个穿着补褂、戴着朝珠但没有头的人坐在窗下,好像在赏月。某正惊讶,那人转身向里,好像看到了某,然后走回正室。某急忙起身开门逃跑,但门外的锁已经被仆人倒扣上了。某大声呼喊,却发不出声音,仆人也没有回应。某没有办法,只好从窗户跳出去。窗外有墙围着,无法翻越,窗边有一棵高树,某就爬了上去。从窗口往下看,那人已经捧着头出来,仍然坐在原来的位置,把头放在膝盖上,慢慢用两根手指擦拭眉毛和眼睛,然后用手捧着头放回头顶,双眼炯炯有神,寒光逼人。这时,某已经魂飞魄散,不省人事了。

第二天早上仆人进来,找不到主人,四处寻找,发现他在树上。急忙拨开他的手,发现他紧紧抱着树枝,怎么也解不开。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还以为鬼来抓他。问道士,道士说:“二十年前,宁夏用兵,有一个楚地的同知,因为解粮误期,被大帅处死。棺材运到这里,钱用完了,就寄放在寺里。现在可能是想回家,所以显形给客人看吧!”某告诉高公岩,高公岩就捐出俸禄作为运棺材的费用,并写信给楚地,让他的儿子来领回去。

驱鲎

吴兴的卞山有一个白鲎洞,每到春夏季节就会出现,形状像一匹白练,在空中飘荡不定。经过的地方,蚕茧都会被吃光,所以养蚕的时候特别忌讳它。它唯独害怕锣鼓声。明朝的太常卿韩绍曾命令官员带着毒箭去驱赶它,有《驱鲎文》记载在郡志里,近年来它的危害更加严重。乾隆癸卯年四月,有一个姓范的人向城隍控告。那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老人来说:“你的控告已经批准,某天晚上会派玄衣真人去驱赶鲎。但是鲎鱼掌管露水有功,被害的人也有定数,它因为贫穷,应该受到惩罚。你们准备硫磺和烟草在某山洞口等着就可以了。”

范某按照约定的时间召集了几十个人前往。半夜二更,月色微明,空中起风,看到前山有一只大蝙蝠,大约一丈长,飞到洞前,瞬间,几十只小蝙蝠也聚集过来。每一只蝙蝠到来时,都会有一盏灯引导。范某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所谓的玄衣真人吗!”于是点燃火把,烧起烟草。不久,洞中传来声音

道士坐在墙上吸收阳光。他的头顶上有一个小孩,圆润清秀,也对着阳光跳舞并吸收它。

香虹

吴江的姜某,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娶了刘氏为妻。刘氏性格温柔,但不擅长家务。有一个叫香虹的婢女,一向狡猾,于是和姜某的女儿日夜挑拨离间,刘氏无法辩解。刘氏带来的嫁妆很丰厚,但被婆婆逼得几乎用尽。不到一年,刘氏病倒在床。婆婆说她得了痨病,不让儿子见她。刘氏抑郁而死。

有一天,姜某的女儿突然自己打自己的脸,数落自己一生的恶行,并说:“婆婆不让我见丈夫,也是缘分已尽,但你们的心为何如此狠毒?”这样持续了几天。家人为她设醮祈福,也没有效果。姜某和妻子婉言相求,女儿说:“公公待我很好,婆婆也老糊涂了,这都是香虹的错,我不会放过她。”香虹在旁边突然瞪大眼睛大喊,双手在空中挥舞,好像有人提着她一样,掉下来时已经死了。姜某的女儿却安然无恙。这是乾隆五十三年正月的事。

阎王升殿先吞铁丸

杭州的闵玉苍先生,一生清廉正直,担任刑部郎中时,每晚兼任阴间阎王的职务。到二更时,有仪仗队和轿马来迎接他。阎王殿有五座,闵先生负责的是第五殿。每次升殿,判官会先给他一颗铁弹,形状像雀卵,重约两钱,让他吞下,然后才开始处理事务。判官说:“这是上帝铸造的,担心阎罗王在阳间任职时会有所偏袒,所以让他吞下铁丸以镇住心性,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闵先生照例吞下铁丸。审案结束后,再将铁丸吐出。清洗三次,检查三次,交给判官保管。他所处理的事务,早晨起来就忘记了;即使记得,也不肯告诉别人,只是劝人不要吃牛肉,多念《大悲咒》而已。

上任三个月后,有一天早晨,闵先生召集亲友说:“我现在明白了,小善不足以弥补大恶。昨晚我的表弟李某去世,他的魂魄被带到阴间,判官将他生前做官的恶行记录下来,准备送他去地狱受审定罪,再详细报告给东岳大帝。我心里不忍,将狱牌放在桌上,多次看着李某。李某自己说他一生不吃牛肉,做官时严禁私宰,似乎可以用这个功德抵消他的罪过。我没有说话,判官反驳说:‘这就是所谓的“恩惠可以施及禽兽,但功劳却不及百姓”。你不吃牛肉,为什么却吃人肉?’李某说:‘我并没有吃人肉。’判官说:‘民脂民膏就是人肉。你做贪官,吸食千万人的膏血,却不吃一头牛的肉,仔细想想,小善能抵消大罪吗?’李某无言以对。我知道李某平时常念《大悲咒》,这在阴间最受重视,于是我在手掌上写下‘大悲咒’三个字给他看。李某竟然茫然,一个字也念不出来。我替他念了几句,满堂的判官和差役都跪下听,西方仿佛有红云飞过来。然而铁丸已经在我胸中涌动,左冲右撞,肠子痛得像要裂开。我不得已,赶紧拿起狱牌加上朱批,将李某关进监狱,肠中的铁丸才安定下来,然后处理其他案件后回家。”

亲友们问:“到底能不能吃牛肉?”闵先生说:“在可吃和不可吃之间。”有人问为什么,他说:“这件事和敬惜字纸一样,圣人没有禁止,但不过是出于重视农业和文化的心理,推而广之,所以禁止吃牛肉是出于慈悲。然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早就被老子说破了。试想春蚕吐丝,为天子到庶人提供衣物。它们的功劳比牛更大,它们的性命比牛更多,但为什么人们可以烹煮它们,抽它们的肠子来吃,却没有人替它们鸣冤立禁呢?这是因为天地以人为贵,贵人贱畜,理所当然,所以吃牛肉的人,是通达的。”

万佛崖

康熙五十年,肃州合黎山顶突然有人喊:“开不开?开不开?”这样喊了几天,没有人敢回答。有一天,一个牧童经过,听到后,开玩笑地回答说:“开。”瞬间,风雷大作,山石裂开,中间出现一座悬崖,上面有数千尊天然形成的菩萨像,须眉栩栩如生。至今人们称它为“万佛崖”。章淮树曾亲自到那里见过。

大力河的孙某担任打箭炉的千总,他所管辖的地区连续下了两个月的雨。有一天,雨停了,孙某看到阳光,高兴地出门查看。瞬间,烟尘遮天,风声怒吼,孙某站不稳,倒在地上乱滚,好像有人抓住他的辫子把他抛来抛去,腿和脸都受伤了。孙某知道是地震,忍着等待。过了一会儿,地震停了,他起来一看,百姓和他家的房屋全都倒塌了。有一个弟弟逃出来没死,两人都很慌张。

孙某长期住在边疆,对弟弟说:“地震一定会有余震,不止一次,我们必须死在一起。”于是两人用绳子绑住自己,互相拥抱。话还没说完,怪风又起,两人倒在地上,像之前一样被抛来抛去。幸好沙子没有迷住眼睛,他们看到地面裂开几丈:有的地方冒出黑风,有的地方冒出紫绿色的火光,有的地方涌出又臭又腥的黑水,有的地方出现车轮大小的人头,眼睛斜视四方,有的地方裂开后又合上,有的地方永远成了坑。兄弟俩竟然安然无恙,于是埋葬了全家人,挖出货物,各自谋生。

三个月前,有一个疯和尚拿着一本募捐簿,上面写着“募化一万人口”。孙某厌恶他的妖言,准备抓住他送到县衙,和尚已经站在一根杨柳小枝上,说:“你不要送我到县衙,送我去堵大力河的水口吧。”说完就不见了。那一年地震当天,四川的大力河水决堤,淹死了一万多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十六-注解

盂兰之会:佛教节日,也称为盂兰盆节,用于超度亡灵。

法华会:佛教法会,源自《法华经》,是佛教中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佛陀的教诲。

寄灵童子:佛教中的一种灵体,通常指在法会上服务的童子,因某种原因未能升天。

秽迹金刚咒:佛教咒语,用于驱邪、净化,常被用来超度亡灵。

桂宫:道教中的天宫之一,常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田允兄:俗语中对鬼的称呼,带有戏谑意味。

禹步:古代巫师或道士在祭祀或施法时所走的特殊步伐,模仿大禹治水时的步伐。

仲能:《玉策记》中记载的一种灵怪,善于占卜,能预知吉凶。

理学:宋明理学,儒家学派之一,强调道德修养和天理人欲的关系。

巴图鲁:满语,意为勇士,清朝时期对英勇战士的封号。

红毛国:古代中国对荷兰的称呼,因其国人多为红发而得名。

铨部:古代官署名,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命。

扶乩:一种迷信活动,通过乩笔在沙盘上写字来与神灵沟通。

解元: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

瘵疾:指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庙见: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新娘在婚后第三天到夫家宗庙拜见祖先。

补褂:古代官员的礼服,上面有补子,表示官职等级。

方伯:古代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

元神:道教术语,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柳如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才女,因殉节而死。

捧头司马:指无头鬼魂,司马是古代官职名。

鲎:一种海洋生物,古代认为其能带来灾害。

匹练:形容某种物体或现象如同白色的丝绸般飘动,常用来形容云雾、光芒等。

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象征着福气,因为‘蝠’与‘福’同音。

鲎患:指某种灾难或祸患,这里特指与鲎(一种海洋生物)相关的灾害。

毛人:传说中的神秘生物,通常被描述为长有长毛的巨人。

海阐:传说中的海域,被认为是东海的最深处,船只难以返回。

卞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历史上与南朝陈武帝有关。

柳树精:传说中的树精,常被描绘为具有人形的树灵。

折迭仙:指能够折叠身体的仙人,象征着超凡脱俗的能力。

仙人顶门无发:传说中仙人的特征之一,顶门无发象征着超凡的智慧和灵性。

道人:指修行道教的人,通常指道士。

吸日光:道教修炼的一种方法,认为吸收日光可以增强元气。

顶门:指头顶,道教中认为顶门是灵魂出入的地方。

小儿:道教中认为人体内有元神,小儿可能指元神。

香虹:故事中婢女的名字,象征其诡谲的性格。

媒孽:指挑拨离间,制造矛盾。

设醮:道教仪式,用于祈福或驱邪。

阎王:阴间的主宰,掌管生死轮回。

铁丸:象征阎王公正无私的工具,用于镇心。

大悲咒:佛教咒语,用于祈福消灾。

万佛崖:地名,因崖上有数千菩萨像而得名。

地动:指地震。

疯僧:指行为怪异的僧人,可能具有神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十六-评注

《杭大宗为寄灵童子》一文通过杭大宗的自述,揭示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杭大宗因前世一念之差,被贬人间,虽在人间行善,但因口舌之过和贪财之念,未能回归原位。这一故事反映了佛教对人性弱点的批判,以及对修行者道德要求的严格。杭大宗的形象既有凡人的弱点,又有修行者的觉悟,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修行的艰难。

《西江水怪》讲述了一个关于水怪复仇的故事,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水怪因人类捕食其子孙而复仇,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朴素认识。故事中的水怪形象生动,既有神秘感,又有一定的威胁性,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教育意义。

《仲能》一文通过火夫陈某与老翁的奇异遭遇,展示了古代志怪小说中的灵怪形象。仲能作为一种灵怪,既能预知吉凶,又能化身为老翁,体现了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对灵异现象的解释。故事中的老翁形象既神秘又亲切,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雀报恩》通过周之庠与雀鸟的互动,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雀鸟在周之庠危难之际,以亿万之众相助,体现了古代人对动物灵性的信仰和对善行的回报。故事中的雀鸟形象既可爱又神奇,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全姑》一文通过全姑与陈生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道德的扭曲。全姑因与陈生私通而遭受严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洁的极端重视和对道德规范的严苛要求。故事中的全姑形象既柔弱又坚强,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抗争。

《奇勇》通过两位巴图鲁的英勇事迹,展示了古代战士的勇猛和忠诚。两位巴图鲁在极端困境中依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古代战士的无畏精神和忠诚品质。故事中的巴图鲁形象既英勇又悲壮,增强了故事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红毛国人吐妓》通过红毛国人的奇异风俗,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对性的不同理解。红毛国人对妓女的特殊行为,既反映了他们对性的独特态度,也体现了古代人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不解。故事中的红毛国人形象既奇异又神秘,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文化对比。

《西贾认父》通过西贾王某与吴名一骐的奇异遭遇,展示了古代人对血缘关系的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王某因父亲临终之言,千里寻父,体现了古代人对亲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顺从。故事中的王某形象既执着又无奈,增强了故事的感人性和命运感。

这段古文包含了多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鬼神、命运和道德的复杂观念。

首先,故事中的‘铨部’和‘扶乩’等元素揭示了古代官员选拔和迷信活动的交织,体现了人们对命运和神灵的敬畏。‘解元’的出现则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其次,‘瘵疾’和‘庙见’等词汇展示了古代社会对疾病和婚姻礼仪的重视,尤其是对女性贞节的强调。‘补褂’和‘方伯’则体现了古代官场文化的细节和等级制度。

再者,‘元神’和‘柳如是’的故事揭示了道教对灵魂的信仰以及历史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捧头司马’的传说则反映了古代对忠义和死亡的复杂情感。

最后,‘鲎’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应对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敬畏。

总体而言,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信仰和生活状态。

这段古文通过一系列奇异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首先,文中描述的‘匹练飞出’和‘蝙蝠围环’等景象,不仅描绘了生动的自然现象,还隐含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以及他们试图通过象征和隐喻来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其次,文中提到的‘毛人’和‘海阐’等神秘生物和地点,进一步加深了文本的神秘色彩。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也反映了古人对海洋和未知领域的恐惧和好奇。通过这些故事,古人试图解释那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现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如‘盂兰之会’和‘折迭仙’等。这些元素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宗教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故事,古人传达了对生死、灵魂和超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

最后,文中的‘柳树精’和‘仙人顶门无发’等形象,进一步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界和超自然现象的独特理解。这些形象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些故事,古人试图探索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一系列奇异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理解。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古人对世界的独特视角。

这段古文包含了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首先,道人吸日光的场景描绘了道教修炼的神秘氛围,顶门上的小儿象征着人体内的元神,这一描写体现了道教对内在修炼的重视。

香虹的故事则揭示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婢女香虹的诡谲行为导致了刘氏的悲剧,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和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设醮的仪式则展示了道教在解决家庭纠纷中的作用。

阎王升殿吞铁丸的故事则体现了阴司审判的公正无私,铁丸象征着阎王在审判时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公正。大悲咒的提及则显示了佛教在阴司中的重要地位,诵经可以减轻罪孽。

万佛崖的故事则展示了佛教的奇迹,崖上的菩萨像象征着佛教的神圣和灵验,这一描写增强了佛教在民间的信仰。

最后,地动和疯僧的故事则揭示了自然灾害的神秘性和不可预测性,疯僧的预言和地动的发生显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民间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示了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的交织,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家庭伦理和自然观念。每个故事都通过具体的情节和象征手法,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7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