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诗人。他以性灵派诗歌和笔记小说闻名,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发真情实感。
年代:清代(18世纪)。
内容简要:一部志怪小说集,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故事。袁枚以幽默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清代社会的风俗和民间信仰,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九-原文
木箍颈
庄怡园在关东见猎户有以木板箍其颈者,怪而问之,曰:“我兄弟二人,方驰马出猎,行大野间,忽见一人长三尺许,白须幅巾,揖于马前。兄问:‘何人?’摇头不语,但以口吹其马,马惊不行。兄怒,抽箭射之。其人奔窜,兄逐之,久而不返。我往寻兄,至一树下,兄仆于地,颈长数尺,呼之不醒。我方惊惶,幅巾人从树中出,又张口吹我。我觉颈痒难耐,搔之,随手而长,蠕蠕然若变作蛇颈者,急抱颈驰马逃归,始免于死。然颈已痿废不能振起,故以木板箍之而加铁焉。”
或曰:此三尺许人,乃水木之精游光毕方类也,能呼其名,则不为害。见《抱朴子》。
掘冢奇报
杭州朱某,以发冢起家,聚其徒六七人,每深夜昏黑,便持锄四出。嫌所掘者多枯骨,少金银,乃设乩盘,预卜其藏。一日,岳王降坛曰:“汝发冢取死人财,罪浮于盗贼,再不悛改,吾将斩汝。”朱大骇,自此歇业。
年余,其党无所归,乃诱其再祷于乩神以试之。如其言,又一神降曰:“我西湖水仙也。保俶塔下有石井,井西有富人坟,可掘得千金。”朱大喜,与其徒持锄往。遍觅石井不得,正徘徊间,若有耳语者曰:“塔西柳树下非井耶?”视之,已填枯井也。掘三四尺,得大石椁,长阔异常,与其党六七人共扛之,莫能起。相传净寺僧有能持飞杵咒者,诵咒百余,棺椁自开,乃共迎僧,许以得财朋分。僧亦妖匪,闻言踊跃而往。诵咒百声,石椁豁然开。中伸一青臂出,长丈许,攫僧入椁,裂而食之,血肉狼藉,骨坠地琤琤有声。朱与群党惊奔四散。次日往视井,井不见。然净寺竟失一僧,皆知为朱唤去。徒众控官,朱以讼事破家,自缢于狱。
朱尝言所见棺中僵尸不一;有紫僵、白僵、绿僵、毛僵之类。最奇者在六和塔西边掘坟,有圈门石户,广数丈,中有铁索悬金饰朱棺,斧之,乃犀皮所为,非木也。中一尸冕旒如王者,白须伟貌,见风悉化为灰。侍卫甲裳似层层茧纸所为,非丝非绢。又一陵中朱棺甚大,非绋索所悬,有四铜人如宦官状,跪而以首承棺,双手捧之,土花青绿,不知何代陵寝。
一目五先生
浙中有五奇鬼,四鬼尽瞽,惟一鬼有一眼,群鬼恃以看物,号“一目五先生”。遇瘟疫之年,五鬼联袂而行,伺人熟睡,以鼻嗅之。一鬼嗅则其人病,五鬼共嗅则其人死。四鬼伥伥然斜行踯躅,不敢作主,惟听一目先生之号令。
有钱某宿旅店中,群客皆寐,己独未眠,灯忽缩小,见五鬼排跳而至。四鬼将嗅一客,先生曰:“此大善人也,不可。”又将嗅一客,先生曰:“此大有福人也,不可。”又将嗅一客,先生曰:“此大恶人也,更不可。”四鬼曰:“然则先生将何餐?”先生指二客曰:“此辈不善不恶、无福无禄,不啖何待?”四鬼即群嗅之,二客鼻声渐微,五鬼腹渐膨亨矣。
梦乞儿煮狗
陈秀才清波,处馆绍兴。夜间梦游土地庙,庙后有数乞儿,状貌狞恶,拥土炉剥黄狗而烹之。狗似新受棍伤者,血犹淋漓,陈心恶之。忽门外有衣冠人来骂曰:“我家狗被汝偷食,我将告官。”语未毕,群丐起而殴之,衣冠者倒地死,陈惊醒。越三日,梦青衣皂隶持城隍牌票示之曰:“狗主人被恶丐打死,其鬼已控城隍。牒内写君作证,故来相招。”陈视票,果有己名,且有听审日期,觉而恶之,然自念此事与己无干,不过暂往阴司作证,因辞馆归,以二梦语其亲徐某,且托曰:“我死当复生,诚恐阴阳隔路,一时灵魂迷失,乞君购白雄鸡书我姓名,临期到城隍庙招呼,免我迷路。”徐以为梦幻难凭,笑允之,始终不信也。
至某月某日,陈果无疾而逝。家人泣报于徐,徐急买白鸡书陈姓名而往,适城隍庙搭台演戏,众人蜂拥,至日仄方能到神座下,大呼招魂。及归家,六月盛暑,尸已腐矣。
一棺藏十八人
乾隆四年,山西蒲州修城,掘河滩土,得一棺,方扁如箱。启之,中有九槅,一槅藏二人,各长尺许,老幼男妇如生,不知何怪。
真龙图变假龙图
嘉兴宋某,为仙游令,平素峭洁,以“包老”自命。某村有王监生者,奸佃户之妻,两情相得,嫌其本夫在家,乃贿算命者告其夫以“在家流年不利,必远游他方,才免于难”,本夫信之。告王监生,王遂借本钱,令贸易四川。三年不归,村人相传:某佃户被王监生谋死矣。宋素闻此事,欲雪其冤。一日,过某村,有旋风起于轿前。迹之,风从井中出。差人撩井,得男子腐尸,信为某佃,遂拘王监生与佃妻,严刑拷讯。俱自认谋害本夫,置之于法。邑人称为“宋龙图”,演成戏本,沿村弹唱。
又一年,其夫从四川归。甫入城,见戏台上演王监生事,就观之,方知己妻业已冤死。登时大恸,号控于省城。臬司某为之审理,宋令以故勘平人致死抵罪。仙游人为之歌曰:“瞎说奸夫害本夫,真龙图变假龙图。寄言人世司民者,莫恃官清胆气粗。”
莆田冤狱
福建莆田王监生,素豪横,见田邻张妪田五亩,欲取成方,造伪契,贿县令某,断为己有。张妪无奈何,以田与之,然中心忿然,日骂其门。王不能堪,买嘱邻人殴杀妪,而召其子视之;即缚之,诬为子杀其母,擒以鸣官。众证确凿,子不胜毒刑,遂诬伏。将请王命,登时凌迟矣。
总督苏昌闻而疑之,以为子纵不孝,殴母当在其家,不当在田野间众人属目之地。且遍
中月日也。轶林大不怿。越二日,果闻彭讣。试毕急回家,彭死已二七矣。
通俗:人死二七,夜设死者衣衾于柩侧,举家躲避,言魂来赴尸,名曰:“回煞”。轶林痛彭之死,即于回煞夜舁牀柩旁,潜处其中,以冀一遇。守至三更,闻屋角微响,彭自房檐冉冉下,步至柩前,向灯稽首,灯即灭。灭后,室中自明如昼。轶林惟恐惊彭,不敢声。彭自灵前循柩走至牀,揭帐低声呼曰:“郎君归未?”轶林跃出,抱持大哭。哭罢,各诉离情,解衣就寝,欢好无异生前。软林从容问曰:“闻说人死有鬼卒拘束,回煞有煞神与偕,尔何得独返?”彭曰:“煞神即管束之鬼卒也,有罪则羁绁而从。冥司念妾无罪,且与君前缘未断,故纵令独回。”轶林曰:“尔无罪,何故早死?”曰:“修短数也,不论有罪无罪。”轶林曰:“卿与我前缘未断,今此之来,莫非将尽于此夕乎?”答曰:“尚早。前缘了后,犹有后缘。”言未毕,闻户外风起,彭大惧,以手持轶林曰:“紧抱我!护持我!凡作鬼最怕风,风倘着体,即来去不能自主,一失足被他吹到远处去矣。”鸡鸣言别,轶林依依不舍。彭曰:“无庸,夜当再会。”言讫而去。由此每夜必来。来,检阅生时奁物,为轶林补缀衣服。
两月余,忽欷歔泣曰:“前缘了矣!此后当别十七年,始与君续后缘。”言讫去。轶林美少年,家丰于财,里中愿续婚者众,轶林概不允。待至十七年,以彭氏貌物色求婚,历通、泰、仪、扬、俱不得,仍归吕泗。吕泗故边海,有海舶自山东回者,载老翁夫妇来,言“本士族,止生一女,依叔为活。其叔欲以其女结婚豪族,翁颇不愿,故来避地。女亦欲嫁一江南人”。人为翁言轶林,翁甚欲之;言诸轶林,轶林必欲一见其女乃可。翁许之,见则宛然一彭也。问其年,曰:“十七矣。”其生时月日,即彭死之两月后也。轶林欣然订娶,欢好倍常。性情喜好,彷佛彭之生前。或叩以前生事,笑而不言。轶林字曰“蓬莱仙子”,隐喻彭仙再来也。子曰彭儿,女曰彭媳,欢聚者十七载,夫妇得疾先后卒。
裹足作俑之报
杭州陆梯霞先生,德行粹然,终身不二色。人或以戏旦、妓女劝酒,先生无喜无愠,随意应酬。有犯小罪求关说者,先生唯唯。当事者重先生,所言无不听。或訾先生自贬风骨,先生笑曰:“见米饭落地,拾置几上心才安,何必定自家吃耶?凡人有心立风骨,便是私心。吾尝奉教于汤潜庵中丞矣。中丞抚苏时,苏州多娼妓,中丞但有劝戒,从无禁捉。语属吏曰:‘世间之有娼优,犹世间之有僧尼也。僧尼欺人以求食,娼妓媚人以求食,皆非先王法。然而欧公《本论》一篇既不能行,则饥寒怨旷之民作何安置?今之虐娼优者,犹北魏之灭沙门毁佛像也,徒为胥吏生财。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吾不为也。’”
一日者,先生梦皂隶持帖相请,上书“年家眷弟杨继盛拜”。先生笑曰:“吾正想见椒山公。”遂行至一所,宫殿巍然;椒山公乌纱红袍,下阶迎曰:“继盛蒙玉帝旨,任满将升,此坐需公。”先生辞曰:“我在世间不屑为阳官,故隐居不仕,今安能为阴间官乎?”椒山笑曰:“先生真高人,薄城隍而不为!”语未毕,有判官向椒山耳语。椒山曰:“此案难判,须奏玉帝再定。”先生问:“何案?”曰:“南唐李后主裹足案也。后主前世本嵩山净明和尚,转身为江南国主。宫中行乐,以帛裹其妃窈娘足为新月之形,不过一时偶戏。不料相沿成风,世上争为弓鞋小脚,将父母遗体矫揉穿凿,以致量大校小,婆怒其媳,夫憎其妇,男女相贻,恣为淫亵。不但小女儿受无量苦,且有妇人为此事悬梁服卤者。上帝恶后主作俑,故令其生前受宋太宗牵机药之毒,足欲前,头欲后,比女子缠足更苦,苦尽方薨。近已七百年,忏悔满,将还嵩山修道矣。不料又有数十万无足妇人奔走天门喊冤,云:‘张献忠破四川时,截我等足堆为一山,以足之至小者为山尖,虽我等劫运该死,然何以出乖露丑一至于此!岂非李王裹足作俑之罪?求上帝严罚李王,我辈目才瞑。’上帝恻然,传谕四海都城隍议罪。文到我处,我判:‘孽由献忠,李后主不能预知,难引重典。请罚李王在冥中织屦一百万,偿诸无足妇人,数满才许还嵩山。’奏草虽定,尚未与诸城隍会稿,先生以为何如?”先生曰:“习俗难医,愚民有焚其父母尸以为孝者,便有痛其女子之足以为慈者,事同一例也。”椒山公大笑。先生辞出,醒竟安然。
嗣后,椒山公不复来请,寿八十余,卒。常笑谓夫人曰:“毋为吾女儿裹足,恐害李后主在阴司又多织一双屦也。”
判官答问
谢鹏飞,以仁和廪生为阴间判官,昼如平人,夜则赴冥司勾当公事。友朋多托查寿数,不肯。人疑其惧泄天机,曰:“非也。阳间有司衙门惟犯罪涉讼者才有文簿可查,否则百姓林林总总,谁有工夫为造保甲册?官府听其自来自去耳,阴间亦然。君辈不涉讼,不犯冥拘,气数来则生,气数尽则死,我实无册可查。”问:“瘟疫死者可查乎?”曰:“此阳九百六、阴阳小劫应死者,如府县考试,有点名簿,恰可以查。然皆庸庸小民,方入此册;若有来历之人,便不在小劫数中来去,犹之阳间有官荫者,不考童生也。”问:“疫外尚有大劫数乎?”曰:“水火刀兵是大劫数,此则贵
显者难逃矣。”
问:“冥司神孰尊?”
曰:“既曰冥司,何尊之有?尊者,上界仙官耳。若城隍、土地之职,如人间府县俗吏,风尘奔走甚劳苦,贤者不屑为。昔白石仙人终朝煮白石,不肯上天,人问故,曰:‘玉宇清严,符箓麻起,仙官司事者甚劳苦,故愿逍遥于山巅水涯,永为散仙。’亦此意也。”
蒋太史
蒋太史士铨官中书时,居京师贾家胡衕。十一月十五日,儿子病,与其妻张夫人在一室中分牀卧,梦隶人持帖来请,不觉身随之行。至一神庙,入门小憩。见门内所塑泥马,手抚之,马竟动,扬其鬣。隶扶蒋骑上,腾空而行,下视田亩,如棋盘纵横。俄而,雨蒙蒙然,心忧湿衣,仰见红油伞,有一隶擎而覆之。未几,马落一大殿阶下,宏敞如王者居。殿外二井,左扁曰:“天堂”,右扁曰“地狱”。蒋望天堂上轩轩大明,地狱则黑深不可测。所随隶亦不复见。殿旁小屋有老妪拥镬炊火,问:“何所煮?”曰:“煮恶人。”开锅盖视之,果皆人头。地狱井边有人,衣蓝缕,自往投入。妪曰:“此王爷将囚寄狱也。”蒋问:“此非人间乎?”曰:“何必问!见此光景,亦可知矣。”蒋问:“我欲一见王爷可乎?”曰:“王请君来,自然接见,何必性急?君欲先窥之亦可。”因取一高足几登蒋。蒋从殿隙窥王:王年三十余,清瘦微须,冕旒盛服,执笏北向。妪曰:“此上玉帝表也。”
王焚香俯伏叩首毕,随闻正门豁然开,召蒋入。蒋趋进,见王服饰尽变:着本朝衣冠,白布缠头,以两束布从两耳拖下,若《三礼图》所画古人冕服状。坐定曰:“冥司事繁,我任满当去,此坐乞公见代。”音似常州武进人。蒋曰:“我母老子幼,事未了,不能来。”王有愠色,曰:“公有才子之名,何不达乃尔!令堂太夫人自有太夫人之寿命,与公何干?尊郎君自有尊郎君之寿命,与公何干?世上事要了就了,要不了便不了。我已将公姓名奏明上帝,无可挽回。”言毕,自掀其椅,背蒋坐,若不屑相昵者。蒋亦怒发,取其几上木界尺拍几厉声曰:“不近人情,何动蛮也!”大喝而醒,觉一灯荧然,身在牀上,四肢如冰,汗涔涔透重衾矣。喘息良久,始能起坐,呼夫人告之。夫人大哭。蒋曰:“且住,恐惊太夫人。”因凴几坐,夫人伺焉。
漏下四鼓,沉沉睡去,不觉又到冥间。殿宇恰非前处,殿下设五座位,案积如山,四座有人,专空第五座。一吏指告曰:“此公座也。”蒋随行至第三座视之,本房老师冯静山先生也,急前拱揖。冯披羊皮袍,卸眼镜欣然曰:“足下来,好,好。此间簿书忙极,非足下助我不可。”蒋曰:“老师亦为此言乎?门生母老子幼,他人不知,老师深知,如何能来?”冯惨然曰:“听足下言,触起我生前心事矣。我虽无父母,而妻少子幼,亦非可来之人。现在阳间妻子,不知作何光景?”言且泣涕如雨下。少顷,取巾拭泪曰:“事已如此,不必多言。保奏汝者,常州老刘也,本属可笑,汝速归料理身后事。今日已十五,到二十日是汝上任日也。”拱手作别而醒,窗外鸡已鸣,太夫人亦已闻知,抱持哭矣。
蒋素与藩司王公兴吾交好,乃往诀别,且托以身后。王一见惊曰:“汝满面涂锅煤,昨日大病耶?何鬼气之袭人也?”蒋告以梦。王曰:“勿怖,惟礼斗诵《大悲咒》可以禳之。汝归家如我言,或可免也。”蒋太夫人平时奉斗颇虔,乃重建坛,合家持斋祈祷,兼诵咒语。至期,是冬至节日,诸亲友来贺,环而守之。至三更,蒋见空中飞下轿一乘,旗数竿,舆夫数人,若来迎者,乃诵《大悲咒》逼之。渐近渐薄,若烟气之消释焉。逾三年,始中进士,入翰林。
李敏达公扶乩
李敏达公卫,未遇时,遇乩仙,自称零阳子,为判终身云:“气概文饶似,勋名卫国同。欣然还一笑,掷笔在秋红。”旁小注曰:“秋红,草名。”当其时,无人解者。后公为保定总督,颏总河朱藻而薨。后人方悟:朱者,红也;藻者,草也。
吕道人驱龙
河南归德府吕道人,年百余岁,鼻息雷鸣。或十余日不食,或一日食鸡子五百,吹气人身,如火炙痛。或戏以生饼覆其背,须臾焦熟可食矣。冬夏一布袄,日行三百里。雍正间,王朝恩为北总河,筑张家口石坝不成,糜帑数万,忧懑不食。适吕至曰:“此下有毒龙为祟。”王问:“汝能驱之否?”曰:“此龙修炼二千年,魄力甚大。梁武帝筑浮山堰崩,伤生灵数万,此龙孽也。公欲坝成,须贫道亲下河与斗,庶几逐龙去而坝可成。然贫道福命薄,虑为所伤,必须仗圣天子威灵、大人福力护持之。”曰:“若何而可?”曰:“请王命牌,油纸裹缚贫道背上。用河道总督印钤封,大人手书姓名加封之,乃可。”如其言,道士遂仗剑入水。顷刻黑风起,雷电大作,波浪掀天。至明日夜半,道士来署,提血剑,腥涎满身,背伛偻,曰:“贫道胁骨为龙尾击断矣。然贫道亦斩龙一臂,臂坠水,仅留一爪献公。龙受伤奔东海去,明日坝可成也。”王大喜,呼酒劳之,欲延蒙古医为之接骨。曰:“不必。贫道运真气养之,半年后可平复也。”次日,王公上工下扫,石坝果成。所藏龙爪,大如水牛角,嗅作龙诞香,悬之,蚊蝇远避。
吕自言与李自成交好,曾为系草鞋带。又与贾士芳同受业于王先生某。先生常言:“汝愿,故道可成;贾
好利,又自作聪明,必不善终,然亦须名动天子。
嵇文敏公为总河入都陛见,家人不得家信,问吕,吕曰:“汝家大人,已被大木撑入眼矣。”举家惊,恐有目疾。已而授东阁大学士,方知“目”旁“木”乃“相”字耳。
乾隆四年,吕入都,诸王公延之治疾,脱手愈。
徐文穆公第六子虚阳不闭,吕一见曰:“公子面上血不华色,不过梦遗耳。”今闭目卧地袒胸,手一铁针,长尺余,直刺其心,拔之,血随针出,如一条红丝。取口唾拭其创处,旁人骇绝,而公子不知,是夕病痊。
王太守孟亭患腰痛,求道人。道人曰:“俟天晴日来治。”至期,手撮日光揉之,热透五脏而愈。问导引之术,不肯言,乃引其僮私问之。曰:“无他异也,每早至旷野,红日始出,见道人向日作虎跳状,手招日光纳口中,且吸且咽,如是者再。”
盘古以前天
相传阴沉木为开辟以前之树,沉沙浪中,过天地翻覆劫数,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万年不坏。其色深绿,纹如织锦。置一片于地,百步以外,蝇蚋不飞。
康熙三十年,天台山崩,沙中涌出一棺,形制诡异:头尖而尾阔,高六尺余。识者曰:“此阴沉木棺也,必有异。”启其前和,中有人,眉目口鼻与木同色,臂腿与木同纹理,恰不腐坏。忽开眼仰视空中,问曰:“此青青者何物耶?”众曰:“天也。”惊曰:“我当初在世时,天不若是高也。”语毕,目仍瞑。人争扶起之,合邑男女群来看盘古以前人。忽然风起,变为石人。棺为邑宰某所得,转献制府。予疑此人是前古天地将混沌时人也。纬书云:“万年之后,天可倚杵。”此人言天不若今之高,信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九-译文
木箍颈
庄怡园在关东见到一个猎户用木板箍住自己的脖子,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猎户说:“我和我兄弟两人,正骑马出去打猎,行走在荒野间,突然看到一个身高三尺左右的人,白胡子戴着幅巾,站在马前作揖。我兄弟问:‘你是谁?’那人摇头不语,只是用嘴吹我们的马,马受惊不肯前行。我兄弟大怒,抽出箭射他。那人逃跑,我兄弟追他,很久没有回来。我去寻找我兄弟,到了一棵树下,发现我兄弟倒在地上,脖子变得有几尺长,怎么叫都叫不醒。我正惊慌失措时,那个戴幅巾的人从树中出来,又张嘴吹我。我感到脖子奇痒难忍,抓挠之下,脖子竟然随着手的动作变长,像蛇颈一样蠕动,我急忙抱住脖子骑马逃回家,才免于一死。但我的脖子已经废了,无法抬起,所以用木板箍住并加了铁条。”
有人说:这个三尺高的人,是水木之精游光毕方一类的妖怪,如果能叫出他的名字,他就不会害人。此事记载在《抱朴子》中。
掘冢奇报
杭州有个姓朱的人,靠盗墓发家,聚集了六七个人,每到深夜便拿着锄头四处盗墓。他嫌挖到的多是枯骨,少有金银,于是设了乩盘,预先占卜墓中是否有财宝。一天,岳王降坛说:“你盗墓取死人财,罪过比盗贼还大,再不悔改,我将斩你。”朱某大为惊恐,从此不再盗墓。
过了一年多,他的同伙无处可去,便引诱他再次向乩神祈祷试探。按照他们的说法,又有神降坛说:“我是西湖水仙。保俶塔下有个石井,井西有个富人坟,可以挖到千金。”朱某大喜,带着同伙拿着锄头前往。他们四处寻找石井却找不到,正徘徊时,仿佛听到有人说:“塔西柳树下不就是井吗?”一看,果然是个已经填平的枯井。挖了三四尺,发现一个大石椁,长宽异常,六七个人一起抬都抬不动。传说净寺有个和尚会念飞杵咒,念咒百余次,棺椁会自动打开,于是他们请来和尚,答应挖到财宝后分他一份。和尚也是个妖匪,听了这话便兴冲冲地去了。念了百声咒语,石椁果然豁然打开。里面伸出一只青色手臂,长一丈多,抓住和尚拖进椁中,撕裂吃掉,血肉狼藉,骨头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朱某和同伙吓得四散奔逃。第二天去看井,井已经不见了。然而净寺确实少了一个和尚,大家都知道是被朱某叫去的。朱某的同伙告到官府,朱某因官司破产,最终在狱中上吊自尽。
朱某曾说他见过的棺中僵尸各不相同;有紫僵、白僵、绿僵、毛僵等。最奇怪的是在六和塔西边挖坟时,发现一个圈门石户,宽数丈,里面有铁索悬挂着一具金饰朱棺,用斧头砍开,发现是犀皮做的,不是木头。棺中一具尸体戴着王冠,白须伟貌,见风便化为灰烬。侍卫的铠甲像是层层茧纸做的,不是丝绸也不是绢帛。还有一个陵墓中的朱棺非常大,不是用绳索悬挂的,而是有四个铜人像宦官一样跪着,用头托着棺材,双手捧着,铜人身上长满了青绿的土花,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陵墓。
一目五先生
浙江一带有五个奇鬼,其中四个鬼都是瞎子,只有一个鬼有一只眼睛,其他鬼都靠它来看东西,号称“一目五先生”。遇到瘟疫之年,五鬼会一起出行,趁人熟睡时用鼻子闻人。一个鬼闻了,那人就会生病;五个鬼一起闻,那人就会死。四个鬼总是斜着身子慢慢走,不敢做主,只听一目先生的号令。
有个姓钱的人住在旅店中,其他客人都睡着了,只有他还醒着,灯突然变小,看到五鬼排着队跳进来。四个鬼正要闻一个客人,一目先生说:“这是个善人,不能闻。”又准备闻另一个客人,一目先生说:“这是个有福之人,不能闻。”再准备闻第三个客人,一目先生说:“这是个恶人,更不能闻。”四个鬼问:“那先生我们吃什么?”一目先生指着两个客人说:“这些人不善不恶、无福无禄,不吃他们吃谁?”四个鬼便一起闻那两人,两人的呼吸声渐渐微弱,五鬼的肚子渐渐鼓了起来。
梦乞儿煮狗
陈秀才清波在绍兴教书。一天晚上梦见自己游到土地庙,庙后有几个乞丐,相貌狰狞,围着一个土炉剥黄狗煮着吃。狗像是刚被打伤,血还在流,陈秀才心里很不舒服。忽然门外有个穿官服的人进来骂道:“我家的狗被你们偷吃了,我要告官。”话还没说完,乞丐们就冲上去打他,那人倒地而死,陈秀才惊醒。过了三天,陈秀才梦见青衣皂隶拿着城隍的牌票对他说:“狗主人被恶丐打死,他的鬼魂已经告到城隍那里。牒文里有你的名字作证,所以来请你。”陈秀才一看牌票,果然有自己的名字,还有听审的日期,醒来后心里很不舒服,但想着这事与自己无关,不过是去阴司作证,便辞了教职回家,把这两个梦告诉亲戚徐某,并托付说:“我死后会复生,但怕阴阳两隔,灵魂迷失,请你买只白公鸡写上我的名字,到时候到城隍庙叫我,免得我迷路。”徐某觉得梦不可信,笑着答应了,但始终不信。
到了某月某日,陈秀才果然无病而逝。家人哭着告诉徐某,徐某急忙买了白公鸡写上陈秀才的名字去城隍庙,正好城隍庙在搭台演戏,人山人海,直到太阳偏西才挤到神座下,大声招魂。回到家时,正值六月酷暑,陈秀才的尸体已经腐烂了。
一棺藏十八人
乾隆四年,山西蒲州修城时,在河滩挖土发现一具棺材,形状像箱子。打开后,里面有九层格子,每层藏着两个人,各长一尺左右,男女老少栩栩如生,不知道是什么怪物。
真龙图变假龙图
嘉兴有个姓宋的人,担任仙游县令,平时以清廉自居,自比“包青天”。某村有个王监生,与佃户的妻子私通,两人情投意合,嫌佃户在家碍事,便贿赂算命先生告诉佃户“在家流年不利,必须远游他方才能免灾”,佃户信以为真。王监生借机借给佃户本钱,让他去四川做生意。三年后佃户未归,村里人传言佃户被王监生谋害了。宋县令听说此事,想为佃户伸冤。一天,他路过某村,突然有旋风从轿前刮起。顺着风迹,发现风从一口井中吹出。派人打捞井中,发现一具男子腐尸,认为是佃户,便拘捕了王监生和佃户的妻子,严刑拷打。两人都承认谋害了佃户,最终被依法处死。县里人称宋县令为“宋龙图”,还编成戏本,到处传唱。
又过了一年,佃户从四川回来。刚进城,看到戏台上在演王监生的事,便去看,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被冤死。他当场大哭,跑到省城告状。臬司审理此案,宋县令因误判平民致死而被定罪。仙游人为此作歌:“瞎说奸夫害本夫,真龙图变假龙图。寄言人世司民者,莫恃官清胆气粗。”
莆田冤狱
福建莆田有个王监生,平时横行霸道,看中了邻居张老太的五亩田,想占为己有,便伪造地契,贿赂县令,判田归他所有。张老太无奈,只好把田给他,但心里愤恨,天天骂他。王监生受不了,买通邻居打死张老太,并叫来她的儿子看;随即绑了他,诬告他杀母,抓去报官。众证确凿,儿子受不了酷刑,只好认罪。即将处决时,总督苏昌听说此事,觉得可疑,认为儿子即使不孝,打母亲也该在家里,不该在众目睽睽的田野间。
某月某日,轶林心情非常不好。过了两天,果然听到了彭的死讯。考试结束后急忙回家,彭已经去世十四天了。
通俗解释:人死后十四天,晚上会在棺材旁边摆放死者的衣物,全家人都躲开,说是死者的灵魂会回来找尸体,这叫“回煞”。轶林因为彭的死非常悲痛,就在回煞的晚上把床搬到棺材旁边,偷偷躲在里面,希望能遇到彭的灵魂。守到半夜三更,听到屋角有轻微的响声,彭从房檐上缓缓下来,走到棺材前,对着灯叩首,灯就灭了。灯灭后,房间里却亮如白昼。轶林怕惊动彭,不敢出声。彭从灵前沿着棺材走到床边,掀开帐子低声问:“郎君回来了吗?”轶林跳出来,抱住彭大哭。哭完后,两人各自诉说离别之情,脱衣睡觉,亲热得和生前一样。轶林从容地问:“听说人死后有鬼卒拘束,回煞时有煞神一起,你怎么能独自回来?”彭说:“煞神就是管束的鬼卒,有罪的就会被绑着带来。冥司念我无罪,而且和你前缘未断,所以让我独自回来。”轶林问:“你既然无罪,为什么早死?”彭说:“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不论有罪无罪。”轶林问:“你和我前缘未断,今天来,是不是就要在这一晚结束了?”彭回答:“还早。前缘了结后,还有后缘。”话还没说完,听到外面起风了,彭非常害怕,用手抓住轶林说:“紧紧抱住我!保护我!鬼最怕风,风一旦吹到身上,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吹走,一不小心就会被吹到远处去。”鸡叫时,彭说要走了,轶林依依不舍。彭说:“不用难过,晚上还会再见的。”说完就走了。从此以后,彭每天晚上都会来。来的时候,会检查生前的东西,为轶林补衣服。
过了两个多月,彭忽然抽泣着说:“前缘已经了结了!以后要分别十七年,才能和你续后缘。”说完就走了。轶林是个英俊的少年,家里很有钱,村里有很多人想和他续婚,但轶林一概不答应。等到十七年后,轶林按照彭的相貌去找人求婚,走遍了通州、泰州、仪征、扬州,都没找到,最后回到吕泗。吕泗靠近海边,有艘从山东回来的船,载着一对老夫妇,说:“我们本是士族,只有一个女儿,靠叔叔生活。她叔叔想让她嫁给豪族,我们不愿意,所以来这里避风头。女儿也想嫁个江南人。”有人向老夫妇推荐轶林,老夫妇非常愿意;轶林则一定要见见他们的女儿才答应。老夫妇同意了,轶林见到那女孩,发现她竟然和彭长得一模一样。问她的年龄,她说:“十七岁了。”她的出生年月日,正好是彭去世后的两个月。轶林高兴地订了婚,婚后生活非常幸福。女孩的性格和喜好,和彭生前一模一样。有人问她前世的事,她只是笑笑不说话。轶林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蓬莱仙子”,暗示彭的灵魂转世。他们生了个儿子叫彭儿,女儿叫彭媳,一家人幸福地生活了十七年,最后夫妇俩因病相继去世。
裹足作俑的报应
杭州的陆梯霞先生,品德高尚,一生不近女色。有人用戏子、妓女来劝酒,先生既不高兴也不生气,随意应付。有人犯了小罪来求情,先生也只是点头答应。当权者很尊重先生,他说的话没有不听的。有人批评先生自贬风骨,先生笑着说:“看到米饭掉在地上,捡起来放在桌上心里才安,何必一定要自己吃呢?凡是有心立风骨的人,其实都是私心。我曾经受教于汤潜庵中丞。中丞在苏州任职时,苏州有很多娼妓,中丞只是劝戒,从不抓捕。他对下属说:‘世上有娼妓,就像世上有僧尼一样。僧尼骗人求食,娼妓媚人求食,都不是先王的法度。然而欧阳修的《本论》既然不能实行,那么饥寒交迫、怨气冲天的百姓该如何安置?现在虐待娼妓的人,就像北魏灭佛毁像一样,只是为胥吏生财。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去苛责末节,我不做这种事。’”
有一天,先生梦见一个衙役拿着帖子来请他,帖子上写着“年家眷弟杨继盛拜”。先生笑着说:“我正想见见椒山公。”于是跟着衙役来到一个地方,宫殿非常宏伟;椒山公穿着乌纱红袍,走下台阶迎接说:“继盛蒙玉帝旨意,任期已满即将升迁,这个位置需要你来接任。”先生推辞说:“我在世间不屑做官,所以隐居不仕,现在怎么能做阴间的官呢?”椒山公笑着说:“先生真是高人,连城隍都不愿意做!”话还没说完,有个判官在椒山公耳边低语。椒山公说:“这个案子很难判,需要奏请玉帝再定。”先生问:“什么案子?”椒山公说:“是南唐李后主裹足的案子。后主前世是嵩山净明和尚,转世为江南国主。在宫中玩乐时,用布裹住妃子窈娘的脚,做成新月的形状,不过是一时戏耍。没想到后来成了风气,世上争相效仿,把父母的遗体扭曲变形,导致婆媳不和,夫妻反目,男女之间互相挑逗,放纵淫欲。不仅小女孩受尽痛苦,甚至有妇人为此上吊服毒。上帝厌恶后主开了这个坏头,所以让他在生前受宋太宗牵机药的毒害,脚想往前,头想往后,比女子缠足更痛苦,痛苦到极点才死。现在已经七百年了,忏悔期满,即将回嵩山修道。没想到又有几十万无足的妇人跑到天门前喊冤,说:‘张献忠攻破四川时,把我们的脚砍下来堆成一座山,用最小的脚做山尖,虽然我们命中该死,但为什么要让我们出丑到这种地步!这难道不是李王裹足作俑的罪过吗?求上帝严惩李王,我们才能瞑目。’上帝怜悯,传谕四海都城隍议罪。文书到了我这里,我判:‘罪孽是张献忠造的,李后主无法预知,难以重罚。请罚李王在阴间织一百万双鞋,补偿那些无足的妇人,数目满了才能回嵩山。’奏章虽然定了,但还没和其他城隍会稿,先生觉得怎么样?”先生说:“习俗难改,愚民有烧父母尸体以为孝的,就有痛女儿脚以为慈的,事情是一样的。”椒山公大笑。先生告辞出来,醒来后安然无恙。
后来,椒山公没有再请先生,先生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他常笑着对夫人说:“别给我们的女儿裹脚,免得害李后主在阴间又多织一双鞋。”
判官答问
谢鹏飞,以仁和廪生的身份做了阴间的判官,白天和普通人一样,晚上则去冥司处理公务。朋友们常托他查寿数,他都不肯。有人怀疑他是怕泄露天机,他说:“不是的。阳间的衙门只有犯罪涉讼的人才有文簿可查,否则百姓那么多,谁有工夫去造保甲册?官府听其自来自去,阴间也一样。你们不涉讼,不被冥司拘束,气数到了就生,气数尽了就死,我实在没有册子可查。”有人问:“瘟疫死的人能查吗?”他说:“这是阳九百六、阴阳小劫应死的人,就像府县考试,有点名簿,正好可以查。但这些都是普通百姓,才会入这个册子;如果有来历的人,就不在小劫数中来去,就像阳间有官荫的人,不用考童生一样。”有人问:“瘟疫之外还有大劫数吗?”他说:“水火刀兵是大劫数,这些则是贵
显贵的人难以逃脱。”
问:“冥界的神灵中谁最尊贵?”
回答说:“既然是冥界,哪里有什么尊贵的神灵?尊贵的是上界的仙官。像城隍、土地这样的职位,就像人间的府县小吏,奔波劳苦,贤者不屑去做。从前白石仙人整天煮白石,不肯上天,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天宫清冷严整,符箓繁多,仙官处理事务非常辛苦,所以我宁愿在山巅水涯逍遥自在,永远做个散仙。’也是这个意思。”
蒋太史
蒋太史士铨在中书省任职时,住在京城的贾家胡同。十一月十五日,他的儿子生病了,他和妻子张夫人分床而睡,梦见有差役拿着帖子来请,不知不觉就跟着走了。到了一座神庙,进门稍作休息。看到门内塑的泥马,用手抚摸,马竟然动了,扬起鬃毛。差役扶着蒋太史骑上马,腾空而行,俯瞰田地,像棋盘一样纵横交错。不久,下起了蒙蒙细雨,蒋太史担心衣服被淋湿,抬头看见一把红油伞,有一个差役举着伞为他遮雨。不一会儿,马落在一座大殿的台阶下,大殿宽敞如王者的居所。殿外有两口井,左边的匾额写着“天堂”,右边的写着“地狱”。蒋太史望向天堂,光明灿烂,地狱则黑暗深不可测。跟随的差役也不见了。殿旁的小屋里有一个老妇人正在烧火煮东西,蒋太史问:“煮的是什么?”老妇人回答:“煮的是恶人。”蒋太史揭开锅盖一看,果然都是人头。地狱井边有一个人,衣衫褴褛,自己跳了进去。老妇人说:“这是王爷要把囚犯关进地狱。”蒋太史问:“这里不是人间吗?”老妇人回答:“何必问!看到这样的景象,也该明白了。”蒋太史问:“我想见见王爷可以吗?”老妇人说:“王爷请你来,自然会接见,何必着急?你想先看看也行。”于是拿了一个高脚凳让蒋太史站上去。蒋太史从殿缝中窥见王爷:王爷三十多岁,清瘦微须,头戴冕旒,身穿盛服,手持笏板面向北方。老妇人说:“这是向玉帝上表。”
王爷焚香叩拜完毕,随后听到正门豁然打开,召蒋太史进去。蒋太史快步走进,见王爷的服饰完全变了:穿着本朝的衣冠,头上缠着白布,两束布从两耳垂下,像《三礼图》中所画的古人冕服的样子。王爷坐下后说:“冥界事务繁忙,我任期已满,即将离去,这个位置请你代劳。”王爷的口音像是常州武进人。蒋太史说:“我母亲年老,儿子年幼,家事未了,不能来。”王爷有些不悦,说:“你有才子之名,怎么如此不通达!你的母亲自有她的寿命,与你何干?你的儿子自有他的寿命,与你何干?世上的事要了结就了结,不了结就不了结。我已经把你的名字奏明上帝,无可挽回。”说完,王爷自己掀开椅子,背对着蒋太史坐下,似乎不屑与他亲近。蒋太史也勃然大怒,拿起桌上的木界尺拍案厉声说:“不近人情,为何如此蛮横!”大喝一声后醒来,发现一盏灯微弱地亮着,自己躺在床上,四肢冰冷,汗水湿透了厚重的被子。喘息了很久,才能坐起来,叫来夫人告诉她。夫人大哭。蒋太史说:“且慢,别惊动了太夫人。”于是靠着桌子坐下,夫人守在一旁。
到了四更天,蒋太史又沉沉入睡,不知不觉又到了冥界。殿宇与之前不同,殿下设有五个座位,案卷堆积如山,四个座位上有人,唯独第五个座位空着。一个差役指着说:“这是你的座位。”蒋太史走到第三个座位前一看,原来是他的老师冯静山先生,急忙上前行礼。冯先生披着羊皮袍,摘下眼镜,高兴地说:“你来了,好,好。这里的文书非常繁忙,没有你帮忙可不行。”蒋太史说:“老师也这么说吗?学生母亲年老,儿子年幼,别人不知道,老师是知道的,我怎么能来?”冯先生黯然说:“听你这么说,让我想起了生前的心事。我虽然没有父母,但妻子年轻,儿子年幼,也不是能来的人。现在阳间的妻子,不知怎么样了?”说着泪如雨下。过了一会儿,他擦干眼泪说:“事已至此,不必多说了。保举你的是常州的老刘,真是可笑,你快回去料理身后事吧。今天已经是十五日,二十日就是你上任的日子。”拱手告别后,蒋太史醒来,窗外鸡已鸣叫,太夫人也已经知道了,抱着他痛哭。
蒋太史一向与藩司王兴吾交好,于是去向他告别,并托付身后事。王兴吾一见他就惊讶地说:“你满脸涂着锅灰,昨天病得很重吗?怎么鬼气这么重?”蒋太史把梦告诉了他。王兴吾说:“别怕,只有礼斗诵《大悲咒》可以化解。你回家照我说的做,或许可以免灾。”蒋太史的母亲平时礼斗很虔诚,于是重新设坛,全家持斋祈祷,兼诵咒语。到了冬至那天,亲友们都来祝贺,围着他守候。到了三更天,蒋太史看见空中飞下一乘轿子,几面旗帜,几个轿夫,像是来迎接他的,于是他诵《大悲咒》逼退他们。轿子渐渐靠近又渐渐消散,像烟气一样消失了。三年后,蒋太史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
李敏达公扶乩
李敏达公卫,未发迹时,曾遇到乩仙,自称零阳子,为他判终身说:“气概文饶似,勋名卫国同。欣然还一笑,掷笔在秋红。”旁边有小注:“秋红,草名。”当时无人能解。后来李公担任保定总督,因总河朱藻之事而去世。后人才明白:朱是红的意思,藻是草的意思。
吕道人驱龙
河南归德府的吕道人,年纪一百多岁,鼻息如雷鸣。有时十几天不吃东西,有时一天吃五百个鸡蛋,吹气到人身上,像火烤一样疼痛。有人开玩笑用生饼盖在他背上,不一会儿饼就焦熟可食了。冬夏只穿一件布袄,一天能走三百里。雍正年间,王朝恩担任北总河,修筑张家口石坝不成,耗费了数万银两,忧闷得吃不下饭。正好吕道人来了,说:“这下面有毒龙作祟。”王问:“你能驱赶它吗?”吕道人说:“这条龙修炼了两千年,力量很大。梁武帝筑浮山堰崩塌,伤了几万生灵,就是这条龙的孽债。你想坝成,必须我亲自下河与它斗,或许能赶走龙,坝就能修成。但我福命薄,担心被它伤害,必须依靠圣天子的威灵和你的福力护持。”王问:“怎么做?”吕道人说:“请用王命牌,用油纸包裹绑在我背上。用河道总督的印封好,你亲手写上姓名加封,才行。”王照做了,道士便持剑入水。顷刻间黑风骤起,雷电大作,波浪滔天。到了第二天半夜,道士来到衙门,提着血剑,满身腥涎,背驼着,说:“我的肋骨被龙尾打断了。但我也斩断了龙的一只手臂,手臂掉进水里,只留下一只爪子献给你。龙受伤逃往东海,明天坝就能修成。”王大喜,叫人拿酒慰劳他,想请蒙古医生为他接骨。道士说:“不必。我运真气调养,半年后就能恢复。”第二天,王公上工下扫,石坝果然修成。所藏的龙爪,大如水牛角,闻起来像龙涎香,挂起来后,蚊蝇都远远避开。
吕道人自称与李自成交好,曾为他系草鞋带。又与贾士芳一起拜某位王先生为师。王先生常说:“你有愿,所以道可成;贾
贪图利益,又自作聪明,必定不会有好下场,但也必须让天子知道他的名字。
嵇文敏公作为总河入都朝见皇帝,家人没有收到家信,便去问吕,吕说:“你家大人,已经被大木撑入眼了。”全家人都很惊慌,担心他得了眼病。后来他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才知道“目”字旁边加“木”就是“相”字。
乾隆四年,吕进入都城,各位王公贵族请他治病,他手到病除。
徐文穆公的第六个儿子虚阳不闭,吕一见到他就说:“公子脸上血色不好,不过是梦遗罢了。”现在他闭着眼睛躺在地上,袒露胸膛,手里拿着一根一尺多长的铁针,直刺心脏,拔出来时,血随着针流出,像一条红丝。他用口水擦拭伤口,旁人看了都吓坏了,但公子自己却不知道,当晚病就好了。
王太守孟亭得了腰痛病,去求道人。道人说:“等天晴的时候来治。”到了那天,道人用手撮取日光揉搓他的腰部,热力透入五脏,病就好了。王太守问导引之术,道人不肯说,于是王太守私下问他的仆人。仆人说:“没什么特别的,每天早上到旷野,太阳刚出来时,看到道人对着太阳做虎跳状,用手招引日光纳入口中,一边吸一边咽,如此反复。”
盘古以前的天
相传阴沉木是开天辟地以前的树,沉在沙浪中,经历了天地翻覆的劫数,重新出现在世上,因此再入土中,万年不坏。它的颜色深绿,纹理像织锦。放一片在地上,百步以外,苍蝇蚊子都不会飞过来。
康熙三十年,天台山崩塌,沙中涌出一具棺材,形状怪异:头尖尾阔,高六尺多。有识之士说:“这是阴沉木做的棺材,必定有奇异之处。”打开棺材的前盖,里面有一个人,眉目口鼻和木头颜色一样,手臂和腿的纹理也和木头一样,竟然没有腐烂。忽然他睁开眼睛仰视天空,问道:“这青青的是什么?”众人回答:“是天。”他惊讶地说:“我当初在世时,天没有这么高。”说完,眼睛又闭上了。人们争相扶起他,全城的男女都来看这个盘古以前的人。忽然起风,他变成了石人。棺材被邑宰得到,转献给制府。我怀疑这个人是前古天地将混沌时的人。纬书上说:“万年之后,天可以倚靠杵。”这个人说天没有现在这么高,确实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九-注解
木箍颈:一种民间传说中因遭遇妖怪或灵异事件而导致颈部异常伸长,需用木板固定以防止进一步变形的现象。
游光毕方:古代传说中的精怪,常与水木相关,具有变幻莫测的能力。
乩盘:一种用于占卜和与神灵沟通的工具,常见于道教和民间信仰中。
岳王: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死后被尊为神灵,民间常以其为正义的象征。
水仙:此处指西湖水仙,传说中守护西湖的神灵。
一目五先生:传说中的五只鬼怪,其中四只无眼,一只独眼,独眼鬼怪负责指挥其他鬼怪行动。
城隍: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城市守护神,负责保护城市及其居民。
包老:指包拯,北宋著名清官,以断案如神著称,民间尊称为“包青天”。
凌迟:古代一种极刑,通过割肉使犯人缓慢死亡,极为残酷。
城隍庙:城隍庙是中国古代供奉城隍神的庙宇,城隍神被认为是城市的守护神,负责管理阴间事务和保佑城市安宁。
泥皂隶:泥皂隶是指城隍庙中的泥塑神像,通常代表城隍神的随从或差役,负责执行城隍神的命令。
水鬼:水鬼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鬼魂,通常指在水中淹死的人变成的鬼魂,常被认为会引诱活人下水以寻找替身。
狐仙:狐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灵物,通常指修炼成精的狐狸,被认为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够预知未来或影响人间事务。
科举:科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末,是古代读书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城隍神酗酒:城隍神酗酒是指城隍神在阴间饮酒过量,导致判断失误或行为失常,反映了民间对神明的拟人化想象。
地藏王:地藏王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萨之一,被认为是地狱的救赎者,负责超度亡魂,帮助众生脱离苦难。
伍相国:伍相国指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忠臣伍子胥,因其忠诚和悲剧性结局而被后人尊为神灵,常被供奉在庙宇中。
回煞: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死后灵魂返回家中的一种说法。通常在死者去世后的特定日子,家人会设下衣衾,躲避以迎接灵魂归来。
煞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煞神是指管理死者灵魂的神祇,负责引导或拘束亡魂。
冥司:指阴间的官府,掌管人死后的审判和轮回。
牵机药:一种传说中的毒药,据说能使人身体扭曲,痛苦不堪。
裹足:古代中国的一种习俗,女性从小用布条紧紧包裹双脚,使其变形,以达到美的标准。
弓鞋:古代女性因裹足而穿的特制小鞋,形状如弓。
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以残暴著称,曾在中国四川地区造成大量死亡。
李后主: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以文学才华著称,但政治上无能,最终被宋朝所灭。
土地: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神,负责保护某一地区的安宁。
白石仙人:传说中的仙人,以煮白石为生,不愿升天,象征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符箓:道教中用于驱邪、祈福的符咒。
散仙:指不隶属于任何仙官体系,自由自在的仙人。
蒋太史:指蒋士铨,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玉帝:道教中的最高神,掌管天界。
常州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蒋士铨的故乡。
礼斗:道教中的一种仪式,用以祈求神灵保佑。
大悲咒:佛教中的一种咒语,用于祈福、消灾。
李敏达公:指李卫,清代官员,曾任保定总督。
乩仙:通过扶乩(一种占卜方式)与神灵沟通的仙人。
零阳子:李卫扶乩时自称的仙人名。
吕道人:指吕洞宾,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中的仙人。
毒龙:传说中的恶龙,常带来灾难。
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以崇佛著称。
浮山堰:梁武帝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后因崩塌造成巨大灾难。
龙诞香:传说中的龙涎香,具有驱邪避灾的功效。
嵇文敏公:嵇璜,字文敏,清朝官员,曾任总河,负责河道治理。
总河:清朝官职,负责全国河道的治理和管理。
东阁大学士:清朝高级文官职位,相当于宰相,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
徐文穆公:徐元梦,字文穆,清朝官员,曾任大学士。
王太守孟亭:王孟亭,清朝官员,曾任太守,即知府。
阴沉木:传说中的一种古老木材,据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已存在,具有神奇的特性。
盘古: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传说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世界。
纬书:古代中国的一种预言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等,常带有神秘色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九-评注
《木箍颈》这一故事反映了古代民间对灵异事件的恐惧与解释。故事中的猎户遭遇了水木之精游光毕方,导致颈部异常伸长,最终不得不以木板固定。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解释,也反映了他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故事中的游光毕方被描述为一种能够操控自然、变幻莫测的精怪,这种形象在《抱朴子》等道教经典中有所记载,体现了道教对自然神灵的崇拜。
《掘冢奇报》揭示了古代社会对盗墓行为的道德谴责。故事中的朱某因盗墓而遭到神灵的惩罚,最终自缢于狱中。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盗墓行为的严厉态度,认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死者的亵渎,更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故事中的岳王和水仙神灵的干预,体现了古代人对神灵正义的信仰,认为神灵会惩罚那些违背道德的人。
《一目五先生》通过描述五只鬼怪的行为,反映了古代人对瘟疫的恐惧与解释。故事中的五鬼通过嗅闻人类来决定其生死,这一情节象征了瘟疫的传播与人类的无助。独眼鬼怪的指挥作用,则体现了古代人对领导者的依赖,认为只有通过明确的指挥才能避免灾难。
《梦乞儿煮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揭示了古代人对因果报应的信仰。故事中的陈秀才因梦见乞丐煮狗而卷入一场冤案,最终在阴司作证。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人对梦境的神秘解释,认为梦境是神灵或鬼魂的启示。故事中的城隍神灵的干预,则体现了古代人对神灵正义的信仰,认为神灵会通过梦境来揭示真相。
《一棺藏十八人》这一故事通过描述一具奇特的棺材,反映了古代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恐惧。故事中的棺材内藏有十八个小人,这一情节象征了古代人对生死界限的模糊理解,认为死者的灵魂可能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
《真龙图变假龙图》通过描述宋某的冤案,揭示了古代社会对清官的崇拜与对冤案的反思。故事中的宋某因误判而导致冤案,最终被揭露为假龙图。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清官的期待,认为清官应具备明察秋毫的能力。故事中的冤案则揭示了古代司法制度的缺陷,认为即使是清官也可能因误判而导致冤案。
《莆田冤狱》通过描述王监生的恶行,揭示了古代社会对豪强的憎恶与对正义的渴望。故事中的王监生通过贿赂县令和诬告他人,最终导致冤案。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豪强的憎恶,认为豪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故事中的总督苏昌的干预,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正义的渴望,认为只有通过正义的审判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丰富内涵。首先,城隍庙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城隍神的信仰,认为城隍神能够主持正义,保护无辜。故事中的城隍庙西厢突然倾倒,泥皂隶移动等超自然现象,体现了民间对神明的敬畏和对神迹的期待。
其次,水鬼和狐仙的故事则展示了民间对鬼魂和灵物的想象。水鬼畏‘嚣’字的情节,反映了人们通过符咒或文字来驱邪避害的习俗。狐仙知科举的故事则体现了人们对狐仙的崇拜,认为它们能够预知未来,甚至影响人间的事务。
城隍神酗酒的故事则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揭示了神明也可能犯错,甚至因醉酒而误判案件。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反映了民间对神明的复杂情感,既有敬畏,也有调侃。
最后,地藏王接客的故事则展现了佛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地藏王作为地狱的救赎者,象征着慈悲与救赎。裘南湖的故事通过地藏王的介入,揭示了人们对生死、命运和报应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多样性,还通过神鬼、灵物等形象,揭示了人们对正义、命运和超自然力量的复杂情感和思考。这些故事在艺术上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语言生动,情节离奇,充满了神秘感和戏剧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段文本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念、鬼神信仰以及历史人物的传说,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特色。首先,文本通过轶林与彭的鬼魂相遇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生死界限的模糊认知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不仅体现在对灵魂回煞的描述上,也体现在对冥司、煞神等阴间机构的设定上,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死后世界的一种具象化表达。
其次,文本通过对李后主裹足习俗的批判,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残酷束缚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裹足不仅是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更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一种压制。文本通过李后主的故事,暗示了这种习俗的起源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反映了作者对这种习俗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最后,文本还通过对历史人物如张献忠、李后主的提及,展现了历史与传说的交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命运的探讨,也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社会风俗的反思。这种将历史与传说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加了文本的历史价值,也增强了其文化深度。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这段文本通过蒋士铨的梦境,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冥界的想象和信仰。冥司作为阴间的官府,象征着人死后的审判和轮回,反映了古人对生死、善恶的深刻思考。城隍、土地等地方神祇的描绘,体现了民间信仰中对地方保护神的依赖和敬畏。
蒋士铨的梦境中,天堂与地狱的对比鲜明,天堂光明灿烂,地狱黑暗深邃,这种对比不仅是对善恶的象征,也反映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与希望。蒋士铨与冥王的对话,揭示了古人对命运的理解,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李敏达公扶乩的情节,展示了古代占卜文化的盛行。通过扶乩与神灵沟通,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未来的好奇。乩仙的预言和后来的应验,体现了古人对命运的迷信和对神灵的敬畏。
吕道人驱龙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吕道人作为道教八仙之一,象征着道教的修炼和超自然力量。他与毒龙的斗争,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征服,也是对邪恶势力的驱逐。龙爪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人对龙这一神秘生物的崇拜和恐惧。
整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生死、善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
这段文本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些神秘现象和人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嵇文敏公的故事揭示了古代官员在朝廷中的升迁与命运的关系,吕的预言和医术则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预言家和神医的崇拜。
阴沉木的故事则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远古时代的想象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阴沉木棺中的人物被认为是盘古以前的人,这一设定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间、历史和宇宙起源的思考。
文本中的纬书引用“万年之后,天可倚杵”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神秘氛围,暗示了古代人们对未来世界的预言和想象。整个文本通过这些小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信仰和世界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从艺术特色上看,文本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尤其是阴沉木棺中的人物突然开口说话的情节,充满了戏剧性和神秘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神秘的情节,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