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二-太宗

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二-太宗-原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虏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遂奋击,大破之。

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高祖已起兵,建大将军府。太宗率兵徇西河,斩其郡丞高德儒。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唐兵攻长安,太宗屯金城坊,攻其西北,遂克之。义宁元年,为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薛举攻扶风,太宗击败之,斩首万余级,遂略地至陇右。二年,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攻东都,不克而还,设三伏于三王陵,败隋将段达兵万人。

武德元年,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八月,太宗疾间,复屯于高坑城,相持六十馀日。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按军不动。久之,仁杲粮尽,众稍离叛,太宗曰:“可矣!”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睺击实,太宗遣将军庞玉救实,玉军几败,太宗率兵出其后,罗睺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师还,高祖遣李密驰传劳之于豳州。密见太宗,不敢仰视,退而叹曰:“真英主也!”献捷太庙,拜右武候大将军、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诏蒲、陕、河北诸总管兵皆受其节度。

二年正月,镇长春宫,进拜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是时,刘武周据并州,宋金刚陷沧州,王行本据蒲州,而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以应武周。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愿得兵三万可以破贼。高祖于是悉发关中兵益之。十一月,出龙门关,屯于柏壁。

三年四月,击败宋金刚于柏壁。金刚走介州,太宗追之,一日夜驰二百里,宿于雀鼠谷之西原。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高祖遣萧瑀即军中拜太宗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七月,讨王世充,败之于北邙。

四年二月,窦建德率兵十万以援世充,太宗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乃降。六月,凯旋,太宗被金甲,陈铁骑一万、介士三万,前后鼓吹,献俘于太庙。高祖以谓太宗功高,古官号不足以称,乃加号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增邑户至三万,赐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五年正月,讨刘黑闼于洺州,败之。黑闼既降,已而复反。高祖怒,命太子建成取山东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驱其小弱妇女以实关中。太宗切谏,以为不可,遂已。加拜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七年,突厥寇边,太宗与遇于豳州,从百骑与其可汗语,乃盟而去。

八年,进位中书令。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

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遣裴寂告于南郊。大赦,武德流人还之。赐文武官勋、爵。免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二岁租,给复天下一年。民八十以上赐粟帛,百岁加版授。废潼关以东濒河诸关。癸酉,放宫女三千余人。丙子,立妃长孙

氏为皇后。癸未,突厥寇便桥。乙酉,及突厥颉利盟于便桥。九月壬子,禁私家妖神淫祀、占卜非龟易五兆者。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癸亥,立中山郡王承乾为皇太子。庚辰,萧瑀、陈叔达罢。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非有功者爵为县公。十二月癸酉,虑囚。是岁,进封子长沙郡王恪为汉王,宜阳郡王祐楚王。

贞观元年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艺反于泾州,伏诛。二月丁巳,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鳏夫六十、寡妇五十、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三月癸巳,皇后亲蚕。丙午,诏:“齐仆射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尚书右丞封孝琰以极言蒙难,季舒子刚、遵子云、孝琰子君遵并及淫刑,宜免内侍,褒叙以官。”闰月癸丑朔,日有食之。四月癸巳,凉州都督、长乐郡王幼良有罪,伏诛。五月癸丑,敕中书令、侍中朝堂受讼辞,有陈事者悉上封。六月辛丑,封德彝薨。甲辰,太子少师萧瑀为尚书左仆射。是夏,山东旱,免今岁租。七月壬子,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八月河南、陇右边州霜。宇文士及检校凉州都督。戊戌,贬高士廉为安州大都督。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辛酉,遣使诸州行损田,赈问下户。御史大夫杜淹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宇文士及罢。辛未,幽州都督王君廓奔于突厥。十月丁酉,以岁饥减膳。十一月己未,许子弟年十九以下随父兄之官所。十二月壬午,萧瑀罢。戊申,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谋反,伏诛。

二年正月辛亥,长孙无忌罢。兵部尚书杜如晦检校侍中,总监东宫兵马事。癸丑,吐谷浑寇岷州,都督李道彦败之。丁巳,徙封恪为蜀王,泰越王,祐燕王。庚午,刑部尚书李靖检校中书令。二月戊戌,外官上考者给禄。三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壬子,命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尚书议决死罪。壬戌,李靖为关内道行军大总管,以备薛延陀。己巳,遣使巡关内,出金宝赎饥民鬻子者还之。庚午,以旱蝗责躬,大赦。癸酉,雨。四月己卯,瘗隋人暴骸。壬寅,朔方人梁洛仁杀梁师都以降。六月甲申,诏出使官禀食其家。庚寅,以子治生,赐是日生子者粟。辛卯,辰州刺史裴虔通以弑隋炀帝削爵,流驩州。七月戊申,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长史唐奉义、虎牙郎将高元礼,以宇文化及之党,皆除名,徙于边。八月甲戌,省冤狱于朝堂。辛丑,立二王后庙,置国官。九月壬子,以有年,赐酺三日。十月庚辰,杜淹薨。戊子,杀瀛州刺史卢祖尚。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十二月壬辰,黄门侍郎王珪守侍中。癸巳,禁五品以上过市。

三年正月丙午,以旱避正殿。癸丑,官得上下考者,给禄一年。戊午,享于太庙。癸亥,耕藉田。辛未,裴寂罢。二月戊寅,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徵为秘书监,参预朝政。三月己酉,虑囚。四月乙亥,太上皇徙居于大安宫。甲午,始御太极殿。戊戌,赐孝义之家粟五斛,八十以上二斛,九十以上三斛,百岁加绢二匹,妇人正月以来产子者粟一斛。五月乙丑,周王元方薨。六月戊寅,以旱虑囚。己卯,大风拔木。壬午,诏文武官言事。八月己巳朔,日有食之。丁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伐突厥。九月丁巳,华州刺史柴绍为胜州道行军总管,以伐突厥。十一月庚申,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任城郡王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营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以伐突厥。十二月癸末,杜如晦罢。闰月癸丑,为死丘者立浮屠祠。辛酉,虑囚。是岁,中国人归自塞外及开四夷为州县者百二十余万人。

四年正月丁卯朔,日有食之。癸巳,武德殿北院火。二月己亥,幸温汤。甲辰,李靖及突厥战于阴山,败之。丙午,至自温汤。甲寅,大赦,赐酺五日。御史大夫温彦博为中书令,王珪为侍中;民部尚书戴胄检校吏部尚书,参豫朝政;太常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丁巳,以旱诏公卿言事。三月甲午,李靖俘突厥颉利可汗以献。四月戊戌,西北君长请上号为“天可汗”。六月乙卯,发卒治洛阳宫。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癸酉,萧瑀罢。甲戌,太上皇不豫,废朝。辛卯,疾愈,赐都督刺史文武官及民年八十以上、教子表门闾者有差。八月甲寅,李靖为尚书右仆射。九月庚午,瘗长城南隋人暴骨。己卯,如陇州。壬午,禁刍牧于古明君、贤臣、烈士之墓者。十月壬辰,赦岐、陇二州,免今岁租赋,降咸阳、始平、武功死罪以下。辛卯,猎于贵泉谷。甲辰,猎于鱼龙川,献获于大安宫。乙卯,免武功今岁租赋。十一月壬戌,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兵部尚书,参议朝政。甲子,至自陇州。戊寅,除鞭背刑。十二月甲辰,猎于鹿苑。乙巳,至自鹿苑。是岁,天下断死罪者二十九人。

五年正月癸酉,猎于昆明池。丙子,至自昆明池,献获于大安宫。二月己酉,封弟元裕为郐王,元名谯王,灵夔魏王,元祥许王,元晓密王。庚戌,封子愔为梁王,贞汉王,恽郯王,治晋王,慎申王,嚣江王,简代王。四月壬辰,代王简薨。五月乙丑,以金帛购隋人没于突厥者,以还其家。八月甲辰,遣使高丽,祭

隋人战亡者。戊申,杀大理丞张蕴古。

十一月丙子,有事于南郊。

十二月丁亥,诏:“决死刑,京师五覆奏,诸州三覆奏,其日尚食毋进酒肉。”

壬寅,幸温汤。

癸卯,猎于骊山,赐新丰高年帛。

戊申,至自温汤。

癸丑,赦关内。

六年正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癸西,静州山獠反,右武卫将军李子和败之。

三月,侯君集罢。

戊辰,如九成宫。

丁丑,降雍、岐、豳三州死罪以下,赐民八十以上粟帛。

五月,魏徵检校侍中。

六月己亥,丰王元亨薨。

辛亥,江王嚣薨。

七月己巳,诏天下行乡饮酒。

九月己酉,幸庆善宫。

十月,侯君集起复。

卯,至自庆善宫。

十二月辛未,虑囚,纵死罪者归其家。

是岁,诸羌内属者三十万人。

七年正月戊子,斥宇文化及党人之子孙勿齿。

辛丑,赐京城酺三日。

三月丁卯,雨土。

三月戊子,王珪罢。

庚寅,魏徵为侍中。

五月癸未,如九成宫。

六月辛亥,戴胄薨。

八月辛未,东酉洞獠寇边,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龚州道行军总管以讨之。

九月,纵囚来归,皆赦之。

十月庚申,至自九成宫。

乙丑,京师地震。

十一月壬辰,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

十二月甲寅,幸芙蓉园。

丙辰,猎于少陵原。

戊午,至自少陵原。

八年正月辛丑,张士贵及獠战,败之。

壬寅,遣使循省天下。

二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

丙午,降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民酺三日。

三月庚辰,如九成宫。

五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是夏,吐谷浑寇凉州,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酉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以伐之。

七月,陇右山崩。

八月甲子,有星孛于虚、危。

十月,作永安宫。

甲子,至自九成宫。

十一月辛未,李靖罢。

己丑,吐谷浑寇凉州,执行人鸿胪丞赵德楷。

十二月辛丑,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任城郡王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胶东郡公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以伐吐谷浑。

丁卯,从太上皇阅武于城西。

九年正月,党项羌叛。

二月,长孙无忌罢。

三月庚辰,洮州羌杀刺史孔长秀,附于吐谷浑。

壬午,大赦。

乙酉,高甑生及羌人战,败之。

闰四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五月,长孙无忌起复。

庚子,太上皇崩,皇太子听政。

壬子,李靖及吐谷浑战,败之。

七月庚子,盐泽道行军副总管刘德敏及羌人战,败之。

十月庚寅,葬太武皇帝于献陵。

十一月壬戌,特进萧瑀参豫朝政。

十年正月甲午,复听政。

癸丑,徙封元景为荆王,元昌汉王,元礼徐王,元嘉韩王,元则彭王,元懿郑王,元轨霍王,元凤虢王,元庆道王,灵夔燕王,恪吴王,泰魏王,祐齐王,愔蜀王,恽蒋王,贞越王,慎纪王。

三月癸丑,出诸王为都督。

六月壬申,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太常卿杨师道为侍中。

魏徵罢为特进,知门下省事,参议朝章国典。

己卯,皇后崩。

十一月庚寅,葬文德皇后于昭陵。

十二月,萧瑀罢。

庚辰,虑囚。

十一年正月丁亥,徙封元裕为邓王,元名舒王。

庚子,作飞仙宫。

乙卯,免雍州今岁租赋。

二月丁巳,营九摐山为陵,赐功臣、密戚陪茔地及秘器。

甲子,如洛阳宫。

乙丑,给民百岁以上侍五人。

壬午,猎于鹿台岭。

三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癸卯,降洛州囚见徒,免一岁租、调。

辛亥,猎于广成泽。

癸丑,如洛阳宫。’

六月甲寅,温彦博薨。

丁巳,幸明德宫。

己未,以诸王为世封刺史。

戊辰,以功臣为世封刺史。

己巳,徙封元祥为江王。

七月癸未,大雨,水,谷、洛溢。

乙未,诏百官言事。

壬寅,废明德宫之玄圃院,赐遭水家。

丙午,给亳州老子庙、兗州孔子庙户各二十以奉享,复凉武昭王近墓户二十以守卫。

九月丁亥,河溢,坏陕州河北县,毁河阳中潭,幸白司马坂观之,赐濒河遭水家粟帛。

十月癸丑,赐先朝谋臣武将及亲戚亡者茔陪献陵。

十一月辛卯,如怀州。

乙未,猎于济源麦山。

丙午,如洛阳宫。

十二年正月乙未,丛州地震。

癸卯,松州地震。

二月癸亥,如河北县,观底柱。

甲子,巫州獠反,夔州都督齐善行败之。

乙丑,如陕州。

丁卯,观盐池。

庚午,如蒲州。

甲戌,如长春宫。

免朝邑今岁租赋,降囚罪。

乙亥,猎于河滨。

闰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丙戌,至自长春宫。

七月癸酉,吏部尚书高士廉为尚书右仆射。

八月壬寅,吐蕃寇松州,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之。

九月辛亥,阔水道行军总管牛进达及吐蕃战于松州,败之。

十月己卯,猎于给平,赐高年粟帛。

乙未,至自始平。

钧州山獠反,桂州都督张宝德败之。

十一月己巳,明州山獠反,交州都督李道彦败之。

十二月辛巳,壁州山獠反,右武候将军上官怀仁讨之。

是岁,滁、豪二州野蚕成茧。

十三年正月乙巳,拜献陵,赦三原及行从,免县人今岁租赋,赐宿卫陵邑郎将、三原令爵一级。

丁未,至自献陵。

二月庚子,停世封刺史。

三月乙丑,有星孛于毕、昴。

四月戊寅,如九成宫。

甲申,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反,伏诛。

壬寅,云阳石然。

五月甲寅,以旱避正殿,诏五品以上言事,减膳,罢役,理囚,赈乏,乃雨。

六月丙申,封弟元婴为滕王。

八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十月甲申,至自九成宫。

十一月辛亥,杨师道为中书令。

戊辰,尚书左丞刘洎为黄

门侍郎,参知政事。

十二月壬申,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昌。

乙亥,封子福为赵王。

壬辰,猎于咸阳。

癸巳,至自咸阳。

是岁,滁州野蚕成茧。

十四年正月庚子,有司读时令。

甲寅,幸魏王泰第,赦雍州长安县,免延康里今岁租赋。

二月丁丑,观释奠于国学,赦大理、万年县,赐学官高第生帛。

壬午,幸温汤。

辛卯,至自温汤。

乙未,求梁皇偘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何妥刘焯刘炫之后。

三月,罗、窦二州獠反,广州总管党仁弘败之。

五月壬寅,徙封灵夔为鲁王。

六月,滁州野蚕成茧。

乙酉,大风拔木。

八月庚午,作襄城宫。

癸酉,侯君集克高昌。

九月癸卯,赦高昌部及士卒父子犯死、期犯流、大功犯徒、小功缌麻犯杖,皆原之。

闰十月乙未,如同州。

甲辰,猎于尧山。

庚戌,至自同州。

十一月甲子,有事于南郊。

十二月丁酉,侯君集俘高昌王以献,赐酺三日。

癸卯,猎于樊川。

乙巳,至自樊川。

十五年正月辛巳,如洛阳宫,次温汤。

卫士崔卿、刁文懿谋反,伏诛。

三月戊辰,如襄城宫。

四月辛卯,诏以来岁二月有事于泰山。

乙未,免洛州今岁租,还户故给复者加给一年,赐民八十以上物,惸独鳏寡疾病不能自存者米二斛。

虑囚。

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

丙辰,停封泰山,避正殿,减膳。

七月丙寅,宥周、隋名臣及忠列子孙贞观以后流配者。

十月辛卯,猎于伊阙。

壬辰,如洛阳宫。

十一癸酉,薛延陀寇边,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以伐之。

十二月戊子,至自洛阳宫。

庚子,命三品以上嫡子事东宫。

辛丑,虑囚。

甲辰,李世勣及薛延陀战于诺真水,败之。

乙巳,赠战亡将士官三转。

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抚西州。

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听自首以应募。

辛未,徙天下死罪囚实西州。

中书舍人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六月戊戌,太白昼见。

七月戊午,长孙无忌为司徒,房玄龄为司空。

十一月丙辰,猎于武功。

壬戌,猎于岐山之阳。

甲子,赐所过六县高年孤疾氈衾粟帛,遂幸庆善宫。

庚午,至自庆善宫。

十二月癸卯,幸温汤。

甲辰,猎于骊山。

乙己,至自温汤。

十七年正月戊辰,魏徵薨。

代州都督刘兰谋反,伏诛。

二月己亥,虑囚。

戊申,图功臣于凌烟阁。

三月壬子,禁送终违令式者。

丙辰,齐王祐反,李世勣讨之。

甲子,以旱遣使覆囚决狱。

乙丑,齐王祐伏诛,纵复齐州一年。

四月乙酉,废皇太子为庶人,汉王元昌、侯君集等伏诛丙。

戌,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赐文武官及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民八十以上粟帛,酺三日。

丁亥,杨师道罢。

己丑,特进萧瑀为太子太保,李世勣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庚寅,谢承乾之过于太庙。

癸巳,降封魏王泰为东莱郡王。

六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壬辰,葬隋恭帝。

甲午,以旱避正殿,减膳,诏京官五品以上言事。

丁酉,高士廉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政事。

闰月丁巳,诏皇太子典左右屯营兵。

丙子,徙封泰为顺阳郡王。

七月丁酉,房玄龄罢。

八月庚戌,工部尚书张亮为刑部尚书,参豫朝政。

十月丁未,建诸州邸于京城。

丁巳,房玄龄起复。

十一月己卯,有事于南郊。

壬午,赐酺三日,以凉州获瑞石,赦凉州。

十二月庚申,幸温汤。

庚午,至自温汤。

十八年正月乙未,如钟官城。

庚子,如鄠。

壬寅,幸温汤。

二月己酉,如零口。

乙卯,至自零口。

丁巳,给复突厥、高昌部人隶诸州者二年。

四月辛亥,如九成宫。

七月甲午,营州都督张俭率幽、营兵及契丹、奚以伐高丽。

八月壬子,安酉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以伐焉耆。

甲子,至自九成宫。

丁卯,刘洎为侍中,岑文本为中书令,中书侍郎马周守中书令。

九月,黄门侍郎褚遂良参豫朝政。

辛卯,郭孝恪及焉耆战,败之。

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癸卯,宴雍州父老于上林苑,赐粟帛。

甲寅,如洛阳宫。

己巳,猎于天池。

十一月戊寅,虑囚。

庚辰,遣使巡问郑、汝、怀、泽四州高年,宴赐之。

甲午,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马周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六总管兵以伐高丽。

十二月壬寅,庶人承乾卒。

戊午,李思摩部落叛。

十九年二月庚戌,如洛阳宫,以伐高丽。

癸丑,射虎于武德北山。

乙卯,皇太子监国于定州。

丁巳,赐所过高年鳏寡粟帛,赠比干太师,谥忠烈。

三月壬辰,长孙无忌摄侍中,吏部尚书杨师道摄中书令。

四月癸卯,誓师于幽州,大飨军。

丁未,岑文本薨。

癸亥,李世勣克盖牟城。

五月己巳,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名振克沙卑城。

庚午,次辽泽,瘗隋人战亡者。

乙亥,辽东道行军总管张君乂有罪,伏诛。

丁丑,军于马首山。

甲申,克辽东城。

六月丁酉,克白岩城。

已未,大败高丽于安市城东南山,左武卫将军王君愕死之。

辛酉,赐酺三日。

七月壬申,葬死事官,加爵四级,以一子袭。

九月癸未,班师。

十月丙午,次营州,以太牢祭死事者。

丙辰,皇太子迎谒于临渝关。

戊午,次汉武台,刻石纪功。

十一月癸酉,大飨军于幽州。

庚辰,次易州。

癸未,平壤道行军总管张文干有罪,伏诛。

丙戌,次定州。

丁亥,贬杨师道为工部尚书。

十二月戊申,次并州。

己未,薛延陀寇夏州,左领

军大将军执失思力败之。庚申,杀刘洎。

二十年正月辛未,夏州都督乔师望及薛延陀战,败之。丁丑,遣使二十二人,以六条黜陟于天下。庚辰,赦并州,起义时编户给复三年,后附者一年。二月甲午,从伐高丽无功者,皆赐勋一转。庚申,赐所过高年鳏寡粟。三月己巳,至自高丽。庚午,不豫,皇太子听政。己丑,张亮谋反,伏诛。闰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六月乙亥,江夏郡王道宗、李世勣伐薛延陀。七月辛亥,疾愈。李世勣及薛延陀战,败之。八月甲子,封孙忠为陈王。己巳,如灵州。庚辰,次泾州,赐高年鳏寡粟帛。丙戌,逾陇山关,次瓦亭,观牧马。丁亥,许陪陵者子孙从葬。九月辛卯,遣使巡察岭南。甲辰,铁勒诸部请上号为“可汗”。辛亥,灵州地震。十月,贬萧瑀为商州刺史。丙戌,至自灵州。十一月己丑,诏:“祭祀、表疏,籓客、兵马、宿卫行鱼契给驿,授五品以上官及除解,决死罪,皆以闻,余委皇太子。”

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丁酉,诏以来岁二月有事于泰山。甲寅,以铁勒诸部为州县,赐京师酺三日。虑囚,降死罪以下。二月丁丑,皇太子释菜于太学。三月戊子,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高丽。四月乙丑,作翠微宫。五月戊子,幸翠微宫。壬辰,命百司决事于皇太子。庚戌,李世勣克南苏、木底城。六月丁丑,遣使铁勒诸部购中国人陷没者。七月乙未,牛进达克石城。丙申,作玉华宫。庚戌,至自翠微宫。八月,泉州海溢。壬戌,停封泰山。九月丁酉,封子明为曹王。十月癸丑,褚遂良罢。十一月癸卯,进封泰为濮王。十二月戊寅,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龟兹。

二十二年正月庚寅,马周薨。戊戌,幸温汤。己亥,中书舍人崔仁师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丙午,左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丽。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戊申,至自温汤。二月褚遂良起复。乙卯,见京城父老,劳之,蠲今岁半租,畿县三之一。丁卯,诏度辽水有功未酬勋而犯罪者与成官同。乙亥,幸玉华宫。己卯,猎于华原。流崔仁师于连州。三月丁亥,赦宜君给复县人自玉华宫苑中迁者三年。四月丁巳,松州蛮叛,右武候将军梁建方败之。六月丙寅,张行成存问河北从军者家,令州县为营农。丙子,薛万彻及高丽战于泊灼城,败之。七月甲申,太白昼见。壬辰,杀华州刺史李君羡。癸卯,房玄龄薨。八月己酉朔,日有食之。辛未,执失思力伐薛延陀余部于金山。九月庚辰,昆丘道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及薛延陀余部处月、处蜜战,败之。己亥,褚遂良为中书令。壬寅,眉、邛、雅三州獠反,茂州都督张士贵讨之。十月癸丑,至自玉华宫。己巳,阿史那社尔及龟兹战,败之。十二月辛未,降长安、万年徒罪以下。闰月癸巳,虑囚。

二十三年正月辛亥,阿史那社尔俘龟兹王以献。三月己未,自冬旱,至是雨。辛酉,大赦。丁卯,不豫,命皇太子听政于金液门。四月巳亥,幸翠微宫。五月戊午,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己巳,皇帝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三。庚午,奉大行御马舆还京师。礼部尚书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高季辅兼中书令。壬申,发丧,谥曰文。上元元年,改谥文武圣皇帝;天宝八载,谥文武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赞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二-太宗-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名叫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他出生时没有受到惊吓。四岁时,有一个书生拜访高祖说:“您在相法上是贵人,但必定会有贵子。”等到见到太宗,书生说:“他有龙凤的姿容,天日的仪表,等到他成年,必定能够济世安民。”书生说完就离开了,高祖担心他的话泄露,派人追杀他,但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因此认为他是神仙。于是采纳了他的话,给太宗取名为世民。

大业年间,突厥包围了炀帝在雁门,炀帝从包围中用木头系着诏书,投入汾水而下,招募士兵前来救援。太宗当时十六岁,前去应募,隶属于将军云定兴,对定兴说:“敌人敢包围我们的天子,是因为以为我们没有援军。现在我们应该让军队前后相距数十里,让他们白天看到旌旗,晚上听到钲鼓,以为大军到来,这样他们就会不战而退。否则,他们知道我们的虚实,胜负就难以预料了。”定兴听从了他的建议。军队到达崞县,突厥的侦察骑兵看到他们的军队源源不断,果然飞马报告始毕可汗说:“救兵大举到了!”于是突厥撤退了。高祖攻打历山飞,陷入包围中,太宗轻骑将他救出,随后奋勇作战,大破敌军。

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且能够屈尊下士。当时天下已经大乱,盗贼四起,他知道隋朝必定灭亡,于是散财养士,结交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为事情逃亡,太宗将他们藏匿起来。他又与晋阳令刘文静特别要好,文静因为李密的事情被关进监狱,太宗夜里到监狱中见他,与他谋划大事。当时百姓为了躲避盗贼大多逃入城中,城中有几万人,文静做县令很久,知道其中的豪杰,于是共同部署。计划已定,于是通过裴寂告诉高祖。高祖起初不同意,后来同意了。

高祖已经起兵,建立了大将军府。太宗率兵攻打西河,斩杀了郡丞高德儒。被任命为右领军大都督,封为敦煌郡公。唐军西进,即将到达霍邑,恰逢天久雨,粮食将尽,高祖打算回兵太原。太宗劝谏说:“义师是为天下而起,应该直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回守一城,这是自取灭亡。”高祖不听。太宗在军门前哭泣,高祖惊讶,召见他询问,太宗回答说:“回兵则众军在前方溃散,而敌人在后方追击,死亡就在眼前,所以悲伤。”高祖醒悟,说:“起事的是你,成败也在于你。”当时左军已经先返回,太宗与陇西公李建成分头追赶。半夜,太宗迷路进入山谷,弃马步行赶上他的军队,一起返回。高祖于是率军前进,黎明时到达霍邑。宋老生不出战,太宗率领几名骑兵靠近城墙,举鞭指挥,好像要包围他们。老生愤怒,出城布阵。高祖率李建成在东面,太宗和柴绍在南面。老生的军队逼近东阵,李建成坠马,老生乘机进攻,高祖的军队退却。太宗从南原驰下坡,分兵将敌军截为两段,从阵后出击,老生的军队败走,于是斩杀了他。进军到泾阳,攻打胡贼刘鹞子,击败了他。唐军攻打长安,太宗驻扎在金城坊,攻打西北方向,最终攻克了长安。义宁元年,太宗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唐国内史,改封为秦国公,食邑万户。薛举攻打扶风,太宗击败了他,斩首万余级,于是占领了陇右地区。二年,太宗被任命为右元帅,改封为赵国公,率领十万军队攻打东都,未能攻克而返回,在三王陵设下三处伏兵,击败了隋将段达的万余人。

武德元年,太宗被任命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为秦王。薛举侵犯泾州,太宗担任西讨元帅,进位为雍州牧。七月,太宗生病,诸将被薛举击败。八月,太宗病愈,再次驻扎在高坑城,与薛举相持六十多天。后来薛举去世,他的儿子仁杲率领军队求战,太宗按兵不动。时间久了,仁杲的粮食耗尽,军队逐渐离散,太宗说:“可以了!”于是派遣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设栅栏。仁杲的将领宗罗睺攻打梁实,太宗派遣将军庞玉救援梁实,庞玉的军队几乎失败,太宗率兵从后方出击,罗睺败走,太宗追击,到达城下,仁杲于是出城投降。军队返回,高祖派遣李密驰传慰劳太宗于豳州。李密见到太宗,不敢抬头看,退下后感叹说:“真是英主啊!”献捷于太庙,太宗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太尉、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诏令蒲、陕、河北诸总管的军队都受他节制。

二年正月,太宗镇守长春宫,被任命为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当时,刘武周占据并州,宋金刚攻陷沧州,王行本占据蒲州,而夏县人吕崇茂杀死县令响应刘武周。高祖害怕,诏令诸将放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认为不可放弃,愿意得到三万兵可以破贼。高祖于是调发关中所有军队增援他。十一月,太宗出龙门关,驻扎在柏壁。

三年四月,太宗在柏壁击败宋金刚。金刚逃往介州,太宗追击,一天一夜奔驰二百里,宿营在雀鼠谷的西原。军士都饥饿,太宗两天没有进食,到达浩州才得到食物,而金刚的将领尉迟敬德、寻相等都来投降。刘武周害怕,逃往突厥,他的将领杨伏念献出并州投降。高祖派遣萧瑀到军中任命太宗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七月,太宗讨伐王世充,在北邙击败了他。

四年二月,窦建德率领十万军队前来支援王世充,太宗在虎牢击败了窦建德,俘虏了他,王世充于是投降。六月,太宗凯旋,身穿金甲,陈列铁骑一万、甲士三万,前后鼓吹,献俘于太庙。高祖认为太宗功高,古代官号不足以表彰他,于是加封他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地位在王公之上,增加食邑至三万户,赐予衮冕、金辂、双璧、黄金六千斤,前后鼓吹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

五年正月,太宗在洺州讨伐刘黑闼,击败了他。黑闼投降后,不久又反叛。高祖愤怒,命令太子李建成将山东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杀,驱赶他们的弱小妇女充实关中。太宗极力劝谏,认为不可行,于是作罢。加封太宗为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七年,突厥侵犯边境,太宗在豳州与他们相遇,率领百骑与他们的可汗交谈,于是结盟而去。

八年,太宗进位为中书令。起初,高祖起兵太原,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太宗的主意。等到夺取天下,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太宗的功劳越来越高,而高祖多次许诺立他为太子。太子李建成害怕被废,与齐王李元吉密谋杀害太宗,但未实施。

九年六月,太宗率兵进入玄武门,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高祖大惊,于是立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派遣裴寂在南郊告祭。大赦天下,武德年间的流放者被召回。赐予文武官员勋爵。免除关内及蒲、芮、虞、泰、陕、鼎六州两年的租税,全国免除一年赋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予粟帛,百岁以上的老人加授版授。废除潼关以东濒河的各个关隘。癸酉,释放宫女三千余人。丙子,立妃长孙

她被立为皇后。癸未日,突厥侵犯便桥。乙酉日,与突厥颉利在便桥结盟。九月壬子日,禁止私家祭祀妖神和进行非法的占卜。十月丙辰日,发生日食。癸亥日,立中山郡王承乾为皇太子。庚辰日,萧瑀、陈叔达被罢免。十一月庚寅日,将没有功绩的宗室郡王降爵为县公。十二月癸酉日,审查囚犯。这一年,进封长沙郡王恪为汉王,宜阳郡王祐为楚王。

贞观元年正月乙酉日,改年号。辛丑日,燕郡王李艺在泾州反叛,被处死。二月丁巳日,诏令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和十五岁以上的女子如果没有婚配,州县应按照礼仪为他们安排婚姻;贫困无法自行婚配的,由乡里的富人和亲戚资助;六十岁以上的鳏夫和五十岁以上的寡妇,以及有子女或守节的妇女不得强迫婚配。三月癸巳日,皇后亲自养蚕。丙午日,诏令:“齐仆射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尚书右丞封孝琰因直言而遭受灾难,他们的儿子崔刚、郭云、封君遵也受到牵连,应免除他们的内侍职务,并给予官职以示褒奖。”闰月癸丑日,发生日食。四月癸巳日,凉州都督、长乐郡王幼良因罪被处死。五月癸丑日,命令中书令、侍中在朝堂接受诉讼,有陈述事情的人都要上奏。六月辛丑日,封德彝去世。甲辰日,太子少师萧瑀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这年夏天,山东发生旱灾,免除当年的租税。七月壬子日,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八月,河南、陇右的边州遭受霜冻。宇文士及被任命为检校凉州都督。戊戌日,贬高士廉为安州大都督。九月庚戌日,发生日食。辛酉日,派遣使者到各州巡视受损的田地,赈济贫困的农户。御史大夫杜淹被任命为检校吏部尚书,参与朝政。宇文士及被罢免。辛未日,幽州都督王君廓逃奔突厥。十月丁酉日,因饥荒减少膳食。十一月己未日,允许十九岁以下的子弟随父兄到任所。十二月壬午日,萧瑀被罢免。戊申日,利州都督李孝常和右武卫将军刘德裕谋反,被处死。

贞观二年正月辛亥日,长孙无忌被罢免。兵部尚书杜如晦被任命为检校侍中,负责东宫兵马事务。癸丑日,吐谷浑侵犯岷州,都督李道彦击败了他们。丁巳日,改封恪为蜀王,泰为越王,祐为燕王。庚午日,刑部尚书李靖被任命为检校中书令。二月戊戌日,外官考核优秀的给予俸禄。三月戊申日,发生日食。壬子日,命令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员及尚书商议决定死罪。壬戌日,李靖被任命为关内道行军大总管,以防备薛延陀。己巳日,派遣使者巡视关内,用金银赎回被饥民卖掉的子女。庚午日,因旱灾和蝗灾自责,大赦天下。癸酉日,下雨。四月己卯日,埋葬隋朝人的遗骸。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杀死梁师都投降。六月甲申日,诏令出使官员的家属可以领取俸禄。庚寅日,因皇子治出生,赐给当天出生的人粟米。辛卯日,辰州刺史裴虔通因弑杀隋炀帝被削去爵位,流放到驩州。七月戊申日,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长史唐奉义、虎牙郎将高元礼,因是宇文化及的党羽,都被除名,流放到边疆。八月甲戌日,在朝堂上审查冤狱。辛丑日,建立二王后庙,设置国官。九月壬子日,因丰收,赐予百姓三天的酒宴。十月庚辰日,杜淹去世。戊子日,处死瀛州刺史卢祖尚。十一月辛酉日,在南郊举行祭祀。十二月壬辰日,黄门侍郎王珪被任命为侍中。癸巳日,禁止五品以上官员进入市场。

贞观三年正月丙午日,因旱灾避开正殿。癸丑日,官员考核优秀的给予一年的俸禄。戊午日,在太庙举行祭祀。癸亥日,皇帝亲自耕种藉田。辛未日,裴寂被罢免。二月戊寅日,房玄龄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徵为秘书监,参与朝政。三月己酉日,审查囚犯。四月乙亥日,太上皇迁居到大安宫。甲午日,皇帝开始在太极殿上朝。戊戌日,赐予孝义之家五斛粟米,八十岁以上的两斛,九十岁以上的三斛,百岁以上的加两匹绢,正月以来生子的妇女一斛粟米。五月乙丑日,周王元方去世。六月戊寅日,因旱灾审查囚犯。己卯日,大风拔起树木。壬午日,诏令文武官员陈述政事。八月己巳日,发生日食。丁亥日,李靖被任命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伐突厥。九月丁巳日,华州刺史柴绍被任命为胜州道行军总管,讨伐突厥。十一月庚申日,并州都督李世勣被任命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任城郡王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营州都督薛万淑为畅武道行军总管,讨伐突厥。十二月癸末日,杜如晦被罢免。闰月癸丑日,为死难者建立浮屠祠。辛酉日,审查囚犯。这一年,从塞外归来的中国人以及新设立的州县人口达到一百二十多万人。

贞观四年正月丁卯日,发生日食。癸巳日,武德殿北院发生火灾。二月己亥日,皇帝前往温泉。甲辰日,李靖在阴山与突厥交战,击败了他们。丙午日,皇帝从温泉返回。甲寅日,大赦天下,赐予百姓五天的酒宴。御史大夫温彦博被任命为中书令,王珪为侍中;民部尚书戴胄被任命为检校吏部尚书,参与朝政;太常卿萧瑀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与宰相商议朝政。丁巳日,因旱灾诏令公卿陈述政事。三月甲午日,李靖俘虏突厥颉利可汗献上。四月戊戌日,西北的君长请求皇帝上号为“天可汗”。六月乙卯日,征发士兵修建洛阳宫。七月甲子日,发生日食。癸酉日,萧瑀被罢免。甲戌日,太上皇身体不适,停止朝会。辛卯日,太上皇病愈,赐予都督、刺史、文武官员以及八十岁以上的百姓和教子有方的家庭不同的赏赐。八月甲寅日,李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九月庚午日,埋葬长城南隋朝人的遗骸。己卯日,皇帝前往陇州。壬午日,禁止在古明君、贤臣、烈士的墓地放牧。十月壬辰日,赦免岐州、陇州,免除当年的租赋,减轻咸阳、始平、武功的死罪以下刑罚。辛卯日,皇帝在贵泉谷狩猎。甲辰日,皇帝在鱼龙川狩猎,将猎物献给大安宫。乙卯日,免除武功当年的租赋。十一月壬戌日,右卫大将军侯君集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朝政。甲子日,皇帝从陇州返回。戊寅日,废除鞭背刑。十二月甲辰日,皇帝在鹿苑狩猎。乙巳日,皇帝从鹿苑返回。这一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

贞观五年正月癸酉日,皇帝在昆明池狩猎。丙子日,皇帝从昆明池返回,将猎物献给大安宫。二月己酉日,封弟弟元裕为郐王,元名为谯王,灵夔为魏王,元祥为许王,元晓为密王。庚戌日,封儿子愔为梁王,贞为汉王,恽为郯王,治为晋王,慎为申王,嚣为江王,简为代王。四月壬辰日,代王简去世。五月乙丑日,用金银赎回被突厥俘虏的隋朝人,送还他们的家人。八月甲辰日,派遣使者前往高丽,祭祀

隋朝时期,有战死的人。戊申日,处死了大理丞张蕴古。

十一月丙子日,在南郊举行了祭祀活动。

十二月丁亥日,皇帝下诏:“在京师执行死刑需要五次复核,各州需要三次复核,执行死刑当天尚食局不得进献酒肉。”

壬寅日,皇帝前往温汤。

癸卯日,皇帝在骊山狩猎,并赐给新丰地区年长者帛。

戊申日,皇帝从温汤返回。

癸丑日,赦免关内地区的罪犯。

六年正月乙卯日,发生了日食。

癸西日,静州的山獠叛乱,右武卫将军李子和击败了他们。

三月,侯君集被罢免。

戊辰日,皇帝前往九成宫。

丁丑日,皇帝下令减轻雍州、岐州、豳州的死罪以下刑罚,并赐给八十岁以上的百姓粟和帛。

五月,魏徵被任命为检校侍中。

六月己亥日,丰王元亨去世。

辛亥日,江王嚣去世。

七月己巳日,皇帝下诏在全国推行乡饮酒礼。

九月己酉日,皇帝前往庆善宫。

十月,侯君集重新被起用。

卯日,皇帝从庆善宫返回。

十二月辛未日,皇帝审阅囚犯,并释放死囚回家。

这一年,有三十万羌人归附朝廷。

七年正月戊子日,皇帝下令排斥宇文化及党人的子孙,不得录用。

辛丑日,皇帝赐给京城百姓三天的酒宴。

三月丁卯日,天上下起了土雨。

三月戊子日,王珪被罢免。

庚寅日,魏徵被任命为侍中。

五月癸未日,皇帝前往九成宫。

六月辛亥日,戴胄去世。

八月辛未日,东酉洞的獠人侵犯边境,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被任命为龚州道行军总管,前去讨伐。

九月,皇帝释放囚犯回家,并赦免了他们。

十月庚申日,皇帝从九成宫返回。

乙丑日,京师发生了地震。

十一月壬辰日,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司空。

十二月甲寅日,皇帝前往芙蓉园。

丙辰日,皇帝在少陵原狩猎。

戊午日,皇帝从少陵原返回。

八年正月辛丑日,张士贵与獠人交战,击败了他们。

壬寅日,皇帝派遣使者巡视全国。

二月乙巳日,皇太子举行了加冠礼。

丙午日,皇帝下令减轻死罪以下刑罚,并赐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儿子继承父亲爵位一级,百姓享受三天的酒宴。

三月庚辰日,皇帝前往九成宫。

五月辛未日,发生了日食。

这一年夏天,吐谷浑侵犯凉州,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被任命为酉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被任命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前去讨伐。

七月,陇右地区发生了山崩。

八月甲子日,有彗星出现在虚宿和危宿之间。

十月,皇帝下令建造永安宫。

甲子日,皇帝从九成宫返回。

十一月辛未日,李靖被罢免。

己丑日,吐谷浑侵犯凉州,逮捕了鸿胪丞赵德楷。

十二月辛丑日,特进李靖被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被任命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任城郡王道宗被任命为鄯善道行军总管,胶东郡公道彦被任命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被任命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被任命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前去讨伐吐谷浑。

丁卯日,皇帝陪同太上皇在城西检阅军队。

九年正月,党项羌叛乱。

二月,长孙无忌被罢免。

三月庚辰日,洮州的羌人杀死了刺史孔长秀,并归附了吐谷浑。

壬午日,皇帝下令大赦天下。

乙酉日,高甑生与羌人交战,击败了他们。

闰四月丙寅日,发生了日食。

五月,长孙无忌重新被起用。

庚子日,太上皇去世,皇太子开始听政。

壬子日,李靖与吐谷浑交战,击败了他们。

七月庚子日,盐泽道行军副总管刘德敏与羌人交战,击败了他们。

十月庚寅日,太武皇帝被安葬在献陵。

十一月壬戌日,特进萧瑀参与朝政。

十年正月甲午日,皇帝重新听政。

癸丑日,皇帝将元景封为荆王,元昌封为汉王,元礼封为徐王,元嘉封为韩王,元则封为彭王,元懿封为郑王,元轨封为霍王,元凤封为虢王,元庆封为道王,灵夔封为燕王,恪封为吴王,泰封为魏王,祐封为齐王,愔封为蜀王,恽封为蒋王,贞封为越王,慎封为纪王。

三月癸丑日,皇帝将诸王派往各地担任都督。

六月壬申日,温彦博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太常卿杨师道被任命为侍中。

魏徵被罢免为特进,负责门下省事务,参与讨论朝政和国家典章。

己卯日,皇后去世。

十一月庚寅日,文德皇后被安葬在昭陵。

十二月,萧瑀被罢免。

庚辰日,皇帝审阅囚犯。

十一年正月丁亥日,皇帝将元裕封为邓王,元名封为舒王。

庚子日,皇帝下令建造飞仙宫。

乙卯日,皇帝免除了雍州当年的租赋。

二月丁巳日,皇帝下令在九摐山建造陵墓,并赐给功臣和皇亲陪葬地和秘器。

甲子日,皇帝前往洛阳宫。

乙丑日,皇帝赐给百岁以上的百姓五名侍从。

壬午日,皇帝在鹿台岭狩猎。

三月丙戌日,发生了日食。

癸卯日,皇帝下令减轻洛州囚犯的刑罚,并免除他们一年的租税和调役。

辛亥日,皇帝在广成泽狩猎。

癸丑日,皇帝前往洛阳宫。

六月甲寅日,温彦博去世。

丁巳日,皇帝前往明德宫。

己未日,皇帝下令将诸王封为世袭刺史。

戊辰日,皇帝下令将功臣封为世袭刺史。

己巳日,皇帝将元祥封为江王。

七月癸未日,天降大雨,谷水和洛水泛滥。

乙未日,皇帝下诏让百官进言。

壬寅日,皇帝废除了明德宫的玄圃院,并将其赐给受灾的家庭。

丙午日,皇帝赐给亳州老子庙和兗州孔子庙各二十户人家以供奉祭祀,并恢复凉武昭王墓附近的二十户人家以守卫。

九月丁亥日,黄河泛滥,冲毁了陕州河北县,毁坏了河阳中潭,皇帝前往白司马坂视察,并赐给沿河受灾家庭粟和帛。

十月癸丑日,皇帝赐给先朝的谋臣武将和亲戚的坟墓陪葬在献陵。

十一月辛卯日,皇帝前往怀州。

乙未日,皇帝在济源麦山狩猎。

丙午日,皇帝前往洛阳宫。

十二年正月乙未日,丛州发生了地震。

癸卯日,松州发生了地震。

二月癸亥日,皇帝前往河北县,视察底柱。

甲子日,巫州的獠人叛乱,夔州都督齐善行击败了他们。

乙丑日,皇帝前往陕州。

丁卯日,皇帝视察盐池。

庚午日,皇帝前往蒲州。

甲戌日,皇帝前往长春宫。

皇帝免除了朝邑当年的租赋,并减轻了囚犯的刑罚。

乙亥日,皇帝在河滨狩猎。

闰月庚辰日,发生了日食。

丙戌日,皇帝从长春宫返回。

七月癸酉日,吏部尚书高士廉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

八月壬寅日,吐蕃侵犯松州,侯君集被任命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路总管兵前去讨伐。

九月辛亥日,阔水道行军总管牛进达与吐蕃在松州交战,击败了他们。

十月己卯日,皇帝在给平狩猎,并赐给年长者粟和帛。

乙未日,皇帝从始平返回。

钧州的山獠叛乱,桂州都督张宝德击败了他们。

十一月己巳日,明州的山獠叛乱,交州都督李道彦击败了他们。

十二月辛巳日,壁州的山獠叛乱,右武候将军上官怀仁前去讨伐。

这一年,滁州和豪州的野蚕结茧。

十三年正月乙巳日,皇帝拜谒献陵,赦免了三原县和随行人员的罪行,并免除了三原县当年的租赋,赐给守卫陵墓的郎将和三原县令爵位一级。

丁未日,皇帝从献陵返回。

二月庚子日,皇帝下令停止世袭刺史制度。

三月乙丑日,有彗星出现在毕宿和昴宿之间。

四月戊寅日,皇帝前往九成宫。

甲申日,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叛乱,被处死。

壬寅日,云阳的石头自燃。

五月甲寅日,因旱灾,皇帝避居偏殿,下诏让五品以上官员进言,减少膳食,停止劳役,审理囚犯,赈济贫困,随后天降大雨。

六月丙申日,皇帝封弟弟元婴为滕王。

八月辛未日,发生了日食。

十月甲申日,皇帝从九成宫返回。

十一月辛亥日,杨师道被任命为中书令。

戊辰日,尚书左丞刘洎被任命为黄

任命门侍郎,参知政事。

十二月壬申日,侯君集被任命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高昌。

乙亥日,封皇子福为赵王。

壬辰日,皇帝在咸阳狩猎。

癸巳日,皇帝从咸阳返回。

这一年,滁州的野蚕结茧。

十四年正月庚子日,官员宣读时令。

甲寅日,皇帝驾临魏王泰的府邸,赦免雍州长安县,免除延康里今年的租赋。

二月丁丑日,皇帝在国学观看释奠仪式,赦免大理、万年县,赐给学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帛。

壬午日,皇帝驾临温汤。

辛卯日,皇帝从温汤返回。

乙未日,寻找梁朝的皇偘褚仲都、周朝的熊安生沈重、陈朝的沈文阿周弘正张讥、隋朝的何妥刘焯刘炫的后代。

三月,罗州和窦州的獠人反叛,广州总管党仁弘击败了他们。

五月壬寅日,改封灵夔为鲁王。

六月,滁州的野蚕结茧。

乙酉日,大风拔起树木。

八月庚午日,建造襄城宫。

癸酉日,侯君集攻克高昌。

九月癸卯日,赦免高昌部及其士兵中父子犯死罪、期亲犯流放、大功犯徒刑、小功缌麻犯杖刑的人,全部宽恕。

闰十月乙未日,皇帝前往同州。

甲辰日,皇帝在尧山狩猎。

庚戌日,皇帝从同州返回。

十一月甲子日,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

十二月丁酉日,侯君集俘虏高昌王并献上,赐宴三天。

癸卯日,皇帝在樊川狩猎。

乙巳日,皇帝从樊川返回。

十五年正月辛巳日,皇帝前往洛阳宫,途中在温汤停留。

卫士崔卿、刁文懿谋反,被处死。

三月戊辰日,皇帝前往襄城宫。

四月辛卯日,下诏明年二月在泰山举行祭祀。

乙未日,免除洛州今年的租税,归还给那些曾经免除租税的人再加一年,赐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物品,赐给孤寡病弱无法自存的人每人两斛米。

审查囚犯。

六月己酉日,有彗星出现在太微垣。

丙辰日,停止封禅泰山,皇帝避居偏殿,减少膳食。

七月丙寅日,宽恕周、隋两朝的名臣及忠烈子孙在贞观年间被流放的人。

十月辛卯日,皇帝在伊阙狩猎。

壬辰日,皇帝前往洛阳宫。

十一月癸酉日,薛延陀侵犯边境,兵部尚书李世勣被任命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李大亮被任命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袭誉被任命为凉州道行军总管,率军讨伐。

十二月戊子日,皇帝从洛阳宫返回。

庚子日,命令三品以上官员的嫡子到东宫任职。

辛丑日,审查囚犯。

甲辰日,李世勣与薛延陀在诺真水交战,击败了他们。

乙巳日,追赠战死的将士官爵三级。

十六年正月乙丑日,派遣使者安抚西州。

戊辰日,招募戍守西州的人,之前犯流放罪逃亡的人,允许自首应募。

辛未日,将天下死罪囚犯迁往西州。

中书舍人岑文本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机密事务。

六月戊戌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七月戊午日,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司徒,房玄龄被任命为司空。

十一月丙辰日,皇帝在武功狩猎。

壬戌日,皇帝在岐山南面狩猎。

甲子日,赐给所经过的六个县的高龄孤寡病人毡被、粟米和帛,随后驾临庆善宫。

庚午日,皇帝从庆善宫返回。

十二月癸卯日,皇帝驾临温汤。

甲辰日,皇帝在骊山狩猎。

乙巳日,皇帝从温汤返回。

十七年正月戊辰日,魏徵去世。

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被处死。

二月己亥日,审查囚犯。

戊申日,在凌烟阁绘制功臣画像。

三月壬子日,禁止违反丧葬礼仪的行为。

丙辰日,齐王祐反叛,李世勣讨伐他。

甲子日,因旱灾派遣使者审查囚犯并判决案件。

乙丑日,齐王祐被处死,免除齐州一年的赋税。

四月乙酉日,废黜皇太子为庶人,汉王元昌、侯君集等人被处死。

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赐给文武官员及五品以上官员的儿子继承父爵一级,赐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粟米和帛,赐宴三天。

丁亥日,杨师道被罢免。

己丑日,特进萧瑀被任命为太子太保,李世勣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庚寅日,向太庙谢罪,承认承乾的过错。

癸巳日,降封魏王泰为东莱郡王。

六月己卯日,发生日食。

壬辰日,安葬隋恭帝。

甲午日,因旱灾避居偏殿,减少膳食,下诏五品以上京官进言。

丁酉日,高士廉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政事。

闰月丁巳日,下诏皇太子掌管左右屯营兵。

丙子日,改封泰为顺阳郡王。

七月丁酉日,房玄龄被罢免。

八月庚戌日,工部尚书张亮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参与朝政。

十月丁未日,在京城建造各州的官邸。

丁巳日,房玄龄重新起用。

十一月己卯日,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

壬午日,赐宴三天,因凉州获得瑞石,赦免凉州。

十二月庚申日,皇帝驾临温汤。

庚午日,皇帝从温汤返回。

十八年正月乙未日,皇帝前往钟官城。

庚子日,皇帝前往鄠县。

壬寅日,皇帝驾临温汤。

二月己酉日,皇帝前往零口。

乙卯日,皇帝从零口返回。

丁巳日,免除突厥、高昌部人隶属各州的两年赋税。

四月辛亥日,皇帝前往九成宫。

七月甲午日,营州都督张俭率领幽州、营州兵及契丹、奚人讨伐高丽。

八月壬子日,安酉都护郭孝恪被任命为西州道行军总管,讨伐焉耆。

甲子日,皇帝从九成宫返回。

丁卯日,刘洎被任命为侍中,岑文本被任命为中书令,中书侍郎马周代理中书令。

九月,黄门侍郎褚遂良参与朝政。

辛卯日,郭孝恪与焉耆交战,击败了他们。

十月辛丑日,发生日食。

癸卯日,在上林苑宴请雍州父老,赐给粟米和帛。

甲寅日,皇帝前往洛阳宫。

己巳日,皇帝在天池狩猎。

十一月戊寅日,审查囚犯。

庚辰日,派遣使者巡访郑、汝、怀、泽四州的高龄老人,宴请并赏赐他们。

甲午日,张亮被任命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马周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十六总管兵讨伐高丽。

十二月壬寅日,庶人承乾去世。

戊午日,李思摩部落反叛。

十九年二月庚戌日,皇帝前往洛阳宫,准备讨伐高丽。

癸丑日,皇帝在武德北山射虎。

乙卯日,皇太子在定州监国。

丁巳日,赐给所经过地区的高龄孤寡老人粟米和帛,追赠比干为太师,谥号忠烈。

三月壬辰日,长孙无忌代理侍中,吏部尚书杨师道代理中书令。

四月癸卯日,皇帝在幽州誓师,大宴军队。

丁未日,岑文本去世。

癸亥日,李世勣攻克盖牟城。

五月己巳日,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攻克沙卑城。

庚午日,军队驻扎在辽泽,安葬隋朝战死的将士。

乙亥日,辽东道行军总管张君乂有罪,被处死。

丁丑日,军队驻扎在马首山。

甲申日,攻克辽东城。

六月丁酉日,攻克白岩城。

己未日,在安市城东南山大败高丽军,左武卫将军王君愕战死。

辛酉日,赐宴三天。

七月壬申日,安葬战死的官员,追赠官爵四级,允许一个儿子继承爵位。

九月癸未日,班师回朝。

十月丙午日,军队驻扎在营州,用太牢祭祀战死的将士。

丙辰日,皇太子在临渝关迎接皇帝。

戊午日,军队驻扎在汉武台,刻石纪功。

十一月癸酉日,皇帝在幽州大宴军队。

庚辰日,军队驻扎在易州。

癸未日,平壤道行军总管张文干有罪,被处死。

丙戌日,军队驻扎在定州。

丁亥日,贬杨师道为工部尚书。

十二月戊申日,军队驻扎在并州。

己未日,薛延陀侵犯夏州,左领军

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击败了敌人。庚申日,刘洎被杀。

贞观二十年正月辛未日,夏州都督乔师望与薛延陀交战,击败了对方。丁丑日,派遣二十二名使者,以六条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官员的升降。庚辰日,赦免并州的百姓,起义时的编户免除赋税三年,后来归附的免除一年。二月甲午日,参与征伐高丽但未立功的人,都被赐予一级勋位。庚申日,赐予所经过地区的高龄老人和鳏寡孤独者粮食。三月己巳日,从高丽返回。庚午日,皇帝身体不适,皇太子开始听政。己丑日,张亮谋反,被处死。闰月癸巳日初一,发生日食。六月乙亥日,江夏郡王道宗和李世勣征讨薛延陀。七月辛亥日,皇帝病愈。李世勣与薛延陀交战,击败了对方。八月甲子日,封孙子李忠为陈王。己巳日,前往灵州。庚辰日,到达泾州,赐予高龄老人和鳏寡孤独者粮食和布帛。丙戌日,越过陇山关,到达瓦亭,观看牧马。丁亥日,允许陪陵者的子孙随葬。九月辛卯日,派遣使者巡察岭南。甲辰日,铁勒各部请求皇帝上尊号为“可汗”。辛亥日,灵州发生地震。十月,贬萧瑀为商州刺史。丙戌日,从灵州返回。十一月己丑日,下诏:“祭祀、表疏、藩客、兵马、宿卫行鱼契给驿,授予五品以上官职及解除职务,判决死罪,都要上报,其余事务由皇太子处理。”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日,高士廉去世。丁酉日,下诏明年二月在泰山举行祭祀。甲寅日,将铁勒各部设为州县,赐予京城百姓三天的酒宴。审查囚犯,减轻死罪以下的刑罚。二月丁丑日,皇太子在太学举行释菜礼。三月戊子日,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被任命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路大军征伐高丽。四月乙丑日,建造翠微宫。五月戊子日,皇帝前往翠微宫。壬辰日,命令百官在皇太子处处理事务。庚戌日,李世勣攻克南苏、木底城。六月丁丑日,派遣使者到铁勒各部赎回被俘的中国人。七月乙未日,牛进达攻克石城。丙申日,建造玉华宫。庚戌日,从翠微宫返回。八月,泉州发生海溢。壬戌日,停止封禅泰山的计划。九月丁酉日,封儿子李明为曹王。十月癸丑日,褚遂良被罢免。十一月癸卯日,进封李泰为濮王。十二月戊寅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被任命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路大军征伐龟兹。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庚寅日,马周去世。戊戌日,皇帝前往温泉。己亥日,中书舍人崔仁师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参与机要事务。丙午日,左武卫大将军薛万彻被任命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征伐高丽。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省事务。戊申日,从温泉返回。二月,褚遂良复职。乙卯日,皇帝接见京城父老,慰劳他们,免除当年一半的租税,京畿县免除三分之一。丁卯日,下诏:渡过辽水有功但未得到勋赏而犯罪的人,与成官同等对待。乙亥日,皇帝前往玉华宫。己卯日,在华原狩猎。流放崔仁师到连州。三月丁亥日,赦免宜君县从玉华宫苑中迁出的百姓,免除赋税三年。四月丁巳日,松州蛮族叛乱,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败了他们。六月丙寅日,张行成慰问河北从军者的家属,命令州县为他们安排农耕。丙子日,薛万彻与高丽在泊灼城交战,击败了对方。七月甲申日,太白星白天出现。壬辰日,华州刺史李君羡被杀。癸卯日,房玄龄去世。八月己酉日初一,发生日食。辛未日,执失思力在金山征讨薛延陀余部。九月庚辰日,昆丘道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与薛延陀余部处月、处蜜交战,击败了他们。己亥日,褚遂良被任命为中书令。壬寅日,眉州、邛州、雅州的獠族叛乱,茂州都督张士贵讨伐他们。十月癸丑日,从玉华宫返回。己巳日,阿史那社尔与龟兹交战,击败了他们。十二月辛未日,减轻长安、万年县的徒刑以下刑罚。闰月癸巳日,审查囚犯。

贞观二十三年正月辛亥日,阿史那社尔俘虏龟兹王并献上。三月己未日,自冬季干旱以来,终于下雨。辛酉日,大赦天下。丁卯日,皇帝身体不适,命令皇太子在金液门听政。四月巳亥日,皇帝前往翠微宫。五月戊午日,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己巳日,皇帝在含风殿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庚午日,奉大行皇帝的御马舆返回京师。礼部尚书于志宁被任命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兼任侍中,高季辅兼任中书令。壬申日,发丧,谥号为文。上元元年,改谥号为文武圣皇帝;天宝八载,谥号为文武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赞曰:治理得极好的君主真是难得啊!大禹拥有天下,传了十六位君王,而少康有中兴的功业。商汤拥有天下,传了二十八位君王,其中最盛大的,号称三宗。周武王拥有天下,传了三十六位君王,而成王、康王的治理与宣王的功业,其余的君王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虽然《诗经》、《尚书》所记载的,有时有所缺漏,但三代一千七百多年,传了七十多位君王,其中卓然显赫于后世的,只有这六七位君王而已。唉,真是难得啊!唐朝拥有天下,传了二十位君王,其中值得称道的只有三位君王,玄宗、宪宗都没能善终,真是盛大啊,太宗的功业!他铲除隋朝的混乱,堪比商汤、周武王;治理的完美,几乎可以与成王、康王相比。自古以来,功德兼备的君主,自汉朝以来从未有过。至于他因多爱而牵制,又建立佛教,好大喜功,勤于远征,这是中等才能的平庸君主常做的事。然而《春秋》的法则,常常责备贤者,所以后世君子想要成全他人之美的人,无不为此叹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二-太宗-注解

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第二位皇帝,以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著称,开创了“贞观之治”。

高祖: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的父親。

太穆皇后窦氏:李世民的母親,李渊的正妻,唐朝的皇后。

突厥: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炀帝: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其暴政和奢侈生活著称。

云定兴:隋朝末年的将军,李世民曾在其麾下效力。

始毕可汗:突厥的可汗,曾围攻隋炀帝于雁门。

长孙顺德:唐朝初年的重要将领,曾与李世民共谋大事。

刘弘基:唐朝初年的将领,曾与李世民共谋大事。

刘文静:唐朝初年的重要谋士,曾与李世民共谋大事。

裴寂:唐朝初年的重要官员,曾参与李世民的政治活动。

薛举: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之一,曾与李世民交战。

窦建德: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之一,曾与李世民交战。

刘黑闼: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之一,曾与李世民交战。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最终夺取了皇位。

大理丞:大理寺的官员,负责审理案件。大理寺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司法机构。

南郊: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位于都城之南。

覆奏:指对死刑案件进行多次复核,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尚食:古代宫廷中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员。

温汤: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温泉闻名。

骊山:古代山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新丰:古代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一带。

关内:指函谷关以内的地区,即今陕西省中部和东部。

日有食之:指日食,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

静州:古代州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

山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右武卫将军:古代禁军的高级将领,负责宫廷和京城的保卫。

九成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

雍、岐、豳:古代州名,分别位于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

魏徵:唐朝著名谏臣,曾任宰相。

侍中:唐代宰相之一,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丰王元亨:唐代宗室,封为丰王。

江王嚣:唐代宗室,封为江王。

乡饮酒:古代乡村中的一种礼仪活动,旨在增进邻里和睦。

庆善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虑囚:指皇帝亲自审阅囚犯的案件,以示宽仁。

宇文化及:隋末叛将,曾弑杀隋炀帝。

酺:古代庆祝活动,赐酒食给百姓。

雨土:指天空中降下尘土,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王珪:唐代政治家,曾任宰相。

戴胄:唐代政治家,曾任宰相。

东酉洞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右屯卫大将军:古代禁军的高级将领,负责宫廷和京城的保卫。

龚州:古代州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

芙蓉园:唐代皇家园林,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少陵原: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是唐代皇家狩猎的地方。

皇太子加元服:指皇太子成年,正式加冠。

吐谷浑: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

凉州:古代州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

左骁卫大将军:古代禁军的高级将领,负责宫廷和京城的保卫。

酉海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赤水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一带。

陇右:古代地理区域,指今甘肃省东部和陕西省西部。

星孛:指彗星,古代认为彗星出现是不祥之兆。

虚、危: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称。

永安宫:唐代皇家宫殿,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李靖:唐代著名军事家,曾任宰相,以平定吐谷浑著称。

西海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积石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一带。

鄯善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带。

且末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带。

盐泽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太上皇:指退位的皇帝,通常是在位皇帝的父亲。

党项羌: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洮州:古代州名,今甘肃省临潭县一带。

孔长秀:唐代官员,曾任洮州刺史。

高甑生:唐代将领,曾任利州刺史。

献陵:唐代皇帝李渊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萧瑀:唐代官员,因政治斗争被贬,反映了唐代宫廷政治的残酷性。

荆王:唐代宗室,封为荆王。

汉王:唐代宗室,封为汉王。

徐王:唐代宗室,封为徐王。

韩王:唐代宗室,封为韩王。

彭王:唐代宗室,封为彭王。

郑王:唐代宗室,封为郑王。

霍王:唐代宗室,封为霍王。

虢王:唐代宗室,封为虢王。

道王:唐代宗室,封为道王。

燕王:唐代宗室,封为燕王。

吴王:唐代宗室,封为吴王。

魏王:唐代宗室,封为魏王。

齐王:唐代宗室,封为齐王。

蜀王:唐代宗室,封为蜀王。

蒋王:唐代宗室,封为蒋王。

越王:唐代宗室,封为越王。

纪王:唐代宗室,封为纪王。

温彦博:唐代政治家,曾任宰相。

尚书右仆射:唐代宰相之一,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太常卿:唐代负责礼仪、祭祀的官员。

门下省:唐代中央行政机构之一,负责审核诏令。

文德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

飞仙宫:唐代皇家宫殿,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九摐山:唐代皇家陵墓所在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鹿台岭:唐代皇家狩猎的地方,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广成泽:唐代皇家狩猎的地方,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明德宫:唐代皇家宫殿,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世封刺史:指唐代宗室和功臣被授予世袭的刺史职位。

老子庙:供奉老子的庙宇,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庙:供奉孔子的庙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凉武昭王:指西凉国的开国君主李暠,被唐朝追封为凉武昭王。

河溢:指河水泛滥,造成灾害。

陕州:古代州名,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

河阳: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孟州市一带。

白司马坂:唐代皇家游览的地方,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怀州:古代州名,今河南省焦作市一带。

济源: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济源市。

麦山:唐代皇家狩猎的地方,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

丛州:古代州名,今四川省茂县一带。

松州:古代州名,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河北县:古代县名,今河南省济源市一带。

底柱:指黄河中的砥柱山,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巫州:古代州名,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夔州:古代州名,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

齐善行:唐代将领,曾任夔州都督。

盐池:古代产盐的地方,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蒲州:古代州名,今山西省永济市一带。

长春宫:唐代皇家宫殿,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朝邑: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吐蕃:古代西藏地区的政权。

当弥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阔水道:古代军事行政区划,位于今青海省一带。

牛进达:唐代将领,曾任阔水道行军总管。

给平:唐代皇家狩猎的地方,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始平: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兴平市一带。

钧州:古代州名,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

桂州:古代州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一带。

张宝德:唐代将领,曾任桂州都督。

明州:古代州名,今浙江省宁波市一带。

交州:古代州名,今越南河内市一带。

李道彦:唐代将领,曾任交州都督。

壁州:古代州名,今四川省通江县一带。

右武候将军:古代禁军的高级将领,负责宫廷和京城的保卫。

上官怀仁:唐代将领,曾任右武候将军。

滁、豪二州:古代州名,分别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和河南省信阳市一带。

野蚕成茧:指野生的蚕吐丝结茧,象征丰收和吉祥。

三原:古代县名,今陕西省三原县一带。

宿卫陵邑郎将:唐代负责守卫皇家陵墓的将领。

毕、昴: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称。

云阳:古代县名,今陕西省泾阳县一带。

石然:指石头自然燃烧,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滕王:唐代宗室,封为滕王。

中书令:唐代宰相之一,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尚书左丞:唐代尚书省的副职,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政务。

刘洎:唐代官员,因政治斗争被杀,反映了唐代宫廷政治的残酷性。

门侍郎:古代官职名,属于门下省,主要负责皇帝的文书起草和传达。

参知政事:古代官职名,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相当于副宰相。

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古代军事官职名,负责指挥特定地区的军事行动。

高昌:古代西域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赵王:古代封爵名,封给皇子的爵位。

咸阳:古代城市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滁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

有司读时令:古代仪式,由官员宣读时令,以示顺应天时。

魏王泰: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封魏王。

雍州长安县: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延康里:古代地名,位于长安城内。

释奠:古代祭祀仪式,祭祀先圣先师。

国学:古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培养人才。

大理、万年县: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学官高第生:指在国学中成绩优异的学生。

梁皇偘褚仲都: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学者。

周熊安生沈重:南朝周时期的著名学者。

陈沈文阿周弘正张讥:南朝陈时期的著名学者。

隋何妥刘焯刘炫:隋朝时期的著名学者。

罗、窦二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广州总管:古代官职名,负责广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党仁弘:唐朝将领,曾任广州总管。

灵夔: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子,封鲁王。

襄城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河南省襄城县。

高昌部:指高昌国的部族。

樊川: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洛阳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崔卿、刁文懿:唐朝卫士,因谋反被诛。

泰山:古代五岳之一,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

洛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惸独鳏寡:指孤寡老人和失去配偶的人。

太微:古代星宿名,象征皇帝的权威。

周、隋名臣:指周朝和隋朝的著名大臣。

忠列子孙:指忠臣的后代。

伊阙: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薛延陀: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唐朝多次发生冲突,是唐代北方边疆的重要威胁。

兵部尚书: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朔州道行军总管:古代军事官职名,负责朔州地区的军事行动。

右卫大将军:古代军事官职名,负责宫廷禁卫。

灵州道行军总管:古代军事官职名,负责灵州地区的军事行动。

凉州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凉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诺真水: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西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负责起草诏令。

中书侍郎:古代官职名,负责中书省的日常事务。

太白昼见:指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象征吉凶。

长孙无忌:唐朝开国功臣,曾任司徒。

房玄龄:唐代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曾参与编纂《晋书》,是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武功: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武功县。

岐山之阳: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

代州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代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刘兰:唐朝将领,因谋反被诛。

凌烟阁:古代建筑名,位于长安城内,用于表彰功臣。

齐王祐: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六子,封齐王,因谋反被诛。

李世勣:唐代著名将领,曾多次参与对外战争,尤其在对抗高丽和薛延陀的战役中表现出色。

齐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

皇太子: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

庶人:指被废黜的皇族成员。

汉王元昌: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七子,封汉王,因谋反被诛。

晋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封晋王,后立为皇太子。

杨师道:唐朝大臣,曾任工部尚书。

谢承乾之过于太庙: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太庙中向祖先谢罪,承认对李承乾的过错。

东莱郡王:古代封爵名,封给皇子的爵位。

隋恭帝:隋朝末代皇帝,杨侑。

高士廉:唐代官员,去世后受到皇帝的追念,反映了唐代对功臣的尊重。

平章政事: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副宰相。

左右屯营兵:古代禁卫军的一部分,负责宫廷安全。

顺阳郡王:古代封爵名,封给皇子的爵位。

工部尚书:古代官职名,负责工程事务。

刑部尚书:古代官职名,负责司法事务。

参豫朝政:指参与朝廷政务的决策。

诸州邸:古代各州在京城设立的办事处。

瑞石:象征吉祥的石头。

钟官城: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鄠: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户县。

零口: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营州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营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张俭:唐朝将领,曾任营州都督。

幽、营兵:指幽州和营州的军队。

契丹、奚: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高丽: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与唐朝有多次战争,反映了唐代的对外扩张政策。

安酉都护:古代官职名,负责安酉地区的军政事务。

郭孝恪:唐朝将领,曾任安酉都护。

焉耆:古代西域国家,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岑文本:唐朝大臣,曾任中书令。

马周:唐朝大臣,曾任中书令。

褚遂良:唐代著名书法家和官员,曾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城内。

天池: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郑、汝、怀、泽四州:古代州名,分别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汝州市、怀庆市、泽州县。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古代军事官职名,负责平壤地区的军事行动。

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古代军事官职名,负责辽东地区的军事行动。

十六总管兵:指十六个地区的军队。

庶人承乾:指被废黜的皇太子李承乾。

李思摩:唐朝将领,曾任突厥部落首领。

定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

比干:商朝忠臣,因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太师:古代官职名,三公之一,地位尊崇。

忠烈:谥号,表彰忠臣的谥号。

幽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北京市。

盖牟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辽宁省盖州市。

沙卑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辽宁省沙河市。

辽泽:古代地名,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

马首山:古代山名,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

辽东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

白岩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

安市城:古代城市名,位于今辽宁省辽阳市。

王君愕:唐朝将领,曾任左武卫将军。

营州:古代州名,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

临渝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汉武台: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易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河北省易县。

张文干:唐朝将领,曾任平壤道行军总管。

并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夏州:古代州名,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

左领: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禁卫。

执失思力:唐代著名将领,曾参与多次对外战争,尤其在对抗薛延陀等北方民族的战役中表现出色。

乔师望:唐代将领,曾参与对薛延陀的战争,展现了唐代对外扩张的军事策略。

六条黜陟:唐代的一种官员考核制度,通过六条标准来评定官员的升降,体现了唐代的官僚管理制度。

张亮:唐代官员,因谋反被杀,反映了唐代宫廷政治的复杂性。

铁勒: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唐朝有多次冲突,是唐代北方边疆的重要威胁。

泰山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体现了皇权的神圣性和合法性。

阿史那社尔:唐代将领,曾参与对薛延陀和龟兹的战争,展现了唐代对外扩张的军事策略。

龟兹:古代西域国家,与唐朝有多次战争,反映了唐代的对外扩张政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二-太宗-评注

《太宗》一文详细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在隋末乱世中的崛起过程。李世民自幼聪慧,四岁时便有书生预言其未来将成大器,这为他日后的帝王之路埋下了伏笔。文中提到李世民在十六岁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功解救了被突厥围困的隋炀帝,显示了他早年的英勇与智慧。

李世民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在政治上也有远见卓识。他深知隋朝必亡,积极结交豪杰,推财养士,为日后的起兵反隋奠定了基础。文中提到他与刘文静、裴寂等人的密切合作,显示了他善于用人、善于谋划的政治才能。

李世民在军事上的成就尤为显著。他在霍邑之战中,面对天雨粮尽的困境,坚持不退兵,最终成功击败宋老生,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军事指挥才能。此后,他在柏壁之战中击败宋金刚,虎牢之战中擒获窦建德,进一步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李世民的政治智慧也体现在他对内政的处理上。他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稳定了政局,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赢得了民心。他还注重民生,放宫女、赐粟帛,显示了他作为一位明君的仁政。

总的来说,《太宗》一文不仅记录了李世民的生平事迹,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卓越才能。他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英勇与智慧,更在于他善于用人、善于谋划的政治远见。李世民的开创性贡献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

这段古文记载了唐代贞观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社会事件,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动态和社会风貌。首先,文中多次提到皇帝亲自审阅囚犯的案件,并多次赦免死罪,体现了唐太宗对法治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怀。其次,文中记载了多次对外战争,尤其是对吐谷浑和吐蕃的征讨,反映了唐代在边疆地区的军事扩张和对外政策的强硬态度。此外,文中还提到皇帝多次前往九成宫、庆善宫等皇家宫殿,以及进行狩猎活动,展示了唐代皇室的奢华生活和休闲娱乐方式。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唐代的政治制度、军事策略和社会风俗。唐太宗通过多次赦免囚犯和减免租赋,展现了他的仁政思想和对民生的关注。同时,对外战争的频繁发生,反映了唐代在边疆地区的军事扩张和对周边民族的征服。此外,文中提到的皇家宫殿和狩猎活动,展示了唐代皇室的奢华生活和休闲娱乐方式,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语言朴实无华,但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军事、社会等多个方面。文中对事件的记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既有对重大事件的详细描述,也有对日常生活的简要记录,展现了唐代史书的编纂风格和叙事技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研究唐代政治、军事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的政治制度、军事策略和社会风俗,进一步认识唐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同时,文中提到的多次对外战争和边疆地区的军事扩张,也为研究唐代的对外关系和边疆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段文字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首先,文中提到了唐太宗任命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征伐高昌国,这反映了唐朝在西域的扩张政策。高昌国是西域的重要国家,唐朝通过军事手段将其纳入版图,显示了唐朝的强大国力和对外扩张的决心。

其次,文中多次提到唐太宗进行狩猎活动,如猎于咸阳、樊川、尧山等地。狩猎在古代不仅是皇帝的娱乐活动,更是展示皇帝权威和军事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狩猎活动,唐太宗不仅锻炼了军队,还向臣民展示了自己的英武形象。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唐太宗对国学、释奠等文化活动的重视。释奠是祭祀先圣先师的仪式,体现了唐朝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唐太宗通过赦免大理、万年县的囚犯,并赐予学官高第生帛,显示了他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文中还提到了唐太宗对周、隋名臣及忠臣子孙的赦免和优待,这反映了唐太宗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对忠臣的褒奖。通过这些措施,唐太宗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还赢得了臣民的拥护。

最后,文中记载了唐太宗对高丽、薛延陀等国的征伐,以及对这些地区的安抚和管理。这些军事行动不仅扩大了唐朝的版图,还巩固了唐朝的边疆安全。唐太宗通过这些军事行动,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治国方略。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唐太宗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还反映了唐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成就。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强大的唐朝在唐太宗的领导下,不断扩张版图,巩固统治,推动文化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这段文本详细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的繁荣与复杂。

首先,文本中多次提到对外战争,如对薛延陀、高丽、龟兹等的征伐,反映了唐代对外扩张的军事策略。这些战争不仅展示了唐代的强大军事实力,也体现了唐代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其次,文本中提到的官员升降、封赏、贬谪等事件,揭示了唐代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例如,刘洎被杀、萧瑀被贬等事件,都反映了唐代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

再次,文本中提到的泰山封禅、祭祀等仪式,体现了唐代皇权的神圣性和合法性。这些仪式不仅是政治活动,也是文化盛事,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此外,文本中提到的李世勣、房玄龄等人物,都是唐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展示了唐代的政治和军事成就,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最后,文本末尾的赞语,对唐太宗的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这一评价不仅体现了对唐太宗的尊崇,也反映了后世对其历史地位的认可。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详细记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唐代的繁荣与复杂。这些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唐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二-太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7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