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七-礼乐七

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七-礼乐七-原文

礼乐七

四曰嘉礼。

皇帝加元服。

有司卜日,告于天地宗庙。

前一日,尚舍设席于太极殿中楹之间,莞筵纷纯,加藻席缁纯,加次席黼纯。有司设次,展县,设案,阵车辇。设文官五品以上位于县东,武官于县西,六品以下皆于横街之南,北上。朝集使分方于文武官当品之下,诸亲位于四品、五品之下,皇宗亲在东,异姓亲在西。籓客分方各于朝集使六品之南,诸州使人于朝集使九品之后。又设太师、太尉位于横街之南,道东,北面西上。典仪于县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又设门外位于东西朝堂,如元日。

其日,侍中版奏“请中严”。太乐令、鼓吹令帅工人入就位。有司设罍洗于阼阶东南,设席于东房内,近西,张帷于东序外。殿中监陈衮服于内席,东领,缁纚、玉簪及栉三物同箱,在服南。又设莞筵一,纷纯,加藻席缁纯,加次席黼纯,在南。尚食实醴尊于东序外帷内,坫在尊北,实角、觯、柶各一。馔陈于尊西,笾、豆各十二;俎三,在笾、豆之北。设罍洗于尊东。衮冕、玉导置于箱。太常博士一人,立于西阶下,东面。诸侍卫之官俱诣阁奉迎,典仪帅赞者及群官以次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升西阶,立于西房外,当户北向。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空顶黑介帻、绛纱袍,出自西房,即御座立。太师、太尉入就位。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太师升自西阶,立于东阶上,东面。太尉诣阼阶下罍洗,盥手,升自东阶,诣东房,取纚栉箱进,跪奠于御座西端。太师诣御座前跪奏曰:“坐。”皇帝坐。太尉当前少左,跪,脱帻置于箱,栉毕,设纚,兴,少西,东面立。太师降,盥,受冕,右执顶,左执前,升自西阶,当前少左,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寿考惟祺,以介景福。”乃跪,冠,兴,复西阶上位。太尉前,少左,跪,设簪,结缨,兴,复位。皇帝兴,适东房。殿中监彻栉纚箱以退。

皇帝衮服出,即席南向坐。太尉诣序外帷内,盥手,洗觯,酌醴,加柶覆之,面叶,立于序内,南面。太师进,受醴,面柄,前,北向祝曰:“甘醴唯厚,嘉荐令芳。承天之休,寿考不忘。”退,降立于西阶下,东面。将祝,殿中监率进馔者奉馔设于前,皇帝左执觯,右取脯,擩于棨,祭于笾、豆之间。太尉取鸑一以进,皇帝奠觯于荐西,受棨,舒左执本,右绝末以祭,上左手哜之,授太尉。太尉加于俎,降,立于太师之南。皇帝帨手取觯,以柶祭醴,啐醴,建柶,奠觯于荐东。太师、太尉复横街南位。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太师、太尉出。侍中前,跪奏“礼毕”。皇帝兴,入自东房,在位者以次出。

皇太子加元服。

有司豫奏司徒一人为宾,卿一人为赞冠,吏部承以戒之。

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太极殿,有司设群官之次位,展县,设案,陈车舆,皆如皇帝之冠。设宾受命位于横街南道东,赞冠位于其后,少东,皆北面。又设文武官门外位于顺天门外道东、西。

其日,侍中奏“请中严”。群官有司皆就位。宾、赞入,立于太极门外道东,西面。黄门侍郎引主节持幡节,中书侍郎引制书案,立于乐县东南,西面北上。侍中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出自西房,即御坐。宾、赞入就位。典仪曰:“再拜。”在位皆再拜。侍中及舍人前承制,侍中降至宾前,称“有制”。公再拜。侍中曰:“将加冠于某之首,公其将事。”公少进,北面再拜稽首,辞曰:“臣不敏,恐不能供事,敢辞。”侍中升奏,又承制降,称:“制旨,公其将事,无辞。”公再拜。侍中、舍人至卿前称敕旨,卿再拜。侍中曰:“将加冠于某之首,卿宜赞冠。”卿再拜。黄门侍郎执节立于宾东北,西面。宾再拜受节,付于主节,又再拜。中书侍郎取制书立宾东北,西面,宾再拜,受制书,又再拜。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皆再拜。宾、赞出,皇帝降坐,入自东房,在位者以次出。初,宾、赞出门,以制书置于案,引以幡节,威仪铙吹及九品以上,皆诣东宫朝堂。

冠前一日,卫尉设宾次于重明门外道西,南向,赞冠于其西南。又设次于门内道西,以待宾、赞。又设皇太子位于阁外道东,西向。三师位于道西,三少位于其南,少退,俱东向。又设轩县于庭,皇太子受制位于县北,解剑席于东北,皆北面。

冠日平明,宫臣皆朝服,其余公服,集于重明门外朝堂。宗正卿乘车侍从,诣左春坊权停。左右二率各勒所部,屯门列仗。左庶子版奏“请中严”。群官有司入就位。设罍洗于东阶东南。设冠席于殿上东壁下少南,西向;宾席于西阶上,东向;主人席于皇太子席西南,西向;三师席于冠席北,三少席于冠席南。张帷于东序内,设褥席于帷中。又张帷于序外冠席。内直郎陈服于帷内,东领北上:衮冕,金饰象笏;远游冠。缁布冠,服玄衣、素裳、素韡、白纱中单、青领褾纮裾,履、袜,革带、大带,笏。缁纚、犀簪二物同箱,在服南。栉实于箱,又在南。莞筵四,藻席四,又在南。良纮令实侧尊甒醴于序外帷内,设罍洗于尊东,实巾一,角觯、柶各一。太官令实馔豆九、笾九于尊西,俎三在豆北。衮冕,远游三梁冠、黑介帻,缁布冠青组缨属于冠,冠、冕各一箱。奉礼郎三人各执立于西阶之西,东面

北上。主人、赞冠者宗正卿为主人,庶子为赞冠者。升,诣东序帷内少北、户东,西立。典谒引群官以次入就位。

初,宾、赞入次,左庶子版奏“外办”。通事舍人引三师等入就阁外道西位,东面立。皇太子空顶黑介帻、双童髻、彩衣、紫裤褶、织成褾领、绿绅、乌皮履,乘舆以出。洗马迎于阁门外,左庶子请降舆,洗马引之道东位,西向立。左庶子请再拜。三师、三少答拜。乃就阶东南位。三师在前,三少在后,千牛二人夹左右,其余仗卫列于师、保之外。皇太子乃出迎宾,至阼阶东,西面立。宗正卿立于门东,西面。宾立于西,东面。宗正卿再拜,宾不答拜。宾入,主人从入,立于县东北,西面。宾入,赞冠者从,宾诣殿阶间,南面。赞冠者立于宾西南,东面。节在宾东少南,西面。制案在赞冠西南,东面。宾执制,皇太子诣受制位,北面立。主节脱节衣,宾称“有制”。皇太子再拜。宣诏曰:“有制,皇太子某,吉日元服,率由旧章,命太尉某就宫展礼。”皇太子再拜。少傅进诣宾前,受制书,以授皇太子,付于庶子。皇太子升东阶,入于东序帷内,近北,南面立。宾升西阶,及宗正卿各立席后。

初,宾升,赞冠者诣罍洗,盥手,升自东阶帷内,于主人冠赞之南,俱西面。主人赞冠者引皇太子出,立于席东,西面。宾赞冠者取纚、栉二箱,坐奠于筵。皇太子进,升筵,西面坐。宾之赞冠者东面坐,脱帻置于箱,栉毕,设纚,兴,少北,南面立。执缁布冠升,宾降一等受之,右执顶,左执前,进,东向立,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厥幼志,慎其成德。寿考惟祺,以介景福。”乃跪,冠,兴,复位。皇太子东面立,宾揖皇太子,赞冠者引适东序帷内,服玄衣素裳之服以出,立于席东,西面。宾揖皇太子升筵,西向坐。宾之赞冠者进,跪脱缁布冠置于箱,兴,复位。宾降二等,受远游冠,右执顶,左执前,进,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嘉服,克敬威仪,式昭厥德。眉寿万岁,永寿胡福。”乃跪,冠,兴,复位。皇太子兴,宾揖皇太子,赞冠者引适东序帷内,朝服以出,立于席东,西面。宾揖皇太子升筵坐,宾之赞冠者跪脱远游冠,兴,复位。宾降三等受冕,右执顶,左执前,进,祝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其服,以成厥德。万寿无疆,承天之庆。”乃跪,冠,兴,复位。每冠,皆赞冠者跪设簪、结缨。

皇太子兴,宾揖皇太子适东序,服衮冕之服以出,立于席东,西面。赞冠者彻纚、栉箱以入,又取筵入于帷内。主人赞冠者又设醴,皇太子席于室户西,南向,下莞上藻。宾之赞冠者于东序外帷内,盥手洗觯。典膳郎酌醴,加柶覆之,面柄,授赞冠,立于序内,南面。宾揖皇太子就筵西,南面立。宾进,受醴,加柶,面柄,进,北向立,祝曰:“甘醴唯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厥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皇太子拜,受觯。宾复位,东面答拜。赞冠者与进馔者奉馔设于筵前,皇太子升筵坐,左执觯,右取脯,擩于棨,祭于笾、豆之间。赞冠者取韭菹,遍擩于豆,以授皇太子,又祭于笾、豆之间。赞冠者取鸑一,以授皇太子,皇太子奠觯于荐西,兴,受鸑,却左手执本坐,缭右手绝末以祭。止,左手哜之,兴,以授赞冠者,加于俎。皇太子坐,帨手取觯,以柶祭醴三,始扱一祭,又扱再祭,加柶于觯,面叶,兴,筵末坐,啐醴,建柶,兴,降筵西,南面坐,奠觯,再拜,执觯,兴。宾答拜。皇太子降,立于西阶之东,南面。宾降,立于西阶之西少南,赞冠随降,立于宾西南,皆东面。宾少进,字之,祝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厥字,君子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奉敕字某。”皇太子再拜曰:“某虽不敏,敢不祗奉。”又再拜。洗马引太子降阼阶位,三师在南,北面,三少在北,南面立。皇太子西面再拜,三师等各再拜以出。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在位者皆再拜。左庶子前,称“礼毕”。皇太子乘舆以入,侍臣从至阁,宾、赞及宗正卿出就会。

皇子冠。

前三日,本司帅其属筮日、筮宾于听事。前二日,主人至宾之门外次,东面,宾立于阼阶下,西面,傧者进于左,北面,受命出,立于门东,西面,曰:“敢请事。”主人曰:“皇子某王将加冠,请某公教之。”傧者入告,宾出,立于门左,西面,再拜。主人答拜。主人曰:“皇子某王将加冠,愿某公教之。”宾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敢辞。”主人曰:“某犹愿某公教之。”宾曰:“王重有命,其敢不从。”主人再拜而还,宾拜送。命赞冠者亦如之。

冠之日,夙兴,设洗于阼阶东南,席于东房内西墉下。陈衣于席,东领北上:衮冕,远游冠,缁布冠。缁纚、犀簪、栉实于箱,在服南。莞筵、藻席各三,在南。设尊于房户之外西,两甒玄酒在西,加勺冪。设坫于尊东,置二爵于坫,加冪。豆十、笾十在服北,俎三在笾、豆之北。质明,宾、赞至于主人大门外之次,远游三梁、缁布冠各一箱,各一人执之,待于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设主人之席于阼阶上,西面;宾席于西阶上,东面;皇子席于室户东、房户西,南面。俱下莞上藻。主人立于阼阶下,当东房,西面。诸亲立于罍洗东南,西面北上。傧者立于门内道南,北面。皇子双童髻、空顶帻、彩裤

褶、锦绅、乌皮履,立于房内,南面。

主人赞冠者立于房内户东,西面。

宾及赞冠者出,立于门西,赞冠者少退,俱东面北上。

傧者受命于主人,出,立于门东,西面,曰:“敢请事。”

宾曰:“皇子某王将加冠、某谨应命。”

傧者入告,主人出迎宾,西面再拜,宾答拜。

主人揖赞冠者,赞冠者报揖,主人又揖宾,宾报。

主人入,宾、赞冠者以次入,及内门,主人揖宾,宾入,赞冠者从之。

至内霤,将曲揖,宾报揖。

至阶,主人立于阶东,西面;宾立于阶西,东面。

主人曰:“请公升。”

宾曰:“某备将事,敢辞。”

主人曰:“固请公升。”

宾曰:“某敢固辞。”

主人曰:“终请公升。”

宾曰:“某敢终辞。”

主人升自阼阶,立于席东,西向;宾升自西阶,立于席西,东向。

赞冠者及庭,盥于洗,升自西阶,入于东房,立于主人赞冠者之南,俱西面。

主人赞冠者引皇子出,立于房户外西,南面。

宾之赞冠者取纚、栉、簪箱,跪奠于皇子筵东端,兴,席东少北,南面立。

宾揖皇子,宾、主俱即座。

皇子进,升席,南面坐。

宾之赞冠者进筵前,北面,跪脱双童髻置于箱,栉毕,设纚。

宾降,盥,主从降。

宾东面辞曰:“愿主不降。”

主人曰:“公降辱,敢不从降。”

宾既盥,诣西阶。

宾、主一揖一让,升。

主人立于席后,西面,宾立于西阶上,东面。

执缁布冠者升,宾降一等受之,右执顶,左执前,北面跪,冠,兴,复西阶上席后,东面立。

皇子兴,宾揖皇子适房,宾、主俱坐。

皇子服青衣素裳之服,出房户西,南面立。

宾揖皇子,皇子进,立于席后,南面。

宾降,盥,主人从降,辞对如初。

宾跪取爵于篚,兴,洗,诣西阶,宾、主一揖一让,升,坐,主人立于席后,西面。

宾诣酒尊所,酌酒进皇子筵前,北向立,祝曰:“旨酒既清,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

皇子筵西拜爵,宾复西阶上,东面答拜。

执馔者荐笾、豆于皇子筵前。

皇子升座,左执爵,右取脯,扌需于棨,祭于笾、豆之间,祭酒,兴,筵末坐,啐酒,执爵,兴,降筵,奠爵,再拜,执爵兴。

宾答拜。

冠者升筵,跪奠爵于荐东,兴,立于筵西,南面。

执馔者彻荐爵。

宾揖皇子,皇子进,升筵,南向坐。

宾之赞冠者跪脱缁布冠,置于箱。

宾降二等,受远游冠,冠之。

皇子兴,宾揖皇子适房,宾、主俱坐。

皇子服朝服,出房户西,南面立。

宾、主俱兴,宾揖皇子,皇子进,立于席后,南面。

宾诣尊所,取爵酌酒,进皇子筵前,北向立,祝曰:“旨酒既湑,嘉荐伊脯。乃申其服,礼仪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皇子筵西拜,受爵,祭馔如初礼。

宾揖皇子进,升席,南面坐。

宾之赞冠者跪脱进贤冠,宾降三等,受冕,冠之。

每冠,皆赞冠者设簪结缨。

皇子兴,宾揖皇子适房,服衮冕以出方房户西,南面。

宾揖皇子,进,立于席后,南面。

宾诣酒尊所,取爵酌酒进皇子,祝曰:“旨酒令芳,笾豆有楚。咸加其服,肴升折俎。承天之庆,受福无疆。”

皇子筵西拜,受爵。

执馔者荐笾、豆,设俎于其南。

皇子升筵坐,执爵,祭脯棨。

赞冠者取鸑一以授皇子,皇子奠爵于荐西,兴,受,坐,祭,左手哜之,兴,加于俎。

皇子坐,涚手执爵,祭酒,兴,筵末坐,啐酒,降筵西,南面坐,奠爵,再拜,执爵兴。

宾答拜。

皇子升筵坐,奠爵于荐东,兴。

赞冠者引皇子降,立于西阶之东,南面。

初,皇子降,宾降自西阶,直西序东面立。

主人降自东阶,直东序西面立。

宾少进,字之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其字,爰字孔嘉。君子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孟某甫。”

仲、叔、季唯其所当。

皇子曰:“某虽不敏,夙夜祗奉。”

宾出,主人送于内门外,主人西面请宾曰:“公辱执事,请礼从者。”

宾曰:“某既得将事,敢辞。”

主人曰:“敢固以请。”

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

宾就次,主人入。

初,宾出,皇子东面见,诸亲拜之,皇子答拜。

皇子入见内外诸尊于别所。

宾、主既释服,改设席,讫,宾、赞俱出次,立于门西。

主人出揖宾,宾报揖。

主人先入,宾、赞从之。

至阶,一揖一让,升坐,俱坐。

会讫,宾立于西阶上,赞冠者在北,少退,俱东面。

主人立于东阶上,西面。

掌事者奉束帛之篚升,授主人于序端。

主人执篚少进,西面立。

又掌事者奉币篚升,立于主人后。

币篚升,牵马者牵两马入,陈于门内,三分庭一在南,北首西上。

宾还西阶上,北面再拜。

主人进,立于楹间,赞冠者立于宾左,少退,俱北面再拜。

主人南面,宾、赞进,立于主人之右,俱南面东上。

主人授币,宾受之,退,复位。

于主人授币,掌事者又以币篚授赞冠者。

主人还阼阶上,北面拜送,宾、赞降自西阶,从者讶受币。

宾当庭实,东面揖,出,牵马者从出,从者讶受马于门外。

宾降,主人降。

送宾于大门,西面再拜。

若诸臣之嫡子三加,皆祝而冠,又祝而酌,又祝而字。

庶子三加,既加,然后酌而祝之,又祝而字。

其始冠皆缁布;再加皆进贤;其三加,一品之子以衮冕,二品之子以惊冕,三品之子以毳冕,四品之子以絺冕,五品之子以玄冕,六品至于九品之子以爵弁。

其服从之。

其即席而冠也,嫡子西面,庶子南面。

其筮日,筮宾、赞,遂戒之,及其所以冠之礼,皆如

亲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七-礼乐七-译文

礼乐第七

第四种是嘉礼。

皇帝加冠礼。

有关部门占卜吉日,向天地和宗庙报告。

前一天,尚舍在太极殿的中楹之间铺设席子,用莞草编织的席子铺在最下层,上面加一层用藻草编织的席子,再上面加一层用次草编织的席子。有关部门设置席位,展示县旗,设置案几,陈列车辇。五品以上的文官位于县旗的东侧,武官位于县旗的西侧,六品以下的官员都位于横街的南侧,面向北。朝集使分别站在文武官员的相应品级之下,皇亲国戚位于四品、五品官员之下,皇族在东侧,异姓亲戚在西侧。藩客分别站在朝集使六品官员的南侧,各州使者站在朝集使九品官员之后。太师、太尉的席位设在横街南侧,道东,面向北,西侧为上。典仪位于县旗的东北侧,赞者两人站在南侧,稍微后退,都面向西。门外的东西朝堂也设置了相应的席位,如同元旦的仪式。

当天,侍中上奏“请中严”。太乐令、鼓吹令带领乐工进入各自的位置。有关部门在阼阶的东南侧设置罍洗,在东房内靠近西侧的地方铺设席子,在东序外张挂帷幕。殿中监在内席上陈列衮服,衣领朝东,缁纚、玉簪和梳子放在同一个箱子里,放在衣服的南侧。又铺设一层莞草席,上面加一层藻草席,再上面加一层次草席,放在南侧。尚食在东序外的帷幕内放置醴尊,坫放在尊的北侧,角、觯、柶各一个。食物陈列在尊的西侧,笾、豆各十二个;俎三个,放在笾、豆的北侧。罍洗放在尊的东侧。衮冕、玉导放在箱子里。太常博士一人站在西阶下,面向东。所有侍卫官员都到阁前迎接,典仪带领赞者和群官依次进入各自的位置。太常博士引导太常卿登上西阶,站在西房外,面向北。侍中上奏“外办”。皇帝戴着空顶黑介帻、穿着绛纱袍,从西房出来,站在御座前。太师、太尉进入各自的位置。典仪说:“再拜。”赞者传达命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再拜。太师从西阶登上,站在东阶上,面向东。太尉到阼阶下的罍洗处洗手,然后从东阶登上,到东房取纚栉箱,跪在御座的西端。太师到御座前跪下说:“请坐。”皇帝坐下。太尉稍微向左移动,跪下,脱下帻放在箱子里,梳完头发,戴上纚,站起来,稍微向西移动,面向东站立。太师走下台阶,洗手,接过冕,右手拿着冕的顶部,左手拿着前部,从西阶登上,稍微向左移动,祝词说:“在这个吉日良辰,开始加冠。愿您长寿安康,福泽绵长。”然后跪下,为皇帝戴上冠,站起来,回到西阶上的位置。太尉上前,稍微向左移动,跪下,插上簪子,系好冠带,站起来,回到原位。皇帝站起来,进入东房。殿中监收拾梳子和纚箱退下。

皇帝穿着衮服出来,坐在南向的席子上。太尉到序外的帷幕内洗手,洗觯,倒上醴酒,加上柶,面向叶子,站在序内,面向南。太师上前,接过醴酒,面向柄,向前,面向北祝词说:“这甘美的醴酒,芬芳的祭品。愿您承受上天的福佑,长寿不忘。”然后退下,站在西阶下,面向东。将要祝词时,殿中监带领进馔者将食物摆放在皇帝面前,皇帝左手拿着觯,右手取脯,蘸上棨,在笾、豆之间祭祀。太尉取一只鸑上前,皇帝将觯放在荐的西侧,接过棨,左手握住根部,右手折断末端祭祀,左手拿着棨尝一口,交给太尉。太尉将棨放在俎上,退下,站在太师的南侧。皇帝擦手取觯,用柶祭祀醴酒,尝一口醴酒,将柶插在觯上,将觯放在荐的东侧。太师、太尉回到横街南侧的位置。典仪说:“再拜。”赞者传达命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再拜。太师、太尉退出。侍中上前,跪下说:“礼毕。”皇帝站起来,进入东房,所有在场的人依次退出。

皇太子加冠礼。

有关部门预先上奏,任命司徒一人为宾,卿一人为赞冠,吏部负责传达命令。

前一天,尚舍在太极殿设置御幄,有关部门设置群官的席位,展示县旗,设置案几,陈列车舆,一切都如同皇帝的加冠礼。宾受命的位置设在横街南侧的道东,赞冠的位置在其后,稍微向东,都面向北。文武官员的门外位置设在顺天门外道东、西两侧。

当天,侍中上奏“请中严”。群官和有关部门都就位。宾、赞进入,站在太极门外道东,面向西。黄门侍郎引导主节持幡节,中书侍郎引导制书案,站在乐县的东南侧,面向西,北侧为上。侍中上奏“外办”。皇帝戴着通天冠、穿着绛纱袍,乘舆从西房出来,坐在御座上。宾、赞进入各自的位置。典仪说:“再拜。”所有在场的人都再拜。侍中和舍人上前接受命令,侍中走到宾前,说:“有制。”公再拜。侍中说:“将加冠于某之首,请您主持。”公稍微上前,面向北再拜稽首,推辞说:“臣不才,恐怕不能胜任,请允许推辞。”侍中上奏,又接受命令走下台阶,说:“制旨,请您主持,不得推辞。”公再拜。侍中、舍人走到卿前传达敕旨,卿再拜。侍中说:“将加冠于某之首,请您赞冠。”卿再拜。黄门侍郎持节站在宾的东北侧,面向西。宾再拜接受节,交给主节,再拜。中书侍郎取制书站在宾的东北侧,面向西,宾再拜,接受制书,再拜。典仪说:“再拜。”赞者传达命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再拜。宾、赞退出,皇帝走下御座,进入东房,所有在场的人依次退出。最初,宾、赞出门时,将制书放在案上,用幡节引导,威仪铙吹和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到东宫朝堂。

加冠前一天,卫尉在重明门外道西设置宾的席位,面向南,赞冠的席位在其西南侧。又在门内道西设置席位,等待宾、赞。皇太子的位置设在阁外道东,面向西。三师的位置设在道西,三少的位置在其南侧,稍微后退,都面向东。在庭院中设置轩县,皇太子接受制书的位置设在县北,解剑席设在东北侧,都面向北。

加冠当天清晨,宫臣都穿着朝服,其他人穿着公服,聚集在重明门外的朝堂。宗正卿乘车侍从,到左春坊暂时停留。左右二率各自带领部下,在门前列队。左庶子上奏“请中严”。群官和有关部门进入各自的位置。在东阶的东南侧设置罍洗。在殿上东壁下稍微偏南的地方设置冠席,面向西;宾席设在西阶上,面向东;主人席设在皇太子席的西南侧,面向西;三师席设在冠席的北侧,三少席设在冠席的南侧。在东序内张挂帷幕,在帷幕中铺设褥席。在序外的冠席上张挂帷幕。内直郎在帷幕内陈列衣服,衣领朝东,北侧为上:衮冕,金饰象笏;远游冠。缁布冠,穿着玄衣、素裳、素韡、白纱中单、青领褾纮裾,履、袜,革带、大带,笏。缁纚、犀簪两样东西放在同一个箱子里,放在衣服的南侧。梳子放在箱子里,再往南。莞草席四层,藻草席四层,再往南。良纮令在序外的帷幕内放置侧尊甒醴,在尊的东侧设置罍洗,放一条巾,角觯、柶各一个。太官令在尊的西侧放置九豆、九笾,俎三个放在豆的北侧。衮冕,远游三梁冠、黑介帻,缁布冠青组缨系在冠上,冠、冕各一个箱子。奉礼郎三人各自持笏站在西阶的西侧,面向东。

向北行进。主人和赞冠者由宗正卿担任,庶子担任赞冠者。他们登上台阶,前往东序帷内稍微偏北的位置,站在门的东侧,面向西。典谒引导群官依次进入并站到各自的位置。

最初,宾客和赞冠者进入各自的次位,左庶子上奏“外办”。通事舍人引导三师等人进入阁外道西的位置,面向东站立。皇太子戴着空顶黑介帻,梳着双童髻,穿着彩衣、紫裤褶、织成褾领、绿绅、乌皮履,乘坐车舆出来。洗马在阁门外迎接,左庶子请求皇太子下车,洗马引导他站在道东的位置,面向西。左庶子请求再拜,三师、三少回拜。然后皇太子站在台阶的东南位置,三师在前,三少在后,千牛二人夹在左右,其余的仗卫排列在师、保之外。皇太子出来迎接宾客,走到阼阶东侧,面向西站立。宗正卿站在门东,面向西。宾客站在西侧,面向东。宗正卿再拜,宾客不回拜。宾客进入,主人跟随进入,站在县东北,面向西。宾客进入,赞冠者跟随,宾客走到殿阶之间,面向南。赞冠者站在宾客的西南,面向东。节在宾客的东侧稍微偏南,面向西。制案在赞冠者的西南,面向东。宾客手持制书,皇太子走到受制位,面向北站立。主节脱下节衣,宾客宣布“有制”。皇太子再拜。宣诏说:“有制,皇太子某,吉日元服,遵循旧章,命太尉某到宫中举行典礼。”皇太子再拜。少傅走到宾客面前,接受制书,交给皇太子,再交给庶子。皇太子登上东阶,进入东序帷内,靠近北侧,面向南站立。宾客登上西阶,宗正卿各自站在席后。

最初,宾客登上台阶,赞冠者前往罍洗处洗手,从东阶帷内登上,站在主人冠赞的南侧,都面向西。主人赞冠者引导皇太子出来,站在席东,面向西。宾客赞冠者取出纚和栉两个箱子,放在席上。皇太子上前,登上席子,面向西坐下。宾客的赞冠者面向东坐下,脱下帻放在箱子里,梳理完毕后,设置纚,站起来,稍微偏北,面向南站立。拿着缁布冠登上,宾客降一级接受,右手拿着冠顶,左手拿着前部,向前走,面向东站立,祝词说:“良辰吉日,开始加冠。抛弃幼年的志向,谨慎成就德行。长寿吉祥,带来大福。”然后跪下,加冠,站起来,回到原位。皇太子面向东站立,宾客向皇太子作揖,赞冠者引导皇太子进入东序帷内,穿上玄衣素裳的服装出来,站在席东,面向西。宾客向皇太子作揖,皇太子登上席子,面向西坐下。宾客的赞冠者上前,跪下脱下缁布冠放在箱子里,站起来,回到原位。宾客降两级,接受远游冠,右手拿着冠顶,左手拿着前部,向前走,祝词说:“吉月良辰,再次加冠,恭敬威仪,彰显德行。长寿万岁,永远幸福。”然后跪下,加冠,站起来,回到原位。皇太子站起来,宾客向皇太子作揖,赞冠者引导皇太子进入东序帷内,穿上朝服出来,站在席东,面向西。宾客向皇太子作揖,皇太子登上席子坐下,宾客的赞冠者跪下脱下远游冠,站起来,回到原位。宾客降三级接受冕,右手拿着冠顶,左手拿着前部,向前走,祝词说:“以岁之正,以月之令。皆加其服,以成其德。万寿无疆,承天之庆。”然后跪下,加冠,站起来,回到原位。每次加冠,赞冠者都跪下设置簪子、结缨。

皇太子站起来,宾客向皇太子作揖,引导皇太子进入东序,穿上衮冕的服装出来,站在席东,面向西。赞冠者收起纚和栉箱子进入,又取出席子进入帷内。主人赞冠者又设置醴酒,皇太子的席子放在室户西,面向南,下面铺着莞席,上面铺着藻席。宾客的赞冠者在东序外帷内洗手洗觯。典膳郎斟满醴酒,加上柶子覆盖,面朝柄,交给赞冠者,站在序内,面向南。宾客向皇太子作揖,皇太子走到席西,面向南站立。宾客上前,接受醴酒,加上柶子,面朝柄,向前走,面向北站立,祝词说:“甘醴醇厚,嘉荐芬芳。拜受祭之,以定吉祥。承天之福,长寿不忘。”皇太子拜,接受觯。宾客回到原位,面向东回拜。赞冠者和进馔者奉上馔食放在席前,皇太子登上席子坐下,左手拿着觯,右手取脯,擩在棨上,祭在笾、豆之间。赞冠者取韭菹,遍擩在豆上,交给皇太子,又祭在笾、豆之间。赞冠者取一只鸑,交给皇太子,皇太子将觯放在荐西,站起来,接受鸑,左手拿着本坐下,右手缭绕绝末以祭。停止,左手尝一口,站起来,交给赞冠者,放在俎上。皇太子坐下,擦手取觯,用柶子祭醴三次,第一次扱一祭,第二次扱再祭,将柶子放在觯上,面朝叶,站起来,席末坐下,啐醴,建柶,站起来,走下席西,面向南坐下,放下觯,再拜,拿起觯,站起来。宾客回拜。皇太子走下台阶,站在西阶东侧,面向南。宾客走下台阶,站在西阶西侧稍微偏南,赞冠者跟随走下台阶,站在宾客西南,都面向东。宾客稍微上前,赐字,祝词说:“礼仪已备,良辰吉日。昭告其字,君子所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奉敕字某。”皇太子再拜说:“某虽不敏,敢不恭敬奉行。”又再拜。洗马引导皇太子走下阼阶位,三师在南,面向北,三少在北,面向南站立。皇太子面向西再拜,三师等人各自再拜后离开。典仪说:“再拜。”赞者传达,在场的人都再拜。左庶子上前,宣布“礼毕”。皇太子乘坐车舆进入,侍臣跟随到阁,宾客、赞冠者和宗正卿离开前往会所。

皇子加冠。

前三日,本司带领下属在听事处占卜日期和宾客。前二日,主人到宾客门外次位,面向东,宾客站在阼阶下,面向西,傧者上前站在左侧,面向北,接受命令出去,站在门东,面向西,说:“敢请事。”主人说:“皇子某王将加冠,请某公教导。”傧者进去报告,宾客出来,站在门左,面向西,再拜。主人回拜。主人说:“皇子某王将加冠,愿某公教导。”宾客说:“某不敏,恐不能共事,敢辞。”主人说:“某仍愿某公教导。”宾客说:“王重有命,其敢不从。”主人再拜后返回,宾客拜送。命赞冠者也如此。

加冠之日,清晨起床,在阼阶东南设置洗,席子放在东房内西墉下。衣服放在席上,东领北上:衮冕,远游冠,缁布冠。缁纚、犀簪、栉放在箱子里,在衣服南侧。莞席、藻席各三张,在南侧。在房户外西侧设置尊,两甒玄酒在西侧,加上勺冪。在尊东设置坫,放两个爵在坫上,加上冪。豆十、笾十在衣服北侧,俎三在笾、豆北侧。天亮时,宾客、赞冠者到主人大门外次位,远游三梁、缁布冠各一箱,各一人拿着,站在西阶西侧,面向东北上。主人的席子设在阼阶上,面向西;宾客的席子设在西阶上,面向东;皇子的席子设在室户东、房户西,面向南。都下面铺着莞席,上面铺着藻席。主人站在阼阶下,正对东房,面向西。诸亲站在罍洗东南,面向西北上。傧者站在门内道南,面向北。皇子梳着双童髻,戴着空顶帻,穿着彩裤。

穿着褶衣、锦绅、乌皮履,站在房内,面向南方。

主人的赞冠者站在房内门的东侧,面向西方。

宾客和赞冠者走出,站在门西,赞冠者稍微后退,都面向东方,以北为上。

傧者接受主人的命令,走出,站在门东,面向西方,说:“敢问有何事。”

宾客说:“皇子某王将要加冠,我谨此应命。”

傧者进去报告,主人出来迎接宾客,面向西方再拜,宾客回拜。

主人向赞冠者作揖,赞冠者回揖,主人又向宾客作揖,宾客回揖。

主人进入,宾客和赞冠者依次进入,到了内门,主人向宾客作揖,宾客进入,赞冠者跟随。

到了内霤,将要转弯时作揖,宾客回揖。

到了台阶,主人站在台阶东侧,面向西方;宾客站在台阶西侧,面向东方。

主人说:“请公升阶。”

宾客说:“我将要办事,不敢接受。”

主人说:“坚决请公升阶。”

宾客说:“我坚决推辞。”

主人说:“最终请公升阶。”

宾客说:“我最终推辞。”

主人从阼阶上升,站在席东,面向西方;宾客从西阶上升,站在席西,面向东方。

赞冠者到了庭院,在洗处洗手,从西阶上升,进入东房,站在主人赞冠者的南侧,都面向西方。

主人的赞冠者引导皇子出来,站在房门外西侧,面向南方。

宾客的赞冠者取来纚、栉、簪箱,跪在皇子筵席东端放下,起身,站在席东稍北,面向南方。

宾客向皇子作揖,宾客和主人都就座。

皇子前进,升席,面向南方坐下。

宾客的赞冠者前进到筵席前,面向北方,跪下脱下双童髻放在箱中,梳理完毕,设置纚。

宾客下阶,洗手,主人跟随下阶。

宾客面向东方说:“希望主人不要下阶。”

主人说:“公下阶是屈尊,我不敢不跟随下阶。”

宾客洗手后,前往西阶。

宾客和主人互相作揖,互相谦让,升阶。

主人站在席后,面向西方,宾客站在西阶上,面向东方。

执缁布冠的人升阶,宾客下阶一级接受,右手执冠顶,左手执冠前,面向北方跪下,戴冠,起身,回到西阶上席后,面向东方站立。

皇子起身,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进入房内,宾客和主人都坐下。

皇子穿着青衣素裳的服装,走出房门西侧,面向南方站立。

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前进,站在席后,面向南方。

宾客下阶,洗手,主人跟随下阶,辞对如初。

宾客跪下从篚中取爵,起身,洗手,前往西阶,宾客和主人互相作揖,互相谦让,升阶,坐下,主人站在席后,面向西方。

宾客前往酒尊处,斟酒前进到皇子筵席前,面向北方站立,祝词说:“美酒清澈,佳肴适时。初次加冠,兄弟齐聚。孝友时刻,永远保佑。”

皇子在筵席西侧拜爵,宾客回到西阶上,面向东方回拜。

执馔者将笾、豆推荐到皇子筵席前。

皇子升座,左手执爵,右手取脯,放在棨上,在笾、豆之间祭祀,祭酒,起身,在筵席末端坐下,啐酒,执爵,起身,下筵席,放下爵,再拜,执爵起身。

宾客回拜。

冠者升筵,跪下将爵放在荐东,起身,站在筵西,面向南方。

执馔者撤下荐爵。

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前进,升筵,面向南方坐下。

宾客的赞冠者跪下脱下缁布冠,放在箱中。

宾客下阶两级,接受远游冠,戴在皇子头上。

皇子起身,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进入房内,宾客和主人都坐下。

皇子穿着朝服,走出房门西侧,面向南方站立。

宾客和主人都起身,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前进,站在席后,面向南方。

宾客前往酒尊处,取爵斟酒,前进到皇子筵席前,面向北方站立,祝词说:“美酒醇厚,佳肴丰盛。再次加冠,礼仪有序。祭祀此美爵,承天之福。”

皇子在筵席西侧拜,接受爵,祭祀如初礼。

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前进,升席,面向南方坐下。

宾客的赞冠者跪下脱下进贤冠,宾客下阶三级,接受冕,戴在皇子头上。

每次加冠,赞冠者都设置簪结缨。

皇子起身,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进入房内,穿着衮冕走出房门西侧,面向南方。

宾客向皇子作揖,皇子前进,站在席后,面向南方。

宾客前往酒尊处,取爵斟酒,前进到皇子面前,祝词说:“美酒芬芳,笾豆整齐。再次加冠,肴馔丰盛。承天之庆,受福无疆。”

皇子在筵席西侧拜,接受爵。

执馔者将笾、豆推荐到皇子面前,设置俎在其南侧。

皇子升座坐下,执爵,祭祀脯棨。

赞冠者取来鸑一只交给皇子,皇子将爵放在荐西,起身,接受,坐下,祭祀,左手品尝,起身,放在俎上。

皇子坐下,洗手执爵,祭酒,起身,在筵席末端坐下,啐酒,下筵席西侧,面向南方坐下,放下爵,再拜,执爵起身。

宾客回拜。

皇子升座坐下,将爵放在荐东,起身。

赞冠者引导皇子下阶,站在西阶东侧,面向南方。

起初,皇子下阶,宾客从西阶下阶,直西序东面站立。

主人从东阶下阶,直东序西面站立。

宾客稍微前进,给皇子取字说:“礼仪已经完备,良辰吉日。昭告其字,取字美好。君子适宜,宜之于福。永远保佑,称为孟某甫。”

仲、叔、季根据其身份取字。

皇子说:“我虽不才,日夜恭敬奉行。”

宾客出去,主人送到内门外,主人面向西方请宾客说:“公屈尊执事,请礼待从者。”

宾客说:“我已经完成任务,不敢接受。”

主人说:“坚决请公接受。”

宾客说:“我推辞不得,不敢不从。”

宾客就座,主人进入。

起初,宾客出去,皇子面向东方见,各位亲属拜见,皇子回拜。

皇子进入见内外各位尊长于别处。

宾客和主人脱下礼服,改设席,完毕后,宾客和赞冠者都出次,站在门西。

主人出来向宾客作揖,宾客回揖。

主人先进入,宾客和赞冠者跟随。

到了台阶,互相作揖,互相谦让,升阶坐下,都坐下。

会面结束后,宾客站在西阶上,赞冠者在北侧,稍微后退,都面向东方。

主人站在东阶上,面向西方。

掌事者捧着束帛的篚升阶,在序端交给主人。

主人执篚稍微前进,面向西方站立。

又掌事者捧着币篚升阶,站在主人后面。

币篚升阶,牵马者牵着两匹马进入,陈列在门内,三分庭一在南,北首西上。

宾客回到西阶上,面向北方再拜。

主人前进,站在楹间,赞冠者站在宾客左侧,稍微后退,都面向北方再拜。

主人面向南方,宾客和赞冠者前进,站在主人右侧,都面向南方,以东为上。

主人授币,宾客接受,退下,复位。

在主人授币时,掌事者又将币篚交给赞冠者。

主人回到阼阶上,面向北方拜送,宾客和赞冠者从西阶下阶,从者惊讶地接受币。

宾客面对庭实,面向东方作揖,出去,牵马者跟随出去,从者在门外惊讶地接受马。

宾客下阶,主人下阶。

送宾客到大门,面向西方再拜。

如果是诸臣的嫡子三次加冠,都祝词后加冠,又祝词后斟酒,又祝词后取字。

庶子三次加冠,加冠后,然后斟酒祝词,又祝词后取字。

初次加冠都是缁布冠;再次加冠都是进贤冠;第三次加冠,一品之子用衮冕,二品之子用惊冕,三品之子用毳冕,四品之子用絺冕,五品之子用玄冕,六品至九品之子用爵弁。

其服饰随之。

其即席加冠时,嫡子面向西方,庶子面向南方。

其筮日,筮宾客、赞冠者,然后戒之,及其所以加冠的礼仪,都如

亲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七-礼乐七-注解

嘉礼:古代五礼之一,指喜庆之事,如婚礼、冠礼等。

元服: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冠礼,象征成年。

太极殿:古代皇宫中的主要大殿,用于举行重大仪式。

莞筵:古代用莞草编织的席子。

藻席:古代用藻类植物编织的席子。

缁纯:黑色无纹的布料,常用于礼仪场合。

黼纯:绣有黼纹的布料,象征权力和尊贵。

罍洗:古代用于洗手的器具,常用于礼仪场合。

衮服:古代皇帝和贵族的礼服,绣有龙纹。

玉簪:用玉石制成的发簪,象征高贵。

醴尊:盛放醴酒的器具,常用于礼仪场合。

笾豆: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食器,笾用于盛放干果,豆用于盛放肉类。

俎:古代盛放祭品的礼器。

太师:古代官职,位列三公之一,负责教导皇帝。

太尉:古代官职,位列三公之一,负责军事。

典仪:负责礼仪的官员。

赞者:在礼仪中负责引导和协助的官员。

皇太子:皇帝的继承人,通常为皇帝的长子。

司徒:古代官职,位列三公之一,负责民政。

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负责官员的任免和考核。

黄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文书和礼仪事务。

中书侍郎:古代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卫尉:古代官职,负责皇宫的警卫。

宗正卿:古代官名,负责皇族事务,是皇族宗室的管理者。

左庶子: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教育和礼仪事务。

内直郎:古代官职,负责皇宫内的日常事务。

奉礼郎:古代官职,负责礼仪事务。

赞冠者:在冠礼中协助进行仪式的人,通常是家族中的长者或有地位的人。

庶子:古代官名,负责皇太子的日常事务和教育。

典谒:古代官名,负责引导宾客和官员进入礼仪场所。

三师:古代指太师、太傅、太保,是皇太子的主要教育者。

三少:古代指少师、少傅、少保,辅助三师教育皇太子。

千牛:古代侍卫官名,负责皇太子的安全。

洗马:古代官名,负责皇太子的车马事务。

制案:古代礼仪中放置诏书的案几。

纚:古代的一种头巾,用于固定头发。

栉:梳子,用于梳理头发。

缁布冠:黑色的布冠,古代男子成年礼中首次戴的冠。

远游冠:一种较为正式的冠,象征成年男子可以远行。

冕: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的礼帽,象征最高荣誉。

醴:古代礼仪中使用的甜酒。

柶:古代舀取醴酒的工具。

笾:古代盛放食物的竹制容器。

豆:古代盛放食物的木制容器。

褶:古代的一种服饰,通常指上衣的下摆部分,这里可能指一种正式的礼服。

锦绅:锦制的腰带,象征身份和地位。

乌皮履:黑色的皮鞋,古代正式场合的穿着。

傧者:在仪式中负责接待和引导宾客的人。

簪:固定头发的饰物,通常为金属或玉石制成。

进贤冠:象征贤能的冠,通常在成年礼中第二次戴。

衮冕:帝王的礼服和冠冕,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

爵弁:古代低级官员的礼帽,象征一定的社会地位。

亲王:在中国古代,亲王是皇帝的儿子中封为王爵的称号,地位仅次于皇帝,通常拥有较大的封地和权力。亲王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皇权的世袭和分封制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七-礼乐七-评注

《礼乐七》详细记载了古代皇帝和皇太子加元服的礼仪过程,展现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繁复和庄重。加元服是古代男子成年的重要仪式,象征着从少年到成年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文本中提到的太极殿、莞筵、藻席、罍洗等物品和场所,不仅是礼仪的组成部分,更是古代中国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的象征。通过这些物品和场所的布置,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对礼仪的重视和对等级秩序的维护。

在礼仪过程中,太师、太尉、典仪、赞者等官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体现了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严密和高效。同时,礼仪中的每一个动作和言辞都有严格的规定,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礼仪细节的极致追求。

皇太子加元服的礼仪过程与皇帝加元服相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体现了皇太子作为皇帝继承人的特殊地位。通过这一礼仪,皇太子不仅获得了成年的象征,更被赋予了继承皇位的责任和使命。

总的来说,《礼乐七》不仅是对古代礼仪的详细记录,更是对古代中国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权力关系的深刻反映。通过这一文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和社会制度。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皇太子冠礼的整个过程,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和繁琐。冠礼是中国古代男子成年的重要仪式,象征着从少年到成年的转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文中提到的‘三师’和‘三少’是皇太子的主要教育者,他们的参与体现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冠礼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社会地位和责任的确立。通过这一仪式,皇太子正式承担起国家和家族的责任。

冠礼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定,从加冠的顺序到祝词的宣读,无不体现出古代礼仪的严谨和神圣。例如,加冠时使用的缁布冠、远游冠和冕,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成长阶段和社会地位。每一次加冠都伴随着祝词,这些祝词不仅是对皇太子的祝福,也是对其未来责任的期许。

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冠礼中的各种礼器和仪式用品,如纚、栉、醴、柶等,这些物品不仅是礼仪的必需品,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醴酒象征着甜美和祝福,柶则象征着舀取和分享。

整个冠礼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和庄重感,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目的。这不仅是对皇太子的考验,也是对其未来责任的提醒。通过这一仪式,皇太子正式成为国家和家族的栋梁,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荣誉的重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冠礼的详细描述,也是对古代礼仪文化的深刻体现。通过这一仪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皇子的冠礼仪式,展现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的严谨和庄重。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的重要仪式,标志着从少年到成年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文中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和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冠礼的全过程。从宾主的迎接、冠者的引导、冠冕的更换,到最后的祝词和拜谢,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古代礼仪的规范性和象征意义。

冠礼不仅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更是社会秩序和家族荣誉的体现。通过这一仪式,皇子被正式承认为成年人,具备了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资格。同时,冠礼也强调了家族和社会的责任,要求成年男子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文中提到的各种冠冕和服饰,如缁布冠、远游冠、进贤冠和衮冕,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每一种冠冕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价值观念。

此外,冠礼中的祝词和拜谢环节,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和社会的敬畏和感恩之情。通过这些仪式,皇子被教导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在社会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古代冠礼仪式的详细记录,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刻体现。通过这一仪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礼仪、责任和荣誉的重视,以及他们对社会秩序和家族传统的维护。

亲王这一称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首先,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亲王作为皇帝的儿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是皇权的重要延伸。这种制度不仅确保了皇权的世袭,也通过分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其次,亲王的封地和权力往往较大,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都有重要的影响力。许多亲王在历史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唐朝的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前就是秦王,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为唐朝的建立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亲王制度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家族观念和宗法制度。亲王作为皇帝的儿子,其身份和地位不仅是个人的,更是家族的。这种家族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艺术角度来看,亲王这一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中经常出现,成为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份虽然是贵族公子,但其家族背景和亲王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亲王这一称谓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亲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历史。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七-礼乐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6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