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二-原文
江、临溪隶巂州,后皆复来属。临溪, 中下。有铁。火井。中下。有镇兵,有盐。
简州阳安郡,下。武德三年析益州置。土贡:麸金、葛、绵、柑。户二万三 千六十六,口十四万三千一百九。县三:阳安,上。有铜,有盐;有柏庙山、玉女 灵山。金水,上。本金渊,武德元年更名。有铜。平泉。中。
资州资阳郡,上。本治盘石,咸通六年徙治内江,七年复治盘石。土贡:麸金、 柑。户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五。县八:有安定军。盘石,中。 有平冈山、崇灵山;有盐;北七十里有百枝池,周六十里,贞观六年,将军薛万彻 决东使流。资阳。上。有盐。清溪,下。本牛鞞,天宝元年更名。内江,中。有盐。 月山,下。义宁二年置。龙水,中。义宁二年置。有盐。银山,下。义宁二年置。 丹山。中。贞观四年置,六年省入内江,七年复置。
巂州越巂郡,中都督府。本治越巂,至德二载没吐蕃,贞元十三年收复。大和 五年为蛮寇所破,六年徙治台登。土贡:蜀马、丝布、花布、麸金、麝香、刀靶。 户四万七百二十一,口十七万五千二百八十。县九:有清溪关,大和中,节度使李 德裕徙于中城;西南有昆明军,其西有宁远军,有新安、三阜、沙野、苏祁、保塞、 罗山、西泸、蛇勇、遏戎九城。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一十里至达仕城,西南经菁 口百二十里至永安城,城当滇、笮要冲;又南经水口西南度木瓜岭二百二十里至台 登城;又九十里至苏祁县,又南八十里至巂州,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驿,又 经阳蓬岭百余里至俄准添馆;阳蓬岭北巂州境,其南南诏境。又经菁口、会川四百 三十里至河子镇城,又三十里渡泸水,又五百四十里至姚州,又南九十里至外沴荡 馆;又百里至佉龙驿,与戎州往羊苴咩城路合。贞元十四年,内侍刘希昂使南诏由 此。台登,中。武德元年隶登州,贞观二年来属。有九子山。越巂,中。邛部,中。 苏祁,中。西泸,中。本可,天宝元年更名。昆明,中。武德二年置。有盐,有铁。 和集,中。贞观八年置。昌明,中。贞观二十二年开松外蛮,置牢州及松外、寻声、 林开三县,永徽三年州废,省三县入昌明。会川。中。本邛都,高宗上元二年徙于 会川,因更名。有泸津关。
雅州卢山郡,下都督府。本临邛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麸金、茶、石菖蒲、 落雁木。户万八百九十二,口五万四千一十九。县五:有和川、始阳、灵关、安国 四镇兵,又有晏山、边临、统塞、集重、伐谋、制胜、龙游、尼阳八城。严道,中。 唐初,以州境析置濛阳、长松、灵关、阳启、嘉良、火利六县,武德六年皆省。卢 山,中。仪凤二年置大渡县,长安二年省。有灵关;有盐,有铜。名山,中下。有 鸡栋关。百丈,中。贞观八年置。荣经。中下。武德三年置。有邛崃山,有关。有 铜。有金汤军,乾符二年置;并置静寇军,故延贡地也。
黎州洪源郡,下都督府。大足元年以雅州之汉源、飞越,巂州之阳山置。神龙 三年州废,县还故属。开元四年复置。土贡:升麻、椒、麝香、牛黄。户千七百三 十一,口七千六百七十。县三:有洪源军。有定蕃、飞越、和孤三镇兵,又有武侯、 廓清、铜山、肃宁、大定、要冲、潘仓、三碉、杖义、琉璃、和孤十一城。汉源, 中。武德元年以汉源、阳山二县置登州,九年州废,二县来属。贞观三年隶巂州, 永徽三年复故。飞越,中。仪凤二年析汉源置,并置大渡县,隶雅州,长安二年省。 神龙中隶雅州,开元三年还属。通望。中下。本阳山,隶登州,武德元年析台登置。 州废,隶雅州,贞观二年来属。天宝元年更名。
茂州通化郡,下都督府。本汶山郡,武德元年曰会州,四年曰南会州,贞观八 年更州名,天宝元年更郡名。土贡:麸金、丹砂、麝香、狐尾、羌活、当归、乾酪。 户二千五百一十,口万五千二百四十二。县四:有威戎军。汶山,中。有龙泉山、 岷山。汶川,中下。有古桃关。石泉,中下。贞观八年置,永徽二年省北川县入焉。 有石纽山。通化。中下。
翼州临翼郡,下。武德元年析会州之左封、翼针置。咸亨三年侨治悉州之悉唐, 上元二年还治翼针。土贡:犛牛尾、麝香、白蜜。户七百一十一,口三千六百一十 八。县三:有峨和、白岸、都护、祚鼎四城,有合江、谷塠、三谷三守捉城;有陇 东、益登、清溪、御籓、吉超五镇兵。卫山,中下。本翼针,天宝元年更名。翼水, 下。峨和。下。
维州维川郡,下。武德七年以白狗羌户于姜维故城置,并置金川、定廉二县。 贞观元年以羌叛,州废,县亦省,二年复置。麟德二年自羁縻州为正州,仪凤二年 以羌叛,复降为羁縻州,垂拱三年复为正州。广德元年没吐蕃,大和五年收复,寻 弃其地。大中三年首领以州内附。土贡:麝香、犛牛尾、羌活、当归。户二千一百 四十二,口三千一百九十八。县三:有通化军,有乾溪、白望、暗桶、赤鼓溪、石 梯、达节、鵶口、质台、骆它九守捉城;西山南路有通耳、瓜平、乾溪、侏儒、箭 上、谷口六守捉城,又有符坚城;有宁塞、姜维二镇兵。薛城,中下。贞观二年置, 又析置盐溪县,
永徽元年省入定廉。有盐。通化,中下。本小封,咸亨二年以生羌 户于故金川县地置,后更名。归化。下。
戎州南溪郡,中都督府。本犍为郡,治南溪,贞观中徙治僰道。天宝元年更名。 长庆中复治南溪。土贡:葛纤、荔枝煎。户四千三百五十九,口万六千三百七十五。 县五:有石门、龙腾、和戎、马湖、移风、伊禄、义宾、可封、泥溪、开边、平寇 十一镇兵;有奋戎城,乾符二年置。南溪,中。有平盖山。僰道,中。义宾,中下。 本存阝马阝,武德二年省,三年复置。天宝元年更名,又省抚夷县入焉。开边,中 下。贞观四年以石门、开边、硃提三县置南通州,五年析置盐泉县以隶之。八年曰 贤州,是年州废,以石门、硃提、盐泉置抚夷县及开边,隶戎州。自县南七十里至 曲州,又四百八十里至石门镇,隋开皇五年率益、汉二州兵所开;又经邓枕山、马 鞍渡二百二十五里至阿傍部落,又经蒙夔山百九十里至阿夔部落,又百八十里至谕 官川,又经薄季川百五十里至界江山下,又经荆溪谷、氵数渘池三百二十里至汤 麻顿,又二百五十里至柘东城,又经安宁井三百九十里至曲水,又经石鼓二百二十 里渡石门至佉龙驿,又六十里至云南城,又八十里至白崖城,又八十里至龙尾城, 又四十里至羊苴咩城。贞元十年,诏祠部郎中袁滋与内给事刘贞谅使南诏,由此。 归顺。中下。圣历二年析存阝马阝县地,以生獠户置。
姚州云南郡,下。武德四年以汉云南县地置。土贡:麸金、麝香。户三千七百。 县三:有澄川、南江二守捉城。自巂州南至西泸,经阳蓬、鹿谷、菁口、会川四百 五十里至泸州,乃南渡泸水,经褒州、微州三百五十里至姚州。州西距羊苴咩城三 百里,东南距安南水陆二千里。姚城,下。故汉弄栋县地。泸南,下。本长城,垂 拱元年置,天宝初更名。有葱山。长明。下。
松州交川郡,下都督府。武德元年以扶州之嘉诚、会州之交川置,以地产甘松 名。广德元年没吐蕃,其后松、当、悉、静、柘、恭、保、真、霸、乾、维、翼等 为行州,以部落首领世为刺史、司马。土贡:蜡、朴硝、麝香、狐尾、当归、羌活。 户千七十六,口五千七百四十二。县四:有松当军,武后时置。嘉诚,下。交川, 下。平康,下。本隶当州,垂拱元年析交川及当州之通轨、翼针置。天宝元年隶松 州。盐泉。下。
当州江源郡,下。贞观二十一年,以羌首领董和那蓬固守松州功,析松州之勇 轨县置,以地产当归名。土贡:麸金、酥、麝香、当归、羌活。户二千一百四十六, 口六千七百一十三。县三:通轨,中下。贞观三年置。利和,下。显庆二年析通轨 置。谷和。下。文明元年开生羌置,并置平唐县,后省。有常旧山。
悉州归诚郡,下。显庆元年以当州之左封置,并置悉唐、识臼二县,治悉唐。 咸亨元年徙治左封,仪凤二年羌叛,侨治当州,俄徙治左封。土贡:麸金、麝香、 犛牛尾、当归、柑。户八百一十六,口三千九百一十四。县二:左封,中。本隶会 州,武德元年隶翼州,三年省。贞观四年复置,二十一年隶当州。归诚。下。垂拱 二年析左封置。
静州静川郡,下。本南和州,仪凤元年以悉州之悉唐置,天授二年更名。土贡: 麝香、犛牛尾、当归、羌活。户千五百七十七,口六千六百六十九。县三:悉唐, 中。静居,中。清道。下。
柘州蓬山郡,下。显庆三年开置。土贡:麝香、当归、羌活。户四百九十五, 口二千二百二十。县二:柘,下。乔珠。下。
恭州恭化郡,下。开元二十四年以静州之广平置。土贡:麝香、当归、升麻、 羌活。户千一百八十九,口六千二百二十三。县三:西南有平戎军。和集,下。本 广平,天宝元年更名。博恭,下。开元二十四年析广平置。烈山。下。开元二十四 年析广平置。
保州天保郡,下。本奉州云山郡,开元二十八年以维州之定廉置。天宝八年徙 治天保军,更郡名。广德元年没吐蕃,乾元元年,嗣归诚王董嘉俊以郡来归,更州 名。后又更名古州,其后复为保州。土贡:麸金、麝香、犛牛尾。户千二百四十五, 口四千五百三十六。县四:有天保军。定廉,下。武德七年置,永徽元年省维州之 盐溪县入焉。归顺,下。天宝八载析定廉置。云山,下。天宝八载析定廉置。安居。 下。
真州昭德郡,下。天宝五载析临翼郡置。土贡:麝香、大黄。户六百七十六, 口三千一百四十七。县四:真符,中下。天宝五载析鸡川、昭德置。鸡川,中下。 先天元年析翼水县地开生獠置,本隶悉州,天宝元年隶翼州。昭德,下。本识臼, 显庆元年开生獠置,隶悉州,天宝元年隶翼州。昭远,中下。
霸州静戎郡,下。天宝元年招附生羌置。户五百七十一,口千八百六十一。县 四:安信,下。牙利,中。保宁,中。归化。中。
乾州,下。大历三年开西山置。县二:招武,下。宁远。下。
梓州梓潼郡,下。本新城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红绫、丝布、柑、蔗糖、 橘皮。户六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口二十四万六千六百五十二。县九:郪,望。有盐。 射洪,上。通泉,紧。大历二年隶遂州,后复来属。有盐,有铁。玄武,上。
本隶 益州,武德三年来属。有盐。
盐亭,上。有盐。有负戴山。
飞乌,上。有盐。
永泰, 中。武德四年,析盐亭及剑州之黄安、阆州之西水置。有盐。有女徒山。
铜山,中。 南可象山,西北私镕山,皆有铜。贞观二十三年置铸钱官,调露元年罢,析郪、飞 乌置县。有会军堂山。
涪城。紧。本隶绵州,大历十三年来属。有盐。
遂州遂宁郡,中都督府。土贡:樗蒲绫、丝布、天门冬。户三万五千六百三十 二,口十万七千七百一十六。县五:有静戎军。
方义,望,有盐。
长江,中。有盐。 有广山。
蓬溪,中。本唐兴,永淳元年析方义置。长寿二年曰武丰,神龙元年复故 名。景龙二年析置唐安县,先天二年省。天宝元年更唐兴曰蓬溪。有化盐池。
青石, 中。
遂宁。中。景龙元年以故广溪县地置。
绵州巴西郡,上。本金山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镂金银器、麸金、轻容、 双紃、绫、绵、白藕、蔗。有橘官。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 二。县八:
巴西,望。南六里有广济陂,引渠溉田百余顷,垂拱四年,长史樊思孝、 令夏侯奭因故渠开;有富乐山;有金,有银,有铁,有盐。
昌明,紧。本昌隆,武 德三年析置显武、文义二县。贞观元年省文义,神龙元年更显武曰兴圣,先天元年 更昌隆曰昌明,开元二年省兴圣入焉。寻又析巴西、涪城、万安地复置兴圣,二十 七年省,地还故属。有北芒山;有盐,有铁。
魏城,上。北五里有洛水堰,贞观六 年引安西水入县,民甚利之;有铁,有盐。
罗江,中。本万安,天宝元年更名。北 五里有茫江堰,引射水溉田入城,永徽五年,令白大信置;北十四里有杨村堰,引 折脚堰水溉田,贞元二十一年,令韦德筑;有白马关;有盐。
神泉,上。北二十里 有折脚堰,引水溉田,贞观元年开;有铁。
盐泉,中。武德三年析魏城置。有铁。
龙安,上。本金山,武德三年更名。有松岭关,开元十八年废;东南二十三里有云 门堰,决茶川水溉田,贞观元年筑。
西昌。中。永淳元年以隋益昌县地置。有铁。
剑州普安郡,上。本始州,先天二年更名。土贡:麸金、丝布、苏薰席、葛粉。 户二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万四百五十。县八:
普安,上。
普城,紧。本黄安,唐 末更名。
永归,中下。有停船山。
梓潼,上。有亮山、神山。
阴平,中。西北二里 有利人渠,引马阁水入县溉田,龙朔三年,令刘凤仪开,宝应中废,后复开,景福 二年又废;有浮沧山。
临津,中上。
武连,中。
剑门。中下。圣历二年析普安、永 归、阴平置。
合州巴川郡,中。本涪陵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麸金、葛、桃竹箸、双陆 子、书筒、橙、牡丹、药实。户六万六千八百一十四,口七万七千二百二十。县六:
石镜,上。有铁,有铜梁山。
新明,中。武德三年析石镜置。
汉初,中。
赤水,中。
巴川,中。开元二十三年析石镜、铜梁置。有铁。
铜梁。中。长安三年置。
龙州应灵郡,中都督府。本平武郡西龙州,义宁二年曰龙门郡,又曰西龙门郡, 贞观元年曰龙门州。初为羁縻,属茂州,垂拱中为正州。天宝元年曰江油郡,至德 二载更郡名,乾元元年更州名。土贡:麸金、酥、羚羊角、葛粉、厚朴、附子天雄、 侧子、乌头。户二千九百九十二,口四千二百二十八。县二:
江油,望。贞观八年 省平武县入焉。有涪水关。
清川。中下。本马盘,天宝元年更名。
普州安岳郡,中。武德二年析资州置。土贡:双紃、葛布、柑、天门冬煎。户 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口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二。县六:
安岳,上。有盐。
安居,中 下。大历二年隶遂州,后复来属。有盐。
普慈,中。
乐至,中。武德三年置。有盐。
普康,中下。本隆康,先天元年更名。有盐,崇龛。中。本隆龛,武德三年置,先 天元年更名。
渝州南平郡,下。本巴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葛、药实。户六千九百九十 五,口二万七千六百八十五。县五:
巴,中下。有盐。
江津,中下。
万寿,中下。 本万春,武德三年析江津置,五年更名。
南平,中下。贞观四年析巴县置南平州, 并置南平、清谷、周泉、昆川、和山、白溪、瀛山七县。八年曰霸州,十三年州废, 省清谷、周泉、昆川、和山、白溪、瀛山,以南平来属。
壁山。中下。至德二载析 巴、江津、万寿置。有盐。
陵州仁寿郡,本隆山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麸金、鹅溪绢、细葛、续髓、 苦药。户三万四千七百二十八,口十万一百二十八。县五:
仁寿,望。有盐,有高 城山。
贵平,中。有盐。
井研,中。有井镬山。
始建,中下。有铁。
籍。上。永徽 四年析贵平置。东五里有汉阳堰,武德初引汉水溉田二百顷,后废,文明元年,令 陈充复置,后又废;有盐。
荣州和义郡,中。武德元年析资州置。治公井,六年徙治大牢,永徽二年徙治 旭川。土贡:、班布、葛、利铁、柑。户五千六百三十九,口万八千二十四。县 六:有威远军。
旭川,中下。贞观元年析大牢置。
应灵,中下。本大牢,景龙二年 省云州及罗水、云川、胡连三县入焉。天宝元年更名。有盐。
公井,中下。武德元 年置。有盐。
资官,中下。本隶嘉州,武德六年来属。有
盐,有铁。威远,中下。 贞观元年析置婆日、至如二县。二年以泸州之隆越来属。八年省婆日、至如、隆越 入焉。有盐。和义。中下。本隶泸州,贞观八年来属。
昌州,下都督府。乾元二年析资、泸、普、合四州之地置,治昌元。大历六年 州、县废,其地各还故属,十年复置。光启元年徙治大足。土贡:麸金、麝香。县 四:大足,下。本合州巴川地。静南,中。昌元,上。永川。下。本渝州壁山县地。 有铁。
泸州泸川郡,下都督府。土贡:麸金、利铁、葛布、班布。户万六千五百九十 四。口六万五千七百一十一。县五:泸川,中。贞观八年析置泾南县,后省。富义, 中。本富世,武德九年省来凤县入焉。贞观二十三年更名。江安,中。贞观元年以 夷獠户置思隶、思逢、施阳三县。八年省施阳,十三年省思隶、思逢入焉。有盐。 合江,中。绵水。中。
保宁都护府,天宝八载以剑南之索磨川置,领牂柯、吐蕃。
右剑南采访使,治益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二-译文
江、临溪隶属于巂州,后来都重新归属。临溪,中下等级。有铁矿。火井,中下等级。有驻军,有盐。
简州阳安郡,下等。武德三年从益州分出设置。贡品:麸金、葛、绵绸、柑。户数二万三千零六十六,人口十四万三千一百零九。辖三个县:阳安,上等。有铜矿,有盐;有柏庙山、玉女灵山。金水,上等。原名金渊,武德元年改名。有铜矿。平泉,中等。
资州资阳郡,上等。原治所在盘石,咸通六年迁到内江,七年又迁回盘石。贡品:麸金、柑。户数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人口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五。辖八个县:有安定军。盘石,中等。有平冈山、崇灵山;有盐;北七十里有百枝池,周长六十里,贞观六年,将军薛万彻决开东面使水流出。资阳,上等。有盐。清溪,下等。原名牛鞞,天宝元年改名。内江,中等。有盐。月山,下等。义宁二年设置。龙水,中等。义宁二年设置。有盐。银山,下等。义宁二年设置。丹山,中等。贞观四年设置,六年并入内江,七年重新设置。
巂州越巂郡,中都督府。原治所在越巂,至德二年被吐蕃占领,贞元十三年收复。大和五年被蛮寇攻破,六年迁到台登。贡品:蜀马、丝布、花布、麸金、麝香、刀靶。户数四万零七百二十一,人口十七万五千二百八十。辖九个县:有清溪关,大和年间,节度使李德裕迁到中城;西南有昆明军,其西有宁远军,有新安、三阜、沙野、苏祁、保塞、罗山、西泸、蛇勇、遏戎九城。从清溪关南经大定城一百一十里到达仕城,西南经菁口一百二十里到永安城,城位于滇、笮要冲;又南经水口西南过木瓜岭二百二十里到台登城;又九十里到苏祁县,又南八十里到巂州,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到羌浪驿,又经阳蓬岭百余里到俄准添馆;阳蓬岭北是巂州境,其南是南诏境。又经菁口、会川四百三十里到河子镇城,又三十里渡泸水,又五百四十里到姚州,又南九十里到外沴荡馆;又百里到佉龙驿,与戎州往羊苴咩城的路合。贞元十四年,内侍刘希昂出使南诏走这条路。台登,中等。武德元年隶属登州,贞观二年归属。有九子山。越巂,中等。邛部,中等。苏祁,中等。西泸,中等。原名可,天宝元年改名。昆明,中等。武德二年设置。有盐,有铁。和集,中等。贞观八年设置。昌明,中等。贞观二十二年开松外蛮,设置牢州及松外、寻声、林开三县,永徽三年州废,三县并入昌明。会川,中等。原名邛都,高宗上元二年迁到会川,因此改名。有泸津关。
雅州卢山郡,下都督府。原名临邛郡,天宝元年改名。贡品:麸金、茶、石菖蒲、落雁木。户数一万零八百九十二,人口五万四千零一十九。辖五个县:有和川、始阳、灵关、安国四镇兵,又有晏山、边临、统塞、集重、伐谋、制胜、龙游、尼阳八城。严道,中等。唐初,以州境分出设置濛阳、长松、灵关、阳启、嘉良、火利六县,武德六年都废除。卢山,中等。仪凤二年设置大渡县,长安二年废除。有灵关;有盐,有铜。名山,中下等。有鸡栋关。百丈,中等。贞观八年设置。荣经,中下等。武德三年设置。有邛崃山,有关。有铜。有金汤军,乾符二年设置;并设置静寇军,原是延贡地。
黎州洪源郡,下都督府。大足元年以雅州的汉源、飞越,巂州的阳山设置。神龙三年州废,县归原属。开元四年重新设置。贡品:升麻、椒、麝香、牛黄。户数一千七百三十一,人口七千六百七十。辖三个县:有洪源军。有定蕃、飞越、和孤三镇兵,又有武侯、廓清、铜山、肃宁、大定、要冲、潘仓、三碉、杖义、琉璃、和孤十一城。汉源,中等。武德元年以汉源、阳山二县设置登州,九年州废,二县归属。贞观三年隶属巂州,永徽三年恢复原属。飞越,中等。仪凤二年从汉源分出设置,并设置大渡县,隶属雅州,长安二年废除。神龙年间隶属雅州,开元三年归属。通望,中下等。原名阳山,隶属登州,武德元年从台登分出设置。州废,隶属雅州,贞观二年归属。天宝元年改名。
茂州通化郡,下都督府。原名汶山郡,武德元年称会州,四年称南会州,贞观八年改州名,天宝元年改郡名。贡品:麸金、丹砂、麝香、狐尾、羌活、当归、乾酪。户数二千五百一十,人口一万五千二百四十二。辖四个县:有威戎军。汶山,中等。有龙泉山、岷山。汶川,中下等。有古桃关。石泉,中下等。贞观八年设置,永徽二年废除北川县并入。有石纽山。通化,中下等。
翼州临翼郡,下等。武德元年从会州的左封、翼针分出设置。咸亨三年侨治悉州的悉唐,上元二年迁回翼针。贡品:犛牛尾、麝香、白蜜。户数七百一十一,人口三千六百一十八。辖三个县:有峨和、白岸、都护、祚鼎四城,有合江、谷塠、三谷三守捉城;有陇东、益登、清溪、御籓、吉超五镇兵。卫山,中下等。原名翼针,天宝元年改名。翼水,下等。峨和,下等。
维州维川郡,下等。武德七年以白狗羌户在姜维故城设置,并设置金川、定廉二县。贞观元年因羌人叛乱,州废,县也废除,二年重新设置。麟德二年从羁縻州升为正州,仪凤二年因羌人叛乱,又降为羁縻州,垂拱三年重新升为正州。广德元年被吐蕃占领,大和五年收复,不久放弃其地。大中三年首领以州内附。贡品:麝香、犛牛尾、羌活、当归。户数二千一百四十二,人口三千一百九十八。辖三个县:有通化军,有乾溪、白望、暗桶、赤鼓溪、石梯、达节、鵶口、质台、骆它九守捉城;西山南路有通耳、瓜平、乾溪、侏儒、箭上、谷口六守捉城,又有符坚城;有宁塞、姜维二镇兵。薛城,中下等。贞观二年设置,又分出设置盐溪县,
永徽元年,定廉县被撤销并入其他地区。该地有盐资源。通化县,属于中下等级。原本名为小封县,咸亨二年时,因有生羌族人在原金川县地区定居而设立,后来改名。归化县,属于下等级。
戎州南溪郡,是中都督府。原本是犍为郡,治所在南溪县,贞观年间迁至僰道县。天宝元年改名。长庆年间又迁回南溪县。该地进贡的物品有葛纤、荔枝煎。有四千三百五十九户,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五人。下辖五个县:有石门、龙腾、和戎、马湖、移风、伊禄、义宾、可封、泥溪、开边、平寇等十一镇兵;还有奋戎城,乾符二年设立。南溪县,属于中等级。有平盖山。僰道县,属于中等级。义宾县,属于中下等级。原本名为存阝马阝县,武德二年撤销,三年后恢复。天宝元年改名,并撤销抚夷县并入该县。开边县,属于中下等级。贞观四年,以石门、开边、硃提三县设立南通州,五年后分设盐泉县并入该州。八年后改名为贤州,同年撤销州,将石门、硃提、盐泉三县设为抚夷县及开边县,隶属戎州。从该县南行七十里至曲州,再行四百八十里至石门镇,隋开皇五年由益州、汉州两州兵士开辟;再经邓枕山、马鞍渡二百二十五里至阿傍部落,再经蒙夔山一百九十里至阿夔部落,再行一百八十里至谕官川,再经薄季川一百五十里至界江山下,再经荆溪谷、氵数渘池三百二十里至汤麻顿,再行二百五十里至柘东城,再经安宁井三百九十里至曲水,再经石鼓二百二十里渡石门至佉龙驿,再行六十里至云南城,再行八十里至白崖城,再行八十里至龙尾城,再行四十里至羊苴咩城。贞元十年,朝廷派祠部郎中袁滋与内给事刘贞谅出使南诏,途经此地。归顺县,属于中下等级。圣历二年,从存阝马阝县分出,以生獠族人定居而设立。
姚州云南郡,属于下等级。武德四年,以汉代的云南县地区设立。进贡的物品有麸金、麝香。有三千七百户。下辖三个县:有澄川、南江两座守捉城。从巂州南行至西泸,经阳蓬、鹿谷、菁口、会川四百五十里至泸州,再南渡泸水,经褒州、微州三百五十里至姚州。州西距羊苴咩城三百里,东南距安南水陆二千里。姚城县,属于下等级。原为汉代弄栋县地区。泸南县,属于下等级。原本名为长城县,垂拱元年设立,天宝初年改名。有葱山。长明县,属于下等级。
松州交川郡,属于下都督府。武德元年,以扶州的嘉诚县、会州的交川县设立,因地产甘松而得名。广德元年被吐蕃占领,后来松、当、悉、静、柘、恭、保、真、霸、乾、维、翼等州成为行州,由部落首领世代担任刺史、司马。进贡的物品有蜡、朴硝、麝香、狐尾、当归、羌活。有一千零七十六户,五千七百四十二人。下辖四个县:有松当军,武后时期设立。嘉诚县,属于下等级。交川县,属于下等级。平康县,属于下等级。原本隶属当州,垂拱元年从交川县及当州的通轨县、翼针县分出设立。天宝元年隶属松州。盐泉县,属于下等级。
当州江源郡,属于下等级。贞观二十一年,因羌族首领董和那蓬固守松州有功,从松州的勇轨县分出设立,因地产当归而得名。进贡的物品有麸金、酥、麝香、当归、羌活。有二千一百四十六户,六千七百一十三人。下辖三个县:通轨县,属于中下等级。贞观三年设立。利和县,属于下等级。显庆二年从通轨县分出设立。谷和县,属于下等级。文明元年以生羌族人定居设立,并设立平唐县,后撤销。有常旧山。
悉州归诚郡,属于下等级。显庆元年,以当州的左封县设立,并设立悉唐县、识臼县,治所在悉唐县。咸亨元年迁至左封县,仪凤二年羌族叛乱,暂时迁至当州,不久又迁回左封县。进贡的物品有麸金、麝香、犛牛尾、当归、柑。有八百一十六户,三千九百一十四人。下辖两个县:左封县,属于中等级。原本隶属会州,武德元年隶属翼州,三年后撤销。贞观四年恢复,二十一年隶属当州。归诚县,属于下等级。垂拱二年从左封县分出设立。
静州静川郡,属于下等级。原本为南和州,仪凤元年以悉州的悉唐县设立,天授二年改名。进贡的物品有麝香、犛牛尾、当归、羌活。有一千五百七十七户,六千六百六十九人。下辖三个县:悉唐县,属于中等级。静居县,属于中等级。清道县,属于下等级。
柘州蓬山郡,属于下等级。显庆三年设立。进贡的物品有麝香、当归、羌活。有四百九十五户,二千二百二十人。下辖两个县:柘县,属于下等级。乔珠县,属于下等级。
恭州恭化郡,属于下等级。开元二十四年,以静州的广平县设立。进贡的物品有麝香、当归、升麻、羌活。有一千一百八十九户,六千二百二十三人。下辖三个县:西南有平戎军。和集县,属于下等级。原本名为广平县,天宝元年改名。博恭县,属于下等级。开元二十四年从广平县分出设立。烈山县,属于下等级。开元二十四年从广平县分出设立。
保州天保郡,属于下等级。原本为奉州云山郡,开元二十八年以维州的定廉县设立。天宝八年迁至天保军,改郡名。广德元年被吐蕃占领,乾元元年,嗣归诚王董嘉俊率郡归附,改州名。后又改名为古州,之后恢复为保州。进贡的物品有麸金、麝香、犛牛尾。有一千二百四十五户,四千五百三十六人。下辖四个县:有天保军。定廉县,属于下等级。武德七年设立,永徽元年撤销维州的盐溪县并入该县。归顺县,属于下等级。天宝八年从定廉县分出设立。云山县,属于下等级。天宝八年从定廉县分出设立。安居县,属于下等级。
真州昭德郡,属于下等级。天宝五年,从临翼郡分出设立。进贡的物品有麝香、大黄。有六百七十六户,三千一百四十七人。下辖四个县:真符县,属于中下等级。天宝五年从鸡川县、昭德县分出设立。鸡川县,属于中下等级。先天元年从翼水县分出以生獠族人定居设立,原本隶属悉州,天宝元年隶属翼州。昭德县,属于下等级。原本名为识臼县,显庆元年以生獠族人定居设立,隶属悉州,天宝元年隶属翼州。昭远县,属于中下等级。
霸州静戎郡,属于下等级。天宝元年招附生羌族人设立。有五百七十一户,一千八百六十一人。下辖四个县:安信县,属于下等级。牙利县,属于中等级。保宁县,属于中等级。归化县,属于中等级。
乾州,属于下等级。大历三年在西山设立。下辖两个县:招武县,属于下等级。宁远县,属于下等级。
梓州梓潼郡,属于下等级。原本为新城郡,天宝元年改名。进贡的物品有红绫、丝布、柑、蔗糖、橘皮。有六万一千八百二十四户,二十四万六千六百五十二人。下辖九个县:郪县,属于望等级。有盐资源。射洪县,属于上等级。通泉县,属于紧等级。大历二年隶属遂州,后又隶属梓州。有盐、铁资源。玄武县,属于上等级。
原本隶属于益州,武德三年来归属。有盐。
盐亭,上等县。有盐。有负戴山。
飞乌,上等县。有盐。
永泰,中等县。武德四年,从盐亭及剑州的黄安、阆州的西水划分出来设置。有盐。有女徒山。
铜山,中等县。南有可象山,西北有私镕山,都有铜。贞观二十三年设置铸钱官,调露元年撤销,从郪、飞乌划分出来设置县。有会军堂山。
涪城。紧县。原本隶属于绵州,大历十三年来归属。有盐。
遂州遂宁郡,中都督府。土贡:樗蒲绫、丝布、天门冬。户三万五千六百三十二,口十万七千七百一十六。县五:有静戎军。
方义,望县,有盐。
长江,中等县。有盐。有广山。
蓬溪,中等县。原本是唐兴县,永淳元年从方义划分出来设置。长寿二年改名为武丰,神龙元年恢复原名。景龙二年划分出来设置唐安县,先天二年撤销。天宝元年将唐兴改名为蓬溪。有化盐池。
青石,中等县。
遂宁。中等县。景龙元年在原广溪县地设置。
绵州巴西郡,上等州。原本是金山郡,天宝元年改名。土贡:镂金银器、麸金、轻容、双紃、绫、绵、白藕、蔗。有橘官。户六万五千零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县八:
巴西,望县。南六里有广济陂,引渠灌溉田地百余顷,垂拱四年,长史樊思孝、县令夏侯奭因故渠开凿;有富乐山;有金,有银,有铁,有盐。
昌明,紧县。原本是昌隆县,武德三年划分出来设置显武、文义二县。贞观元年撤销文义县,神龙元年将显武改名为兴圣,先天元年将昌隆改名为昌明,开元二年将兴圣并入昌明。不久又划分巴西、涪城、万安地重新设置兴圣县,二十七年撤销,地归原属。有北芒山;有盐,有铁。
魏城,上等县。北五里有洛水堰,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百姓受益;有铁,有盐。
罗江,中等县。原本是万安县,天宝元年改名。北五里有茫江堰,引射水灌溉田地入城,永徽五年,县令白大信设置;北十四里有杨村堰,引折脚堰水灌溉田地,贞元二十一年,县令韦德修筑;有白马关;有盐。
神泉,上等县。北二十里有折脚堰,引水灌溉田地,贞观元年开凿;有铁。
盐泉,中等县。武德三年从魏城划分出来设置。有铁。
龙安,上等县。原本是金山县,武德三年改名。有松岭关,开元十八年撤销;东南二十三里有云门堰,决茶川水灌溉田地,贞观元年修筑。
西昌。中等县。永淳元年在隋益昌县地设置。有铁。
剑州普安郡,上等州。原本是始州,先天二年改名。土贡:麸金、丝布、苏薰席、葛粉。户二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万零四百五十。县八:
普安,上等县。
普城,紧县。原本是黄安县,唐末改名。
永归,中下等县。有停船山。
梓潼,上等县。有亮山、神山。
阴平,中等县。西北二里有利人渠,引马阁水入县灌溉田地,龙朔三年,县令刘凤仪开凿,宝应年间废弃,后又重新开凿,景福二年又废弃;有浮沧山。
临津,中上等县。
武连,中等县。
剑门。中下等县。圣历二年从普安、永归、阴平划分出来设置。
合州巴川郡,中等州。原本是涪陵郡,天宝元年改名。土贡:麸金、葛、桃竹箸、双陆子、书筒、橙、牡丹、药实。户六万六千八百一十四,口七万七千二百二十。县六:
石镜,上等县。有铁,有铜梁山。
新明,中等县。武德三年从石镜划分出来设置。
汉初,中等县。
赤水,中等县。
巴川,中等县。开元二十三年从石镜、铜梁划分出来设置。有铁。
铜梁。中等县。长安三年设置。
龙州应灵郡,中都督府。原本是平武郡西龙州,义宁二年改名为龙门郡,又改名为西龙门郡,贞观元年改名为龙门州。最初是羁縻州,隶属于茂州,垂拱年间成为正州。天宝元年改名为江油郡,至德二载改郡名,乾元元年改州名。土贡:麸金、酥、羚羊角、葛粉、厚朴、附子天雄、侧子、乌头。户二千九百九十二,口四千二百二十八。县二:
江油,望县。贞观八年撤销平武县并入江油。有涪水关。
清川。中下等县。原本是马盘县,天宝元年改名。
普州安岳郡,中等州。武德二年从资州划分出来设置。土贡:双紃、葛布、柑、天门冬煎。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口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二。县六:
安岳,上等县。有盐。
安居,中下等县。大历二年隶属于遂州,后又归属普州。有盐。
普慈,中等县。
乐至,中等县。武德三年设置。有盐。
普康,中下等县。原本是隆康县,先天元年改名。有盐,崇龛。中等县。原本是隆龛县,武德三年设置,先天元年改名。
渝州南平郡,下等州。原本是巴郡,天宝元年改名。土贡:葛、药实。户六千九百九十五,口二万七千六百八十五。县五:
巴,中下等县。有盐。
江津,中下等县。
万寿,中下等县。原本是万春县,武德三年从江津划分出来设置,五年改名。
南平,中下等县。贞观四年从巴县划分出来设置南平州,并设置南平、清谷、周泉、昆川、和山、白溪、瀛山七县。八年改名为霸州,十三年州撤销,撤销清谷、周泉、昆川、和山、白溪、瀛山,将南平归属渝州。
壁山。中下等县。至德二载从巴、江津、万寿划分出来设置。有盐。
陵州仁寿郡,原本是隆山郡,天宝元年改名。土贡:麸金、鹅溪绢、细葛、续髓、苦药。户三万四千七百二十八,口十万零一百二十八。县五:
仁寿,望县。有盐,有高城山。
贵平,中等县。有盐。
井研,中等县。有井镬山。
始建,中下等县。有铁。
籍。上等县。永徽四年从贵平划分出来设置。东五里有汉阳堰,武德初年引汉水灌溉田地二百顷,后废弃,文明元年,县令陈充重新设置,后又废弃;有盐。
荣州和义郡,中等州。武德元年从资州划分出来设置。治所在公井县,六年迁治到大牢县,永徽二年迁治到旭川县。土贡:、班布、葛、利铁、柑。户五千六百三十九,口一万八千零二十四。县六:有威远军。
旭川,中下等县。贞观元年从大牢划分出来设置。
应灵,中下等县。原本是大牢县,景龙二年撤销云州及罗水、云川、胡连三县并入大牢。天宝元年改名。有盐。
公井,中下等县。武德元年设置。有盐。
资官,中下等县。原本隶属于嘉州,武德六年来归属。有
盐,有铁。威远,中下。贞观元年(627年)分设婆日、至如二县。二年(628年)将泸州的隆越划归威远。八年(634年)撤销婆日、至如、隆越并入威远。有盐。和义,中下。原本隶属泸州,贞观八年(634年)划归威远。
昌州,下都督府。乾元二年(759年)从资、泸、普、合四州之地分设,治所在昌元。大历六年(771年)州、县被撤销,其地各自归还原属州,十年(775年)重新设置。光启元年(885年)将治所迁至大足。土贡:麸金、麝香。辖四县:大足,下。原本是合州巴川地。静南,中。昌元,上。永川。下。原本是渝州壁山县地。有铁。
泸州泸川郡,下都督府。土贡:麸金、利铁、葛布、班布。户一万六千五百九十四。人口六万五千七百一十一。辖五县:泸川,中。贞观八年(634年)分设泾南县,后撤销。富义,中。原本是富世,武德九年(626年)将来凤县撤销并入富世。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名。江安,中。贞观元年(627年)以夷獠户设置思隶、思逢、施阳三县。八年(634年)撤销施阳,十三年(639年)撤销思隶、思逢并入江安。有盐。合江,中。绵水。中。
保宁都护府,天宝八年(749年)以剑南的索磨川设置,管辖牂柯、吐蕃。
右剑南采访使,治所在益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二-注解
剑南道:唐代行政区划之一,位于今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因位于剑门关以南而得名。
梁州:古代九州之一,大致包括今陕西南部、四川东部等地。
蜀郡:汉代设立的郡,治所在今成都,是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益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成都市,是古代重要的行政和经济中心。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也是古代蜀地的重要地理标志。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山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闻名。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名山之一,被誉为“青城天下幽”。
江:指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四川盆地,是古代蜀地的重要交通要道。
涪江:长江的支流,流经四川盆地,是古代蜀地的重要水源。
雒水:今称洛水,流经四川盆地,是古代蜀地的重要河流之一。
西汉水:今称嘉陵江,流经四川盆地,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绢:古代丝绸的一种,是蜀地的重要特产之一。
绵:一种丝绸织物,质地柔软。
葛:一种植物纤维,蜀地盛产。
纻:一种麻类植物,古代用于制作衣物,蜀地盛产。
金:指黄金,蜀地盛产黄金,是古代重要的贡品之一。
布:指麻布或葛布,蜀地盛产。
丝:指丝绸,蜀地以丝绸闻名,是古代重要的贡品之一。
罗:一种轻薄的丝织品,蜀地盛产。
绫:一种丝绸织物,质地细腻。
绵:一种丝织品,蜀地盛产。
羚角:指羚羊角,古代用作药材或装饰品,蜀地盛产。
犛尾:指牦牛尾,古代用作装饰品,蜀地盛产。
成都府:唐代设立的行政区划,治所在今成都,是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唐代至德二年(757年)成都府曾短暂称为南京,后于上元元年(760年)取消。
锦:指蜀锦,是蜀地著名的丝织品,以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著称。
单丝罗:一种轻薄的丝织品,蜀地盛产。
高杼布:一种高质量的麻布,蜀地盛产。
麻:指麻类植物,蜀地盛产麻,用于制作衣物。
蔗糖:一种糖类,具有滋补作用。
梅煎:一种用梅子制成的食品或药材,蜀地盛产。
生春酒:一种蜀地特产的美酒,以春季酿造而得名。
江渎祠:古代祭祀江神的祠庙,位于成都附近。
万岁池:位于成都北部的一个人工湖,唐代长史章仇兼琼修筑,用于灌溉农田。
官源渠堤:唐代修筑的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南部,用于灌溉农田。
华阳: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贞观十七年(643年)从成都县分出。
新都: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武德二年(619年)设立。
犀浦: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垂拱二年(686年)从成都县分出。
新繁: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
双流: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
广都: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龙朔二年(662年)从双流县分出。
郫: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
温江: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本名万春,武德三年(620年)设立,贞观元年(627年)更名。
新源水:唐代水利工程,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由长史章仇兼琼开凿,用于运输西山竹木。
灵池:唐代县名,位于今成都附近,本名东阳,久视元年(700年)设立,天宝元年(742年)更名。
彭州:唐代州名,位于今四川彭州,垂拱二年(686年)从益州分出。
濛阳郡:唐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彭州。
段罗:一种丝织品,蜀地盛产。
交梭:一种丝织品,蜀地盛产。
九陇: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彭州,武德三年(620年)设立。
导江: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本名盘龙,武德元年(618年)设立,后更名。
唐昌: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彭州,仪凤二年(677年)从九陇、导江、郫县分出。
濛阳: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彭州,仪凤二年(677年)从九陇、什邡、雒县分出。
蜀州:唐代州名,位于今四川崇州,垂拱二年(686年)从益州分出。
唐安郡:唐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崇州。
花纱:一种丝织品,蜀地盛产。
红蓝:一种染料植物,蜀地盛产。
马策:一种马具,蜀地盛产。
晋原: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崇州。
青城: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本名清城,开元十八年(730年)更名。
唐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新津: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新津。
远济堰:唐代水利工程,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由采访使章仇兼琼开凿,用于灌溉眉州通义、彭山的农田。
汉州:唐代州名,位于今四川广汉,垂拱二年(686年)从益州分出。
德阳郡:唐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汉。
双紃:一种丝绸织物,常用于贡品。
弥牟:一种麻布,蜀地盛产。
纻布:一种麻布,蜀地盛产。
衫段:一种丝织品,蜀地盛产。
蜀马:蜀地出产的马匹,古代蜀地以马匹闻名。
雒: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广汉。
德阳: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德阳,武德三年(620年)从雒县分出。
什邡: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什邡,武德二年(619年)从雒县分出。
绵竹: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绵竹。
金堂: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金堂,咸亨二年(671年)从雒县、新都县分出。
嘉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一带。
犍为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麸金:一种金粉,常用于装饰和贡品。
紫葛:一种植物,蜀地盛产。
麝香:一种珍贵的香料,来源于麝鹿,常用于医药和香料。
龙游: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乐山。
平羌: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乐山。
峨眉: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峨眉山市。
夹江: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夹江。
玉津: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乐山。
绥山: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乐山,久视元年(700年)设立。
罗目: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乐山,麟德二年(665年)设立。
犍为: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犍为,本隶戎州,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来属。
眉州:唐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眉山,武德二年(619年)从嘉州分出。
通义郡:唐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眉山。
柑:一种水果,具有滋补作用。
石蜜:一种糖类食品,蜀地盛产。
葛粉:一种食品,蜀地盛产。
通义: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眉山。
彭山: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彭山,本名隆山,先天元年(712年)更名。
通济大堰:唐代水利工程,开元年间由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凿,用于灌溉农田。
丹稜: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丹棱。
洪雅: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洪雅,武德元年(618年)设立。
青神: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青神。
邛州:唐代州名,位于今四川邛崃,武德元年(618年)从雅州分出。
临邛郡:唐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邛崃。
丝布:一种丝织品,具有装饰作用。
酒杓:一种酒具,蜀地盛产。
临邛: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邛崃。
依政: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邛崃。
安仁: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邛崃,武德三年(620年)从临邛、依政县分出。
大邑: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大邑,咸亨二年(671年)从益州晋原县分出。
鹤鸣山:位于今四川大邑,是道教名山之一。
蒲江:唐代县名,位于今四川蒲江。
巂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简州阳安郡:唐代设置的州郡,位于今四川省简阳市一带,以产金、葛、绵、柑等土特产著称。
资州资阳郡:唐代的州郡,位于今四川省资阳市一带,以产金、柑等土特产著称,历史上曾多次迁徙治所。
越巂郡:唐代的郡名,位于今四川省西南部,是古代西南边疆的重要军事和行政中心。
雅州卢山郡:唐代的州郡,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一带,以产金、茶、石菖蒲等土特产著称。
黎州洪源郡:唐代的州郡,位于今四川省汉源县一带,以产升麻、椒、麝香等土特产著称。
茂州通化郡:唐代的州郡,位于今四川省茂县一带,以产金、丹砂、麝香等土特产著称。
翼州临翼郡:唐代的州郡,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以产犛牛尾、麝香等土特产著称。
维州维川郡:唐代的州郡,位于今四川省理县一带,以产麝香、犛牛尾等土特产著称,历史上曾多次因羌族叛乱而废置。
永徽: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公元650年至655年。
定廉: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咸亨: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公元670年至674年。
生羌:指未完全汉化的羌族部落。
金川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戎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南溪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年至649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
僰道: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42年至756年。
长庆:唐穆宗李恒的年号,公元821年至824年。
葛纤:一种用葛藤纤维织成的布料。
荔枝煎:用荔枝制成的蜜饯或果酱。
石门: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龙腾: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和戎: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马湖: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移风: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伊禄: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义宾: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可封: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泥溪: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开边: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平寇: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奋戎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乾符:唐僖宗李儇的年号,公元874年至879年。
平盖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存阝马阝: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武德:唐朝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618年至626年。
抚夷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南通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盐泉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贤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曲州:古代州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石门镇: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公元581年至600年。
邓枕山:古代山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马鞍渡: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阿傍部落:古代部落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蒙夔山:古代山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阿夔部落:古代部落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谕官川: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薄季川: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界江山:古代山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荆溪谷: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氵数渘池: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汤麻顿: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
柘东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安宁井: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曲水: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石鼓: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佉龙驿: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昆明市一带。
云南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市一带。
白崖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市一带。
龙尾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市一带。
羊苴咩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市一带。
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公元785年至805年。
祠部郎中:古代官职名,负责祭祀事务。
袁滋:唐代官员,曾任祠部郎中。
内给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刘贞谅:唐代官员,曾任内给事。
南诏:古代国家名,位于今云南省一带。
归顺: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圣历:武则天称帝时的年号,公元698年至700年。
生獠:指未完全汉化的獠族部落。
姚州:古代州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云南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澄川: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南江: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西泸: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阳蓬: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鹿谷: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菁口: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会川: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一带。
泸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泸州市,是古代重要的行政和经济中心。
泸水:古代河流名,即今金沙江。
褒州:古代州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市一带。
微州:古代州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市一带。
姚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弄栋县: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泸南: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长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垂拱:武则天称帝时的年号,公元685年至688年。
葱山:古代山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长明: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姚安县一带。
松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交川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都督府:古代行政区划名,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扶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嘉诚: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会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甘松:一种中药材,具有镇静作用。
广德: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公元763年至764年。
吐蕃:古代国家名,位于今西藏自治区一带。
行州:古代行政区划名,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蜡:一种蜂蜡,用于制作蜡烛或药用。
朴硝: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作用。
狐尾:一种中药材,具有止血作用。
当归:一种中药材,具有补血作用。
羌活: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除湿作用。
松当军:古代军队名,负责松州和当州的军事事务。
平康: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当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通轨: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翼针: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盐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当州江源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董和那蓬:古代羌族首领,曾固守松州。
勇轨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酥:一种奶制品,具有滋补作用。
利和: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公元656年至661年。
谷和: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文明: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公元684年。
平唐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常旧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悉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归诚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左封: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悉唐: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识臼: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公元676年至679年。
犛牛尾:一种装饰品,具有辟邪作用。
静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静川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南和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天授:武则天称帝时的年号,公元690年至692年。
静居: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清道: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柘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蓬山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乔珠: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恭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恭化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
广平: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平戎军:古代军队名,负责平戎事务。
和集: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博恭: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烈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保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天保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奉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云山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天保军:古代军队名,负责天保事务。
乾元:唐肃宗李亨的年号,公元758年至760年。
嗣归诚王:古代王爵名,负责归诚事务。
董嘉俊:古代羌族首领,曾归顺唐朝。
古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盐溪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云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安居: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安居区,唐代设置。
真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昭德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大黄:一种中药材,具有泻下作用。
真符: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鸡川: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昭德: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昭远: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霸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静戎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安信: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牙利: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保宁: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乾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大历:唐代宗的年号,公元766年至779年。
西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招武: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宁远: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
梓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梓潼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新城郡: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红绫:一种红色丝织品,具有装饰作用。
橘皮:一种中药材,具有理气作用。
郪: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射洪: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通泉: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遂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遂宁市一带。
玄武: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盐亭: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盐亭县,因产盐而得名。
负戴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盐业有关。
飞乌: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因产盐而闻名。
永泰: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女徒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铜矿资源有关。
铜山: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因产铜而得名。
南可象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铜矿资源有关。
私镕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铜矿资源有关。
调露:唐朝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679年至680年。
会军堂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军事活动有关。
涪城: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唐代设置。
绵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樗蒲绫:一种古代丝绸织物,常用于贡品。
天门冬: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静戎军:唐代的军事机构,负责地方防御。
方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长江: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广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关。
蓬溪: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蓬溪县,唐代设置。
唐兴: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武丰: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化盐池: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因产盐而得名。
青石: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遂宁:地名,位于今四川省遂宁市,唐代设置。
绵州巴西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一带。
金山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镂金银器:一种贵重的金属工艺品,常用于贡品。
轻容:一种丝绸织物,质地轻薄。
白藕: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于贡品。
蔗:甘蔗,一种经济作物。
橘官:古代负责管理柑橘种植的官员。
广济陂: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富乐山:山名,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境内,唐代设置。
昌明: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显武: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文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兴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北芒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关。
魏城: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洛水堰: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罗江: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罗江县,唐代设置。
茫江堰: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射水:河流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杨村堰: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白马关:关隘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神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折脚堰: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龙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松岭关:关隘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云门堰: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茶川水:河流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西昌: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西昌市,唐代设置。
剑州普安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一带。
始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普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唐代设置。
普城: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黄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永归: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停船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交通有关。
梓潼: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梓潼县,唐代设置。
亮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关。
神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关。
阴平: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利人渠: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马阁水:河流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浮沧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关。
临津: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武连: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剑门: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唐代设置。
合州巴川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合川区一带。
涪陵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重庆市涪陵区一带。
石镜: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铜梁山:山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因产铜而得名。
新明: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汉初: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赤水: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巴川: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铜梁:地名,位于今重庆市铜梁区,唐代设置。
龙州应灵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平武县一带。
平武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平武县一带。
龙门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西龙门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龙门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羁縻: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方式,类似于自治。
茂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茂县一带。
江油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江油市一带。
江油: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江油市,唐代设置。
涪水关:关隘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清川: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马盘: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普州安岳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安岳县一带。
资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资中县一带。
安岳: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安岳县,唐代设置。
普慈: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乐至: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乐至县,唐代设置。
普康: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隆康: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崇龛: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隆龛: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渝州南平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重庆市一带。
巴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重庆市一带。
巴: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巴南区,唐代设置。
江津:地名,位于今重庆市江津区,唐代设置。
万寿: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万春: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南平: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南平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清谷: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周泉: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昆川: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和山: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白溪: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瀛山: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境内,唐代设置。
壁山:地名,位于今重庆市璧山区,唐代设置。
陵州仁寿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仁寿县一带。
隆山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仁寿县一带。
仁寿: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仁寿县,唐代设置。
高城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关。
贵平: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井研: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井研县,唐代设置。
井镬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有关。
始建: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籍: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汉阳堰:古代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
荣州和义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四川省荣县一带。
公井: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大牢: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旭川: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荣县,唐代设置。
威远军:唐代的军事机构,负责地方防御。
应灵: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云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罗水: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云川: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胡连: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资官: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唐代设置。
盐:在古代中国,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盐的生产和销售往往由国家严格控制。
铁:铁在古代是制造工具和武器的重要材料,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威远:威远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
昌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重庆市大足区,是唐代设立的州级行政区。
光启:唐僖宗李儇的年号,公元885年至888年。
保宁都护府:唐代设立的军事和行政机构,负责管理边疆地区的安全和行政事务。
剑南:唐代的行政区划,包括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二-评注
《地理六》是唐代地理志的一部分,详细记载了剑南道的地理、行政区划、物产、贡品等内容。剑南道是唐代重要的行政区划之一,涵盖了今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因其位于剑门关以南而得名。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在汉代和唐代,蜀地以其丰富的物产和繁荣的经济闻名于世。
文本中提到的剑南道,涵盖了汉代的蜀郡、广汉、犍为、越巂、益州、牂柯、巴郡等地,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古代梁州的一部分。梁州是古代九州之一,范围包括今陕西南部、四川东部等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剑南道的设立,标志着唐代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和开发。
文本中详细列举了剑南道的山川、河流、物产和贡品。岷山、峨眉山、青城山等名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青城山则是道教名山,这些山岳在古代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剑南道的物产丰富多样,绢、绵、葛、纻等纺织品是蜀地的重要特产,尤其是蜀锦,以其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著称,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金、布、丝、罗、绫等贡品则反映了蜀地手工业的高度发达。此外,蜀地还盛产药材如羚角、麝香,以及食品如蔗糖、梅煎等,这些物产不仅满足了本地需求,还通过贡赋制度输送到中央,成为唐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本中还详细记载了成都府及其下属各县的情况。成都是蜀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曾短暂称为南京,显示了其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地位。成都府下属的各县如华阳、新都、犀浦等,都是蜀地的重要城镇,其水利工程如万岁池、官源渠堤等,反映了唐代蜀地农业的高度发达和水利技术的先进。
彭州、蜀州、汉州、嘉州、眉州、邛州等地的记载,进一步展示了剑南道的行政区划和物产分布。这些州县的设立和更名,反映了唐代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尤其是水利工程的记载,如远济堰、通济大堰等,显示了唐代蜀地农业的高度发达和水利技术的先进。这些水利工程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也为蜀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的来说,《地理六》不仅是一份详细的地理志,更是唐代蜀地经济、文化、宗教的缩影。通过对山川、河流、物产、贡品、水利工程等的记载,文本展示了蜀地在唐代的重要地位和繁荣景象。蜀地不仅是唐代的经济重镇,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中心,其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手工业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唐代西南地区多个州郡的地理、物产、人口、军事设置等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通过对这些州郡的描述,可以看出唐代在西南地区的行政划分和资源配置,以及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军事防御的重视。
文中提到的土贡物品,如麸金、葛、绵、柑、茶、石菖蒲、麝香等,不仅展示了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也反映了当时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物资交流。这些土贡物品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唐代的经济结构和地方特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文中还详细记载了各州郡的军事设置,如镇兵、守捉城等,显示了唐代对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视。这些军事设施的设置,不仅保障了边疆的安全,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唐代西南地区地理和行政的详细记录,也是研究唐代边疆管理、经济发展和军事防御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策略。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唐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物产资源以及历史变迁。通过对这些地名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唐代对西南边疆的治理策略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首先,文中提到的‘戎州南溪郡’、‘姚州云南郡’、‘松州交川郡’等地名,反映了唐代在西南地区设立的行政区划。这些州郡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也是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
其次,文中提到的‘土贡’如‘葛纤’、‘荔枝煎’、‘麸金’、‘麝香’等,展示了西南地区的丰富物产。这些物产不仅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中央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
再次,文中提到的‘生羌’、‘生獠’等词汇,反映了唐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策略。唐代通过设立州郡、派遣官员、征收赋税等方式,逐步将边疆少数民族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体系。
最后,文中提到的‘石门镇’、‘柘东城’、‘羊苴咩城’等地名,反映了唐代西南地区的交通网络。这些交通要道的开辟,不仅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唐代西南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也为我们研究唐代边疆治理策略和边疆地区的历史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唐代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贡品以及水利工程等内容,反映了唐代四川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地理状况。
首先,文中详细列出了各个州郡的隶属关系、设置时间以及所辖县的情况。例如,益州、绵州、遂州、剑州、合州、龙州、普州、渝州、陵州、荣州等地的行政区划变化,展示了唐代对四川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其次,文中多次提到各地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盐、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分布。例如,盐亭、飞乌、永泰、铜山等地因产盐或铜而闻名,反映了四川地区在古代中国的重要经济地位。盐作为古代重要的战略物资,其生产和管理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各地的水利工程,如广济陂、洛水堰、茫江堰、杨村堰、折脚堰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也体现了唐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注。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中还提到了各地的贡品,如樗蒲绫、丝布、天门冬、镂金银器、麸金、轻容、双紃、绫、绵、白藕、蔗等。这些贡品不仅展示了四川地区的物产丰富,也反映了唐代手工业的高度发展。贡品的选择和进贡,不仅是地方对中央的臣服象征,也是地方经济实力的体现。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关隘和军事机构,如白马关、松岭关、涪水关、静戎军、威远军等。这些关隘和军事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唐代对边疆地区的防御和控制,尤其是对西南地区的军事布局。关隘的设置不仅是为了防御外敌,也是为了维护地方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份详细的地理志,也是一份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文献。通过对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水利工程、贡品和军事机构的记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四川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地理状况,以及唐代政府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控制。这段古文为我们研究唐代四川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唐代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划、资源分布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些地名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唐代四川地区的繁荣和重要性。
首先,文中提到的盐和铁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资源。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铁则是制造工具和武器的重要材料,铁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些资源的分布和生产情况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的经济状况。
其次,文中提到的威远、泸州、昌州等地名,都是唐代重要的行政和经济中心。这些地区的设置和变迁,反映了唐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昌州的设立和迁徙,显示了唐代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和战略布局。
再次,文中提到的麸金和麝香是珍贵的贡品,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的物产丰富和对外贸易的繁荣。这些贡品的进贡,不仅是地方对中央的臣服和贡献,也是地方经济实力的体现。
最后,文中提到的保宁都护府和剑南采访使,是唐代设立的军事和行政机构,负责管理边疆地区的安全和行政事务。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反映了唐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四川地区行政区划、资源分布和历史变迁的描述,展现了唐代四川地区的繁荣和重要性。这些记载不仅为我们了解唐代四川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