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原文
地理四
山南道,盖古荆、梁二州之域,汉南郡、武陵、巴郡、汉中、南阳及江夏、弘 农、广汉、武都郡地。江陵、峡、归、夔、澧、朗、复、郢、襄、房为鹑尾分,邓、 隋、泌、均为鹑火分,兴元、金、洋、凤、兴、成、文、扶、利、集、壁、巴、蓬、 通、开、忠、万、涪、阆、果、渠为鹑首分。为府二,州三十三,县百六十一。其 名山:嶓冢、熊耳、铜梁、巫、荆、岘。其大川:巴、汉、沮、淯。厥赋:绢、布、 绵。厥贡:金、丝、纻、漆。
江陵府江陵郡,本荆州南郡,天宝元年更郡名。肃宗上元元年号南都,为府。 二年罢都,是年又号南都。寻罢都。土贡:方纹绫、赀布、柑、橙、橘、椑、白鱼、 糖蟹、栀子、贝母、覆盆、乌梅、石龙芮。户三万三百九十二,口十四万八千一百 四十九。县八:有府一,曰罗含。有永安军,乾元二年置。江陵,次赤。贞观十七 年省安兴县入焉。贞元八年,节度使嗣曹王皋塞古堤,广良田五千顷,亩收一钟。 又规江南废洲为庐舍,架江为二桥。荆俗饮陂泽,乃教人凿井,人以为便。枝江, 次畿。上元元年析江陵置长宁县,二年省枝江入长宁。大历六年复置枝江,省长宁。 当阳,次畿。武德四年置平州,并析置临沮县。六年曰玉州。八年州废,省临沮, 以当阳来属。有南紫盖山、北紫盖山。长林,次畿。武德四年于东境置基州,并置 章山县。七年州废,以章山隶郢州。郢州废,来属。八年省章山入长林。石首,次 畿。武德四年置。松滋,次畿。公安,次畿。荆门。次畿。贞元二十一年析长林置。
峡州夷陵郡,中。本治下牢戍,贞观九年徙治步阐垒。土贡:纻葛、箭竹、柑、 茶、蜡、芒硝、五加、杜若、鬼臼。户八千九十八,口四万五千六百六。县四:夷 陵,上。西北二十八里有下牢镇。有黄牛山。宜都,中下。本宜昌,隶南郡。武德 二年更名,以宜都及峡州之夷道置江州,六年曰东松州。贞观八年州废,省入宜都, 来属。长阳,中下。本隶南郡。武德四年以县置睦州,并置巴山、盐水二县。八年 州废,省盐水,以长阳、巴山隶东松州。州废,来属。天宝八载省巴山入长阳。远 安。中下。有神马山,本白马山,天宝元年更名。
归州巴东郡,下。武德二年析夔州之秭归、巴东置。土贡:纻葛、茶、蜜、蜡。 户四千六百四十五,口二万三千四百一十七。县三:秭归,中。有盐;东南八十五 里有太清镇城。巴东,中下。有盐,有铁。兴山。中下。武德三年析秭归置。
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本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更州名,天宝元年更郡名。 土贡:纻锡布、熊、罴、山鸡、茶、柑、橘、蜜、蜡。户万五千六百二十,口七万 五千。县四:有府一,曰东阳。奉节,上。本人复,贞观二十三年更名。有铁。有 永安井盐官。云安,上。有盐官。巫山,中。有巫山。大昌。下。有盐官。
澧州澧阳郡,上。土贡:纹绫、纻綀缚巾、犀角、竹簟、光粉、柑、橘、恒山、 蜀漆。户万九千六百二十,口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县四:澧阳,望。有关山。安 乡,中。贞观元年省孱陵县入焉。石门,中。有铁。慈利。中下。武德中置崇义县, 麟德元年省入焉。本故崇州。
朗州武陵郡,下。土贡:葛、纻綀簟、柑、犀角。户九千三百六,口四万三千 七百六十。县二:武陵,上。北有永泰渠,光宅中,刺史胡处立开,通漕,且为火 备;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开元二十七年,刺史李璡增修,接古专陂,由黄土堰 注白马湖,分入城隍及故永泰渠,溉田千余顷;东北八十九里有考功堰,长庆元年, 刺史李翱因故汉樊陂开,溉田千一百顷;又有右史堰,二年,刺史温造增修,开后 乡渠,经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又北百一十九里有津石陂,本圣历初,令崔嗣业 开,翱、造亦从而增之,溉田九百顷。翱以尚书考功员外郎,造以起居舍人,出为 刺史,故以官名。东北八十里有崔陂,东北三十五里有槎陂,亦嗣业所修以溉田, 后废。大历五年,刺史韦夏卿复治槎陂,溉田千余顷。十三年以堰坏遂废;有枉山。 龙阳。中上。
忠州南宾郡,下。本临州,义宁二年析巴东郡之临江置,贞观八年更名。土贡: 生金、绵、苏薰席、文刀。户六千七百二十二,口四万三千二十六。县五:临江, 中下。有盐。丰都,中下。义宁二年析临江置。南宾,中下。武德二年析浦州之武 宁置。有铁。垫江,中下。桂溪。中下。本清水,武德二年析临江置,天宝元年更 名。
涪州涪陵郡,下。武德元年以渝州之涪陵镇置。土贡:麸金、文刀、獠布、蜡。 户九千四百,口四万四千七百二十二。县五:涪陵,中下。武德二年置,并置武龙 县。又析涪陵、巴县地置永安县。开元二十二年省永安入乐温。宾化,下。本隆化, 贞观十一年置,先天元年更名。武龙,中下。乐温,中下。武德二年析巴县地置, 隶南潾州,九年来属。温山。下。本隶南潾州,后来属。
万州南浦郡,下。本南浦州,武德二年析信州置。八年州废,以南浦、梁山隶 夔州,武宁隶临州。九年复置,曰浦州。贞观八年更名。土贡:麸金、药子。户五 千一百七十九,口二万五千七百四十六。县三
南浦,中。有涂祇监、渔阳监,盐 官二。武宁,中下。梁山。中下。
襄州襄阳郡,望。土贡:纶巾,漆器,库路真二品:十乘花文、五乘碎石文, 柑,蔗,芋,姜。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二千一。县七:有府一,曰汉 津。襄阳,望。贞观八年省常平县入焉。有岘山。邓城,紧。本安养,天宝元年曰 临汉,贞元二十一年更名。谷城,上。武德四年以谷城、阴城置酂州,五年州废, 二县来属。贞观八年省阴城入焉。有薤山。义清,中。贞观八年省南漳入焉,南漳 本临沮。南漳,中下。本荆山,武德二年析南漳置,以县置重州,并置重阳、平阳、 渠阳、土门、归义五县。七年省渠阳入荆山,省平阳入重阳,省土门、归义入房州 之永清。贞观元年州废,以荆山来属,徙重阳于故重州,隶迁州。八年省重阳入荆 山。开元十八年徙于故南漳,因改名。有荆山。乐乡,中下。本隶竟陵郡,武德四 年以乐乡及襄州之率道、上洪置鄀州。贞观元年又领长寿,省上洪。八年州废,以 长寿隶温州,乐乡、率道来属。宜城。上。本率道,贞观八年省汉南县入焉,天宝 七载更名。有石梁山、阴山。
泌州淮安郡,上。本昌州舂陵郡,治枣阳。武德五年以唐城山更名唐州,九年 徙治比阳。天宝元年更郡名。天祐三年,硃全忠徙治泌阳,表更名。土贡:绢、布。 户四万二千六百四十三,口十八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县七:泌阳,中。本上马,贞 观元年省入湖阳,开元十三年复置,天宝元年更名。比阳,上。本淮安郡治,武德 四年曰显州,领比阳、慈丘、平氏、显冈、桐柏五县。贞观二年省显冈。九年州废, 县皆来属。慈丘,上。桐柏,中。武德初置纯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有桐柏山; 有淮渎祠。平氏,中。有祈中山。湖阳,中。武德四年以县置湖州,贞观元年州废, 来属。有蓼山。方城。上。本淯阳郡治。武德二年曰北澧州,领方城、真昌二县。 贞观元年省真昌。八年曰鲁州,九年州废,以方城来属。
隋州汉东郡,上。土贡:合罗、绫、葛、覆盆。户二万三千九百一十七,口十 万五千七百二十二。县四:隋,上。武德四年省安贵县入焉。五年省平林、顺义县 入焉。光化,上。枣阳,上。本隶唐州。武德五年省唐州之清漳县入焉。贞观元年 又省唐州之舂陵县入焉。十年以枣阳来属。有光武山。唐城。上。开元二十六年以 客户析枣阳地置。
邓州南阳郡,上。土贡:丝布、茅菊。户四万三千五十五,口十六万五千二百 五十七。县六:穰,望。武德四年析置平晋县,以新野置新州,寻废新州,以新野 来属。六年省平晋县。又领深阳县,贞观元年省,乾元元年省新野,皆入焉。南阳, 紧。武德三年以南阳及舂陵郡之上马置宛州,并置云阳、上宛、安固三县。八年州 废,以上马隶唐州,省云阳、上宛,以安固入南阳,来属。圣历元年曰武台。神龙 初复故名。有铜。向城,上。武德三年以县置淯州。八年州废,隶北澧州,州废, 来属。圣历元年曰武清。神龙初复故名。北八十里有鲁阳关。临湍,上。本新城。 武德二年以县置郦州,八年州废,来属。贞观元年省冠军县入焉。天宝元年更名。 又有顺阳县,武德二年析冠军置,六年省。内乡,上。本淅阳郡治。武德二年曰淅 州,并置默水县。贞观八年州废,省默水入内乡,来属。有岵山。菊潭。中。开元 二十四年析新城置。
均州武当郡,下。义宁二年析淅阳郡之武当、均阳置。贞观元年州废,二县隶 淅州。八年以武当、郧乡复置。土贡:山鸡尾、麝香。户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万 八百九。县三:有府一,曰至诚。武当,上。义宁二年析置平陵县,武德七年省, 八年省均阳入焉。东南百里有盐池。有武当山。郧乡,上。本隶淅阳郡。武德元年 以郧乡、安福置南丰州,并置堵阳、黄沙、白沙、固城四县。八年省黄沙、白沙、 固城,是年州废,以郧乡、安福、堵阳隶淅州。贞观元年省安福、堵阳入焉。有精 舍山,本独山,天宝中更名。丰利。上。有伏龙山;有锡义山,一名天心山。
房州房陵郡,上。武德元年析迁州之竹山、上庸置。贞观十年徙治房陵。土贡: 蜡、苍矾、麝香、钟乳、雷丸、石膏、竹綍。户万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万一千七 百八。县四:房陵,上。本光迁,房陵郡治,武德元年曰迁州,并析置受阳、淅川、 房陵三县。五年省淅川。七年省房陵、受阳。贞观十年州废,来属,更光迁曰房陵。 永清,中下。本隶迁州,州废,来属。有房山。竹山,中下。武德元年析置武陵县, 贞观十年省。上庸。上。
复州竟陵郡,上。本沔阳郡,治竟陵。贞观七年徙治沔阳。天宝元年更名。宝 应二年复故治。土贡:白纻、白蜜。户八千二百一十,口四万四千八百八十五。县 三:沔阳,上。竟陵,上。有五花山;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监利。 中下。
郢州富水郡,上。本竟陵郡,治长寿。贞观元年州废,以长寿隶鄀州,十七年 复置,治京山,后还治长寿。土贡:纻布、葛、蕉、春酒麹、枣、节米。户万二千 四十六,口五万七千三百七十五。县三:长寿,上。贞观元年省蓝水县入焉。京山, 上。本隶
安州。武德四年以京山、富水二县置温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县皆来属。
富水。上。有白沙山。
金州汉阴郡,上。本西城郡,天宝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载更名。土贡:麸金、 茶牙、椒、乾漆、椒实、白胶香、麝香、杜仲、雷丸、枳壳、枳实、黄蘖。有橘官。 户万四千九十一,口五万七千九百二十九。县六:有府一,曰洪义。西城,上。本 金川,义宁二年更名。有牛山。汉水有金。洵阳,中下。武德元年以县置洵州,并 置洵城、驴川二县,七年州废,县皆来属。贞观二年省驴川,八年省洵城。东有申 口镇城。淯阳,上。本黄土,天宝元年更名,大历六年省入洵阳,长庆初复置。石 泉,中下。圣历元年曰武安,神龙元年复故名,大历六年省入汉阴,永贞元年复置。 汉阴,中下。本安康。武德元年以县置西安州,并置宁郁、广德二县。二年曰直州。 贞观元年州废,省宁郁,以广德入安康,来属。至德二载更名。西有方山关,贞观 十二年置。月川水有金。平利。中下。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历六年省入西城, 长庆初复置。有女娲山。
右东道采访使,治襄州。
兴元府汉中郡,赤。本梁州汉川郡,开元十三年以“梁”“凉”声相近,更名 褒州,二十年复曰梁州,天宝元年更郡名,兴元元年为府。土贡:縠、蜡、红蓝、 燕脂、夏蒜、冬笋、糟瓜、柑、枇杷、茶。户三万七千四百七十,口十五万三千七 百一十七。县五:有府一,曰丽水。南郑,次赤。有旱山、玉女山、中梁山。褒城, 次畿。义宁二年更名褒中。贞观三年复故名。有牛头山;北有甘宁关。城固,次畿。 武德二年更名唐固,三年析置白云县,九年省。贞观二年复故名。西,次畿。武德 三年以县置褒州,析利州之绵谷置金牛县,八年州废,二县来属。宝历元年省金牛 县入焉。西南有百牢关。有锡,有铁。三泉。次畿。武德四年析利州之绵谷置,以 县置南安州,并置嘉牟县。八年州废,省嘉牟,以三泉隶利州。天宝元年来属。
洋州洋川郡,雄。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乡、黄金、兴势置,天宝十五载徙治兴 道。土贡:白交梭、火麻布、野苎麻、蜡、白胶香、麝香。户二万三千八百四十九, 口八万八千三百二十七。县四:兴道。紧。本兴势,贞观二十三年更名。有骆谷路, 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西乡,上。武德四年析置洋源县,宝历元年省。有云亭 山。黄金,中。有子午谷路。真符。中。本华阳,开元十八年析兴道置。天宝三载 省。八载开清水谷路,复置,因凿山得玉册,更名,隶京兆府。十一载来属。有太 白山、金星洞。
利州益昌郡,下都督府。本义城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金、丝布、粱米、 蜡烛、鯄鱼、天门冬、芎藭、麝香。户万三千九百一十,口四万四千六百。县六: 绵谷,上。有铁。葭萌,上。益昌,中下。嘉川,中下。胤山,中下。本义城,义 宁二年曰义清。武德七年以义清、岐坪、隆州之奉国置西平州。贞观二年州废,以 义清来属,岐坪、奉国隶阆州。天宝元年更名。景谷。中下。武德四年以景谷及龙 州之方维置沙州。贞观元年州废,省方维为镇,以景谷来属。宝历元年省,寻复置。 西有石门关。西北有白坝、鱼老二镇城。
凤州河池郡,下。土贡:布、蜡烛、麝香。户五千九百一十八,口二万七千八 百七十七。县三:有府一,曰归昌。梁泉,中下。武德元年析置黄花县,宝历元年 省。有银,有铁。两当,中下。有银。河池。中下。
兴州顺政郡,下。土贡:蜡、漆、丹沙、蜜、笋。户二千二百二十四,口万一 千四十六。县二:顺政,中。有铁,南有兴城关。长举。中下。元和中,节度使严 砺自县而西疏嘉陵江三百里,焚巨石,沃醯以碎之,通漕以馈成州戍兵。州又领鸣 水县,长庆元年省入焉。有铁。
成州同谷郡,下。本汉阳郡,治上禄,天宝元年更名,宝应元年没吐蕃,贞元 五年,于同谷之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咸通七年复置,徙治宝井堡,后徙治同谷。 土贡:蜡烛、麝香、鹿茸、防葵、狼毒。户四千七百二十七,口二万一千五百八。 县三:有府一,曰平阴。有静戎军,宝应元年徙马邑州于盐井城置。同谷,中下。 武德元年以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州废,来属,咸通十三年复置。上禄,中。没蕃 后废。有仇池山;有盐。汉源。中下。没蕃后废。
文州阴平郡,下。义宁二年析武都郡之曲水、正西、长松置。土贡:麸金、、 绵、麝香、白蜜、蜡烛、柑。户千九百八,口九千二百五。县一:曲水。中下。贞 观元年省正西县,贞元六年省长松县,皆来属。
扶州同昌郡,下。乾元后没吐蕃,大中二年,节度使郑涯收复。土贡:麝香、 当归、芎藭。户二千四百一十八,口万四千二百八十五。县四:有府二,曰安川、 会川。同昌,中下。帖夷,中下。万岁通天二年曰武进,神龙元年复故名。万全, 中下。本尚安,至德二年更名。钳川。中下。
集州符阳郡,下。武德元年,析梁州之难江,巴州之符阳、长池、白石置。土 贡:蜡烛、药子。户四千三百五十三,口二万五千七百二十六。县三:难江,上。 武德九年析置平桑县,贞观元年省,二年复置,六年省
又省长池县入焉。大牟, 下。武德二年徙静州治狄平,更狄平曰地平。十七年废静州,以大牟、清化隶巴州, 地平来属。永泰元年以大牟隶集州,更地平曰通平,宝历元年省。嘉川。下。本隶 利州,贞观二年隶静州,州废,还隶利州,永泰元年来属。
壁州始宁郡,下。武德八年析巴州之始宁县地置。土贡:、绵、马策。户万 三千三百六十八,口五万四千七百五十七。县五:通江,上。本诺水,隶万州。武 德中省,八年又析巴州之始宁复置,天宝元年更名。广纳,中。武德三年析始宁、 归仁置,宝历元年省,大中初复置。符阳,中。本隶清化郡,武德元年隶集州,八 年来属,贞观八年复隶集州,长安三年来属,景云二年又隶集州,永泰元年来属。 白石,中。本隶清化郡,武德元年隶集州,八年来属。东巴。中。本太平,开元二 十三年置,天宝元年更名。
巴州清化郡,中。土贡:麸金、绵、、赀布、花油、橙、石蜜。户三万二百 一十,口九万一千五十七。县九:化城,上。盘道,中下。宝历元年省入恩阳,长 庆中复置。清化,上。武德元年置静州,又析置大牟、狄平二县。曾口,中。归仁, 中。始宁,中。其章,中。宝历元年省,大中元年复置。恩阳,中。贞观十七年省, 万岁通天元年复置。七盘。上。久视元年置。
蓬州蓬山郡,下。本咸安郡,武德元年,以巴州之安固、伏虞,隆州之仪陇、 大寅,渠州之宕渠、咸安置,开元二十九年徙治大寅,至德二载更郡名。土贡:绵、 。户万五千五百七十六,口五万三千三百五十三。县七:蓬池,中。本大寅,广 德元年更名,后省,开成元年复置。良山,中。本安固,天宝元年更名,宝历元年 省入蓬池,大中中复置。仪陇,中。武德三年以县置方州。八年州废,还隶蓬州。 伏虞,中。宕渠,中下。宝历元年省入蓬山,大中中复置。蓬山,上。本咸安,至 德二载更名。朗池。中。武德四年析果州之相如县置,隶果州,宝应元年来属。宝 历元年省,开成二年复置。
通州通川郡,上。土贡:、绵、蜜、蜡、麝香、枫香、白药实。户四万七百 四十三,口十一万八百四。县九:通川,上。武德二年置思来县,贞观元年省入焉。 永穆,上。本隶巴州。武德二年以永穆及归仁置万州,又置诺水、广纳、太平、恒 丰四县,七年省诺水。贞观元年州废,以归仁还隶巴州,广纳隶壁州,省太平、恒 丰入永穆,来属。三冈,中。宝历元年省,大中五年复置。石鼓,中。宝历元年省, 大中元年复置。东乡,中。武德三年置南石州,又置下蒲、昌乐二县。八年州废, 省昌乐入石鼓,下蒲入东乡,来属。宣汉,中下。武德元年置南井州,并析置东关 县。贞观元年州废,省东关,以宣汉来属。有盐,有金。新宁,中下。武德二年析 通川置。大和三年隶开州,四年来属。巴渠,中。永泰元年析石鼓置,大和三年隶 开州,四年来属。阆英。中。天宝九载置。
开州盛山郡,下。本万世郡,义宁二年,析巴东郡之盛山、新浦,通川郡之万 世、西流置,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白纻布、柑、芣絪实。户五千六百六十,口三 万四百二十一。县三:开江,上。本盛山,贞观元年省西流县入焉,广德元年更名。 新浦,中下。万岁。中下。本万世,贞观二十三年更名,宝历元年省,寻复置。有 盐。东南五里有灵洞,贞元九年雷雨震开。
阆州阆中郡,上。本隆州巴西郡,先天二年避玄宗名更州名,天宝元年更郡名。 土贡:莲绫、绵、绢、、縠。户二万九千五百八十八,口十三万二千一百九十二。 县九:阆中,紧。本阆内,武德四年更名,是年析置思恭县,七年省。有灵山;有 盐。晋安,中。本晋城,武德中避隐太子名更。南部,上。有盐。苍溪,中下。有 云台山、紫阳山。西水,中下。奉国,上。武德七年隶西平州,贞观元年州废,还 隶隆州。新井,中。武德元年析南部、晋安置。有盐。新政,中。本新城,武德四 年析南部、相如置,避隐太子名更。有盐。岐坪。中。本隶利州,开元二十三年来 属,宝历元年省入奉国、苍溪,天复中,王建表置。
果州南充郡,中。武德四年析隆州之南充、相如置,大历六年更名充州,十年 复故名。土贡:绢、丝布。户三万三千六百四,口八万九千二百二十五。县五:南 充,上。有盐。相如,中。有盐。流奚,中。开耀元年析南充置。西充,上。武德 四年析南充置。有盐。岳池。中。万岁通天二年析南充、相如置。有龙扶速山。
渠州潾山郡,下。本宕渠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绵、药实、买子本实。 户九千九百五十七,口二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县三:流江,上。武德元年析置义兴 县,别置賨城县,八年皆省。渠江,中。本賨城,武德元年曰始安,又析置丰乐县, 八年省。天宝元年更名。潾山。中下。武德元年析潾水置,以县置潾州,并置盐泉 县及渠州之潾水、垫江以隶之。三年以潾水来属。八年州废,以垫江隶忠州,潾山 来属。久视元年分蓬州之宕渠置大竹县,隶蓬州。至德二载来属。宝历元年省潾水、 大竹入潾山。有铁。
右西道采访使,治梁州。
陇右道,盖古雍、梁
二州之境,汉天水、武都、陇西、金城、武威、张掖、酒泉、炖煌等郡,总为鹑首分。
为州十九,都护府二,县六十。
其名山:秦岭、陇坻、鸟鼠同穴、硃圉、西倾、积石、合黎、崆峒、三危。
其大川:河、洮、弱、羌、休屠之泽。
厥赋:布、麻。
厥贡:金屑、砺石、鸟兽、革角。
自禄山之乱,河右暨西平、武都、合川、怀道等郡皆没于吐蕃,宝应元年又陷秦、渭、洮、临,广德元年复陷河、兰、岷、廓,贞元三年陷安西、北廷,陇右州县尽矣。
大中后,吐蕃微弱,秦、武二州浙复故地,置官守。
五年,张义潮以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来归,而宣、懿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
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
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以地震徙治成纪之敬亲川,天宝元年还治上邽,大中三年复徙治成纪。
土贡:龙须席、芎藭。
户二万四千八百二十七,口十万九千七百四十。
县六:有府六,曰成纪、脩德、清德、清水、三度、长川。
成纪,上。有银,有铜,有铁。
上邽,上。有嶓冢山。
伏羌,中。本冀城。
武德二年更名,是年,以伏羌及渭州之陇西置伏州,八年州废,县还故属。
九年析置盐泉县,贞观元年更名夷宾,三年省。
有石臼山、硃圉山。
陇城,下。武德二年以县置文州,八年州废,来属。
贞观三年置长川县,六年省入焉。
有银。
清水,下。武德四年以县置邽州,六年州废,来属。
又有秦岭县,贞观十七年省。
大中二年先收复,权隶凤翔府,三年来属。
东五十里有大震关;有银。
长道。中下。本隶成州,天宝末废,咸通十三年复置,来属。
有盐。
河州安昌郡,下。本枹罕郡,天宝元年更名。
土贡:麝香。
户五千七百八十二,口三万六千八十六。
县三:西百八十里有镇西军,开元二十六年置;西八十里索恭川有天成军,西百余里雕窠城有振威军,皆天宝十三载置;西南四十里有平夷守捉城。
枹罕,中下。有可蓝关。
大夏,中下。贞观元年省入枹罕,三年复置。
凤林。中下。本乌州,贞观七年置,十一年州废,更置安昌县,来属,天宝元年更名。
北有凤林关,有积石山。
渭州陇西郡,中都督府。
土贡:龙须席、麝香、秦艽。
户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
县四:有府四,曰渭源、平乐、临源、万年。
襄武,上。陇西,上。鄣,下。天授二年曰武阳,神龙元年复故名。
南二里有盐井。
渭源。上。高宗上元二年更名首阳,于渭源故县别置渭源县。
仪凤三年省首阳入渭源。
有鸟鼠同穴山,一名青雀山。
鄯州西平郡,下都督府。
土贡:牸犀角。
户五千三百八十九,口二万七千一十九。
县三:星宿川西有安人军,西北三百五十里有威戎军;西南二百五十里有绥和守捉城,南百八十里有合川守捉城。
湟水,中。龙支,中。肃宗上元二年,州没吐蕃,以龙支、鄯城隶河州。
鄯城。中。仪凤三年置。
有土楼山,有河源军,西六十里有临蕃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戎城;又西南六十里有定戎城。
又南隔涧七里有天威军,军故石堡城,开元十七年置,初曰振武军,二十九年没吐蕃,天宝八载克之,更名;又西二十里至赤岭,其西吐蕃,有开元中分界碑。
自振武经尉迟川、苦拔海、王孝杰米栅九十里至莫离驿。
又经公主佛堂、大非川二百八十里至那录驿,吐浑界也。
又经暖泉、烈谟海,四百四十里渡黄河,又四百七十里至众龙驿。
又渡西月河,二百一十里至多弥国西界。
又经犛牛河度藤桥,百里至列驿。
又经食堂、吐蕃村、截支桥,两石南北相当,又经截支川,四百四十里至婆驿。
乃度大月河罗桥,经潭池、鱼池,五百三十里至悉诺罗驿。
又经乞量宁水桥,又经大速水桥,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唐使入蕃,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
又经鹘莽峡十余里,两山相崟,上有小桥,三瀑水注如泻缶,其下如烟雾,百里至野马驿。
经吐蕃垦田,又经乐桥汤,四百里至閤川驿。
又经恕谌海,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旁有三罗骨山,积雪不消。
又六十里至突录济驿,唐使至,赞普每遣使慰劳于此。
又经柳谷莽布支庄,有温汤,涌高二丈,气如烟云,可以熟米。
又经汤罗叶遗山及赞普祭神所,二百五十里至农歌驿。
逻些在东南,距农歌二百里,唐使至,吐蕃宰相每遣使迎候于此。
又经盐池、暖泉、江布灵河,百一十里渡姜济河,经吐蕃垦田,二百六十里至卒歌驿。
乃渡臧河,经佛堂,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其西南拔布海。
兰州金城郡,下。以皋兰山名州。
土贡:麸金、麝香、渼鼠。
户二千八百八十九,口万四千二百二十六。
县二:有府二,曰金城、广武。又有榆林军。
五泉,下。咸亨二年更名金城,天宝元年复故名。
北有金城关。
金城。下。本广武县,乾元二年更名。
临州狄道郡,下都督府。天宝三载析金城郡之狄道县置。
县二:有临洮军,久视元年置,宝应元年没吐蕃。
狄道,下。长乐。下。本安乐,天宝后置,乾元后更名。
阶州武都郡,下。本武州,因没吐蕃,废,大历二年复置为行州,咸通中始得故地,龙纪初遣使招葺之,景福元年更名,治皋兰镇。
土贡:麝香、蜜、蜡烛、山鸡尾。
羚羊角。户二千九百二十三,口万五千三百一十三。县三:将利,中下。州 又领建威县,贞观元年省入焉。福津,中下。本覆津,景福元年更名。盘堤。中下。 没蕃后不复置。
洮州临洮郡,下。本治美相,贞观八年徙治临潭。开元十七年州废,以县隶岷 州,二十年复置,更名临州,二十七年复故名。土贡:甘草、麝香。户二千七百, 口万五千六十。县一;有府一,曰安西。有莫门军,仪凤二年置;西八十里磨禅川 有神策军,天宝十三载置。临潭。中。本美相。贞观四年徙治洪和城,以故地置旭 州。五年又置临潭县。八年州废,以临潭来属,徙州来治,迁于洮阳城。十二年省 博陵县,天宝中省美相县,皆入临潭。西百六十里有广恩镇,有西倾山。
岷州和政郡,下。义宁二年析临洮郡之临洮、和政置。土贡:龙须席、甘草。 户四千三百二十五,口二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县三:有府三,曰祐川、临洮、和政。 溢乐,中下。本临洮,义宁二年更名,贞观二年析置当夷县,神龙元年省。有岷山, 西有崆峒山。祐川,中下。本基城,义宁二年置,先天元年更名。和政。中。有阔 博山。
廓州宁塞郡,下。本浇河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麸金、酥、大黄、戎盐、 麝香。户四千二百六十一,口二万四千四百。县三:西有宁边军,本宁塞军;西八 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西南百四十里洪济桥有金天军,其东南八十里百谷城有武宁 军;南二百里黑峡川有曜武军;皆天宝十三载置。广威,下。本化隆,先天元年曰 化成,天宝元年又更名。达化,下。西有积石军,本静边镇,仪凤二年为军;东有 黄沙戍。米川。下。贞观五年置,又以县置米州,十年州废,隶河州。永徽六年来 属。
叠州合川郡,下。武德二年析洮州之合川、乐川、叠川置。土贡:麝香。户千 二百七十五,口七千六百七十四。县二:有府一,曰长利。合川,下。武德五年以 党项户置安化、和同二县,寻省。贞观二年省乐川、叠川入焉。有渭砻山。常芬。 下。武德元年以县置芳州,并置丹岭县。四年以丹岭隶洮州。贞观二年置恒香县, 侨治恒香戍,复以丹岭隶芳州。高宗上元二年陷吐蕃,神龙元年州废,省丹岭、恒 香,以常芬来属。
宕州怀道郡,下。本宕昌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麸金、散金、麝香。户千 一百九十,口七千一百九十九。县二:有府二,曰同归、常吉。怀道,下。贞观三 年省和戎县入焉。西百八十三里有苏董戍。有同均山。良恭。下。贞观元年以成州 之潭水来属,后省入焉。
凉州武威郡,中都督府。土贡:白绫、龙须席、毯、野马革、芎藭。户二万二 千四百六十二,口十一万二百八十一。县五:有府六,曰明威、洪池、番禾、武安、 丽水、姑臧。又有赤水军,本赤乌镇,有赤青泉,因名之,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 军之最大也;西二百里有大斗军,本赤水守捉,开元十六年为军,因大斗拔谷为名; 东南二百里有乌城守捉,南二百里有张掖守捉,西二百里有交城守捉;西北五百里 有白亭军,本白亭守捉,天宝十四载为军。姑臧,中下。北百八十里有明威戍,西 北百六十里有武安戍;有武兴盐池、黛眉盐池。神乌,下。武德三年置,贞观元年 省,总章元年复置,曰武威,神龙元年复故名。昌松,中。东北百五十里有白山戍。 天宝,中下。本番禾,咸亨元年以县置雄州,调露元年州废来属,天宝三载以山出 醴泉更名。有通化镇,有焉支山。嘉麟。神龙二年于故汉鸾鸟县城置,景龙元年省, 先天二年复置。
沙州敦煌郡,下都督府。本瓜州,武德五年曰西沙州,贞观七年曰沙州,土贡: 子、黄矾、石膏。户四千二百六十五,口万六千二百五十。县二:有府三,曰龙勒、 效谷、悬泉。有豆卢军,神龙元年置。敦煌,下。东四十七里有盐池,有三危山。 寿昌。下。武德二年析敦煌置,永徽元年省,乾封二年复置,开元二十六年又省, 后复置,治汉龙勒城。西有阳关,西北有玉门关;有云雨山。
瓜州晋昌郡,下都督府。武德五年析沙州之常乐置。土贡:野马革、紧鞓、草 豉、黄矾、绛矾、胡桐律。户四百七十七,口四千九百八十七。县二:有府一,曰 大黄。西北千里有墨离军。晋昌,中下。本常乐,武德四年更名。东北有合河镇, 又百二十里有百帐守捉,又东百五十里有豹文山守捉,又七里至宁寇军,与甘州路 合。常乐。中下。武德五年别置。有拔河帝山。
甘州张掖郡,下。土贡:麝香,野马革,冬柰,苟杞实、叶。户六千二百八十 四,口二万二千九十二。县二:西北百九十里祁连山北有建康军,证圣元年,王孝 杰以甘、肃二州相距回远,置军;西百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张掖,上。有祁连山、 合黎山。北九百里有盐池,西有巩笔驿。删丹。中下。北渡张掖河,西北行出合黎 山峡口,傍河东壖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二载为军;军 东北有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
肃州酒泉郡,下。武德二年析甘州之福禄、瓜州之玉门置。土贡:麸金、野马 革、苁蓉、柏脉根。户二千二百三十,口八千四百七十六。县三:有酒泉
威远二 守捉城。
酒泉,中下。本福禄,唐初更名。西十五里有兴圣皇帝陵,七十里有洞庭 山,出金;有昆仑山。
福禄,下。武德二年别置。东南百二十里有祁连戍,东北八 十里有盐池。
玉门。中下。贞观元年省,后复置。开元中没吐蕃,因其地置玉门军, 天宝十四载废军为县。北有独登山,出盐,以充贡;有神雨山。
伊州伊吾郡,下。本西伊州,贞观六年更名。土贡:香枣、阴牙角、胡桐律。 户二千四百六十七,口万一百五十七。县三:西北三百里甘露川有伊吾军,景龙四 年置。
伊吾,下。贞观四年置,并置柔远县,神功元年省入焉。在大碛外,南去玉 门关八百里,东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里。有折罗漫山,亦曰天山;南二里有咸池海。
纳职,下。贞观四年以鄯善故城置,开元六年省,十五年复置。南六十里有陆盐池。 自县西经独泉、东华、西华驼泉,渡茨萁水,过神泉,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 西南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别自罗护守捉西北上乏驴领, 百二十里至赤谷;又出谷口,经长泉、龙泉,百八十里有独山守捉;又经蒲类,百 六十里至北庭都护府。
柔远。下。
西州交河郡,中都督府。贞观十四年平高昌,以其地置。开元中曰金山都督府。 天宝元年为郡。土贡:丝、芃布、氈、刺蜜、蒲萄五物酒浆煎皱乾。户万九千一十 六,口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六。县五:有天山军,开元二年置。自州西南有南平、安 昌两城,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礌石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又四十里至 焉耆界吕光馆;又经盘石百里,有张三城守捉;又西南百四十五里经新城馆,渡淡 河,至焉耆镇城。
前庭,下。本高昌,宝应元年更名。
柳中,下。
交河,中下。自 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又北入谷百三十里,经柳谷,渡金沙岭,百六十里,经石会 汉戍,至北庭都护府城。
蒲昌,中。本隶庭州,后来属。西有古屯城、弩支城,有 石城镇、播仙镇。
天山。下。有天山。
北庭大都护府,本庭州,贞观十四年平高昌,以西突厥泥伏沙钵罗叶护阿史那 贺鲁部落置,并置蒲昌县,寻废,显庆三年复置,长安二年为北庭都护府。土贡: 阴牙角、速霍角、阿魏截根。户二千二百二十六,口九千九百六十四。县四:有瀚 海军,本烛龙军,长安二年置,三年更名,开元中盖嘉运增筑;西七百里有清海军, 本清海镇,天宝中为军;南有神山镇。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 冯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百里至轮台县,又 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又渡里移得建河,七十里有乌宰守捉,又渡白杨河,七十 里有清镇军城,又渡叶叶河,七十里有叶河守捉,又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 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又经黄草泊、大漠、小碛,渡石漆河, 逾车岭,至弓月城;过思浑川、蛰失蜜城,渡伊丽河,一名帝帝河,至碎叶界;又 西行千里至碎叶城,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
金满,下。
轮台,下。有静塞军, 大历六年置。
后庭,下。本蒲类,隶西州,后来属,宝应元年更名。有蒲类、郝遮、 咸泉三镇,特罗堡。
西海。下。宝应元年置。
安西大都护府,初治西州。显庆二年平贺鲁,析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 分种落列置州县,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又徙治高昌故地。三年徙治龟兹都督府, 而故府复为西州。咸亨元年,吐蕃陷都护府。长寿二年收复安西四镇。至德元载更 名镇西。后复为安西。土贡:罔砂、绯氈、偏桃人。吐蕃既侵河、陇,惟李元忠 守北庭,郭昕守安西,与沙陀、回纥相依,吐蕃攻之久不下。建中二年,元忠、昕 遣使间道入奏,诏各以为大都护,并为节度。贞元三年,吐蕃攻沙陀、回纥,北庭、 安西无援,遂陷。有保大军,屯碎叶城;于阗东界有兰城、坎城二守捉城,西有葱 岭守捉城,有胡弩、固城、吉良三镇,东有且末镇,西南有皮山镇;焉耆西有于术、 榆林、龙泉、东夷僻、西夷僻、赤岸六守捉城。
右陇右采访使,治善阝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译文
地理四
山南道,大致是古代荆州和梁州的区域,包括汉代的南郡、武陵、巴郡、汉中、南阳以及江夏、弘农、广汉、武都等郡。江陵、峡州、归州、夔州、澧州、朗州、复州、郢州、襄州、房州属于鹑尾星次,邓州、隋州、泌州、均州属于鹑火星次,兴元、金州、洋州、凤州、兴州、成州、文州、扶州、利州、集州、壁州、巴州、蓬州、通州、开州、忠州、万州、涪州、阆州、果州、渠州属于鹑首星次。共有两个府,三十三个州,一百六十一个县。著名的山有:嶓冢山、熊耳山、铜梁山、巫山、荆山、岘山。主要的河流有:巴水、汉水、沮水、淯水。这里的赋税主要是绢、布、绵。贡品有金、丝、纻、漆。
江陵府江陵郡,原本是荆州的南郡,天宝元年改名为江陵郡。肃宗上元元年称为南都,设为府。第二年撤销南都称号,同年又恢复南都称号,不久再次撤销。这里的贡品有:方纹绫、赀布、柑、橙、橘、椑、白鱼、糖蟹、栀子、贝母、覆盆、乌梅、石龙芮。有三万零三百九十二户,十四万八千一百四十九口人。下辖八个县:有一个府,名为罗含。有永安军,乾元二年设立。江陵县,次赤。贞观十七年撤销安兴县并入江陵。贞元八年,节度使嗣曹王皋修筑古堤,扩大了五千顷良田,每亩收一钟粮食。又在江南废弃的沙洲上建造房屋,架设了两座桥梁。荆州人习惯饮用陂泽的水,于是教人们凿井,人们觉得非常方便。枝江县,次畿。上元元年从江陵县分出设立长宁县,第二年撤销枝江县并入长宁县。大历六年恢复枝江县,撤销长宁县。当阳县,次畿。武德四年设立平州,并分设临沮县。六年改名为玉州。八年撤销州,撤销临沮县,将当阳县划归江陵府。有南紫盖山、北紫盖山。长林县,次畿。武德四年在东境设立基州,并设立章山县。七年撤销州,将章山县划归郢州。郢州撤销后,划归江陵府。八年撤销章山县并入长林县。石首县,次畿。武德四年设立。松滋县,次畿。公安县,次畿。荆门县。次畿。贞元二十一年从长林县分出设立。
峡州夷陵郡,中等。原本治所在下牢戍,贞观九年迁到步阐垒。这里的贡品有:纻葛、箭竹、柑、茶、蜡、芒硝、五加、杜若、鬼臼。有八千零九十八户,四万五千六百零六口人。下辖四个县:夷陵县,上等。西北二十八里有下牢镇。有黄牛山。宜都县,中下等。原本是宜昌县,隶属南郡。武德二年改名,以宜都县和峡州的夷道县设立江州,六年改名为东松州。贞观八年撤销州,撤销夷道县并入宜都县,划归峡州。长阳县,中下等。原本隶属南郡。武德四年以长阳县设立睦州,并设立巴山、盐水两县。八年撤销州,撤销盐水县,将长阳、巴山两县划归东松州。州撤销后,划归峡州。天宝八年撤销巴山县并入长阳县。远安县。中下等。有神马山,原本叫白马山,天宝元年改名。
归州巴东郡,下等。武德二年从夔州的秭归、巴东两县分出设立。这里的贡品有:纻葛、茶、蜜、蜡。有四千六百四十五户,二万三千四百一十七口人。下辖三个县:秭归县,中等。有盐;东南八十五里有太清镇城。巴东县,中下等。有盐,有铁。兴山县。中下等。武德三年从秭归县分出设立。
夔州云安郡,下都督府。原本是信州巴东郡,武德二年改州名,天宝元年改郡名。这里的贡品有:纻锡布、熊、罴、山鸡、茶、柑、橘、蜜、蜡。有一万五千六百二十户,七万五千口人。下辖四个县:有一个府,名为东阳。奉节县,上等。原本是人复县,贞观二十三年改名。有铁。有永安井盐官。云安县,上等。有盐官。巫山县,中等。有巫山。大昌县。下等。有盐官。
澧州澧阳郡,上等。这里的贡品有:纹绫、纻綀缚巾、犀角、竹簟、光粉、柑、橘、恒山、蜀漆。有一万九千六百二十户,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口人。下辖四个县:澧阳县,望等。有关山。安乡县,中等。贞观元年撤销孱陵县并入安乡县。石门县,中等。有铁。慈利县。中下等。武德年间设立崇义县,麟德元年撤销并入慈利县。原本是崇州。
朗州武陵郡,下等。这里的贡品有:葛、纻綀簟、柑、犀角。有九千三百零六户,四万三千七百六十口人。下辖两个县:武陵县,上等。北有永泰渠,光宅年间,刺史胡处立开凿,用于通漕运,并且作为防火设施;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开元二十七年,刺史李璡增修,连接古专陂,由黄土堰注入白马湖,分流进入城隍和故永泰渠,灌溉田地千余顷;东北八十九里有考功堰,长庆元年,刺史李翱因故汉樊陂开凿,灌溉田地一千一百顷;又有右史堰,二年,刺史温造增修,开凿后乡渠,经过九十七里,灌溉田地二千顷;又北一百一十九里有津石陂,原本是圣历初年,县令崔嗣业开凿,李翱、温造也随后增修,灌溉田地九百顷。李翱以尚书考功员外郎的身份,温造以起居舍人的身份,出任刺史,因此以官职命名。东北八十里有崔陂,东北三十五里有槎陂,也是崔嗣业开凿用于灌溉田地,后来废弃。大历五年,刺史韦夏卿重新修治槎陂,灌溉田地千余顷。十三年因为堰坏而废弃;有枉山。龙阳县。中上等。
忠州南宾郡,下等。原本是临州,义宁二年从巴东郡的临江县分出设立,贞观八年改名。这里的贡品有:生金、绵、苏薰席、文刀。有六千七百二十二户,四万三千零二十六口人。下辖五个县:临江县,中下等。有盐。丰都县,中下等。义宁二年从临江县分出设立。南宾县,中下等。武德二年从浦州的武宁县分出设立。有铁。垫江县,中下等。桂溪县。中下等。原本是清水县,武德二年从临江县分出设立,天宝元年改名。
涪州涪陵郡,下等。武德元年以渝州的涪陵镇设立。这里的贡品有:麸金、文刀、獠布、蜡。有九千四百户,四万四千七百二十二口人。下辖五个县:涪陵县,中下等。武德二年设立,并设立武龙县。又从涪陵、巴县地分出设立永安县。开元二十二年撤销永安县并入乐温县。宾化县,下等。原本是隆化县,贞观十一年设立,先天元年改名。武龙县,中下等。乐温县,中下等。武德二年从巴县地分出设立,隶属南潾州,九年后划归涪州。温山县。下等。原本隶属南潾州,后来划归涪州。
万州南浦郡,下等。原本是南浦州,武德二年从信州分出设立。八年撤销州,将南浦、梁山两县划归夔州,武宁县划归临州。九年重新设立,称为浦州。贞观八年改名。这里的贡品有:麸金、药子。有五千一百七十九户,二万五千七百四十六口人。下辖三个县
南浦,中等。设有涂祇监、渔阳监,盐官两个。武宁,中下等。梁山,中下等。
襄州襄阳郡,望级。土贡有:纶巾,漆器,库路真二品:十乘花文、五乘碎石文,柑,蔗,芋,姜。户数四万七千七百八十,人口二十五万二千一。辖县七个:有府一个,名为汉津。襄阳,望级。贞观八年撤销常平县并入。有岘山。邓城,紧级。原名安养,天宝元年改称临汉,贞元二十一年改名。谷城,上等。武德四年以谷城、阴城设置酂州,五年州废,二县归属。贞观八年撤销阴城并入。有薤山。义清,中等。贞观八年撤销南漳并入,南漳原名临沮。南漳,中下等。原名荆山,武德二年从南漳分出设置,以县设置重州,并设置重阳、平阳、渠阳、土门、归义五县。七年撤销渠阳并入荆山,撤销平阳并入重阳,撤销土门、归义并入房州的永清。贞观元年州废,荆山归属,重阳迁至故重州,隶属迁州。八年撤销重阳并入荆山。开元十八年迁至故南漳,因此改名。有荆山。乐乡,中下等。原隶属竟陵郡,武德四年以乐乡及襄州的率道、上洪设置鄀州。贞观元年又领长寿,撤销上洪。八年州废,长寿隶属温州,乐乡、率道归属。宜城,上等。原名率道,贞观八年撤销汉南县并入,天宝七年改名。有石梁山、阴山。
泌州淮安郡,上等。原名昌州舂陵郡,治所在枣阳。武德五年以唐城山改名唐州,九年迁治比阳。天宝元年改郡名。天祐三年,硃全忠迁治泌阳,表请改名。土贡有:绢、布。户数四万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口十八万二千三百六十四。辖县七个:泌阳,中等。原名上马,贞观元年撤销并入湖阳,开元十三年复置,天宝元年改名。比阳,上等。原为淮安郡治,武德四年称显州,领比阳、慈丘、平氏、显冈、桐柏五县。贞观二年撤销显冈。九年州废,各县归属。慈丘,上等。桐柏,中等。武德初设置纯州,贞观元年州废,归属。有桐柏山;有淮渎祠。平氏,中等。有祈中山。湖阳,中等。武德四年以县设置湖州,贞观元年州废,归属。有蓼山。方城,上等。原为淯阳郡治。武德二年称北澧州,领方城、真昌二县。贞观元年撤销真昌。八年称鲁州,九年州废,方城归属。
隋州汉东郡,上等。土贡有:合罗、绫、葛、覆盆。户数二万三千九百一十七,人口十万五千七百二十二。辖县四个:隋,上等。武德四年撤销安贵县并入。五年撤销平林、顺义县并入。光化,上等。枣阳,上等。原隶属唐州。武德五年撤销唐州的清漳县并入。贞观元年又撤销唐州的舂陵县并入。十年枣阳归属。有光武山。唐城,上等。开元二十六年以客户分枣阳地设置。
邓州南阳郡,上等。土贡有:丝布、茅菊。户数四万三千五十五,人口十六万五千二百五十七。辖县六个:穰,望级。武德四年分设平晋县,以新野设置新州,不久撤销新州,新野归属。六年撤销平晋县。又领深阳县,贞观元年撤销,乾元元年撤销新野,皆并入。南阳,紧级。武德三年以南阳及舂陵郡的上马设置宛州,并设置云阳、上宛、安固三县。八年州废,上马隶属唐州,撤销云阳、上宛,安固并入南阳,归属。圣历元年称武台。神龙初恢复原名。有铜。向城,上等。武德三年以县设置淯州。八年州废,隶属北澧州,州废,归属。圣历元年称武清。神龙初恢复原名。北八十里有鲁阳关。临湍,上等。原名新城。武德二年以县设置郦州,八年州废,归属。贞观元年撤销冠军县并入。天宝元年改名。又有顺阳县,武德二年分冠军设置,六年撤销。内乡,上等。原为淅阳郡治。武德二年称淅州,并设置默水县。贞观八年州废,撤销默水并入内乡,归属。有岵山。菊潭,中等。开元二十四年分新城设置。
均州武当郡,下等。义宁二年分淅阳郡的武当、均阳设置。贞观元年州废,二县隶属淅州。八年以武当、郧乡复置。土贡有:山鸡尾、麝香。户数九千六百九十八,人口五万八百九。辖县三个:有府一个,名为至诚。武当,上等。义宁二年分设平陵县,武德七年撤销,八年撤销均阳并入。东南百里有盐池。有武当山。郧乡,上等。原隶属淅阳郡。武德元年以郧乡、安福设置南丰州,并设置堵阳、黄沙、白沙、固城四县。八年撤销黄沙、白沙、固城,同年州废,郧乡、安福、堵阳隶属淅州。贞观元年撤销安福、堵阳并入。有精舍山,原名独山,天宝中改名。丰利,上等。有伏龙山;有锡义山,又名天心山。
房州房陵郡,上等。武德元年分迁州的竹山、上庸设置。贞观十年迁治房陵。土贡有:蜡、苍矾、麝香、钟乳、雷丸、石膏、竹綍。户数一万四千四百二十二,人口七万一千七百八。辖县四个:房陵,上等。原名光迁,房陵郡治,武德元年称迁州,并分设受阳、淅川、房陵三县。五年撤销淅川。七年撤销房陵、受阳。贞观十年州废,归属,改光迁为房陵。永清,中下等。原隶属迁州,州废,归属。有房山。竹山,中下等。武德元年分设武陵县,贞观十年撤销。上庸,上等。
复州竟陵郡,上等。原名沔阳郡,治所在竟陵。贞观七年迁治沔阳。天宝元年改名。宝应二年恢复故治。土贡有:白纻、白蜜。户数八千二百一十,人口四万四千八百八十五。辖县三个:沔阳,上等。竟陵,上等。有五花山;有石堰渠,咸通中,刺史董元素开凿。监利,中下等。
郢州富水郡,上等。原名竟陵郡,治所在长寿。贞观元年州废,长寿隶属鄀州,十七年复置,治京山,后还治长寿。土贡有:纻布、葛、蕉、春酒麹、枣、节米。户数一万二千四十六,人口五万七千三百七十五。辖县三个:长寿,上等。贞观元年撤销蓝水县并入。京山,上等。原隶属
安州。在武德四年(621年)以京山、富水两县设立温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温州被废除,两县都归属安州。
富水县。等级为上。境内有白沙山。
金州汉阴郡,等级为上。原本是西城郡,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安康郡,至德二年(757年)再次更名为汉阴郡。土贡包括:麸金、茶牙、花椒、干漆、椒实、白胶香、麝香、杜仲、雷丸、枳壳、枳实、黄蘖。设有橘官。户口为一万四千零九十一户,人口为五万七千九百二十九人。下辖六个县:设有一个府,名为洪义府。西城县,等级为上。原本是金川县,义宁二年(618年)更名为西城县。境内有牛山,汉水中有金矿。洵阳县,等级为中下。武德元年(618年)以该县设立洵州,并设置了洵城、驴川两县,武德七年(624年)洵州被废除,两县都归属金州。贞观二年(628年)撤销驴川县,贞观八年(634年)撤销洵城县。东面有申口镇城。淯阳县,等级为上。原本是黄土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淯阳县,大历六年(771年)撤销并入洵阳县,长庆初年(821年)重新设立。石泉县,等级为中下。圣历元年(698年)改名为武安县,神龙元年(705年)恢复原名,大历六年(771年)撤销并入汉阴县,永贞元年(805年)重新设立。汉阴县,等级为中下。原本是安康县。武德元年(618年)以该县设立西安州,并设置了宁郁、广德两县。武德二年(619年)改名为直州。贞观元年(627年)直州被废除,撤销宁郁县,将广德县并入安康县,归属金州。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为汉阴县。西面有方山关,贞观十二年(638年)设立。月川水中有金矿。平利县,等级为中下。武德元年(618年)以原吉安县设立,大历六年(771年)撤销并入西城县,长庆初年(821年)重新设立。境内有女娲山。
右东道采访使,治所在襄州。
兴元府汉中郡,等级为赤。原本是梁州汉川郡,开元十三年(725年)因为“梁”与“凉”发音相近,改名为褒州,开元二十年(732年)恢复为梁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汉中郡,兴元元年(784年)升为府。土贡包括:縠、蜡、红蓝、胭脂、夏蒜、冬笋、糟瓜、柑、枇杷、茶。户口为三万七千四百七十户,人口为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七人。下辖五个县:设有一个府,名为丽水府。南郑县,等级为次赤。境内有旱山、玉女山、中梁山。褒城县,等级为次畿。义宁二年(618年)改名为褒中县。贞观三年(629年)恢复原名。境内有牛头山;北面有甘宁关。城固县,等级为次畿。武德二年(619年)改名为唐固县,武德三年(620年)分设白云县,武德九年(626年)撤销。贞观二年(628年)恢复原名。西县,等级为次畿。武德三年(620年)以该县设立褒州,分设利州的绵谷县设立金牛县,武德八年(625年)褒州被废除,两县归属兴元府。宝历元年(825年)撤销金牛县并入西县。西南有百牢关。境内有锡矿、铁矿。三泉县,等级为次畿。武德四年(621年)分设利州的绵谷县设立,以该县设立南安州,并设置了嘉牟县。武德八年(625年)南安州被废除,撤销嘉牟县,三泉县归属利州。天宝元年(742年)归属兴元府。
洋州洋川郡,等级为雄。武德元年(618年)分设梁州的西乡、黄金、兴势三县设立,天宝十五年(756年)将治所迁至兴道县。土贡包括:白交梭、火麻布、野苎麻、蜡、白胶香、麝香。户口为二万三千八百四十九户,人口为八万八千三百二十七人。下辖四个县:兴道县,等级为紧。原本是兴势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更名为兴道县。境内有骆谷路,南口称为傥谷,北口称为骆谷。西乡县,等级为上。武德四年(621年)分设洋源县,宝历元年(825年)撤销。境内有云亭山。黄金县,等级为中。境内有子午谷路。真符县,等级为中。原本是华阳县,开元十八年(730年)分设兴道县设立。天宝三载(744年)撤销。天宝八载(749年)开辟清水谷路,重新设立,因凿山时得到玉册,更名为真符县,隶属京兆府。天宝十一载(752年)归属洋州。境内有太白山、金星洞。
利州益昌郡,等级为下都督府。原本是义城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益昌郡。土贡包括:金、丝布、粱米、蜡烛、鯄鱼、天门冬、芎藭、麝香。户口为一万三千九百一十户,人口为四万四千六百人。下辖六个县:绵谷县,等级为上。境内有铁矿。葭萌县,等级为上。益昌县,等级为中下。嘉川县,等级为中下。胤山县,等级为中下。原本是义城县,义宁二年(618年)改名为义清县。武德七年(624年)以义清、岐坪、隆州的奉国县设立西平州。贞观二年(628年)西平州被废除,义清县归属利州,岐坪、奉国两县归属阆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胤山县。景谷县,等级为中下。武德四年(621年)以景谷县及龙州的方维县设立沙州。贞观元年(627年)沙州被废除,撤销方维县为镇,景谷县归属利州。宝历元年(825年)撤销,不久后重新设立。西面有石门关。西北有白坝、鱼老二镇城。
凤州河池郡,等级为下。土贡包括:布、蜡烛、麝香。户口为五千九百一十八户,人口为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七人。下辖三个县:设有一个府,名为归昌府。梁泉县,等级为中下。武德元年(618年)分设黄花县,宝历元年(825年)撤销。境内有银矿、铁矿。两当县,等级为中下。境内有银矿。河池县,等级为中下。
兴州顺政郡,等级为下。土贡包括:蜡、漆、丹沙、蜜、笋。户口为二千二百二十四户,人口为一万一千零四十六人。下辖两个县:顺政县,等级为中。境内有铁矿,南面有兴城关。长举县,等级为中下。元和年间(806-820年),节度使严砺从该县向西疏浚嘉陵江三百里,焚烧巨石,用醋浇灌以破碎石头,开通漕运以供应成州的戍兵。州还管辖鸣水县,长庆元年(821年)撤销并入长举县。境内有铁矿。
成州同谷郡,等级为下。原本是汉阳郡,治所在上禄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同谷郡,宝应元年(762年)被吐蕃占领,贞元五年(789年),在同谷县的西境泥公山临时设立行州,咸通七年(866年)重新设立,将治所迁至宝井堡,后来迁至同谷县。土贡包括:蜡烛、麝香、鹿茸、防葵、狼毒。户口为四千七百二十七户,人口为二万一千五百零八人。下辖三个县:设有一个府,名为平阴府。设有静戎军,宝应元年(762年)将马邑州迁至盐井城设立。同谷县,等级为中下。武德元年(618年)以该县设立西康州,贞观元年(627年)西康州被废除,归属成州,咸通十三年(872年)重新设立。上禄县,等级为中。被吐蕃占领后废除。境内有仇池山;有盐矿。汉源县,等级为中下。被吐蕃占领后废除。
文州阴平郡,等级为下。义宁二年(618年)分设武都郡的曲水、正西、长松三县设立。土贡包括:麸金、绸、绵、麝香、白蜜、蜡烛、柑。户口为一千九百零八户,人口为九千二百零五人。下辖一个县:曲水县,等级为中下。贞观元年(627年)撤销正西县,贞元六年(790年)撤销长松县,两县都归属文州。
扶州同昌郡,等级为下。乾元年间(758-760年)后被吐蕃占领,大中二年(848年),节度使郑涯收复。土贡包括:麝香、当归、芎藭。户口为二千四百一十八户,人口为一万四千二百八十五人。下辖四个县:设有两个府,名为安川府、会川府。同昌县,等级为中下。帖夷县,等级为中下。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改名为武进县,神龙元年(705年)恢复原名。万全县,等级为中下。原本是尚安县,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为万全县。钳川县,等级为中下。
集州符阳郡,等级为下。武德元年(618年),分设梁州的难江县,巴州的符阳、长池、白石三县设立。土贡包括:蜡烛、药子。户口为四千三百五十三户,人口为二万五千七百二十六人。下辖三个县:难江县,等级为上。武德九年(626年)分设平桑县,贞观元年(627年)撤销,贞观二年(628年)重新设立,贞观六年(632年)撤销。
又省长池县并入其中。大牟县,下等。武德二年将静州治所迁至狄平县,改狄平县为地平县。十七年废除静州,将大牟、清化两县划归巴州,地平县归属巴州。永泰元年将大牟县划归集州,改地平县为通平县,宝历元年废除。嘉川县,下等。原本隶属利州,贞观二年划归静州,静州废除后,重新划归利州,永泰元年归属巴州。
壁州始宁郡,下等。武德八年从巴州的始宁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土贡:绸、绵、马策。户数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人口五万四千七百五十七。辖五县:通江县,上等。原名诺水县,隶属万州。武德年间废除,八年又从巴州的始宁县划出部分土地重新设置,天宝元年改名。广纳县,中等。武德三年从始宁、归仁两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宝历元年废除,大中初年重新设置。符阳县,中等。原本隶属清化郡,武德元年划归集州,八年归属壁州,贞观八年重新划归集州,长安三年归属壁州,景云二年再次划归集州,永泰元年归属壁州。白石县,中等。原本隶属清化郡,武德元年划归集州,八年归属壁州。东巴县,中等。原名太平县,开元二十三年设置,天宝元年改名。
巴州清化郡,中等。土贡:麸金、绵、绸、赀布、花油、橙、石蜜。户数三万零二百一十,人口九万一千零五十七。辖九县:化城县,上等。盘道县,中下等。宝历元年废除并入恩阳县,长庆年间重新设置。清化县,上等。武德元年设置静州,又分设大牟、狄平两县。曾口县,中等。归仁县,中等。始宁县,中等。其章县,中等。宝历元年废除,大中元年重新设置。恩阳县,中等。贞观十七年废除,万岁通天元年重新设置。七盘县,上等。久视元年设置。
蓬州蓬山郡,下等。原名咸安郡,武德元年,从巴州的安固、伏虞两县,隆州的仪陇、大寅两县,渠州的宕渠、咸安两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开元二十九年将治所迁至大寅县,至德二年改郡名。土贡:绵、绸。户数一万五千五百七十六,人口五万三千三百五十三。辖七县:蓬池县,中等。原名大寅县,广德元年改名,后废除,开成元年重新设置。良山县,中等。原名安固县,天宝元年改名,宝历元年废除并入蓬池县,大中年间重新设置。仪陇县,中等。武德三年以县设置方州。八年方州废除,重新划归蓬州。伏虞县,中等。宕渠县,中下等。宝历元年废除并入蓬山县,大中年间重新设置。蓬山县,上等。原名咸安县,至德二年改名。朗池县,中等。武德四年从果州的相如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隶属果州,宝应元年归属蓬州。宝历元年废除,开成二年重新设置。
通州通川郡,上等。土贡:绸、绵、蜜、蜡、麝香、枫香、白药实。户数四万零七百四十三,人口十一万零八百零四。辖九县:通川县,上等。武德二年设置思来县,贞观元年废除并入通川县。永穆县,上等。原本隶属巴州。武德二年以永穆及归仁两县设置万州,又设置诺水、广纳、太平、恒丰四县,七年废除诺水县。贞观元年万州废除,将归仁县重新划归巴州,广纳县划归壁州,废除太平、恒丰两县并入永穆县,归属通州。三冈县,中等。宝历元年废除,大中五年重新设置。石鼓县,中等。宝历元年废除,大中元年重新设置。东乡县,中等。武德三年设置南石州,又设置下蒲、昌乐两县。八年南石州废除,废除昌乐县并入石鼓县,下蒲县并入东乡县,归属通州。宣汉县,中下等。武德元年设置南井州,并分设东关县。贞观元年南井州废除,废除东关县,将宣汉县划归通州。有盐,有金。新宁县,中下等。武德二年从通川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大和三年划归开州,四年归属通州。巴渠县,中等。永泰元年从石鼓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大和三年划归开州,四年归属通州。阆英县,中等。天宝九年设置。
开州盛山郡,下等。原名万世郡,义宁二年,从巴东郡的盛山、新浦两县,通川郡的万世、西流两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天宝元年改名。土贡:白纻布、柑、芣絪实。户数五千六百六十,人口三万零四百二十一。辖三县:开江县,上等。原名盛山县,贞观元年废除西流县并入开江县,广德元年改名。新浦县,中下等。万岁县,中下等。原名万世县,贞观二十三年改名,宝历元年废除,不久重新设置。有盐。东南五里有灵洞,贞元九年雷雨震开。
阆州阆中郡,上等。原名隆州巴西郡,先天二年避玄宗名讳改州名,天宝元年改郡名。土贡:莲绫、绵、绢、绸、縠。户数二万九千五百八十八,人口十三万二千一百九十二。辖九县:阆中县,紧等。原名阆内县,武德四年改名,同年分设思恭县,七年废除。有灵山;有盐。晋安县,中等。原名晋城县,武德年间避隐太子名讳改名。南部县,上等。有盐。苍溪县,中下等。有云台山、紫阳山。西水县,中下等。奉国县,上等。武德七年隶属西平州,贞观元年西平州废除,重新划归隆州。新井县,中等。武德元年从南部、晋安两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有盐。新政县,中等。原名新城县,武德四年从南部、相如两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避隐太子名讳改名。有盐。岐坪县,中等。原本隶属利州,开元二十三年归属阆州,宝历元年废除并入奉国、苍溪两县,天复年间,王建上表重新设置。
果州南充郡,中等。武德四年从隆州的南充、相如两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大历六年改名充州,十年恢复原名。土贡:绢、丝布。户数三万三千六百零四,人口八万九千二百二十五。辖五县:南充县,上等。有盐。相如县,中等。有盐。流奚县,中等。开耀元年从南充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西充县,上等。武德四年从南充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有盐。岳池县,中等。万岁通天二年从南充、相如两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有龙扶速山。
渠州潾山郡,下等。原名宕渠郡,天宝元年改名。土贡:绸、绵、药实、买子本实。户数九千九百五十七,人口二万六千五百二十四。辖三县:流江县,上等。武德元年分设义兴县,另设賨城县,八年全部废除。渠江县,中等。原名賨城县,武德元年改名始安县,又分设丰乐县,八年废除。天宝元年改名。潾山县,中下等。武德元年从潾水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以县设置潾州,并设置盐泉县及渠州的潾水、垫江两县隶属潾州。三年将潾水县划归渠州。八年潾州废除,将垫江县划归忠州,潾山县划归渠州。久视元年从蓬州的宕渠县划出部分土地设置大竹县,隶属蓬州。至德二年归属渠州。宝历元年废除潾水、大竹两县并入潾山县。有铁。
右西道采访使,治所在梁州。
陇右道,大致是古雍州、梁州的地域。
这两个州的区域,包括汉朝的天水、武都、陇西、金城、武威、张掖、酒泉、炖煌等郡,都属于鹑首星的分野。
共有十九个州,两个都护府,六十个县。
著名的山有:秦岭、陇坻、鸟鼠同穴、硃圉、西倾、积石、合黎、崆峒、三危。
主要的河流有:黄河、洮河、弱水、羌水、休屠泽。
这里的赋税主要是布和麻。
贡品有:金屑、砺石、鸟兽、革角。
自从安禄山之乱后,河右以及西平、武都、合川、怀道等郡都被吐蕃占领,宝应元年又攻陷了秦、渭、洮、临等地,广德元年再次攻陷河、兰、岷、廓等地,贞元三年又攻陷了安西、北廷,陇右的州县几乎全部失守。
大中以后,吐蕃势力衰弱,秦、武二州逐渐恢复了原来的领土,设置了官员驻守。
五年后,张义潮率领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等十一州归附唐朝,但由于宣宗、懿宗的德政微弱,没有时间治理边疆,只是名义上保留了这些地方的行政机构。
秦州天水郡,属于中都督府。
原本治所在上邽,开元二十二年因为地震迁到成纪的敬亲川,天宝元年又迁回上邽,大中三年再次迁到成纪。
贡品有:龙须席、芎藭。
有户口二万四千八百二十七户,人口十万九千七百四十人。
下辖六个县,设有六个府,分别是成纪、脩德、清德、清水、三度、长川。
成纪县,属于上等县。有银矿、铜矿、铁矿。
上邽县,属于上等县。有嶓冢山。
伏羌县,属于中等县。原本是冀城。
武德二年改名,同年,以伏羌和渭州的陇西设置了伏州,八年后伏州废除,伏羌县回归原来的隶属。
武德九年设置了盐泉县,贞观元年改名为夷宾县,贞观三年废除。
有石臼山、硃圉山。
陇城县,属于下等县。武德二年以该县设置了文州,八年后文州废除,陇城县归属秦州。
贞观三年设置了长川县,贞观六年废除并入陇城县。
有银矿。
清水县,属于下等县。武德四年以该县设置了邽州,六年后邽州废除,清水县归属秦州。
还有秦岭县,贞观十七年废除。
大中二年先收复,暂时隶属凤翔府,大中三年归属秦州。
东边五十里处有大震关;有银矿。
长道县,属于中下等县。原本隶属成州,天宝末年废除,咸通十三年重新设置,归属秦州。
有盐矿。
河州安昌郡,属于下等州。原本是枹罕郡,天宝元年改名。
贡品有:麝香。
有户口五千七百八十二户,人口三万六千零八十六人。
下辖三个县:西边一百八十里处有镇西军,开元二十六年设置;西边八十里的索恭川有天成军,西边一百多里的雕窠城有振威军,都是天宝十三年设置的;西南四十里处有平夷守捉城。
枹罕县,属于中下等县。有可蓝关。
大夏县,属于中下等县。贞观元年废除并入枹罕县,贞观三年重新设置。
凤林县,属于中下等县。原本是乌州,贞观七年设置,贞观十一年乌州废除,改设为安昌县,归属河州,天宝元年改名。
北边有凤林关,有积石山。
渭州陇西郡,属于中都督府。
贡品有:龙须席、麝香、秦艽。
有户口六千四百二十五户,人口二万四千五百二十人。
下辖四个县,设有四个府,分别是渭源、平乐、临源、万年。
襄武县,属于上等县。陇西县,属于上等县。鄣县,属于下等县。天授二年改名为武阳县,神龙元年恢复原名。
南边二里处有盐井。
渭源县,属于上等县。高宗上元二年改名为首阳县,在渭源故县另设渭源县。
仪凤三年废除首阳县并入渭源县。
有鸟鼠同穴山,又名青雀山。
鄯州西平郡,属于下都督府。
贡品有:牸犀角。
有户口五千三百八十九户,人口二万七千零一十九人。
下辖三个县:星宿川西边有安人军,西北三百五十里处有威戎军;西南二百五十里处有绥和守捉城,南边一百八十里处有合川守捉城。
湟水县,属于中等县。龙支县,属于中等县。肃宗上元二年,鄯州被吐蕃占领,龙支县和鄯城县归属河州。
鄯城县,属于中等县。仪凤三年设置。
有土楼山,有河源军,西边六十里处有临蕃城,再往西六十里处有白水军、绥戎城;再往西南六十里处有定戎城。
再往南隔涧七里处有天威军,天威军原本是石堡城,开元十七年设置,最初叫振武军,开元二十九年被吐蕃占领,天宝八年收复,改名;再往西二十里处是赤岭,赤岭以西是吐蕃,有开元年间设立的分界碑。
从振武军经过尉迟川、苦拔海、王孝杰米栅,九十里到达莫离驿。
再经过公主佛堂、大非川,二百八十里到达那录驿,这里是吐浑的边界。
再经过暖泉、烈谟海,四百四十里渡过黄河,再四百七十里到达众龙驿。
再渡过西月河,二百一十里到达多弥国的西界。
再经过犛牛河,渡过藤桥,一百里到达列驿。
再经过食堂、吐蕃村、截支桥,两石南北相对,再经过截支川,四百四十里到达婆驿。
然后渡过大月河罗桥,经过潭池、鱼池,五百三十里到达悉诺罗驿。
再经过乞量宁水桥,再经过大速水桥,三百二十里到达鹘莽驿,唐朝使者进入吐蕃时,公主常派人在这里迎接慰劳。
再经过鹘莽峡十余里,两山相对,山上有小桥,三股瀑布水流如注,下面如烟雾,一百里到达野马驿。
经过吐蕃的垦田,再经过乐桥汤,四百里到达閤川驿。
再经过恕谌海,一百三十里到达蛤不烂驿,旁边有三罗骨山,积雪不化。
再六十里到达突录济驿,唐朝使者到达时,赞普常派人在这里慰劳。
再经过柳谷莽布支庄,有温泉,泉水涌出高达二丈,气如烟云,可以煮熟米。
再经过汤罗叶遗山及赞普祭神的地方,二百五十里到达农歌驿。
逻些在东南方向,距离农歌驿二百里,唐朝使者到达时,吐蕃宰相常派人在这里迎接。
再经过盐池、暖泉、江布灵河,一百一十里渡过姜济河,经过吐蕃的垦田,二百六十里到达卒歌驿。
然后渡过臧河,经过佛堂,一百八十里到达勃令驿鸿胪馆,到达赞普的牙帐,西南方向有拔布海。
兰州金城郡,属于下等州。以皋兰山命名。
贡品有:麸金、麝香、渼鼠。
有户口二千八百八十九户,人口一万四千二百二十六人。
下辖两个县:设有两个府,分别是金城、广武。还有榆林军。
五泉县,属于下等县。咸亨二年改名为金城县,天宝元年恢复原名。
北边有金城关。
金城县,属于下等县。原本是广武县,乾元二年改名。
临州狄道郡,属于下都督府。天宝三年从金城郡的狄道县分出设置。
下辖两个县:设有临洮军,久视元年设置,宝应元年被吐蕃占领。
狄道县,属于下等县。长乐县,属于下等县。原本是安乐县,天宝后设置,乾元后改名。
阶州武都郡,属于下等州。原本是武州,因为被吐蕃占领而废除,大历二年重新设置为行州,咸通年间才恢复原来的领土,龙纪初年派遣使者招抚,景福元年改名,治所在皋兰镇。
贡品有:麝香、蜜、蜡烛、山鸡尾。
羚羊角。户数二千九百二十三,人口一万五千三百一十三。县有三个:将利,中下等级。州还领有建威县,贞观元年并入。福津,中下等级。原本是覆津,景福元年改名。盘堤,中下等级。被吐蕃占领后不再设置。
洮州临洮郡,下等。原本治所在美相,贞观八年迁到临潭。开元十七年州被废除,县隶属岷州,二十年重新设置,改名为临州,二十七年恢复原名。土贡:甘草、麝香。户数二千七百,人口一万五千零六十。县有一个;有一个府,名为安西。有莫门军,仪凤二年设置;西边八十里的磨禅川有神策军,天宝十三年设置。临潭,中等。原本是美相。贞观四年迁到洪和城,原址设置旭州。五年又设置临潭县。八年州被废除,临潭县归属,州治迁到洮阳城。十二年废除博陵县,天宝年间废除美相县,都并入临潭。西边一百六十里有广恩镇,有西倾山。
岷州和政郡,下等。义宁二年从临洮郡的临洮、和政分出设置。土贡:龙须席、甘草。户数四千三百二十五,人口二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县有三个;有三个府,名为祐川、临洮、和政。溢乐,中下等级。原本是临洮,义宁二年改名,贞观二年分出设置当夷县,神龙元年废除。有岷山,西边有崆峒山。祐川,中下等级。原本是基城,义宁二年设置,先天元年改名。和政,中等。有阔博山。
廓州宁塞郡,下等。原本是浇河郡,天宝元年改名。土贡:麸金、酥、大黄、戎盐、麝香。户数四千二百六十一,人口二万四千四百。县有三个;西边有宁边军,原本是宁塞军;西边八十里的宛秀城有威胜军;西南一百四十里的洪济桥有金天军,东南八十里的百谷城有武宁军;南边二百里的黑峡川有曜武军;都是天宝十三年设置。广威,下等。原本是化隆,先天元年改为化成,天宝元年又改名。达化,下等。西边有积石军,原本是静边镇,仪凤二年改为军;东边有黄沙戍。米川,下等。贞观五年设置,又以县设置米州,十年州被废除,隶属河州。永徽六年来属。
叠州合川郡,下等。武德二年从洮州的合川、乐川、叠川分出设置。土贡:麝香。户数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口七千六百七十四。县有两个;有一个府,名为长利。合川,下等。武德五年以党项户设置安化、和同二县,不久废除。贞观二年废除乐川、叠川并入。有渭砻山。常芬,下等。武德元年以县设置芳州,并设置丹岭县。四年将丹岭隶属洮州。贞观二年设置恒香县,侨治恒香戍,又将丹岭隶属芳州。高宗上元二年被吐蕃占领,神龙元年州被废除,废除丹岭、恒香,常芬归属。
宕州怀道郡,下等。原本是宕昌郡,天宝元年改名。土贡:麸金、散金、麝香。户数一千一百九十,人口七千一百九十九。县有两个;有两个府,名为同归、常吉。怀道,下等。贞观三年废除和戎县并入。西边一百八十三里有苏董戍。有同均山。良恭,下等。贞观元年以成州的潭水归属,后来废除并入。
凉州武威郡,中都督府。土贡:白绫、龙须席、毯、野马革、芎藭。户数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二,人口十一万零二百八十一。县有五个;有六个府,名为明威、洪池、番禾、武安、丽水、姑臧。又有赤水军,原本是赤乌镇,有赤青泉,因此得名,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是最大的军;西边二百里有大斗军,原本是赤水守捉,开元十六年改为军,因大斗拔谷得名;东南二百里有乌城守捉,南边二百里有张掖守捉,西边二百里有交城守捉;西北五百里有白亭军,原本是白亭守捉,天宝十四年改为军。姑臧,中下等级。北边一百八十里有明威戍,西北一百六十里有武安戍;有武兴盐池、黛眉盐池。神乌,下等。武德三年设置,贞观元年废除,总章元年重新设置,名为武威,神龙元年恢复原名。昌松,中等。东北一百五十里有白山戍。天宝,中下等级。原本是番禾,咸亨元年以县设置雄州,调露元年州被废除归属,天宝三年因山出醴泉改名。有通化镇,有焉支山。嘉麟。神龙二年在故汉鸾鸟县城设置,景龙元年废除,先天二年重新设置。
沙州敦煌郡,下都督府。原本是瓜州,武德五年改为西沙州,贞观七年改为沙州,土贡:子、黄矾、石膏。户数四千二百六十五,人口一万六千二百五十。县有两个;有三个府,名为龙勒、效谷、悬泉。有豆卢军,神龙元年设置。敦煌,下等。东边四十七里有盐池,有三危山。寿昌,下等。武德二年从敦煌分出设置,永徽元年废除,乾封二年重新设置,开元二十六年又废除,后来重新设置,治所在汉龙勒城。西边有阳关,西北有玉门关;有云雨山。
瓜州晋昌郡,下都督府。武德五年从沙州的常乐分出设置。土贡:野马革、紧鞓、草豉、黄矾、绛矾、胡桐律。户数四百七十七,人口四千九百八十七。县有两个;有一个府,名为大黄。西北千里有墨离军。晋昌,中下等级。原本是常乐,武德四年改名。东北有合河镇,又一百二十里有百帐守捉,又东边一百五十里有豹文山守捉,又七里至宁寇军,与甘州路合。常乐,中下等级。武德五年另设。有拔河帝山。
甘州张掖郡,下等。土贡:麝香,野马革,冬柰,苟杞实、叶。户数六千二百八十四,人口二万二千九十二。县有两个;西北一百九十里祁连山北有建康军,证圣元年,王孝杰因甘、肃二州相距回远,设置军;西边一百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张掖,上等。有祁连山、合黎山。北边九百里有盐池,西边有巩笔驿。删丹,中下等级。北渡张掖河,西北行出合黎山峡口,傍河东壖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原本是同城守捉,天宝二年改为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又北边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
肃州酒泉郡,下等。武德二年从甘州的福禄、瓜州的玉门分出设置。土贡:麸金、野马革、苁蓉、柏脉根。户数二千二百三十,人口八千四百七十六。县有三个;有酒泉
威远有两个守捉城。
酒泉,中下等级。原本叫福禄,唐朝初年改名。西边十五里有兴圣皇帝的陵墓,七十里有洞庭山,出产金子;还有昆仑山。
福禄,下等级。武德二年另外设置。东南一百二十里有祁连戍,东北八十里有盐池。
玉门,中下等级。贞观元年撤销,后来又恢复设置。开元年间被吐蕃占领,因此在那里设置了玉门军,天宝十四年撤销军队改为县。北边有独登山,出产盐,用来进贡;还有神雨山。
伊州伊吾郡,下等级。原本是西伊州,贞观六年改名。进贡的物品有:香枣、阴牙角、胡桐律。有二千四百六十七户,一万零一百五十七口人。有三个县:西北三百里的甘露川有伊吾军,景龙四年设置。
伊吾,下等级。贞观四年设置,同时设置了柔远县,神功元年撤销并入伊吾。在大沙漠外,南边距离玉门关八百里,东边距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里。有折罗漫山,也叫天山;南边二里有咸池海。
纳职,下等级。贞观四年在鄯善故城设置,开元六年撤销,十五年恢复设置。南边六十里有陆盐池。从县城西边经过独泉、东华、西华驼泉,渡过茨萁水,经过神泉,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向西南经过达匪草堆,一百九十里到赤亭守捉,与伊西路汇合。另外从罗护守捉向西北上乏驴领,一百二十里到赤谷;又出谷口,经过长泉、龙泉,一百八十里有独山守捉;又经过蒲类,一百六十里到北庭都护府。
柔远,下等级。
西州交河郡,中都督府。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在那里设置。开元年间叫金山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郡。进贡的物品有:丝、芃布、氈、刺蜜、蒲萄五物酒浆煎皱乾。有一万九千零一十六户,四万九千四百七十六口人。有五个县:有天山军,开元二年设置。从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一百二十里到天山西南进入山谷,经过礌石碛,二百二十里到银山碛;又四十里到焉耆界的吕光馆;又经过盘石一百里,有张三城守捉;又向西南一百四十五里经过新城馆,渡过淡河,到焉耆镇城。
前庭,下等级。原本是高昌,宝应元年改名。
柳中,下等级。
交河,中下等级。从县城北边八十里有龙泉馆,又向北进入山谷一百三十里,经过柳谷,渡过金沙岭,一百六十里,经过石会汉戍,到北庭都护府城。
蒲昌,中等级。原本隶属庭州,后来归属西州。西边有古屯城、弩支城,有石城镇、播仙镇。
天山,下等级。有天山。
北庭大都护府,原本是庭州,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以西突厥泥伏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部落设置,同时设置了蒲昌县,不久撤销,显庆三年恢复设置,长安二年改为北庭都护府。进贡的物品有:阴牙角、速霍角、阿魏截根。有二千二百二十六户,九千九百六十四口人。有四个县:有瀚海军,原本是烛龙军,长安二年设置,三年改名,开元年间盖嘉运增筑;西边七百里有清海军,原本是清海镇,天宝年间改为军;南边有神山镇。从庭州西延城西边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冯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一百里到轮台县,又一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又渡里移得建河,七十里有乌宰守捉,又渡过白杨河,七十里有清镇军城,又渡过叶叶河,七十里有叶河守捉,又渡过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又经过黄草泊、大漠、小碛,渡过石漆河,越过车岭,到弓月城;经过思浑川、蛰失蜜城,渡过伊丽河,也叫帝帝河,到碎叶界;又向西行一千里到碎叶城,水都向北流入沙漠及夷播海。
金满,下等级。
轮台,下等级。有静塞军,大历六年设置。
后庭,下等级。原本是蒲类,隶属西州,后来归属北庭,宝应元年改名。有蒲类、郝遮、咸泉三镇,特罗堡。
西海,下等级。宝应元年设置。
安西大都护府,最初治所在西州。显庆二年平定贺鲁,分割其地设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分部落设置州县,西边直到波斯国,都隶属安西,又迁治所到高昌故地。三年迁治所到龟兹都督府,而原来的府又成为西州。咸亨元年,吐蕃攻陷都护府。长寿二年收复安西四镇。至德元年改名镇西。后来又恢复为安西。进贡的物品有:罔砂、绯氈、偏桃人。吐蕃已经侵占了河、陇,只有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与沙陀、回纥相依,吐蕃攻打很久没有攻下。建中二年,元忠、昕派遣使者从小路入朝上奏,诏令各自为大都护,并为节度使。贞元三年,吐蕃攻打沙陀、回纥,北庭、安西没有援军,于是陷落。有保大军,驻扎在碎叶城;于阗东界有兰城、坎城二守捉城,西边有葱岭守捉城,有胡弩、固城、吉良三镇,东边有且末镇,西南有皮山镇;焉耆西边有于术、榆林、龙泉、东夷僻、西夷僻、赤岸六守捉城。
右陇右采访使,治所在善阝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注解
山南道:唐代行政区划之一,位于今湖北、湖南、四川一带,是古代荆、梁二州的区域。
江陵府:唐代府名,位于今湖北江陵,是荆州南郡的所在地,后更名为江陵郡。
峡州夷陵郡:唐代州名,位于今湖北宜昌一带,以夷陵为治所,主要贡品有纻葛、箭竹等。
归州巴东郡:唐代州名,位于今湖北巴东一带,主要贡品有纻葛、茶、蜜等。
夔州云安郡:唐代州名,位于今重庆奉节一带,主要贡品有纻锡布、茶、柑等。
澧州澧阳郡:唐代州名,位于今湖南澧县一带,主要贡品有纹绫、纻綀缚巾等。
朗州武陵郡:唐代州名,位于今湖南常德一带,主要贡品有葛、纻綀簟等。
忠州南宾郡:唐代州名,位于今重庆忠县一带,主要贡品有生金、绵等。
涪州涪陵郡:唐代州名,位于今重庆涪陵一带,主要贡品有麸金、文刀等。
万州南浦郡:唐代州名,位于今重庆万州一带,主要贡品有麸金、药子等。
南浦: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唐代时设有涂祇监、渔阳监等盐官。
襄州襄阳郡:唐代行政区划,属于望州,土产包括纶巾、漆器等,文化经济较为发达。
岘山: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历史上著名的山岳,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邓城:唐代地名,原名安养,后改名临汉,最终定名为邓城,地理位置重要。
谷城:唐代上县,曾设立酂州,后并入其他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薤山:位于谷城县,山名,可能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历史事件有关。
义清:唐代中县,曾合并南漳县,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南漳:唐代中下县,原名荆山,后改名南漳,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荆山:山名,位于南漳县,历史上著名的山岳,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乐乡:唐代中下县,曾隶属竟陵郡,后并入其他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宜城:唐代上县,原名率道,后改名宜城,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石梁山、阴山:位于宜城县的山名,可能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历史事件有关。
泌州淮安郡:唐代上州,原名昌州舂陵郡,后改名泌州淮安郡,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比阳:唐代上县,原名淮安郡治,后改名比阳,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桐柏山:位于桐柏县的山名,历史上著名的山岳,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淮渎祠:位于桐柏县的祠庙,祭祀淮河之神,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隋州汉东郡:唐代上州,土产包括合罗、绫、葛等,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隋:唐代上县,原名安贵县,后改名隋,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光武山:位于枣阳县的山名,可能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历史事件有关。
邓州南阳郡:唐代上州,土产包括丝布、茅菊等,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穰:唐代望县,曾设立新州,后并入其他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南阳:唐代紧县,曾设立宛州,后并入其他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铜:指南阳县的铜矿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向城:唐代上县,曾设立淯州,后并入其他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鲁阳关:位于向城县北八十里的关隘,地理位置重要。
临湍:唐代上县,原名新城,后改名临湍,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内乡:唐代上县,原名淅阳郡治,后改名内乡,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岵山:位于内乡县的山名,可能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历史事件有关。
菊潭:唐代中县,开元二十四年析新城置,地理位置在河南省。
均州武当郡:唐代下州,义宁二年析淅阳郡之武当、均阳置,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武当山:位于武当县的山名,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圣地,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郧乡:唐代上县,原名隶淅阳郡,后改名郧乡,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精舍山:位于郧乡县的山名,原名独山,天宝中更名,可能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历史事件有关。
丰利:唐代上县,有伏龙山、锡义山等山名,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房州房陵郡:唐代上州,武德元年析迁州之竹山、上庸置,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房陵:唐代上县,原名光迁,后改名房陵,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永清:唐代中下县,原名隶迁州,后改名永清,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房山:位于永清县的山名,可能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历史事件有关。
竹山:唐代中下县,武德元年析置武陵县,贞观十年省,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上庸:唐代上县,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复州竟陵郡:唐代上州,本沔阳郡,治竟陵,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沔阳:唐代上县,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竟陵:唐代上县,有五花山、石堰渠等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监利:唐代中下县,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郢州富水郡:唐代上州,本竟陵郡,治长寿,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长寿:唐代上县,贞观元年省蓝水县入焉,地理位置在湖北省。
京山:唐代县名,属安州。
安州:唐代州名,武德四年(621年)设置,贞观十七年(643年)废除。
温州:唐代州名,武德四年(621年)设置,贞观十七年(643年)废除。
富水:唐代县名,属安州,有白沙山。
金州汉阴郡:唐代州名,本为西城郡,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康郡,至德二载(757年)更名。
麸金:一种细小的金粒,常用于贡品。
茶牙:茶叶的嫩芽,古代贡品之一。
橘官:古代负责管理柑橘种植的官员。
西城:唐代县名,本金川,义宁二年(618年)更名。
洵阳:唐代县名,武德元年(618年)设置洵州,贞观二年(628年)废除。
汉阴:唐代县名,本安康,至德二载(757年)更名。
兴元府汉中郡:唐代府名,本梁州汉川郡,开元十三年(725年)更名褒州,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汉中郡,兴元元年(784年)升为府。
縠:一种细薄的丝织品,古代贡品之一。
红蓝:一种植物,古代用于制作染料或药材。
洋州洋川郡:唐代州名,武德元年(618年)设置,天宝十五载(756年)迁治兴道。
利州益昌郡:唐代州名,本义城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
凤州河池郡:唐代州名,下都督府。
兴州顺政郡:唐代州名,下都督府。
成州同谷郡:唐代州名,本汉阳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
文州阴平郡:唐代州名,义宁二年(618年)设置。
扶州同昌郡:唐代州名,乾元后(758年后)被吐蕃占领,大中二年(848年)收复。
集州符阳郡:唐代州名,武德元年(618年)设置。
静州:唐代设立的州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武德二年(619年)徙治狄平,后更名为地平。静州在唐代历史上曾多次废置,反映了当时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
巴州:唐代重要的州郡之一,位于今四川省巴中市一带。巴州在唐代以其丰富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著称,是当时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壁州:唐代设立的州名,武德八年(625年)析巴州之始宁县地置。壁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在唐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蓬州:唐代设立的州名,本为咸安郡,武德元年(618年)以巴州之安固、伏虞等地置。蓬州在唐代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和迁徙,反映了当时行政区划的复杂性。
通州:唐代设立的州名,位于今四川省达州市一带。通州以其丰富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唐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开州:唐代设立的州名,本为万世郡,义宁二年(618年)析巴东郡之盛山、新浦等地置。开州在唐代历史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著称。
阆州:唐代设立的州名,本为隆州巴西郡,先天二年(713年)避玄宗名更州名。阆州在唐代历史上以其丰富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著称。
果州:唐代设立的州名,武德四年(621年)析隆州之南充、相如置。果州在唐代历史上以其丰富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著称。
渠州:唐代设立的州名,本为宕渠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渠州在唐代历史上以其丰富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著称。
鹑首分: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分野之一,指天上的鹑首星宿对应的地理区域。
禄山之乱:指唐朝安禄山发动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事件。
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曾多次与唐朝发生战争和外交关系。
宝应元年:唐朝年号,公元762年。
广德元年:唐朝年号,公元763年。
贞元三年:唐朝年号,公元787年。
大中:唐朝年号,公元847年至860年。
张义潮:唐朝将领,曾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河西地区。
宣、懿德微:指唐宣宗和唐懿宗时期,唐朝国力衰弱,无法有效管理边疆地区。
开元二十二年:唐朝年号,公元734年。
天宝元年:唐朝年号,公元742年。
大中三年:唐朝年号,公元849年。
龙须席:一种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古代作为贡品。
芎藭: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伏羌: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
渭州:古代州名,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
陇西:古代郡名,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
鄯州:古代州名,今青海省西宁市一带。
湟水:黄河上游的一条支流,流经青海省。
兰州:古代州名,今甘肃省兰州市一带。
皋兰山: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座山,因山形似皋兰而得名。
临州:古代州名,今甘肃省临洮县一带。
狄道:古代县名,今甘肃省临洮县一带。
阶州:古代州名,今甘肃省武都县一带。
武都:古代郡名,今甘肃省武都县一带。
羚羊角:羚羊的角,古代常用于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的功效。
洮州临洮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临潭县一带,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和迁徙治所。
岷州和政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岷县一带,以出产龙须席和甘草闻名。
廓州宁塞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青海省一带,以出产麸金、酥、大黄、戎盐、麝香等贡品著称。
叠州合川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迭部县一带,以出产麝香闻名。
宕州怀道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宕昌县一带,以出产麸金、散金、麝香等贡品著称。
凉州武威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是唐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沙州敦煌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一带,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瓜州晋昌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瓜州县一带,以出产野马革、紧鞓、草豉等贡品著称。
甘州张掖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张掖市一带,以出产麝香、野马革等贡品著称。
肃州酒泉郡:古代中国的一个州郡,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一带,以出产麸金、野马革等贡品著称。
威远:唐代的守捉城之一,守捉城是唐代边疆的军事据点,负责边防和防御任务。
酒泉:唐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唐初由福禄更名而来,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福禄:唐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武德二年(619年)设立,后更名为酒泉。
玉门:唐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玉门市,贞观元年(627年)曾一度撤销,后复置,开元年间被吐蕃占领。
伊州伊吾郡:唐代地名,位于今新疆哈密地区,贞观六年(632年)由西伊州更名而来。
西州交河郡:唐代地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贞观十四年(640年)平定高昌后设立。
北庭大都护府:唐代边疆行政机构,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负责管理西域事务。
安西大都护府:唐代边疆行政机构,初治西州,后迁至龟兹,负责管理西域事务,显庆二年(657年)设立。
陇右采访使:唐代地方行政机构,负责陇右地区的监察和行政事务,治所在善阝州(今甘肃临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三十-评注
本文详细记载了唐代山南道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物产资源及贡品情况,反映了唐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对地方资源的重视。山南道作为唐代重要的行政区划之一,涵盖了今湖北、湖南、四川等广大地区,其地理范围广阔,物产丰富,尤其是江陵、峡州、归州、夔州等地,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宗教的重要发源地。
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唐代对地方的管理非常细致,不仅记录了各州县的名称、地理位置,还详细列出了各地的贡品,如江陵府的方纹绫、赀布、柑、橙等,峡州的纻葛、箭竹、茶等,归州的纻葛、茶、蜜等。这些贡品不仅是地方经济的体现,也反映了唐代对地方物产的重视和利用。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如朗州的永泰渠、北塔堰、考功堰等,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也体现了唐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地方经济的支持。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从文化角度来看,山南道地区不仅是唐代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宗教的重要发源地。江陵、峡州、归州等地不仅是唐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也是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这些地区的文化底蕴深厚,对唐代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山南道各州县的详细记载,展现了唐代地方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和对地方资源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地方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些记载不仅为我们了解唐代的地方行政、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唐代的历史、地理、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唐代湖北、河南一带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土产资源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地理价值。通过对这些地名的注解,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地方行政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各地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色。
文中提到的岘山、荆山、桐柏山、武当山等山岳,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文化符号。这些山岳在历史上曾是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至今仍是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旅游景点。
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祠庙和关隘,如淮渎祠、鲁阳关等,这些地方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通过对这些地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的宗教文化和军事防御体系。
此外,文中提到的土产资源,如纶巾、漆器、合罗、绫、葛、丝布、茅菊等,反映了当时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些土产不仅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和地理特征的详细信息,还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的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段文本详细记载了唐代多个州县的设置、变迁及其地理、物产等信息,反映了唐代行政区划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通过对这些州县的描述,可以看出唐代对地方管理的重视,尤其是对物产的管理和利用。例如,金州汉阴郡的土贡中提到了麸金、茶牙、椒等,这些物产不仅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也是朝廷贡品的重要来源。
文本中还提到了一些地理特征,如白沙山、牛山、汉水等,这些地理标志不仅是地方的重要标识,也反映了唐代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利用。例如,汉水有金的记载,说明当时已经认识到汉水中含有金矿资源,这为后来的金矿开采提供了依据。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州县的设置、废除、更名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例如,兴元府汉中郡的变迁,从梁州汉川郡到褒州,再到汉中郡,最后升为府,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唐代对汉中地区的重视和战略地位的提升。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唐代地方行政管理的记录,也是唐代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信息的综合反映。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唐代政府对地方管理的精细化和系统化。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唐代西南地区多个州郡的行政区划、物产和人口情况,反映了唐代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和开发。文中提到的静州、巴州、壁州、蓬州、通州、开州、阆州、果州和渠州,都是唐代西南地区的重要州郡,它们在唐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区划,还详细列出了各州的土贡,如麸金、绵、、赀布、花油、橙、石蜜等,这些物产反映了当时西南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物产丰富程度。同时,文中还提到了各州的人口数量,如巴州有户三万二百一十,口九万一千五十七,这些数据为我们了解唐代西南地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列举各州的名称、土贡、户数和口数,清晰地展现了唐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区划和经济状况。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便于读者理解,也体现了唐代史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我们研究唐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区划、经济状况和人口分布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开发,以及当时西南地区在唐代整体经济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为我们研究唐代西南地区的行政区划、经济状况和人口分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开发,以及当时西南地区在唐代整体经济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唐朝时期西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物产资源以及历史变迁。文中提到的‘鹑首分’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分野之一,反映了古人对天文地理的认知和划分。通过‘禄山之乱’、‘吐蕃’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唐朝中后期边疆地区的动荡不安,尤其是吐蕃的入侵对唐朝西北边疆的严重影响。
文中提到的‘张义潮’是唐朝末年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收复了被吐蕃占领的河西地区,展现了唐朝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努力。然而,‘宣、懿德微’的描述表明,尽管有张义潮的收复行动,唐朝的国力已经衰弱,无法有效管理这些地区,导致这些地区‘惟名存有司而已’。
文中还详细列举了各州的土贡,如‘龙须席’、‘芎藭’、‘麝香’等,这些物产不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地方物产的重视和利用。通过这些贡品,可以看出唐朝对地方经济的依赖和控制。
此外,文中提到的‘秦岭’、‘陇坻’、‘鸟鼠同穴’等名山,以及‘河’、‘洮’、‘弱’等大川,不仅描绘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记录。这些地理名称至今仍在使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地理文献,也是研究唐朝西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的边疆政策和历史变迁,以及古代中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唐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多个州郡的地理、行政、物产和军事设置,反映了唐代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文中提到的州郡如洮州、岷州、廓州等,不仅是唐代的行政单位,也是军事重镇,设有多个军府和守捉,显示了唐代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各州郡的土贡物品如麝香、甘草、龙须席等,不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物产特色,也显示了唐代对地方经济的重视和利用。
文中提到的军事设置如莫门军、神策军等,不仅是唐代边疆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唐代军事制度的严密和边疆防御的严密。
通过对这些州郡的详细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唐代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文中提到的地名和山川如西倾山、岷山、祁连山等,不仅是地理标志,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利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研究唐代边疆管理和地方经济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唐代西北边疆的地理、行政和军事布局,反映了唐代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文中提到的地名如酒泉、玉门、伊州、西州、北庭大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等,都是唐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唐代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和管理。唐代通过设立守捉城、都督府、都护府等机构,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这不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巩固了唐代的边疆安全。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唐代边疆行政和军事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中详细记载了各地的地理位置、行政设置、军事驻防等信息,反映了唐代边疆管理的复杂性和严密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勾勒出了唐代西北边疆的地理和行政布局。虽然文字较为简练,但信息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唐代边疆管理和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地名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边疆政策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