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五-原文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少以廕补隋右勋侍。大业末,从征辽,赀乏,行及汾阴, 度后期且诛,遂与其属椎牛犯法,讽吏捕系。岁余,以赎论,因亡命,盗马自给。 至太原,阴事高祖。又察太宗资度非常,益自托。由是蒙亲礼,出入连骑,间至卧 内。兵将举,弘基募士,得二千人。王威等鲠大事,弘基与长孙顺德伏閤后,麾左 右执之。从攻下西河,宋老生败,弃马投堑,弘基斩其首,拜右光禄大夫。师至蒲, 引兵先济河,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命殷开山副之。西徇扶风,众至六万,南度 渭,次长安故城,振队金光门。隋将卫文升来拒,弘基逆击,擒甲士千余,马数百。 时诸军尚未至,弘基最先胜。高祖悦,赐马二十匹。京师平,功第一,授右骁卫大 将军。
讨薛举,战浅水原,八总管军皆没,唯弘基一军战力,矢尽,为贼拘。帝以临 难不屈,优护其家。仁杲平,乃克归,官之如初。刘武周犯太原,弘基屯平阳,复 陷贼。俄自拔归,授左一总管。从秦王屯柏壁,以劲卒二千繇隰州趋西河,蹑贼归 路。贼锐甚,弘基坚壁储勇。及宋金刚遁走,率骑尾之介休,与王合击,大破之。 累封任国公。从击刘黑闼,还,除井钺将军。会突厥患边,督步骑万人备塞,自豳 北东拒子午岭,西抵临泾,筑障遮虏。
贞观初,李孝常等谋反,坐与交,除名为民。岁余,起为易州刺史,复封爵。 召授卫尉卿,改封夔国。以老乞骸,为辅国大将军,朝朔望,禄赐同职事。太宗征 辽,召为前军大总管,战驻跸山,有功,累加封户至千一百。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襄。
始,弘基病,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田五顷,谓所亲曰:“使贤,固不藉多财; 即不贤,守此可以脱饥冻。”余悉散之亲党。子仁实,袭封。
殷开山,名峤,以字行,世居江南。祖不害,仕陈为司农卿。陈亡,徙京兆, 为鄠人。开山涉书,工为尺牍,为隋大谷长。高祖兵起,召补大将军掾,从攻西河。 为渭北道元帅长史。时关辅群盗骜力自张,不相君,命开山招慰,皆下。与刘弘基 屯故城,破卫文升之兵,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
以吏部侍郎从秦王讨薛举。会王疾甚,卧营,委军于刘文静,诫曰:“贼方炽, 邀速战利。公等毋与争,粮尽众枵,乃可图。”开山锐立事,说文静曰:“王属疾, 忧公弗克济,故不欲战。今宜逗机制敌,无专以贼遗王也。请勒兵以怖之。”遂战 折墌,为举所乘,遂大败。下吏当死,诏贷之,除名为民。顷之,从平仁杲,复爵 位,兼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迁吏部。从讨王世充,以功进爵郧国公。
征刘黑闼,道病卒,王哭之恸,诏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贞观十四 年,与淮安王神通、河间王孝恭、民部尚书刘政会俱配飨高祖庙廷。永徽中,加赠 司空。
刘政会,滑州胙人。隋大业中,为太原鹰扬府司马,以兵隶高祖麾下。王威等 既贰,秦王欲先事除之,遣政会为急变书告其反。时募士已集,乃执威等囚之,然 后举兵,政会功也。
大将军府建,为户曹参军,迁丞相府掾。武德初,授卫尉少卿,留守太原,调 辑戎政,远近欢服。会刘武周寇并州,晋阳豪杰举应之,政会为武周所擒,每密表 贼形势。既平,复官爵,历光禄卿,封邢国公。贞观初,转洪州都督,卒。太宗手 诏:“政会昔预义举,有殊功,葬宜异等。”于是赠民部尚书,谥曰襄。后追徙渝 国。
子玄意袭爵,尚南平公主。高宗时为汝州刺史。次子奇,长寿中,为天官侍郎, 荐张鷟、司马锽为监察御史,二人因申屠瑒以谢,奇正色曰:“举贤本无私,何见 谢?”闻者皆竦。后为酷吏陷,被诛。
七世孙崇望,字希徒,及进士第,宣歙王凝辟转运巡官。崔安潜帅许及剑南, 崇望昆弟四人同幕府,世以为才。安潜入为吏部尚书,崇望又以员外郎主南曹,选 事清办。僖宗幸山南,王重荣怨宦竖,不肯率职,时高选使者,即河中镌谕使自新, 崇望以谏议大夫持节往。既至,陈君臣大义动之,重荣顺服,请诛硃玫自效。使还, 称旨,擢翰林学士。昭宗即位,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浚伐太原,崇 望固执不可,浚果败。代为门下侍郎、判度支。玉山都将杨守信反,夜陈兵阙下。 帝列兵延喜门,命崇望守度支库。巉旦,含光门未开,禁卒左右植立,将大掠长安 中。俄闻传呼宰相来者,门辟,崇望驻马劳曰:“上自将在中营,公等禁军也,不 帝前杀贼取功,而苟欲剽掠成恶名乎?”士皆唯唯。至长乐门,贼望兵至,乃遁去, 军中咸呼“万岁”。是日,京师不乱,繄其力。进尚书左仆射。硃全忠谋取徐、泗, 表请以大臣代时溥,乃授崇望武宁军节度使。溥拒命,崇望还为太常卿。会王珂、 王珙争河中,诏以崔胤为节度使。珂,李克用婿也。太原邸吏薛志勤曰:“崔公镇 河中,不若光德刘公于我公最善。”光德,崇望所居坊也。后李茂贞、王行瑜入诛 执政,坐是,贬昭州司马。行瑜诛,克用直其冤,召为吏部尚书。会王抟以吏部辅 政,徙兵部。王建欲并东川,诏崇望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至, 建已使王宗涤知留后,崇望乃还为兵部尚书。
卒,赠司空。
兄崇龟,字子长。擢进士,仕累华要,终清海军节度使。广有大贾,约倡女夜 集,而它盗杀女,遗刀去。贾入倡家,践其血乃觉,乘め亡。吏迹贾捕劾,得约女 状而不杀也。崇龟方大飨军中,悉集宰人,至日入,乃遣。阴以遗刀易一杂置之。 诘朝,群宰即庖取刀,一人不去,日:“是非我刀。”问之,得其主名。往视,则 亡矣。崇龟取它囚杀之,声言贾也,陈诸市。亡宰归,捕诘具伏。其精明类此。姻 旧或干以财,率不答,但写《荔支图》与之。然不能防检其家,既没,有鬻珠翠羽 者,由是名损。
弟崇鲁,字郊文,亦第进士,擢士补阙、翰林学士,僖宗避难山南,为嗣襄王 煴史馆修撰,得不诛。景福中,以水部郎中知制诰。雅与崔昭纬善。帝以韦昭度、 李磎辅政,而昭纬外倚邠、岐兵为援,以久其权。于是天子厚礼磎,昭纬惧见夺, 共谋沮之。及磎墨麻出,崇鲁辄掠麻大哭。帝问焉,崇鲁曰:“今虽乏人,岂宜取 憸人为宰相。磎以杨复恭、西门重遂得近职,奈何用之?前日杜让能羞戮未刷,尚 忍蹈覆辙乎?”磎由是不得相。磎亦劾奏其奸,因自陈“为山南杨守亮诋毁,不容 与复恭交私”。又言:“崇望为宰相,使亲吏日夕谒左军,与复恭相亲厚。絁巾惨 带,不入禁门;崇鲁向殿哭,厌诅天诈,殆人之妖。且其父坐贿饮药死。崇鲁身为 硃玫史官,作劝进表。在太原府使西川,见田令孜,没阶趋,废制度自崇鲁始。” 其相詈訾,俚浅稽校,譬市人然。崇龟始闻哭麻,恚不食。曰:“吾兄弟未始以声 利败名,今不幸乃生是儿。”后王行瑜、崔昭纬相继诛,崇鲁贬崖州司户参军。终 水部员外郎。
许绍,字嗣宗,安州安陆人。父法光,在隋为楚州刺史。元皇帝为安州总管, 绍时为儿,与高祖同学,相爱也。大业末,任夷陵通守,会盗起,州境独完,流人 自占数十万,开仓赈给。炀帝崩问至,绍率人吏三日临,以所部遥属越王侗。后王 世充篡立,遂遣使以黔安、武陵、澧阳归国,授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高祖赐书 道平生旧,以加慰纳。
萧铣将董景珍降,命绍率兵应接。以破铣功,擢其子智仁为温州刺史。铣遣杨 道生围峡州,绍击走之。铣将陈普环具大舰溯江,与开州贼萧阇提略巴、蜀,绍遣 智仁及婿张玄靖、掾李弘节追战西陵,覆其兵,禽普环,悉获战舰。江之南有安蜀 城,地直夷陵,荆门城峙其东,皆峭险处。铣以兵戍守,绍遣智仁等攻荆门,取之。 制书褒美,许以便宜。绍境连王世充及铣,其下为贼剽者皆见杀,绍得敌人,独资 遣之,二邦感义,杀掠为止。进谯国公,赐帛千段。
赵郡王孝恭等代铣,复诏督兵图荆州。会病,卒于军,帝为流涕。贞观中,赠 荆州都督。智仁,初以勋授封孝昌县公,绍卒,继守夷陵,终凉州都督。次子圉师。
圉师有器干,研涉艺文,擢进士第。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龙朔中,为左相。高宗自书诏赐辽东诸将,谓许敬宗曰:“圉师爱书,可示之。” 俄坐其子猎犯人田,有辞,怒而射之,圉师掩不奏,为人告擿。帝让曰:“宰相而 暴百姓,非作威福乎?”圉师谢,且言:“作威福者,强兵重镇,嫚天子法。臣文 吏,何敢然!”帝曰:“慊无兵邪?”敬宗因是劾抵,遂免官。久之,为虔州刺史, 稍迁相州,专以宽治,州人刻石颂美。部有受赇者,圉师不忍按,但赐《清白箴》, 其人自愧,后修饰,更为廉士。进户部尚书。卒,赠幽州都督,谥曰简,陪葬恭陵。 绍初爵谯国公,以子智仁自有封,故诏孙力士袭之,终洛州长史。
子钦寂嗣封。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入寇,诏为陇山军讨击副使,战崇州,败, 为虏所禽。方围安东,胁令说属城未下者。钦寂呼安东都护裴玄珪曰:“贼朝夕当 灭,幸谨守!”贼怒,害之。武后下制褒美,赠蕲州刺史,谥曰忠。子辅乾,以父 死难,授左监门卫中候,为海东慰劳使,使迎柩还葬。
钦寂弟钦明,以军功擢左玉钤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盐山郡公。出为凉州都督。 尝轻骑按部,会突厥默啜兵奄至,被执。贼与皆至灵州,使说之降。钦明至城下, 呼曰:“我乏食,有美酱乎?有粱米乎?并乞墨一枝!”时贼营四面阻水,惟一路 得入。钦明欲选将简兵,乘夜袭贼也,而城中无寤其瘦者,遂见害。兄弟死王事, 世名其忠。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善马槊。隋末,所在盗起,知节聚众数百保乡 里。后事李密,而密料士八千隶四骠骑,分左右以自卫,号“内军”,常曰:“此 可当百万。”知节领骠骑之一,恩遇隆特。王世充与密战,知节以内骑营北邙,单 雄信以外骑营偃师。世充袭雄信,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中流矢坠马,知节 驰救之,杀数人,军辟易,乃抱行俨重骑驰。追兵以槊撞之,知节折其槊,斩追者, 乃免。后密败,为世充所获。恶其为人,与秦叔宝来奔,授秦王府左三统军。从破 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国公。 七年,隐太子谮之,出为康州刺史,白秦王曰:“大王去左右手矣,身欲久全,得 乎?知节有死,不敢去!”事平,拜太子右卫率。寻迁右武卫大将军,实封
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
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
师次怛笃城,胡人数千出降,知节屠其城去,贺鲁因远遁。
军还,坐免。
未几,起为岐州刺史,致仕。
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子处亮,尚清河公主。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
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
补隋太子千牛备身。
高祖妻以平阳公主。
将起兵,绍走间道迎谒。
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自河东往,遇诸涂。
建成曰:“追书急,恐吏逮捕,请依剧贼,冀自全。”
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
既入雀鼠谷,闻义兵起,谓绍有谋,乃相贺。
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领彀骑,发晋阳。
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
还白:“宋老生一夫敌,我兵到必出战,可虏也。”
大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
从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绍引军缭其背,与史大奈合攻之。
显和败,遂平京师。
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高祖即位,拜左翊卫大将军,累从征讨,以多,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党项寇边,敕绍讨之,虏据高射绍军,雨矢,士失色。
绍安坐,遣人弹胡琵琶,使二女子舞。
虏疑之,休射观。
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
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
既病,太宗亲问之。
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二子:哲威、令武。
哲威为右屯卫将军,袭封。
坐弟谋反,免死,流邵州。
起为交州都督,卒。
令武尚巴陵公主,迁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
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刺史,自杀。
公主亦赐死。
任瑰,字玮,庐州合淝人。
父七宝,陈将忠之弟,为陈定远太守。
瑰早孤,忠抚爱甚,每曰:“吾子虽多,庸保耳。所以寄门户者,瑰也!”
年十九,试守灵溪令。
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尽以州务属瑰。
陈亡,瑰劝勇据岭外,立陈后辅之。
勇不从,以地降隋,瑰弃官去。
仁寿中,调韩城尉,未几,罢。
高祖讨捕于汾、晋,瑰上谒辕门,承制署河东县户曹。
高祖之晋阳,留隐太子托之。
义师起,瑰至龙门请见。
高祖曰:“隋失其政,四海群沸,吾以外戚据重任,不忍坐观其亡。晋阳,天下用武处,兵精马强,今率之,将厌国难。公,将家子,智算练达,论吾此举其济乎?”
瑰曰:“今主政残酷,兵役不止,天下之人,思见拯乱,与之息肩。公天付神武,杖顺而起,军令严明,所下城邑,无秋豪之犯。关中起兵者跂踵而待。拥义师,迎众欲,何不济哉!瑰在冯翊久,悉其人情,愿为一介使,入关宣布威灵,以收左辅。繇梁山济河,直趣韩城,逼郃阳,徇朝邑。萧造文吏,势当自下。次招诸贼,然后鼓行而前,据永丰积粟,虽未得京师,关中固已定矣。”
高祖曰:“是吾心也!”
乃授银青光禄大夫。
遣陈演寿、史大奈步骑六千趣梁山,以瑰及薛献为招慰大使。
高祖谓演寿曰:“阃外事与任瑰筹之。”
既而贼孙华、白玄度等果降,且具舟于河以济师。
瑰行说下韩城,与诸将进击饮马泉,破之。
拜左光禄大夫,留戍永丰仓。
高祖即位,授谷州刺史。
王世充数攻新安,瑰拒破之。
以功封管国公。
秦王东讨,瑰从至邙山,主水运饷军。
关东平,为河南安抚大使。
王世辩以徐州降瑰,瑰至宋州,会徐圆朗反,副使柳浚劝退保汴,瑰笑曰:“公何怯?老将居边久,自当有计。”
俄而贼陷楚丘,将围虞城,瑰遣崔枢、张公谨自鄢陵领诸州豪质子百余守之。
浚曰:“枢等故世充将,且诸州质子父兄皆反,奈何令保城?”
瑰不答。
枢至,则分质子与土人合队,贼近,质子稍叛,枢即斩其队帅。
城中人惧曰:“是皆贼子弟,安可与守乎?”
枢因听诸队杀质子,枭首门外。
瑰阳怒曰:“去者遣招慰,何乃杀之?”
退谓浚曰:“固知崔枢办之。县杀贼子,为怨已大,人今自为战矣。”
圆朗攻虞城,不能拔。
贼平,迁徐州总管,仍为大使。
辅公祏反,诏以兵自扬子津济江讨之。
公祏平,拜邗州都督,迁陕州。
瑰弟璨,为隐太子典膳监。
太子废,璨得罪,瑰亦左授通州都督。
贞观四年卒。
瑰历职有功,然补吏多为亲故人私,至负势赇请,瑰知,不甚禁遏,世以此讥之。
瑰卒,时有司以在外对仗白奏,太宗怒曰:“昔杜如晦亡,朕不能事者数日。今瑰丧,所司不以状言,岂朕意乎?有如朕子弟不幸死,当此奏邪!”
自是大臣丧,遂不对仗奏云。
丘和,河南洛阳人,后徙家郿。
少重气侠,闲弓马,长乃折节自将。
仕周开府仪同三司。
入隋为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历资、梁、蒲三州刺史,以宽惠著名。
汉王谅反,使卒衣妇人衣,袭取蒲州,和挺身免,坐废为民。
宇文述有宠,和倾心附纳。
俄以发武陵公元胄罪,复拜代州刺史。
炀帝北巡,和馈献精腆,至朔州,而刺史杨廓无所进,帝不悦。
述盛称和美,帝用为博陵太守,诏廓就视和为式。
后帝过博陵,和上食加丰,愈喜。
由是所过竞为珍侈献,自和发也。
然和善抚吏士,得其心。
迁天水郡守,入为左御卫将军。
大业末,海南苦吏侵,数怨畔。
帝以和所莅称淳良,而黄门侍
郎裴矩亦荐之,遂拜交址太过,抚接尽情,荒憬安之。
炀帝崩, 而和未知。
于是鸿胪卿宁长真举郁林附萧铣,冯盎举珠崖、番禺附林士弘,各遣使 招和,不从。
林邑西诸国,数遗和明珠、文犀、金宝,故和富埒王者。
铣闻,利之, 命长真以南粤蛮、俚攻交址,和遣长史高士廉率兵击走之,郡为树石勒其功。
会隋 骁果自江都来,乃审隋亡,和即陈款归国,而岭峤闭岨,乃权附铣。
铣平,遂得归。
诏李道裕即授和交州大总管,爵谭国公。
和遣士廉奉表请入朝,诏其子师利迎之。
及谒见,高祖为兴,引入卧内,语平生,欢甚,奏九部乐飨之,除左武候大将军。
和时已老,以稷州其故乡也,令为刺史以自养。
寻除特进。
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 六,赠荆州总管,谥曰襄,陪葬献陵。
有子十五人,多至大官,而行恭为知名。
行恭有勇,善骑射。
大业末,与兄师利聚兵万人保郿城,人多依之,群盗不敢 窥境。
后原州奴贼围扶风,太守窦璡坚守。
贼食尽无所掠,众稍散归行恭。
行恭遣 其酋说贼共迎高祖,乃自率五百人负粮持牛酒诣贼营。
奴帅长揖,行恭手斩之,谓 众曰:“若皆豪桀也,何为事奴乎?使天下号曰奴贼。”
众皆伏,曰:“愿改事公。”
行恭乃率其众,与师利迎谒秦王于渭北,拜光禄大夫。
累从战伐,功多,迁左一府 骠骑,锡劳甚厚。
隐太子诛,以功擢左卫将军。
贞观中,坐与兄争葬所生母,废为 民。
从侯君集平高昌,封天水郡公,进右武候将军。
高宗立,迁大将军、冀陕二州 刺史,致仕。
卒,年八十,赠荆州刺史,谥曰襄,陪葬昭陵。
行恭所守严烈,僚吏 畏之。
数坐事免,太宗思其功,不逾时辄复官。
初,从讨王世充,战邙山。
太宗欲 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与诸骑相失,唯行恭从。
贼 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
遂下拔箭,以己马进 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
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 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
子神勣,见《酷吏传》。
赞曰:帝王之将兴,其威灵气焰有以动物悟人者,故士有一概,皆填然跃而附 之,若榱椽梁柱以成大室,又负偃植,各安所施而无遗材,诸将之谓邪。
然皆能礼 法自完,贤矣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五-译文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刘弘基,是雍州池阳人。年轻时因父荫补为隋朝右勋侍。大业末年,随军征讨辽东,因资财匮乏,行至汾阴,考虑到延误期限将被诛杀,于是与其部下宰牛犯法,暗示官吏逮捕他们。一年多后,以赎罪论处,因而逃亡,靠盗马为生。到了太原,暗中投靠高祖。又观察到太宗资质非凡,更加依附。因此受到亲近礼遇,出入时骑马随行,有时甚至进入卧室。起兵时,弘基招募士兵,得到二千人。王威等人阻碍大事,弘基与长孙顺德埋伏在阁后,指挥左右将他们逮捕。随军攻下西河,宋老生战败,弃马跳入壕沟,弘基斩其首级,被任命为右光禄大夫。军队到达蒲州,弘基率兵先渡河,攻下冯翊。被任命为渭北道大使,命殷开山为副使。向西进军扶风,军队达到六万人,南渡渭水,驻扎在长安故城,在金光门整顿队伍。隋将卫文升前来抵抗,弘基迎击,俘虏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当时各军尚未到达,弘基最先取得胜利。高祖很高兴,赐给他二十匹马。京师平定后,弘基功居第一,被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
讨伐薛举时,在浅水原交战,八总管军全部覆没,只有弘基一军奋力作战,箭矢用尽,被敌军俘虏。皇帝因他在危难中不屈不挠,优待保护他的家人。仁杲平定后,才得以归来,官职如初。刘武周侵犯太原,弘基驻守平阳,再次被敌军俘虏。不久后自行逃脱归来,被任命为左一总管。随秦王驻守柏壁,率精兵二千从隰州进军西河,追击敌军归路。敌军锐气正盛,弘基坚守壁垒,积蓄力量。等到宋金刚逃走,率骑兵追击至介休,与秦王合击,大败敌军。多次封爵至任国公。随军讨伐刘黑闼,归来后,被任命为井钺将军。适逢突厥侵犯边境,弘基率步骑兵万人防守边塞,从豳州北面东至子午岭,西至临泾,修筑屏障抵御敌军。
贞观初年,李孝常等人谋反,弘基因与他们交往,被削职为民。一年多后,起用为易州刺史,恢复爵位。召入朝廷任卫尉卿,改封为夔国公。因年老请求退休,被任命为辅国大将军,每月初一、十五上朝,俸禄与在职时相同。太宗征讨辽东时,召弘基为前军大总管,在驻跸山作战有功,多次加封食邑至一千一百户。去世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为襄。
起初,弘基生病时,给每个儿子奴婢十五人,田地五顷,对亲近的人说:“如果子孙贤能,自然不需要多财;如果不贤,守住这些也可以免于饥寒。”其余的财产都分给了亲戚朋友。儿子仁实,继承爵位。
殷开山,名峤,以字行世,世代居住在江南。祖父不害,在陈朝任司农卿。陈朝灭亡后,迁居京兆,成为鄠县人。开山博览群书,擅长写书信,曾任隋朝大谷长。高祖起兵时,召他补任大将军掾,随军攻打西河。任渭北道元帅长史。当时关辅地区的盗贼势力强大,各自为政,命令开山招抚,全部归顺。与刘弘基驻守故城,击败卫文升的军队,赐爵陈郡公,升任丞相府掾。
以吏部侍郎身份随秦王讨伐薛举。适逢秦王病重,卧病在营中,将军务委托给刘文静,告诫说:“敌军正盛,速战有利。你们不要与他们争锋,等粮尽兵疲,再图谋取胜。”开山急于立功,对文静说:“秦王病重,担心您不能成功,所以不想交战。现在应该逗引敌军,不要将敌军留给秦王。请率兵威慑敌军。”于是在折墌交战,被薛举击败,大败。按律当死,皇帝下诏赦免,削职为民。不久后,随军平定仁杲,恢复爵位,兼任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升任吏部。随军讨伐王世充,因功进爵为郧国公。
征讨刘黑闼时,在途中病逝,秦王痛哭,下诏追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号为节。贞观十四年,与淮安王神通、河间王孝恭、民部尚书刘政会一起配享高祖庙廷。永徽年间,加赠司空。
刘政会,是滑州胙人。隋朝大业年间,任太原鹰扬府司马,率兵归附高祖麾下。王威等人有二心,秦王想先发制人除掉他们,派政会写急变文书告发他们谋反。当时招募的士兵已经集结,于是逮捕王威等人囚禁,然后起兵,这是政会的功劳。
大将军府建立后,任户曹参军,升任丞相府掾。武德初年,任卫尉少卿,留守太原,整顿军政,远近归服。适逢刘武周侵犯并州,晋阳豪杰响应,政会被武周俘虏,经常秘密上表报告敌军形势。平定后,恢复官职爵位,历任光禄卿,封邢国公。贞观初年,转任洪州都督,去世。太宗手诏:“政会曾参与义举,有特殊功劳,葬礼应与众不同。”于是追赠民部尚书,谥号为襄。后来追封为渝国公。
儿子玄意继承爵位,娶南平公主为妻。高宗时任汝州刺史。次子奇,长寿年间任天官侍郎,推荐张鷟、司马锽为监察御史,二人通过申屠瑒表示感谢,奇正色道:“举荐贤才本是出于公心,何必感谢?”听到的人都肃然起敬。后来被酷吏陷害,被诛杀。
七世孙崇望,字希徒,考中进士,宣歙王凝征召他为转运巡官。崔安潜任许州及剑南节度使时,崇望兄弟四人同在幕府,世人认为他们有才能。安潜入朝任吏部尚书,崇望又以员外郎身份主管南曹,选拔官员公正清廉。僖宗逃往山南时,王重荣怨恨宦官,不肯尽职,当时朝廷选派使者,到河中劝谕他改过自新,崇望以谏议大夫身份持节前往。到达后,陈述君臣大义感动他,重荣顺服,请求诛杀硃玫以表忠心。使者回朝,符合皇帝旨意,升任翰林学士。昭宗即位后,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浚讨伐太原,崇望坚持认为不可,张浚果然失败。代任门下侍郎、判度支。玉山都将杨守信反叛,夜间在宫门外列兵。皇帝在延喜门列兵,命崇望守卫度支库。天亮时,含光门未开,禁军左右站立,准备在长安城中大肆抢掠。忽然听到传呼宰相到来,门打开,崇望驻马慰劳说:“皇上亲自在中营指挥,你们是禁军,不在皇上面前杀敌立功,却想抢掠留下恶名吗?”士兵们都唯唯诺诺。到了长乐门,叛军看到官兵到来,便逃走了,军中高呼“万岁”。当天,京师没有发生动乱,全靠崇望的力量。升任尚书左仆射。硃全忠图谋夺取徐、泗,上表请求派大臣代替时溥,于是任命崇望为武宁军节度使。溥拒绝接受命令,崇望回朝任太常卿。适逢王珂、王珙争夺河中,下诏任命崔胤为节度使。珂是李克用的女婿。太原邸吏薛志勤说:“崔公镇守河中,不如光德刘公与我家主公关系最好。”光德是崇望居住的坊名。后来李茂贞、王行瑜入朝诛杀执政大臣,崇望因此被贬为昭州司马。行瑜被诛杀后,克用为他伸冤,召入朝廷任吏部尚书。适逢王抟以吏部辅政,调任兵部。王建想吞并东川,下诏任命崇望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到任,建已派王宗涤代理留后,崇望于是回朝任兵部尚书。
去世后,被追赠为司空。
他的哥哥崇龟,字子长。考中进士,历任显要官职,最终担任清海军节度使。广州有一个大商人,约定与妓女夜晚聚会,但其他盗贼杀死了妓女,留下刀后离开。商人进入妓女家,踩到血迹才发现,于是骑马逃走。官吏追踪商人并逮捕审讯,得知他与妓女有约但并未杀人。崇龟正在军中举行盛大宴会,召集所有厨师,直到太阳落山才让他们离开。他暗中将遗留下的刀与另一把刀混在一起。第二天早晨,厨师们到厨房取刀,有一个人不离开,说:“这不是我的刀。”经过询问,得知刀的主人。前去查看,发现那人已经逃走。崇龟用其他囚犯代替商人处死,声称是商人,将其尸体陈列在市场上。逃走的厨师回来后,被捕并供认了罪行。他的精明由此可见。亲戚朋友有时用财物求他办事,他通常不回应,只是画一幅《荔支图》送给他们。然而他无法约束家人,去世后,有人贩卖珠宝和羽毛,因此名声受损。
他的弟弟崇鲁,字郊文,也考中进士,被提拔为补阙、翰林学士,僖宗避难到山南时,他担任嗣襄王煴的史馆修撰,得以免于被杀。景福年间,担任水部郎中知制诰。他与崔昭纬关系很好。皇帝任命韦昭度、李磎为宰相,而崔昭纬在外依靠邠、岐的军队为后盾,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于是皇帝对李磎礼遇有加,崔昭纬担心权力被夺,与崇鲁合谋阻止李磎。当李磎的任命诏书发布时,崇鲁抢过诏书大哭。皇帝问他原因,崇鲁说:“现在虽然缺乏人才,但怎么能让奸诈之人担任宰相?李磎因为杨复恭、西门重遂的关系得到近职,怎么能用他?前些日子杜让能的耻辱还未洗刷,难道还要重蹈覆辙吗?”李磎因此未能成为宰相。李磎也弹劾崇鲁的奸诈行为,并自陈“被山南杨守亮诋毁,无法与杨复恭私下交往”。他还说:“崇望担任宰相时,派亲信日夜拜访左军,与杨复恭关系密切。他穿着粗布衣服,不进入皇宫;崇鲁在殿上大哭,诅咒天子,简直是人间妖孽。而且他的父亲因受贿服毒而死。崇鲁曾是硃玫的史官,写过劝进表。在太原府出使西川时,见到田令孜,下台阶趋前迎接,废除了制度,这是从崇鲁开始的。”他们互相谩骂,言辞粗俗,像市井之人一样。崇龟听说崇鲁在殿上大哭,气得吃不下饭,说:“我们兄弟从未因名利败坏名声,如今不幸生了这样的儿子。”后来王行瑜、崔昭纬相继被杀,崇鲁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最终担任水部员外郎。
许绍,字嗣宗,安州安陆人。父亲法光,在隋朝担任楚州刺史。元皇帝担任安州总管时,许绍还是个孩子,与高祖同学,关系很好。大业末年,担任夷陵通守,恰逢盗贼兴起,他所在的州境独得保全,流民自行聚集达数十万人,他开仓赈济。炀帝去世的消息传来,许绍率领官吏百姓哀悼三天,并将所辖地区遥属越王侗。后来王世充篡位,他派使者将黔安、武陵、澧阳归顺唐朝,被任命为峡州刺史,封安陆郡公。高祖写信回忆旧情,以示慰藉。
萧铣的将领董景珍投降,朝廷命令许绍率兵接应。因击败萧铣有功,他的儿子智仁被提拔为温州刺史。萧铣派杨道生围攻峡州,许绍将其击退。萧铣的将领陈普环率领大船逆江而上,与开州贼寇萧阇提一起进攻巴、蜀,许绍派智仁及女婿张玄靖、掾吏李弘节在西陵追击,击败敌军,擒获陈普环,缴获所有战舰。江南有安蜀城,正对夷陵,荆门城在其东面,都是险要之地。萧铣派兵驻守,许绍派智仁等人进攻荆门,将其攻下。朝廷下诏褒奖,允许他便宜行事。许绍的辖境与王世充和萧铣接壤,他的部下被贼寇劫掠的都被杀害,许绍抓获敌人后,却独自资助遣返,两国感念他的义气,停止了杀掠。他被封为谯国公,赐帛千段。
赵郡王孝恭等人接替萧铣,朝廷又下诏命令许绍率兵攻打荆州。恰逢他生病,在军中去世,皇帝为之流泪。贞观年间,追赠为荆州都督。智仁,最初因功被封为孝昌县公,许绍去世后,他继任夷陵守将,最终担任凉州都督。次子圉师。
圉师有才干,精通文艺,考中进士。历任给事中、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龙朔年间,担任左相。高宗亲自书写诏书赐给辽东诸将,对许敬宗说:“圉师喜欢书法,可以给他看看。”不久,他的儿子打猎时侵犯了别人的田地,对方有怨言,他愤怒地射杀了对方,圉师隐瞒不报,被人告发。皇帝责备他说:“宰相却残害百姓,这不是作威作福吗?”圉师谢罪,并说:“作威作福的是那些拥有强兵重镇的人,他们藐视天子法令。我是文官,怎么敢这样!”皇帝说:“难道你没有兵权吗?”许敬宗趁机弹劾他,于是被免官。很久以后,担任虔州刺史,逐渐升迁为相州刺史,以宽厚治理,州人刻石颂扬他的美德。部下有受贿的,圉师不忍心追究,只是赐予《清白箴》,那人自感惭愧,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廉洁之士。升任户部尚书。去世后,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简,陪葬恭陵。许绍最初被封为谯国公,因为儿子智仁已有封号,所以下诏让孙子力士继承,最终担任洛州长史。
儿子钦寂继承封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入侵,朝廷任命他为陇山军讨击副使,在崇州作战,战败被俘。契丹围攻安东时,胁迫他劝说未投降的城池。钦寂对安东都护裴玄珪喊道:“贼寇早晚会被消灭,请务必坚守!”契丹大怒,杀害了他。武后下诏褒奖,追赠蕲州刺史,谥号为忠。儿子辅乾,因父亲为国捐躯,被任命为左监门卫中候,担任海东慰劳使,迎接灵柩回葬。
钦寂的弟弟钦明,因军功被提拔为左玉钤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盐山郡公。出任凉州都督。他曾轻骑巡视部属,恰逢突厥默啜的军队突然到来,被俘。突厥人将他带到灵州,让他劝降。钦明到城下,喊道:“我饿了,有美酱吗?有粱米吗?再给我一支墨!”当时突厥军营四面环水,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入。钦明想挑选将领和精兵,乘夜袭击突厥人,但城中没有人明白他的暗示,最终被害。兄弟二人为国捐躯,世人称颂他们的忠诚。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擅长使用马槊。隋朝末年,各地盗贼兴起,知节聚集数百人保卫乡里。后来投靠李密,李密挑选八千士兵隶属四骠骑,分为左右两军以自卫,称为“内军”,常说:“这支军队可抵百万大军。”知节统领其中一支骠骑,深受器重。王世充与李密交战时,知节率内骑驻扎在北邙,单雄信率外骑驻扎在偃师。王世充袭击单雄信,李密派知节和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中箭坠马,知节驰马救援,杀死数人,敌军退避,他抱着裴行俨骑马返回。追兵用槊刺他,知节折断槊,斩杀追兵,得以逃脱。后来李密战败,知节被王世充俘虏。因厌恶王世充的为人,他与秦叔宝一起投奔唐朝,被任命为秦王府左三统军。随军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并担任左一马军总管,多次率先登城,因功被封为宿国公。武德七年,隐太子诬陷他,被外放为康州刺史,他对秦王说:“大王失去了左右手,还想长久保全自己吗?知节宁死不离开!”事变平定后,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不久升任右武卫大将军,实封
七百户。
贞观年间,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为卢国。
显庆二年,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贺鲁。
军队驻扎在怛笃城,数千胡人投降,知节屠城后离去,贺鲁因此远逃。
军队返回后,因罪被免职。
不久,又被起用为岐州刺史,后退休。
去世后,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儿子处亮,娶了清河公主。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
小时候矫健勇猛,有武力,以任侠闻名。
补任隋朝太子千牛备身。
高祖将平阳公主嫁给他。
高祖准备起兵时,柴绍从小路迎接。
当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也从河东赶来,在路上相遇。
建成说:“追捕的文书紧急,恐怕官吏会逮捕我们,请依从剧贼,希望自保。”
柴绍说:“不行。贼人知道你是唐公的儿子,一定会抓住你作为功劳,只会白白送死。不如赶快逃往太原。”
进入雀鼠谷后,听说义兵起事,认为柴绍有谋略,于是互相祝贺。
被任命为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率领彀骑,从晋阳出发。
先到霍邑城下,观察形势。
回来报告说:“宋老生一个人就能抵挡,我军一到他必定出战,可以俘虏他。”
大军到达后,老生果然出战,柴绍力战有功。
跟随攻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柴绍率军绕到其背后,与史大奈合攻。
显和败退,于是平定京师。
晋升为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高祖即位后,任命为左翊卫大将军,多次随从征讨,因功多,进封霍国公,升任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党项侵犯边境,敕令柴绍讨伐,敌军占据高处射箭,箭如雨下,士兵失色。
柴绍安然坐着,派人弹奏胡琵琶,让两名女子跳舞。
敌军疑惑,停止射箭观看。
柴绍趁其松懈,派精锐骑兵从后面突袭,敌军大败,斩首五百级。
贞观二年,平定梁师都,转任左卫大将军。
出任华州刺史,加封镇军大将军,改封谯国。
生病后,太宗亲自探望。
去世后,追赠荆州都督,谥号襄。
有两个儿子:哲威、令武。
哲威任右屯卫将军,继承封爵。
因弟弟谋反,免死,流放邵州。
后起用为交州都督,去世。
令武娶了巴陵公主,升任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
与房遗爱谋反,贬为岚州刺史,自杀。
公主也被赐死。
任瑰,字玮,庐州合淝人。
父亲七宝,是陈将忠的弟弟,任陈定远太守。
任瑰早年丧父,忠非常疼爱他,常说:“我儿子虽多,但都是庸人。能寄托门户的,只有任瑰!”
十九岁时,试任灵溪县令。
升任衡州司马,都督王勇将州务全部交给任瑰。
陈朝灭亡后,任瑰劝王勇占据岭外,立陈后辅佐。
王勇不听,投降隋朝,任瑰弃官离去。
仁寿年间,调任韩城尉,不久被罢免。
高祖在汾、晋讨捕时,任瑰到辕门拜见,被任命为河东县户曹。
高祖去晋阳,留下隐太子托付给他。
义兵起事后,任瑰到龙门请求见高祖。
高祖说:“隋朝失政,天下大乱,我以外戚身份担任重任,不忍坐视其灭亡。晋阳是天下用武之地,兵精马强,现在率领他们,将平息国难。你是将门之子,智谋练达,认为我此举能成功吗?”
任瑰说:“现在主政残酷,兵役不止,天下人都希望看到乱世被拯救,得以休息。您天赋神武,顺应天意起兵,军令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关中起兵者翘首以待。率领义兵,顺应众望,怎能不成功!我在冯翊已久,熟悉当地人情,愿为使者,入关宣布威灵,收服左辅。从梁山渡河,直取韩城,逼近郃阳,攻占朝邑。萧造是文官,势必自降。然后招降诸贼,再鼓行前进,占据永丰积粟,即使未得京师,关中已定。”
高祖说:“这正是我的心意!”
于是任命为银青光禄大夫。
派陈演寿、史大奈率步骑六千前往梁山,任命任瑰和薛献为招慰大使。
高祖对演寿说:“外事与任瑰商议。”
不久,贼人孙华、白玄度等果然投降,并在河边准备船只渡军。
任瑰说服韩城投降,与诸将进攻饮马泉,击败敌军。
任命为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仓。
高祖即位后,任命为谷州刺史。
王世充多次进攻新安,任瑰击退了他。
因功封为管国公。
秦王东征时,任瑰随从到邙山,负责水运粮饷。
关东平定后,任河南安抚大使。
王世辩以徐州投降任瑰,任瑰到宋州时,恰逢徐圆朗反叛,副使柳浚劝他退守汴州,任瑰笑道:“你为何胆怯?老将久居边疆,自有计策。”
不久,贼军攻陷楚丘,准备包围虞城,任瑰派崔枢、张公谨从鄢陵率领各州豪强质子百余人守城。
柳浚说:“崔枢等人是王世充的旧将,而且各州质子的父兄都反叛了,怎么能让他们守城?”
任瑰不回答。
崔枢到后,将质子与当地人合编成队,贼军逼近时,质子稍有叛意,崔枢立即斩杀其队帅。
城中人害怕地说:“这些都是贼人的子弟,怎么能与他们一起守城?”
崔枢于是允许各队杀死质子,将首级挂在城外。
任瑰假装发怒说:“派去招降的人,为何杀了他们?”
私下对柳浚说:“我早知道崔枢能处理此事。杀死贼人子弟,怨恨已深,现在人们会自发作战了。”
徐圆朗进攻虞城,未能攻下。
贼军平定后,任瑰升任徐州总管,仍为大使。
辅公祏反叛,诏令任瑰率兵从扬子津渡江讨伐。
辅公祏平定后,任命为邗州都督,升任陕州。
任瑰的弟弟璨,任隐太子典膳监。
太子被废后,璨获罪,任瑰也被贬为通州都督。
贞观四年去世。
任瑰历任官职有功,但补任官吏多为亲友故旧,甚至有人倚势请托,任瑰知道后,也不严加禁止,世人因此讥讽他。
任瑰去世时,有关部门在外对仗奏报,太宗怒道:“以前杜如晦去世,我几天不能理事。现在任瑰去世,有关部门不报告情况,难道是我的意思吗?如果我的子弟不幸去世,也会这样奏报吗!”
从此大臣去世,不再对仗奏报。
丘和,河南洛阳人,后迁居郿县。
少年时重义气,擅长骑马射箭,长大后收敛锋芒。
在北周任开府仪同三司。
入隋后任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历任资、梁、蒲三州刺史,以宽厚仁惠著称。
汉王谅反叛时,派士兵穿妇人衣服,袭击蒲州,丘和逃脱,被废为平民。
宇文述得宠,丘和倾心依附。
不久因揭发武陵公元胄的罪行,重新任命为代州刺史。
炀帝北巡时,丘和进献精美贡品,到朔州时,刺史杨廓没有进献,炀帝不悦。
宇文述极力称赞丘和,炀帝任命他为博陵太守,诏令杨廓以丘和为榜样。
后来炀帝经过博陵,丘和进献更加丰盛,炀帝更加高兴。
从此各地竞相进献珍奇奢侈之物,始于丘和。
但丘和善于安抚吏士,深得人心。
升任天水郡守,入朝任左御卫将军。
大业末年,海南官吏侵扰百姓,多次叛乱。
炀帝认为丘和治理有方,称他淳良,而黄门侍
郎裴矩也推荐他,于是被任命为交址太守,他安抚百姓尽心尽力,使得荒远地区安定下来。
隋炀帝去世,而和还不知道。
于是鸿胪卿宁长真带领郁林依附萧铣,冯盎带领珠崖、番禺依附林士弘,各自派遣使者招降和,和没有听从。
林邑西边的各国,多次送给和明珠、文犀、金宝,所以和的财富堪比王者。
萧铣听说后,贪图这些财富,命令宁长真带领南粤的蛮族、俚族攻打交址,和派遣长史高士廉率兵击退了他们,郡里为他立碑记录功绩。
正好隋朝的骁果从江都来,和才知道隋朝已经灭亡,于是表示愿意归顺国家,但由于岭南地区道路险阻,暂时依附萧铣。
萧铣被平定后,和得以归顺。
朝廷下诏李道裕立即任命和为交州大总管,封为谭国公。
和派遣高士廉奉表请求入朝,朝廷命令他的儿子师利去迎接他。
等到和谒见高祖时,高祖起身迎接,将他引入内室,谈论生平,非常高兴,奏九部乐招待他,任命他为左武候大将军。
和当时已经年老,因为稷州是他的故乡,朝廷命令他担任刺史以养老。
不久又任命他为特进。
贞观十一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追赠荆州总管,谥号为襄,陪葬献陵。
他有十五个儿子,大多担任高官,而行恭最为知名。
行恭勇敢,擅长骑射。
大业末年,他和哥哥师利聚集了一万士兵保卫郿城,很多人依附他们,群盗不敢侵犯他们的领地。
后来原州的奴贼围攻扶风,太守窦璡坚守。
贼人粮食耗尽,无法掠夺,众人逐渐散去归附行恭。
行恭派遣他们的首领劝说贼人一起迎接高祖,于是亲自率领五百人背着粮食,带着牛酒前往贼营。
奴贼的首领长揖行礼,行恭亲手斩杀了他,对众人说:“你们都是豪杰,为什么要做奴贼呢?让天下人称你们为奴贼。”
众人都伏地表示:“愿意改而侍奉您。”
行恭于是率领众人,和师利一起在渭北迎接秦王,被任命为光禄大夫。
他多次参与征战,立下许多功劳,升任左一府骠骑,赏赐非常丰厚。
隐太子被杀后,因功升任左卫将军。
贞观年间,因与哥哥争夺生母的葬地,被废为平民。
后来跟随侯君集平定高昌,封为天水郡公,升任右武候将军。
高宗即位后,升任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后退休。
去世时八十岁,追赠荆州刺史,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行恭治理严厉,僚属都畏惧他。
他多次因事被免职,太宗念及他的功劳,不久又恢复他的官职。
当初,他跟随讨伐王世充,在邙山作战。
太宗想试探贼人的虚实,与数十名骑兵冲出阵后,杀伤了许多敌人,但因为被长堤阻挡,与其他骑兵失散,只有行恭跟随。
贼人的骑兵追上来,流箭射中了太宗的马,行恭回身射箭,箭无虚发,贼人不敢前进。
于是他下马拔箭,将自己的马让给太宗,自己步行持长刀,大声呼喊引导太宗,斩杀数人,突围而回。
贞观年间,朝廷下令雕刻石像,表现拔箭的情景,立在昭陵阙前,以表彰他的武功。
他的儿子神勣,见《酷吏传》。
赞曰:帝王将要兴起时,他的威灵气焰能够感动人和动物,所以士人一旦有志向,都会踊跃依附,就像榱椽梁柱构成大屋,又像负偃植,各安其位而没有遗材,这就是诸将的情况。
然而他们都能遵守礼法,真是贤人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五-注解
刘弘基:唐代初期著名将领,曾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参与多次重要战役,功勋卓著。
殷开山:唐代官员,曾任吏部侍郎,参与平定薛举之乱,后因战败被除名,后又复爵。
刘政会:唐代官员,曾任太原鹰扬府司马,参与唐高祖起兵,后因功封邢国公。
薛举: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曾与唐军多次交战。
刘武周: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曾占据太原,后被唐军击败。
宋金刚: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曾与唐军交战,后败走。
刘黑闼: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曾多次反唐,后被唐军平定。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年至649年。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谥:古代对已故皇帝或官员的尊称,通常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评价。
司空:古代官名,三公之一,负责国家的土木工程和水利建设。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功名,通过殿试的考生被授予此称号。
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掌管一方的军事和民政。
大飨:古代的一种盛大宴会,通常用于庆祝或祭祀。
宰人:古代指厨师或负责宰杀牲畜的人。
庖:厨房或厨师。
墨麻:古代官员的丧服,用麻布制成,因颜色深黑而得名。
硃玫:唐代官员,曾任史官。
劝进表:古代臣子向皇帝推荐某人担任重要职位的奏章。
史馆修撰:古代负责编纂历史的官员。
水部郎中:古代官名,负责水利事务。
知制诰:古代官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
翰林学士:古代官名,负责起草诏书和参与机要事务。
嗣襄王:唐代的封号,指继承襄王爵位的人。
崖州司户参军:古代官名,负责地方户籍和财政事务。
水部员外郎:古代官名,负责水利事务的副职。
通守:古代官名,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峡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峡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安陆郡公:古代封号,指被封为安陆郡的公爵。
温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温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荆门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荆门市。
谯国公:古代封号,指被封为谯国的公爵。
荆州都督: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荆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凉州都督:古代官名,负责凉州地区的军事和民政事务。
给事中:古代官名,负责审核诏令和奏章。
黄门侍郎:古代官名,负责皇帝的文书和传达诏令。
同中书门下三品: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左相: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户部尚书:古代官名,负责国家的财政和户籍事务。
幽州都督:古代官名,负责幽州地区的军事和民政事务。
恭陵:古代皇帝的陵墓之一。
洛州长史:古代官名,负责洛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陇山军讨击副使:古代官名,负责军事讨伐的副职。
安东都护:古代官名,负责安东地区的军事和民政事务。
蕲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蕲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左监门卫中候:古代官名,负责皇宫的守卫事务。
海东慰劳使:古代官名,负责慰问和安抚海东地区的军民。
左玉钤卫将军:古代官名,负责皇宫的守卫事务。
安西大都护:古代官名,负责安西地区的军事和民政事务。
盐山郡公:古代封号,指被封为盐山郡的公爵。
突厥默啜:古代突厥族的一个部落首领。
灵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程知节:唐代著名将领,本名咬金,以勇猛著称。
马槊: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用于骑兵作战。
内军:古代皇帝的亲军,负责保卫皇帝和皇宫。
北邙: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偃师: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
秦王府左三统军:古代官名,负责秦王府的军事事务。
宿国公:古代封号,指被封为宿国的公爵。
康州刺史:古代官名,负责康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太子右卫率:古代官名,负责太子的守卫事务。
右武卫大将军:古代官名,负责皇宫的守卫事务。
泸州都督: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泸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左领军大将军:唐代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卢国:唐代封爵名,指被封为卢国的贵族。
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公元656年至661年。
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唐代军事官职,负责葱山道的军事行动。
贺鲁:唐代西域的一个部落首领。
怛笃城:古代西域的一个城市,具体位置不详。
岐州刺史: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岐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骠骑大将军:唐代高级军事官职,地位显赫。
益州大都督: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益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清河公主:唐代公主,具体身份不详。
柴绍:唐代将领,字嗣昌,晋州临汾人。
晋州临汾:今山西省临汾市。
隋太子千牛备身:隋朝太子侍卫官职,负责太子的安全。
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女儿,柴绍的妻子。
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唐代军事官职,负责右领军大都督府的行政事务。
彀骑:唐代骑兵部队的一种。
霍邑:今山西省霍州市。
宋老生:隋朝将领。
临汾、绛郡:今山西省临汾市和绛县。
桑显和:隋朝将领。
史大奈:唐代将领。
右光禄大夫:唐代高级文官官职,地位显赫。
临汾郡公:唐代封爵名,指被封为临汾郡公的贵族。
左翊卫大将军:唐代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霍国公:唐代封爵名,指被封为霍国公的贵族。
右骁卫大将军:唐代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吐谷浑、党项: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梁师都:唐代将领。
左卫大将军:唐代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华州刺史: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华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镇军大将军:唐代高级军事官职,负责镇守边疆。
谯国:唐代封爵名,指被封为谯国的贵族。
襄:谥号,表示对逝者的尊称。
哲威、令武:柴绍的两个儿子。
右屯卫将军:唐代军事官职,负责右屯卫的军事事务。
交州都督: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交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巴陵公主:唐代公主,具体身份不详。
太仆少卿:唐代文官官职,负责太仆寺的行政事务。
卫州刺史: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卫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襄阳郡公:唐代封爵名,指被封为襄阳郡公的贵族。
房遗爱:唐代将领,因谋反被贬。
岚州刺史: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岚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任瑰:唐代将领,字玮,庐州合淝人。
庐州合淝:今安徽省合肥市。
陈将忠:南朝陈的将领。
灵溪令: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灵溪县的行政事务。
衡州司马: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衡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王勇:唐代将领。
韩城尉: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韩城县的治安事务。
河东县户曹: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河东县的户籍事务。
银青光禄大夫:唐代高级文官官职,地位显赫。
陈演寿、史大奈:唐代将领。
梁山:今山东省梁山县。
薛献:唐代将领。
孙华、白玄度:唐代将领。
左光禄大夫:唐代高级文官官职,地位显赫。
永丰仓:唐代粮仓,位于今陕西省永丰县。
谷州刺史: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谷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王世充: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
管国公:唐代封爵名,指被封为管国公的贵族。
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封号。
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部的山脉。
河南安抚大使: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河南地区的安抚工作。
王世辩:唐代将领。
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
徐圆朗:唐代将领。
汴:今河南省开封市。
楚丘:今山东省曹县。
虞城:今河南省虞城县。
崔枢、张公谨:唐代将领。
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
辅公祏:唐代将领。
扬子津:今江苏省扬州市的渡口。
邗州都督: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邗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通州都督:唐代地方行政官职,负责通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丘和:唐代将领,河南洛阳人。
河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郿:今陕西省眉县。
周开府仪同三司:北周的高级官职,地位显赫。
右武卫将军:隋朝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平城郡公:隋朝封爵名,指被封为平城郡公的贵族。
资、梁、蒲三州刺史:隋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资州、梁州、蒲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汉王谅:隋朝宗室,汉王杨谅。
宇文述:隋朝将领。
代州刺史:隋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代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炀帝:隋炀帝杨广。
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
杨廓:隋朝地方官员。
博陵太守:隋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博陵郡的行政事务。
天水郡守:隋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天水郡的行政事务。
左御卫将军:隋朝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公元605年至618年。
海南:今海南省。
黄门侍:隋朝宫廷官职,负责宫廷的礼仪事务。
裴矩:隋唐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隋炀帝的宰相,后归顺唐朝。
交址:古代地名,今越南北部地区,隋唐时期为中国的边疆重镇。
鸿胪卿:古代官职名,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和处理外交事务。
萧铣:隋末唐初的地方割据势力首领,曾自立为帝,后被唐朝平定。
林士弘:隋末唐初的地方割据势力首领,曾自立为帝,后被唐朝平定。
高士廉:唐朝初年的重要将领,曾任交州大总管,后归顺唐朝。
李道裕:唐朝初年的重要将领,曾任交州大总管,后归顺唐朝。
谭国公:唐朝的爵位,封给有功的将领或大臣。
左武候大将军:唐朝的高级武官职位,负责京城和皇宫的警卫。
稷州:古代地名,今陕西省境内,唐朝时为重要的农业区。
特进:唐朝的高级官职,通常授予有功的大臣或将领。
荆州总管:唐朝的地方官职,负责荆州的军政事务。
谥曰襄:古代对有功之臣死后追赠的谥号,表示其功绩和品德。
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行恭:唐朝初年的重要将领,曾任左卫将军,后因功封天水郡公。
光禄大夫:唐朝的高级官职,通常授予有功的大臣或将领。
左一府骠骑:唐朝的高级武官职位,负责京城的警卫。
隐太子:唐朝初年的太子李建成,后因与李世民争夺皇位被杀。
侯君集:唐朝初年的重要将领,曾任右武候将军,后因功封天水郡公。
高昌:古代西域国家,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唐朝时被平定。
天水郡公:唐朝的爵位,封给有功的将领或大臣。
右武候将军:唐朝的高级武官职位,负责京城和皇宫的警卫。
冀陕二州刺史:唐朝的地方官职,负责冀州和陕州的军政事务。
酷吏传:《新唐书》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唐朝的酷吏事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五-评注
本文主要记载了唐代初期几位重要将领的生平事迹,特别是刘弘基、殷开山和刘政会的功绩。这些人物在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弘基是唐初的重要将领之一,他早年因家境贫寒而被迫犯法,后投奔李渊,成为其亲信。在唐初的多次战役中,刘弘基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浅水原之战中,尽管八总管军皆败,唯他一人坚持战斗,最终被俘。唐高祖因其临难不屈,优待其家属。刘弘基的忠诚和勇敢为他赢得了极高的荣誉,最终被封为任国公,并陪葬昭陵。
殷开山是另一位重要的唐初将领,他出身江南世家,早年仕隋,后投奔李渊。殷开山在平定薛举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战败被除名。尽管如此,他后来复爵,并在平定王世充等战役中立下功勋。殷开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在唐初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刘政会是唐初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早年仕隋,后投奔李渊,成为其亲信。刘政会在唐高祖起兵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处理王威等人的叛乱中,他的机智和果断为唐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刘政会的忠诚和能力使他成为唐初的重要官员,最终被封为邢国公。
本文通过对这几位将领生平的详细记载,展现了唐初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这些人物在唐初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忠诚、勇敢和智慧为唐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本文也反映了唐初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许多将领在权力斗争中经历了起起落落,甚至被除名或贬谪。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体现了唐代初期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推崇。这些将领的生平事迹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褒奖,也是对唐初政治和军事成就的肯定。同时,本文也反映了唐代初期对功臣的优待和尊重,许多将领在死后得到了极高的荣誉,如陪葬昭陵、赐谥等。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对人物生平的详细记载,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功绩。文中对战役的描写生动具体,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当时的战争形势和将领们的军事才能。同时,本文也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唐初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为研究唐代初期的政治和军事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将领生平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唐初的政治局势、军事斗争以及功臣的待遇等问题。同时,本文也反映了唐代初期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推崇,为我们理解唐代的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唐代几位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通过对这些人物生平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文中提到的崇龟、崇鲁兄弟,他们在政治上的精明和廉洁,体现了唐代官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操守。崇龟通过巧妙的计谋破获了一起谋杀案,展现了其智慧和决断力;而崇鲁则在政治上坚持原则,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体现了其忠诚和正直。
其次,许绍的生平事迹则展现了唐代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和对民生的关怀。他在夷陵通守任上,面对盗贼的威胁,不仅保全了州境,还开仓赈济流民,体现了其仁政和爱民之心。此外,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成功击退了萧铣的进攻,保卫了峡州的安全。
再次,程知节的生平则展现了唐代将领的勇猛和忠诚。他在隋末乱世中聚众保乡,后投奔李密,成为其内军的重要将领。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他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成功救出了裴行俨。此后,他投奔李世民,成为秦王府的重要将领,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许绍的后代,如圉师、钦寂、钦明等人,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延续了家族的荣耀。尤其是钦寂和钦明兄弟,他们在抗击外敌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体现了唐代将领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几位唐代官员生平的描述,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人物生平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军事战略、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唐代历史。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唐代几位重要将领的生平事迹,包括他们的官职变迁、军事成就以及个人品性。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唐代初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首先,文中提到的柴绍、任瑰和丘和都是唐代初期的著名将领,他们在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柴绍以其勇猛和智谋著称,曾在霍邑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霍国公。任瑰则以智算练达闻名,曾在高祖起兵时提出重要建议,帮助高祖顺利进军关中。丘和则以宽惠著名,善于抚慰吏士,深得人心。
其次,文中还反映了唐代初期的政治生态。例如,柴绍的儿子令武因谋反被贬,最终自杀,其妻巴陵公主也被赐死。这一事件揭示了唐代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残酷的政治现实。任瑰在任职期间,虽然有功于朝廷,但因补吏多为亲故人私,导致世人对他的评价有所贬低,这也反映了唐代官场中的腐败现象。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丧事的重视。太宗在得知任瑰去世后,对有关部门未及时上报表示愤怒,并下令今后大臣丧事必须及时上报。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太宗对臣子的关怀,也反映了唐代礼制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几位将领生平的记载,展现了唐代初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风貌。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隋末唐初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唐朝初年的一些重要将领的事迹。通过对这些将领的描述,展现了唐朝初年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以及唐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局势。
首先,文中提到的高士廉、李道裕等人,都是唐朝初年的重要将领,他们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归顺了唐朝,并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将领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初年政治和军事的复杂性,以及唐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其次,文中提到的行恭,是唐朝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通过自己的勇武和智慧,成功地归顺了唐朝,并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行恭的事迹,特别是他在邙山之战中的表现,展现了唐朝初年将领的勇武和智慧,以及唐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文中提到的赞语,通过对唐朝初年将领的评价,展现了唐朝初年政治和军事的复杂性,以及唐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赞语中提到,唐朝初年的将领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归顺了唐朝,并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将领的事迹,反映了唐朝初年政治和军事的复杂性,以及唐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唐朝初年将领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唐朝初年政治和军事的复杂性,以及唐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这些将领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唐朝初年政治和军事的复杂性,也展现了唐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