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一-原文
薛举,兰州金城人。容貌魁岸,武敢善射。殖产巨万,好结纳边豪,为长雄。
隋大业末,任金城府校尉。会岁凶,陇西盗起,金城令郝瑗将讨贼,募兵数千,檄举将。
始授甲,大会置酒,举与子仁杲及其党劫瑗于坐,矫称捕反者,即起兵,囚郡县官,发粟以赈贫乏,自号西秦霸王,建元秦兴,以仁杲为齐公,少子仁越为晋公。
它贼宗罗睺帅众下之,以为义兴公。更招附余盗,剽马牧。兵锋锐甚,所徇皆下。
隋将皇甫绾兵万人屯枹罕,举以精卒二千袭之,遇于赤岸。大风且澍,逆举阵,绾不击。
俄反风绾屯,气色曀冥,部伍错乱,举介骑先众乘之,绾阵大溃,进陷枹罕。
岷山羌钟利俗以众二万降,举大振。进仁杲为齐王、东道行军元帅,罗睺为义兴王副之;仁越晋王、河州刺史。因徇下鄯、廓二州。不阕旬,尽有陇西地,众十三万。
十三年,僭帝号于兰州,以妻鞠为后,仁杲为太子。即其先墓置陵邑,立庙城南,陈兵数万展墓讫,大飨。
使仁杲围秦州;仁越趋剑口,掠河池,太守萧瑀拒却之。
遣将常仲兴度河击李轨,与轨将李赟战昌松,仲兴败,军没于轨。仁杲克秦州,举往都之。
仁杲寇扶风,汧源贼唐弼拒,不得进。初,弼立李弘芝为天子,有众十万。举遣使招弼,弼杀弘芝从举。
仁杲间弼无备,袭之,尽夺其众,弼以数百骑走。军益张,号二十万。将窥京师。
会高祖入关,遂留攻扶风,秦王击破之,斩首数千级,逐北至陇还。
举畏王,遂逾陇走,问其下曰:“古有降天子乎?”
伪黄门侍郎褚亮曰:“昔赵佗以南粤归汉,蜀刘禅亦仕晋,近世萧琮,其家今存,转祸为福,尝有之。”
卫尉卿郝瑗曰:“亮之言非也。昔汉祖兵屡败,蜀先主尝亡其妻子。夫战固有胜负,岂可一不胜便为亡国计乎?”
举亦悔其言,乃曰:“聊试公等。”即厚赐瑗,以为谋主。
瑗请连梁师都,厚赂突厥,合从东向。举从之,约突厥莫贺咄设犯京师。
会都水监宇文歆使突厥,歆说止其兵,故举谋塞。
武德元年,丰州总管张长愻击罗,举悉兵援之,屯析墌,以游军掠岐、豳。
秦王御之,次高墌,度举粮少,利速斗,坚壁老其兵。
会王疾,卧屯不出,而举数挑战。
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观兵于高墌,恃众不设备,举兵掩其后,遂大败,死者十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
王还京师,举拔高墌,仁杲进逼宁州。
郝瑗谋曰:“今唐新破,将卒禽俘,人心摇矣,可乘胜直趋长安。”举然之。
方行而病,召巫占视,言唐兵为崇,举恶之,未几死。
仁杲代立,伪谥举武皇帝,未葬而仁杲灭。
仁杲多力善骑射,军中号万人敌,性贼悍。
初,举每破阵,军获俘,仁杲必断舌刈鼻,或舂斮之。
其妻亦凶暴,喜鞭楚人,见不胜痛宛转于地者,则埋其足,露腹背受棰。人畏而不亲。
仁杲多杀人,淫略民人妻妾。
尝得庾信子立,怒其不降,砾之火,渐割以啖士。
拔秦州,取富人倒悬,以酢注鼻,或杙其隐,以求财。
虽举残猛,亦恶之,每戒曰:“汝材略足办事,而伤于虐,终覆吾宗。”
及继立,与诸将素有隙者,咸猜惧。
郝瑗哭举,病不起,繇是兵稍衰。
秦王率诸将复壁高墌,诸将请战,王曰:“我军新恤,锐气少;贼骤胜而骄,有轻我心。我闭壁以折之,伺衰而击,可一战禽也。”
因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
久之,仁杲粮乏,挑战,不许。
其将牟君才、内史令翟长愻以众降,左仆射钟俱仇以河州降。
王策贼可破,遣将军庞玉击宗罗睺于浅水原,战酣,王以劲兵扌寿其背,罗睺败,王率骑追奔,于是悉军驰之,曰:“势破竹,不可失也。”
夜半,至析墌;迟明,围合。
仁杲率伪官属降,王受之,以仁杲归京师,及酋党数十人皆斩之。
举父子盗陇西五年灭。
初,仁杲降,诸将贺,且问曰:“罗睺虽破,而贼城尚坚,王能下之,何也?”
王曰:“罗睺健将,非急追之,使得还城,未可取也。故吾使贼不及计,是以克之。”
诸将咨服。
仁杲已败,其将旁屳地降,诏即统其兵,未几复叛。
屳地,羌豪也,举父子信倚之。
至是入南山,繇商洛出汉川,众数千,所过剽害,败大将庞玉。
至始州,掠王氏女,醉寝于野,王取屳地所佩刀斩之,送首梁州。
诏封女为崇义夫人。
李轨,字处则,凉州姑臧人。略知书,有智辩。家以财雄边,好赒人急,乡党称之。
隋大业中,补鹰扬府司兵。
薛举乱金城,轨与同郡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计曰:“举暴悍,今其兵必来。吏孱怯,无足与计者。欲相戮力,据河右,以观天下变,庸能束手以妻子饵人哉?”
众允其谋,共举兵,然莫适敢主。
曹珍曰:“我闻谶书,李氏当王。今轨贤,非天启乎!”
遂共降拜以听命。
修仁夜率诸胡入内苑城,建旗大呼,轨集众应之,执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遂自称河西大凉王,署官属,准开皇故事。
初,突厥曷娑那可汗弟达度阙设内属,保会宁川,至是称可汗,降于轨。
谨等议尽杀隋官,分其产。
轨曰:“诸公既见推,当禀吾约。今军以义兴,意在救乱,杀人取财是为贼,何以求济乎?”
乃以统师为太仆卿,士政太府卿。
会薛举遣兵来侵,轨遣将
武周授金刚西南道大行台。
武德二年,总兵二万入寇,次黄蛇镇,又连突厥,锋无前,遂破榆次,拔介州,进围太原。
诏遣太常少卿李仲文御之,为贼所执,举军没,仲文逃还。
贼因破平遥,取石州,杀刺史王俭,略浩州。
诏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拒之,寂战败绩。
齐王元吉委并州遁,武周入据之。
遣金刚攻陷晋州,执右骁卫将军刘弘基,进破浍州。
夏县人吕崇茂杀其令,自号魏王以应贼。
隋河东守将王行本与武周合。
关中震动。
高祖诏秦王督兵进讨,屯柏壁。
又诏永安王孝基与于筠、独孤怀恩、唐俭等攻夏县,不克,军城南。
崇茂与贼将尉迟敬德袭破孝基军,四将被执。
敬德还浍州,王邀战,破之于美良川。
敬德复与别帅寻相援王行本于蒲,王又破却其军,蒲州降。
帝幸蒲津关,王自柏壁轻骑谒行在,金刚遂围绛州。
王还屯,金刚引退。
武周攻李仲文于浩州,不胜。
遣将黄子英护饟道,骠骑大将军张德政袭斩之,虏其众,武周部将稍离。
金刚以粮道乏卒饥引去,王追至雀鼠谷,日中八战,贼皆败,斩级数万,护辎重千乘。
金刚走介州,官军迫之,以余众二万出西门,背城阵,亘七里。
王令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为北军,翟长愻、秦武通为南军。
既战,小却,王以精骑突击破之,金刚将轻骑去,贼将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降,收其精兵,遂复介州。
武周引骑五百,弃并州,北走突厥。
金刚收散卒,将还拒,众不为用,亦以百骑奔突厥。
并州平,河东地尽复。
未几,金刚背突厥,欲还上谷,为其追骑斩之。
武周亦谋归马邑,计露,突厥杀之。
起兵六年而灭。
高开道,沧州阳信人。世煮盐为生。少矫勇,走及奔马。
隋大业末,依河间贼格谦,未甚奇之。
会谦为隋兵围捕,左右奔散,无救者,开道独身决战,杀数十人,捕兵解,谦得免,遂引为将军。
谦灭,与其党百余人亡海曲。
后出剽沧州,众稍附,因北掠戍保,自临渝至怀远皆破有之。
复引兵围北平,未下,隋守将李景自度不能支,拔城去,开道据其地。
武德元年,陷渔阳郡有之。
有铠马数千,众万人,自号燕王。
先是,怀戎浮屠高昙晟因县令具供,与其徒袭杀令,伪号大乘皇帝,以尼静宣为耶输皇后,建元法轮,遣使约开道为兄弟,封齐王,开道引众从之。
居三月,杀昙晟,并其众,复称燕王,建元,署置百官。
窦建德围罗艺于幽州,艺请救,开道以骑二千赴之,建德解去,乃因艺使请降,诏以为蔚州总管、上柱国、北平郡王,赐姓李。
开道以轻骑五百抵幽州,欲图艺。
自从数骑入都督府,且观艺,艺与张饮尽欢,知不可图,遂去。
五年,幽州饥,开道许输以粟。
艺遣老弱凑食,皆厚遇之。
艺悦,不为虞,更发兵三千、车数百、马驴千往请粟,开道悉留不遣,遂北连突厥,告绝于艺,复称燕,与刘黑闼联兵入寇。
开道攻易州不克,遣将谢棱诡降于艺,请兵应接。
艺众至,棱纵击破之,因导突厥俱南,恒、定、幽、易等骚然罹患。
颉利以开道善攻具,与俱攻马邑,拔之。
时群盗相继平,开道欲降,自疑反覆得罪,犹恃突厥自安。
然将士多山东人,思归,众益厌乱。
初,开道募壮士数百为养子,卫閤下,及刘黑闼将张君立亡归,开道命与爱将张金树分督之。
金树潜令左右数人伪与诸养子戏,至夕,入閤,绝其弓弦,又取刀槊聚床下。
既暝,金树以其徒噪攻之,数人者抱刀槊出閤。
诸义子将搏战,亡弓槊。
君立举火外城应之,帐下大扰,养子穷,争归金树。
开道顾不免,擐甲挺刃据堂坐,与妻妾奏妓饮酒,金树畏不敢前。
天且明,开道先缢其妻妾及诸子而后自杀。
金树罗兵取养子,皆斩之,亦杀君立而归。
开道起兵凡八年灭。
以其地为妫州,诏以金树为北燕州都督。
刘黑闼,贝州漳南人。嗜酒,喜蒱博,不治产,亡赖,父兄患苦之。
与窦建德少相友,建德每资其费,黑闼所得辄尽,建德亦弗之计。
隋末,亡命从郝孝德为盗,后事李密为裨将。
密败,王世充虏之,以其武健,补马军总管,镇新乡。
时李世勣陷于窦建德,建德使攻新乡,虏黑闼献之,建德用为将,封汉东郡公。
黑闼与诸盗游,素强武,多狙诈。
建德有所经略,常委以斥候,阴入敌中觇虚实,每乘隙奋奇兵,出不意,多所摧克,军中号为神勇。
武德四年,建德败,还匿漳南,杜门不出。
会高祖召建德故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将用之。
愿等疑畏,谋曰:“王世充举洛阳降,骁将杨公卿、单雄信之徒皆夷灭。今召吾等,若西入关,必无全。且夏王于唐固有德,往禽淮安王、同安公主,皆厚遣还之。今唐得夏王,即加害。我不以余生为王得仇,无以见天下义士。”于是谋反。
卜所主,刘氏吉,共往见故将刘雅,告之,雅不从,众怒,杀雅去。
范愿曰:“汉东公黑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士卒。吾尝闻刘氏当王,今欲收夏王亡众,集大事,非其人莫可。”乃之漳南,谒黑闼以告。
黑闼喜,椎牛飨士,得兵百余人。
袭漳南县破之。
贝州刺史戴元祥、魏州刺史权威合势讨击,元祥等皆败死,收其器械,有众千人。
建德故时左右稍归之,兵浸盛。
乃设坛漳南,祭建德,告以举兵意。
自称
大将军。陷历亭,杀守将王行敏。
饶阳贼崔元逊攻陷深州,杀刺史裴晞应之。
兗州贼徐圆朗亦相连和。
遂取瀛州,攻定州,残之。
乃移檄赵、魏,建德将吏往往杀令、尉附贼。
北连高开道,势雄张。
进至宗城,众数万。
黎州总管李世勣战败,走洺州,黑闼追之,步卒五千皆覆,世勣挺身免。
乃以王琮为中书令,刘斌为中书侍郎,遣使北结突厥颉利,颉利遣俟斤宋邪那率骑从之,军大振,不半年,尽有建德故地。
高祖诏秦王及齐王元吉讨之。
五年,黑闼陷相州,号汉东王,建元天造,以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左领军,王小胡为右领军,召建德僚属,悉复用之,都洺州。
秦王率兵次汲,数困贼,进下相州。
棣州人复杀刺史叛归黑闼。
二月,秦王破之于列人,取洺水,使总管罗士信守之。
黑闼攻陷洺水,士信死。
王阻水为连营,分奇兵绝其馈路。
黑闼数挑战,坚壁不为动。
三月,贼粮尽,王度必决战,豫壅洺水上流,敕吏曰:“须贼度,亟决之。”
黑闼果率骑二万绝水阵,与王师大战,众溃,水暴至,贼众不得还,斩首万余级,溺死数千,黑闼与范愿等以残骑奔突厥。
山东平,秦王还。
黑闼藉突厥兵复入寇,攻定州。
旧将曹湛、董康买先逃鲜虞,聚兵应之。
帝以淮阳王道玄为河北总管,与原国公史万宝讨贼,战下博,败绩,道玄死于阵,万宝轻骑逸,繇是河北复叛归贼。
黑闼仍都洺州。
九月,略瀛州,杀刺史。
诏齐王元吉击之,不进。
又诏皇太子督兵并力,频战皆捷。
十二月,皇太子、齐王悉兵战馆陶,黑闼大败,引军走,蹑北至毛州。
黑闼整众,背永济渠阵,纵骑搏之,贼赴水死者数千,黑闼遁去。
骑将刘弘基追蹙,贼不得休。
明年正月,驰至饶阳,骑能属者才百余,困且馁。
黑闼所署总管崔元逊迎拜,延之入。
黑闼不许,元逊固请,且泣,乃进城下。
元逊馈之,方饭,车骑诸葛德威勒兵前,黑闼骂曰:“狗辈负我!”遂执诣皇太子所斩之。
德威举郡降,山东遂定。
余党及突厥兵间道亡,定州总管双士洛邀战,破平之。
初,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于常。
逐黑闼也,为突厥所窘,自以大箭射却之。
突厥得箭,传观,以为神。
后余大弓一、长矢五,藏之武库,世宝之,每郊丘重礼,必陈于仪物之首,以识武功云。
徐圆朗者,兗州人。
隋末为盗,据本郡,以兵徇琅邪以西,北至东平,尽有之,胜兵二万,附李密。
密败,归窦建德。
山东平,授兗州总管、鲁郡公。
高祖遣葛国公盛彦师安辑河南,抵任城,会黑闼兵起,圆朗执彦师应之,自号鲁王,黑闼以为大行台元帅。
兗、郓、陈、杞、伊、洛、曹、戴等州豪桀皆杀吏应贼,秦王已破黑闼,遣兵屯济阴经略之。
圆朗惧。
河间人刘复礼说圆朗曰:“彭城有刘世彻,才略不常,有异相,士大夫许其必王。将军欲自用,恐败,不如迎世彻立之,功无不济。”
圆朗谓然,乃迎之。
盛彦师以世彻若联叛,祸且不解,即谬说曰:“闻公迎刘世彻,信乎?公亡无日矣!独不见翟让用李密哉?”
圆朗信之。
世彻至,夺其兵,以为司马,遣徇地,所至皆下,忌而杀之。
会淮安王神通、李世勣合兵攻圆朗,圆朗数败,总管任环遂围兗州,降者争逾城。
圆朗穷,弃城,与下数骑夜亡,为野人所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一-译文
薛举,兰州金城人。他身材高大,勇武善射。他积累了巨额财富,喜欢结交边疆豪杰,成为当地的领袖。
隋朝大业末年,薛举担任金城府校尉。当时正值灾荒,陇西盗贼四起,金城令郝瑗准备讨伐盗贼,招募了数千士兵,命令薛举率领。
在授甲仪式上,薛举与他的儿子仁杲及其党羽在宴会上劫持了郝瑗,假称抓捕反叛者,随即起兵,囚禁了郡县官员,发放粮食赈济贫民,自称为西秦霸王,建立年号秦兴,封仁杲为齐公,少子仁越为晋公。
其他盗贼宗罗睺率领部下归顺,被封为义兴公。薛举继续招降其他盗贼,抢夺马匹。他的军队锋芒毕露,所到之处无不攻克。
隋将皇甫绾率领一万士兵驻扎在枹罕,薛举率领两千精兵袭击他,两军在赤岸相遇。当时大风大雨,风向不利于薛举的军队,皇甫绾没有进攻。
不久,风向逆转,皇甫绾的军营被大风吹乱,薛举的骑兵趁机进攻,皇甫绾的军队大败,薛举攻陷了枹罕。
岷山的羌族首领钟利俗率领两万人投降,薛举的势力大增。他封仁杲为齐王、东道行军元帅,罗睺为义兴王,副帅;仁越为晋王、河州刺史。随后,薛举攻下了鄯州和廓州。不到十天,他完全控制了陇西地区,拥有十三万军队。
十三年,薛举在兰州称帝,封妻子鞠为皇后,仁杲为太子。他在祖先的墓地旁建立了陵邑,在城南立庙,陈列数万士兵展示墓地,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薛举派仁杲围攻秦州;仁越进攻剑口,掠夺河池,太守萧瑀击退了他。
薛举派遣常仲兴渡过黄河攻打李轨,与李轨的将领李赟在昌松交战,常仲兴战败,全军覆没。仁杲攻克了秦州,薛举前往秦州定都。
仁杲进攻扶风,汧源的盗贼唐弼抵抗,未能前进。起初,唐弼立李弘芝为天子,拥有十万军队。薛举派使者招降唐弼,唐弼杀死李弘芝归顺薛举。
仁杲趁唐弼没有防备,袭击了他,夺取了他的全部军队,唐弼带着数百骑兵逃走。薛举的军队更加壮大,号称二十万,准备进攻京师。
当时高祖进入关中,薛举留在扶风进攻,秦王击败了他,斩首数千人,追击到陇山后返回。
薛举害怕秦王,于是越过陇山逃走,问他的部下:“古代有投降的天子吗?”
伪黄门侍郎褚亮说:“从前赵佗以南粤归顺汉朝,蜀汉的刘禅也曾在晋朝任职,近代的萧琮,他的家族至今还在,转祸为福,曾经有过。”
卫尉卿郝瑗说:“褚亮的话不对。从前汉高祖屡次战败,蜀汉的先主刘备也曾失去妻子儿女。战争本来就有胜负,怎么能因为一次失败就考虑亡国呢?”
薛举也后悔自己的话,于是说:“我只是试探你们。”随即厚赏郝瑗,任命他为谋主。
郝瑗建议联合梁师都,重金贿赂突厥,联合向东进攻。薛举听从了他的建议,约定突厥莫贺咄设进攻京师。
当时都水监宇文歆出使突厥,宇文歆说服突厥停止出兵,薛举的计划因此受阻。
武德元年,丰州总管张长愻攻打罗,薛举全力支援,驻扎在析墌,派游军掠夺岐州和豳州。
秦王率军抵御,驻扎在高墌,判断薛举粮草不足,利于速战,于是坚守壁垒,消耗薛举的兵力。
当时秦王生病,卧床不出,薛举多次挑战。
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在高墌观察敌情,依仗人多没有设防,薛举的军队从背后袭击,唐军大败,死亡十六人,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都战死。
秦王返回京师,薛举攻占高墌,仁杲逼近宁州。
郝瑗建议:“现在唐军刚败,将领被俘,人心动摇,可以乘胜直取长安。”薛举同意。
薛举正要行动时生病,召巫师占卜,巫师说唐军作祟,薛举厌恶,不久去世。
仁杲继位,伪谥薛举为武皇帝,未及下葬,仁杲就被灭。
仁杲力大无穷,善于骑射,军中号称万人敌,性格凶悍。
起初,薛举每次攻破敌阵,俘虏敌军,仁杲必定割掉他们的舌头和鼻子,或者用杵捣碎他们。
他的妻子也非常凶暴,喜欢鞭打人,看到有人痛得在地上打滚,就把他们的脚埋起来,露出背腹继续鞭打。人们害怕而不亲近他们。
仁杲杀了许多人,掠夺百姓的妻妾。
他曾抓到庾信的儿子庾立,因庾立不投降而愤怒,用火烧他,逐渐割肉给士兵吃。
攻下秦州后,他把富人倒挂起来,用醋灌鼻子,或者用木棍刺他们的私处,以索取财物。
虽然薛举残暴凶猛,但也厌恶仁杲的行为,常常告诫他:“你的才能足以成事,但过于残暴,最终会毁掉我们的家族。”
仁杲继位后,与诸将素有矛盾,大家都猜忌恐惧。
郝瑗为薛举哭泣,病倒不起,军队因此逐渐衰弱。
秦王率领诸将再次驻扎在高墌,诸将请求出战,秦王说:“我军刚受挫,锐气不足;敌军刚胜而骄傲,轻视我们。我们坚守壁垒以挫其锐气,等他们衰弱时再出击,可以一战擒获他们。”
于是下令军中:“敢言战者斩!”
过了很久,仁杲粮草匮乏,挑战,秦王不应战。
仁杲的将领牟君才、内史令翟长愻率众投降,左仆射钟俱仇以河州投降。
秦王判断敌军可破,派遣将军庞玉在浅水原攻打宗罗睺,战斗激烈时,秦王率精兵从背后进攻,罗睺战败,秦王率骑兵追击,全军追击,说:“势如破竹,不可错过。”
半夜,到达析墌;天亮时,包围了敌军。
仁杲率领伪官属投降,秦王接受了他的投降,将仁杲带回京师,及其党羽数十人全部斩首。
薛举父子在陇西作乱五年后被灭。
起初,仁杲投降时,诸将祝贺,并问:“罗睺虽败,但贼城仍然坚固,大王能攻下,为什么?”
秦王说:“罗睺是健将,如果不急追,让他回到城中,就难以攻取了。所以我让敌军来不及反应,因此攻克了他们。”
诸将佩服。
仁杲败后,他的将领旁屳地投降,朝廷命令他统领其兵,不久又反叛。
旁屳地是羌族豪杰,薛举父子信任他。
他逃入南山,经过商洛出汉川,有数千人,所过之处掠夺伤害,击败了大将庞玉。
到达始州时,掠夺了王氏女,醉卧在野外,王氏女取旁屳地的佩刀斩杀了他,将首级送到梁州。
朝廷封王氏女为崇义夫人。
李轨,字处则,凉州姑臧人。他略通诗书,有智谋辩才。他家财雄厚,喜欢帮助他人,乡里称颂他。
隋朝大业年间,他补任鹰扬府司兵。
薛举在金城作乱时,李轨与同郡的曹珍、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人商议:“薛举暴虐强悍,他的军队必定会来。官吏懦弱,不足以共谋大事。我们应当合力占据河西,观察天下变化,怎能束手待毙,以妻子儿女为饵呢?”
众人同意他的计划,共同起兵,但没有人敢担任首领。
曹珍说:“我听说谶书说,李氏当为王。现在李轨贤能,难道不是天意吗?”
于是众人共同推举李轨为领袖,听从他的命令。
安修仁夜里率领诸胡进入内苑城,竖起旗帜大声呼喊,李轨集合众人响应,抓住了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于是自称河西大凉王,设置官属,依照开皇年间的制度。
起初,突厥曷娑那可汗的弟弟达度阙设归顺隋朝,驻守会宁川,此时自称可汗,投降了李轨。
关谨等人建议杀光隋朝官员,分掉他们的财产。
李轨说:“诸位既然推举我,应当遵守我的约定。现在我们以义起兵,目的是救乱,杀人取财就是盗贼,怎么能成功呢?”
于是任命谢统师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
当时薛举派兵来侵,李轨派遣将领
武周任命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
武德二年,金刚率领两万军队入侵,驻扎在黄蛇镇,又与突厥联合,势不可挡,于是攻破榆次,占领介州,进而包围太原。
朝廷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抵御,结果被敌军俘虏,全军覆没,李仲文逃回。
敌军因此攻破平遥,占领石州,杀死刺史王俭,掠夺浩州。
朝廷任命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抵抗,裴寂战败。
齐王元吉放弃并州逃跑,武周趁机占领并州。
金刚攻陷晋州,俘虏右骁卫将军刘弘基,进而攻破浍州。
夏县人吕崇茂杀死县令,自称魏王响应敌军。
隋朝河东守将王行本与武周联合。
关中地区震动。
高祖命令秦王率兵讨伐,驻扎在柏壁。
又命令永安王孝基与于筠、独孤怀恩、唐俭等人攻打夏县,未能攻克,驻扎在城南。
吕崇茂与敌军将领尉迟敬德袭击并击败孝基的军队,四位将领被俘。
尉迟敬德返回浍州,秦王邀战,在美良川击败他。
尉迟敬德又与别帅寻相支援王行本于蒲州,秦王再次击败他们的军队,蒲州投降。
皇帝前往蒲津关,秦王从柏壁轻骑前往行在,金刚于是包围绛州。
秦王返回驻扎,金刚撤退。
武周攻打李仲文于浩州,未能取胜。
派遣将领黄子英保护粮道,骠骑大将军张德政袭击并斩杀黄子英,俘虏其部众,武周的部将逐渐离散。
金刚因粮道断绝,士兵饥饿而撤退,秦王追击至雀鼠谷,一天内八次战斗,敌军皆败,斩杀数万人,缴获辎重千乘。
金刚逃往介州,官军追击,金刚率领剩余的两万军队出西门,背城布阵,长达七里。
秦王命令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为北军,翟长愻、秦武通为南军。
战斗开始后,官军稍退,秦王率领精锐骑兵突击,击败敌军,金刚率领轻骑逃走,敌军将领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投降,秦王收编其精锐部队,于是收复介州。
武周率领五百骑兵,放弃并州,向北逃往突厥。
金刚收拢散兵,准备抵抗,但部众不听指挥,也率领百骑逃往突厥。
并州平定,河东地区全部收复。
不久,金刚背叛突厥,准备返回上谷,被突厥追兵斩杀。
武周也计划返回马邑,计谋泄露,被突厥杀死。
起兵六年后灭亡。
高开道,沧州阳信人,世代以煮盐为生。年轻时矫健勇猛,跑得比奔马还快。
隋朝大业末年,依附河间贼人格谦,并未受到特别重视。
格谦被隋兵围捕时,左右随从纷纷逃散,无人救援,高开道独自决战,杀死数十人,隋兵撤退,格谦得以逃脱,于是任命高开道为将军。
格谦灭亡后,高开道与其党羽百余人逃亡海曲。
后来在沧州劫掠,逐渐有人依附,于是向北掠夺戍堡,从临渝到怀远都被他攻占。
又率兵包围北平,未能攻下,隋朝守将李景自认为无法支撑,弃城而去,高开道占据其地。
武德元年,攻陷渔阳郡并占据。
拥有数千铠甲马匹,部众万人,自称燕王。
此前,怀戎僧人高昙晟因县令准备供品,与其徒众袭击杀死县令,自称大乘皇帝,以尼姑静宣为耶输皇后,建元法轮,派遣使者约高开道为兄弟,封为齐王,高开道率众归附。
三个月后,高开道杀死高昙晟,吞并其部众,再次自称燕王,建元,设置百官。
窦建德包围罗艺于幽州,罗艺请求救援,高开道率领两千骑兵前往,窦建德解围而去,高开道通过罗艺的使者请求投降,朝廷任命他为蔚州总管、上柱国、北平郡王,赐姓李。
高开道率领五百轻骑抵达幽州,企图图谋罗艺。
他带着几名随从进入都督府,观察罗艺,罗艺与他饮酒尽欢,高开道知道无法图谋,于是离去。
武德五年,幽州饥荒,高开道答应运送粮食。
罗艺派遣老弱前来领取粮食,高开道都厚待他们。
罗艺高兴,不再防备,又派遣三千士兵、数百辆车、千匹马驴前来请求粮食,高开道全部扣留不遣返,于是北连突厥,与罗艺断绝关系,再次自称燕王,与刘黑闼联合入侵。
高开道攻打易州未能攻克,派遣将领谢棱假装投降罗艺,请求派兵接应。
罗艺的军队到达后,谢棱突然袭击并击败他们,于是引导突厥军队南下,恒、定、幽、易等地陷入混乱。
颉利可汗因高开道善于攻城,与他一起攻打马邑,攻占该城。
当时各地盗贼相继被平定,高开道想要投降,但担心因反复无常而获罪,仍然依赖突厥以求自保。
然而将士多为山东人,思念家乡,部众更加厌战。
起初,高开道招募数百名壮士为养子,守卫府邸,刘黑闼的将领张君立逃亡归来,高开道命令他与爱将张金树分别统领养子。
张金树暗中命令几名随从假装与养子们嬉戏,到了晚上,进入府邸,割断他们的弓弦,又将刀槊藏在床下。
天黑后,张金树率领部下喧哗进攻,几名随从抱着刀槊冲出府邸。
养子们准备搏斗,却发现弓槊已失。
张君立在外城举火响应,帐下大乱,养子们走投无路,纷纷归附张金树。
高开道自知无法幸免,穿上铠甲,手持兵器坐在堂上,与妻妾奏乐饮酒,张金树畏惧不敢上前。
天亮前,高开道先勒死妻妾及诸子,然后自杀。
张金树率兵抓捕养子,全部斩杀,也杀死张君立后返回。
高开道起兵八年后灭亡。
朝廷将其地设为妫州,任命张金树为北燕州都督。
刘黑闼,贝州漳南人,嗜酒,喜欢赌博,不事生产,无赖,父兄为之苦恼。
与窦建德年少时即为好友,窦建德经常资助他,刘黑闼所得钱财总是花光,窦建德也不计较。
隋朝末年,逃亡跟随郝孝德为盗,后来在李密手下担任裨将。
李密失败后,被王世充俘虏,因其武勇,任命为马军总管,镇守新乡。
当时李世勣被窦建德俘虏,窦建德派他攻打新乡,俘虏刘黑闼并献给他,窦建德任命他为将领,封为汉东郡公。
刘黑闼与各路盗贼交往,素来勇武,多诡计。
窦建德有所谋划时,常派他侦察敌情,暗中潜入敌营窥探虚实,常常乘隙发动奇兵,出其不意,屡次击败敌军,军中称他为神勇。
武德四年,窦建德失败后,刘黑闼逃回漳南,闭门不出。
高祖召见窦建德的旧将范愿、董康买、曹湛、高雅贤,准备任用他们。
范愿等人怀疑畏惧,商议道:“王世充举洛阳投降,骁将杨公卿、单雄信等人都被诛杀。如今召见我们,如果西入关中,必定无法保全。况且夏王对唐朝有恩,曾俘虏淮安王、同安公主,都厚待并送还。如今唐朝得到夏王,立即加害。我们不能以余生为夏王报仇,无法面对天下义士。”于是谋划造反。
占卜选择首领,刘氏吉利,于是前往见旧将刘雅,告诉他计划,刘雅不从,众人愤怒,杀死刘雅离去。
范愿说:“汉东公刘黑闼果敢多奇谋,宽厚仁爱,能容众人,深得士卒爱戴。我曾听说刘氏当为王,如今想要收拢夏王的旧部,成就大事,非他莫属。”于是前往漳南,拜见刘黑闼并告知计划。
刘黑闼大喜,杀牛犒劳士兵,得到百余名士兵。
袭击漳南县并攻破。
贝州刺史戴元祥、魏州刺史权威联合讨伐,戴元祥等人皆战败而死,刘黑闼缴获他们的器械,部众增至千人。
窦建德的旧部逐渐归附,兵力日益强盛。
于是在漳南设坛,祭祀窦建德,宣告起兵意图。
自称
大将军攻陷历亭,杀死了守将王行敏。
饶阳的贼寇崔元逊攻陷了深州,杀死了刺史裴晞响应他。
兗州的贼寇徐圆朗也与他联合。
于是他们攻取了瀛州,进攻定州,摧毁了它。
然后他们向赵、魏地区发布檄文,建德的将吏们常常杀死县令、县尉依附贼寇。
他们向北联合高开道,势力强大。
他们进军到宗城,拥有数万士兵。
黎州总管李世勣战败,逃到洺州,黑闼追击他,五千步兵全部覆灭,李世勣只身逃脱。
于是他们任命王琮为中书令,刘斌为中书侍郎,派遣使者向北与突厥颉利结盟,颉利派遣俟斤宋邪那率领骑兵跟随他们,军队士气大振,不到半年,就完全占领了建德的旧地。
高祖命令秦王和齐王元吉讨伐他们。
五年,黑闼攻陷相州,自称汉东王,建立年号天造,任命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左领军,王小胡为右领军,召集建德的旧部,全部重新任用,定都洺州。
秦王率领军队驻扎在汲,多次围困贼寇,攻下了相州。
棣州的人又杀死刺史叛变归附黑闼。
二月,秦王在列人击败了他们,夺取了洺水,派遣总管罗士信守卫。
黑闼攻陷了洺水,罗士信战死。
秦王在洺水边建立连营,分派奇兵切断他们的粮道。
黑闼多次挑战,秦王坚守不动。
三月,贼寇的粮食耗尽,秦王估计他们必定会决战,预先堵塞了洺水的上游,命令官吏说:“等到贼寇渡河时,立即决堤。”
黑闼果然率领两万骑兵渡河布阵,与秦王的军队大战,贼众溃败,洪水突然到来,贼众无法返回,斩首一万余级,淹死数千人,黑闼与范愿等人率领残兵逃奔突厥。
山东平定,秦王返回。
黑闼借助突厥的兵力再次入侵,进攻定州。
旧将曹湛、董康买先逃到鲜虞,聚集兵力响应他。
皇帝任命淮阳王道玄为河北总管,与原国公史万宝讨伐贼寇,在下博交战,战败,道玄战死,万宝轻骑逃脱,因此河北再次叛变归附贼寇。
黑闼仍然定都洺州。
九月,他们攻掠瀛州,杀死了刺史。
皇帝命令齐王元吉进攻他们,但没有进展。
又命令皇太子督军合力进攻,多次交战都取得胜利。
十二月,皇太子、齐王率领全部兵力在馆陶与黑闼交战,黑闼大败,率领军队逃走,追击到毛州。
黑闼整顿军队,背靠永济渠布阵,纵骑兵搏击,贼寇投水死者数千人,黑闼逃走。
骑将刘弘基追击,贼寇无法休息。
第二年正月,他们赶到饶阳,能跟随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又困又饿。
黑闼所任命的总管崔元逊迎接他,请他进城。
黑闼不同意,崔元逊坚持请求,并且哭泣,黑闼才进城。
崔元逊给他送食物,正在吃饭时,车骑诸葛德威率领士兵前来,黑闼骂道:“狗辈背叛我!”于是被押送到皇太子那里斩首。
诸葛德威举郡投降,山东于是平定。
余党和突厥兵从小路逃走,定州总管双士洛截击,击败并平定了他们。
当初,秦王建立天策府,他的弓箭比平常的大一倍。
在追击黑闼时,被突厥围困,秦王亲自用大箭射退了他们。
突厥得到箭,传看,认为是神箭。
后来留下一张大弓和五支长箭,收藏在武库中,世代珍视,每逢郊丘大礼,必定陈列在仪物的首位,以纪念武功。
徐圆朗是兗州人。
隋末为盗贼,占据本郡,以兵力征服琅邪以西,北至东平,全部占领,拥有两万精兵,依附李密。
李密失败后,归附窦建德。
山东平定后,被任命为兗州总管、鲁郡公。
高祖派遣葛国公盛彦师安抚河南,到达任城时,恰逢黑闼起兵,徐圆朗抓住盛彦师响应他,自称鲁王,黑闼任命他为大行台元帅。
兗、郓、陈、杞、伊、洛、曹、戴等州的豪杰都杀死官吏响应贼寇,秦王已经击败黑闼,派遣军队驻扎在济阴经营。
徐圆朗害怕。
河间人刘复礼劝说徐圆朗说:“彭城有刘世彻,才能非凡,有异相,士大夫们都认为他必定称王。将军如果想自己称王,恐怕会失败,不如迎接刘世彻立他为王,功业必定成功。”
徐圆朗同意,于是迎接刘世彻。
盛彦师认为如果刘世彻联合叛变,祸患将无法解决,于是谎称:“听说您迎接刘世彻,是真的吗?您离灭亡不远了!难道没看到翟让用李密的下场吗?”
徐圆朗相信了他。
刘世彻到达后,徐圆朗夺取了他的兵权,任命他为司马,派遣他征服各地,所到之处都投降,徐圆朗忌惮他,杀死了他。
恰逢淮安王神通、李世勣联合兵力进攻徐圆朗,徐圆朗多次战败,总管任环于是包围兗州,投降的人争相翻越城墙。
徐圆朗走投无路,弃城而逃,与几名随从夜间逃亡,被野人杀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一-注解
薛举: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自称西秦霸王,后称帝,建立短暂的西秦政权。
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隋唐时期的重要边城。
西秦霸王:薛举自封的称号,反映了其割据一方的野心。
秦兴:薛举建立的西秦政权的年号。
皇甫绾:隋朝将领,曾与薛举交战。
枹罕:今甘肃省临夏市,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岷山羌:居住在岷山一带的羌族部落。
钟利俗:岷山羌的首领,曾投降薛举。
李轨: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自称河西大凉王。
河西大凉王:李轨自封的称号,反映了其在河西地区的割据地位。
曹珍:李轨的谋士,曾提议李轨称王。
安修仁:李轨的将领,曾率众起义。
突厥:古代中亚的一个强大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曷娑那可汗:突厥的一个可汗,曾与李轨结盟。
武周:指唐朝时期的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金刚:指唐朝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榆次:古代地名,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介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介休市。
太原: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
李仲文:唐朝时期的将领,曾参与抵抗武周的战斗。
裴寂:唐朝时期的宰相,曾参与抵抗武周的战斗。
齐王元吉: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封齐王。
刘弘基:唐朝将领,具体生平不详。
吕崇茂:唐朝时期的叛将,自称魏王。
王行本:隋朝时期的将领,后与武周合作。
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
柏壁: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境内。
尉迟敬德:唐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美良川: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境内。
蒲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永济市。
绛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新绛县。
雀鼠谷: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境内。
李世勣:唐朝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隋末农民起义。
程咬金:唐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秦叔宝:唐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翟长愻:唐朝时期的将领,曾参与抵抗武周的战斗。
秦武通:唐朝时期的将领,曾参与抵抗武周的战斗。
高开道:古代人物,具体生平不详。
沧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阳信:古代地名,今山东省阳信县。
格谦:隋末的叛将,曾与高开道合作。
河间:古代地名,今河北省河间市。
海曲:古代地名,今山东省日照市。
临渝:古代地名,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怀远:古代地名,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北平:古代地名,今北京市。
李景:隋朝时期的将领,曾守卫北平。
渔阳郡:古代地名,今北京市密云区。
高昙晟:隋末的叛将,自称大乘皇帝。
怀戎:古代地名,今河北省怀来县。
静宣:高昙晟的皇后,尼姑出身。
窦建德: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后建立夏国。
罗艺:隋末唐初的将领,曾守卫幽州。
蔚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蔚县。
上柱国:古代官职,属于高级武官。
北平郡王:古代封号,属于王爵。
刘黑闼:隋末唐初的叛将,曾与窦建德合作。
贝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清河县。
漳南:古代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
郝孝德:隋末的叛将,曾与刘黑闼合作。
李密: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后归附唐朝。
王世充:隋末的叛将,曾建立郑国。
新乡: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新乡市。
范愿:左仆射,具体生平不详。
董康买:旧将,具体生平不详。
曹湛:旧将,具体生平不详。
高雅贤:左领军,具体生平不详。
杨公卿:隋末的叛将,曾与王世充合作。
单雄信:隋末的叛将,曾与王世充合作。
淮安王:唐朝时期的皇子,李世民的弟弟。
同安公主:唐朝时期的公主,李世民的妹妹。
刘雅:隋末的叛将,曾与刘黑闼合作。
戴元祥:隋末的叛将,曾与刘黑闼合作。
权威:隋末的叛将,曾与刘黑闼合作。
大将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通常指统帅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陷历亭:攻陷历亭,历亭是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王行敏:守将,具体生平不详。
崔元逊:刘黑闼所署总管,具体生平不详。
深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深州市。
裴晞:深州刺史,具体生平不详。
徐圆朗:兗州人,隋末为盗,后归附李密、窦建德。
瀛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河间市。
定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
赵、魏:古代地名,赵指赵国,魏指魏国,均为战国时期的国家。
宗城: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黎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汉源县。
洺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永年县。
王琮:中书令,具体生平不详。
刘斌:中书侍郎,具体生平不详。
突厥颉利:突厥可汗,具体生平不详。
俟斤宋邪那:突厥将领,具体生平不详。
高祖:唐高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相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
汉东王:刘黑闼自称的封号。
天造:刘黑闼的年号。
王小胡:右领军,具体生平不详。
汲: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
棣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惠民县。
列人: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洺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永年县。
罗士信:唐朝将领,具体生平不详。
鲜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
淮阳王道玄:唐朝宗室,封淮阳王。
史万宝:原国公,具体生平不详。
下博: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深州市。
馆陶: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馆陶县。
毛州: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永济渠:古代运河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饶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饶阳县。
诸葛德威:车骑将军,具体生平不详。
双士洛:定州总管,具体生平不详。
天策府: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的军事机构。
弧矢:弓箭,古代兵器。
武库:古代存放兵器的地方。
郊丘:古代祭祀天地的场所。
兗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兗州市。
琅邪: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
东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
葛国公盛彦师:唐朝将领,封葛国公。
任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
鲁王:徐圆朗自称的封号。
大行台元帅: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兗、郓、陈、杞、伊、洛、曹、戴: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山东、河南等地。
济阴: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
刘复礼:河间人,具体生平不详。
刘世彻:彭城人,具体生平不详。
翟让: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后归附李密。
淮安王神通:唐朝宗室,封淮安王。
任环:总管,具体生平不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十一-评注
本文主要讲述了隋末唐初的两位割据势力首领薛举和李轨的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割据势力的兴起。薛举和李轨都是隋末乱世中的枭雄,他们凭借自己的武力和智谋,在西北地区建立了短暂的政权,但最终都被唐朝所灭。
薛举的故事展现了隋末乱世中地方豪强的崛起。他原本是金城府校尉,趁着隋朝统治的衰弱,利用自己的武力和财富,迅速崛起,自称西秦霸王,建立了短暂的西秦政权。薛举的崛起反映了隋末地方势力的膨胀和中央政权的衰落。他的失败也说明了在乱世中,单凭武力和野心难以长久维持政权。
李轨的故事则展现了隋末乱世中地方豪强的另一种生存策略。李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辩才,联合地方豪强,自称河西大凉王,试图在河西地区建立自己的政权。李轨的故事反映了隋末地方势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的失败也说明了在乱世中,单凭智慧和辩才难以长久维持政权。
本文还反映了隋末乱世中民族关系的复杂性。薛举和李轨都与突厥等少数民族有密切的联系,试图借助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反映了隋末乱世中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薛举和李轨的故事,展现了隋末乱世中地方势力的崛起和失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割据势力的兴起。本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隋末唐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主要描述了武周、高开道、刘黑闼等叛将的活动及其与唐朝军队的对抗。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首先,这段文字反映了隋末唐初的社会动荡。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叛军纷纷起兵,试图推翻隋朝的统治。武周、高开道、刘黑闼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这段文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文中多次提到战斗的细节,如武周与唐朝军队的多次交锋,高开道与窦建德的合作与背叛,刘黑闼的崛起与覆灭等。这些战斗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导致了社会的进一步动荡。
此外,这段文字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叛将们不仅有各自的势力范围,还经常与其他叛将合作或对抗。例如,高开道曾与窦建德合作,后来又与刘黑闼联兵入寇。这种复杂的联盟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具体的战斗细节和人物活动,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同时,文中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隋末唐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隋末唐初的动荡局势,特别是刘黑闼和徐圆朗的叛乱及其与唐朝军队的对抗。文本通过详细的战争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战争的残酷。
首先,文本通过刘黑闼的叛乱,揭示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并重用窦建德的旧部,显示出他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旧有秩序的挑战。他的叛乱不仅波及河北、山东等地,还联合突厥,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其次,文本通过对唐朝军队的描写,展现了唐初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智慧。秦王李世民率兵讨伐刘黑闼,通过巧妙的战术和坚定的意志,最终平定了叛乱。特别是秦王在洺水之战中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此外,文本还通过对徐圆朗的描写,揭示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徐圆朗最初为盗,后归附李密、窦建德,最终自立为鲁王,显示出他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和野心。然而,他的失败也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内部矛盾。
最后,文本通过对天策府和秦王弓箭的描写,展现了唐初的军事文化和武功崇拜。秦王的弓箭被视为神物,成为唐朝武功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武功的重视和对英雄的崇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隋末唐初动荡局势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揭示了唐初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