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

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原文

攻马殷。杜洪战屡败,婴城, 请救于全忠。全忠使韩勍率步兵万人屯滠口,荆南节度使成汭亦悉众救洪。神福逆 战,败之,汭溺死,勍引众走。冷业屯平江,为三壁。殷将许德勋以锐卒号“定南 刀”夜袭业,击三壁皆破,禽业,掠上高、唐年而去。是时,杜洪困甚,且禽;会 田頵、安仁义绝行密,行密召神福、存还计事,洪复振。頵之败,更以台濛为宣州 观察使,复遣神福、存攻鄂州。顺义军使汪武与頵连和,歙州刺史陶雅攻钟传,兵 过武所,迎谒,缚武于军。

无锡当浙冲,行密使票将张可悰守之。镠劲兵三千夜袭城,可悰以百骑击走之, 吏皆贺,答曰:“未也,方劳诸军一战。”乃蔽火敛旗以须。觇者以告,镠兵复至, 可悰大破之。

台濛卒,行密以子渥为宣州观察使。天祐二年,王茂章、李德诚拔润州,杀安 仁义。以王茂章为润州团练使。聂彦章等率舟师复伐殷,攻岳州。许德勋、詹佶以 舟千二百柁入蛤子湖弃山之南,为木龙锁舟,夜徙三百舸断杨林岸。彦章入荆江, 将趋江陵。佶蹑之,德勋以梅花海鹘迅舸进,断木龙,舟蔽江,车弩乱发,执彦章, 溺死万人。殷释彦章还,德勋谓曰:“为我谢吴王,仆等数人在,湖、湘不可冀也。”

行密宽易,善遇下,能得士死力。每宴,使人负剑侍。陈人张洪因以剑击行密, 不中,近将李龙禽斩之。佗日,侍剑如故。行密蚤出,有盗断马鞅,不之问,以故 人人怀恩。始,乘孙儒乱,府库殚空,能约己省费,不三年而军富雄。尝过楚州, 台濛盛供帐待之,行密一夕去,遗衣卧内,皆经补浣。濛还之,行密曰:“吾兴细 微,不敢忘本,君笑我邪?”濛大惭。登城,见王茂章营第,曰:“天下未定,而 茂章居寝郁然,渠肯为我忘身乎?”茂章遽毁损。

方帝困凤翔,再遣使督兵,以为行密可亢全忠者,然兵至宿州,绐言粮尽,乃 还。全忠胁帝东迁,行密耻愤被病。全忠亦知天子倚行密为重,乃弑帝以绝人望。 行密闻之,发丧,不视事三日,因是病笃,召将吏付家事,问嗣于其佐。周隐对曰: “宣州司徒易而信谗,唯淫酗是好,不可以嗣,不如择贤者。”时刘威以宿将有威 名,隐意属威,行密不答。因以王茂章代渥,使亟还。行密召所亲严求曰:“我使 周隐召吾儿而不至,奈何?”求往见隐,召檄仍在几。始,渥守宣州,押牙徐温、 王令谋约渥曰:“王且疾,而君出外,此殆奸人计。他日有召,非我二人勿应也。” 及是,二人以符召渥。渥至,行密承制授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南节度 使留后。行密谂渥曰:“左衙都将张颢、王茂章、李遇皆怙乱,不得为儿除之。” 卒,年五十四。遗令谷葛为衣,桐瓦为棺。夜葬山谷,人不知所在。诸将谥曰武忠。

张颢议归都统印于宣谕使李俨,行节度事。诸将畏颢,无敢对,渥流涕。骑军 都尉李涛曰:“都统印,先帝所以赐王父子,安得授人?”诸将唯唯。颢投袂去, 乃共请于俨,承制授渥兼侍中、淮南节度副大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封弘农郡王。

渥好骑射。初与许玄膺为刎颈交,及嗣位,事皆决之,诸将莫敢忤。渥求王茂 章亲兵不得,及去宣,辇帷帟以行,茂章嫚骂不与。逾年,遣兵五千袭之,茂章奔 杭州。秦裴执钟匡时,渥授以江西制置使。硃思勍、范师从、陈鐇以兵戍洪州,渥 为张颢所制,三人者,渥腹心也。颢胁以为有异谋,遣陈祐疾驰,怀短兵,微服入 秦裴帐中,裴大惊,命饮,召三将入,皆色动,酒行,祐数其罪,皆斩之。渥召周 隐曰:“君尝以孤为不可嗣,何也?”隐不对,遂杀之。

赞曰:行密兴贱微,及得志,仁恕善御众,治身节俭,无大过失,可谓贤矣。 然所据淮、楚,士气剽而不刚。行密无霸材,不能提兵为四方倡,以兴王室,熟视 硃温劫天子而东,谋穷意沮,愤死牖下,可为长太息矣!

时溥,徐州彭城人。为州牙将。黄巢乱京师,节度使支详遣溥与陈璠率兵五千 西讨。次河阴,军乱,剽居人。溥招戢其众,引还屯境上,疑不敢归。详以牛酒犒 士,约悉贳其罪,军乃入,共推溥为留后,逐详客馆。溥厚具赀装,遣璠护还京师, 夜驻七里亭,璠擅杀详,屠其家。溥怒,署璠宿州刺史,俄杀之。别遣将引锐兵三 千入关,僖宗因以武宁节度命之。

巢败东走,围陈州,营溵水。秦宗权方据淮西,相联结。溥地介于贼,乃悉师 讨之,军锋甚盛,连战辄克,授东面兵马都统。遂合许、兗、郓兵,逐尚让于太康, 斩首数万级,让以所部万人降。溥遣将李师悦等追尾巢至莱芜,大破之。诸将争得 巢首,而林言斩之,持归溥,以献天子,故破贼溥功第一。加检校司徒、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进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钜鹿郡王。宗权阻兵,拜溥蔡州行营兵马都统。

贼平,与硃全忠争功,嫌槊日构。孙儒方与杨行密争扬州,诏全忠为淮南节度 使平其乱。溥自以先起,功名显朝廷,位都统,顾不得而全忠得之,颇怅恨。全忠 使司马李璠、郭言等东,兵道宿州,遗溥书请假道。溥辞不可,间其堕,以兵袭之。 言战甚力,解而还。全忠怨,自是连岁略徐、泗,师不弛甲。全忠自将及其郊,未 得志,引去。溥穷,乞师于李克用。克用为攻

砀山,硃友裕救之,各亡其大将。

友裕进攻宿州,不能拔。时大顺元年也。

明年,丁会筑堤阏汴水,灌宿郛,三月,拔之,使刘瓚守。

而溥将刘知俊引兵二千降全忠,军益不振。

民失田作,又大水荐饥,死丧十七以上。

乃请和于全忠,全忠约徙地而罢兵。

昭宗以宰相刘崇望代之,授溥太子太师。

溥虑去徐且见杀,惶惑不受命,谕军中固留,有诏听可。

泗州刺史张谏闻溥已代,即上书请隶全忠,纳质子焉。

溥既复留,谏大惧,全忠为表徙郑州刺史。

谏畏两怨集己,乃奔杨行密。

行密以谏为楚州刺史,并其民徙之,以兵屯泗。

硃友裕率军攻溥,婴城不出。

有语全忠曰:“军行非吉日,故师无功。”

全忠遣参谋徐璠至军责谕,友裕答曰:“溥困且破,乃徇妖辞,士心堕矣。”

焚其书,督餫馈,急攻之,溥将徐汶出降。

溥求救于硃瑾。

全忠自以兵屯曹,将去,留精骑数千授霍存曰:“事急,可倍道趋之。”

瑾兵二万与溥合,攻友裕,存引兵疾战,瑾、溥还壁。

明日复战,霍存败,死之。

进逼友裕,友裕坚营不出,瑾食尽,还兗州。

全忠使庞师古代友裕,溥分兵固保石佛山,师古攻拔之。

自是完垒不战。

王重师、牛存节等梯其堞以入,溥徙金玉与妻子登燕子楼,自焚死,实景福二年。

全忠遂有其地,私置守焉。

硃宣,宋州下邑人。父以豪猾闻里中,坐鬻盐抵死。

宣亡命去青州,为王敬武牙军。

黄巢之乱,敬武遣将曹存实率兵西入关,而宣为军候,道郓州。

是时,节度使薛崇拒王仙芝战死,其将崔君裕摄州事。

存实揣知兵寡,袭杀之,据其地,遂称留后。

以宣功多,署濮州刺史,留总帐下兵。

中和初,魏博韩简东窥曹、郓,引兵济河。

存实迎战,死于阵,宣收残卒婴城。

简围之六月,不能拔,引兵去。

僖宗嘉其守,拜宣天平节度使,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宣有众三万,弟瑾勇冠三军,阴有争天下心。

瑾嗜残杀,光启中,求婚于兗州节度使齐克让,托亲迎,载兵窃发,逐克让,据府自称留后,天子即授以帅节,兄弟雄张山东。

时秦宗权悉兵攻硃全忠,使秦贤列三十六壁,自将督战。

全忠大恐,求救于宣。

宣与瑾身率师往击宗权,宗权败走。

全忠厚德宣,兄事之,情好笃密,而内忌其雄,且所据皆劲兵地,欲造怨乃图之。

即声言宣纳汴亡命,移书诋让。

宣以新有恩于全忠,故答檄恚望。

全忠由是显结其隙,使硃珍先攻瑾,取曹州,壁乘氏。

宣救曹不克,奔还范。

范珍围濮州,宣使弟罕救濮。

全忠自将击罕,斩之,拔濮州,硃裕奔归郓,使珍薄郓挑战,宣不出。

裕为书绐降,导珍入,信之,夜以兵数千傅城。

裕开门,军入,县门发,死者数千,纵畾石击未入者,杀裨将百余人。

复取曹,以郭词为刺史,大将郭铢斩词奔全忠。

瑾谋悉兵袭汴,全忠乃自攻瑾。

瑾以兵掠单父,与全忠将丁会转战,不胜,去。

景福初,复伐宣,令从子友裕先驱,自继之。

次卫南,宣以轻兵夜掩友裕军,走之,据其营。

全忠未知,运粮以入,乃觉,走瓠河,与友裕相失,距濮十五里舍。

明日,友裕乃至。

宣留濮州。

全忠令友裕驰壮骑谍郓虚实,身将而北。

会宣引还,纵兵战,全忠南走,绝堑去,几不脱,大将多死。

乃谋持久徼极取宣,岁一再暴其鄙,夺之食,俘其工织,秬有存者。

宣令贺瑰守濮州,为友裕所攻,委城走。

友裕进击徐州,时溥求援于宣,战不胜而还,溥遂亡。

全忠即遣庞师古攻齐州,宣、瑾皆戍以兵,久不下。

乾宁元年,全忠身往,薄清河结垒。

宣、瑾三分其兵出击之,全忠迎战东阿,南风急,汴军居下,甚惧。

俄而风返,全忠得纵火焚其旁,熛薰涨天,宣等大北。

是夏,全忠壁曹州南,宣薄战,禽其将三人。

全忠还。

明年,使硃友恭击兗州,瑾坚壁,乃堑而守。

宣饟瑾,友恭夺其粮。

全忠自军单父。

会宣求救于李克用,友恭退壁曹南。

数月,全忠自伐宣,刈其麦,败克用将李承嗣等,乃还。

宣追之,大钞曹州。

其秋,全忠复攻郓,壁梁山。

宣、克用挑战,全忠设伏破之,斩首数千级,引而南。

克用蹑全忠后,至柏和,大寒,全忠军多死。

不阅月,复围兗州,因略地龚丘。

贺瑰以奇兵击全忠辎重,不及,战钜野东,瑰大败,见禽,师无孑余。

军道大陂,风暴起,全忠曰:“岂杀人有遗邪?”乃搜军中,复斩数千人,风亦止,执瑰示城下。

瑾之兄琼守齐州,见势屈,以州归全忠,结同姓欢。

全忠许之,轻骑至军,全忠劳苦加礼,因使招瑾。

瑾领精骑鬲池笑语如平生欢,乃使将胡规伪送款,欲得琼躬上符节。

全忠不之虞,瑾伏壮士桥下,琼单骑至,方交语,士突起,掖琼以入,斩其首弃城下,汴军大震。

全忠恚,数日乃去。

三年,克用使其将李瑭以兵屯莘援宣,为罗弘信所破。

全忠大喜,度宣可困,遣庞师古伐宣,宣逆战,败于马颊河。

师古迫其西门,兵不出。

全忠之攻宣,凡十兴师,四败绩。

宣才将皆尽,益内沮,度不能与全忠确,则固守,增堞深沟为不可逼。

明年,葛从周密造舟于堑,师人逾而升。

宣出奔,为民所缚,追至,执以献,全忠斩之而纳其妻。

使师古攻兗州。

二月,食尽,瑾自出督刍粟,转掠丰、沛间,而子用贞及大

将康怀英等举城降。瑾引麾下走沂州,刺史尹怀宾不纳,乃趋海州,刺史硃用芝以其众与瑾奔杨行密,行密迎之高邮,解玉带以赐,表领徐州节度使,畀以兵。师古、从周以兵七万讨行密,瑾败之清口,击杀师古,而从周还,师至淠水,方涉,瑾追及,杀伤溺死几尽。瑾事行密尤尽力。

孙儒,河南河南人。以趫卞横里中,隶忠武军为裨校,与刘建锋善。黄巢乱,以兵属秦宗权,为都将。光启初,宗权遣儒攻东都,留守李罕之出奔,儒焚宫阙,屠居人。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与儒战洛水,爽败,儒亦东围郑州。硃全忠屯中牟救之,不敢前。儒众夜登城,刺史李璠走,儒进拔河桥,遂取河阳,留后诸葛仲方出奔。全忠壁河阴,儒掠汴鄙,全忠兵却,屯胙城东南,列伪旗鼓疑之,儒乃还。

会全忠与宗权战,宗权败走。儒闻,杀孟人,氵不尸于河,焚井邑,乃去。宗权又遣儒钞淮南,乘高骈之乱,儒留濠州。会杨行密得扬州,宗权使弟宗衡争淮南,以儒为副,建锋为前锋。儒常曰:“丈夫不能苦战万里,赏罚繇己,奈何居人下,生不能富贵,死得庙食乎?”未几,汴兵攻蔡,宗权召之,儒称疾不往,宗衡督之。即大会帐下,酒酣,斩宗衡,并其众。与建锋、许德勋等盟。有骑七千,因略定傍州,不淹旬,兵数万,号“土团白条军”。

文德元年,破扬州,自为淮南节度使,与时溥连和。初,全忠尝以书招儒,故又纳款于汴,且送宗衡、秦彦、毕师鐸首,全忠藉以闻。昭宗授儒检校司空,全忠署为招讨副使。

龙纪初,悉兵攻宣州,行密取淮南,儒还。行密走,始得润、常、苏三州,兵益强,使建锋守润、常。全忠约行密图之。儒谋定江南,乃北争天下,畏全忠捣虚,乃遣人卑辞厚贿,全忠荐于朝,诏授淮南节度使。

大顺元年,行密取润州,以安仁义守之,常州以李友守之。儒怒,三分其军度江,建锋复拔常、润,仁义走。全忠遣将庞从等军十万奄至高邮,儒悉师御之,故仁义间取润州,刘威、田頵等败建锋于武进,取常州。杭州钱镠将沈粲自苏州奔儒,行密诸将在润、常者,皆为建锋所逐,仁义、頵弃润州走。

明年,儒引兵自京口转战,召建锋皆行。行密诸将屯险者,闻儒至,皆走。頵、威等合兵三万,邀儒黄池。儒遣马殷击走之。儒营广德,乘胜至东溪,淮人大恐。行密遣台濛屯西溪,自引军逆战。儒军围之数重,黑云将李简以骑驰之,行密乃免。儒遂围宣州,行密乞师于钱镠。会溪潦暴涌,广德、黄池诸壁皆没,儒分兵取和、滁二州。

其秋,儒焚扬州,引而西,传檄远近,号五十万,旌旗相属数百里,所过烧庐舍,杀老弱以给军。行密惧,将遁去。戴规曰:“儒军数败,今扫地而至,决死于我,若吾遣降者间至扬州,抚尉衣食,使儒军闻其家尚完,人人思归,不战可禽也。”行密乃遣亲将入扬州,取儒营粮数十万斛以禀饥民。儒屯广德,陶雅以骑军破儒前锋,屯严公台。十二月,頵、威与儒决战,皆大败。儒连屯稍西,行密使陶雅屯润州,扼其归路。

景福元年,儒复围宣州,屯陵阳。行密战不利,谋出奔,时刘威方系狱,且死,行密穷,更召问计,对曰:“儒焚仓隤垒以来,粮尽将为我禽。若劲兵背城,坐制其困。”李神福亦请据险邀儒粮。行密乃分兵攻广德,壁而绝饟道。军适大疫,儒病{疒占},遣建锋、殷钞诸县。行密知城下兵寡,乃晨出,率仁义、頵背城决战,破五十壁。会暴澍且冥,儒军大败。儒病甚,股弁不能兴。頵执儒献行密,诸将皆降。儒就刑于市,见刘威曰:“中君之谋。”儒尝引鉴搔首曰:“此头不久当入京师。”至是,传首阙下。建锋、殷哭之,相语曰:“公常有志庙食,吾等有土,当庙以报德。”及殷据湖南,表儒赠司徒、乐安郡王,立庙以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译文

攻打马殷。杜洪屡战屡败,困守城中,向朱全忠求救。朱全忠派韩勍率领一万步兵驻扎在滠口,荆南节度使成汭也率领全部军队来救援杜洪。神福迎战,击败了他们,成汭溺水而死,韩勍带领军队撤退。冷业驻扎在平江,建立了三座壁垒。马殷的将领许德勋率领精锐部队,号称“定南刀”,夜间袭击冷业,攻破了三座壁垒,俘虏了冷业,掠夺了上高、唐年后撤退。此时,杜洪处境极为困难,几乎被俘虏;恰逢田頵、安仁义与杨行密决裂,杨行密召回神福、存商议对策,杜洪得以喘息。田頵失败后,杨行密任命台濛为宣州观察使,再次派遣神福、存攻打鄂州。顺义军使汪武与田頵联合,歙州刺史陶雅攻打钟传,军队经过汪武的驻地,汪武迎接并拜见,结果被陶雅绑在军中。

无锡地处浙江要冲,杨行密派将领张可悰驻守。钱镠率领三千精锐部队夜间袭击无锡城,张可悰率领一百骑兵击退了他们,官员们都来祝贺,张可悰回答说:“还没有结束,还需要大家再战一场。”于是隐藏火种,收起旗帜等待。侦察兵报告说钱镠的军队再次来袭,张可悰大败他们。

台濛去世,杨行密任命他的儿子杨渥为宣州观察使。天祐二年,王茂章、李德诚攻下润州,杀死了安仁义。杨行密任命王茂章为润州团练使。聂彦章等人率领水军再次攻打马殷,进攻岳州。许德勋、詹佶率领一千二百艘战船进入蛤子湖弃山的南面,用木龙锁住船只,夜间调动三百艘船切断杨林岸。聂彦章进入荆江,准备前往江陵。詹佶紧随其后,许德勋率领梅花海鹘快速战船前进,切断木龙,战船布满江面,车弩乱射,俘虏了聂彦章,淹死了一万人。马殷释放了聂彦章,许德勋对他说:“替我向吴王致谢,我们几个人还在,湖、湘地区就别指望了。”

杨行密为人宽厚,善待部下,能够赢得将士的效死力。每次宴会,他都让人背着剑侍立。陈人张洪趁机用剑刺杀杨行密,没有成功,近将李龙抓住并斩杀了张洪。第二天,杨行密依然让人背着剑侍立。杨行密早起外出,有盗贼割断了他的马缰绳,他没有追究,因此人人都感激他的恩德。起初,趁着孙儒作乱,府库空虚,杨行密能够约束自己,节省开支,不到三年,军队就变得富裕强大。他曾经经过楚州,台濛盛情款待他,杨行密一夜之间离开,留下衣服在卧室内,衣服都是经过修补的。台濛把衣服还给他,杨行密说:“我出身卑微,不敢忘本,你是在嘲笑我吗?”台濛非常惭愧。杨行密登上城墙,看到王茂章的住宅,说:“天下未定,而王茂章的住宅如此豪华,他肯为我忘身吗?”王茂章立即毁掉了住宅。

当时皇帝被困在凤翔,再次派遣使者督促军队,认为杨行密可以与朱全忠抗衡,但军队到达宿州后,谎称粮草耗尽,于是撤退。朱全忠胁迫皇帝东迁,杨行密感到耻辱和愤怒,因此生病。朱全忠也知道皇帝倚重杨行密,于是弑杀皇帝以断绝人们的希望。杨行密听到消息后,发丧,三天不理政事,因此病情加重,召集将领和官吏交代家事,询问继承人的问题。周隐回答说:“宣州司徒容易听信谗言,只喜欢酗酒,不适合继承,不如选择贤能的人。”当时刘威作为老将,有威望,周隐倾向于刘威,杨行密没有回答。于是任命王茂章代替杨渥,让他立即返回。杨行密召见亲信严求说:“我让周隐召我儿子来,但他没有来,怎么办?”严求去见周隐,发现召令还在桌上。起初,杨渥驻守宣州,押牙徐温、王令谋对杨渥说:“大王病重,而你外出,这可能是奸人的计谋。以后有召令,除非是我们二人,否则不要回应。”这时,徐温、王令谋用符节召杨渥。杨渥到达后,杨行密按照制度任命他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留后。杨行密对杨渥说:“左衙都将张颢、王茂章、李遇都恃乱,你要小心除掉他们。”杨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岁。遗令用谷葛做衣服,用桐木和瓦做棺材。夜间葬在山谷中,人们不知道具体位置。将领们谥他为武忠。

张颢提议将都统印交给宣谕使李俨,由他代理节度使事务。将领们畏惧张颢,没有人敢反对,杨渥流泪。骑军都尉李涛说:“都统印是先帝赐给大王父子的,怎么能交给别人?”将领们纷纷表示同意。张颢甩袖离去,于是大家共同请求李俨,按照制度任命杨渥兼任侍中、淮南节度副大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封为弘农郡王。

杨渥喜欢骑马射箭。起初与许玄膺结为生死之交,继承王位后,所有事情都由他决定,将领们没有人敢违抗。杨渥要求王茂章交出亲兵,没有得到,离开宣州时,带着帷帐和车驾离开,王茂章辱骂他,不给他。一年后,杨渥派遣五千士兵袭击王茂章,王茂章逃往杭州。秦裴抓住钟匡时,杨渥任命他为江西制置使。硃思勍、范师从、陈鐇率兵驻守洪州,杨渥被张颢控制,这三个人是杨渥的心腹。张颢威胁说他们有异心,派遣陈祐快速前往,怀揣短兵器,穿着便服进入秦裴的帐中,秦裴大惊,命令喝酒,召见三位将领,他们都神色慌张,酒过三巡,陈祐列举他们的罪状,将他们全部斩首。杨渥召见周隐说:“你曾经认为我不适合继承王位,为什么?”周隐没有回答,于是杨渥杀了他。

赞曰:杨行密出身卑微,成功后,仁厚宽恕,善于驾驭部下,生活节俭,没有大的过失,可以说是贤能的人。然而他所占据的淮、楚地区,士兵勇猛但不刚强。杨行密没有霸主的才能,不能率领军队为四方表率,振兴王室,眼睁睁看着朱温劫持皇帝东迁,计谋用尽,意志消沉,愤恨而死,真是令人叹息!

时溥,徐州彭城人。担任州牙将。黄巢在京师作乱,节度使支详派遣时溥与陈璠率领五千士兵西征。到达河阴时,军队发生叛乱,抢劫居民。时溥招抚并整顿军队,带领他们返回边境驻扎,怀疑不敢回去。支详用牛酒犒劳士兵,约定赦免他们的罪过,军队才进城,共同推举时溥为留后,驱逐支详到客馆。时溥准备了丰厚的财物,派遣陈璠护送支详回京师,夜间驻扎在七里亭,陈璠擅自杀死支详,屠杀他的全家。时溥大怒,任命陈璠为宿州刺史,不久杀了他。另外派遣将领率领三千精锐士兵入关,僖宗因此任命他为武宁节度使。

黄巢败退东逃,包围陈州,驻扎在溵水。秦宗权占据淮西,与黄巢联合。时溥的领地夹在贼军之间,于是率领全部军队讨伐他们,军队士气旺盛,接连获胜,被任命为东面兵马都统。于是联合许、兗、郓的军队,在太康追击尚让,斩首数万人,尚让率领一万部下投降。时溥派遣将领李师悦等人追击黄巢到莱芜,大败黄巢。将领们争相夺取黄巢的首级,林言斩下黄巢的首级,带回给时溥,献给天子,因此时溥在破贼中功劳第一。加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升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钜鹿郡王。秦宗权阻挠军队,任命时溥为蔡州行营兵马都统。

贼军平定后,时溥与朱全忠争功,嫌隙日益加深。孙儒正与杨行密争夺扬州,朝廷下诏任命朱全忠为淮南节度使平定叛乱。时溥自认为先起兵,功名显赫于朝廷,担任都统,却得不到扬州,而朱全忠得到了,心中非常不满。朱全忠派司马李璠、郭言等人东进,军队经过宿州,写信给时溥请求借道。时溥拒绝,趁机袭击他们。郭言奋力作战,解围后撤退。朱全忠怨恨,从此连年攻打徐、泗,军队不卸甲。朱全忠亲自率军到达徐州城郊,未能得逞,撤退。时溥陷入困境,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为他攻打

砀山,硃友裕去救援,双方都损失了大将。

硃友裕进攻宿州,未能攻下。这是大顺元年的事。

第二年,丁会筑堤堵住汴水,灌入宿州城,三月,攻下了宿州,派刘瓚驻守。

而时溥的将领刘知俊带领两千士兵投降了硃全忠,时溥的军队更加不振。

百姓失去了田地,又遭遇大水灾和饥荒,死亡人数超过十分之七。

于是时溥向硃全忠求和,硃全忠约定迁徙地盘后罢兵。

昭宗派宰相刘崇望代替时溥,任命时溥为太子太师。

时溥担心离开徐州后会被杀,惶恐不安不接受任命,告诉军队要坚决留下,朝廷下诏同意。

泗州刺史张谏听说时溥已被替代,立即上书请求归附硃全忠,并送去人质。

时溥既然再次留下,张谏非常害怕,硃全忠上表将他调任郑州刺史。

张谏害怕两边的怨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于是投奔了杨行密。

杨行密任命张谏为楚州刺史,并将他的百姓迁走,派兵驻扎在泗州。

硃友裕率军攻打时溥,时溥坚守城池不出。

有人对硃全忠说:“军队出征的日子不吉利,所以军队没有取得胜利。”

硃全忠派参谋徐璠到军中责备硃友裕,硃友裕回答说:“时溥已经困顿且即将被攻破,却听信妖言,士兵的士气已经低落了。”

硃友裕烧掉了徐璠的书信,督促粮草供应,加紧进攻,时溥的将领徐汶出城投降。

时溥向硃瑾求救。

硃全忠亲自率军驻扎在曹州,准备离开时,留下数千精锐骑兵给霍存,说:“如果情况紧急,可以加倍速度赶去救援。”

硃瑾带领两万士兵与时溥会合,攻打硃友裕,霍存率军迅速迎战,硃瑾和时溥退回营垒。

第二天再次交战,霍存战败身亡。

硃瑾和时溥逼近硃友裕,硃友裕坚守营垒不出战,硃瑾的粮食耗尽,退回兗州。

硃全忠派庞师古代替硃友裕,时溥分兵固守石佛山,庞师古攻下了石佛山。

从此,时溥的军队坚守营垒不再出战。

王重师、牛存节等人用梯子爬上城墙,时溥带着金玉和妻子登上燕子楼,自焚而死,这是景福二年的事。

硃全忠于是占据了时溥的地盘,私自任命官员驻守。

硃宣是宋州下邑人。他的父亲以豪强闻名于乡里,因贩卖私盐被判死刑。

硃宣逃亡到青州,成为王敬武的牙军。

黄巢之乱时,王敬武派将领曹存实率兵西进关中,硃宣担任军候,途经郓州。

当时,节度使薛崇在与王仙芝的战斗中阵亡,他的将领崔君裕代理州事。

曹存实估计兵力不足,袭击并杀死了崔君裕,占据了郓州,自称留后。

因为硃宣功劳大,任命他为濮州刺史,留他在帐下统领军队。

中和初年,魏博的韩简向东窥视曹州和郓州,率军渡过黄河。

曹存实迎战,战死沙场,硃宣收拢残兵坚守城池。

韩简围攻了六个月,未能攻下,率军撤退。

僖宗嘉奖硃宣的坚守,任命他为天平节度使,并多次加封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硃宣拥有三万士兵,他的弟弟硃瑾勇冠三军,暗中怀有争夺天下的野心。

硃瑾嗜好残杀,光启年间,向兗州节度使齐克让求婚,借口迎亲,暗中带兵发动袭击,驱逐了齐克让,占据兗州自称留后,天子随即授予他节度使的职位,兄弟二人在山东地区称雄。

当时秦宗权率全军攻打硃全忠,派秦贤布下三十六座营垒,亲自督战。

硃全忠非常恐惧,向硃宣求救。

硃宣与硃瑾亲自率军前往攻打秦宗权,秦宗权败退。

硃全忠对硃宣非常感激,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两人关系密切,但内心忌惮硃宣的强大,而且硃宣占据的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硃全忠想制造矛盾后再图谋他。

于是硃全忠声称硃宣收留了汴州的逃亡者,写信责备他。

硃宣因为刚刚对硃全忠有恩,所以回信表示愤怒。

硃全忠因此公开与硃宣结下仇怨,派硃珍先攻打硃瑾,攻下了曹州,驻扎在乘氏。

硃宣救援曹州未能成功,退回范县。

硃珍围攻濮州,硃宣派弟弟硃罕救援濮州。

硃全忠亲自率军攻打硃罕,斩杀了他,攻下了濮州,硃裕逃回郓州,硃珍逼近郓州挑战,硃宣不出战。

硃裕写信假装投降,引导硃珍进入城中,硃珍相信了,夜里派数千士兵靠近城墙。

硃裕打开城门,军队进入,城门突然关闭,数千人被杀,城上投下巨石攻击未入城的士兵,杀死了百余名将领。

硃全忠再次攻下曹州,任命郭词为刺史,大将郭铢斩杀郭词后投奔硃全忠。

硃瑾计划率全军袭击汴州,硃全忠于是亲自攻打硃瑾。

硃瑾率军掠夺单父,与硃全忠的将领丁会交战,未能取胜,撤退。

景福初年,硃全忠再次讨伐硃宣,派侄子硃友裕为先锋,自己随后跟进。

到达卫南时,硃宣派轻兵夜袭硃友裕的军队,击退了他,占据了硃友裕的营垒。

硃全忠不知道情况,运粮进入营垒,才发现情况不对,逃到瓠河,与硃友裕失散,在距离濮州十五里的地方扎营。

第二天,硃友裕才赶到。

硃宣留在濮州。

硃全忠命令硃友裕率领精锐骑兵侦察郓州的虚实,自己率军北上。

正好硃宣率军返回,双方交战,硃全忠向南撤退,渡过壕沟逃走,几乎未能脱身,许多大将战死。

于是硃全忠决定采取持久战,每年两次袭击硃宣的边境,抢夺粮食,俘虏工匠,几乎没有人幸存。

硃宣派贺瑰驻守濮州,被硃友裕攻打,贺瑰弃城逃走。

硃友裕进攻徐州,时溥向硃宣求援,但未能取胜,时溥最终灭亡。

硃全忠随即派庞师古攻打齐州,硃宣和硃瑾都派兵驻守,久攻不下。

乾宁元年,硃全忠亲自率军前往,在清河附近扎营。

硃宣和硃瑾分兵三路出击,硃全忠在东阿迎战,南风猛烈,汴军处于下风,非常恐惧。

不久风向逆转,硃全忠得以纵火焚烧敌军,火势冲天,硃宣等人大败。

这年夏天,硃全忠在曹州南面扎营,硃宣率军挑战,俘虏了硃全忠的三名将领。

硃全忠撤退。

第二年,硃全忠派硃友恭攻打兗州,硃瑾坚守城池,挖壕沟防守。

硃宣运送粮草给硃瑾,硃友恭抢走了粮草。

硃全忠亲自率军驻扎在单父。

正好硃宣向李克用求救,硃友恭退守曹州南面。

几个月后,硃全忠亲自讨伐硃宣,收割了他的麦子,击败了李克用的将领李承嗣等人,然后撤退。

硃宣追击,大肆掠夺曹州。

这年秋天,硃全忠再次攻打郓州,驻扎在梁山。

硃宣和李克用挑战,硃全忠设下埋伏击败了他们,斩首数千人,率军南下。

李克用追击硃全忠,到达柏和,天气严寒,硃全忠的军队大量死亡。

不到一个月,硃全忠再次围攻兗州,顺便攻占了龚丘。

贺瑰率奇兵袭击硃全忠的辎重,未能成功,在钜野东面交战,贺瑰大败,被俘,全军覆没。

军队经过大陂时,突然刮起大风,硃全忠说:“难道还有漏网之鱼吗?”于是搜查军中,又斩杀了数千人,风也停了,将贺瑰押到城下示众。

硃瑾的哥哥硃琼驻守齐州,见形势不利,将齐州献给硃全忠,与硃全忠结为同姓兄弟。

硃全忠答应了,轻骑前往军中,硃全忠对硃琼礼遇有加,并让他去招降硃瑾。

硃瑾率领精锐骑兵在鬲池与硃琼谈笑风生,像往常一样亲密,然后派将领胡规假装投降,想要硃琼亲自送上符节。

硃全忠没有怀疑,硃瑾在桥下埋伏了壮士,硃琼单骑前来,刚交谈几句,壮士突然冲出,挟持硃琼进入城中,斩下他的头颅扔到城下,汴军大为震惊。

硃全忠愤怒,几天后才离开。

三年后,李克用派将领李瑭率军驻扎在莘县支援硃宣,被罗弘信击败。

硃全忠非常高兴,认为硃宣已经陷入困境,派庞师古讨伐硃宣,硃宣迎战,在马颊河战败。

庞师古逼近郓州西门,硃宣的军队不出战。

硃全忠攻打硃宣,总共出兵十次,四次失败。

硃宣的将领几乎全部阵亡,士气更加低落,自知无法与硃全忠抗衡,于是坚守城池,加高城墙,挖深壕沟,使敌人无法逼近。

第二年,葛从周在壕沟中秘密造船,士兵们越过壕沟登上城墙。

硃宣出逃,被百姓抓住,追兵赶到,将他押送给硃全忠,硃全忠斩杀了他并娶了他的妻子。

硃全忠派庞师古攻打兗州。

二月,粮食耗尽,硃瑾亲自出城督运粮草,在丰县和沛县之间掠夺,而他的儿子硃用贞及大

康怀英等人率领全城投降。朱瑾带领部下逃往沂州,沂州刺史尹怀宾不接纳他们,于是他们转向海州,海州刺史朱用芝带领他的部下与朱瑾一起投奔杨行密。杨行密在高邮迎接他们,解下自己的玉带赐给朱瑾,并上表推荐他担任徐州节度使,给予他兵权。师古和从周率领七万军队讨伐杨行密,朱瑾在清口击败他们,杀死了师古,而从周撤退,军队到达淠水时,正在渡河,朱瑾追上他们,几乎将他们全部杀死或淹死。朱瑾为杨行密效力尤其尽力。

孙儒是河南河南人。他因为勇猛而在乡里横行,隶属于忠武军担任裨校,与刘建锋关系很好。黄巢之乱时,他带领军队归属秦宗权,担任都将。光启初年,秦宗权派遣孙儒攻打东都,东都留守李罕之出逃,孙儒焚烧宫殿,屠杀居民。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与孙儒在洛水交战,诸葛爽战败,孙儒也向东包围郑州。朱全忠驻扎在中牟救援郑州,但不敢前进。孙儒的军队夜间登上城墙,郑州刺史李璠逃走,孙儒攻占河桥,于是夺取河阳,留后诸葛仲方出逃。朱全忠在河阴筑垒,孙儒掠夺汴州边境,朱全忠的军队撤退,驻扎在胙城东南,摆出假旗鼓迷惑孙儒,孙儒于是撤退。

当时朱全忠与秦宗权交战,秦宗权战败逃走。孙儒听说后,杀死孟人,将尸体投入河中,焚烧村庄,然后离开。秦宗权又派遣孙儒掠夺淮南,乘高骈之乱,孙儒留在濠州。当时杨行密占领扬州,秦宗权派他的弟弟秦宗衡争夺淮南,任命孙儒为副将,刘建锋为前锋。孙儒常说:“大丈夫不能苦战万里,赏罚由自己决定,怎么能居于人下,活着不能富贵,死后能得到庙食吗?”不久,汴州军队攻打蔡州,秦宗权召孙儒回去,孙儒称病不去,秦宗衡督促他。孙儒于是在帐下召集大会,酒酣时,斩杀秦宗衡,并吞并了他的军队。与刘建锋、许德勋等人结盟。有七千骑兵,于是迅速平定周边州郡,不到十天,军队达到数万人,号称“土团白条军”。

文德元年,孙儒攻破扬州,自任淮南节度使,与时溥联合。起初,朱全忠曾写信招降孙儒,所以孙儒又向汴州投降,并且送去了秦宗衡、秦彦、毕师鐸的首级,朱全忠借此上奏朝廷。唐昭宗授予孙儒检校司空的官职,朱全忠任命他为招讨副使。

龙纪初年,孙儒率领全部军队攻打宣州,杨行密夺取淮南,孙儒撤退。杨行密逃走,孙儒得到润州、常州、苏州三州,军队更加强大,派刘建锋守卫润州和常州。朱全忠与杨行密约定共同对付孙儒。孙儒计划平定江南,然后北上争夺天下,担心朱全忠偷袭后方,于是派人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贿赂,朱全忠向朝廷推荐他,朝廷下诏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

大顺元年,杨行密夺取润州,派安仁义守卫,常州由李友守卫。孙儒大怒,将军队分成三部分渡江,刘建锋再次攻占常州和润州,安仁义逃走。朱全忠派将领庞从等人率领十万军队突然到达高邮,孙儒率领全部军队抵御,因此安仁义趁机夺取润州,刘威、田頵等人在武进击败刘建锋,夺取常州。杭州钱镠的将领沈粲从苏州投奔孙儒,杨行密在润州和常州的将领都被刘建锋驱逐,安仁义、田頵放弃润州逃走。

第二年,孙儒率领军队从京口转战,召刘建锋一起行动。杨行密的将领们驻扎在险要之地,听说孙儒到来,都逃走了。田頵、刘威等人集结三万军队,在黄池拦截孙儒。孙儒派马殷击退他们。孙儒在广德扎营,乘胜到达东溪,淮河一带的人非常恐慌。杨行密派台濛驻扎在西溪,亲自率领军队迎战。孙儒的军队将杨行密重重包围,黑云将李简率领骑兵冲击,杨行密才得以脱身。孙儒于是包围宣州,杨行密向钱镠求援。当时溪水暴涨,广德、黄池等地的营垒都被淹没,孙儒分兵攻取和州、滁州。

那年秋天,孙儒焚烧扬州,向西进军,发布檄文到各地,号称有五十万军队,旌旗相连数百里,所过之处焚烧房屋,杀死老弱以供给军队。杨行密害怕,准备逃走。戴规说:“孙儒的军队屡次战败,现在倾巢而出,决心与我们决一死战,如果我们派投降的人悄悄到扬州,安抚他们的家人,供给衣食,让孙儒的军队听说他们的家人还安全,人人思归,不战就可以擒获他们。”杨行密于是派亲信将领进入扬州,夺取孙儒的军粮数十万斛来救济饥民。孙儒驻扎在广德,陶雅率领骑兵击败孙儒的前锋,驻扎在严公台。十二月,田頵、刘威与孙儒决战,都大败。孙儒连续驻扎稍西,杨行密派陶雅驻扎润州,扼守他的归路。

景福元年,孙儒再次包围宣州,驻扎在陵阳。杨行密作战不利,计划逃走,当时刘威正被关在监狱中,即将被处死,杨行密处境困难,再次召见刘威询问计策,刘威回答说:“孙儒焚烧粮仓和营垒而来,粮食耗尽后将被我们擒获。如果我们用精锐军队背城而战,坐等他们陷入困境。”李神福也建议占据险要之地拦截孙儒的粮道。杨行密于是分兵攻打广德,筑垒切断孙儒的粮道。军队正好发生大瘟疫,孙儒生病,派刘建锋、马殷掠夺各县。杨行密知道城下兵力薄弱,于是清晨出击,率领安仁义、田頵背城决战,攻破五十座营垒。当时暴雨倾盆,天色昏暗,孙儒的军队大败。孙儒病重,双腿发抖无法起身。田頵抓住孙儒献给杨行密,众将都投降。孙儒在市场上被处决,见到刘威时说:“中了你的计谋。”孙儒曾照镜子搔头说:“这颗头不久将进入京师。”此时,他的首级被送到京城。刘建锋、马殷为他哭泣,互相说:“孙公一直有志于庙食,我们有土地,应当立庙来报答他的恩德。”后来马殷占据湖南,上表请求追赠孙儒为司徒、乐安郡王,并立庙祭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注解

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曾与后梁多次交战。

庐州:庐州,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是杨行密的故乡和起兵之地。

高骈: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唐朝末年著名将领,曾任淮南节度使,后因与杨行密争权而被杀。

吕用之:吕用之,唐朝末年将领,高骈的部下,曾试图控制杨行密,但最终被杨行密击败。

秦宗权:唐朝末年军阀,曾与黄巢合作。

孙儒:五代时期军阀,曾与杨行密、朱全忠等多次交战。

硃全忠:即朱温,五代时期后梁的建立者。

黑云都:杨行密麾下的一支精锐部队,因士兵身穿黑色衣甲而得名,战斗力极强。

黄头军:杨行密麾下的一支军队,因士兵头戴黄色头巾而得名,战斗力较强。

宣州: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一带。

扬州:扬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是杨行密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行密: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曾任淮南节度使,后封吴王。

鲁郃:杨行密的将领,曾代行密镇守州城。

陶雅:杨行密的部下,曾与孙儒交战。

李神福:杨行密的部下,曾与孙儒交战。

刘知俊:刘知俊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后投降硃全忠。

董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曾与杨行密交战。

钱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

台濛:杨行密的部下,曾与孙儒交战。

安仁义:杨行密的部下,曾守润州。

田頵:杨行密的部下,曾与孙儒交战。

张崇:杨行密的将领,曾被钱镠俘虏。

硃延寿:杨行密的将领,曾攻占蕲州、光州。

霍丘:今安徽霍邱县,杨行密曾在此设镇。

硃景:杨行密的将领,骁勇善战,曾镇守霍丘。

寇彦卿:汴州的将领,曾袭击霍丘。

顾全武:钱镠的将领,曾救援嘉兴。

硃瑾:硃瑾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硃宣的弟弟,以勇猛著称。

李承嗣:李承嗣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史俨:杨行密的将领,曾率部归顺杨行密。

史建章:杨行密的将领,曾率部归顺杨行密。

杜洪:唐朝末年将领,曾与马殷交战,屡战屡败。

硃友恭:硃友恭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硃全忠的侄子,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聂金:汴州的将领,曾与杨行密交战。

瞿章:杨行密的将领,曾守黄州。

马珣:杨行密的将领,曾助瞿章守黄州。

葛从周:葛从周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柴再用:杨行密的将领,曾派王稔侦察汴军。

王稔:杨行密的将领,曾侦察汴军。

庞师古:庞师古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牛全节:汴州的将领,曾与杨行密交战。

王敬尧:颍州刺史,曾救助汴军。

马殷:孙儒的部下,后成为湖南节度使。

成汭:荆南节度使,曾率军救援杜洪,后战败溺死。

雷满:五代十国时期楚国的将领,曾与杨行密交战。

秦裴:杨渥的部将,曾任江西制置使。

李俨:宣谕使,曾受张颢之托掌管都统印。

刘存:杨行密的将领,曾率兵伐湖南。

冷业:杨行密的将领,曾参与讨伐杜洪、马殷。

全忠:全忠即硃全忠,后梁太祖,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韩勍:朱全忠的部将,曾率军救援杜洪。

神福:马殷的部将,曾多次击败敌军。

许德勋:孙儒的部下,后成为湖南节度使。

王茂章:杨行密的部将,曾任润州团练使。

聂彦章:杨行密的部将,曾率军攻打马殷。

汪武:顺义军使,曾与田頵结盟。

张可悰:杨行密的部将,曾守卫无锡。

李德诚:杨行密的部将,曾攻占润州。

周隐:杨行密的谋士,曾建议杨行密选择贤者继位。

刘威:杨行密的部下,曾与孙儒交战。

严求:杨行密的亲信,曾奉命召杨渥回宣州。

杨渥:杨行密的儿子,继位为吴王。

张颢:杨行密的部将,曾掌握大权。

李涛:骑军都尉,曾反对张颢交出都统印。

许玄膺:杨渥的亲信,曾与杨渥为刎颈交。

朱思勍:杨渥的部将,曾驻守洪州。

范师从:杨渥的部将,曾驻守洪州。

陈鐇:杨渥的部将,曾驻守洪州。

陈祐:张颢的亲信,曾奉命刺杀秦裴等人。

时溥:唐朝末年军阀,曾与孙儒合作。

黄巢: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支详:唐朝末年节度使,曾派遣时溥讨伐黄巢。

陈璠:时溥的部将,曾杀害支详。

尚让:黄巢的部将,曾投降时溥。

李师悦:时溥的部将,曾追击黄巢。

林言:黄巢的部将,曾斩黄巢首级。

李克用:李克用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开国君主,以军事才能著称。

砀山:砀山位于今安徽省砀山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常作为军事要地。

硃友裕:硃友裕是五代时期后梁的重要将领,硃全忠(后梁太祖)的侄子,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宿州:宿州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大顺元年:大顺是唐僖宗李儇的年号,大顺元年即公元890年。

丁会:丁会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以筑堤灌城闻名。

汴水:汴水是古代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今河南省开封市,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郛:宿郛指宿州的外城,是宿州的防御工事之一。

刘瓚:刘瓚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奉命守宿州。

昭宗:唐朝皇帝李晔,年号龙纪、大顺、景福等。

刘崇望:刘崇望是唐朝末年的宰相,曾奉命接替硃全忠的职务。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是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负责教导太子。

泗州:泗州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张谏:张谏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任泗州刺史。

楚州:楚州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霍存:霍存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兗州:兗州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石佛山:石佛山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燕子楼:燕子楼是古代宿州的一座著名建筑,常用于军事防御。

景福二年:景福是唐昭宗李晔的年号,景福二年即公元893年。

硃宣:硃宣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硃全忠的侄子,以军事才能著称。

宋州:宋州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王敬武:王敬武是唐朝末年的将领,曾参与镇压黄巢起义。

曹存实:曹存实是唐朝末年的将领,曾参与镇压黄巢起义。

郓州:郓州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薛崇:薛崇是唐朝末年的将领,曾任郓州节度使。

崔君裕:崔君裕是唐朝末年的将领,曾任郓州节度使。

濮州:濮州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魏博:魏博是唐朝末年的一个藩镇,位于今河北省南部。

韩简:韩简是唐朝末年的将领,曾任魏博节度使。

僖宗:僖宗即唐僖宗李儇,唐朝倒数第三位皇帝。

天平节度使:天平节度使是唐朝末年的一个藩镇,位于今山东省西部。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唐朝末年的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齐克让:齐克让是唐朝末年的将领,曾任兗州节度使。

秦贤:秦贤是唐朝末年的将领,曾参与镇压黄巢起义。

硃珍:硃珍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范:范指范县,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贺瑰:贺瑰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徐州:徐州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齐州:齐州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乾宁元年:乾宁是唐昭宗李晔的年号,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

清河:清河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东阿:东阿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梁山:梁山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柏和:柏和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龚丘:龚丘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钜野:钜野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琼:琼指硃琼,硃瑾的哥哥,曾任齐州节度使。

胡规:胡规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李瑭:李瑭是五代时期后唐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罗弘信:罗弘信是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马颊河:马颊河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

用贞:用贞指硃用贞,硃瑾的儿子,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康怀英:五代时期后梁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后投降杨行密。

瑾:指朱瑾,五代时期吴国将领,曾与杨行密合作对抗后梁。

沂州:古代地名,今山东省临沂市一带。

尹怀宾:沂州刺史,拒绝接纳朱瑾。

海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带。

硃用芝:海州刺史,支持朱瑾投奔杨行密。

高邮:古代地名,今江苏省高邮市一带。

师古:指后梁将领葛从周,曾与杨行密交战。

从周:指后梁将领葛从周,曾与杨行密交战。

清口: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

淠水:古代河流名,今安徽省境内。

河南河南:古代地名,今河南省一带。

趫卞:形容人勇猛、刚烈。

忠武军:唐朝末年的一支军队,曾参与平定黄巢起义。

裨校:低级军官。

刘建锋:孙儒的部下,后成为湖南节度使。

光启:唐僖宗年号(885-888年)。

李罕之:唐朝末年将领,曾任东都留守。

诸葛爽:唐朝末年将领,曾任河阳节度使。

洛水:古代河流名,今河南省境内。

中牟:古代地名,今河南省中牟县一带。

李璠:郑州刺史,被孙儒击败后逃亡。

诸葛仲方: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的继任者,被孙儒击败后逃亡。

河阴:古代地名,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

胙城: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

孟人:指孟州(今河南省孟州市)的居民。

濠州: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凤阳县一带。

宗衡:秦宗权的弟弟,曾与孙儒合作。

土团白条军:孙儒的军队名称,因其旗帜为白色而得名。

文德:唐僖宗年号(888-889年)。

秦彦:唐朝末年军阀,曾与孙儒合作。

毕师鐸:唐朝末年军阀,曾与孙儒合作。

检校司空:唐朝官职名,为荣誉性官职。

招讨副使:唐朝官职名,负责征讨叛乱。

龙纪:唐昭宗年号(889-890年)。

润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常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一带。

苏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李友:杨行密的部下,曾守常州。

庞从:朱全忠的部下,曾率军攻打孙儒。

武进: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一带。

沈粲:钱镠的部下,曾投奔孙儒。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黄池: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

广德: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广德县一带。

东溪: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境内。

西溪: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境内。

李简:杨行密的部下,曾与孙儒交战。

和州: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和县一带。

滁州:古代地名,今安徽省滁州市一带。

戴规:杨行密的谋士,曾为其出谋划策。

严公台:古代地名,今安徽省境内。

陵阳:古代地名,今安徽省青阳县一带。

暴澍:指暴雨。

股弁:指因恐惧而颤抖。

司徒:唐朝官职名,为三公之一,地位崇高。

乐安郡王:唐朝封爵名,为郡王级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评注

《杨时硃孙》一文详细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建立者杨行密的崛起过程及其与各方势力的斗争。杨行密出身贫寒,早年曾为盗贼,后因才能被重用,逐渐崛起,最终建立了吴国。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杨行密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历史背景。

文中杨行密的崛起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早年因贫困而沦为盗贼,但因其才能被刺史郑綮赏识,得以摆脱盗贼身份,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杨行密善于用人,与田頵、陶雅、刘威等将领关系密切,形成了强大的军事集团。他在与秦宗权、孙儒等军阀的斗争中屡次获胜,最终占据了淮南地区,建立了吴国。

杨行密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军事才能,还在于其政治智慧。他善于利用各方势力的矛盾,灵活应对复杂的政治局势。例如,他在与高骈、吕用之的斗争中,巧妙地利用高骈的昏庸和吕用之的野心,最终击败了对手,占据了扬州。此外,杨行密还善于安抚民心,减轻赋税,赢得了百姓的支持。

文中还提到了杨行密麾下的精锐部队“黑云都”和“黄头军”,这两支部队在杨行密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黑云都因士兵身穿黑色衣甲而得名,战斗力极强;黄头军因士兵头戴黄色头巾而得名,战斗力较强。这两支部队的建立和运用,展现了杨行密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总的来说,《杨时硃孙》一文不仅详细记载了杨行密的崛起过程,还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群雄逐鹿的历史背景。杨行密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军事才能,还在于其政治智慧和善于用人的能力。这一历史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建立者杨行密的军事活动及其与周边势力的斗争。杨行密作为吴国的奠基人,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不仅善于用人,如重用李神福、陶雅等将领,还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灵活应对,如与钱镠、杜洪等势力的周旋。

文中多次提到杨行密的宽厚与信任,如对张崇的倚爱、对硃瑾等人的推心置腹,这体现了他作为领导者的胸襟与气度。同时,杨行密在军事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如通过潜师趋清口、壅淮上流等战术,成功击败了汴州的庞师古军。

此外,文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战乱频繁。杨行密与钱镠、杜洪等势力的斗争,不仅是个人权力的争夺,更是五代十国时期各方势力割据混战的缩影。杨行密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建立了吴国。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生动地再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格局。文中对人物的刻画也较为细腻,如杨行密的宽厚、张崇的忠诚、硃景的骁勇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展现了杨行密作为一代枭雄的智慧与胆识,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杨行密、时溥等军阀之间的征战与权谋。马殷作为楚国的建立者,通过与杜洪、朱全忠等人的多次交战,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杨行密则以宽厚待人、善于御下著称,他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成功建立了吴国,并在临终前将权力交给了儿子杨渥。时溥则通过讨伐黄巢起义军,积累了功名,但与朱全忠的争功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文字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各路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杨行密的宽厚待人和节俭治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政’和‘节俭’的思想。而时溥与朱全忠的争功,则反映了权力斗争中的尔虞我诈。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各路军阀的征战场景和权谋斗争。通过对比杨行密的宽厚与时溥的争功,突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文中对杨行密临终前的安排和杨渥继位后的权力斗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展现了权力交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字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马殷、杨行密、时溥等人物的描写,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和人物命运。同时,文中对杨行密的评价‘仁恕善御众,治身节俭,无大过失,可谓贤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明统治者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段文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人物命运。

这段古文记载了五代时期后梁与周边势力的多次军事冲突,尤其是硃全忠(后梁太祖)与其侄子硃友裕、硃宣等人的军事行动。文本通过详细的战役描述,展现了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不休的历史背景。

首先,文本反映了五代时期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硃全忠作为后梁的开国皇帝,通过多次战役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与硃宣、硃瑾等人的斗争,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政治上的博弈。硃全忠通过分化瓦解、拉拢投降等手段,逐步削弱对手的力量,最终实现了对宿州、兗州等地的控制。

其次,文本揭示了五代时期将领之间的复杂关系。硃全忠与硃宣、硃瑾等人既是亲属关系,又是政治对手。硃全忠表面上对硃宣兄弟礼遇有加,实际上却时刻提防他们的势力扩张。这种复杂的亲属与政治关系,反映了五代时期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此外,文本还展现了五代时期军事战术的多样性。硃全忠在战役中多次使用筑堤灌城、伏击、火攻等战术,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硃宣、硃瑾等人也通过坚守城池、奇兵突袭等方式进行抵抗,体现了五代时期将领们的军事智慧。

最后,文本通过多次战役的失败与胜利,反映了五代时期战争的残酷性。无论是硃全忠的胜利,还是硃宣、硃瑾的失败,都伴随着大量士兵的伤亡和百姓的流离失所。这种战争的残酷性,深刻揭示了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五代时期后梁与周边势力的军事斗争,还通过详细的战役描述,展现了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不休的历史背景。文本通过将领之间的复杂关系、多样化的军事战术以及战争的残酷性,深刻揭示了五代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五代时期军阀混战的历史,尤其是孙儒与杨行密、朱全忠等人之间的争斗。孙儒作为一位野心勃勃的军阀,凭借其勇猛和谋略,一度在淮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他最终在与杨行密的决战中失败,被俘并处死。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五代时期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也展现了当时各路军阀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五代时期‘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孙儒虽然一度势力强大,但最终因战略失误和内部矛盾而失败。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的残酷现实。孙儒的野心和失败,成为了五代时期军阀混战的缩影。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通过一系列战役和策略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孙儒的崛起与覆灭。作者通过对孙儒心理活动的描写,如‘丈夫不能苦战万里,赏罚繇己,奈何居人下,生不能富贵,死得庙食乎?’,深刻揭示了孙儒的野心和不安于现状的性格。这种心理描写使得孙儒这一历史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孙儒与杨行密、朱全忠等人的争斗,反映了当时军阀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格局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五代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五代时期军阀混战的残酷现实和复杂的人性。孙儒的崛起与覆灭,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20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