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二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翰林学士,主持编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74卷,记载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欧阳修在书中注重史实的简洁性和史评的深刻性,提出了“正统论”等史学观点,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二-原文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邢州龙冈人也。

柴氏女适太祖,是为圣穆皇后。

后兄守礼子荣,幼从姑长太祖家,以谨厚见爱,太祖遂以为子。

太祖后稍贵,荣亦壮,而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沈重寡言。

太祖为汉枢密使,荣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太祖镇天雄,荣领贵州刺史、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

乾祐三年冬,周兵起魏,犯京师,留荣守魏。

太祖入立,拜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荣素为枢密使王峻所忌,广顺三年正月来朝,不得留。

既而峻有罪诛,三月,拜荣开封尹,封晋王。

是冬,卜以来年正月朔旦有事于南郊,而太祖遇疾,不能视朝者久之。

显德元年正月丙子,郊,仅而成礼,即以王判内外兵马事。

壬辰,太祖崩,秘不发丧。

丙申,发丧,皇帝即位于柩前。

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

二月庚戌,回鹘遣使者来。

丁卯,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

汉人来讨,攻自潞州。

三月辛巳,大赦。

癸未,郑仁诲留守东京。

乙酉,如潞州以攻汉。

壬辰,次泽州,阅兵于北郊。

癸巳,及刘旻战于高原,败之,追及于高平,又败之。

丁酉,幸潞州。

己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伏诛。

壬寅,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

夏四月乙卯,葬神圣文武恭肃孝皇帝于嵩陵。

汾州防御使董希颜叛于汉来附。

丙辰,辽州刺史张汉超叛于汉来附。

辛酉,取岚、宪州。

壬戌,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

取石、泌州。

乙丑,冯道薨。

庚午,赦潞州流罪以下囚。

如太原。

忻州监军李勍杀其刺史赵皋,叛于汉来附。

五月丙子,代州守将郑处谦叛于汉来附,契丹救汉。

丁酉,回鹘使因难敌略来。

符彦卿及契丹战于忻口,败绩,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死之。

六月乙巳,班师。

乙丑,次新郑,前拜嵩陵。

庚午,至自太原。

秋七月庚辰,阅稼于南御庄。

癸巳,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枢密使。

冬十月甲辰,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二年春二月,御札求直言。

夏五月辛未,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

甲戌,大毁佛寺,禁民亲无侍养而为僧尼及私自度者。

秋九月丙寅朔,颁铜禁。

闰月癸丑,向训克秦州。

冬十月辛未,取成州。

戊寅,高丽使王子太相融来。

取阶州。

十一月乙未朔,李谷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以伐唐。

戊申,王景克凤州。

十二月丙戌,郑仁诲薨。

三年春正月,增筑京城。

庚子,向训留守东京。

壬寅,南征。

辛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及唐人战于正阳,败之。

甲寅,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

二月丙寅,幸下蔡浮桥。

壬申,克滁州。

甲戌,李景来求成,不答。

壬午,景使其臣钟谟来奉表。

丙戌,取扬州。

辛卯,取泰州。

三月庚子,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

是月,取光、舒、常州。

夏四月,常、泰州复入于唐。

五月乙卯,至自淮南,赦京师囚。

六月壬申,德音赦淮南囚。

秋七月,皇后崩。

扬、光、舒、滁州复入于唐。

八月乙丑,课民种禾及韭。

九月丙午,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于懿陵。

十一月庚寅,废诸祠不在祀典者。

乙巳,杀李景之臣孙晟。

四年春正月己丑朔,赦非死罪囚。

二月甲戌,王朴留守东京。

乙亥,南征。

三月丁未,克寿州。

夏四月己巳,至自寿州。

己卯,放降卒八百归于蜀。

癸未,追册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

五月丙申,杀密州防御使侯希进。

秋八月乙亥,李穀罢,王朴为枢密使。

癸未,蜀人来归我濮州刺史胡立。

冬十月己巳,王朴留守东京,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

壬申,南征。

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将范再遇叛于唐,以其州来降。

庚申,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以其州来降。

丁丑,取泰州。

五年春正月丁亥,取海州。

壬辰,取静海军。

丁未,克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死之。

二月甲寅,取雄州。

丁卯,如扬州。

癸酉,如瓜洲。

三月壬午朔,如泰州。

丁亥,复如扬州。

辛卯,幸迎銮。

己亥,克淮南十有四州,以江为界。

三月辛亥,李景来买宴。

四月庚申,祔五室神主于新庙。

壬申,至自淮南,回鹘、达靼遣使者来。

六月辛未,放降卒四千六百于唐。

秋七月乙酉,水部员外郎韩彦卿市铜于高丽。

丁亥,颁《均田图》。

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使莆诃散来。

冬十月丁酉,括民租。

十一月庚戌,作《通礼》、《正乐》。

十二月丙戌,罢州县课户、俸户。

六年春正月,高丽王昭遣使者来。

辛酉,女真使阿辨来。

三月己酉,甘州回鹘来献玉,却之。

庚申,王朴薨。

丙寅,宣徽南院使吴延祚留守东京。

癸酉,停给铜鱼。

甲戌,北征。

是月,吴延祚为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

夏四月壬辰,取乾宁军。

辛丑,取益津关,以为霸州。

癸卯,取瓦桥关,以为雄州。

五月乙巳朔,取瀛州。

甲戌,至自雄州。

六月癸未,立皇后符氏,封子宗训为梁王、宗谊燕国公。

戊子,占城使莆诃散来。

己丑,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魏仁浦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癸 巳,皇帝崩于滋德殿。

恭皇帝,世宗第四子宗训也。世宗即位,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谦抑久之。 及北取三关,遇疾还京师,始封宗训梁王,时年七岁。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皇帝即位于柩前。癸卯,范质为大行皇帝 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 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户部尚书李涛为 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庚寅,封弟熙让为曹王,熙谨纪王,熙诲蕲 王。壬寅,高丽遣使者来。九月丙寅,左骁卫大将军戴交使于高丽。冬十一月壬寅, 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高丽遣使者来。

七年春正月甲辰,逊于位。宋兴。

呜呼,五代本纪备矣,君臣之际,可胜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克宁而杀存乂、 从璨,则父子骨肉之恩,几何其不绝矣。太妃薨而辍朝,立刘氏、冯氏为皇后,则 夫妇之伦几何其不乖而不至于禽兽矣。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居丧改元而用乐,杀马 延及任圜,则礼乐刑政几何其不坏矣。至于赛雷山、传箭而扑马,则中国几何其不 夷狄矣。可谓乱世也欤!而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 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 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 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 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 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 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 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穀以计策;后克淮 南,出穀疏,使学士陶穀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 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 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 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二-译文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原本姓柴,是邢州龙冈人。

柴氏的女儿嫁给了太祖,成为圣穆皇后。

皇后的哥哥守礼的儿子荣,从小就跟随姑姑在太祖家长大,因为谨慎厚道而受到喜爱,太祖于是将他收为养子。

太祖后来逐渐显贵,荣也长大成人,他相貌英俊,擅长骑马射箭,略通书史和黄老之学,性格沉稳寡言。

太祖担任汉朝的枢密使时,荣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太祖镇守天雄时,荣兼任贵州刺史和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

乾祐三年冬天,周朝的军队从魏地起兵,侵犯京城,太祖留下荣守卫魏地。

太祖即位后,任命荣为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荣一向被枢密使王峻所忌惮,广顺三年正月来朝见时,未能留下。

不久王峻因罪被杀,三月,荣被任命为开封尹,封为晋王。

这年冬天,占卜决定在来年正月初一在南郊举行祭祀,但太祖生病,长时间不能上朝。

显德元年正月丙子日,举行了郊祀,勉强完成了仪式,随即任命荣为内外兵马事的判官。

壬辰日,太祖去世,秘不发丧。

丙申日,发丧,皇帝在灵柩前即位。

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二月庚戌日,回鹘派遣使者前来。

丁卯日,冯道被任命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

汉人前来讨伐,从潞州进攻。

三月辛巳日,大赦天下。

癸未日,郑仁诲留守东京。

乙酉日,皇帝前往潞州以攻打汉人。

壬辰日,驻扎在泽州,在北郊检阅军队。

癸巳日,与刘旻在高原交战,击败了他,追击到高平,再次击败他。

丁酉日,皇帝前往潞州。

己亥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被处死。

壬寅日,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被任命为河东行营都部署。

夏四月乙卯日,将神圣文武恭肃孝皇帝安葬于嵩陵。

汾州防御使董希颜背叛汉朝前来归附。

丙辰日,辽州刺史张汉超背叛汉朝前来归附。

辛酉日,攻取了岚州和宪州。

壬戌日,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

攻取了石州和泌州。

乙丑日,冯道去世。

庚午日,赦免了潞州流放罪以下的囚犯。

皇帝前往太原。

忻州监军李勍杀死了刺史赵皋,背叛汉朝前来归附。

五月丙子日,代州守将郑处谦背叛汉朝前来归附,契丹前来救援汉朝。

丁酉日,回鹘使者因难敌略前来。

符彦卿与契丹在忻口交战,战败,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战死。

六月乙巳日,班师回朝。

乙丑日,驻扎在新郑,前往嵩陵祭拜。

庚午日,从太原返回。

秋七月庚辰日,在南御庄检阅庄稼。

癸巳日,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被任命为枢密使。

冬十月甲辰日,处死了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二年春二月,皇帝下诏征求直言。

夏五月辛未日,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讨伐蜀国。

甲戌日,大规模毁坏佛寺,禁止百姓在没有侍养父母的情况下出家为僧尼或私自剃度。

秋九月丙寅日,颁布铜禁。

闰月癸丑日,向训攻占了秦州。

冬十月辛未日,攻取了成州。

戊寅日,高丽使者王子太相融前来。

攻取了阶州。

十一月乙未日,李谷被任命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讨伐唐朝。

戊申日,王景攻占了凤州。

十二月丙戌日,郑仁诲去世。

三年春正月,增筑京城。

庚子日,向训留守东京。

壬寅日,南征。

辛亥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与唐朝军队在正阳交战,击败了他们。

甲寅日,李重进被任命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

二月丙寅日,皇帝前往下蔡浮桥。

壬申日,攻占了滁州。

甲戌日,李景前来求和,没有得到回应。

壬午日,李景派遣他的臣子钟谟前来奉表。

丙戌日,攻占了扬州。

辛卯日,攻占了泰州。

三月庚子日,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被任命为竹龙都部署。

这个月,攻占了光州、舒州和常州。

夏四月,常州和泰州再次被唐朝收复。

五月乙卯日,从淮南返回,赦免了京师的囚犯。

六月壬申日,颁布德音赦免淮南的囚犯。

秋七月,皇后去世。

扬州、光州、舒州和滁州再次被唐朝收复。

八月乙丑日,命令百姓种植禾苗和韭菜。

九月丙午日,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王朴被任命为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冬十月辛酉日,将宣懿皇后安葬于懿陵。

十一月庚寅日,废除了不在祀典中的诸祠。

乙巳日,处死了李景的臣子孙晟。

四年春正月己丑日,赦免了非死罪的囚犯。

二月甲戌日,王朴留守东京。

乙亥日,南征。

三月丁未日,攻占了寿州。

夏四月己巳日,从寿州返回。

己卯日,释放了八百名降卒归蜀。

癸未日,追封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

五月丙申日,处死了密州防御使侯希进。

秋八月乙亥日,李穀被罢免,王朴被任命为枢密使。

癸未日,蜀人归还了我们的濮州刺史胡立。

冬十月己巳日,王朴留守东京,三司使张美被任命为大内都点检。

壬申日,南征。

十二月乙卯日,泗州守将范再遇背叛唐朝,率州投降。

庚申日,濠州团练使郭廷谓率州投降。

丁丑日,攻占了泰州。

五年春正月丁亥日,攻占了海州。

壬辰日,攻占了静海军。

丁未日,攻占了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战死。

二月甲寅日,攻占了雄州。

丁卯日,前往扬州。

癸酉日,前往瓜洲。

三月壬午日,前往泰州。

丁亥日,再次前往扬州。

辛卯日,前往迎銮。

己亥日,攻占了淮南的十四个州,以江为界。

三月辛亥日,李景前来买宴。

四月庚申日,将五室神主安放于新庙。

壬申日,从淮南返回,回鹘和达靼派遣使者前来。

六月辛未日,释放了四千六百名降卒归唐。

秋七月乙酉日,水部员外郎韩彦卿前往高丽购买铜。

丁亥日,颁布《均田图》。

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派遣莆诃散前来。

冬十月丁酉日,征收百姓的租税。

十一月庚戌日,撰写了《通礼》和《正乐》。

十二月丙戌日,废除了州县的课户和俸户。

六年春正月,高丽王昭派遣使者前来。

辛酉日,女真使者阿辨前来。

三月己酉日,甘州回鹘前来献玉,被拒绝。

庚申日,王朴去世。

丙寅日,宣徽南院使吴延祚留守东京。

癸酉日,停止发放铜鱼。

甲戌日,北征。

这个月,吴延祚被任命为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

夏四月壬辰日,攻占了乾宁军。

辛丑日,攻占了益津关,设为霸州。

癸卯日,攻占了瓦桥关,设为雄州。

五月乙巳日,攻占了瀛州。

甲戌日,从雄州返回。

六月癸未日,立符氏为皇后,封儿子宗训为梁王、宗谊为燕国公。

戊子日,占城使者莆诃散前来。

己丑日,范质、王溥参知枢密院事,魏仁浦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癸巳日,皇帝在滋德殿去世。

恭皇帝是世宗的第四个儿子宗训。世宗即位后,大臣们请求封皇子为王,世宗谦逊推辞了很久。等到北征三关时,因病返回京师,才开始封宗训为梁王,当时他七岁。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日,世宗去世。甲午日,皇帝在灵柩前即位。癸卯日,范质被任命为大行皇帝的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日,户部尚书李涛被任命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庚寅日,封弟弟熙让为曹王,熙谨为纪王,熙诲为蕲王。壬寅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九月丙寅日,左骁卫大将军戴交出使高丽。冬十一月壬寅日,将睿武孝文皇帝安葬于庆陵。高丽派遣使者前来。

七年春正月甲辰日,皇帝退位。宋朝兴起。

唉,五代的历史已经详细记载了,君臣之间的关系,真是难以言表!梁朝的友珪反叛,唐朝杀害克宁并杀死存乂、从璨,父子骨肉之间的恩情几乎断绝。太妃去世后停止朝会,立刘氏、冯氏为皇后,夫妇之间的伦理几乎违背到禽兽的地步。寒食节野外祭祀焚烧纸钱,居丧期间改元并使用音乐,杀害马延和任圜,礼乐刑政几乎完全败坏。至于赛雷山、传箭扑马,中国几乎沦为夷狄。这真是一个乱世啊!然而世宗在短短五六年间,攻取秦陇,平定淮右,收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同时在国内延揽儒学文章之士,考订制度、修订《通礼》、制定《正乐》、讨论《刑统》,他的制度都可以在后世施行。他为人明达英果,议论伟然。即位后的第二年,废除了全国三千三百三十六座佛寺。当时中国缺乏钱币,于是下令毁掉全国的铜佛像来铸造钱币,他曾说:“我听说佛教认为身世是虚幻的,而以利人为急务,如果佛的真身还在,如果有利于世人,他还会愿意割舍,何况这些铜像,难道他会珍惜吗?”因此群臣都不敢说话。他曾在夜间读书,看到唐元稹的《均田图》,感慨地说:“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王者的政事从这里开始!”于是下令颁布图法,让官吏和百姓先学习了解,计划在一年内,全面均分天下的田地,他的规划和志向岂能小看!他征伐南唐时,向宰相李穀询问计策;后来攻克淮南,拿出李穀的奏疏,让学士陶穀撰写赞文,并用锦囊盛装,常常放在座位旁边。他的英武之才可谓雄杰,而他虚心听取意见,用人不疑,难道不是所谓的贤主吗?他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还讥讽他轻视社稷之重,侥幸在仓促中取得一胜,殊不知他料定强弱、比较敌我,并利用述律的危殆,抓住了不可失去的机会,这不是明于决胜的人,谁能做到呢?这确实不是史家所能理解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二-注解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指后周世宗柴荣,谥号睿武孝文皇帝,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

邢州龙冈:今河北省邢台市,龙冈为邢州的一个地名。

圣穆皇后:柴荣的姑母,后周太祖郭威的皇后。

黄老:指黄帝和老子,代表道家思想。

澶州刺史:澶州为今河南省濮阳市,刺史为地方行政长官。

镇宁军节度使:节度使为唐代至五代时期的地方军政长官,镇宁军为当时的一个军事区域。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至五代时期的宰相职位,相当于宰相。

开封尹:开封为当时的都城,尹为地方行政长官。

晋王:柴荣被封为晋王,晋为当时的封号。

南郊: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通常在都城南郊。

显德: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

枢密副使:枢密院的副职,负责军事事务。

回鹘: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后称维吾尔族。

山陵使:负责皇帝陵墓修建的官员。

卤簿使:负责皇帝出殡仪仗的官员。

桥道顿递使:负责皇帝出殡时道路和桥梁的官员。

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

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市。

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

符彦卿:后周的重要将领。

嵩陵:后周太祖郭威的陵墓。

契丹: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后建立辽国。

忻口:今山西省忻州市的一个地名。

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

南御庄:后周皇帝的行宫之一。

宣徽南院使:宣徽院为唐代至五代时期的宫廷机构,南院使为其高级官员。

凤翔节度使:凤翔为今陕西省宝鸡市,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

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成州:今甘肃省成县。

高丽: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与中国有频繁的外交往来。

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市。

淮南道:唐代至五代时期的行政区划,大致包括今江苏、安徽一带。

凤州:今陕西省凤县。

东京:指后周的都城开封。

下蔡:今安徽省凤台县。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

光州:今河南省光山县。

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

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

懿陵:后周世宗柴荣的皇后符氏的陵墓。

寿州:今安徽省寿县。

彭城郡夫人刘氏:后周世宗柴荣的皇后刘氏,追封为彭城郡夫人。

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

濮州:今河南省濮阳市。

泗州:今江苏省宿迁市。

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

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

静海军:今越南河内一带。

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

雄州:今河北省雄县。

瓜洲:今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地名。

迎銮:指迎接皇帝的车驾。

淮南十有四州:指后周在淮南地区占领的十四个州。

五室神主:指皇帝祭祀的五位祖先的神位。

均田图:唐代元稹所绘的关于土地均分的图,世宗曾以此图为治国之本。

占城:古代越南南部的国家。

通礼:后周世宗柴荣制定的礼仪制度。

正乐:后周世宗柴荣制定的音乐制度。

甘州回鹘: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甘州为今甘肃省张掖市。

铜鱼:古代官员的身份凭证。

乾宁军:今河北省青县。

益津关:今河北省霸州市的一个地名。

瓦桥关:今河北省雄县的一个地名。

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

梁王:封号,柴宗训在世宗时期被封为梁王。

燕国公: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柴宗谊被封为燕国公。

范质:后周的重要官员,曾任宰相。

王溥:后周的重要官员,曾任宰相。

平章事: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滋德殿:古代宫殿名称,具体位置和功能不详,但在此文中是皇帝去世的地点。

恭皇帝:指后周世宗柴荣的第四子柴宗训,继位后称恭皇帝。

世宗:指后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以英明果断著称。

柩前:指在灵柩前,表示在皇帝去世后立即继位。

礼仪使:负责皇帝丧葬礼仪的官员。

仪仗使:负责皇帝仪仗的官员。

睿武孝文皇帝:后周世宗柴荣的谥号。

庆陵:后周世宗柴荣的陵墓。

宋兴:指宋朝的兴起,后周被宋朝取代。

五代: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佛寺:佛教寺庙,世宗时期曾大规模废除佛寺。

铜佛像:用铜铸造的佛像,世宗时期曾下令销毁铜佛像以铸钱。

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江苏、安徽一带。

李穀:后周时期的宰相,曾为世宗出谋划策。

陶穀:后周时期的学士,曾为世宗撰写赞文。

三关:指古代的三个重要关隘,具体位置不详,世宗曾北取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二-评注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后周世宗柴荣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展现了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格局。柴荣作为后周的第二位皇帝,其统治时期是后周最为强盛的阶段。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化内涵来看,柴荣的统治体现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结合。他不仅重视儒家礼仪制度的建设,如制定《通礼》、《正乐》,还推崇黄老思想,注重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这种儒道结合的思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编年体的叙述方式,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了柴荣的生平事迹。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使历史事件条理清晰,还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同时,文中对柴荣的性格特点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如‘性沈重寡言’,突出了他沉稳、内敛的性格特征。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五代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柴荣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改革,巩固了后周的统治地位,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土地制度改革(如《均田图》)和礼仪制度建设(如《通礼》、《正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柴荣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柴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后周世宗柴荣及其子恭皇帝柴宗训的历史事迹,反映了五代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情况。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不仅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成就,如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等,还在文化制度上有所建树,如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等。

世宗的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重视儒学,延揽儒学文章之士,致力于恢复和弘扬传统文化。他在位期间还大力推行均田制,试图通过土地均分来解决社会矛盾,这一举措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然而,世宗的政策也带有一定的激进色彩,如大规模废除佛寺和销毁铜佛像以铸钱,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但也引发了佛教徒的不满。世宗的这些政策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强势君主的果断和魄力,但也暴露了他在处理宗教问题上的局限性。

恭皇帝柴宗训的继位标志着后周的终结和宋朝的兴起。柴宗训在位时间极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政治遗产,但他的继位过程反映了五代时期皇位继承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世宗和恭皇帝事迹的记载,展现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历史画卷。世宗的英明果断和恭皇帝的短暂统治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1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