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翰林学士,主持编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74卷,记载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欧阳修在书中注重史实的简洁性和史评的深刻性,提出了“正统论”等史学观点,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一-原文
节度使王彦超拒之。
十二月,慕容彦超反。
二年春正月甲子,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为兗州行营都部署。
庚午,高丽王昭使其广评侍郎徐逢来。
二月庚寅,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克岢岚军。
三月丁巳朔,寒食,望祭于郊。
戊辰,内客省使郑仁诲为枢密副使,翟光鄴罢。
夏五月庚申,东征,李穀留守东都,郑仁诲为大内都点检。
癸亥,次曹州,赦流罪以下囚。
乙亥,克兗州。
壬午,赦兗州。
六月乙酉朔,幸曲阜,祠孔子。
庚子,至自兗州。
秋九月乙丑,太仆少卿王演使于高丽。
契丹寇边。
三年春正月乙卯,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来附。
闰月丙戌,回鹘使独呈相温来。
二月甲子,贬王峻为商州司马。
三月甲申,封荣为晋王。
丙戌,郑仁诲罢。
己丑,棣州团练使王仁镐为左卫大将军、枢密副使。
夏六月,大雨,水。
秋七月,契丹卢台军使张藏英来奔。
九月,吐浑党富达等来。
冬十月庚申,冯道为奉迎神主使。
十一月癸未,党项使吴帖磨五等来。
十二月戊申,四庙神主至自西京,迎之于西郊,祔于太庙。
壬申,杀天雄军节度使王殷。
乙亥,享于太庙。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明文武仁德皇帝。
戊寅,罢鄴都。
丙戌,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枢密使。
壬辰,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仁镐罢。
是日,皇帝崩于滋德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一-译文
节度使王彦超拒绝了他。
十二月,慕容彦超反叛。
二年春正月甲子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被任命为兗州行营都部署。
庚午日,高丽王昭派遣他的广评侍郎徐逢前来。
二月庚寅日,府州防御使折德扆攻克了岢岚军。
三月丁巳日,寒食节,在郊外举行望祭。
戊辰日,内客省使郑仁诲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翟光鄴被罢免。
夏五月庚申日,皇帝东征,李穀留守东都,郑仁诲被任命为大内都点检。
癸亥日,皇帝到达曹州,赦免了流放罪以下的囚犯。
乙亥日,攻克了兗州。
壬午日,赦免了兗州的囚犯。
六月乙酉日,皇帝前往曲阜,祭祀孔子。
庚子日,皇帝从兗州返回。
秋九月乙丑日,太仆少卿王演出使高丽。
契丹侵犯边境。
三年春正月乙卯日,麟州刺史杨重训背叛汉朝,前来归附。
闰月丙戌日,回鹘使者独呈相温前来。
二月甲子日,王峻被贬为商州司马。
三月甲申日,封荣为晋王。
丙戌日,郑仁诲被罢免。
己丑日,棣州团练使王仁镐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枢密副使。
夏六月,大雨,水灾。
秋七月,契丹卢台军使张藏英前来投奔。
九月,吐浑党富达等人前来。
冬十月庚申日,冯道被任命为奉迎神主使。
十一月癸未日,党项使者吴帖磨五等人前来。
十二月戊申日,四庙神主从西京到达,皇帝在西郊迎接,并将神主安置在太庙。
壬申日,天雄军节度使王殷被杀。
乙亥日,皇帝在太庙举行祭祀。
显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日,皇帝在南郊举行祭祀,大赦天下,改元,群臣上尊号为圣明文武仁德皇帝。
戊寅日,罢免鄴都。
丙戌日,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被任命为枢密使。
壬辰日,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王溥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仁镐被罢免。
当天,皇帝在滋德殿驾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一-注解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这是对后周太祖郭威的尊称,’太祖’是庙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是谥号,反映了他在位时的德行和功绩。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是郭威的出生地。
顺州刺史:顺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潞州留后:潞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留后是地方军事长官的副职。
从马直:古代军队中的一种骑兵部队。
阃外春秋:古代兵书,主要讲述军事战略和战术。
枢密副使:宋代官名,枢密院的副职,负责军事机要事务。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至宋代的官名,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政务。
检校太师兼侍中:古代官名,太师是最高荣誉官职之一,侍中是皇帝的近臣。
鄴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鄴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留守是地方行政长官,天雄军是地方军队,节度使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昭圣皇太后:对后汉太后的尊称,’昭圣’是谥号,’皇太后’是尊称。
监国:在古代,当皇帝年幼或无法亲政时,由一位大臣或皇族成员代理朝政,称为监国。
节度使:唐代至宋代的地方军政长官,掌管一地的军事和行政大权。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两日,禁火冷食,以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望祭: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通常在特定日期向天地、山川等自然神灵进行祭祀。
大内都点检:宋代官名,负责皇宫内部的安全和检查事务。
祠孔子:祭祀孔子的仪式,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契丹: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建立辽朝。
回鹘:中国古代西北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地区建立强大的政权。
党项:中国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曾建立西夏政权。
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显德:五代时期后周的年号,公元954年至960年。
南郊:古代帝王在都城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
改元:帝王即位或重大事件后,更改年号以象征新的开始。
尊号:帝王或皇后等尊贵人物的称号,以示尊崇。
中书侍郎:唐代至宋代的官名,中书省的副职,负责起草诏令和处理政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本纪-周本纪第十一-评注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后周太祖郭威的生平事迹,从他在乱世中的崛起,到最终建立后周王朝的过程。郭威的成长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战乱中被杀,他从小便失去了依靠。然而,他凭借自己的勇武和智慧,逐渐在军队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郭威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在平定叛乱时,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善于团结将士,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他在军中与士兵同甘共苦,赏罚分明,深得军心。这种领导风格使得他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调动军队,取得胜利。
郭威的政治手腕也颇为高明。他在平定叛乱后,能够巧妙地处理与朝廷的关系,既表现出对皇帝的忠诚,又通过推功于大臣,赢得了朝廷内外的支持。他在处理与契丹的关系时,也展现了灵活的外交策略,既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又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
郭威的崛起和成功,不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各地割据势力纷争不断,郭威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建立后周王朝,实属不易。他的成功也为后来的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段文字不仅是对郭威个人事迹的记录,也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格局。通过对郭威生平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在乱世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郭威的故事,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人性的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记载了五代时期后周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文中提到的节度使王彦超、慕容彦超等人的反叛,以及契丹、回鹘、党项等民族的来使,展现了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边疆不稳定的特点。
文中提到的寒食节、望祭、祠孔子等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重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反映了古人对先贤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畏;望祭则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神灵的崇拜和祈求;祠孔子则是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官职和人物,如枢密副使、大内都点检、郑仁诲、王仁镐等,这些人物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任免和活动,反映了五代时期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变迁。
显德元年的改元和大赦,标志着后周政权的巩固和新时期的开始。群臣上尊号“圣明文武仁德皇帝”,体现了对皇帝的尊崇和对新政权的期望。然而,皇帝的突然去世,又为这个新政权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五代时期后周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