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梁家人传第一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翰林学士,主持编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74卷,记载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欧阳修在书中注重史实的简洁性和史评的深刻性,提出了“正统论”等史学观点,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梁家人传第一-原文

兄存俱亡为盗,全昱独与其母犹寄食刘崇家。

太祖已贵,乃与其母俱归宣武,领岭南西道节度使。以太师致仕。

太祖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全昱视之,顾太祖曰:“硃三,尔作得否?”

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呼太祖曰:“硃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

太祖不悦,罢会。全昱亦不乐在京师,常居砀山故里。

三子皆封王: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

乾化元年,升宋州为宣武军,以友谅为节度使。

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曰:“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乃罢友谅,居京师。

太祖卧病,全昱来视疾,与太祖相持恸哭;太祖为释友谅,使与东归。

贞明二年,全昱以疾薨。徙衡王友谅嗣封广王。

友能为宋、滑二州留后、陈州刺史,所至为不法,奸人多依倚之。

而陈俗好淫祠左道,其学佛者,自立一法,号曰“上乘”,昼夜伏聚,男女杂乱。

妖人母乙、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友能初纵之,乙等攻劫州县,末帝发兵击灭之。

自康王友孜谋反伏诛,末帝始疏斥宗室,宗室皆反仄。

贞明四年,友能以陈州兵反,犯京师,至陈留,兵败,还走陈州,后数月降,末帝赦之,降为房陵侯。

友诲为陕州节度使,欲以州兵为乱,末帝召还京师,与友谅、友能皆被幽囚。

梁亡,庄宗入汴,皆见杀。

○兄朗王存 存子友宁 友伦

朗王存,初与太祖俱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

存子友宁、友伦。

友宁字安仁,幼聪敏,喜愠不形于色。

太祖以为军校,善用弓剑。

迁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刺史。

太祖围凤翔,遣友宁东备宣武。

王师范袭梁,围齐州,友宁引兵击之,夺马千匹,斩首数千级。

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

太祖复遣攻师范,围博昌,屠之,清河为之不流。

战于石楼,兵败,友宁堕马见杀。

友伦幼亦明敏,通《论语》、小学,晓音律。

存已死,太祖以友伦为元从马军指挥使,表右威武将军。

燕人攻魏内黄,友伦以前锋夜渡河,夺马千匹。

李罕之以潞州降梁,晋人攻潞,友伦以兵入潞州,取罕之以归。

累迁检校司空,领藤州刺史。

太祖围凤翔,晋人袭梁,友伦以兵三万至{樊石}山,晋人乃却,友伦西会太祖于凤翔。

昭宗还长安,拜友伦宁远军节度使。

太祖东归,留友伦宿卫,伺察昭宗所为。

友伦击鞠坠马死,太祖大怒,以兵七万至河中。

昭宗涕泣,不知所为,将奔太原,不果。

宰相崔胤遣人止太祖,太祖以为友伦胤等杀之,奏请诛胤等,昭宗未从,乃遣友谅至京师,以兵围开化坊,杀胤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张浚。

太祖即位,已封宗室,中书上议,故皇兄存,皇侄建武军节度使友宁、宁远军节度使友伦,皆当封。

于是追封存朗王、友宁安王、友伦密王。

○子郴王友裕

郴王友裕,字端夫,幼善骑射,从太祖征伐,能以宽厚得士卒心。

太祖与晋围黄鄴于西华,鄴卒荷槊登城骂敌,晋王使胡骑连射不能中。

太祖顾友裕,一发中之,军中皆大欢呼,晋王喜,遣友裕良弓百矢。

太祖镇宣武,以为衙内都指挥使。

景福元年,太祖攻郓,友裕以先锋次斗门,郓兵夜击之,友裕败走。

太祖从后来,不知友裕之败也,前军遇敌多死。

太祖至村落间,始与友裕相得。

是时,硃宣在濮州,太祖乃遣友裕先以二百骑前,太祖后至,与友裕相失。

太祖卒与敌遇,败而走。

敌兵追之甚急,前至大沟,几不免,赖沟中有积薪,马乃得过,梁将李璠等死者十余 人。

冬,友裕取濮州,遂围时溥于徐州。

硃瑾以兵二万救溥,友裕败瑾于石佛山,瑾走。

都虞候硃友恭谗之太祖,以为瑾可追而友裕不追。

太祖大怒,夺其兵属庞师古,以友裕属吏,使者误致书于友裕,友裕惶恐,不知所为,赖张皇后教之,得免。

权知许州。

许州近蔡,苦于大寇,居民残破,友裕招抚流散,增户三万余。

迁诸军都指挥使,与平兗、郓,还领许州。

崔洪奔淮南,友裕引兵定蔡州,市不易肆。

太祖兼镇护国军,以友裕为留后。

迁忠武军节度使。

太祖攻凤翔,未下,去攻邠州。

友裕破灵台、良原,下陇州,杨崇本以邠州降。

后崇本复叛,太祖遣友裕攻之,屯于永寿。

友裕以疾卒。

○子博王友文

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

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颇能为诗,太祖养以为子。

太祖领四镇,以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

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征赋聚敛以供军实。

太祖即位,以故所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征赋,置建昌宫总之,以友文为使,封博王。

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东京。

○子庶人友珪

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

长而辩黠多智。

博王友文多材艺,太祖爱之,而年又长,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尝独属友文。

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

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

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

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

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谓敬翔曰: “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

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其妻张 氏曰:“官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矣!”夫妇相对而泣。 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珪乃易衣服,微行入左龙虎军, 见统军韩勍计事,勍以牙兵五百随友珪,杂控鹤卫士而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 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 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 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乃出府 库,大赍群臣及诸军。遣受旨丁昭浦矫诏驰至东都,杀友文。又下诏曰:“朕艰难 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协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畜异图, 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 恙震惊,弥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委权主军国。”然后发丧。乾化 二年六月既望,友珪于柩前即皇帝位,拜韩勍忠武军节度使,以末帝为汴州留后, 河中硃友谦为中书令。友谦不受命。而怀州龙骧军三千,劫其将刘重霸,据怀州, 自言讨贼。三年正月,友珪祀天于洛阳南郊,改元曰凤历。

太祖外孙袁象先与驸马都尉赵岩等,谋与末帝讨贼。二月,象先以禁兵入宫, 友珪与妻张氏趋北垣楼下,将逾城以走,不果,使冯廷谔进刃其妻及己,廷谔亦自 杀。末帝即位,复友文官爵,废友珪为庶人。

○子康王友孜

康王友孜,目重瞳子,尝窃自负,以为当为天子。贞明元年,末帝德妃薨,将 葬,友孜使刺客夜入寝中。末帝方寐,梦人害己,既寤,闻榻上宝剑枪然有声,跃 起,抽剑曰:“将有变邪!”乃索寝中,得刺客,手杀之,遂诛友孜。明日,谓赵 岩、张汉杰曰:“几与卿辈不相见。”由此遂疏弱宗室,而信任赵、张,以至于败 亡。

呜呼,《春秋》之法,是非与夺之际,难矣哉!或问:“梁太祖以臣弑君,友 珪以子弑父,一也。与弑即位,逾年改元,《春秋》之法,皆以君书,而友珪不得 列于本纪,何也?且父子之恶均,而夺其子,是与其父也,岂《春秋》之旨哉?” 予应之曰:“梁事著矣!其父之恶,不待与夺其子而后彰,然末帝之志,不可以不 伸也。《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者,国之臣子任其责。予于友珪之事,所以伸 讨贼者之志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梁家人传第一-译文

兄存和全昱都因盗贼而死,只有全昱和他的母亲还寄居在刘崇家。

太祖已经显贵,便和他的母亲一起回到宣武,担任岭南西道节度使。后来以太师的身份退休。

太祖将要接受禅让,有关部门在前殿准备礼仪,全昱看到后,对太祖说:“硃三,你能做到吗?”

太祖在宫中宴饮,与王一起赌博,全昱喝醉了,拿起骰子砸向盆子,骰子飞溅出去,他大声对太祖说:“硃三,你不过是砀山的一个百姓,有幸被天子任用为四镇节度使,你有什么对不起天子的?却要灭掉唐朝三百年的社稷,我将会看到你全族被灭,还赌什么!”

太祖不高兴,结束了宴会。全昱也不喜欢待在京城,常常住在砀山老家。

全昱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为王:友谅是衡王,友能是惠王,友诲是邵王。

乾化元年,宋州升为宣武军,任命友谅为节度使。

友谅进献了一茎三穗的瑞麦,太祖生气地说:“今年宋州发大水,要这个有什么用!”于是罢免了友谅,让他住在京城。

太祖卧病在床,全昱来看望他,两人相拥痛哭;太祖为了释放友谅,让他东归。

贞明二年,全昱因病去世。衡王友谅继位为广王。

友能担任宋、滑二州留后、陈州刺史,所到之处都做不法之事,奸邪之人多依附他。

而陈州的风俗喜欢淫祠和左道,那些学佛的人,自创一种法门,称为“上乘”,日夜聚集,男女混杂。

妖人母乙、董乙聚众自称天子,设立官属,友能起初纵容他们,乙等人攻劫州县,末帝派兵将他们消灭。

自从康王友孜谋反被诛杀后,末帝开始疏远和排斥宗室,宗室都感到不安。

贞明四年,友能率领陈州兵反叛,进攻京城,到了陈留,兵败后逃回陈州,几个月后投降,末帝赦免了他,降为房陵侯。

友诲担任陕州节度使,想用州兵作乱,末帝召他回京城,与友谅、友能一起被幽禁。

梁朝灭亡后,庄宗进入汴京,他们都被杀。

○兄朗王存 存子友宁 友伦

朗王存,最初和太祖一起跟随黄巢攻打广州,存战死。

存的儿子是友宁和友伦。

友宁字安仁,小时候聪明机敏,喜怒不形于色。

太祖任命他为军校,擅长使用弓箭和剑。

后来升任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刺史。

太祖围攻凤翔时,派友宁东防备宣武。

王师范袭击梁,围攻齐州,友宁率兵反击,夺取了千匹马,斩首数千级。

太祖护送昭宗回京城,任命友宁为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

太祖再次派他攻打王师范,围攻博昌,屠城后,清河的水都因此不流了。

在石楼作战时,兵败,友宁从马上摔下被杀。

友伦小时候也很聪明,精通《论语》和小学,懂得音律。

存死后,太祖任命友伦为元从马军指挥使,表奏为右威武将军。

燕人攻打魏的内黄,友伦作为前锋夜渡黄河,夺取了千匹马。

李罕之在潞州投降梁,晋人攻打潞州,友伦率兵进入潞州,将李罕之带回。

后来累迁为检校司空,兼任藤州刺史。

太祖围攻凤翔时,晋人袭击梁,友伦率兵三万到{樊石}山,晋人退却,友伦西进与太祖在凤翔会合。

昭宗回到长安后,任命友伦为宁远军节度使。

太祖东归时,留下友伦守卫京城,监视昭宗的行动。

友伦在击鞠时坠马而死,太祖大怒,率兵七万到河中。

昭宗哭泣,不知所措,打算逃往太原,但未能成行。

宰相崔胤派人阻止太祖,太祖认为友伦是被崔胤等人害死的,上奏请求诛杀崔胤等人,昭宗没有同意,于是派友谅到京城,率兵包围开化坊,杀了崔胤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张浚。

太祖即位后,已经封了宗室,中书省上奏建议,故皇兄存,皇侄建武军节度使友宁、宁远军节度使友伦,都应该追封。

于是追封存为朗王、友宁为安王、友伦为密王。

○子郴王友裕

郴王友裕,字端夫,小时候擅长骑射,跟随太祖征战,能以宽厚赢得士兵的心。

太祖与晋军在西华围攻黄鄴,黄鄴的士兵扛着长矛登上城墙骂敌,晋王派胡骑连续射击都没能射中。

太祖回头对友裕说,友裕一箭射中,军中欢呼,晋王很高兴,送给友裕一百支好箭。

太祖镇守宣武时,任命友裕为衙内都指挥使。

景福元年,太祖攻打郓州,友裕作为先锋驻扎在斗门,郓兵夜袭,友裕败走。

太祖随后赶来,不知道友裕已经败退,前军遇到敌人,死伤惨重。

太祖到了村落间,才与友裕会合。

当时,硃宣在濮州,太祖派友裕先率二百骑兵前进,太祖随后赶到,与友裕失散。

太祖最终遇到敌人,战败逃走。

敌兵追得很急,到了大沟,几乎无法逃脱,幸好沟中有积薪,马才得以通过,梁将李璠等十余人战死。

冬天,友裕攻取濮州,随后围攻时溥于徐州。

硃瑾率兵二万救援时溥,友裕在石佛山击败硃瑾,硃瑾逃走。

都虞候硃友恭向太祖进谗言,说硃瑾可以追击,但友裕没有追击。

太祖大怒,夺了友裕的兵权,交给庞师古,将友裕交给官吏处置,使者误将书信交给友裕,友裕惶恐,不知如何是好,幸亏张皇后教他,才得以免罪。

友裕暂时担任许州知州。

许州靠近蔡州,饱受大寇之苦,居民残破,友裕招抚流散的百姓,增加了三万多户。

后来升任诸军都指挥使,平定兗州、郓州后,回到许州任职。

崔洪逃往淮南,友裕率兵平定蔡州,市场秩序井然。

太祖兼任护国军节度使,任命友裕为留后。

后来升任忠武军节度使。

太祖攻打凤翔,未能攻下,转而攻打邠州。

友裕攻破灵台、良原,攻下陇州,杨崇本投降邠州。

后来杨崇本再次反叛,太祖派友裕攻打他,驻扎在永寿。

友裕因病去世。

○子博王友文

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

小时候风度翩翩,好学,善于谈论,能写诗,太祖收养他为儿子。

太祖统领四镇时,任命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

太祖四处用兵,友文征收赋税,聚敛财物以供军需。

太祖即位后,将原来统领的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的赋税,设立建昌宫统一管理,任命友文为建昌宫使,封为博王。

太祖前往西都时,友文留守东京。

○子庶人友珪

庶人友珪,太祖最初镇守宣武时,在宋、亳之间征战,与一个旅店妇人野合所生。

长大后聪明狡黠,富有智谋。

博王友文多才多艺,太祖很喜欢他,而且他年纪又大,太祖即位后,嫡子未立,心里一直属意友文。

太祖自从张皇后去世后,没有再娶,诸子在外镇守时,都让他们的妻子入宫侍奉。

友文的妻子王氏美貌,尤其受宠。

太祖病重时,王氏与友珪的妻子张氏,常常独占房间侍奉太祖。

太祖病情稍有好转时,对王氏说:“我知道自己终究无法康复,你的

东都,召友文来,我要与他决断。”显然是想把后事托付给他。于是对敬翔说:“友珪可以给他一个郡,让他赶快去上任。”于是任命友珪为莱州刺史。

太祖一向刚烈暴躁,生病后,喜怒无常,这时被贬的人,必定会有后续的命令,友珪非常害怕。他的妻子张氏说:“皇上把传国宝给了王氏,让他去东都召友文,你现在要遭殃了!”夫妇俩相对哭泣。左右的人劝友珪说:“事情紧急,要赶紧想办法,为什么不早点为自己打算?”友珪于是换了衣服,悄悄进入左龙虎军,见到统军韩勍商量事情,韩勍派了五百牙兵跟随友珪,混杂在控鹤卫士中进入宫中。半夜三更,斩关进入万春门,到了寝宫,侍候的人全都逃走了。太祖惊慌地起身喊道:“我早就怀疑这个贼子了,恨没有早点杀了他,逆贼竟敢杀父吗!”友珪的亲信冯廷谔用剑刺向太祖,太祖绕着柱子逃跑,剑三次击中柱子,太祖疲惫不堪,倒在床上,冯廷谔用剑刺中他,刺穿了他的腹部,肠胃都流了出来。友珪用被褥裹住太祖的尸体,秘不发丧四天。然后打开府库,大肆赏赐群臣和军队。派受旨丁昭浦假传圣旨赶到东都,杀了友文。又下诏说:“我艰难创业,已经三十多年。托付于人上,转眼六年,中外协力,期望达到小康。没想到友文暗中蓄谋异图,将要行大逆之事。前天夜里,甲士突然闯入大内,幸亏友珪忠孝,领兵剿灭,保全了我的性命。然而疾病震惊,更加危险。友珪平定凶逆,功不可没,应该委以军国大权。”然后才发丧。乾化二年六月十六日,友珪在灵柩前即皇帝位,任命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以末帝为汴州留后,河中硃友谦为中书令。友谦不接受任命。而怀州龙骧军三千人,劫持了他们的将领刘重霸,占据怀州,自称讨贼。三年正月,友珪在洛阳南郊祭天,改年号为凤历。

太祖的外孙袁象先和驸马都尉赵岩等人,谋划与末帝讨伐贼子。二月,袁象先率领禁兵进入宫中,友珪与妻子张氏跑到北墙楼下,准备翻墙逃跑,没有成功,让冯廷谔杀了他的妻子和自己,冯廷谔也自杀了。末帝即位,恢复了友文的官爵,废友珪为庶人。

○子康王友孜

康王友孜,眼睛有双瞳,曾经暗自自负,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天子。贞明元年,末帝的德妃去世,将要下葬时,友孜派刺客夜里进入寝宫。末帝正在睡觉,梦见有人要害自己,醒来后,听到床上的宝剑发出响声,跳起来,抽出剑说:“要有变故吗!”于是在寝宫中搜索,找到了刺客,亲手杀了他,随后诛杀了友孜。第二天,对赵岩、张汉杰说:“差点和你们见不到了。”从此疏远宗室,信任赵、张,最终导致败亡。

唉,《春秋》的法则,是非与夺的时候,真是难啊!有人问:“梁太祖以臣弑君,友珪以子弑父,是一样的。与弑即位,过了一年改元,《春秋》的法则,都以君主记载,而友珪不能列在本纪中,为什么呢?而且父子的罪恶相同,却剥夺了儿子的地位,这是赞同父亲的做法,难道是《春秋》的宗旨吗?”我回答说:“梁朝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他父亲的罪恶,不需要剥夺儿子的地位才显现出来,然而末帝的志向,不能不伸张。《春秋》的法则,君主被杀而贼子没有被讨伐的,国家的臣子要承担责任。我对于友珪的事情,是为了伸张讨伐贼子的志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梁家人传第一-注解

梁之恶极矣:指梁朝的恶行达到了极点,梁朝在此指的是五代时期的后梁,由朱温建立。

戡刃于胸:意指将刀剑插入胸膛,比喻极度的愤怒和决心。

虎狼之强:比喻梁朝的强大如同虎狼一般凶猛。

女色之能败人:指美色能够使人堕落,导致失败。

履霜,坚冰至:出自《易经》,比喻事情的发展趋势,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闲有家,悔亡:出自《易经》,意指家庭和睦,悔恨自然消失。

不可道:出自《诗经》,意指难以言说,形容梁朝的家事复杂难解。

文惠皇后王氏:后梁太祖朱温的母亲,被封为文惠皇后。

元贞皇后张氏:后梁太祖朱温的皇后,以贤明著称。

陈昭仪:后梁太祖的宠妃,以美貌和虔诚的佛教信仰受到宠爱。

李昭容:后梁太祖的宠妃,以谨慎和忠诚受到太祖的宠爱。

末帝德妃张氏:后梁末帝的妃子,因病早逝。

次妃郭氏:后梁末帝的妃子,后梁灭亡后成为尼姑。

太祖兄子:指后梁太祖朱温的兄弟和儿子们,包括广王全昱等。

太祖:指后梁太祖朱温,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全昱:朱温的兄长,后梁宗室成员。

硃三:朱温的昵称,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三。

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朱温的故乡。

四镇节度使:指朱温在唐末担任的四个重要节度使职位,包括宣武军节度使等。

唐家三百年社稷:指唐朝的统治,唐朝自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历时近三百年。

赤其族:指灭族,古代对家族成员全部处死的刑罚。

乾化元年:后梁太祖朱温的年号,公元911年。

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后梁时期的重要州郡。

瑞麦一茎三穗:古代认为是一种祥瑞的征兆,象征丰收和吉祥。

贞明二年: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年号,公元916年。

友谅:朱温的侄子,后梁宗室成员,封衡王。

友能:朱温的侄子,后梁宗室成员,封惠王。

友诲:朱温的侄子,后梁宗室成员,封邵王。

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后梁时期的重要州郡。

母乙、董乙:后梁时期的叛乱首领,自称天子。

庄宗:指后唐庄宗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

汴: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梁的都城。

友宁:朱温的侄子,后梁宗室成员,封安王。

友伦:朱温的侄子,后梁宗室成员,封密王。

友裕:朱温的侄子,后梁宗室成员,封郴王。

友文:朱友文,后梁太祖朱温的养子,曾任东都留守。

友珪:朱友珪,后梁太祖朱温的次子,后弑父自立为帝。

东都:指洛阳,五代时期后梁的都城之一。

莱州刺史:莱州,今山东莱州一带;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左龙虎军:后梁的禁军之一,负责宫廷和皇帝的保卫。

韩勍:后梁将领,曾任左龙虎军统军。

控鹤卫士:后梁宫廷的侍卫部队。

万春门:后梁皇宫的宫门之一。

乾化二年:后梁太祖朱温的年号,公元912年。

凤历:朱友珪自立为帝后改元的年号。

袁象先:后梁太祖朱温的外孙,后参与讨伐朱友珪。

赵岩:后梁驸马都尉,参与讨伐朱友珪。

末帝:指后梁末帝朱友贞,朱温的第三子。

贞明元年:后梁末帝朱友贞的年号,公元915年。

赵岩、张汉杰:后梁末帝朱友贞的亲信大臣。

《春秋》之法:指《春秋》这部史书的编撰原则,强调是非分明、善恶有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梁家人传第一-评注

这段文字选自《新五代史》,主要讲述了后梁太祖朱温及其家族的历史,特别是其母亲文惠皇后王氏和皇后元贞皇后张氏的生平事迹。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反映了五代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家族纷争。

文中通过对朱温家族的描述,揭示了五代时期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朱温从盗贼起家,最终成为一代帝王,但其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无常和残酷。

文惠皇后王氏的形象体现了母亲的智慧和坚韧,她在朱温未成名时的支持和后来的告诫,显示了她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而元贞皇后张氏则以贤明和精悍著称,她的存在对朱温的暴政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通过对陈昭仪和李昭容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复杂和女性在其中的角色。她们以色进,但也展现了各自的忠诚和智慧,尤其是在朱温病重时的表现,显示了她们对朱温的深厚感情。

末帝德妃张氏和次妃郭氏的命运则反映了后梁灭亡后,皇室女性的悲惨境遇。她们的早逝或被迫出家,都是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缩影。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后梁太祖朱温及其家族的历史,也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深刻反映了五代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写,作者传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多面性的洞察。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后梁太祖朱温及其家族成员的事迹,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动荡、权力斗争激烈的历史背景。朱温作为后梁的开国皇帝,其家族成员在政治和军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因权力斗争和叛乱而屡遭挫折。

全昱作为朱温的兄长,虽然在朱温崛起后归附,但他对朱温篡夺唐朝的行为表示不满,甚至在宴会上公开指责朱温,表现出对唐朝的忠诚和对家族命运的担忧。这种家族内部的矛盾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朱温的侄子友谅、友能、友诲等人虽然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最终因叛乱或政治斗争而被杀,显示出五代十国时期宗室成员在权力斗争中的脆弱性。友宁、友伦、友裕等人则在军事上有一定成就,但也因战争和政治斗争而丧命,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政治的不稳定性。

友文作为朱温的养子,虽然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因朱温的偏爱而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最终在朱温病重时被卷入宫廷斗争。友珪作为朱温的庶子,虽然聪明机智,但因出身低微而难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终也因权力斗争而被杀。

这段文字通过对朱温家族成员的描述,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家族命运的起伏。朱温家族的兴衰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当时政治环境的缩影。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这段文字记载了五代时期后梁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尤其是朱友珪弑父自立为帝的历史事件。这段历史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揭示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继承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首先,朱温作为后梁的开国皇帝,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晚年病重时,权力继承问题成为了宫廷内部矛盾的焦点。朱温原本有意将皇位传给养子朱友文,但这一决定引发了其子朱友珪的不满和恐惧。朱友珪在妻子的怂恿下,决定采取极端手段,弑父夺位。这一行为不仅违背了儒家的孝道伦理,也暴露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其次,朱友珪弑父后,虽然通过矫诏和赏赐群臣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其统治并不稳固。朱友珪的篡位行为引发了朝野的不满,尤其是朱温的外孙袁象先和驸马都尉赵岩等人,最终联合末帝朱友贞发动政变,推翻了朱友珪的统治。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历史事件体现了儒家伦理与政治现实的冲突。朱友珪弑父的行为违背了儒家的孝道伦理,但在封建王朝的权力斗争中,伦理道德往往被政治利益所取代。朱友珪的篡位行为虽然暂时成功,但其统治缺乏合法性,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紧张的情节,生动地再现了五代时期后梁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尤其是朱友珪弑父的场景,通过细节描写,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五代时期后梁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反映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继承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这段历史事件为后世研究五代时期的政治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同时也为理解封建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规律提供了参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五代时期后梁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揭示了封建王朝内部权力继承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这段历史事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研究封建王朝的政治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梁家人传第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1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