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翰林学士,主持编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74卷,记载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欧阳修在书中注重史实的简洁性和史评的深刻性,提出了“正统论”等史学观点,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四十一-原文
○王景崇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 尝从明宗,隶麾下。明宗即位,拜通事舍人,历引进阁门使,驰诏方镇、监军征伐, 必用景崇。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晋亡,萧翰据 京师,景崇厚赂其将高牟翰以求用。已而翰北归,许王从益居京师,用景崇为宣徽 使、监左藏库。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 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鄴,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 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 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鄴,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 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 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景崇行至陕,赵 赞已东入朝,而蜀兵方寇南山,景崇击破蜀兵,追至大散关而还。高祖乃诏景崇兼 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 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益从事程渥,与景崇同乡里,有旧,往说景崇曰:“吾 与子为故人,吾位不过宾佐,而子已贵矣,奈何欲以阴狡害人而取之乎?侯公父子 爪牙数百,子毋妄发,祸行及矣!非吾,谁为子言之。”于是景崇颇不欲杀益,益 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
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 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 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景崇西招蜀人为助,蜀兵至宝鸡,为晖将药元福、李彦从 所败。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晖乃令千人潜之城南一舍, 伪为蜀兵旗帜,循南山而下,声言蜀救兵至矣,须臾尘起,景崇以为然,乃令数千 人溃围而出以为应。晖设伏以待之,景崇兵大败,由是不敢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 京兆也。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 欲为万有一得之计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 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屯。”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 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
○赵思绾
赵思绾,魏州人也。为河中节度使赵赞牙将。汉高祖即位,徙赞镇永兴,赞入 朝京师,留思绾兵数百人于永兴。高祖遣王景崇至永兴,与齐藏珍以兵迎回鹘,阴 以西事属之。景崇至永兴,赞虽入朝,而其所召蜀兵已据子午谷,景崇用思绾兵击 走之。遂与思绾俱西,然以非己兵,惧思绾等有二心,意欲黥其面以自随,而难言 之,乃稍微风其旨。思绾厉声请先黥以率众,齐藏珍恶之,窃劝景崇杀思绾,景崇 不听,与俱西。
高祖遣使者召思绾等,是时侯益来朝,思绾以兵从益东归。思绾谓其下常彦卿 曰:“赵公已入人手,吾属至,并死矣,奈何?”彦卿曰:“事至而变,勿预言也。” 益行至永兴,永兴副使安友规出迎益,饮于郊亭,思绾前曰:“兵馆城东,然将士 家属皆居城中,愿纵兵入城挈其家属。”益信之以为然。思绾与部下入城,有州校 坐于城门,思绾殴之,夺其佩刀斩之,并斩门者十馀人,遂闭门劫库兵以叛。
高祖遣郭从义、王峻讨之,经年莫能下,而王景崇亦叛,与思绾俱送款于李守 贞,守贞以思绾为晋昌军节度使。隐帝遣郭威西督诸将兵,先围守贞于河中。居数 月,思绾城中食尽,杀人而食,每犒宴,杀人数百,庖宰一如羊豕。思绾取其胆以 酒吞之,语其下曰:“食胆至千,则勇无敌矣!”思绾计穷,募人为地道,将走蜀, 其判官陈让能谓思绾曰:“公比于国无嫌,但惧死而为此尔!今国家用兵三方,劳 敝不已,诚能翻然效顺,率先自归,以功补过,庶几有生;若坐守穷城,待死而已。” 思绾然之,乃遣教练使刘珪诣从义乞降,而遣其将刘筠奉表朝廷。拜思绾镇国军留 后,趣使就镇,思绾迟留不行。蜀阴遣人招思绾,思绾将奔蜀,而从义亦疑之,乃 遣人白郭威,威命从义图之。从义因入城召思绾,趣之上道,至则擒之。思绾问曰: “何以用刑?”告者曰:“立钉也。”思绾厉声曰:“为吾告郭公,吾死未足塞责, 然钉磔之丑,壮夫所耻,幸少假之。”从义许之,父子俱斩于市。
○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吐谷浑部人,汉高祖同产弟也。尝冒姓阎氏,彦超黑色胡髯,号阎 昆仓。少事唐明宗为军校,累迁刺史。唐、晋之间,历磁、单、濮、棣四州,坐濮 州造麹受赇,法当死,汉高祖自太原上章论救,得减死,流于房州。契丹灭晋,汉 高祖起太原,彦超自流所逃归汉,拜镇宁军节度使。杜重威反于魏,高祖以天平军 节度使高行周为都部署以讨之,以彦超为副。彦超与行周谋议多不协,行
周用兵持 重,兵至城下,久之不进。
彦超欲速进战,而行周不许。
行周有女嫁重威子,彦超 扬言行周以女故,惜贼城而不攻,行周大怒。
高祖闻二人不相得,惧有佗变,由是 遽亲征。
彦超数以事凌辱行周,行周不能忍,见宰相涕泣,以屎塞口以自诉。
高祖 知曲在彦超,遣人慰劳行周,召彦超责之,又遣诣行周谢过,行周意稍解。
是时,汉兵顿魏城下已久,重威守益坚,诸将皆知未可图,方伺其隙,而彦超 独言可速攻,高祖以为然,因自督士卒急攻,死伤者万馀人,由是不敢复言攻。
后 重威出降,高祖以行周为天雄军节度使,行周辞不敢受,高祖遣苏逢吉谕之曰: “吾当为尔徙彦超。”行周乃受,而彦超徙镇泰宁。
隐帝已杀史弘肇等,又遣人之魏杀周太祖及王峻等,惧事不果,召诸将入卫京 师。
使者至兗,彦超方食,释匕箸而就道。
周兵犯京师,开封尹侯益谓隐帝曰: “北兵之来,其家属皆在京师,宜闭门以挫其锐,遣其妻子登陴以招北兵,可使解 甲。”
彦超诮益曰:“益老矣!此懦夫之计也。”
隐帝乃遣彦超副益,将兵于北郊。
周兵至,益夜叛降于周。
彦超力战于七里,隐帝出劳军,太后使人告彦超善卫帝, 彦超大言报曰:“北兵何能为?当于阵上喝坐使归营。”
又谓隐帝曰:“官家宫中 无事,明日可出观臣战。”
明日隐帝复出劳军,彦超战败奔兗州,隐帝遇弑于北郊。
周太祖入立,彦超不自安,数有所献,太祖报以玉带,又赐诏书安慰之,呼彦 超为弟而不名,又遣翰林学士鲁崇谅往慰谕之,彦超心益疑惧。
已而刘旻自立于太 原,出兵攻晋、绛,太祖遣王峻用兵西方,彦超乘间亦谋反,遣押衙郑麟至京师求 入朝,太祖知其诈,手诏许之。
彦超复称管内多盗而止,又为高行周所与书以进, 其辞皆指斥周过失,若欲共反者。
太祖验其印文伪,以书示行周。
彦超又遣人南结 李昪,昪为出兵攻沐阳,为周兵所败,而刘旻攻晋、绛不克,解去。
太祖乃遣侍卫 步军指挥使曹英、客省使向训讨之,彦超闭城自守。
初,彦超之反也,判官崔周度谏曰:“鲁,诗书之国也,自伯禽以来未有能霸 者,然以礼义守之而长世者多矣。今公英武,一代之豪杰也,若量力相时而动,可 以保富贵终身。李河中、安襄阳、镇阳杜令公,近岁之龟鉴也。”
彦超大怒,未有 以害之。
已而见围,因大括城中民赀以犒军,前陕州司马阎弘鲁惧其鞭扑,乃悉家 赀以献。
彦超以为未尽,又欲并罪周度,乃令周度监括弘鲁家。
周度谓弘鲁曰: “公命之死生,系财之多少,愿无隐也。”
弘鲁遣家僮与周度属刂掘搜索无所得。
彦超又遣郑麟持刃迫之,弘鲁惶恐拜其妻妾,妻妾皆言无所隐。
周度入白彦超,彦 超不信,下弘鲁及周度于狱。
弘鲁乳母于泥中得金缠臂献彦超,欲赎出弘鲁,彦超 大怒,遣军校笞弘鲁夫妇肉烂而死,遂斩周度于市。
是岁,镇星犯角、亢,占曰:“角、亢,郑分,兗州当焉。”
彦超即率军府将 吏步出西门三十里致祭,迎于开元寺,塑像以事之,日常一至,又使民家立黄幡以 禳之。
彦超为人多智诈而好聚敛,在镇尝置库质钱,有奸民为伪银以质者,主吏久之 乃觉。
彦超阴教主吏夜穴库垣,尽徙其金帛于佗所而以盗告。
彦超即榜于市,使民 自占所质以偿之,民皆争以所质物自言,已而得质伪银者,置之深室,使教十馀人 日夜为之,皆铁为质而包双银,号“铁胎银”。
其被围也,勉其城守者曰:“吾有 银数千铤,当悉以赐汝。”
军士私相谓曰:“此铁胎尔,复何用哉!”
皆不为之用。
明年五月,太祖亲征,城破,彦超夫妻皆投井死,其子继勋率其徒五百人出奔被擒, 遂灭其族。
兗州平,太祖诏赠阎弘鲁左骁卫大将军、崔周度秘书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四十一-译文
○王景崇
王景崇是邢州人。他聪明机敏,善于辩论,擅长与人交往。唐明宗镇守邢州时,任命他为牙将,后来他跟随明宗,成为其部下。明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通事舍人,历任引进阁门使,负责传达诏令给方镇和监军,参与征伐,景崇总是被重用。后来他侍奉晋朝,多次被任命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但他常常感到不满,认为君主没有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晋朝灭亡后,萧翰占据京师,景崇用重金贿赂萧翰的将领高牟翰,以求被任用。不久,萧翰北归,许王从益留在京师,任命景崇为宣徽使、监左藏库。汉高祖在太原起兵,景崇带着库房的金银投奔高祖。高祖到达京师后,任命景崇为右卫大将军,但并未特别看重他。高祖攻打鄴城时,景崇未能随行,于是他请求留守并上表,前往行在见高祖,表示愿意留在军中效力,并为高祖谋划攻战策略,言辞非常有力,高祖这才开始看重他的才能。
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凤翔的侯益和永兴的赵赞都曾受命于契丹,高祖即位后,他们内心不安,暗中召蜀人相助,高祖对此感到忧虑。等到高祖攻破鄴城后,侯益等人害怕了,纷纷请求入朝。这时,回鹘入贡,称被党项阻隔无法通行,请求汉朝派兵支援,高祖派景崇带兵迎接回鹘。景崇即将出发时,高祖已经病重,召他进入卧室内告诫说:“侯益等人已经来了,这是好事,如果他们还在犹豫,你就见机行事。”景崇到达陕地时,赵赞已经东进入朝,而蜀兵正在侵犯南山,景崇击败蜀兵,追击到大散关后返回。高祖于是下诏任命景崇兼任凤翔巡检使。
景崇到达凤翔后,侯益并没有离开的意思,而高祖去世了,有人劝景崇尽快诛杀侯益,景崇考虑到自己只受命于先帝,而新君并不知情,因此犹豫不决。侯益的从事程渥与景崇是同乡,有旧交,前来劝说景崇:“我和你是老朋友,我的职位不过是宾佐,而你已经显贵了,为什么要用阴险狡诈的手段害人而夺取权力呢?侯公父子有数百名爪牙,你不要轻举妄动,否则祸患就会降临!如果不是我,谁会告诉你这些呢?”于是景崇不太想杀侯益,侯益趁机逃走,景崇非常后悔没有杀他。
侯益到达京师后,隐帝刚刚即位,史弘肇、杨邠等人掌权,侯益用重金贿赂杨邠等人,暗中陷害景崇。不久,侯益被任命为开封尹,景崇心中不安,暗示凤翔的将吏请求自己掌管府事。朝廷对此感到忧虑,任命景崇为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景崇于是叛变,杀光了侯益的家属,与赵思绾一起推举李守贞为秦王,隐帝随即派赵晖讨伐他。景崇向西招揽蜀人相助,蜀兵到达宝鸡,被赵晖的将领药元福、李彦从击败。赵晖攻打凤翔,挖壕沟围城,多次派精兵挑战,景崇不出战。赵晖于是派一千人悄悄驻扎在城南一舍处,伪装成蜀兵的旗帜,沿南山而下,声称蜀国救兵到了,不久尘土飞扬,景崇信以为真,命令数千人突围而出接应。赵晖设下埋伏,景崇的军队大败,从此不敢再出战。
第二年,李守贞、赵思绾相继失败,景崇的门客周璨对景崇说:“您能守住这里,是因为有河中和京兆的支持。现在这两地都失败了,您还能依靠什么呢?不如投降吧。”景崇说:“确实连累了你们,但事情紧急,我想尝试一个万中有一得的机会。我听说赵晖的精兵都在城北,现在让公孙辇等人烧毁东门假装投降,我带领牙兵攻打城北的敌军,即使失败而死,也比束手待毙强。”周璨等人同意了。天亮时,公孙辇烧毁东门准备投降,但府中突然起火,景崇自焚而死,公孙辇于是投降赵晖。
○赵思绾
赵思绾是魏州人,曾任河中节度使赵赞的牙将。汉高祖即位后,调赵赞镇守永兴,赵赞入朝京师,留下思绾带领数百名士兵驻守永兴。高祖派王景崇到永兴,与齐藏珍一起带兵迎接回鹘,暗中将西部事务交给他们。景崇到达永兴时,赵赞虽然已经入朝,但他召来的蜀兵已经占据了子午谷,景崇用思绾的兵力击退了蜀兵。随后,景崇与思绾一起西行,但因为思绾的兵不是自己的,担心思绾有二心,想在他脸上刺字以控制他,但又不好明说,于是稍微暗示了这个意思。思绾大声请求先在自己脸上刺字以带领众人,齐藏珍对此感到厌恶,暗中劝景崇杀掉思绾,景崇没有听从,继续与思绾一起西行。
高祖派使者召思绾等人入朝,当时侯益来朝,思绾带兵跟随侯益东归。思绾对他的部下常彦卿说:“赵公已经落入他人之手,我们到了京师,肯定会被处死,怎么办?”彦卿说:“事情到了再随机应变,不要提前说。”侯益到达永兴时,永兴副使安友规出城迎接侯益,在郊亭饮酒,思绾上前说:“士兵驻扎在城东,但将士们的家属都在城中,希望让士兵进城接家属。”侯益信以为真。思绾与部下进城后,有州校坐在城门处,思绾殴打他,夺下他的佩刀将他斩杀,并杀了十多个守门人,随后关闭城门,劫掠库房兵器,发动叛乱。
高祖派郭从义、王峻讨伐思绾,经过一年仍未能攻下,而王景崇也叛变了,与思绾一起向李守贞投降,守贞任命思绾为晋昌军节度使。隐帝派郭威西征,先包围了李守贞所在的河中。几个月后,思绾城中的粮食耗尽,开始杀人充饥,每次犒赏宴会都要杀数百人,庖厨宰杀如同对待羊猪。思绾取出人胆用酒吞服,对手下说:“吃够一千个胆,就能勇猛无敌!”思绾走投无路,招募人挖地道,准备逃往蜀地,他的判官陈让能对思绾说:“您对国家并无仇怨,只是怕死才这样做!现在国家在三方用兵,疲惫不堪,如果您能幡然悔悟,率先归顺,以功补过,或许还有生路;如果坐守孤城,只有等死而已。”思绾同意了,于是派教练使刘珪向郭从义请求投降,并派将领刘筠向朝廷上表。朝廷任命思绾为镇国军留后,催促他上任,思绾拖延不去。蜀国暗中派人招揽思绾,思绾准备投奔蜀国,而郭从义也怀疑他,于是派人报告郭威,郭威命令从义除掉思绾。从义进城召见思绾,催促他上路,到达后将他擒获。思绾问:“用什么刑罚?”告者说:“钉刑。”思绾厉声说:“请替我告诉郭公,我死不足以赎罪,但钉刑的耻辱,壮士所不齿,请稍加宽恕。”从义同意了,思绾父子被斩于市。
○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是吐谷浑部人,汉高祖的同母弟。他曾冒姓阎氏,彦超长着黑色的胡须,被称为阎昆仑。年轻时在唐明宗手下担任军校,逐渐升迁为刺史。在唐、晋之间,历任磁、单、濮、棣四州刺史,因在濮州制造酒曲受贿,按律当死,汉高祖从太原上书为他求情,得以免死,流放到房州。契丹灭晋后,汉高祖在太原起兵,彦超从流放地逃回汉朝,被任命为镇宁军节度使。杜重威在魏州反叛,高祖任命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都部署讨伐他,以彦超为副将。彦超与高行周在谋略上多有不合,行
周用兵持重,军队到达城下,久久不进攻。
彦超想迅速进攻,但行周不允许。
行周有个女儿嫁给了重威的儿子,彦超扬言行周因为女儿的缘故,舍不得攻打贼城,行周非常生气。
高祖听说两人不和,担心有其他变故,因此急忙亲自出征。
彦超多次用事情侮辱行周,行周无法忍受,见到宰相时哭泣,用屎塞住自己的嘴来表达自己的委屈。
高祖知道错在彦超,派人安慰行周,召见彦超责备他,又派人去向行周道歉,行周的心情稍微缓解。
当时,汉兵在魏城下已经驻扎很久,重威防守更加坚固,各位将领都知道难以攻下,正在等待机会,而彦超独自说可以迅速进攻,高祖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亲自督战急攻,死伤了一万多人,因此不敢再提进攻。
后来重威出城投降,高祖任命行周为天雄军节度使,行周推辞不敢接受,高祖派苏逢吉去告诉他:“我会为你调走彦超。”行周这才接受,而彦超被调去镇守泰宁。
隐帝已经杀了史弘肇等人,又派人去魏杀周太祖和王峻等人,担心事情不成,召集各位将领入京保卫。
使者到达兗州时,彦超正在吃饭,放下餐具就上路了。
周兵侵犯京师,开封尹侯益对隐帝说:“北兵来犯,他们的家属都在京师,应该关闭城门以挫败他们的锐气,派他们的妻子登上城墙招降北兵,可以让他们解甲。”
彦超嘲笑侯益说:“侯益老了!这是懦夫的计划。”
隐帝于是派彦超辅助侯益,率兵驻扎在北郊。
周兵到达,侯益夜里叛变投降周。
彦超在七里奋力作战,隐帝出来慰劳军队,太后派人告诉彦超要好好保护皇帝,彦超大声回答说:“北兵能做什么?我会在阵上喝令他们回营。”
又对隐帝说:“官家宫中无事,明天可以出来看我作战。”
第二天隐帝再次出来慰劳军队,彦超战败逃回兗州,隐帝在北郊被弑。
周太祖即位,彦超感到不安,多次献上礼物,太祖用玉带回报,又赐诏书安慰他,称呼彦超为弟而不叫名字,又派翰林学士鲁崇谅去安慰他,彦超心里更加疑惧。
不久刘旻在太原自立,出兵攻打晋、绛,太祖派王峻用兵西方,彦超趁机也谋反,派押衙郑麟到京师请求入朝,太祖知道他的诡计,亲手写诏书答应他。
彦超又声称境内多盗贼而停止,又给高行周写信进献,信中内容都是指责周的过失,好像要一起反叛。
太祖验证了信上的印文是假的,把信给行周看。
彦超又派人南下结交李昪,李昪出兵攻打沐阳,被周兵打败,而刘旻攻打晋、绛没有成功,撤退了。
太祖于是派侍卫步军指挥使曹英、客省使向训讨伐他,彦超关闭城门自守。
当初,彦超谋反时,判官崔周度劝谏说:“鲁国是诗书之国,自伯禽以来没有能称霸的,但以礼义守国而长久存在的很多。现在您英武,是一代的豪杰,如果量力而行,可以保富贵终身。李河中、安襄阳、镇阳杜令公,是近年的借鉴。”
彦超非常生气,但没有害他。
后来被围困,于是大肆搜刮城中百姓的财产来犒劳军队,前陕州司马阎弘鲁害怕被鞭打,于是把家产全部献上。
彦超认为还不够,又想加罪于周度,于是命令周度监督搜刮弘鲁家。
周度对弘鲁说:“您的生死,取决于财产的多少,希望不要隐瞒。”
弘鲁派家僮和周度一起挖掘搜索,没有找到什么。
彦超又派郑麟持刀逼迫他,弘鲁惶恐地拜见他的妻妾,妻妾都说没有隐瞒。
周度进去告诉彦超,彦超不相信,把弘鲁和周度关进监狱。
弘鲁的乳母在泥中找到金缠臂献给彦超,想赎出弘鲁,彦超非常生气,派军校鞭打弘鲁夫妇,打得他们皮开肉绽而死,然后在市场上斩了周度。
这一年,镇星侵犯角、亢,占卜说:“角、亢,是郑国的分野,兗州应该注意。”
彦超立即率领军府将吏步行出西门三十里去祭祀,在开元寺迎接,塑像供奉,每天去一次,又让百姓家立黄幡来禳灾。
彦超为人多智诈而喜欢聚敛,在镇守时曾设立库房抵押钱,有奸民用假银抵押,主管官吏很久才发现。
彦超暗中教主管官吏夜里挖开库房墙,把金帛全部搬到别处,然后报告有盗贼。
彦超立即在市场上张贴告示,让百姓自己申报抵押物来赔偿,百姓都争着申报自己的抵押物,后来发现抵押假银的人,把他们关在深室里,让十几个人日夜制作,都是铁为内芯包双银,称为“铁胎银”。
他被围困时,鼓励守城的人说:“我有几千铤银子,会全部赏给你们。”
军士私下说:“这是铁胎,有什么用!”
都不为他效力。
第二年五月,太祖亲自出征,城破,彦超夫妻都投井而死,他的儿子继勋率领五百人出逃被擒,于是灭了他的家族。
兗州平定,太祖下诏追赠阎弘鲁为左骁卫大将军、崔周度为秘书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四十一-注解
王景崇:王景崇是邢州人,唐明宗时期的牙将,后随明宗征战,晋朝时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他善于谋略,但因不被重用而心怀不满。晋亡后,他投靠萧翰,后因汉高祖起兵而投奔高祖,成为右卫大将军。
牙将: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负责指挥小部队。
通事舍人: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接待外国使节。
引进阁门使:古代官职,负责引导官员进入皇宫。
左金吾卫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
宣徽使: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礼仪和宴会。
监左藏库: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皇宫的财物。
右卫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
凤翔巡检使:古代官职,负责凤翔地区的治安和军事。
开封尹:古代官职,负责开封府的行政和司法。
邠州留后:古代官职,负责邠州的行政和军事。
凤翔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凤翔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赵思绾:赵思绾是魏州人,汉高祖时期的牙将,后因叛乱被郭从义擒杀。
慕容彦超:慕容彦超是吐谷浑部人,汉高祖的弟弟,曾任镇宁军节度使,因与高行周不和而被贬。
吐谷浑: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青海、甘肃一带。
镇宁军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镇宁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高行周:汉高祖时期的天平军节度使,负责讨伐杜重威。
周用兵持重:指周太祖在军事行动中采取谨慎稳重的态度,不轻易冒险。
彦超:指后汉将领慕容彦超,他在后汉末年的政治和军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行周:指后汉将领高行周,与慕容彦超有矛盾。
高祖:指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的开国皇帝。
重威:指后汉将领杜重威,他在后汉末年的军事行动中表现突出。
隐帝:指后汉隐帝刘承祐,后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周太祖:指后周太祖郭威,后周的开国皇帝。
王峻:后周的重要将领,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
李昪:南唐的开国皇帝,曾与后周有过军事冲突。
崔周度:慕容彦超的判官,曾劝谏慕容彦超不要谋反。
阎弘鲁:前陕州司马,因慕容彦超的逼迫而家破人亡。
铁胎银:慕容彦超制造的假银,外表包银,内为铁质,用于欺骗民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四十一-评注
本文通过对王景崇、赵思绾、慕容彦超三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动荡、权力更迭的历史背景。王景崇的机智和谋略使他在多个政权中都能找到立足之地,但他始终未能得到真正的重用,最终因叛乱而自焚。赵思绾的叛乱和残忍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慕容彦超的经历则揭示了家族关系和权力斗争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王景崇的机智和赵思绾的残忍都是当时社会动荡的产物,而慕容彦超的经历则揭示了家族关系和权力斗争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人性、权力和道德的深刻反思。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采用了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通过对人物行为和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例如,王景崇的机智和赵思绾的残忍都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对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进程。同时,这些人物的命运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权力、道德和人性的机会。
这段古文记载了后汉末年及后周初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尤其是慕容彦超与高行周、后周太祖郭威之间的复杂关系。慕容彦超作为后汉的重要将领,性格多智诈且好聚敛,最终因谋反失败而自尽。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个人命运与政治局势的紧密联系。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军阀割据的历史特点。慕容彦超的失败不仅是个人野心的破灭,也象征着后汉政权的终结。文中提到的‘铁胎银’事件,揭示了慕容彦超的狡诈与贪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叙事简洁明快,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慕容彦超的狡诈、高行周的忍辱、郭威的果断,都在短短的文字中得到了生动的刻画。尤其是慕容彦超的失败过程,充满了戏剧性,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个人的悲剧色彩。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慕容彦超、高行周、郭威等人物的描写,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文中提到的‘铁胎银’事件,也为研究当时的货币经济和社会风气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通过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场景,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权力斗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