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伶官传第二十五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翰林学士,主持编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74卷,记载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欧阳修在书中注重史实的简洁性和史评的深刻性,提出了“正统论”等史学观点,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伶官传第二十五-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

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

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

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

宫中以为笑乐。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

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

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

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

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

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

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

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兒女啮人!”

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

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

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

庄宗大笑,乃释之。

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

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

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

庄宗欣然。

其后幸鄴,乃遣进等采鄴美女千人,以充后宫。

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

庄宗还洛,进载鄴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

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皇弟存乂,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

乃囚而杀之。

硃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

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

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

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史彦琼者,为武德使,居鄴都,而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自留守王正言而下,皆俯首承事之。

是时,郭崇韬以无罪见杀于蜀,天下未知其死也,第见京师杀其诸子,因相传曰:“崇韬杀魏王继岌而自王于蜀矣,以故族其家。”

鄴人闻之,方疑惑。

已而硃友谦又见杀。

友谦子廷徽为澶州刺史,有诏彦琼使杀之,彦琼秘其事,夜半驰出城。

鄴人见彦琼无故夜驰出,因惊传曰

刘皇后怒崇韬之杀继岌也,已弑帝而自立,急召彦琼计事。

鄴都大恐。

贝州人有来鄴者,传引语以归。

戍卒皇甫晖闻之,由此劫赵在礼作乱。

在礼已至馆陶,鄴都巡检使孙鐸,见彦琼求兵御贼,彦琼不肯与,曰:“贼未至,至而给兵岂晚邪?”

已而贼至,彦琼以兵登北门,闻贼呼声,大恐,弃其兵而走,单骑归于京师。

在礼由是得入于鄴以成其叛乱者,由彦琼启而纵之也。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

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

从马直,盖亲军也。

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

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

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

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

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鄴,尽坑尔曹。”

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

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馀人。

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

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

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

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

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

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

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

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

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

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伶官传第二十五-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事吗?

探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以及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终时,将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他们都背叛了晋国而归顺梁国。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庄宗接受了箭并将它们藏在宗庙里。

后来每次出兵,就派官员用一少牢的祭品告庙,请出那三支箭,用锦囊装好,背着它们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放回宗庙。

当他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用匣子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报告成功时,他的意气之盛,可以说是非常壮烈!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夜里呼喊,叛乱的人四处响应,庄宗仓皇东逃,还没见到叛军,士兵就离散了,君臣相顾,不知该去哪里,以至于对天发誓,剪断头发,泪湿衣襟,这是多么衰败啊!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他的成败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所以当他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与他争锋;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能困住他,最终身死国灭,被天下人嘲笑。

祸患常常积累在细微之处,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是伶人吗?

因此作《伶官传》。

庄宗既喜欢俳优,又懂音律,能作曲,至今汾、晋一带的习俗,常常能听到他的曲子,被称为“御制”的都是他的作品。

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

他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从他做王到做天子,常常亲自与俳优在庭中杂戏,伶人因此得势,最终导致灭亡。

皇后刘氏出身低微,她的父亲刘叟,卖药善卜,号称刘山人。

刘氏性格强悍,正与诸姬争宠,常常为自己的家世感到羞耻,特别忌讳这件事。

庄宗于是给刘叟穿上衣服,自己背着蓍草袋和药箱,让他的儿子继岌提着破帽子跟在后面,来到刘氏的卧室,说:“刘山人来探望女儿。”

刘氏大怒,鞭打继岌并把他赶走。

宫中以此为笑谈。

在胡柳之战中,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虏。

后来庄宗灭梁进入汴京,周匝在马前拜见,庄宗非常高兴,赐给他金银绸缎,慰劳他的辛苦。

周匝回答说:“我身陷仇人之手,能够不死而活下来,全靠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希望陛下赐给他们两个州来报答他们。”

庄宗都答应让他们做刺史。

郭崇韬劝谏说:“陛下与您一起夺取天下的人,都是英豪忠勇之士。如今大功刚刚完成,封赏还没有轮到一个人,却先让伶人做刺史,恐怕会失去天下人心。不可!”

于是阻止了这项任命。

过了一年,伶人多次提起此事,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让我感到惭愧见到这三人。你的话虽然正确,但请为我委屈一下,执行这个命令吧。”

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喜欢打猎,在中牟打猎时,践踏了百姓的田地。

中牟县令拦住马头恳切劝谏,为民请命,庄宗大怒,呵斥县令离开,准备杀他。

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不行,于是率领众伶人追赶县令,把他抓到马前责备说:“你作为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什么放纵百姓种庄稼来交税赋!为什么不让你县里的百姓挨饿,把这片地空出来,以备我们天子驰骋?你罪该万死!”

于是上前请求立即行刑,众伶人一起附和。

庄宗大笑,县令才得以免死离开。

庄宗曾经与一群伶人在庭中戏耍,四处张望并喊道:“李天下,李天下在哪里?”

新磨急忙上前用手打他的脸。

庄宗脸色大变,左右的人都感到害怕,众伶人也非常惊恐,一起抓住新磨质问:“你怎么敢打天子的脸?”

新磨回答说:“李天下只有一个人,还能有谁在喊呢!”

于是左右的人都笑了,庄宗非常高兴,赐给新磨很多赏赐。

新磨曾经在殿中奏事,殿中有很多恶犬,新磨离开时,一只狗追着他咬,新磨靠着柱子喊道:“陛下不要放纵儿女咬人!”

庄宗家世是夷狄,夷狄人忌讳狗,所以新磨用这话来讥讽他。

庄宗大怒,弯弓搭箭准备射他,新磨急忙喊道:“陛下不要杀我!我与陛下是一体的,杀我不吉利!”

庄宗大惊,问他原因,新磨回答说:“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人都称陛下为同光帝。而且‘同’就是‘铜’,如果杀了敬新磨,那么‘同’就没有光了。”

庄宗大笑,于是放了他。

然而当时众伶人中,只有新磨特别擅长俳优,他的话最有名,但没有听说他有什么别的过错。

那些败坏朝政、祸乱国家的人,以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最为严重。

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大臣,群臣愤恨,却不敢出声,有些人反而依附他们,以求恩宠,四方藩镇贿赂横行,而景进最得势。

庄宗派景进等人出访民间,事无大小都向他报告。

每次景进在殿中奏事,左右的人都退下,军机国政都让他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称他为“八哥”。

庄宗刚进入洛阳时,住在唐朝的旧宫殿里,但嫔妃还没有备齐。

宦官迎合他的心意,多次说宫中夜里见到鬼怪,大家都很害怕,庄宗问如何驱鬼,于是有人说:“唐朝时,后宫有上万人,现在空荡荡的宫殿容易闹鬼,应该充实一些人才能平息。”

庄宗欣然同意。

后来他去了鄴城,就派景进等人挑选鄴城的美女千人,充实后宫。

而景进等人趁机作恶,军士的妻女因此逃走的达数千人。

庄宗回到洛阳,景进带着鄴城的美女千人跟随,路上男女混杂,没有分别。

魏王继岌已经攻破蜀国,刘皇后听信宦官的谗言,派继岌杀害了郭崇韬。

崇韬一向嫉恨伶人,常常压制他们,伶人因此都高兴他死了。

皇弟存乂,是崇韬的女婿,景进向庄宗进谗言说:“存乂要造反,为他的岳父报仇。”

于是庄宗囚禁并杀了他。

硃友谦,是梁国河中投降晋国的人,等到庄宗进入洛阳,伶人都向友谦索要贿赂,友谦无法满足,于是拒绝了。

景进于是向庄宗进谗言说:“崇韬即将被杀,友谦心里不安,一定会造反,应该一起杀掉他。”

于是庄宗将友谦及其将领五六人全部灭族,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景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史彦琼,是武德使,住在鄴都,魏博六州的政事都由他决定,自留守王正言以下,都俯首听命于他。

当时,郭崇韬在蜀国无罪被杀,天下人还不知道他的死讯,只看到京城杀了他的几个儿子,于是传言说:“崇韬杀了魏王继岌,自己在蜀国称王,所以灭了他的家族。”

鄴城的人听到后,开始怀疑。

不久,硃友谦也被杀了。

友谦的儿子廷徽是澶州刺史,有诏书让彦琼去杀他,彦琼秘密行事,半夜骑马出城。

鄴城的人看到彦琼无缘无故半夜出城,于是惊慌地传言说

刘皇后因为郭崇韬杀了李继岌而愤怒,已经杀了皇帝自立为帝,急忙召见彦琼商议事情。

鄴都的人都非常害怕。

有从贝州来鄴都的人,把听到的话传了回去。

戍卒皇甫晖听到后,因此劫持了赵在礼发动叛乱。

赵在礼已经到了馆陶,鄴都巡检使孙鐸去见彦琼请求派兵抵御叛贼,彦琼不肯给兵,说:“叛贼还没到,到了再给兵也不晚吧?”

不久叛贼到了,彦琼带兵登上北门,听到叛贼的呼喊声,非常害怕,丢下士兵逃走了,独自骑马回到京城。

赵在礼因此得以进入鄴都,完成了叛乱,这都是因为彦琼的纵容。

郭门高,名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

虽然是以艺人的身份进入朝廷,但曾经立过军功,所以被任命为从马直指挥使。

从马直,是皇帝的亲军。

从谦因为姓郭,拜郭崇韬为叔父,而皇弟李存乂又收从谦为养子。

郭崇韬死后,李存乂被囚禁,从谦在军中设宴,愤然流泪,称这两人是冤枉的。

这时,从马直的军士王温在宫中值夜,夜里谋划叛乱,事情败露被杀。

庄宗戏弄从谦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又教唆王温造反。你还想干什么?”

从谦害怕了,回去后激怒他的军士说:“把你们的钱财都花光,吃肉喝酒,别为以后打算了。”

军士们问他为什么,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事,等攻下鄴都后,会把你们都活埋。”

军士们相信了,都想造反。

李嗣源的军队造反,向京城进发,庄宗向东逃到汴州,而李嗣源先进入了京城。

庄宗到了万胜,无法前进就返回了,军士们离散,还有两万多人。

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逃到汜水,打算扼守关口抵抗。

四月初一,庄宗在中兴殿召见群臣,宰相们商议了三刻钟就结束了。

随从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兵在五凤门列阵等待。

庄宗进入内殿吃饭,从谦从军营中带着兵器,骑马攻打兴教门,与黄甲军互相射箭。

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和卫士击退叛兵出城。

叛兵放火烧门,沿着城墙进入,庄宗杀了几十上百人。

叛兵从楼上射中皇帝,皇帝受了重伤,倒在绛霄殿的廊下,皇后、诸王和左右的人都逃走了。

到了中午,皇帝去世,五坊人善友把乐器聚集起来烧了。

李嗣源进入洛阳,找到了皇帝的遗骨,葬在新安的雍陵。

任命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就杀了他。

《传》中说:“君主以此开始,必然以此结束。”

庄宗喜欢伶人,结果被门高所杀,乐器也被烧了。

这难道不可信吗?难道不应当警惕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伶官传第二十五-注解

庄宗:指后唐庄宗李存勖,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以勇猛善战著称,但晚年因宠信伶人而导致国家衰败。

晋王:指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唐朝末年著名的军阀,被封为晋王,是后唐的奠基人。

梁:指后梁,五代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朱温建立,与后唐为敌。

燕王:指刘守光,五代时期燕国的君主,曾依附于晋王李克用,后背叛晋王投靠梁。

契丹:指辽国,五代时期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政权,曾与晋王结盟,后背叛晋王。

三矢:指晋王李克用临终前赐给李存勖的三支箭,象征其遗志,要求李存勖不忘复仇。

太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象征着皇权的正统性。

伶人:古代指宫廷中的乐师、演员等艺人,庄宗李存勖因宠信伶人而导致朝政混乱。

刘山人:指庄宗皇后刘氏的父亲,因其出身低微,刘氏常以此为耻。

郭崇韬:后唐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因反对庄宗宠信伶人而被杀。

敬新磨:庄宗宠信的伶人之一,以机智幽默著称,曾多次劝谏庄宗。

景进:庄宗宠信的伶人之一,权倾朝野,参与朝政决策,导致朝政腐败。

史彦琼:庄宗宠信的伶人之一,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滥用职权,导致民怨沸腾。

刘皇后: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因庄宗宠爱伶人而失宠,后因庄宗被杀而自立为帝。

崇韬:即郭崇韬,后唐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因功高震主被庄宗猜忌,最终被杀。

继岌:李继岌,庄宗之子,因郭崇韬被杀而引发刘皇后的愤怒。

彦琼:后唐将领,因拒绝出兵抵御叛乱而导致邺都失守。

邺都:后唐的都城之一,今河北临漳县一带。

皇甫晖:后唐时期的戍卒,因听闻谣言而发动叛乱。

赵在礼:后唐将领,被皇甫晖劫持后参与叛乱。

孙铎:邺都巡检使,负责邺都的治安和防御。

从马直:后唐皇帝的亲军,负责护卫皇帝。

郭门高:即郭从谦,后唐伶人出身,因军功升为从马直指挥使。

存乂:庄宗的弟弟,被郭从谦认为养子。

王温:从马直军士,因谋反被诛杀。

李嗣源:后唐明宗,庄宗死后继位为帝。

中兴殿:后唐皇宫中的大殿,庄宗在此朝见群臣。

兴教门:后唐皇宫的城门之一,郭从谦在此发动叛乱。

五坊人:负责宫廷乐器的官员。

雍陵:庄宗的陵墓,位于今河南新安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伶官传第二十五-评注

这段古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主要讲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揭示了‘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的道理。文章通过庄宗的生平事迹,深刻剖析了权力、宠信与衰败之间的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首先,文章开篇即点明了主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断直接指出了国家的兴衰不仅取决于天命,更与统治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庄宗李存勖的兴衰经历正是这一论断的生动例证。他早年凭借勇猛善战,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功灭梁、燕,统一中原,建立了后唐王朝。然而,随着权力的巩固,庄宗逐渐沉溺于享乐,宠信伶人,导致朝政腐败,最终在‘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局势下迅速衰败。

其次,文章通过庄宗与伶人的互动,揭示了宠信小人、忽视贤臣的危害。庄宗宠信伶人,甚至将伶人提拔为刺史,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秩序。郭崇韬等忠臣的劝谏被忽视,最终导致朝政混乱,国家衰败。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庄宗的个人失误,也揭示了封建王朝中常见的权力腐败现象。

再次,文章通过庄宗与伶人敬新磨的互动,展现了庄宗性格中的矛盾性。敬新磨虽然身为伶人,但他机智幽默,多次以巧妙的方式劝谏庄宗,甚至敢于直言批评。庄宗虽然一度大怒,但最终被敬新磨的机智所折服,释放了他。这一情节不仅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庄宗性格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最后,文章通过对庄宗衰败过程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庄宗在成功之后,逐渐骄傲自满,忽视了国家的治理,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一教训不仅适用于庄宗个人,也适用于所有的统治者。文章通过对庄宗兴衰的描写,警示后人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可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庄宗李存勖兴衰过程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权力、宠信与衰败之间的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生动,通过对庄宗与伶人互动的描写,展现了庄宗性格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王朝中常见的权力腐败现象。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庄宗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封建王朝兴衰规律的深刻总结。

这段文字记载了后唐庄宗李存勖晚年的政治动荡和最终的悲剧结局。庄宗因宠爱伶人而疏远朝政,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郭从谦的叛乱。郭从谦作为伶人出身,虽因军功升为亲军指挥使,但其身份和地位始终受到质疑。庄宗对郭从谦的猜忌和戏谑,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郭从谦发动叛乱,庄宗在叛乱中受伤身亡。

这段文字通过详细描写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和郭从谦的叛乱,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庄宗因宠爱伶人而疏远朝政,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郭从谦的叛乱。郭从谦作为伶人出身,虽因军功升为亲军指挥使,但其身份和地位始终受到质疑。庄宗对郭从谦的猜忌和戏谑,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郭从谦发动叛乱,庄宗在叛乱中受伤身亡。

这段文字的艺术特色在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和郭从谦的叛乱过程。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描写,揭示了庄宗因宠爱伶人而疏远朝政,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同时,通过对郭从谦的描写,展现了其作为伶人出身的身份和地位受到质疑,最终因庄宗的猜忌和戏谑而发动叛乱的过程。

这段文字的历史价值在于通过详细记载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和郭从谦的叛乱,揭示了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庄宗因宠爱伶人而疏远朝政,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郭从谦的叛乱。郭从谦作为伶人出身,虽因军功升为亲军指挥使,但其身份和地位始终受到质疑。庄宗对郭从谦的猜忌和戏谑,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郭从谦发动叛乱,庄宗在叛乱中受伤身亡。这段文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记载,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列传-伶官传第二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0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