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越世家第七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翰林学士,主持编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74卷,记载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欧阳修在书中注重史实的简洁性和史评的深刻性,提出了“正统论”等史学观点,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越世家第七-原文

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

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兒戏木下,镠坐大石指麾群兒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兒皆惮之。

及壮,无赖,不喜事生业,以贩盐为盗。

县录事钟起有子数人,与镠饮博,起尝禁其诸子,诸子多窃从之游。

豫章人有善术者,望牛斗间有王气。牛斗,钱塘分也,因游钱塘。占之在临安,乃之临安,以相法隐市中,阴求其人。

起与术者善,术者私谓起曰:“占君县有贵人,求之市中不可得,视君之相贵矣,然不足当之。”

起乃为置酒,悉召贤豪为会,阴令术者遍视之,皆不足当。

术者过起家,镠适从外来,见起,反走,术者望见之,大惊曰:“此真贵人也!”

起笑曰:“此吾旁舍钱生尔。”

术者召镠至,熟视之,顾起曰:“君之贵者,因此人也。”

乃慰镠曰:“子骨法非常,愿自爱。”

因与起诀曰:“吾求其人者,非有所欲也,直欲质吾术尔。”

明日乃去。

起始纵其子等与镠游,时时贷其穷乏。

镠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

唐乾符二年,浙西裨将王郢作乱,石鉴镇将董昌募乡兵讨贼,表镠偏将,击郢破之。

是时,黄巢众已数千,攻掠浙东,至临安,镠曰:“今镇兵少而贼兵多,难以力御,宜出奇兵邀之。”

乃与劲卒二十人伏山谷中,巢先锋度险皆单骑,镠伏弩射杀其将,巢兵乱,镠引劲卒蹂之,斩首数百级。

镠曰:“此可一用尔,大众至何可敌邪!”

乃引兵趋八百里,八百里,地名也,告道旁媪曰:“后有问者,告曰:‘临安兵屯八百里矣。’”

巢众至,闻媪语,不知其地名,曰:“向十余卒不可敌,况八百里乎!”

遂急引兵过。

都统高骈闻巢不敢犯临安,壮之,召董昌与镠俱至广陵。

久之,骈无讨贼意,昌等不见用,辞还,骈表昌杭州刺史。

是时,天下已乱,昌乃团诸县兵为八都,以镠为都指挥使,成及为靖江都将。

中和二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昌有隙,汉宏遣其弟汉宥、都虞候辛约,屯兵西陵。

镠率八都兵渡江,窃取军号,斫其营,营中惊扰,因焚之,汉宥等皆走。

汉宏复遣将黄珪、何肃屯诸暨、萧山,镠皆攻破之。

与汉宏遇,战,大败之,杀何肃、辛约。

汉宏易服持脍刀以遁,追者及之,汉宏曰:“我宰夫也。”

举刀示之,乃免。

四年,僖宗遣中使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诏昌及汉宏罢兵,皆不奉诏。

汉宏遣其将硃褒、韩公玫、施坚实等以舟兵屯望海。

镠出平水,成及夜率奇兵破褒等于曹娥埭,进屯丰山,施坚实等降,遂攻破越州。

汉宏走台州,台州刺史执汉宏送于镠,斩于会稽,族其家。

镠乃奏昌代汉宠,而自居杭州。

光启三年,拜镠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昌越州观察使。

是岁,毕师鐸囚高骈,淮南大乱,六合镇将徐约攻取苏州。

润州牙将刘浩逐其帅周宝,宝奔常州,浩推度支催勘官薛朗为帅。

镠遣都将成及、杜棱等攻常州,取周宝以归,镠具军礼郊迎,馆宝于樟亭,宝病卒。

棱等进攻润州,逐刘浩,执薛朗,剖其心以祭宝。

然后遣其弟钅求攻徐约,约败走入海,追杀之。

昭宗拜镠杭州防御使。

是时,杨行密、孙儒争淮南,与镠战苏、常间。

久之,儒为行密所杀,行密据淮南,取润州,镠亦取苏、常。

唐升越州威胜军,以董昌为节度使,封陇西郡王;杭州武胜军,拜镠都团练使,以成及为副使。

及字弘济,与镠同事攻讨,谋多出于及,而镠以女妻及子仁琇。

镠乃以杜棱、阮结、顾全武等为将校,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为宾客。

景福二年,拜镠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

乾宁元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年,越州董昌反。

昌素愚,不能决事,临民讼,以骰子掷之,而胜者为直。

妖人应智王温、巫韩媪等,以妖言惑昌,献鸟兽为符瑞。

牙将倪德儒谓昌曰:“曩时谣言有罗平鸟主越人祸福,民间多图其形祷祠之,视王书名与图类。”

因出图以示昌。

昌大悦,乃自称皇帝,国号罗平,改元顺天。

分其兵为两军,中军衣黄,外军衣白,铭其衣曰“归义”。

副使黄竭切戒昌以为不可,昌大怒,使人斩竭,持其首至,骂曰:“此贼负我好圣,明时三公不肯作,乃自求死邪!”

投之圊中。

昌乃以书告镠,镠以昌反状闻。

昭宗下诏削昌官爵,封镠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

镠曰:“董氏于吾有恩,不可遽伐。”

以兵三万屯迎恩门,遣其客沈滂谕昌使改过。

昌以钱二百万犒军,执应智等送军中,自请待罪,镠乃还兵。

昌复拒命,遣其将陈郁、崔温等屯香严、石侯,乞兵于杨行密,行密遣安仁义救昌。

镠遣顾全武攻昌,斩崔温。

昌所用诸将徐珣、汤臼、袁邠皆庸人,不知兵,遇全武辄败。

昌兄子真,骁勇善战,全武等攻之,逾年不能克。

真与其裨将刺羽有隙,羽谮之,昌杀真,兵乃败。

全武执昌归杭州,行至西小江,昌顾左右曰:“吾与钱公俱起乡里,吾尝为大将,今何面复见之乎!”

左右相对泣下,因真目大呼,投水死。

昭宗以宰相王溥镇越州,溥请授镠,乃改威胜军为镇东军,拜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

镠如越州受命,还治钱塘,号越州为“东府”。

光化元年,移镇海军于杭州,加镠检校太师,改镠乡里曰广义乡勋贵里,镠素所居营曰

物与军士,吾岂私之,何见咎也!”进思大惧。

岁除,画工献《钟馗击鬼图》,倧以诗题图上,进思见之大悟,知倧将杀己。

是夕拥卫兵废倧,囚于义和院,迎俶立之,迁倧于东府。

俶历汉、周,袭封吴越国王,赐玉册、金印。

世宗征淮南,诏俶攻常、宣二州以牵李景,俶治国中兵以待。

景闻周师将大举,乃遣使安抚,境上皆戒严。

苏州候吏陈满不知景使,以谓朝廷已克诸州,遣使安抚矣,亟言于俶,请举兵以应。

俶相国吴程遽调兵以出,相国元德昭以为王师必未渡淮,与程争于俶前,不可夺。

程等攻常州,果为景将柴克宏所败,程裨将邵可迁力战,可迁子死马前,犹战不顾,程等仅以身免。

周师渡淮,俶乃尽括国中丁民益兵,使邵可迁等以战船四百艘、水军万七千人至于通州以会期。

吴越自唐末有国,而杨行密、李昪据有江淮。

吴越贡赋,朝廷遣使,皆由登、莱泛海,岁常飘溺其使。

显德四年,诏遣左谏议大夫尹日就、吏部郎中崔颂等使于俶,世宗谕之曰:“朕此行决平江北,卿等还当陆来也。”

五年,王师征淮,正月克静海军,而日就等果陆还。

世宗已平淮南,遣使赐俶兵甲旗帜、橐驼羊马。

钱氏兼有两浙几百年,其人比诸国号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敛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鸡鱼卵鷇,必家至而日取。

每笞一人以责其负,则诸案史各持其簿列于廷;凡一簿所负,唱其多少,量为笞数,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犹积数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胜其苦。

又多掠得岭海商贾宝货。

当五代时,常贡奉中国不绝。

及世宗平淮南,宋兴,荆、楚诸国相次归命,俶势益孤,始倾其国以事贡献。

太祖皇帝时,俶尝来朝,厚礼遣还国,俶喜,益以器服珍奇为献,不可胜数。

太祖曰:“此吾帑中物尔,何用献为!”

太平兴国三年,诏俶来朝,俶举族归于京师,国除。

其后事具国史。

呜呼!天人之际,为难言也。

非徒自古术者好奇而幸中,至于英豪草窃亦多自托于妖祥,岂其欺惑愚众,有以用之欤?

盖其兴也,非有功德渐积之勤,而黥髡盗贩,倔起于王侯,而人亦乐为之传欤?

考钱氏之始终,非有德泽施其一方,百年之际,虐用其人甚矣,其动于气象者,岂非其孽欤?

是时四海分裂,不胜其暴,又岂皆然欤?

是皆无所得而推欤?

术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欤?

镠世兴灭,诸书皆同,盖自唐乾宁二年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有两浙,至皇朝太平兴国三年国除,凡八十四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越世家第七-译文

钱镠,字具美,是杭州临安人。

临安里中有一棵大树,钱镠小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树下玩耍,他坐在大石头上指挥孩子们排成队伍,号令很有章法,孩子们都敬畏他。

到了成年,他不务正业,不喜欢从事生产,靠贩卖私盐为生,甚至做起了盗贼。

县里的录事钟起有几个儿子,他们和钱镠一起喝酒赌博,钟起曾经禁止他的儿子们和钱镠来往,但儿子们大多偷偷跟着钱镠玩。

豫章有个擅长占卜的人,看到牛斗星之间有王气。牛斗星对应钱塘地区,于是他来到钱塘。占卜结果显示王气在临安,于是他来到临安,以相术为名隐藏在集市中,暗中寻找那个人。

钟起和这个术士关系很好,术士私下对钟起说:“占卜显示你们县里有贵人,我在集市中找不到他,看你的面相也很尊贵,但还不足以担当这个贵气。”

钟起于是设宴,召集了所有的贤士豪杰聚会,暗中让术士一一观察,结果发现没有一个人能担当这个贵气。

术士经过钟起家时,正好钱镠从外面回来,见到钟起,转身就跑,术士看到钱镠,大吃一惊,说:“这才是真正的贵人!”

钟起笑着说:“这是我邻居家的钱生。”

术士叫钱镠过来,仔细打量他,然后对钟起说:“你的贵气,是因为这个人。”

于是术士安慰钱镠说:“你的骨相非同寻常,希望你自爱。”

然后术士和钟起告别,说:“我寻找这个人,并不是为了什么私欲,只是想验证我的术法。”

第二天,术士就离开了。

钟起从此放任他的儿子们和钱镠来往,并且经常接济钱镠的贫困。

钱镠擅长射箭和使用长矛,还稍微懂一些图谶纬书。

唐乾符二年,浙西的副将王郢发动叛乱,石鉴镇的将领董昌招募乡兵讨伐叛贼,任命钱镠为偏将,击败了王郢。

当时,黄巢的军队已经有几千人,攻掠浙东,到了临安,钱镠说:“现在我们的兵力少,而贼兵多,难以用武力抵挡,应该用奇兵截击他们。”

于是他和二十名精锐士兵埋伏在山谷中,黄巢的先锋部队经过险要地带时都是单骑前进,钱镠用伏弩射杀了他们的将领,黄巢的军队大乱,钱镠带领精锐士兵冲杀,斩首数百人。

钱镠说:“这只能暂时用一下,等他们的大部队来了,我们怎么抵挡?”

于是他带兵赶往八百里,八百里是个地名,他告诉路边的老妇人说:“如果有人问起,你就说:‘临安的军队驻扎在八百里了。’”

黄巢的军队到了,听到老妇人的话,不知道八百里是个地名,说:“刚才十几个士兵都打不过,何况八百里呢!”

于是急忙带兵离开。

都统高骈听说黄巢不敢侵犯临安,非常赞赏钱镠,召董昌和钱镠一起到广陵。

过了很久,高骈没有讨伐叛贼的意思,董昌等人不被重用,于是辞别返回,高骈任命董昌为杭州刺史。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董昌于是把各县的兵力编为八都,任命钱镠为都指挥使,成及为靖江都将。

中和二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和董昌有矛盾,刘汉宏派他的弟弟刘汉宥和都虞候辛约,屯兵在西陵。

钱镠率领八都兵渡过江,偷取了敌军的军号,袭击了他们的营地,营中一片混乱,于是放火烧了营地,刘汉宥等人逃跑。

刘汉宏又派将领黄珪、何肃屯兵在诸暨、萧山,钱镠都攻破了他们。

钱镠和刘汉宏相遇,交战,大败刘汉宏,杀了何肃和辛约。

刘汉宏换上便服,拿着切肉刀逃跑,追兵追上他,刘汉宏说:“我是厨师。”

举起刀给追兵看,于是逃过一劫。

四年后,唐僖宗派中使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下诏让董昌和刘汉宏停战,但两人都不奉诏。

刘汉宏派他的将领硃褒、韩公玫、施坚实等人带领水军屯兵在望海。

钱镠从平水出发,成及在夜里率领奇兵在曹娥埭击败了硃褒等人,进军屯兵在丰山,施坚实等人投降,于是攻破了越州。

刘汉宏逃到台州,台州刺史抓住刘汉宏,把他送到钱镠那里,钱镠在会稽斩杀了刘汉宏,并灭了他的家族。

钱镠于是上奏让董昌代替刘汉宏的位置,自己则留在杭州。

光启三年,钱镠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董昌为越州观察使。

这一年,毕师鐸囚禁了高骈,淮南大乱,六合镇的将领徐约攻取了苏州。

润州的牙将刘浩驱逐了他的主帅周宝,周宝逃到常州,刘浩推举度支催勘官薛朗为帅。

钱镠派都将成及、杜棱等人攻打常州,抓住了周宝,钱镠以军礼迎接他,把他安置在樟亭,周宝因病去世。

杜棱等人进攻润州,驱逐了刘浩,抓住了薛朗,剖开他的心脏来祭奠周宝。

然后钱镠派他的弟弟钱钅求攻打徐约,徐约败逃入海,被追杀。

唐昭宗任命钱镠为杭州防御使。

当时,杨行密和孙儒争夺淮南,与钱镠在苏州、常州之间交战。

过了很久,孙儒被杨行密杀死,杨行密占据了淮南,攻取了润州,钱镠也攻取了苏州和常州。

唐朝将越州的威胜军升格,任命董昌为节度使,封为陇西郡王;杭州的武胜军,任命钱镠为都团练使,成及为副使。

成及字弘济,和钱镠一起参与攻讨,很多计谋都出自成及,钱镠还把女儿嫁给了成及的儿子成仁琇。

钱镠于是任命杜棱、阮结、顾全武等人为将校,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为宾客。

景福二年,钱镠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

乾宁元年,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年,越州的董昌反叛。

董昌一向愚昧,不能决断事务,处理民间诉讼时,用骰子来决定胜负,胜的一方就是有理的。

妖人应智王温、巫婆韩媪等人用妖言迷惑董昌,献上鸟兽作为符瑞。

牙将倪德儒对董昌说:“从前有谣言说罗平鸟主宰越人的祸福,民间很多人都画它的形象来祈祷,看您的名字和图画很像。”

于是拿出图画给董昌看。

董昌非常高兴,于是自称皇帝,国号罗平,改元顺天。

他把军队分为两军,中军穿黄色衣服,外军穿白色衣服,衣服上写着“归义”二字。

副使黄竭极力劝诫董昌,认为这样做不可行,董昌大怒,派人杀了黄竭,拿着他的头来,骂道:“这个贼辜负了我的好意,明知道三公的位置他不肯做,却自己找死!”

然后把黄竭的头扔进了厕所。

董昌于是写信告诉钱镠,钱镠将董昌的反叛情况上报朝廷。

唐昭宗下诏削去董昌的官爵,封钱镠为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

钱镠说:“董氏对我有恩,我不能立刻讨伐他。”

于是带兵三万驻扎在迎恩门,派他的宾客沈滂去劝董昌改过自新。

董昌用二百万钱犒赏军队,抓住应智等人送到军中,自己请求待罪,钱镠于是撤兵。

董昌再次拒绝命令,派他的将领陈郁、崔温等人屯兵在香严、石侯,向杨行密求援,杨行密派安仁义去救董昌。

钱镠派顾全武攻打董昌,斩杀了崔温。

董昌所用的将领徐珣、汤臼、袁邠都是庸人,不懂军事,遇到顾全武就败退。

董昌的侄子董真,骁勇善战,顾全武等人攻打他,一年多都没能攻克。

董真和他的副将刺羽有矛盾,刺羽诬陷他,董昌杀了董真,军队于是大败。

顾全武抓住董昌,带回杭州,走到西小江时,董昌对左右说:“我和钱公一起从乡里起家,我曾经是大将,现在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呢!”

左右的人都哭了,董昌于是瞪大眼睛大喊,投水而死。

唐昭宗派宰相王溥镇守越州,王溥请求将越州交给钱镠,于是将威胜军改为镇东军,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中书令,赐予铁券,赦免九次死罪。

钱镠到越州接受任命,回到钱塘治理,称越州为“东府”。

光化元年,将镇海军移到杭州,加封钱镠为检校太师,将钱镠的家乡改名为广义乡勋贵里,钱镠平时居住的军营称为

物资和军士,我怎么会私自占有,为何要责备我!”进思非常害怕。

年终时,画工献上《钟馗击鬼图》,倧在图上题诗,进思看到后恍然大悟,知道倧要杀自己。

当晚,进思率领卫兵废黜了倧,将他囚禁在义和院,迎立俶为王,并将倧迁到东府。

俶历经汉、周两朝,继承封为吴越国王,被赐予玉册和金印。

世宗征讨淮南时,诏令俶攻打常、宣二州以牵制李景,俶整顿国内军队准备迎战。

李景听说周军将大举进攻,便派遣使者安抚,边境上全部戒严。

苏州候吏陈满不知道李景的使者,以为朝廷已经攻克各州,派遣使者安抚,急忙向俶报告,请求出兵响应。

俶的相国吴程立即调兵出征,相国元德昭认为朝廷军队必定还未渡过淮河,与吴程在俶面前争论,但无法改变决定。

吴程等人攻打常州,果然被李景的将领柴克宏击败,吴程的副将邵可迁奋力作战,邵可迁的儿子战死在他马前,但他仍然不顾一切地战斗,吴程等人仅以身免。

周军渡过淮河后,俶便征召国内所有壮丁补充兵力,派邵可迁等人率领四百艘战船和一万七千水军前往通州会合。

吴越自唐末建国,而杨行密、李昪占据江淮。

吴越的贡赋和朝廷派遣的使者,都经由登州、莱州渡海,每年常有使者因海难而溺亡。

显德四年,世宗诏令派遣左谏议大夫尹日就、吏部郎中崔颂等人出使吴越,世宗对他们说:“朕此行必定平定江北,你们回来时应当走陆路。”

显德五年,朝廷军队征讨淮河,正月攻克静海军,尹日就等人果然从陆路返回。

世宗平定淮南后,派遣使者赐予俶兵甲、旗帜、骆驼、羊马等物资。

钱氏占据两浙近百年,其人民相比其他国家显得怯弱,而风俗喜好奢侈,贪图享乐,自钱镠时代起,常常对百姓征收重税以满足奢侈生活,甚至连鸡、鱼、蛋等都要每天从百姓家中征收。

每当鞭打一人以追讨欠债时,各案史都会拿着账簿站在朝廷上;每一本账簿所记录的欠债,都会唱出其数额,根据数额决定鞭打的次数,依次唱名并鞭打,欠债少的人也要挨几十鞭,欠债多的人甚至要挨上百鞭,百姓苦不堪言。

他们还经常掠夺岭海商人的珍宝货物。

在五代时期,吴越经常向中原朝廷进贡。

等到世宗平定淮南,宋朝兴起,荆、楚等国相继归顺,俶的势力更加孤立,开始倾尽国力向宋朝进贡。

太祖皇帝时,俶曾来朝见,太祖以厚礼相待并送他回国,俶非常高兴,进献了更多的器物、服饰和珍宝,数量多得无法计算。

太祖说:“这些都是我国库中的东西,何必再献给我呢!”

太平兴国三年,太祖诏令俶来朝见,俶带领全族归顺京师,吴越国被废除。

之后的事情都记录在国史中。

唉!天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难以言说。

不仅自古以来那些术士喜欢猎奇并侥幸言中,就连那些草莽英雄也常常假借妖祥之事,难道他们是为了欺骗愚弄大众,还是有什么别的用意呢?

他们的兴起,并非因为积累了功德,而是像那些黥面的罪犯和盗贼一样,突然从平民崛起为王侯,而人们也乐于传颂他们的故事。

考察钱氏的兴衰,他们并没有对一方百姓施以德泽,反而在百年间对百姓极为残暴,那些天象的变化,难道不是他们的罪孽所致吗?

当时天下四分五裂,暴政横行,难道都是这样吗?

这些都是无法考证而推测的吗?

术士的预言,不中的多,中的少,但人们却特别喜欢谈论那些言中的预言。

钱镠的兴衰,各书的记载都一致,自唐乾宁二年担任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兼有两浙之地,到宋朝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国被废除,共八十四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越世家第七-注解

钱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他在唐末乱世中崛起,最终建立了吴越国,成为一方诸侯。

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是钱镠的故乡,也是吴越国的政治中心之一。

牛斗: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位于北方。古人常以星象占卜吉凶,牛斗间有王气被认为是有王者之兆。

图纬:古代的一种占卜术,结合天文、地理、历法等知识,用于预测吉凶祸福。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曾率领起义军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失败被杀。

八百里: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附近,钱镠曾在此设伏击败黄巢军。

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唐末五代时为越州,是吴越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罗平鸟:传说中的神鸟,唐末越州民间有关于罗平鸟的谣言,董昌借此自称皇帝,国号罗平。

铁券:古代皇帝赐予功臣的特权凭证,持有者可以免除一定的罪责,甚至免死。

衣锦营:钱镠的故乡,后升为衣锦城,象征其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荣耀。

凌烟阁:唐代为表彰功臣而设立的阁楼,钱镠图形被绘于其上,象征其功勋卓著。

衣锦山:原名石鉴山,因钱镠的功绩而改名,象征其荣耀。

功臣山:原名大官山,因钱镠的功绩而改名,象征其功臣地位。

衣锦将军:钱镠对其幼时所戏大木的称呼,象征其童年与功成名就的联系。

吴越王:钱镠的封号,象征其在吴越地区的统治地位。

玉册:古代帝王册封诸侯或功臣的文书,钱镠获赐玉册,象征其地位的尊贵。

金印:古代帝王赐予诸侯或功臣的印信,钱镠获赐金印,象征其权力的合法性。

还乡歌:钱镠所作,表达其衣锦还乡的喜悦与荣耀。

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堂,钱镠在衣锦军立生祠,象征其功绩与民望。

尚父:古代对功勋卓著的长者的尊称,钱镠被册尊为尚父,象征其德高望重。

玉带:古代贵族的装饰品,钱镠喜好玉带,象征其尊贵与品味。

名马:古代贵族的坐骑,钱镠喜好名马,象征其英雄气概。

吴越国王: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君主,钱镠及其后代,他们在浙江地区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国。

宫殿:钱镠将其居所改名为宫殿,象征其王权的确立。

朝:钱镠将其府邸改名为朝,象征其政权的合法性。

忠献:钱佐的谥号,象征其忠诚与贡献。

钟馗击鬼图: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驱鬼之神,常被描绘为捉鬼的形象。此图象征着驱邪避凶,常用于新年时悬挂以祈求平安。

玉册、金印:古代帝王赐予诸侯或功臣的册封文书和印章,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权力。

世宗:指后周世宗柴荣,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改革,试图统一中国。

淮南:指中国历史上的淮南地区,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

常、宣二州:指常州和宣州,位于今江苏省和安徽省。

李景:五代时期南唐的君主,与吴越国常有冲突。

邵可迁:吴越国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古代为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

显德四年: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对应公元957年。

太祖皇帝: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对应公元978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越世家第七-评注

《钱镠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的传记,记载了他从幼年到建立吴越国的历程。钱镠的成长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自幼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虽然年轻时曾为盗贼,但最终凭借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一方诸侯。

钱镠的军事才能在他对抗黄巢起义军时得到了充分展现。他善于运用奇兵,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黄巢军的进攻。尤其是在八百里设伏一战中,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心理战术,使黄巢军误以为临安有重兵把守,从而不战而退。这一战不仅展现了钱镠的军事智慧,也为他在唐末乱世中崛起奠定了基础。

钱镠的政治智慧在他处理与董昌的关系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董昌曾是钱镠的上司,但后来因愚昧无知,被妖人蛊惑,自立为帝。钱镠在得知董昌反叛后,并没有立即出兵讨伐,而是先以恩义相劝,表现出他对旧主的尊重。然而,当董昌执迷不悟时,钱镠果断出兵,最终平定了叛乱。这一过程中,钱镠既展现了他的仁义之心,也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果断与决断。

钱镠的统治时期,吴越国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他重视水利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他还注重文化教育,招揽了许多文人墨客,如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为吴越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钱镠作为吴越国的开国君主,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在政治和文化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传记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成长与奋斗,也反映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文本主要记载了钱镠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吴越国的兴衰历程。钱镠作为吴越国的开国君主,其功绩与荣耀贯穿全文。从衣锦营的升格到衣锦城、衣锦山的命名,再到《还乡歌》的创作,无不体现其衣锦还乡的荣耀与自豪。钱镠的功绩不仅体现在军事上的胜利,如击败康儒、平定徐绾叛乱等,还体现在其政治智慧上,如与杨行密的联姻、接受梁太祖的封号等。

钱镠的后代,如元瓘、钱佐、钱俶等,虽然继承了吴越国的王位,但他们的统治并不如钱镠那般稳固。元瓘虽然善抚将士、好儒学,但其奢僭的性格导致了宫室火灾与自身的病狂。钱佐年少即位,虽然通过果断的军事行动赢得了诸将的服从,但其统治时间短暂,未能彻底稳定吴越国的局势。钱俶即位后,与旧将胡进思的矛盾激化,预示着吴越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文本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割据与政权更迭。钱镠及其后代的统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吴越国的独立与繁荣,但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挑战。文本中多次提到钱镠与中原政权的互动,如接受梁太祖的封号、遣使贡献等,反映了吴越国在中原政权与地方割据之间的微妙平衡。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本以简洁的笔法勾勒出了钱镠及其后代的形象。钱镠的英雄气概、政治智慧与衣锦还乡的荣耀,通过具体的史实与细节得以生动展现。而其后代的统治则通过一系列事件与冲突,揭示了吴越国内部的矛盾与危机。文本中的《还乡歌》更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钱镠对故乡的深情与功成名就的自豪。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本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钱镠及其后代的统治,不仅是吴越国历史的缩影,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兴衰规律。文本中提到的衣锦城、衣锦山、功臣山等地名的变迁,以及钱镠与中原政权的互动,都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地理、政治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特别是钱俶与后周世宗的关系。文中提到的《钟馗击鬼图》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驱邪避凶的普遍需求。钱俶的统治策略和对外战争,如与南唐的冲突,显示了小国在强邻环伺下的艰难处境。

文中还提到了吴越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如重税和奢侈的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吴越国的最终灭亡。钱俶的投降和吴越国的并入宋朝,标志着五代十国时期的结束和宋朝的统一。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吴越国的兴衰,也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南方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通过对钱俶和吴越国的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

艺术特色方面,文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钟馗击鬼图》的使用,增强了文本的文化深度和历史感。同时,通过对战争和政治斗争的详细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生动叙述能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越世家第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07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