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成年后放弃科举,专注于游历考察,足迹遍及中国16个省区。
年代: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全书共60余万字,记录了徐霞客30余年的旅行见闻,内容涵盖地理、地貌、水文、风俗等。他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山川河流,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不仅是地理学经典,也是文学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滇中花木记-原文
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杜鹃为最。
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省城推重者,城外太华寺。城中张石夫所居朵红楼楼前,一株挺立三丈余,一株盘垂几及半亩。垂者丛枝密干,下覆及地,所谓柔枝也;又为分心大红,遂为滇城冠。
山鹃一花具五色,花大如山茶,闻一路迤西,莫盛于大理、永昌境。
花红,形与吾地同,但家食时,疑色不称名,至此则花红之实,红艳果不减花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滇中花木记-译文
云南中部的花木都非常奇特,其中以山茶花、山鹃和杜鹃最为出色。
山茶花的花朵比碗还大,花瓣紧密地聚合成球状,其中以分心、卷边、软枝的品种最为上等。在省城昆明,城外太华寺的山茶花最受推崇。城中张石夫所居住的朵红楼前,有一株山茶花高达三丈多,另一株枝条盘垂,覆盖面积近半亩。垂下的枝条密集,覆盖到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柔枝;而且这株山茶花是分心大红的品种,因此成为昆明城中最有名的山茶花。
山鹃花一朵花上有五种颜色,花朵大小与山茶花相当。据说从昆明往西一路走去,山鹃花在大理和永昌地区最为繁盛。
花红这种水果,形状与我们家乡的相似,但在家中食用时,总觉得颜色与名字不符。到了这里,花红的果实红艳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花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滇中花木记-注解
滇中:指中国云南省中部地区,以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著称。
山茶: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大而美丽,是中国传统的观赏植物。
山鹃杜鹃:杜鹃花的一种,花色丰富,常见于山地,是云南的特色花卉之一。
太华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历史悠久,是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中心。
朵红楼:文中提到的张石夫的居所,以其建筑风格和花卉景观著称。
大理:云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以白族文化和自然风光闻名。
永昌:古代地名,今云南省保山市,历史上是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滇中花木记-评注
本文通过对滇中地区花木的描写,展现了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美景。文章首先提到山茶和山鹃杜鹃,这两种花卉在云南地区尤为著名,不仅因为它们的美丽,还因为它们象征着云南的自然和文化特色。山茶花的大而美丽,尤其是那些分心、卷边、软枝的品种,被视为上品,这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花卉的审美标准,也体现了云南地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珍视。
文中提到的太华寺和朵红楼,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标志,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太华寺作为佛教寺庙,代表了云南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而朵红楼则以其独特的建筑和花卉景观,展现了云南民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此外,文章通过对大理和永昌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云南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的文化多样性。大理和永昌不仅是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更是白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这些地方的花卉景观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云南独特的文化景观。
最后,文章通过对花红的描述,巧妙地对比了云南与作者所在地的花卉差异,不仅展示了云南花卉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云南自然美景的深刻印象和高度评价。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也加深了读者对云南花卉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滇中花木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示了云南的自然美景,也深刻反映了云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文章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