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四

作者: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成年后放弃科举,专注于游历考察,足迹遍及中国16个省区。

年代: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全书共60余万字,记录了徐霞客30余年的旅行见闻,内容涵盖地理、地貌、水文、风俗等。他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山川河流,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不仅是地理学经典,也是文学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四-原文

二十四日晨餐后,仍渡西南门大溪候车夫,久之发,已上午矣。

南十里,新田铺。其处山势渐开,正在西华山之南,回望诸岩突兀,俱并成一山,只有高下,无复剖裂之痕矣。

又十里,饭于联桂铺。

又二十里,过马鞍山为横石铺,于是复入山谷。

又四里,逾一岭,下宿于申命地。其地南对应天山,为张真人上清宫入山始境,其曰“申命”者,正对“应天”而言也。

是夜,逆旅主人乌姓为余言:“此南去上清二十五里,而西去仙岩只二十里,若既至上清而去仙岩,亦二十里。不若即由此向仙岩而后上清也。”余善之,遂定计,明日分静闻同车一辆待我于上清,余以轻囊同顾仆西从间道向仙岩。

主人复言:“仙岩之西十五里有马祖岩。在安仁界。其岩甚胜,但先趋仙岩亦复稍迂,不若竟竟,直接赴马祖,转而东,由仙岩、龙虎以尽上清为最便。”余益善之。

二十五日平明,饭而发。雨丝丝下,不为止。遂别静闻,彼驱而南,余趋而西。

四里,至章源。

四里,过一小岭,至桃源。

又过一小岭,二里至石底。

过水二重,俱有桥,三里,至连塘。

过一小岭。

二里,过一桥。

又二里,铁垆坂。

又三里,过香炉峰。其峰回亘三叠,南面直剖而下,中有一凹,结佛庐于上。时雨大作,竟不及登。

香炉峰西即为安仁东界,于是又涉饶州境矣。

三里,简堂源。

过一里,雨狂甚,衣内外淋漓。

三里,过新岩脚,而不知岩之在上也。

从其东峡穿而北入,见其西崖下俱有横亘之岩,飞瀑交洒于上,心知已误,因避雨岩间,剖橘柚为午餐。

已而令顾仆先探其北,不见影响既看不到又听不到。

复还探其南,见南崖有户掩竹间,以为是无误矣,亟出而趋其上。

岩虽高敞,盘亘山半,然石粗窍直,无宛转玲珑之致。

时已知其为新岩,非旧岩也,且岩僧虽具餐,观其意惟恐客不去,余遂亟出,趋下山。

又踯躅雨中,西一里,转而北入山峡。

峡口巨石磊落,高下盘峙,深树古藤,笼罩其上,甚有雅致。

由峡而入,其崖东西并峙,北连南豁,豁处即峡口,而连处其底也。

马祖岩在左崖之半,〔即新岩背。〕其横裂一窍亦大约如新岩,而僧分两房,其狗窦猪栏,牛宫马栈,填塞更满。

余由峡底登岩南上,时雨未已,由岩下行,玉溜交舞于外,玉帘环映于前,仰视重岩叠窦之上,栏栅连空,以为妙极。

及登之,则秽臭不可向迩接近,皆其畜埘shí窝之所,而容身之地,面墙环堵,黑暗如狱矣。

时余衣甚湿,日且就昏,其南房方聚众作法法事,拒客不纳,北房亦尤而效之,求一卧不可得。

彷徨既久,寒冽殊甚,强索卧石龛之间。

令僮以所赍jī携带米具就炊,始辞无薪,既以细米易,而成粥竟不见粒米也。

二十六日平明起,再以米炊,彼仍以细米易,姑餐而即行。

仍从北连处下,令顾仆先出峡门之口,余独转上西崖。

其岩亦横裂如马祖,而无其深,然亦无其填塞诸秽趣也。

从岩畔直趋而南,路断处辄为开凿,既竭走完岩端,〔崖壁峻立,不可下瞰,〕忽有洞透峡而出。

既越洞西,遂分两道,一道循崖而北,一道循崖而南,两崖并夹,遂成一线。

线中东崖之下,复裂为岩,亦横如马祖,而清净幽渺,忽有霄壤之异。

岩外之崖,与对崖俱下坠百仞,上插千尺,俱不合如咫,而中亦横裂,邃幽深若重楼。

惟极北则豁然,以为可通外境,而豁处天光既辟,地险弥悬,削崖穹壁,莫可下上,洵实在是自然之幽阻,非所称别有天地者耶?

复还至洞门分道处,仰其上层,飞石平出,可以上登而又高无可攀。

从其南道转峰侧而上,则飞阁高悬,莫可攀跻,另辟一境矣。

时顾仆候余峡下已久,乃穿透腹之洞,仍东出崖端,欲觅道下峡口,不可得;循旧沿崖抵北连处下,则顾仆见余久不出,复疾呼而至矣。

遂与同出峡口,东南四里,过南吉岭。

遥望东面乱山横翠,骈耸其北者,为排衙石,最高;斜突其南者,为仙岩,最秀;而近瞰岭下,一石尖插平畴,四面削起者,为碣石,最峭。

下岭,即见大溪自东而来,直逼岭脚,〔其溪发源沪溪,由上清而下。〕乃从溪北溯溪,东南四里,至碣石下。

则其石仰望穹然,虽渐展而阔,然削立愈甚,有孤柱撑天之状。

其下有碣石村,是为安仁东南界;渡溪南为沥水,山溪上居民数十家,于是复属贵溪矣。

又东五里,直抵排衙石之西,是为渔搪。

渔塘居民以造粗纸为业,其地东临大溪。

循溪西南行一里,为蔡坊渡,遂止宿焉。

二十七日蔡坊渡溪东一里,龙虎观。

观后一里,水帘洞。

南出山五里,兰车渡。

三里,南镇宫。

北行东转一里,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长。

东一里,真人府。

南渡溪五里,越一岭,曰胡墅。

西南七里,曰石冈山,金谿县东界也,是入抚州境。

又三里曰淳塘,又五里曰孔坊,俱江姓,宿。

二十八日由孔坊三里,郑陀岭。

七里,连洋铺。

十里,葛坊。

十里,青田铺。

有石梁水,出邓埠。

十里,茅田,即往抚州道。

下一岭为五里桥,水始西向许湾桥,南有庵,旁有阁,为迎送之所。

东南入金谿城。

城径二里,由东出西,其北门为抚州道。

城外东北为黄尖岭,即出金处,《志》所称金窟山。

在城东五里。

其西为茵陈岭,有冈西走,即五里北分水之冈矣。

金窟山之东南,环绕城南者,曰朱干山。

即翠云山,翠云寺在焉。

今名朱干。

自金窟、茵陈,北东南三面

环城,所云“锦绣谷”也。

惟西南少缺,小水沿朱干西去,而下许湾始胜舟云。

朱于之南有山高耸,亦自东北绕而南,为刘阳寨、牟弥岭,其东为沪溪,西为金谿之大塘山,疑即《志》所称梅峰也。

又南为七宝山。

二十九日发自大塘。

对大塘者,东为牟弥顶大山也。

南十里为南岳铺,又西南十里为贾源,又五里为清江源。

沿江西南,五里为后车铺,饭。

又南十里为界山岭。一名韩婆寨。

下岭二里,为沪溪分道。

又二里为大坪头,水始南流。

又四里为横坂铺。

五里,七星桥。

又五里,潭树桥。

十里,梧桐隘。

揭阳无渡,到建昌东门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四-译文

二十四日早晨吃完饭后,仍然渡过西南门的大溪等待车夫,等了很久才出发,已经是上午了。

向南走了十里,到达新田铺。那里的山势逐渐开阔,正好在西华山的南面,回头望去,许多岩石突兀,都连成一座山,只有高低之分,不再有分裂的痕迹。

又走了十里,在联桂铺吃饭。

又走了二十里,经过马鞍山到达横石铺,于是又进入山谷。

又走了四里,翻过一座山岭,下山后住在申命地。这个地方南面正对着应天山,是张真人上清宫进入山区的起点,之所以叫“申命”,正是对应“应天”而言。

当晚,旅馆的主人乌姓对我说:“从这里向南到上清有二十五里,而向西到仙岩只有二十里,如果到了上清再去仙岩,也是二十里。不如从这里直接去仙岩,然后再去上清。”我觉得他说得对,于是决定明天让静闻和我一起坐车在上清等我,我带着轻便的行李和顾仆从西边的小路去仙岩。

主人又说:“仙岩的西边十五里处有马祖岩。在安仁界内。那个岩洞非常壮观,但如果先去仙岩再绕过去,稍微有点绕路,不如直接去马祖岩,然后向东,经过仙岩、龙虎山,最后到上清,这样最方便。”我觉得他说得更有道理。

二十五日天刚亮,吃完饭就出发了。雨丝绵绵,没有停的意思。于是告别静闻,他向南走,我向西走。

走了四里,到达章源。

又走了四里,翻过一座小山岭,到达桃源。

又翻过一座小山岭,走了二里到达石底。

过了两重水,都有桥,走了三里,到达连塘。

翻过一座小山岭。

走了二里,过了一座桥。

又走了二里,到达铁垆坂。

又走了三里,经过香炉峰。这座山峰蜿蜒曲折,南面直直地剖开,中间有一个凹处,上面建了一座佛寺。当时雨下得很大,竟然没能登上去。

香炉峰的西边就是安仁的东界,于是又进入了饶州境内。

走了三里,到达简堂源。

走了一里,雨下得非常大,衣服内外都湿透了。

走了三里,经过新岩脚,却不知道岩洞在上面。

从东边的峡谷穿过去向北走,看到西边的崖下都有横亘的岩石,飞瀑从上面洒下来,心里知道自己走错了路,于是在岩洞里避雨,剖开橘子柚子当午餐。

然后让顾仆先去北边探路,结果什么也没看到也没听到。

又回到南边探路,看到南边的崖上有门掩在竹林间,以为没有走错,赶紧出去往上走。

岩洞虽然高大宽敞,盘踞在山腰,但石头粗糙,没有婉转玲珑的感觉。

当时已经知道这是新岩,不是旧岩,而且岩洞里的僧人虽然准备了饭,但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很怕客人不走,我于是赶紧出来,下山去了。

又在雨中徘徊,向西走了一里,转而向北进入山峡。

峡口巨石堆积,高低错落,深树古藤笼罩在上面,非常有雅致。

从峡谷进去,两边的崖壁东西对峙,北边连着南边豁开,豁口就是峡口,而连接的地方是峡谷的底部。

马祖岩在左边崖壁的半腰,〔就是新岩的背面。〕它的横裂口也大致像新岩,但僧人分成两间房,狗窝猪栏、牛棚马栈,填塞得更加满。

我从峡谷底部登上岩洞的南边,当时雨还没停,从岩洞下行,外面的玉溜飞舞,前面的玉帘环绕,仰视重岩叠窦之上,栏栅连空,觉得非常美妙。

等到登上去,却发现污秽臭气难闻,都是牲畜的窝,容身的地方,四面环墙,黑暗得像监狱一样。

当时我的衣服很湿,天也快黑了,南边的房间正在聚众做法事,拒绝客人进入,北边的房间也效仿,想找个地方躺下都不行。

徘徊了很久,寒冷刺骨,勉强在石龛之间找了个地方躺下。

让仆人用带来的米具做饭,开始说没有柴火,后来用细米换了,结果煮出来的粥竟然看不到一粒米。

二十六日天刚亮就起来,再次用米做饭,对方仍然用细米换,勉强吃了点就出发了。

仍然从北边连接的地方下去,让顾仆先出峡口,我独自转上西边的崖壁。

这个岩洞也像马祖岩一样横裂,但没有那么深,也没有那么多污秽的东西。

从岩洞旁边直接向南走,路断了就开凿,走完岩洞的顶端,〔崖壁陡峭,无法俯瞰,〕忽然有一个洞穿过峡谷出来。

过了洞的西边,就分成了两条路,一条沿着崖壁向北,一条沿着崖壁向南,两边的崖壁夹在一起,形成了一条线。

线中东边的崖壁下,又裂开了一个岩洞,也像马祖岩一样横裂,但清净幽深,忽然有了天壤之别。

岩洞外的崖壁,和对面的崖壁都下坠百仞,上插千尺,几乎合在一起,中间也横裂,深邃得像重楼。

只有最北边豁然开朗,以为可以通到外面,但豁口处天光一开,地势更加险峻,削崖穹壁,无法上下,实在是自然的幽阻,难道不是所谓的别有天地吗?

又回到洞门分道的地方,仰视上层,飞石平出,可以登上去但又高得无法攀爬。

从南边的路转到山峰侧面上去,飞阁高悬,无法攀爬,另辟了一个境界。

当时顾仆在峡谷下等了我很久,于是穿过腹部的洞,仍然从东边的崖壁出来,想找路下到峡口,找不到;沿着原来的路沿崖壁走到北边连接的地方下去,顾仆见我很久没出来,又急忙呼喊我。

于是和他一起出峡口,向东南走了四里,过了南吉岭。

远远望去,东面乱山横翠,北边并列高耸的是排衙石,最高;南边斜突的是仙岩,最秀美;而近看岭下,一块尖石插在平地上,四面削起的是碣石,最陡峭。

下岭后,就看到大溪从东边流来,直逼岭脚,〔这条溪发源于沪溪,从上清流下来。〕于是从溪北溯溪而上,向东南走了四里,到达碣石下。

这块石头仰望起来非常高大,虽然逐渐展开变宽,但削立得更加厉害,像一根孤柱撑天。

石头下面有碣石村,是安仁的东南界;渡过溪南是沥水,山溪上有几十户人家,于是又属于贵溪了。

又向东走了五里,直接到达排衙石的西边,这里是渔搪。

渔塘的居民以造粗纸为业,这个地方东临大溪。

沿着溪向西南走了一里,到达蔡坊渡,于是住下了。

二十七日从蔡坊渡溪向东走了一里,到达龙虎观。

观后一里,是水帘洞。

向南出山五里,到达兰车渡。

走了三里,到达南镇宫。

向北走,向东转一里,渡过溪就是上清街,这条街很长。

向东走了一里,到达真人府。

向南渡过溪五里,翻过一座山岭,叫胡墅。

向西南走了七里,到达石冈山,是金谿县的东界,进入了抚州境内。

又走了三里叫淳塘,又走了五里叫孔坊,都是江姓人家,住下了。

二十八日从孔坊走了三里,到达郑陀岭。

走了七里,到达连洋铺。

走了十里,到达葛坊。

走了十里,到达青田铺。

有石梁水,发源于邓埠。

走了十里,到达茅田,就是去抚州的路。

下一座岭是五里桥,水开始向西流向许湾桥,南边有座庵,旁边有座阁,是迎送的地方。

向东南进入金谿城。

城径二里,从东到西,北门是去抚州的路。

城外东北是黄尖岭,就是出金的地方,《志》上称为金窟山。

在城东五里。

西边是茵陈岭,有山冈向西延伸,就是五里北分水的山冈了。

金窟山的东南,环绕城南的是朱干山。

就是翠云山,翠云寺在那里。

现在叫朱干。

从金窟、茵陈,北东南三面

环绕着城市的地方,就是人们所说的“锦绣谷”。

只有西南方向稍微有些缺口,一条小河沿着朱干向西流去,到了下许湾才开始适合行船。

朱干的南边有一座高耸的山,也是从东北方向绕过来向南延伸,形成了刘阳寨和牟弥岭,山的东边是沪溪,西边是金谿的大塘山,我怀疑这就是《志》中所说的梅峰。

再往南就是七宝山。

二十九日从大塘出发。

大塘的东边是牟弥顶大山。

向南走十里是南岳铺,再向西南走十里是贾源,再走五里是清江源。

沿着江向西南走五里是后车铺,在那里吃了饭。

再向南走十里是界山岭,也叫韩婆寨。

下了岭走二里,就到了沪溪的分岔路口。

再走二里是大坪头,水从这里开始向南流。

再走四里是横坂铺。

走五里是七星桥。

再走五里是潭树桥。

走十里是梧桐隘。

揭阳没有渡口,于是到了建昌东门住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四-注解

申命地:位于中国江西省,是道教名山龙虎山的一部分,因正对‘应天山’而得名,是张真人上清宫入山的起始点。

应天山:位于江西省的一座山,与‘申命地’相对,具有重要的道教文化意义。

上清宫:道教的重要宫观之一,位于江西省龙虎山,是道教天师道的发源地之一。

仙岩:位于江西省龙虎山的一处著名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遗迹而闻名。

马祖岩:位于江西省安仁县的一处著名岩洞,以其壮观的岩壁和道教文化遗迹而著称。

香炉峰:位于江西省的一座山峰,因其形状似香炉而得名,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其丰富的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金谿县:位于江西省的一个县,历史上以产金闻名,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抚州:位于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锦绣谷:指环城周围景色如锦绣般美丽的地方,常用来形容风景秀丽的山谷。

朱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古代某条河流或道路的名称。

许湾:地名,位于朱干西侧,水势较大,适合船只航行。

刘阳寨:地名,位于朱干南侧的山脉中,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山寨或村落。

牟弥岭:地名,位于刘阳寨附近的山岭,可能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

沪溪:地名,位于牟弥岭东侧,可能是一条溪流的名称。

金谿:地名,位于牟弥岭西侧,可能是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

大塘山:地名,位于金谿地区,可能是《志》中所称的梅峰。

七宝山:地名,位于大塘山南侧,可能是一个以七宝命名的山峰。

南岳铺:地名,位于大塘南十里处,可能是古代的一个驿站或村落。

贾源:地名,位于南岳铺西南十里处,可能是古代的一个水源地或村落。

清江源:地名,位于贾源南五里处,可能是清江的发源地。

后车铺:地名,位于清江源西南五里处,可能是古代的一个驿站或休息点。

界山岭:地名,位于后车铺南十里处,又名韩婆寨,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山寨或地理分界线。

沪溪分道:地名,位于界山岭下二里处,可能是沪溪的分流处。

大坪头:地名,位于沪溪分道南二里处,水势开始向南流。

横坂铺:地名,位于大坪头南四里处,可能是古代的一个驿站或村落。

七星桥:地名,位于横坂铺南五里处,可能是一座以七星命名的桥梁。

潭树桥:地名,位于七星桥南五里处,可能是一座以潭树命名的桥梁。

梧桐隘:地名,位于潭树桥南十里处,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关隘或险要之地。

揭阳:地名,位于梧桐隘附近,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城市或地区。

建昌:地名,位于揭阳东门附近,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城市或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四-评注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散文,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西省龙虎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遗迹。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录了作者从申命地出发,经过仙岩、马祖岩、香炉峰等地,最终到达抚州的行程。通过对沿途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龙虎山地区的壮丽山川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

文章开篇即点明了行程的起点——申命地,并通过对山势的描写,展现了龙虎山的雄伟壮丽。作者在描述山势时,运用了‘突兀’、‘高下’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山峦的险峻和层次感。随后,作者通过对联桂铺、马鞍山等地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龙虎山地区的自然美景。

在描写仙岩和马祖岩时,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岩洞的形态和结构,还通过对岩洞内外的对比,揭示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作者在描写马祖岩时,特别提到了岩洞内的‘狗窦猪栏,牛宫马栈’,这些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岩洞内的生活场景,也反映了道教文化与当地民俗的融合。

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香炉峰、金谿县、抚州等地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龙虎山地区的自然美景和道教文化遗迹。作者在描写香炉峰时,特别提到了‘回亘三叠’的山势和‘结佛庐于上’的景观,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香炉峰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融。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龙虎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不仅注重细节的刻画,还通过对景物的对比和象征意义的揭示,深化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本文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也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段古代旅行者的行程,从环城的锦绣谷出发,经过多个地名,最终到达建昌东门。文本中提到的地名多为古代的地理标志,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锦绣谷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而沿途的地名则体现了古代地理知识的丰富和细致。

文本中的地名如朱干、许湾、刘阳寨、牟弥岭等,不仅具有地理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地名可能是古代村落、山寨、驿站或关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交通、军事和经济状况。例如,界山岭又名韩婆寨,可能是一个古代的山寨,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

文本中的地名还反映了古代地理命名的特点,如七宝山、七星桥、潭树桥等,这些地名往往以自然景观或传说故事命名,体现了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七宝山可能因山中藏有七种宝物而得名,七星桥则可能因桥梁形状或附近星象而得名。

此外,文本中的行程描述也反映了古代旅行者的生活状态。从大塘出发,经过多个驿站和村落,最终到达建昌东门,展现了古代旅行者的艰辛和毅力。沿途的地名如后车铺、横坂铺等,可能是古代旅行者休息和补给的地方,反映了古代交通网络的发达和旅行的频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段地理行程的描述,更是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画卷。通过对地名的详细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地理知识、交通状况、军事防御、经济生活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同时,文本中的地名命名方式也反映了古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89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