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四

作者: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成年后放弃科举,专注于游历考察,足迹遍及中国16个省区。

年代: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全书共60余万字,记录了徐霞客30余年的旅行见闻,内容涵盖地理、地貌、水文、风俗等。他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山川河流,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不仅是地理学经典,也是文学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四-原文

初十日雨虽止而泞甚。

自万岁桥北行十里,为新桥铺,有路自东南来合。想桂阳县之支道也。

又北十里为郴州之南关。

郴水东自山峡,曲至城东南隅,折而北径城之东关外,则苏仙桥横亘其上。九洞,甚宏整。

至是雨复大作,余不暇入城,姑饭于溪上肆中,乃持盖为苏仙之游。

随郴溪西岸行,一里,度苏仙桥,随郴溪东岸行,东北二里,溪折西北去,乃由水经东上山。

入山即有穹碑,书“天下第十八福地”。

由此半里,即为乳仙宫。丛桂荫门,清流界道,有僧乘宗出迎客。

余以足袜淋漓,恐污宫内,欲乘势先登山顶,与僧为明日期。

僧以茶笋出饷,且曰:“白鹿洞即在宫后,可先一探。”

余急从之。由宫左至宫后,则新室三楹,掩门未启。

即排推开门以入,石洞正当楹后,崖高数丈,为楹掩,俱不可见,洞门高丈六,止从楹上透光入洞耳。

洞东向,皆青石迸裂,二丈之内,即成峡而入,已转东向,渐洼伏黑隘,无容匍伏矣。

成峡处其西石崖倒垂,不及地者尺五,有嵌裂透漏之状。

正德五年,锡邑秦太保金时,以巡抚征龚福全,勒石于上。

又西有一隙,侧身而进,已转南下,穿穴匍伏出岩前,则明窦也。

复从楹内进洞少憩,仍至前宫别乘宗,由宫内右登岭,冒雨北上一里,即为中观。

观门甚雅,中有书室,花竹翛xiáo自由自在然,乃王氏者,亦以足污未入。

由观右登岭,冒雨东北一里半,遂造其顶。

有大路由东向迓入即延伸者,乃前门正道;有小路北上沉香石、飞升亭,为殿后路。

余从小径上,带湿谒苏仙,僧俗谒仙者数十人,喧处于中,余向火炙衣,自适其适,不暇他问也。

郴州为九仙二佛之地,若成武丁之骡冈在西城外,刘僭之刘仙岭在东城外,佛则无量,智俨廖师也,俱不及苏仙,故不暇及之。

十一日与众旅饭后,乃独游殿外虚堂。

堂三楹,上有诗扁环列,中有额,名不雅驯,不暇记也。

其堂址高,前列楼环之,正与之等。

楼亦轩敞,但未施丹垩è白,已就欹裂,其外即为前门,殿后有寝宫玉皇阁,其下即飞升亭矣。

是早微雨,至是微雨犹零,仍持盖下山。

过中观,入谒仙,觅僧遍如,不在。

入王氏书室,折蔷薇一枝,下至乳源宫,供仙案间。

乘宗仍留茶点,且以仙桃石馈余,余无以酬,惟劝其为吴游,冀他日备云水一供耳。

宫中有天启初邑人袁子训雷州二守。碑,言苏仙事甚详。

言仙之母便县人,便即今永兴。

有浣于溪,有苔成团绕足者再四,感而成孕,生仙于汉惠帝五年即公元前177年五月十五。

母弃之后洞中,即白鹿洞。

明日往视,则白鹤覆之,白鹿乳之,异而收归。

长就学,师欲命名而不知其姓,令出观所遇,遇担禾者以草贯鱼而过,遂以苏为姓,而名之曰耽。

尝同诸儿牧牛羊,不突不扰,因各群畀之,无乱群者,诸儿又称为牛师。

事母至孝,母病思鱼脍kuài细肉,仙行觅脍,不宿而至。

母食之喜,问所从得,曰:“便。”

便去所居远,非两日不能返,母以为欺。

曰:“市脍时舅氏在旁,且询知母恙,不日且至,可验。”

舅至,母始异之。

后白日奉上帝命,随仙官上升于文帝三年七月十五日。

母言:“儿去,吾何以养?”

乃留一柜,封识甚固,曰:“凡所需,扣柜可得。第必不可开。”

指庭间橘及井曰:“此中将大疫,以橘叶及井水愈之。”

后果大验。

郡人益灵异之,欲开柜一视,母从之,有只鹤冲去,此后扣柜不灵矣。

母逾百岁,既卒,乡人仿佛见仙在岭哀号不已。

郡守张邈往送葬,求一见仙容,为示半面,光彩射人。

又垂空出只手,绿毛巨掌,见者大异。

自后灵异甚多,俱不暇览。

第所谓“沉香石”者,一石突山头,予初疑其无谓,而镌字甚古,字外有履迹痕,则仙人上升遗迹也。

所谓“仙桃石”者,石小如桃形,在浅土中,可锄而得之,峰顶及乳仙洞俱有,磨而服之,可已治愈心疾,亦橘井之遗意也。

传文甚长,略识一二,以征本末云。

还过苏仙桥,从溪上觅便舟,舟过午始发,乃过南关,入州前,复西过行台前,仍出南关。

盖南关外有十字口,市肆颇盛,而城中甚寥寂。

城不大,而墙亦不甚高。

郴之水自东南北绕,其山则折岭横其南而不高,而高者皆非过龙之脊。

午后,下小舟,东北由苏仙桥下,顺流西北去,六十里达郴口。

时暮色已上,而雨复至,恐此北晚无便舟,而所附舟连夜往程口,遂随之行。

郴口则郴江自东南,耒水自正东,二水合而势始大。

〔耒水出桂阳县南五里耒山下,西北至兴宁县,胜小舟;又三十里至江东市,胜大舟,又五十里乃至此。〕

江口诸峰,俱石崖盘立,寸土无丽即附着。

《志》称有曹王寨,山极险峻,暮不及登,亦无路登也。

舟人夜鼓棹,三十里,抵黄泥铺,雨至而泊。

余从篷底窥之,外若桥门,〔心异,〕因起视,则一大石室下也。

宽若数间屋,下汇为潭,外覆若环桥,四舟俱泊其内。

岩外雨声潺潺,四鼓乃止。

雨止而行,昧爽达程口矣。

乃登涯。

十二日晨炊于程口肆中。

程口者,《志》所称程乡水也,其地属兴宁,其水发源茶陵、酃县界。

舟溯流入,皆兴宁西境。

十五里为郴江,又进有中远山,又名钟源。

为无量佛现生地,土人夸为名山。

又进,则小舟尚可溯流三日程,逾高脚岭则茶陵道矣。

若兴宁县治,则自东江市而上三十里乃至也。

程乡水西入郴江,其处煤炭大舟鳞

次,以水浅尚不能发。

上午,得小煤船,遂附之行。

程口西北,重岩若剖,夹立江之两涯,俱纯石盘亘,倏左倏右,〔色间赭黑,〕环转一如武夷。

所附舟敝甚而无炊具,余揽山水之胜,过午不觉其馁饥饿。

又二十里,过永兴县。

县在江北,南临江岸,以岸为城,舟过速不及停。

已而得一小舟,遂易之,就炊其间。

饭毕,已十五里,为观音岩。

岩在江北岸,西南下瞰江中,有石崖腾空,上覆下裂,直滨江流。

初倚其足,叠阁两层,阁前有洞临流,中容数人。

由阁右悬梯直上,袅空挂蝀dōng即虹,上接崖顶,透隙而上,覆顶之下,中嵌一龛,观世音像在焉。

岩下江心,又有石狮横卧中流,昂首向岩,种种绝异。

下舟又五里,有大溪自南来注,是为森口。

〔乃桂阳州龙渡以东诸水,东合白豹水,至此入耒江。〕

又北五里,泊于柳州滩,借邻舟拖楼以宿。

是晚素魄指月亮独莹,为三月所无,而江流山色,树影墟灯,远近映合,苏东坡承天寺夜景不是过也。

永兴以北,山始无回崖突石之观,第夹江逶迤耳。

十三日平明过舟,行六十五里,过上堡市。

有山在江之南,岭上多翻砂转石,是为出锡之所。

山下有市,煎炼成块,以发客焉。

其地已属耒阳,盖永兴、耒阳两邑之中道也。

已过江之北,登直钓岩。

岩前有真武殿、观音阁,东向迎江。

而洞门瞰江南向,当门石柱中垂,界为二门,若连环然。

其内空阔平整。

其右隅裂一窍,历磴而上,别为邃幽深室。

其左隅由大洞深入,石窍忽盘空而起,东迸一隙,斜透天光;其内又盘空而起,若万石之钟,透顶直上,天光一围,圆若明镜,下堕其中,仰而望之,直是井底观天也。

是日风水俱利,下午又九十里,抵耒阳县南关。

耒水经耒阳城东直北而去,群山至此尽开,绕江者惟残冈断陇而已。

耒阳虽有城,而居市荒寂,衙廨颓陋。

由南门入,经县前,至东门登城,落日荒城,无堪极目。

下城,出小东门,循城外江流,南至南关入舟。

是夜,色尤皎,假火贾舡中舱宿焉。

十四日五鼓起,乘月过小舟,顺流而北,晨餐时已至排前,行六十里矣。

小舟再前即止于新城市,新城去衡州陆路尚百里,水路尚二百余里,适有煤舟从后至,遂移入其中而炊焉。

又六十里,午至新城市,在江之北,阛堵甚盛,亦此中大市也,为耒阳、衡阳分界。

时南风甚利,舟过新城不泊,余私喜冣jù同“聚”日之力尚可兼程百五十里。

已而众舟俱止涯间,问之,则前湾风逆,恐有巨浪,欲候风止耳。

时余蔬米俱尽,而囊无一文,每更一舟,辄欲速反迟,为之闷闷。

以刘君所惠一方,就村妇易米四筒。

日下舂,舟始发。

乘月随流六十里,泊于相公滩,已中夜矣,盖随流而不棹也。

按,耒阳县四十里有相公山,为诸葛武侯驻兵地,今已在县西北,入衡阳境矣,滩亦以相公名,其亦武侯之遗否耶?

新城之西,江忽折而南流,十五、六里而始西转,故水路迂曲再倍于陆云。

十五日昧爽行,西风转逆,云亦油然。

上午甫六十里,雷雨大至,舟泊不行。

既午,带雨行六十里,为前吉渡,舟人之家在焉,复止不行。

时雨止,见日影尚高,问陆路抵府止三十里,而水倍之,遂度西岸登陆而行。

陂陀高下,沙土不泞。

十里至陡林辅,则泥淖不能行矣,遂止宿。

郴东门外江滨有石攒耸,宋张舜民铭为窊樽。

至窊樽之迹不见于道,而得之于此,聊以代渴。

城东山下有泉,方圆十余里,其旁石壁峭立,泉深莫测,是为钴鉧泉。

永州之钴鉧潭不称大观,遂并此废食,然钴鉧实在于此,而柳州姑借名永州;窊樽实在于道,而舜民姑拟象于此耳。

全州有钴鉧潭,亦子厚所命。

永州三溪:浯溪为元次山所居,在祁阳。

愚溪为柳子厚所谪贬居地,在永。

濂溪为周元公所生,在道州。

而浯溪最胜。

鲁公之磨崖,千古不朽;石镜之悬照,一丝莫遁隐匿。

有此二奇,谁能鼎足!

郴之兴宁有醽醁línglù泉、程乡水,皆以酒名,一邑而有此二水擅名千古。

晋武帝荐醽酒于太庙。

《吴都赋》:“飞轻觞而酌醽醁”。

程水甘美出美酒,刘香云:“程乡有千日酒,饮之至家而醉,昔尝置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同醽醁酒献焉。”

今酒品殊劣,而二泉之水,亦莫尚焉。

浯溪之“吾”有三,愚溪之“愚”有八,濂溪之“濂”有二。

有三与八者,皆本地之山川亭岛也。

“濂”则一其所生在道州,一其所寓在九江,相去二千里矣。

元次山题朝阳岩诗:“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

其岩在永州南潇水上,其时尚未合于湘。

次山身履其上,岂不知之,而一时趁笔随意下笔,千古遂无正之者,不几令潇、湘易位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四-译文

初十这天,雨虽然停了,但地面非常泥泞。

从万岁桥向北走十里,到了新桥铺,有一条路从东南方向过来汇合。我猜想这是桂阳县的支路。

再往北走十里,就到了郴州的南关。

郴水从东边的山峡流出,蜿蜒到城的东南角,然后转向北,经过城的东关外,苏仙桥横跨其上。桥有九个洞,非常宏伟整齐。

这时雨又下得很大,我来不及进城,只好在溪边的店铺里吃了饭,然后撑着伞去游览苏仙。

沿着郴溪的西岸走了一里,过了苏仙桥,再沿着郴溪的东岸走,向东北走了二里,溪水转向西北流去,我便从水边向东上山。

一进山就看到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写着“天下第十八福地”。

从这里走半里,就到了乳仙宫。宫门前有茂密的桂树,清清的溪水从路边流过,有个叫乘宗的和尚出来迎接客人。

我的鞋袜都湿透了,怕弄脏宫内,想趁机先登上山顶,和和尚约好明天再来。

和尚拿出茶和竹笋招待我,还说:“白鹿洞就在宫后,你可以先去探探。”

我赶紧跟着他。从宫左边走到宫后,看到三间新房子,门关着没开。

我推开门进去,石洞正好在房子后面,崖壁有几丈高,被房子遮住了,什么都看不见,洞门高一丈六,只有从房顶上透进一些光。

洞朝东,全是青石裂开的,两丈之内,就变成峡谷,进去后转向东,渐渐低洼黑暗,狭窄得无法匍匐前进。

峡谷的西边石崖倒垂,离地不到一尺五,有裂缝透光的样子。

正德五年,锡邑的秦太保金时,以巡抚的身份征讨龚福全,在石头上刻了字。

再往西有一条缝隙,侧身进去,转向南,穿过洞穴匍匐到岩前,是个明亮的洞口。

我又从房子里进洞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回到前宫和乘宗告别,从宫内右边登上山岭,冒着雨向北走了一里,就到了中观。

观门很雅致,里面有书房,花竹自由自在地生长,是王氏的,我也因为脚脏没进去。

从观右边登上山岭,冒着雨向东北走了一里半,就到了山顶。

有大路从东边延伸过来,是前门的正道;有小路向北通往沉香石、飞升亭,是殿后的路。

我从小路上去,带着湿气拜谒苏仙,有几十个僧人和俗人在拜仙,喧闹地聚在一起,我烤火烘干衣服,自得其乐,没空问别的。

郴州是九仙二佛的地方,像成武丁的骡冈在西城外,刘僭的刘仙岭在东城外,佛有无量、智俨、廖师等,都不如苏仙有名,所以没空去。

十一日和大家一起吃完饭后,我独自去游览殿外的虚堂。

堂有三间,上面挂着诗匾,中间有匾额,名字不雅,没空记。

堂的地基很高,前面有楼环绕,和堂一样高。

楼也很宽敞,但没涂白灰,已经倾斜开裂,外面就是前门,殿后有寝宫玉皇阁,下面就是飞升亭。

早上下了小雨,这时还在下,我撑着伞下山。

经过中观,进去拜仙,找遍如和尚,不在。

进了王氏的书房,折了一枝蔷薇,下到乳源宫,供在仙案上。

乘宗仍然留下茶点,还送了我仙桃石,我没什么可回报的,只是劝他去吴地游玩,希望他日后能备些云水供奉。

宫中有天启初年邑人袁子训雷州二守的碑,详细记载了苏仙的事。

说苏仙的母亲是便县人,便县就是现在的永兴。

她在溪边洗衣服,有苔藓成团绕着她的脚好几次,感而成孕,在汉惠帝五年五月十五日生了苏仙。

母亲把他丢在后洞中,就是白鹿洞。

第二天去看,白鹤盖着他,白鹿喂他奶,觉得奇怪就把他抱回去了。

长大后上学,老师想给他起名但不知道他的姓,让他出去看遇到什么,遇到一个挑禾的人用草穿鱼而过,于是以苏为姓,起名叫耽。

他曾经和孩子们一起放牛羊,牛羊不冲撞不扰乱,各自成群不乱,孩子们都叫他牛师。

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了想吃鱼片,他去找鱼片,不睡觉就回来了。

母亲吃了很高兴,问他从哪里弄来的,他说:“便县。”

便县离他们住的地方很远,两天都回不来,母亲以为他骗人。

他说:“买鱼片时舅舅在旁边,还问了母亲的病情,不久就会来,可以验证。”

舅舅来了,母亲才觉得奇怪。

后来他白天奉上帝的命令,随仙官在文帝三年七月十五日升天。

母亲说:“你走了,我怎么生活?”

他留下一个柜子,封得很严实,说:“凡是你需要的,敲柜子就能得到。但千万不要打开。”

他指着院子里的橘树和井说:“这里将来会有大瘟疫,用橘叶和井水可以治好。”

后来果然应验了。

郡里的人更加觉得灵异,想打开柜子看看,母亲同意了,有一只鹤飞走了,从此敲柜子就不灵了。

母亲活了一百多岁,去世后,乡里人仿佛看到苏仙在山上哀号不止。

郡守张邈去送葬,想见苏仙一面,苏仙露出半张脸,光彩照人。

又伸出一只手,绿毛巨掌,看到的人都很惊讶。

后来灵异的事情很多,都没空看。

所谓的“沉香石”,是一块突起的石头,我起初觉得没什么意思,但上面刻的字很古老,字外有脚印的痕迹,是仙人升天的遗迹。

所谓的“仙桃石”,石头像桃子一样小,埋在浅土里,可以挖出来,山顶和乳仙洞都有,磨碎服用可以治心病,也是橘井的遗意。

传说很长,我只记了一二,以证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回来经过苏仙桥,从溪上找船,船到中午才出发,经过南关,进了州前,又向西经过行台前,再出南关。

南关外有个十字路口,店铺很热闹,但城里很冷清。

城不大,城墙也不高。

郴水从东南北绕,山是折岭横在南边,不高,高的都不是过龙的脊。

午后,下了小船,从苏仙桥下向东北,顺流向西北走,六十里到郴口。

这时天色已晚,雨又下了起来,怕晚上没有船,就跟着所乘的船连夜去程口。

郴口是郴江从东南,耒水从正东,两水汇合后水势才大。

〔耒水发源于桂阳县南五里的耒山下,向西北流到兴宁县,可以行小船;再三十里到江东市,可以行大船,再五十里到这里。〕

江口的山峰,都是石崖盘立,寸土不附。

《志》上记载有曹王寨,山非常险峻,晚上来不及登,也没路登。

船夫夜里划船,三十里,到黄泥铺,下雨就停了。

我从篷底往外看,外面像桥门,〔觉得奇怪,〕就起来看,原来是一个大石室。

宽得像几间屋子,下面汇成潭,外面像环桥,四只船都停在里面。

岩外雨声潺潺,四更天才停。

雨停了就出发,天亮时到了程口。

于是上岸。

十二日早上在程口的店铺里吃了早饭。

程口就是《志》上说的程乡水,这地方属于兴宁,水发源于茶陵、酃县交界处。

船逆流而上,都是兴宁的西境。

十五里是郴江,再往前有中远山,又叫钟源。

是无量佛的出生地,当地人夸为名山。

再往前,小船还可以逆流走三天,过了高脚岭就是茶陵的路了。

兴宁县城,从东江市往上三十里就到了。

程乡水向西流入郴江,那里煤炭大船很多。

接着,因为水浅还不能出发。

上午,找到一艘小煤船,于是搭乘它前行。

程口西北方向,重岩像被剖开一样,夹立在江的两岸,都是纯石盘亘,忽左忽右,颜色间杂赭黑,环绕转弯就像武夷山一样。

所搭乘的船非常破旧而且没有炊具,我欣赏山水的胜景,过了中午也不觉得饥饿。

又走了二十里,经过永兴县。

县城在江北,南临江岸,以岸为城墙,船过得太快来不及停靠。

不久得到一艘小船,于是换乘它,在那里做饭。

吃完饭,已经走了十五里,到了观音岩。

观音岩在江北岸,西南方向俯瞰江中,有石崖腾空而起,上覆下裂,直滨江流。

起初倚靠它的脚下,叠阁两层,阁前有洞临流,中间可以容纳数人。

从阁右悬梯直上,袅空挂虹,上接崖顶,透隙而上,覆顶之下,中间嵌有一个龛,观世音像就在那里。

岩下江心,又有石狮横卧中流,昂首向岩,种种绝异。

下船又走了五里,有大溪从南面注入,这就是森口。

〔这是桂阳州龙渡以东的诸水,东合白豹水,到这里流入耒江。〕

又向北走了五里,停泊在柳州滩,借邻舟拖楼住宿。

当晚月亮特别明亮,是三月所没有的,而江流山色,树影墟灯,远近映合,苏东坡承天寺夜景也不过如此。

永兴以北,山开始没有回崖突石的景观,只是夹江逶迤而已。

十三日天亮时过船,走了六十五里,经过上堡市。

有山在江的南面,岭上多翻砂转石,这是出锡的地方。

山下有市集,煎炼成块,发卖给客人。

这地方已经属于耒阳,是永兴、耒阳两县的中道。

已经过了江的北面,登上直钓岩。

岩前有真武殿、观音阁,东向迎江。

而洞门俯瞰江南向,当门石柱中垂,界为二门,像连环一样。

里面空阔平整。

右隅裂开一个洞,历磴而上,另有一个深邃的幽室。

左隅由大洞深入,石窍忽然盘空而起,东迸一隙,斜透天光;里面又盘空而起,像万石之钟,透顶直上,天光一围,圆若明镜,下堕其中,仰而望之,简直是井底观天。

这天风水都很顺利,下午又走了九十里,抵达耒阳县南关。

耒水经耒阳城东直北而去,群山到这里都开阔了,绕江的只有残冈断陇而已。

耒阳虽然有城,但居市荒寂,衙廨颓陋。

从南门进入,经过县前,到东门登城,落日荒城,没有什么值得极目远望的。

下城,出小东门,沿着城外江流,南至南关入船。

这晚,月色特别皎洁,借火在贾船的中舱住宿。

十四日五更起床,乘月过小舟,顺流而北,早餐时已经到了排前,走了六十里。

小舟再往前就停在新城市,新城距离衡州陆路还有百里,水路还有二百余里,正好有煤船从后面来,于是转移到其中做饭。

又走了六十里,中午到了新城市,在江的北面,市集非常繁荣,也是这里的大市集,是耒阳、衡阳的分界。

当时南风很顺利,船过新城不停泊,我暗自高兴聚日之力还可以兼程一百五十里。

不久众船都停在岸边,问他们,原来是前湾风逆,恐怕有巨浪,想等风停。

当时我的蔬菜和米都用完了,而囊中一文钱也没有,每换一艘船,总是想快反而慢,为此闷闷不乐。

用刘君所赠的一方绸缎,向村妇换了四筒米。

太阳下山时,船才出发。

乘月随流走了六十里,停泊在相公滩,已经是半夜了,因为随流而不划桨。

按,耒阳县四十里有相公山,是诸葛武侯驻兵的地方,现在已经在县西北,进入衡阳境内了,滩也以相公命名,这也是武侯的遗迹吗?

新城的西面,江忽然折向南流,十五、六里后才向西转,所以水路迂曲再倍于陆路。

十五日天刚亮出发,西风转逆,云也油然。

上午刚走了六十里,雷雨大至,船停泊不行。

中午过后,带雨走了六十里,到了前吉渡,船夫的家在那里,又停下来不走。

当时雨停了,见日影还高,问陆路到府城只有三十里,而水路要加倍,于是渡到西岸登陆而行。

陂陀高下,沙土不泞。

走了十里到陡林辅,泥淖不能行,于是停下来住宿。

郴东门外江滨有石攒耸,宋张舜民铭为窊樽。

到窊樽的遗迹不见于道,而得之于此,聊以代渴。

城东山下有泉,方圆十余里,其旁石壁峭立,泉深莫测,这就是钴鉧泉。

永州的钴鉧潭不称大观,于是连这个也废弃了,然而钴鉧实际上在这里,而柳州姑且借名永州;窊樽实际上在道,而舜民姑且拟象于此。

全州有钴鉧潭,也是子厚所命名的。

永州三溪:浯溪是元次山所居,在祁阳。

愚溪是柳子厚被谪贬居的地方,在永州。

濂溪是周元公所生,在道州。

而浯溪最胜。

鲁公的磨崖,千古不朽;石镜的悬照,一丝莫遁隐匿。

有此二奇,谁能鼎足!

郴的兴宁有醽醁泉、程乡水,都以酒名,一邑而有此二水擅名千古。

晋武帝荐醽酒于太庙。

《吴都赋》:“飞轻觞而酌醽醁”。

程水甘美出美酒,刘香云:“程乡有千日酒,饮之至家而醉,昔尝置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同醽醁酒献焉。”

现在酒品很差,而二泉的水,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浯溪的“吾”有三,愚溪的“愚”有八,濂溪的“濂”有二。

有三与八者,都是本地的山川亭岛。

“濂”则一其所生在道州,一其所寓在九江,相距二千里。

元次山题朝阳岩诗:“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

这岩在永州南潇水上,当时还没有合于湘。

次山亲身到过那里,岂能不知,而一时趁笔随意下笔,千古遂无正之者,不几令潇、湘易位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四-注解

万岁桥:古代桥梁名称,位于郴州,具有重要的交通和历史意义。

新桥铺:地名,位于郴州,是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郴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湖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苏仙桥:位于郴州的古桥,因苏仙而得名,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乳仙宫:道教宫观,位于郴州,与苏仙信仰密切相关。

白鹿洞:位于乳仙宫后的石洞,传说与苏仙的出生和成长有关。

沉香石:位于苏仙山顶的石头,传说为苏仙升仙的遗迹。

仙桃石:形状如桃的石头,传说具有治愈心疾的神奇功效。

郴江:流经郴州的河流,是当地重要的水源和交通要道。

耒水:发源于桂阳县的河流,与郴江汇合后形成更大的水势。

程口:地名,位于兴宁县,是程乡水与郴江的汇合处。

兴宁:古代县名,位于今湖南省,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永兴县: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

观音岩:位于江北岸的一处著名岩石景观,因岩内有观音像而得名,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

耒阳:湖南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历史悠久,是古代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诸葛武侯: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智慧的化身。

钴鉧泉:位于永州的一处著名泉水,因水质清澈、环境幽美而闻名。

醽醁泉:位于郴州兴宁的一处著名泉水,因水质甘美,历史上曾用于酿造美酒。

程乡水:位于郴州兴宁的另一处著名泉水,同样以水质甘美、适宜酿酒而闻名。

浯溪:位于湖南省祁阳县,是元次山的故居所在地,以其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著称。

愚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是柳宗元被贬谪时的居住地,以其幽静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

濂溪:位于湖南省道县,是周敦颐的出生地,以其清澈的溪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四-评注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录了作者在郴州的旅行经历,特别是对苏仙信仰的探访。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郴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尤其是苏仙桥、乳仙宫、白鹿洞等地的宗教和文化意义。

文章开篇描述了郴州的雨景和道路状况,为后续的旅行铺垫了背景。作者在雨中前行,展现了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旅行的执着。

在乳仙宫,作者详细描写了宫内的建筑和自然环境,如‘丛桂荫门,清流界道’,展现了道教宫观的清幽和神秘。作者与僧人的互动,体现了其对宗教文化的尊重和好奇。

白鹿洞的描写充满了神秘色彩,洞内的结构和历史遗迹,如‘石洞正当楹后,崖高数丈’,展现了古代宗教场所的庄严和神圣。作者对洞内细节的观察,体现了其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苏仙的传说贯穿全文,作者通过详细的叙述,展现了苏仙的出生、成长和升仙的过程,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力量和影响。苏仙的孝道和神奇事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和神灵的崇拜。

文章结尾部分,作者描述了郴江和耒水的汇合,以及程口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展现了郴州地区的水系和交通网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尊重。

总体而言,本文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篇对郴州地区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深入探讨。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描写,展现了郴州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描绘了作者在江南水乡的旅行经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独特魅力。文中提到的永兴县、观音岩、耒阳等地,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美景,还反映了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中提到的诸葛武侯驻兵地,反映了诸葛亮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钴鉧泉、醽醁泉、程乡水等泉水,不仅以其水质甘美而闻名,还因其在历史上的酿酒用途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这些泉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浯溪、愚溪、濂溪等地,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元次山、柳宗元、周敦颐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地方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美景,还反映了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江南水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美景,还反映了这些地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这段古文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88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