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五

作者: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成年后放弃科举,专注于游历考察,足迹遍及中国16个省区。

年代: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全书共60余万字,记录了徐霞客30余年的旅行见闻,内容涵盖地理、地貌、水文、风俗等。他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山川河流,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不仅是地理学经典,也是文学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五-原文

十六日见明而炊,既饭犹久候而后明,盖以月光为晓也。

十里至路口铺,泥泞异常,过此路复平燥可行。

十里,渡湘江,已在衡〔郡〕南关之外。

入柴埠门,抵金寓,则主人已出,而静闻宿花药未归。

乃濯足偃息,旁问静闻所候内府助金,并刘明宇物,俱一无可望,盖内府以病,而刘以静闻懈弛也。

既暮,静闻乃归,欣欣以听经为得意,而竟忘留日之久。

且知刘与俱在讲堂,暮且他往,与静闻期明午当至讲所,不遑闲暇归也。

乃怅怅卧。

十七日托金祥甫再恳内司,为静闻请命而已。

与静闻同出西安门,欲候刘也。

入委巷偏僻小巷中,南转二里,至千佛庵。

庵在花药之后,倚冈临池,小而颇幽,有云南法师自如,升高座讲《法华》。

时雨花缤纷,余随众听讲。

遂饭于庵,而刘明宇竟复不至。

因从庵后晤西域僧,并衡山毗卢洞大师普观,亦以听讲至者。

下午返金寓,时余已定广右广西舟,期十八行。

是晚,祥甫兄弟与史休明、陆端甫饯余于西关肆中。

入更返寓,以静闻久留而不亟于从事,不免征色发声焉。

十八日舟人以同伴未至,改期二十早发。

余亦以未晤刘明宇,姑为迟迟。

及晤刘,其意犹欲余再待如前也。

迨下午,适祥甫僮驰至寓,呼余曰:“王内府已括诸助,数共十二金,已期一顿应付,不烦零支也。”

余直以故事往事视之,姑令静闻明晨往促而已。

十九日早过刘明宇,彼心虽急,而物仍莫措,惟以再待恳予,予不听也。

急索所留借券,彼犹欲望下午焉。

促静闻往候王,而静闻泄泄,王已出游海会、梅田等庵,因促静闻往就见之,而余与祥甫赴花药竺震上人之招。

先是,竺震与静闻游,候余至,以香秫程资馈,余受秫而返资。

竺震匍匐再三,期一往顾。

初余以十八发,固辞之。

至是改期,乃往。

先过千佛庵听讲毕,随竺震于花药,饭于小阁,以待静闻,憩啖甚久,薄暮入城。

竺震以相送至寓,以昨所返资果固掷而去。

既昏,则静闻同祥甫赍王所助游资来,共十四金。

王承奉为内司之首,向以赍奉入都,而其侄王桐以仪卫典仗,代任叔事。

虽施者二十四人,皆其门下,而物皆王代应以给。

先是,余过索刘借券,彼以措物出,竟不归焉。

二十日黎明,舟人促下舟甚急。

时静闻、祥甫往谢王并各施者,而余再往刘明宇处,刘竟未还。

竺震仍入城来送,且以冻米晾干后的熟糯米馈余,见余昨所嗜也。

余乃冒雨登舟。

久之,静闻同祥甫追至南关外,遂与祥甫挥手别,舟即解维。

三十里,泊于东阳渡,犹下午也。

是日阴雨霏霏,江涨浑浊,湘流又作一观。

而夹岸鱼厢鳞次,盖上至白坊,下过衡山,其厢以数千计,皆承流取子,以鱼苗贷四方者。

每厢摧银一两,为桂藩供用焉。

二十一日三十里,过新塘站。

又二十里,将抵松柏,忽有人亟呼岸上,而咽不成声,则明宇所使追余者也。

言明宇初肩舆来追,以身重舆迟,乃跣而驰,而令舆夫之捷足者前驱要余,刘即后至矣。

欲听其匍匐来晤于松柏,心觉不安,乃与静闻登涯逆之,冀一握手别,便可仍至松柏登舟也。

既登涯,追者言来时刘与期从江东岸行,乃渡而滨江行,十里至香炉山,天色已暮,而刘不至。

已遇一人,知其已暂憩新塘站,而香炉山下虎声咆哮,未暮而去来屏迹,居者一两家,俱以木支扉矣。

乃登山顶,宿于茅庵,卧无具,栉无梳,乃和衣而卧。

二十二日夜半雨声大作,达旦不休,乃谋饭于庵妪而行。

始五里,由山陇中行,虽枝雨之沾衣,无泥泞之妨足。

后五里,行田塍间,时方插秧,加岸壅水,泞滑殊甚。

共十里至新塘站,烟雨满江来,问刘明宇,已渡江溯流去矣。

遂亦问津西渡,始溯江岸行四里,至昔时遇难处,焚舟已不见,从涯上人家问刘踪迹,皆云无之。

又西一里,出大路口,得居人一家,再三询之,仍无前过者。

时刘无盖,而雨甚大,意刘必未能前。

余与静闻乃暂憩其家,且谋饭于妪,而令人从大道,仍还觅于渡头。

既而其妪以饭出,冷甚。

时衣湿体寒,见其家有酒,冀得热飞大白一种酒杯以敌之。

及以酒至,仍不热,乃火酒也。

余为浮两瓯,俱留以待追者。

久之,追者至,知刘既渡,即附舟上松柏,且拟更蹑予白坊驿,非速行不及。

乃持盖匍匐,路俱滑塍,屡仆屡起,因令追者先趋松柏要留刘,而余同静闻更相跌,更相诟也。

十五里过新桥,桥下乃湘江之支流,从松柏之北分流内地,至香炉对峰仍入于江者。

过桥五里,西逾一岭,又五里,出山坞,则追者同随刘之夫携茶迎余,知刘已相待松柏肆中矣。

既见,悲喜交并,亟治餐命酒。

刘意犹欲挽予,候所贷物,予固辞之。

时予所附广右舟今晨从此地开去,计穷日之力,当止于常宁河口,明日当止于归阳。

从松柏至归阳,陆路止水路之半,竟日可达,而路泞难行,欲从白坊觅骑,非清晨不可得;乃遍觅渔舟,为夜抵白坊计。

明宇转从肆中借钱百文,厚酬舟人,且欲同至白坊,而舟小不能容,及分手已昏黑矣。

二鼓,雨止月出,已抵白坊,有驿。

余念再夜行三十里可及舟,更许厚酬,令其即行,而舟人欲返守鱼厢,强之不前,余乃坚卧其中。

舟人言:“适有二舟泊下流,颇似昨所过松柏官舫。”

其舟乃广右送李道尊至湘潭者,一为送官兴收典史徐姓者所乘,一即余所附者。

第予舟人不敢呼问,余令其刺舟往视

之,曰:“中夜何敢近官舫!”

予心以为妄,姑漫呼顾行,三呼而得应声,始知犹待余于此也。

乃刺舟过舫,而喜可知矣。

二十三日昧爽,浓雾迷江,舟曲北行。

二十里,过大鱼塘,见两舟之被劫者,哭声甚哀,舟中杀一人,伤一人垂死。

于是,余同行两舫人反谢予曰:“昨不候君而前,亦当至此。至此祸其能免耶!”

始舟子以候予故,为众所诟,至是亦德色焉。

上午雾收日丽,下午蒸汗如雨。

行共六十里,泊于河洲驿。

二十四日昧爽行,已去衡入永矣。

三十里过大铺,稍折而西行;又十里,折而北行;午热如炙,五里,复转西向焉。

自大铺来,江左右复有山,如连冈接阜。

江曲而左,直抵左山,而右为旋坡;江曲而右,且抵右山,而左为回陇,若更相交代者然。

又二十五里,泊于归阳驿之下河口。

是日共行六十里,竟日皓日如烁,亦不多见也。

二十五日晓日莹然,放舟五里,雨忽至。

又南三十五里,为河背塘,又西十里,过两山隘口。

又十里,是为白水,有巡司。

复远峰四辟,一市中横,为一邑之大聚落云。

是日共行六十里,晚而后霁,泊于小河口。

小河南自山峒来,北入于湘江,小舟溯流入,可两日程,皆祁阳属也。

山峒不一,所出靛、锡、桫木最广,白水市肆,俱倚此为命,不依湘江也。

既泊,上觅戴明凡家,谢其解衣救难之患,而明凡往永不值。

二十六日舟人登市神福祀神,祝福,早餐后行。

连过山隘,共三十里,上观音滩。

风雨大至,舟人泊而享馂jùn祭神所剩食物,遂止不行。

深夜雨止风息,潇潇江上,殊可怀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五-译文

十六日,天刚亮就起来做饭,吃完饭还等了好久天才亮,原来是把月光当成了晨光。

走了十里路到了路口铺,路上泥泞不堪,过了这里路又变得干燥平坦,可以行走了。

又走了十里,渡过湘江,已经到了衡州南关的外面。

进了柴埠门,到了金寓,主人已经出去了,而静闻住在花药寺还没回来。

于是洗了脚休息,顺便打听静闻所等待的内府资助金和刘明宇的东西,结果都没有希望,因为内府生病了,而刘明宇因为静闻懈怠。

到了傍晚,静闻才回来,他因为听经感到非常得意,竟然忘了已经耽搁了很长时间。

而且知道刘明宇也在讲堂,傍晚还要去别的地方,和静闻约好明天中午到讲堂,没有时间回来。

于是心情郁闷地躺下休息。

十七日,托金祥甫再次恳求内司,为静闻请求资助。

和静闻一起出了西安门,想去等刘明宇。

走进偏僻的小巷,向南转了两里路,到了千佛庵。

庵在花药寺的后面,靠着山冈,临着池塘,虽然小但很幽静,有位云南法师自如,坐在高座上讲《法华经》。

当时花瓣像雨一样纷纷落下,我随着众人听讲。

于是在庵里吃了饭,但刘明宇竟然还是没有来。

于是从庵后见到了西域僧人,还有衡山毗卢洞的大师普观,他们也是来听讲的。

下午回到金寓,我已经定好了去广西的船,计划十八日出发。

当晚,祥甫兄弟和史休明、陆端甫在西关的店里为我饯行。

到了更晚的时候回到寓所,因为静闻久留不急着办事,不免有些生气。

十八日,船夫因为同伴还没到,改期到二十日早上出发。

我也因为没见到刘明宇,姑且再等等。

等到见到刘明宇,他的意思还是想让我再等等。

到了下午,正好祥甫的仆人跑到寓所,叫我:“王内府已经筹集了资助,一共十二两银子,已经约好一次性支付,不用零散支取了。”

我直接把这当作过去的事情看待,姑且让静闻明天早上去催促。

十九日早上去找刘明宇,他虽然心里着急,但东西还是没准备好,只是恳求我再等等,我没有答应。

急着要回借据,他还想等到下午。

催促静闻去找王内府,但静闻拖拖拉拉,王内府已经去了海会、梅田等庵,于是催促静闻去找他,而我和祥甫去花药寺赴竺震上人的邀请。

之前,竺震和静闻一起游玩,等我到了,他送了我香秫和路费,我接受了香秫但退回了路费。

竺震再三恳求,希望我能去一趟。

最初我因为十八日要出发,坚决推辞了。

现在改期了,于是去了。

先到千佛庵听完讲经,然后跟着竺震去花药寺,在小阁里吃饭,等静闻,休息了很久,傍晚进城。

竺震送我回寓所,把昨天退回去的路费硬塞给我就走了。

到了晚上,静闻和祥甫带着王内府资助的旅费来了,一共十四两银子。

王承奉是内司的首领,曾经带着贡品进京,他的侄子王桐以仪卫典仗的身份,代替他叔叔办事。

虽然资助者有二十四人,都是他的门下,但东西都是王内府代为支付的。

之前,我去要刘明宇的借据,他因为去筹钱,竟然没有回来。

二十日黎明,船夫急着催我上船。

当时静闻和祥甫去感谢王内府和其他资助者,而我又去找刘明宇,刘明宇竟然还没回来。

竺震还是进城来送我,还送了我冻米(晾干后的熟糯米),因为看到我昨天喜欢吃。

于是我冒雨上了船。

过了很久,静闻和祥甫追到南关外,于是和祥甫挥手告别,船就解缆出发了。

走了三十里,停泊在东阳渡,还是下午。

这天阴雨绵绵,江水涨得浑浊,湘江的景色又有了新的变化。

两岸的鱼厢排列得像鱼鳞一样,从上游的白坊到下游的衡山,鱼厢有几千个,都是用来捕捞鱼苗卖给四方的。

每个鱼厢要交一两银子,供桂藩使用。

二十一日走了三十里,过了新塘站。

又走了二十里,快到松柏时,忽然有人急切地在岸上喊我,声音哽咽,原来是刘明宇派来追我的人。

说刘明宇最初坐轿子来追我,因为身体重轿子慢,于是光着脚跑,让轿夫中跑得快的人先来拦我,刘明宇随后就到。

想让他爬着来松柏见我,心里觉得不安,于是和静闻上岸去迎他,希望能握个手告别,然后再回松柏上船。

上了岸,追我的人说刘明宇来的时候约定从江东岸走,于是我们渡江沿着江边走,走了十里到香炉山,天色已晚,刘明宇还没到。

已经遇到一个人,知道他在新塘站暂时休息,而香炉山下有老虎咆哮,天还没黑就没人敢来往,住在这里的只有一两户人家,都用木头支着门。

于是登上山顶,住在茅庵里,没有床具,也没有梳子,只好和衣而卧。

二十二日半夜雨声大作,一直下到天亮,于是打算在庵里的老妇人那里吃了饭再走。

开始走了五里,从山陇中走,虽然树枝上的雨水打湿了衣服,但没有泥泞妨碍走路。

后来又走了五里,走在田埂上,当时正在插秧,田埂上堆了水,泥泞滑得很。

一共走了十里到新塘站,烟雨笼罩着江面,问刘明宇,他已经渡江逆流而去了。

于是我们也问路西渡,开始沿着江岸走了四里,到了以前遇难的地方,烧毁的船已经不见了,从岸上的人家打听刘明宇的踪迹,都说没有见过。

又向西走了一里,出了大路口,找到一户人家,再三询问,还是没有见过他。

当时刘明宇没有伞,雨又很大,估计他肯定走不了多远。

我和静闻于是暂时在他家休息,打算在老妇人那里吃饭,然后让人从大路回去,再到渡口去找。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端出饭来,饭很冷。

当时衣服湿了身体很冷,看到他家有酒,希望能喝点热酒暖暖身子。

等酒端上来,还是不热,原来是火酒。

我倒了两杯,都留着等追我的人。

过了很久,追我的人来了,知道刘明宇已经渡江,就上了船去松柏,还打算再追我到白坊驿,不快点走就来不及了。

于是撑着伞爬着走,路很滑,屡次摔倒又爬起来,于是让追我的人先赶到松柏去拦刘明宇,而我和静闻互相搀扶着,互相抱怨。

走了十五里过了新桥,桥下是湘江的支流,从松柏北面分流到内地,到香炉山对面的山峰又汇入江中。

过了桥又走了五里,向西翻过一座山岭,又走了五里,出了山坞,追我的人和刘明宇的轿夫带着茶来迎接我,知道刘明宇已经在松柏的店里等我了。

见到他后,悲喜交加,赶紧准备饭菜和酒。

刘明宇还想挽留我,等他要借的东西,我坚决推辞了。

当时我搭的广右船今天早上从这里开走了,估计一天的时间,应该停在常宁河口,明天会停在归阳。

从松柏到归阳,陆路只有水路的一半,一天就能到,但路很泥泞难走,想从白坊找马骑,不一大早是找不到的;于是到处找渔船,打算晚上到白坊。

刘明宇从店里借了一百文钱,重赏船夫,还想和我一起去白坊,但船太小装不下,等到分手时天已经黑了。

二更时分,雨停了月亮出来了,已经到了白坊,那里有驿站。

我想再连夜走三十里就能赶上船,于是答应重赏,让他们马上出发,但船夫想回去守鱼厢,怎么也不肯走,我只好坚持躺在船上。

船夫说:“刚才有两艘船停在下游,很像昨天经过松柏的官船。”

那船是广右送李道尊到湘潭的,一艘是送官兴收典史徐姓的人乘坐的,一艘就是我搭的船。

只是我的船夫不敢喊话,我让他划船过去看看。

他说:“半夜里怎么敢靠近官船!”

我心里认为他在胡说,便随意呼唤顾行,呼唤了三次才得到回应,才知道他还在等我。

于是划船过去,喜悦之情可想而知。

二十三日天刚亮,浓雾笼罩江面,船向北曲折前行。

走了二十里,经过大鱼塘,看到两艘被劫的船,哭声非常悲哀,船上有一人被杀,一人重伤垂死。

于是,与我同行的两艘船上的人反而感谢我说:“昨天不等你而先走,也会到这里。到这里灾难能避免吗!”

起初船夫因为等我而被众人责骂,现在也露出了感激的神色。

上午雾散日出,下午汗水如雨。

共走了六十里,停泊在河洲驿。

二十四日天刚亮出发,已经离开衡阳进入永州。

走了三十里经过大铺,稍微转向西行;又走了十里,转向北行;中午炎热如烤,走了五里,又转向西行。

从大铺来,江的左右又有山,像连绵的丘陵。

江向左弯曲,直抵左边的山,而右边是旋坡;江向右弯曲,直抵右边的山,而左边是回陇,好像互相交替一样。

又走了二十五里,停泊在归阳驿的下河口。

这一天共走了六十里,整天阳光灿烂,也不多见。

二十五日早晨阳光明媚,开船五里,突然下雨。

又向南走了三十五里,到了河背塘,又向西走了十里,经过两山的隘口。

又走了十里,到了白水,有巡司。

远处山峰四面开阔,一个市场横在中间,是一个大聚落。

这一天共走了六十里,晚上才放晴,停泊在小河口。

小河从南边的山峒流来,向北流入湘江,小船逆流而上,可以走两天,都是祁阳的属地。

山峒不一,出产的靛青、锡、桫木最多,白水的市场都依赖这些生存,不依赖湘江。

停泊后,上岸寻找戴明凡的家,感谢他解衣救难的恩情,但明凡去了永州没有遇到。

二十六日船夫上市祭祀神灵,祝福后早餐后出发。

连续经过山隘,共走了三十里,上了观音滩。

风雨大作,船夫停泊并享用祭祀神灵剩下的食物,于是停止前行。

深夜雨停风息,江上潇潇,非常令人怀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五-注解

湘江:湘江是湖南省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流经湖南省,最终汇入洞庭湖。湘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意义,是古代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衡郡:衡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湖南省衡阳市一带。衡郡在历史上以其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活动而闻名。

柴埠门:柴埠门是古代衡阳城的一个城门,位于城南,是进出衡阳的重要通道之一。

金寓:金寓是古代衡阳城内的一处住所,可能是当时文人或官员的居所。

静闻:静闻是文中提到的一位僧人,可能与佛教活动有关,参与了听经等活动。

花药:花药是古代衡阳城内的一处地名,可能与佛教寺庙或宗教活动场所有关。

内府:内府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机构,主要负责皇室内部事务,包括财务、物资管理等。

刘明宇:刘明宇是文中的一个人物,可能与宗教或文化活动有关,参与了听经等活动。

法华:《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全称为《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强调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千佛庵:千佛庵是古代衡阳城内的一处佛教寺庙,可能是当时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

西域僧:西域僧指的是来自中国西部或中亚地区的僧人,可能与佛教的传播有关。

衡山毗卢洞大师普观:衡山毗卢洞大师普观是文中的一位佛教高僧,可能与衡山地区的佛教活动有关。

广右:广右是古代对广西地区的称呼,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壮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桂藩:桂藩是古代对广西地区的藩王或地方政权的称呼,可能与地方行政或军事管理有关。

白坊:白坊是古代衡阳地区的一个地名,可能与交通或贸易有关。

松柏:松柏是古代衡阳地区的一个地名,可能与交通或贸易有关。

香炉山:香炉山是古代衡阳地区的一座山,可能与宗教活动或自然景观有关。

新塘站:新塘站是古代衡阳地区的一个交通站点,可能与水路或陆路交通有关。

归阳:归阳是古代衡阳地区的一个地名,可能与交通或贸易有关。

常宁河口:常宁河口是古代衡阳地区的一个地名,位于湘江的支流上,可能与水路交通有关。

官舫:官方的船只,通常指官员乘坐的船。

大鱼塘:地名,位于江边,具体位置不详。

河洲驿:古代驿站名,位于河边,供官员和信使休息和换马。

衡:指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永:指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

大铺:地名,位于江边,具体位置不详。

归阳驿:古代驿站名,位于归阳,具体位置不详。

河背塘:地名,位于江边,具体位置不详。

白水:地名,位于江边,具体位置不详。

巡司:古代负责巡逻和治安的官员。

祁阳:地名,今湖南省祁阳县。

靛:一种植物染料,用于染布。

锡:一种金属,古代常用于制作器皿和工具。

桫木:一种木材,古代常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

观音滩:地名,位于江边,具体位置不详。

馂:祭祀后剩下的食物,通常分给参与者食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五-评注

这段古文选自《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徐霞客在衡阳地区的旅行经历。文中详细描述了徐霞客在衡阳的行程,包括与僧人的交往、听经、等待友人、以及最终登船离开的过程。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窥见明代衡阳地区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

首先,文中提到的宗教活动非常丰富。徐霞客在衡阳期间,多次参与佛教活动,如在千佛庵听《法华经》的讲解。这表明当时衡阳地区的佛教文化非常兴盛,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僧人和信徒。特别是提到西域僧和衡山毗卢洞大师普观,说明衡阳不仅是本地佛教活动的中心,也是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其次,文中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交通和贸易情况。徐霞客在衡阳的行程中,多次提到水路交通,如渡湘江、乘船前往广右等。湘江作为古代重要的水路通道,不仅连接了湖南与广西,也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中提到的鱼厢和鱼苗贸易,进一步说明了湘江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此外,文中还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徐霞客在衡阳期间,与多位人物有交集,如静闻、刘明宇、祥甫等。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宗教上的联系,也有经济上的往来。特别是刘明宇的反复无常,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最后,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颇具特色。徐霞客在行程中多次提到天气变化,如阴雨霏霏、江涨浑浊等,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感,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特别是香炉山的描写,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有人文活动的痕迹,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徐霞客的个人旅行经历,也反映了明代衡阳地区的宗教、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段古文选自《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徐霞客在湖南一带的旅行经历。文章以日记的形式,详细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自然景观。

首先,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危险与艰辛。例如,作者提到在大鱼塘附近看到两艘被劫的船只,船上的人哭声甚哀,甚至有人被杀或重伤。这一场景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治安的混乱,也凸显了旅途中的不确定性。

其次,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湖南地区的山水之美。作者提到江边的山峦如连冈接阜,江水曲折蜿蜒,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种描写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地理的敏锐观察。

此外,文章还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作者提到在白水市肆,人们依靠靛、锡、桫木等资源为生,反映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这种描写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后,文章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多变与无常。作者提到浓雾、烈日、暴雨等天气变化,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也反映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徐霞客在湖南一带的旅行经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文章不仅记录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是一篇值得深入研究的佳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88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