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六

作者: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成年后放弃科举,专注于游历考察,足迹遍及中国16个省区。

年代: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全书共60余万字,记录了徐霞客30余年的旅行见闻,内容涵盖地理、地貌、水文、风俗等。他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山川河流,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不仅是地理学经典,也是文学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六-原文

二十三日,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铁楼门。

过艾行可家,登堂见其母,则行可尸已觅得两日矣,盖在遇难之地下流十里之云集潭也。

其母言:“昨亲至其地,抚尸一呼,忽眼中血迸而溅我。”呜呼,死者犹若此,生何以堪!

询其所伤,云“面有两枪”。盖实为阳侯助虐,所云支解为四,皆讹传也。

时其棺停于城南洪君鉴山房之侧。洪乃其友,并其亲。

毕君甫适挟青乌至,盖将营葬也,遂与偕行。

循回雁西麓,南越冈坞,四里而至其地。

其处乱冈缭绕,间有掩关习梵之室,亦如桃花冲然,不能如其连扉接趾,而嫱寂过之。

洪君之室,绿竹当前。危冈环后,内有三楹,中置佛像,左为读书之所,右为僧爂处,而前后俱有轩可憩,庭中盆花纷列,亦幽栖净界也。

艾棺停于岭侧,亟同静闻披荆拜之。

余诵“同是天涯遇难人,一生何堪对一死”之句,洪、毕皆为拭泪。

返抵回雁之南,有宫翼然于湘江之上,乃水府殿也。

先是艾行可之弟为予言,始求兄尸不得,依其签而获之云集潭,闻之心动。

至是乃入谒之,以从荆、从粤两道请决于神,而从粤大吉。

时余欲从粤西入滇,被劫后,措资无所,或劝从荆州,求资于奎之叔者。

时奎之为荆州别驾,从此至荆州,亦须半月程,而时事不可知,故决之神。

以两处贷金请决于神,而皆不能全。两处谓金与刘。余益钦服神鉴。

盖此殿亦藩府新构,其神极灵也。

乃觅道者,俱录其词以藏之。

复北登回雁峰,饭于千手观音阁东寮,即从阁西小径下,复西入花药寺,再同觉空饭于方丈。

薄暮,由南门入。是日风和日丽,为入春第一日云。

二十四日,在金寓,觉空来顾。

下午独出柴埠门,市蒸酥,由铁楼入。

是夜二鼓,闻城上遥呐声,明晨知盗穴西城,几被逾入,得巡者喊救集众,始散去。

二十五日,出小西门,观西城被穴处。

盖衡城甚卑,而西尤敝甚,其东城则河街市房俱就城架柱,可攀而入,不待穴也。

乃绕西华门,循王墙后门后宰门外肆,有白石三块欲售。

其一三峰尖削如指,长二尺,洁白可爱;其一方竟尺,中有沟池田塍可畜水,但少假人工,次之;其一亦峰乳也,又次之。

返金寓。

是时衡郡有倡为神农之言者,谓神农、黄帝当出世,小民翕然信之,初犹以法轮寺为窟,后遂家传而户奉之。

以是日下界,察民善恶,民皆市纸焚献,一时腾哄,市为之空。

愚民之易惑如此。

二十六日,金祥甫初为予措资,展转不就。

是日忽阄,得百余金,予在寓知之,金难再辞,许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亩立券付之。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俱在金寓候银,不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六-译文

二十三日,天空晴朗,我打算去南郊,先出了铁楼门。

经过艾行可的家,进屋见到他的母亲,得知艾行可的尸体已经找到两天了,原来是在遇难地下游十里的云集潭。

他的母亲说:“昨天我亲自到那里,抚摸着尸体呼唤他,突然他的眼睛里喷出血来溅到我身上。”唉,死者尚且如此,活着的人怎么承受得了!

询问他受伤的情况,说是“脸上有两处枪伤”。原来是被阳侯助纣为虐,所说的被肢解成四块,都是误传。

当时他的棺材停放在城南洪君鉴山房的旁边。洪君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亲戚。

毕君甫正好带着青乌来,准备安排葬礼,于是我和他一起前往。

沿着回雁峰的西麓,向南越过山冈和山谷,走了四里路到达那里。

那里山冈错落,中间有一些闭关修行的房间,也像桃花冲一样,但不像那里门挨着门,脚挨着脚,而是更加幽静。

洪君的房间,前面有绿竹环绕。后面是高耸的山冈,里面有三间房,中间放着佛像,左边是读书的地方,右边是僧人做饭的地方,前后都有小亭子可以休息,院子里摆满了盆花,也是一个幽静的居所。

艾行可的棺材停在山岭旁边,我赶紧和静闻一起拨开荆棘去祭拜。

我念诵着“同是天涯遇难人,一生何堪对一死”的句子,洪君和毕君都擦着眼泪。

回到回雁峰的南边,有一座宫殿矗立在湘江之上,那是水府殿。

之前艾行可的弟弟告诉我,最初找不到他哥哥的尸体,后来根据签文在云集潭找到了,听到这些我心里很感动。

于是我去拜谒水府殿,请求神明决定是从荆州还是从广东出发,结果从广东出发是大吉。

当时我打算从广东西部进入云南,但被抢劫后,没有资金,有人劝我从荆州走,向奎的叔叔借钱。

当时奎是荆州的别驾,从那里到荆州,也需要半个月的路程,而时局不明朗,所以请求神明决定。

我请求神明决定从两处借钱,结果两处都不能完全借到。两处指的是金和刘。我更加佩服神明的明察。

原来这座水府殿也是藩府新建的,神明非常灵验。

于是我去找道士,把神明的指示记录下来保存。

再次向北登上回雁峰,在千手观音阁的东寮吃饭,然后从阁西的小路下去,再向西进入花药寺,和觉空一起在方丈处吃饭。

傍晚,从南门进城。那天风和日丽,是入春的第一天。

二十四日,我在金寓,觉空来看我。

下午我独自出了柴埠门,买了蒸酥,从铁楼门进入。

那天晚上二更时分,听到城上远远传来喊叫声,第二天早上才知道盗贼在西城挖了洞,差点翻墙进来,幸亏巡逻的人喊叫召集众人,盗贼才散去。

二十五日,我出了小西门,去看西城被挖洞的地方。

原来衡阳城的城墙很低,尤其是西边的城墙更加破旧,东城的河街市房都靠着城墙架柱子,可以攀爬进去,不需要挖洞。

于是我绕到西华门,沿着王墙后门后宰门外的店铺,看到有三块白石要卖。

其中一块三峰尖削如手指,长二尺,洁白可爱;另一块方方正正,中间有沟渠和田间小路可以蓄水,但需要稍微加工一下,次之;还有一块也是山峰形状,再次之。

我回到金寓。

当时衡阳郡有人宣扬神农的言论,说神农和黄帝即将出世,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最初以法轮寺为据点,后来家家户户都供奉起来。

据说神农在这一天下凡,察看百姓的善恶,百姓都买纸烧献,一时间热闹非凡,市场上纸都被买空了。

老百姓如此容易被迷惑。

二十六日,金祥甫最初为我筹钱,但一直没有成功。

那天突然抽签,得到了一百多两银子,我在寓所知道了这件事,金祥甫难以再推辞,答应借我二十两银子,我用二十亩田租立了字据给他。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我都在金寓等银子,没有出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六-注解

铁楼门:古代城市的一种城门,通常设有铁制的门扇,用于防御。

艾行可:文中提到的遇难者,其尸体在云集潭被发现。

云集潭:地名,位于遇难地点的下游十里处,艾行可的尸体在此被发现。

阳侯: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此处指水神助长了灾难。

洪君鉴山房:洪君的住所,位于城南,艾行可的棺材停放在此。

青乌: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此处可能指某种吉祥的象征。

回雁峰:地名,位于衡阳,因传说大雁南飞至此而回得名。

水府殿:位于湘江之上的宫殿,供奉水神,文中提到其神极灵。

奎之叔:文中提到的荆州别驾,奎之的叔父。

神农、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帝王,神农氏教民耕种,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法轮寺:文中提到的寺庙,初为神农之言的传播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六-评注

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衡阳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文中提到的艾行可的遇难及其家属的悲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通过对洪君鉴山房和水府殿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文中还提到了衡郡民众对神农、黄帝出世的迷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现象,如市纸焚献等,揭示了古代社会民众的信仰心理和对神灵的依赖。同时,文中对衡城的地理环境和建筑特点的描述,如西城的卑敝和东城的河街市房,为我们了解古代城市的布局和防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如被劫后措资无所,以及通过神灵来决定行动方向等,这些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神灵指引的依赖。整体而言,本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为研究古代社会、宗教、民俗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888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