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丽江纪略

作者: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成年后放弃科举,专注于游历考察,足迹遍及中国16个省区。

年代: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全书共60余万字,记录了徐霞客30余年的旅行见闻,内容涵盖地理、地貌、水文、风俗等。他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山川河流,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不仅是地理学经典,也是文学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丽江纪略-原文

丽江名山牯冈、辇果,俱与腊罗相近。

东北界。

胡股、必烈,俱丽江北界番名。

甲戌岁(公元1634年),先有必烈部下管鹰犬部落,得罪必烈番主,遁居界上,剽窃为害。

其北胡股贩商,与西北大宝法王往来之道,皆为其所中阻。

乙亥公元1635年秋,丽江出兵往讨之。

彼先以卑辞骄其师,又托言远遁,丽人信之,遂乘懈返袭,丽师大败。

丽自先世雄视南服,所往必克,而忽为所创,国人大愤,而未能报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丽江纪略-译文

丽江的名山牯冈和辇果,都与腊罗地区相邻。

东北边界。

胡股和必烈,都是丽江北部边界的番族名称。

在甲戌年(公元1634年),必烈的部下管理鹰犬部落的人,得罪了必烈的番族首领,逃到边界上,进行抢劫和破坏。

北部的胡股商贩,与西北的大宝法王往来的道路,都被他们阻断了。

乙亥年(公元1635年)秋天,丽江出兵去讨伐他们。

对方先用谦卑的言辞让丽江的军队骄傲,又假称已经远逃,丽江人相信了,于是趁他们松懈时反击,丽江的军队大败。

丽江自古以来在南方的地位很高,所向披靡,但这次突然被击败,国人都非常愤怒,但未能报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丽江纪略-注解

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历史上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风光著称。

牯冈、辇果:丽江地区的山名,具体位置和特征不详,但与腊罗相近,可能位于丽江的东北边界。

腊罗:可能是指丽江地区的一个部落或地名,具体不详。

胡股、必烈:丽江北界的番族部落名称,具体历史和文化背景不详。

管鹰犬部落:必烈番主下属的一个部落,主要负责狩猎和管理猎犬,可能与狩猎文化有关。

大宝法王:可能是指藏传佛教中的一位高级宗教领袖,与丽江地区的宗教交流有关。

乙亥: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对应公元1635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丽江纪略-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17世纪丽江地区的一段历史事件,涉及丽江与周边番族部落的冲突。文本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丽江地区在明朝末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以及丽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首先,文本提到的牯冈、辇果、腊罗等地名,反映了丽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这些地名的存在,说明了丽江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其次,胡股、必烈等番族部落的提及,揭示了丽江北界的民族构成。这些番族部落与丽江的纳西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如文本中提到的管鹰犬部落与必烈番主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军事冲突。

再次,大宝法王的出现,暗示了丽江地区与藏传佛教的联系。丽江作为纳西族的聚居地,其文化与藏传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宗教文化的交流可能对丽江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文本描述的丽江出兵讨伐番族部落的事件,反映了丽江在明朝末期的军事力量和政治野心。然而,丽江军队的失败也暴露了其军事策略的不足和对外部威胁的应对不力。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影响了丽江的政治稳定,也对其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丽江地区在17世纪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为我们理解丽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丽江纪略》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88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