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毕沅(1730年—1797年),清代史学家、官员,主持编撰《续资治通鉴》。他以博学多才著称,致力于史学研究和文献整理。
年代:编撰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续资治通鉴》共220卷,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续作,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按编年体例编写,内容详实,是研究宋、元历史的重要文献。它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十二-原文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
春,正月,壬午朔,诣玉清昭应宫太初殿,奉表上玉皇大天帝圣号;遂奉安刻玉天书于宝符阁,塑御像冠服立侍。帝升阁,备登歌,酌献;还,御崇德殿受贺,大赦天下。缘河、淮南、两浙民田经水灾者,悉蠲其税。
乙酉,辽主如瑞鹿原。
丙戌,命耶律世良再伐德寽勒部。
庚寅,宴近臣于会灵观,以玉清昭应宫奏告礼毕也。
甲午,命兵部侍郎、修国史赵安仁等知礼部贡举。帝览诸道贡举人数减于常岁,因曰:“外郡官吏未体朕意邪?比者诏命累下,但戒其徇私;若能精择寒俊,虽多何害!”是岁,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所试卷,付之集书吏录本,诸司供帐,内侍二人监焉。命京官校对,用两京奉使印讫,复送封印院,始送知举官考校。
丁酉,辽主猎马兰淀。
戊戌,徙棣州城。
先是河北转运使李士衡、张士逊等言:“河流高于州城者太馀。朝命累年役兵修固,盖念徙城重劳民力。而去冬盛寒,尚有冲注,若冻解,必致决溢,为患滋深。今请于州之北七十里阳信县界地名八方寺。即高阜改筑州治,以今年捍堤军士助役,则永久之利。”诏可,令权度支判官张绩、内侍押班周文质乘传与士衡、士逊等同莅其事,三月而役成。时故城积粮甚多,或者病其难徙;士逊视濒河数州方歉食,即计其馀以贷民,期来岁输新治,公私便之。
先是河决棣州,知天雄军寇准请徙州滳河,命孙冲按视,还言:“徙州动民,亦未免治堤,不若塞河为便。”遂以冲知棣州。自秋至春凡四决,皆塞之。至是徙州阳信,冲坐事为使者论奏,徙知襄州;复上疏论徙州非便,且著《河书》以献。既而大水没故城丈馀。
壬寅,辽东征。东京留守善宁、平章哈里衮奏已总大军及女真诸部兵分道进讨。辽主遣使赍密诏于军。
二月,壬子朔,辽主如萨堤泺。
于阗国贡于辽。
泗州周宪百五岁,诏赐束帛。
甲寅,宗正寺火,有司奉玉牒属籍置它舍得免。命盐铁副使段煜择地营宗正寺。
丙辰,西蕃首领嘉勒斯赉等并遣贡名马,估其直约钱七百六十万;诏赐锦袍、金带、供帐什物、茶、药有差,凡中金七千两,它物称是。
丙寅,以楚王元佐为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
丙子,诏礼部贡院:“进士六举、诸科九举以上,虽不合格,并许奏名。”
知永兴军、龙图阁直学士陈尧咨,好以气凌人,转运使乐黄目表陈,因求解职,诏不许。己卯,徙尧咨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帝闻尧咨多纵恣不法,诏黄目察之,尽得其实。帝不欲穷治,止落职,徙知邓州。
它日,帝谓宰相曰:“或言黄目在陕西条约边事,虽主将亦罕饶假。”王旦曰:“太祖朝边臣横恣,或得一儒臣稍振纪纲,便为称职。”帝曰:“近闻外官多事依违,黄目苟能如此,亦可嘉也。然不可过当生事,宜密戒之。”
三月,辛卯,中书上群臣应诏所举官。帝览之,曰:“皇甫选,人言其好谈民政,陈绛亦闻有吏干。”王旦等曰:“选好师慕古人,而临事迂阔,无益于用。绛制策入等,外任有声,而性多简倨。”时李永锡亦在举中,旦等言:“永锡即顷年妄陈封事被黜者。”帝因曰:“搢绅之士,多恣毁訾,近日颇协附有位,久则便成朋党,深宜绝其本原也。”
戊戌,赵安仁等上礼部合格人数姓名。帝顾谓宰相曰:“今岁举场,似少谤议。”王旦曰:“条式备具,可守而行,至公无私,其实由此。”
癸卯,帝御崇政殿覆试,多所黜落;又疑所黜抹者或未当,命宰相阅视之。于是赐进士胶水蔡齐以下百九十七人及第,六人同出身。又赐六举以上特奏名进士七十八人同《三礼》出身,赐诸科三百六十三人及第、同出身。齐等既考定,帝顾问王旦等曰:“有知姓名者否?”皆曰:“人无知者,真所谓搜求寒俊也。”
故事,当赐第,必召其高第数人并见,又参择其材质可者,然后赐第一。时新喻萧贯与齐并见,齐仪状秀伟,举止端重,帝意已属之,知枢密院寇准又言:“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齐遂居第一。帝喜,谓准曰:“得人矣!”特召金吾给七驺,出两节传呼,因以为例。准性自矜,尤恶南人轻巧,既出,谓同列曰:“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
吴人范仲淹,生二岁而孤,母贫,更适长山硃氏,从其姓,名说。读书僧舍,日作粥一器,分塊为四,早暮取二塊,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盖三年焉。至是登第,除官,始复姓改名,迎其母归养。
召崇文馆检讨冯元讲《周易·泰卦》。元因言:“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必以诚相感,乃能辅相财成。”帝悦,特赐五品服。
夏,四月,辽以林牙建福为北院大王。
甲寅,辽国舅详衮萧迪里等征高丽,无功而还。
丙辰,辽哈斯罕部请括女真旧无籍者,会其丁入赋役;从之。
枢密使贯宁奏大破德寽勒部,辽主命侍御札拉奖谕,代行执手之礼。
壬戌,以枢密使、同平章事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先是准恶三司使林特之奸邪,数与争。特方有宠,帝不悦,谓王旦等曰:“准年高,屡更事,朕意其必改前非,今所为似更甚于昔。”旦等
曰:“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当避。而准乃以为己任,此其所短也。非至仁之主,孰能全之!”
准之未为枢密使也,旦尝得疾,久不愈,帝命肩舆入禁,劳问数四,因曰:“卿今疾亟,谁可代卿者?”旦谢曰:“知臣莫如君,惟明主择之!”帝举张讠永,又问马亮,皆不对。帝曰:“试以意言之。”旦强起举笏曰:“以臣之愚,莫如寇准。”帝怃然,有间曰:“准性刚褊,更思其次。”旦曰:“它非臣所知也。”
及准为枢密使,中书有事关送枢密院,违诏格,准即以闻。帝谓旦曰:“中书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则!”旦拜谢曰:“此实臣等过也。”中书吏皆坐罚。既而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吏得之,欣然呈旦,旦令送还枢密院。吏白准,准大惭。
旦每见帝,必称准才,而准数短之。帝谓旦曰:“卿虽谈其美,彼专道卿恶。”旦谢曰:“臣在相位久,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此臣所以重准也!”帝由是愈贤旦。
及准自知当罢,使人求为使相,旦大惊曰:“使相岂可求邪?”准憾之。既而帝问旦:“准当何官?”旦曰:“准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若与使相,令处方面,其风采亦足为朝廷之光。”及制出,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是!”帝具道所以,准始愧叹,语人曰:“王子明器识,非准所测也!”
是日,以吏部尚书王钦若、户部尚书陈尧叟并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丙寅,诏申明咸平中条制,凡仓庾所收羡剩,不为劳绩。
辽耶律世良破准布,遣人上其俘获之数。
戊辰,辽主驻沿柳湖。
己巳,女真贡于辽。
壬申,世良讨乌尔古部,破之。甲戌,辽主遣使赏有功将校。
世良讨德寽勒部,至清泥埚。是时于厥既平,朝议欲内徙其众,于厥安土重迁,遂复叛。世良惩于部族易叛,既破德寽勒,辄歼其丁壮,勒兵还噶喇河,进击馀党。而斥候不谨,其将巴固聚兵稠林中,乘辽师不备击之,辽师小却,退陈于河曲。是夜,巴固来袭,会闻辽后军且至,巴固遂诱于厥之众皆遁。世良追之,军至险击,巴固方阻险少休。辽军侦知其所,世良不亟掩击,巴固得以轻骑遁去。获其辎重及所诱于厥之众,并迁德寽勒部民,城胪朐河上以居之。
荣王元俨宫火,延烧内藏左藏库、朝元门、崇文院、秘阁。王旦等请对,帝曰:“两朝所积,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曰:“陛下富有天下,则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耳。臣等备位宰辅,天灾如此,当罢斥。”帝遂下诏罪己,求直言,命丁谓为大内修葺使。
五月,庚辰朔,侍御史知杂事王随言:“准诏劾荣王元俨宫遗火事,本元俨侍婢韩盗卖金器,恐事发,遂纵火。”诏韩氏断手足,令众三日,凌迟死。狱成,当坐死者甚众,王旦独请对,言曰:“陛下始以罪己诏天下,今乃过为杀戮,恐失前诏意。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邪?”帝纳之,减死者几百人,止降荣王元俨为端王。记室参军崔昈,坐辅导无状,亦责官。
辛巳,辽命北府刘慎行为都统,枢密耶律世良副之,殿前都点检萧库哩为都监,以伐高丽。慎行先携家置边郡,致缓师期;辽主追慎行还,下吏议责,以世良、库哩总兵进讨。
甲申,命寇准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
辛卯,河北转运使李士衡等言:“有羡馀钱四十万贯,绢五千匹,丝三千两,布二十万匹,请悉以上供。”诏令本路贮积,勿更辇致。
壬辰,诏于右掖门外创崇文外院,别置三馆书库。时宫城申严火禁,帝以群臣更直寓宿,寒月饮食非便,乃命翰林学士陈彭年检唐故事而修复之。
废内侍省黄门,其高班内品,改为前殿祗候高班内品。
诏自宫禁逮臣庶之家,一切服玩皆不得以金为饰,严其科禁,自是遂绝。
知制诰钱惟演献其父所赐礼贤宅,优诏赐惟演钱五十万,令均给六房,仍各赐宅一区。
诏:“契丹国信物,旧用金饰者,并易以锦绣。”
庚子,放宫人一百八十四人。
六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给事中、知荆南府马亮言:“庶官职田过为优厚,请二三年间权住支给,聊助经费。臣今岁所得米麦四百二十馀石,已牒本府纳官讫。”诏奖之。
庚戌,辽主拜日如礼,与玛都布耶律世勋易衣马为好。以上京留守耶律巴格为北院枢密副使。
辛未,令诸州以御制七条刻石。
闰月,己卯朔,大赦天下,非己杀人及枉法赃致杀人、十恶至死者,悉原之。
庚辰,王钦若上准诏编修后妃事迹七十卷,赐名《彤管懿范》。
以童子蔡伯希为秘书省正字。伯希家本福州,随父龟从至京师,才四岁,诵诗百馀篇。帝召入禁中,应对周详,所诵精习,因命以官。又以龟从久在场籍,善于训子,召试中书,授校书郎。
戊戌,昭宣使、平州团练使、入内都知秦翰卒。帝甚悼惜,赠贝州观察使,赙襚加等。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前后身被四十九创,群帅推其勇敢。轻财好施,所得俸赐多均给将士。帝尝谓王旦曰:“翰尽忠国家,不害人,亦不妄誉人。在先朝尝言:‘与李继迁款暱,出入帐中无间,可阴刺之。’且言:‘臣一内官不足惜,或为国家去此剧贼,死亦无恨。’太宗深赏其忠。”旦曰“雷有终在西川,与上官正、石普多不协,赖翰和解
,不然,几生事。”帝曰:“昨刘承规卒,翰曰:‘承规不避众怨,今必流谤,望悉勿听!朕益嘉其为人。”其后重赠彰国军节度使。诏杨亿撰碑文,亿以翰不畜财,表辞所势物,虽朝旨不许,而时论美之。
秋,七月,戊午,枢密副使王嗣宗罢为大同节度使。先是嗣宗与寇准不协,累表求罢。准既去位,嗣宗复固请补外,因授以旄钺,寻命知许州。
庚午,徙知升州、工部侍郎薛映知扬州;以给事中马亮为工部侍郎,知升州;以吏部员外郎李迪为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帝谓辅臣曰:“大籓长吏,尤难其人。要在洞达物情,遵守条诏,爱民抑暴而已。其或廉而肆虐,或察而滋章,或急掊敛以为公,或旷职务以为怒,如此则何由致治!”
乙亥,以郭崇仁为宫苑使、昭州团练使。崇仁,守文子,章穆皇后弟也,虽外戚,朝廷未尝过推恩泽,自是凡十年不迁。
八月,癸未,陈州言知州、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张讠永卒。赠左仆射,谥忠定。讠永尚气节,重然诺,勇于为义。为令守多异政,威惠及民,民皆不敢为恶,而亦不苦其严。成都人立庙祀之。帝尝称讠永才任将帅,以疾不尽其用。讠永临终奏疏言:“不当造宫观,竭天下之才,伤生民之命。此皆贼臣丁谓诳惑陛下,乞斩谓头置国门以谢天下,然后斩咏头置丁氏之门以谢谓。”帝亦不以为忤。讠永尝言:“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可以事君矣。”又尝语人曰:“吾榜中得人最多:谨重有雅望,无如李文靖;深沉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至于当方面,则讠永不敢辞。”
乙未,以三司使林特为户部侍郎、同玉清昭应宫副使,太常少卿马元方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帝以特久任三司,高年勤瘁,特置此职,班在翰林学士之上,优其月给以宠之。帝数访以朝廷大事,特因有所中伤,人以此惮焉。
九月,己酉,注辇国遣使来贡。注辇前古不通中国,其使者舟行涉千一百五十日乃达广州,约其道路,盖四十一万一千四百里。帝待其使者加厚。
庚戌,以工部郎中、知邓州陈尧咨守本官,知制诰。尧咨性刚戾,数被挫辱,忽忽无聊。帝闻之,以问其兄尧叟,尧叟曰:“尧咨不知上恩保佑,自谓遭谗以至此。望取元犯事尤重者切责之,使知悔惧。”遂诏尧咨曰:“卿知永兴日,所为乖当,非独用刑惨酷也。如擅置武库,建视草堂,开三门,筑甬道,出入列禁兵自卫,此岂人臣所宜?众论甚喧,不但乐黄目奏也。朕念尧叟朝夕近侍,未欲穷究,姑示薄责,旋加甄叙。卿不内省,但曰为人所倾。自今宜体国恩,改过迁善;不然,当以前后事状尽付有司。”尧咨乃惶恐称谢。
嘉勒斯赉始立文法,聚众数十万,表请伐夏州以自效。帝以戎人多诈,或生它变,命周文质监泾原军、曹玮知秦州以备之。
甲寅,辽师攻高丽之通州,高丽将郑神勇引兵绕辽师阵后,击杀七百馀人,神勇战死。辽师进攻宁州,不克而退。高丽将高积馀追之,败死;辽师遂取定远、兴化二镇,城之。
丁卯,辽主与伊勒希巴兵部尚书萧荣宁定为交契,以重君臣之好。丙子,以旗鼓苏拉详衮题哩古为六部奚王。
冬,十月,丙戌,以右谏议大夫慎从吉为给事中,权知开封府。帝召戒从吉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缓则滞,惟须酌中。有请属,一切拒之。”又曰:“府吏多与豪右协谋造弊,所宜深察。”及从吉领府事,谤者甚多,帝以问辅臣,丁谓曰:“从吉好言人过,故积众怨。”帝曰:“当官宜守常道,或强为善以取名,则毁讟必随至矣。”
辛卯,以翰林学士晁迥权吏部流内铨,知制诰盛度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迥以父名佺为辞,遂命与度两换其任。度,杭州人也。
时翰林学士王曾亦领银台司,宰相议令迥代曾。帝曰:“朕闻外议,谓曾尝封驳诏敕,自是中书衔之,多沮曾所奏。今若罢去,是符外议。”旦曰:“臣等本无忌曾之意,今兹宣谕,为宰相避谤,请迥与度相易,曾如旧。”帝可之。旦因言:“降敕或差误有害,勘会失实,臣等省视不至,颁下四方,诚为不当。封驳司官苟能详览改正,乃助臣等不逮,必无责之之理。”帝然之。
乙巳,王饮若上《圣祖事迹》十二卷,帝制序,赐名《先天记》。饮若又续成三十二卷,上之。
辽主自八月射鹿至于九月,复自癸丑至于辛酉连猎于诸山。辽主善射多力,尝遇二虎方逸,策马驰之,发矢连殪二虎。又尝一矢贯三鹿,时南京方试举人,以《一箭贯三鹿》为赋题。驸马刘三嘏献《射二虎颂》,辽主嘉其赡丽。三嘏,慎行子也。
十一月,庚申,辽主命汰东京僧,又命上京、中京及诸宫选精兵五万五千人以备东征。
工部侍郎种放卒。帝亲制文,遣内侍致祭,护丧归葬终南,赠工部尚书。先是有讥放循默者,帝闻之,谓辅臣曰:“放为朕言事甚众,但外延不知耳。”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放将卒,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
癸酉,高丽与东女真来贡。
十二月,戊寅,皇子行加冠礼。
辛卯,以皇子庆国公受益为忠正军节度使兼侍中,封寿春郡王。
甲辰,命枢密使、同平章事王钦若都大提举抄写校勘馆阁书籍,翰林
学士陈彭年副焉,铸印给之。
初,荣王宫火,燔崇文院、祕阁、所存无几;既别建外院,重写书籍,故有是命。
是月,辽主自海徼如显州。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丙辰,一零一六年)
春,正月,丁未,辽主北还。
庚戌,辽耶律世良、萧库哩与高丽战于郭州西,破之,斩首万馀级,尽获其辎重。乙卯,师次南海军,世良卒于军。
丙辰,置会灵观使,以参知政事丁谓为之。
以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为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先是旻被旨选兵,下令太峻,兵惧,谋欲为变。
有密以闻者,帝召二府议之,王旦曰:“若罪旻,则自今帅臣何以御众?急捕谋者,则震惊都邑,此尤不可。”
帝曰:“然则奈何?”旦曰:“陛下数欲任旻以枢密,臣未敢奉诏;今若擢用,使解兵柄,反侧者自安矣。”
帝从其言,军果亡它。
辛酉,同玉清昭应宫副使林特上《会计录》,诏府祕阁。
癸亥,发内藏钱五十万贯给三司。
兴州团练使德文,少好学,凡经史百家,手自抄撮,工为辞章。
帝以其刻励如诸生,尝因进见,戏呼之曰“五秀才”。
德文数言愿得名士为师友,己巳,特命翰林学士杨亿与之游。
壬申,以张士逊为户部郎中,崔遵度为户部员外郎,并充寿春郡王友。
时王将受经,命中书择方正有学术者为府官。
以士逊平雅和谨,澹于荣利,遵度同修起居注逾十年,每立墀上,常退匿楹间,虑帝见之,搢绅推其长者,因召两人并命焉。
初,宰相将用士逊等为翊善、记室,帝曰:“翊善、记室,府属也,王皆受拜。”
故以王友命之,令王每见答拜。
士逊尝谒王旦,称王学书有法,旦曰:“王不应举、选学士,不在学书。”
士逊愧谢。
癸酉,辽主驻雪林。
二月,准布部长朝于辽。
辛巳,辽主如萨堤泺。
丁亥,监修国史王旦等上《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优诏答之。
庚寅,辽以前东京统军使耶律罕谟为右伊勒希巴。
壬辰,命修景灵宫副使林特诣兗州景灵宫太极观设醮,以营建毕故也。
宫观总一千三百二十二区。
甲午,诏筑堂于元符观南,为皇子就学之所,赐名曰资善。
帝作记,刻石堂中。
命入内押班周怀政为都监,入内供奉官场怀玉为寿春郡王伴读,仍面戒不得于堂中戏笑及陈玩弄之具。
丙申,以后宫崇阳县君李氏为才人。
戊戌,辽皇子宗真生,宫人萧纳木锦所生也。
纳木锦少而黝面,很视,其母尝梦金柱擎天,诸子欲上而不能,纳木锦从后至,与仆从皆升,母心异之。
久之,得入宫,侍承天太后。
尝拂太后榻,获金鸡,吞之,肤色光泽异常,太后惊异,曰:“是必生贵子。”
命侍辽主。
至是举子,辽主之长子也。
皇后无子,取为己子。
纳木锦渐进为元妃。
皇后爱养宗真如己出,元妃顾妒皇后之宠,心常怏怏。
三月,辛酉,辽以诸道狱空,守臣并进阶赐物。
癸亥,宗正卿赵安仁言:“唐朝玉牒首载混元皇帝,今请以御制《圣祖降监记》冠列圣玉牒,及别修皇朝新谱,仍别制美名。
又请以知制诰刘筠、夏竦并为宗正寺修玉牒官。”
从之,名新谱曰《仙源积庆图》。
庚午,亳州言明道宫成,总四百八十区。
诏遣内侍设醮。
夏,四月,辽赈招州民。
王继忠既见执于辽,荐擢汉人行宫都部署,封琅邪郡王。
时伊勒希巴萧哈绰,方以明习典故,善占对,被宠于辽主。
继忠侍辽主宴,辽主语及哈绰,欲用为枢密使,继忠曰:“哈绰虽有刀笔才,暗于大体;萧迪里才行兼备,可任也。”
辽主以为党于迪里,弗听。
戊寅,以哈绰为北院枢密使。
庚辰,司天监言周伯星再见。
丁亥,陕西转运副使张象中言:“安邑、解县两池,除见贮盐三亿八千八百八十二万馀斤外,恐尚有遗利,望行条约。”
帝曰:“厚地阜财,此亦至矣。若过求增羡,必有时而阙。不可许也。”
丙申,赐天下酺。
辛丑,令入内内侍省定群官与诸宫院婚嫁财物之数。
先是连姻戚里者,冗费过甚,每纳采成礼之日,多领傔从,其家供给饮食,动逾千万,或有破产者。
帝曰:“国家宗支渐广,此不可不限其制度。”
于是多所差减,且赐金帛给其费焉。
五月,甲辰朔,诏以来年正月一日诣玉清昭实宫,上宝册。
又以十一月有事于南郊,行恭谢之礼。
诸军赏赐,并以内藏物充。
三司勿催促诸路钱帛,诸州军监无得以修贡、助祭为名,辄有率敛。
乙巳,邠宁环庆部署王守斌言夏州蕃骑千五百来寇庆州,内属蕃部击走之。
丁未,殿中侍御史张廓言:“群官有丁父母忧者,多免持服,非古道也。伏望自今并依礼令解官行服。”
诏从之,其官秩当起复及武臣内职,悉如旧制。
丙辰,以景灵宫、会灵观及兗州景灵宫、太极观成,释死罪囚流以下。
丁巳,以向敏中为宫观庆成使。
己未,河北转运使李士衡献助南郊绢布六十万匹,钱二十万贯,且言:“六十万皆合上供者,馀二十万即本路羡馀,请遣使臣起发。”
先是每有大礼,士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故是奏条析之。
有诏嘉奖,因谓辅臣曰:“士衡应卒有材,然事多忽略,故人往往以虚诞目之。然朝廷所须,随大小即办,亦其所长也。”
乙丑,以王旦为恭上宝册南郊恭谢大礼使。
庚午,太白昼见。
辛未,司天奏:“岁星太阴失度,太白高,主兵在秦外。”帝谓辅臣曰:“秦地控接三蜀,疆境甚远,军中不逞辈虑忽聚盗,宜谨备之。嘉勒斯赉与秦、渭熟户结为衅隙,曹玮请益屯兵,可如所请。川、陕长吏、监押、巡检有旷弛者,代之。”
六月,辛巳,比部员外郎、知齐州范航坐受财枉法,免死,仗脊黥面,配沙门岛。其子昭时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及受代还,至南京,上言愿为边卒,赎父移善地。宰臣言父子罪虽不相及,然亦当降其职任,遂令厘务;从之。
癸巳,京畿蝗,命辅臣诣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灵观建道场以祷之。
丙申,以虞部员外郎张怀宝、秘书丞韩庶、户部判官梁固分判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句院。先是起居郎乐黄目判三司句院,三司使马元方言其不称职,罢之。帝谓王旦等曰:“人言三司官不欲数易,盖使人幸其更移,不能尽究曹事之弊耳。又,句院乃关防之局,官卑权轻,难举其职。”旦曰:“三部句院为一司,实为繁剧,纵使重官为之,徒益事势,于句稽则愈疏矣。若复分三部设官,选才力俊敏者主之,庶乎分减簿领,稍得精意。”故命怀宝等分领焉。
辽以政事舍人吴克昌按察霸州刑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十二-译文
从旃蒙单阏年正月开始,到柔兆执徐年六月结束,共一年零几个月。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
春天,正月,壬午朔日,皇帝前往玉清昭应宫太初殿,上表给玉皇大天帝尊号;随后将刻有玉的天书安放在宝符阁,塑立皇帝的御像,穿着冠服站立侍奉。皇帝登上宝符阁,准备登歌,酌献;回来后,在崇德殿接受朝贺,大赦天下。沿河、淮南、两浙地区遭受水灾的民田,全部免除税收。
乙酉日,辽主前往瑞鹿原。
丙戌日,命令耶律世良再次讨伐德寽勒部。
庚寅日,在会灵观宴请近臣,因为玉清昭应宫的奏告礼仪已经完成。
甲午日,任命兵部侍郎、修国史赵安仁等人为礼部贡举的主考官。皇帝看到各地贡举的人数比往年减少,因此说:“外地的官吏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吗?最近多次下诏,只是告诫他们不要徇私;如果能精心选拔寒门俊才,即使人数多又有什么害处!”这一年,开始设立誊录院,命令封印官将试卷封好,交给集书吏抄录副本,各司提供帐目,由两名内侍监督。命令京官校对,用两京奉使的印章盖印后,再送回封印院,最后送给主考官进行考核。
丁酉日,辽主在马兰淀狩猎。
戊戌日,迁移棣州城。
在此之前,河北转运使李士衡、张士逊等人说:“河流水位高于州城太多。朝廷多年来命令士兵修固堤防,考虑到迁移州城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而去冬严寒,河水仍有冲注,如果解冻,必定会导致决堤,造成更大的灾害。现在请求在州城北七十里的阳信县界地名八方寺,即高阜处改筑州治,用今年捍堤的军士协助工程,这样会有永久的利益。”皇帝下诏同意,命令权度支判官张绩、内侍押班周文质乘传与李士衡、张士逊等人共同负责此事,三个月后工程完成。当时旧城积粮很多,有人担心难以迁移;张士逊看到濒河的几个州正缺粮,于是计算剩余的粮食借给百姓,约定来年在新治地交纳,公私都感到方便。
在此之前,黄河在棣州决口,知天雄军寇准请求将州城迁移到滳河,命令孙冲去勘察,孙冲回来说:“迁移州城会惊动百姓,也不免要修治堤防,不如堵塞决口更为方便。”于是任命孙冲为棣州知州。从秋天到春天共四次决口,都被堵塞。到这次迁移州城到阳信,孙冲因事被使者弹劾,调任襄州知州;他又上疏说迁移州城不方便,并且写了《河书》献给皇帝。不久大水淹没旧城一丈多深。
壬寅日,辽国东征。东京留守善宁、平章哈里衮上奏已经率领大军及女真各部兵分道进讨。辽主派遣使者带着密诏到军中。
二月,壬子朔日,辽主前往萨堤泺。
于阗国向辽国进贡。
泗州的周宪一百零五岁,皇帝下诏赐给他束帛。
甲寅日,宗正寺发生火灾,有关部门将玉牒属籍搬到其他房舍得以幸免。命令盐铁副使段煜选择地点重建宗正寺。
丙辰日,西蕃首领嘉勒斯赉等人派遣使者进贡名马,估计价值约七百六十万钱;皇帝下诏赐给他们锦袍、金带、供帐什物、茶、药等,共计中金七千两,其他物品也相当。
丙寅日,任命楚王元佐为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予他剑履上殿的特权,诏书中不称他的名字。
丙子日,皇帝下诏给礼部贡院:“进士六次、诸科九次以上参加考试的,即使不合格,也允许奏名。”
知永兴军、龙图阁直学士陈尧咨,喜欢以气势凌人,转运使乐黄目上表弹劾他,陈尧咨因此请求解职,皇帝下诏不允许。己卯日,调任陈尧咨为河南府知州兼留守司事。皇帝听说陈尧咨多有放纵不法行为,下诏让乐黄目调查,查清了事实。皇帝不想深究,只是免去他的职务,调任邓州知州。
有一天,皇帝对宰相说:“有人说乐黄目在陕西处理边事,即使是主将也很少宽容。”王旦说:“太祖朝时边臣横恣,有时得到一个儒臣稍微整顿纲纪,便被认为是称职。”皇帝说:“最近听说外官多事依违,乐黄目如果能这样,也是值得嘉奖的。但不可过分生事,应该秘密告诫他。”
三月,辛卯日,中书省上奏群臣应诏推荐的官员。皇帝看了后说:“皇甫选,有人说他喜欢谈论民政,陈绛也听说有吏治才能。”王旦等人说:“皇甫选喜欢效仿古人,但处理事务时迂阔,没有实际用处。陈绛的制策成绩优异,外任有声望,但性格简慢倨傲。”当时李永锡也在推荐名单中,王旦等人说:“李永锡就是前些年妄陈封事被罢黜的人。”皇帝因此说:“士大夫们,多有恣意毁谤,最近似乎有些依附有权势的人,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朋党,应该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
戊戌日,赵安仁等人上奏礼部合格的人数姓名。皇帝对宰相说:“今年的科举考试,似乎少有谤议。”王旦说:“条式完备,可以遵守执行,至公无私,其实是因为这个原因。”
癸卯日,皇帝在崇政殿进行覆试,淘汰了许多人;又怀疑淘汰的人中有些可能不合适,命令宰相审阅。于是赐予进士胶水蔡齐以下一百九十七人及第,六人同出身。又赐予六次以上特奏名进士七十八人同《三礼》出身,赐予诸科三百六十三人及第、同出身。蔡齐等人考定后,皇帝问王旦等人说:“有知道他们姓名的人吗?”大家都说:“没有人知道,真是所谓的搜求寒门俊才。”
按照惯例,赐予及第时,必定召见高第的几个人,再根据他们的才能,然后赐予第一名。当时新喻的萧贯与蔡齐一起被召见,蔡齐仪表秀伟,举止端重,皇帝心中已经属意于他,知枢密院寇准又说:“南方下国的人不宜成为状元。”蔡齐于是成为第一名。皇帝高兴,对寇准说:“得到人才了!”特别召见金吾给七驺,出两节传呼,因此成为惯例。寇准性格自负,尤其厌恶南方人的轻巧,出来后,对同僚说:“又从中原夺得一状元。”
吴人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贫穷,改嫁长山硃氏,随继父姓,名说。在僧舍读书,每天做一器粥,分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切几根咸菜,加少许盐吃,这样过了三年。到这时考中进士,被授予官职,才恢复原姓改名,迎接母亲回家奉养。
召见崇文馆检讨冯元讲解《周易·泰卦》。冯元因此说:“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必须以诚相感,才能辅佐成就。”皇帝高兴,特别赐予他五品服。
夏天,四月,辽国任命林牙建福为北院大王。
甲寅日,辽国国舅详衮萧迪里等人征讨高丽,无功而返。
丙辰日,辽国哈斯罕部请求清查女真旧无籍的人,让他们承担赋役;皇帝同意。
枢密使贯宁上奏大破德寽勒部,辽主命令侍御札拉奖谕,代行执手之礼。
壬戌日,任命枢密使、同平章事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在此之前,寇准厌恶三司使林特的奸邪,多次与他争执。林特正得宠,皇帝不高兴,对王旦等人说:“寇准年纪大了,经历了很多事,我以为他一定会改掉以前的毛病,现在他的行为似乎比以前更甚。”王旦等
有人说:“寇准喜欢让人感激他的恩惠,又希望人们畏惧他的威严,这些都是大臣应当避免的。而寇准却把这些当作自己的责任,这是他的短处。如果不是极其仁德的君主,谁能完全包容他呢!”
寇准还没有担任枢密使时,王旦曾经生病,久治不愈,皇帝命令用轿子将他抬入宫中,多次慰问他,并说:“你现在病重,谁可以代替你呢?”王旦谢恩说:“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主,只有英明的君主才能选择合适的人!”皇帝提到张讠永,又问马亮,王旦都没有回答。皇帝说:“试着按你的意思说说看。”王旦勉强起身,举起笏板说:“以臣的愚见,没有人比得上寇准。”皇帝有些失望,过了一会儿说:“寇准性格刚烈偏执,再想想其他人选。”王旦说:“其他人臣就不知道了。”
等到寇准担任枢密使后,中书省有事情需要送交枢密院,违反了诏令的格式,寇准立即上报。皇帝对王旦说:“中书省这样行事,如果推广到四方,怎么能作为准则呢!”王旦拜谢说:“这确实是臣等的过错。”中书省的官员都受到了处罚。不久,枢密院有事情送交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令的格式,官员们发现后,高兴地呈给王旦,王旦命令将其送还枢密院。官员们告诉寇准,寇准非常惭愧。
王旦每次见到皇帝,必定称赞寇准的才能,而寇准却多次贬低王旦。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却专门说你的缺点。”王旦谢恩说:“臣在相位时间久了,过失一定很多。寇准对陛下毫无隐瞒,这正是臣看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器重王旦。
等到寇准知道自己即将被罢免时,派人请求担任使相,王旦大惊说:“使相怎么可以请求呢?”寇准因此怨恨他。不久,皇帝问王旦:“寇准应该担任什么官职?”王旦说:“寇准不到三十岁,就已经被先帝提拔到二府任职,而且有才能和声望,如果让他担任使相,让他管理一方,他的风采也足以成为朝廷的光彩。”等到任命书下达后,寇准入宫觐见,流泪说:“如果不是陛下了解臣,臣怎么会有今天!”皇帝详细说明了原因,寇准这才感到惭愧和感叹,对人说:“王子明的器量和见识,不是我能揣测的!”
当天,任命吏部尚书王钦若、户部尚书陈尧叟为枢密使、同平章事。
丙寅日,皇帝下诏重申咸平年间的条制,凡是仓库中多余的粮食,不作为功劳和政绩。
辽国的耶律世良击败了准布,派人上报了俘虏和缴获的数量。
戊辰日,辽国君主驻扎在沿柳湖。
己巳日,女真向辽国进贡。
壬申日,耶律世良讨伐乌尔古部,击败了他们。甲戌日,辽国君主派遣使者赏赐有功的将校。
耶律世良讨伐德寽勒部,到达清泥埚。当时于厥已经被平定,朝廷商议想要将其部众内迁,于厥人安土重迁,于是再次叛乱。耶律世良鉴于部族容易叛乱,击败德寽勒后,立即歼灭了他们的壮丁,率军返回噶喇河,继续进攻残余的敌人。然而,斥候没有谨慎行事,敌将巴固在密林中集结兵力,趁辽军不备发动袭击,辽军稍稍退却,退到河曲布阵。当晚,巴固前来袭击,恰逢听说辽军的后援即将到达,巴固便诱使于厥的部众全部逃走。耶律世良追击他们,军队到达险要之地发动攻击,巴固正凭借险要之地稍作休息。辽军侦察到他们的位置,耶律世良没有立即发动攻击,巴固得以率领轻骑兵逃走。辽军缴获了他们的辎重和所诱使的于厥部众,并将德寽勒部的民众迁到胪朐河上筑城居住。
荣王元俨的宫殿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到内藏左藏库、朝元门、崇文院、秘阁。王旦等人请求面见皇帝,皇帝说:“两朝积累的财富,一朝之间几乎全部烧毁,真是可惜啊!”王旦说:“陛下拥有天下,财物不足为忧,所担忧的是政令赏罚不当。臣等身为宰辅,天灾如此,应当被罢免。”皇帝于是下诏自责,征求直言,任命丁谓为大内修葺使。
五月,庚辰日初一,侍御史知杂事王随说:“根据诏令调查荣王元俨宫殿失火一事,原本是元俨的侍婢韩氏盗卖金器,担心事情败露,于是纵火。”皇帝下诏将韩氏断手足,示众三天,凌迟处死。案件审理完毕后,应当处死的人很多,王旦独自请求面见皇帝,说:“陛下刚刚下诏自责,现在却过度杀戮,恐怕违背了前诏的意图。而且火灾虽然有迹可循,又怎么知道不是天谴呢?”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减免了几百人的死刑,只将荣王元俨降为端王。记室参军崔昈,因辅导不力,也被责罚降职。
辛巳日,辽国命令北府刘慎行为都统,枢密耶律世良为副都统,殿前都点检萧库哩为都监,讨伐高丽。刘慎行先带着家人安置在边境郡县,导致军队行动迟缓;辽国君主召回刘慎行,交给官员议罪,任命耶律世良、萧库哩统领军队继续进攻。
甲申日,任命寇准为河南府知府兼西京留守司事。
辛卯日,河北转运使李士衡等人说:“有盈余的钱四十万贯,绢五千匹,丝三千两,布二十万匹,请全部上缴国库。”皇帝下诏命令本路储存,不要再运送到京城。
壬辰日,皇帝下诏在右掖门外创建崇文外院,另设三馆书库。当时宫城严格执行火禁,皇帝因为群臣轮流值班住宿,寒冬时节饮食不便,于是命令翰林学士陈彭年查阅唐代的旧例并加以修复。
废除内侍省的黄门,将其高班内品改为前殿祗候高班内品。
皇帝下诏,从皇宫到臣民家中,一切服饰和玩物都不得用金装饰,严格执行禁令,从此金饰绝迹。
知制诰钱惟演献上他父亲所赐的礼贤宅,皇帝下诏赐给钱惟演五十万钱,命令他平均分给六房,并各赐一区宅第。
皇帝下诏:“契丹国的信物,过去用金装饰的,全部改为锦绣。”
庚子日,释放宫女一百八十四人。
六月,己酉日初一,发生日食。
给事中、知荆南府马亮说:“庶官的职田过于优厚,请在两三年间暂停发放,以帮助缓解经费压力。臣今年所得的米麦四百二十余石,已经命令本府上缴官府。”皇帝下诏嘉奖他。
庚戌日,辽国君主按照礼仪拜日,与玛都布耶律世勋交换衣马以示友好。任命上京留守耶律巴格为北院枢密副使。
辛未日,命令各州将御制的七条法令刻在石碑上。
闰月,己卯日初一,大赦天下,除了自己杀人及因贪赃枉法致人死亡的、犯十恶不赦之罪的,其余全部赦免。
庚辰日,王钦若奉诏编修后妃事迹七十卷,赐名《彤管懿范》。
任命童子蔡伯希为秘书省正字。蔡伯希家本在福州,随父亲蔡龟从来到京城,年仅四岁,就能背诵百余首诗。皇帝召他入宫,他应对周详,所背诵的诗句熟练,因此任命他为官。又因为蔡龟从长期在科举考试中,善于教导儿子,皇帝召他试中书,授予校书郎的职位。
戊戌日,昭宣使、平州团练使、入内都知秦翰去世。皇帝非常痛惜,追赠他为贝州观察使,丧葬礼仪加等。秦翰为人倜傥,有武力,以谋略自负,前后身受四十九处伤,众将帅都推崇他的勇敢。他轻财好施,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大多分给将士。皇帝曾对王旦说:“秦翰尽忠国家,不害人,也不妄自夸耀。在先朝时曾说:‘与李继迁关系亲密,出入他的帐中毫无间隙,可以暗中刺杀他。’并且说:‘臣一个内官不足惜,如果能为国家除掉这个大贼,死也无憾。’太宗非常赞赏他的忠诚。”王旦说:“雷有终在西川时,与上官正、石普多有不合,全靠秦翰调解。”
不然,几乎要生出事端。”皇帝说:“昨天刘承规去世,翰说:‘承规不避众人的怨恨,现在一定会流传诽谤,希望陛下不要听信!我更加赞赏他的为人。”后来追赠他为彰国军节度使。诏令杨亿撰写碑文,杨亿因为翰不积蓄财物,上表辞谢所赐的物品,虽然朝廷的旨意不允许,但当时的舆论赞美他。
秋天,七月,戊午日,枢密副使王嗣宗被罢免为大同节度使。之前王嗣宗与寇准不和,多次上表请求罢免。寇准离职后,王嗣宗又坚决请求外调,于是授予他节度使的职位,不久任命他为许州知州。
庚午日,调任升州知州、工部侍郎薛映为扬州知州;任命给事中马亮为工部侍郎,升州知州;任命吏部员外郎李迪为右谏议大夫,永兴军知州。皇帝对辅臣说:“大藩的长官,尤其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关键在于洞悉民情,遵守法令,爱护百姓,抑制暴政而已。如果廉洁却残暴,或者明察却过于苛刻,或者急于搜刮以充公,或者荒废职务以发泄愤怒,这样怎么能达到治理的目的呢!”
乙亥日,任命郭崇仁为宫苑使、昭州团练使。郭崇仁是守文的儿子,章穆皇后的弟弟,虽然是外戚,但朝廷从未过分推恩,自此十年没有升迁。
八月,癸未日,陈州报告知州、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张讠永去世。追赠左仆射,谥号忠定。张讠永崇尚气节,重视承诺,勇于行义。担任县令和太守时多有异政,威惠及于百姓,百姓都不敢作恶,也不觉得他过于严厉。成都人为他立庙祭祀。皇帝曾称赞张讠永的才能足以担任将帅,因病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张讠永临终上疏说:“不应建造宫观,耗尽天下的财力,伤害百姓的生命。这都是贼臣丁谓欺骗陛下,请求斩下丁谓的头挂在国门上以谢天下,然后斩下我的头挂在丁氏的门上以谢丁谓。”皇帝也不以为忤。张讠永曾说:“事君的人廉洁而不说贫穷,勤劳而不说辛苦,忠诚而不说自己的功劳,公正而不说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事君。”又曾对人说:“我榜中得人最多:谨慎稳重有雅望,没有比得上李文靖的;深沉有德,镇服天下,没有比得上王公的;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没有比得上寇公的;至于担任一方重任,则我不敢推辞。”
乙未日,任命三司使林特为户部侍郎、同玉清昭应宫副使,太常少卿马元方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皇帝因为林特长期担任三司使,年高勤勉,特设此职,位在翰林学士之上,增加月俸以宠信他。皇帝多次向他咨询朝廷大事,林特因此受到中伤,人们因此畏惧他。
九月,己酉日,注辇国派遣使者来进贡。注辇国以前从未与中国通使,其使者乘船航行一千一百五十天才到达广州,估计其路程,大约有四十一万一千四百里。皇帝对待其使者非常优厚。
庚戌日,任命工部郎中、邓州知州陈尧咨守本官,知制诰。陈尧咨性格刚烈,多次受到挫折和侮辱,心情郁闷。皇帝听说后,问他的哥哥陈尧叟,陈尧叟说:“陈尧咨不知道皇上的恩典保佑,自认为是因为谗言才到这一步。希望陛下取他以前犯事最严重的人严厉责备他,让他知道悔改和畏惧。”于是诏令陈尧咨说:“你在永兴时,所作所为不当,不仅是用刑残酷。比如擅自设置武库,建造视草堂,开设三门,修筑甬道,出入时列禁兵自卫,这难道是臣子应该做的吗?众人的议论很多,不仅是乐黄目上奏的。朕念在陈尧叟朝夕近侍,不想深究,姑且给予轻微的责备,随后加以甄别叙用。你不反省自己,只说被人陷害。从今以后应该体察国恩,改过向善;否则,应当将前后的事状全部交给有关部门处理。”陈尧咨于是惶恐谢罪。
嘉勒斯赉开始制定文法,聚集数十万人,上表请求讨伐夏州以自效。皇帝因为戎人多诈,可能会发生其他变故,命令周文质监泾原军、曹玮知秦州以防备他。
甲寅日,辽军进攻高丽的通州,高丽将领郑神勇率兵绕到辽军阵后,击杀七百余人,郑神勇战死。辽军进攻宁州,未能攻克而撤退。高丽将领高积馀追击,战败而死;辽军于是攻取定远、兴化二镇,筑城防守。
丁卯日,辽主与伊勒希巴兵部尚书萧荣宁定为交契,以加强君臣之间的友好关系。丙子日,任命旗鼓苏拉详衮题哩古为六部奚王。
冬天,十月,丙戌日,任命右谏议大夫慎从吉为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皇帝召见慎从吉告诫他说:“京府事务繁多,凡事太快则容易出错,太慢则容易停滞,必须适中。有人请托,一律拒绝。”又说:“府吏多与豪强勾结谋取私利,应该深察。”慎从吉上任后,诽谤他的人很多,皇帝问辅臣,丁谓说:“慎从吉喜欢说别人的过错,所以积怨很多。”皇帝说:“当官应该遵守常道,如果强行做好事以博取名声,那么毁谤一定会随之而来。”
辛卯日,任命翰林学士晁迥权吏部流内铨,知制诰盛度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晁迥因为父亲的名字是佺而推辞,于是命令他与盛度互换职位。盛度是杭州人。
当时翰林学士王曾也兼任银台司,宰相商议让晁迥代替王曾。皇帝说:“我听说外界的议论,说王曾曾经封驳诏敕,因此中书省对他不满,多次阻挠他的奏章。现在如果罢免他,正好符合外界的议论。”旦说:“我们本来没有忌惮王曾的意思,现在这样宣谕,是为了宰相避谤,请晁迥与盛度互换职位,王曾照旧。”皇帝同意了。旦接着说:“降敕有时会有错误和害处,审查不实,我们省视不到,颁下四方,确实不妥。封驳司的官员如果能够详细审阅改正,正是帮助我们弥补不足,一定没有责备他们的道理。”皇帝同意。
乙巳日,王饮若上呈《圣祖事迹》十二卷,皇帝亲自作序,赐名《先天记》。王饮若又续成三十二卷,上呈皇帝。
辽主从八月射鹿到九月,又从癸丑日到辛酉日连续在各山狩猎。辽主善于射箭且力大无穷,曾经遇到两只老虎逃跑,策马追赶,连发两箭射死两只老虎。又曾经一箭射穿三只鹿,当时南京正在举行科举考试,以《一箭贯三鹿》为赋题。驸马刘三嘏献上《射二虎颂》,辽主赞赏其文采华丽。刘三嘏是慎行的儿子。
十一月,庚申日,辽主命令淘汰东京的僧人,又命令上京、中京及各宫选拔精兵五万五千人以备东征。
工部侍郎种放去世。皇帝亲自撰写祭文,派遣内侍致祭,护送灵柩归葬终南山,追赠工部尚书。之前有人讥讽种放循规蹈矩,皇帝听说后,对辅臣说:“种放为我进言很多,只是外界不知道罢了。”于是拿出他所上的时议十三篇。种放临终前,突然将前后所写的奏章草稿全部烧掉,穿上道士的衣服,召集学生们一起饮酒,几杯酒后去世。
癸酉日,高丽与东女真来进贡。
十二月,戊寅日,皇子举行加冠礼。
辛卯日,任命皇子庆国公受益为忠正军节度使兼侍中,封寿春郡王。
甲辰日,命令枢密使、同平章事王钦若都大提举抄写校勘馆阁书籍,翰林
学士陈彭年作为副手,铸造印章给他。
起初,荣王宫发生火灾,烧毁了崇文院和祕阁,所存书籍无几;后来另建外院,重新抄写书籍,因此有了这个命令。
这个月,辽主从海边前往显州。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丙辰,一零一六年)
春天,正月,丁未日,辽主北返。
庚戌日,辽国的耶律世良、萧库哩与高丽在郭州西交战,击败高丽,斩首万余人,缴获了所有辎重。乙卯日,军队驻扎在南海军,世良在军中去世。
丙辰日,设立会灵观使,任命参知政事丁谓担任。
任命马军副都指挥使张旻为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此前,张旻奉命选兵,命令过于严厉,士兵害怕,密谋叛乱。
有人密报此事,皇帝召见二府商议,王旦说:“如果惩罚张旻,那么今后帅臣如何统御部下?如果紧急逮捕密谋者,会震惊都城,这尤其不可行。”
皇帝说:“那该怎么办?”王旦说:“陛下多次想任命张旻为枢密使,臣未敢奉诏;现在如果提拔他,让他解除兵权,反叛者自然会安定。”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军队果然没有发生其他变故。
辛酉日,同玉清昭应宫副使林特上呈《会计录》,皇帝下诏将其收藏于府祕阁。
癸亥日,从内藏库拨出五十万贯钱给三司。
兴州团练使德文,年少时好学,凡是经史百家,都亲手抄录,擅长写文章。
皇帝因为他勤奋如学生,曾因进见时,戏称他为“五秀才”。
德文多次表示希望有名士为师友,己巳日,特命翰林学士杨亿与他交往。
壬申日,任命张士逊为户部郎中,崔遵度为户部员外郎,并担任寿春郡王的朋友。
当时郡王即将接受经学教育,命令中书选择正直有学问的人担任府官。
因为张士逊平和雅正、谦和谨慎,淡泊名利,崔遵度同修起居注超过十年,每次站在殿上,常常退到柱子后面,担心皇帝看见他,士绅推举他为长者,因此召见两人并任命他们。
起初,宰相打算任命张士逊等人为翊善、记室,皇帝说:“翊善、记室,是府属官,郡王都要接受他们的拜见。”
因此任命他们为郡王的朋友,命令郡王每次见到他们都要答拜。
张士逊曾拜见王旦,称赞郡王学书法有法度,王旦说:“郡王不应参加科举、选拔学士,不在于学书法。”
张士逊惭愧地道歉。
癸酉日,辽主驻扎在雪林。
二月,准布部长朝见辽主。
辛巳日,辽主前往萨堤泺。
丁亥日,监修国史王旦等人上呈《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皇帝下诏嘉奖。
庚寅日,辽国任命前东京统军使耶律罕谟为右伊勒希巴。
壬辰日,命令修景灵宫副使林特前往兗州景灵宫太极观设醮,因为营建完成。
宫观总共有1322区。
甲午日,下诏在元符观南面建造学堂,作为皇子学习的地方,赐名为资善。
皇帝作记,刻在堂中的石碑上。
任命入内押班周怀政为都监,入内供奉官场怀玉为寿春郡王伴读,并当面告诫不得在堂中嬉笑及摆放玩物。
丙申日,封后宫崇阳县君李氏为才人。
戊戌日,辽国皇子宗真出生,是宫人萧纳木锦所生。
纳木锦年少时面色黝黑,眼神凶狠,她的母亲曾梦见金柱擎天,其他孩子想上去却上不去,纳木锦从后面赶到,与仆从一起升上去,母亲心中感到奇异。
后来,纳木锦得以入宫,侍奉承天太后。
她曾打扫太后的床榻,得到一只金鸡,吞下后,肤色变得异常光泽,太后感到惊异,说:“这必定会生下贵子。”
命令她侍奉辽主。
至此生下儿子,是辽主的长子。
皇后没有儿子,将他收为己子。
纳木锦逐渐晋升为元妃。
皇后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抚养宗真,元妃嫉妒皇后得宠,心中常常不悦。
三月,辛酉日,辽国因为各道监狱空无一人,守臣都晋升官阶并赐予物品。
癸亥日,宗正卿赵安仁说:“唐朝的玉牒首先记载混元皇帝,现在请将御制的《圣祖降监记》放在列圣玉牒之首,并另修皇朝新谱,再另取美名。
又请任命知制诰刘筠、夏竦为宗正寺修玉牒官。”
皇帝同意,新谱命名为《仙源积庆图》。
庚午日,亳州报告明道宫建成,总共有480区。
下诏派遣内侍设醮。
夏天,四月,辽国赈济招州百姓。
王继忠被辽国俘虏后,被推荐提拔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封为琅邪郡王。
当时伊勒希巴萧哈绰,因为熟悉典故,善于应对,受到辽主的宠爱。
王继忠侍奉辽主宴会,辽主提到哈绰,想任命他为枢密使,王继忠说:“哈绰虽然有文才,但不识大体;萧迪里才德兼备,可以胜任。”
辽主认为他偏袒迪里,没有听从。
戊寅日,任命哈绰为北院枢密使。
庚辰日,司天监报告周伯星再次出现。
丁亥日,陕西转运副使张象中说:“安邑、解县两池,除了现有贮盐三亿八千八百八十二万余斤外,恐怕还有剩余利益,希望制定条约。”
皇帝说:“土地丰厚,财富充足,这已经足够了。如果过分追求增加,必定会有短缺的时候。不可允许。”
丙申日,赐天下百姓饮酒。
辛丑日,命令入内内侍省规定群官与各宫院婚嫁财物的数量。
此前,与皇亲国戚联姻的人,花费过多,每次纳采成礼的日子,多带随从,家中供给饮食,动辄超过千万,有人因此破产。
皇帝说:“国家宗族逐渐扩大,这不能不限制其制度。”
于是大幅减少费用,并赐予金帛以补贴费用。
五月,甲辰日,下诏明年正月一日前往玉清昭实宫,上呈宝册。
又因十一月将在南郊举行祭祀,举行恭谢之礼。
诸军的赏赐,都用内藏库的物品支付。
三司不要催促各路钱帛,各州军监不得以修贡、助祭为名,擅自征收。
乙巳日,邠宁环庆部署王守斌报告夏州蕃骑一千五百人来侵犯庆州,内属的蕃部击退了他们。
丁未日,殿中侍御史张廓说:“群官中有父母去世的,大多免于服丧,这不是古制。希望从今以后都依照礼令解官服丧。”
下诏同意,其官秩应当起复及武臣内职,都按照旧制。
丙辰日,因为景灵宫、会灵观及兗州景灵宫、太极观建成,赦免死罪以下的囚犯。
丁巳日,任命向敏中为宫观庆成使。
己未日,河北转运使李士衡献上助南郊的绢布六十万匹,钱二十万贯,并且说:“六十万都是应当上供的,剩下的二十万是本路的盈余,请派遣使臣运送。”
此前每次有大礼,李士衡必定以所部供军物品为贡品,有人说不实,因此这次奏章详细说明。
皇帝下诏嘉奖,并对辅臣说:“李士衡应对突发事件有才能,但做事常常疏忽,所以人们往往认为他虚夸。然而朝廷所需,无论大小他都能立即办理,这也是他的长处。”
乙丑日,任命王旦为恭上宝册南郊恭谢大礼使。
庚午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
辛未日,司天监上奏说:“岁星和太阴星运行失常,太白星高悬,预示着秦地之外将有战事。”皇帝对辅臣说:“秦地连接三蜀,疆域辽阔,军中不法之徒可能会突然聚集为盗,应当谨慎防备。嘉勒斯赉与秦、渭地区的熟户结下仇怨,曹玮请求增加驻军,可以按他的请求办。川、陕地区的长吏、监押、巡检中有懈怠的,要替换掉。”
六月辛巳日,比部员外郎、知齐州范航因受贿枉法,被免去死罪,杖打脊背并刺面,发配到沙门岛。他的儿子范昭当时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等到任期结束回京,到了南京,上书表示愿意成为边防士兵,以赎父亲的罪过,请求将父亲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宰臣说父子的罪责虽然不相互牵连,但也应当降低他的职务,于是命令他处理事务;皇帝同意了。
癸巳日,京畿地区发生蝗灾,皇帝命令辅臣前往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灵观设立道场祈祷。
丙申日,任命虞部员外郎张怀宝、秘书丞韩庶、户部判官梁固分别掌管三司的盐铁、度支、户部句院。此前起居郎乐黄目掌管三司句院,三司使马元方认为他不称职,罢免了他。皇帝对王旦等人说:“人们说三司的官员不宜频繁更换,因为这样会让人侥幸于职位变动,不能彻底查清各部门事务的弊端。此外,句院是负责监督的机构,官员职位低微,权力轻,难以胜任其职。”王旦说:“三部句院合并为一个司,事务确实繁重,即使让高官来担任,也只是增加了事务的复杂性,对核查事务反而更加疏漏。如果重新分三部设官,选拔才能敏捷的人来主持,或许可以分担繁重的文书工作,稍微提高效率。”因此命令张怀宝等人分别掌管。
辽国任命政事舍人吴克昌按察霸州的刑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十二-注解
旃蒙单阏: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称,用于纪年。旃蒙单阏年指的是特定的年份。
柔兆执徐: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称,用于纪年。柔兆执徐年指的是特定的年份。
玉清昭应宫:宋代皇家道教宫观,供奉玉皇大帝等重要神祇。
玉皇大天帝:道教中的最高神祇,被认为是宇宙的主宰。
宝符阁:存放重要符箓和天书的皇家建筑。
崇德殿:宋代皇宫中的重要殿堂,用于举行重大仪式。
大赦天下:皇帝颁布的赦免令,通常在全国范围内赦免罪犯或减免赋税。
德寽勒部:辽国的一个部落,位于东北地区。
会灵观:宋代皇家道教宫观,用于举行宗教仪式。
誊录院: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机构,负责誊录考生的试卷。
马兰淀:辽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棣州:宋代的一个州,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阳信县:宋代的一个县,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八方寺:宋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阳信县境内。
东京留守:辽国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的行政事务。
萨堤泺:辽朝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于阗国: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新疆和田地区。
宗正寺:宋代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
西蕃: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天策上将军:宋代的一个高级武官职衔。
兴元牧:宋代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管理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市)的行政事务。
永兴军:宋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龙图阁直学士:宋代的一个高级文官职衔。
河南府:宋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邓州:宋代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崇政殿:宋代皇宫中的重要殿堂,用于举行朝会和重大仪式。
胶水:宋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蔡齐:宋代的一位进士,后成为著名的官员。
范仲淹: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
崇文馆:宋代的一个学术机构,负责编纂和校勘书籍。
周易·泰卦:《周易》中的一卦,象征天地交泰、万物亨通。
林牙:辽国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文书和档案。
北院大王:辽国的一个高级官职,负责管理北院的行政事务。
高丽:朝鲜半岛上的古代国家,与辽朝时有冲突。
哈斯罕部:辽国的一个部落,位于东北地区。
武胜军:宋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三司使:宋代的一个高级官职,负责管理财政事务。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曾任枢密使,以刚直著称。
旦:王旦,北宋宰相,以宽厚和智慧闻名。
枢密使:宋代官职,负责军事机要,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中书:宋代中央行政机构,负责起草和发布皇帝的诏令。
诏格:皇帝的命令格式或规定。
使相:宋代的一种荣誉官职,通常授予有功的大臣。
咸平:宋真宗的年号,公元998年至1003年。
仓庾:古代仓库,用于储存粮食。
辽:指辽国,北宋时期的北方邻国。
女真: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民族,后来建立了金朝。
荣王元俨:宋太宗的儿子,封为荣王。
内藏左藏库:宋代皇宫内的财宝库房。
崇文院:宋朝的官方图书馆和学术机构,负责收藏和整理书籍。
秘阁:宋代皇宫内的图书馆,收藏珍贵书籍。
凌迟:古代一种极刑,即千刀万剐。
契丹:古代东北亚的一个民族,建立了辽国。
彤管懿范:书名,记载后妃的事迹。
秘书省正字:宋代官职,负责校对和编纂书籍。
昭宣使:宋代的一种荣誉官职。
贝州观察使:宋代的地方官职,负责监察地方行政。
刘承规:北宋时期的官员,以不避众怨、敢于直言著称。
彰国军节度使:北宋时期的官职名,属于地方军政长官,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杨亿: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曾任翰林学士。
王嗣宗: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枢密副使,后因与寇准不和而请求罢职。
寇准: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曾任宰相,以刚直不阿、敢于谏言闻名。
薛映: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工部侍郎,后调任扬州知州。
马亮: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给事中,后升任工部侍郎。
李迪: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吏部员外郎,后升任右谏议大夫。
郭崇仁:北宋时期的官员,章穆皇后的弟弟,曾任宫苑使、昭州团练使。
张讠永: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以气节和重然诺著称。
林特: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同玉清昭应宫副使。
注辇国: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陈尧咨: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工部郎中、知邓州,性格刚戾。
嘉勒斯赉:西夏的一位重要人物,与宋朝边境常有冲突。
辽主:指辽朝的皇帝,此处为辽圣宗耶律隆绪。
种放: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工部侍郎,以循默著称。
王钦若: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枢密使、同平章事,负责抄写校勘馆阁书籍。
陈彭年:北宋时期的学者,曾任学士,参与编纂《册府元龟》等重要文献。
荣王宫火:指荣王宫发生的火灾,荣王是宋朝的宗室成员。
祕阁:宋朝的皇家图书馆,收藏珍贵典籍。
显州:辽朝的一个州,位于今辽宁省境内。
真宗:宋真宗赵恒,北宋第三位皇帝。
大中祥符:宋真宗的年号,时间为1008年至1016年。
耶律世良:辽朝将领,曾与高丽作战。
萧库哩:辽朝将领,与耶律世良一同作战。
郭州:辽朝的一个州,位于今辽宁省境内。
南海军:辽朝的一个军事重镇,位于今辽宁省境内。
会灵观使:宋朝的官职,负责管理会灵观。
丁谓: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曾任参知政事。
张旻:北宋将领,曾任马军副都指挥使。
宣徽南院使:宋朝的官职,负责宫廷礼仪和外交事务。
枢密副使:宋朝的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王旦: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曾任宰相。
会计录:记录国家财政收支的文献。
内藏钱:宋朝的皇家金库,用于国家财政支出。
三司:宋朝的财政机构,负责国家财政管理。
德文:兴州团练使,好学且工于辞章。
张士逊: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户部郎中。
崔遵度: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户部员外郎。
寿春郡王:宋朝的宗室成员,此处指宋真宗的皇子。
翊善:宋朝的官职,负责皇子的教育和辅导。
记室:宋朝的官职,负责记录皇子的言行。
雪林:辽朝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准布部长:辽朝的一个部落首领。
两朝国史:记录宋朝和辽朝历史的官方史书。
耶律罕谟:辽朝将领,曾任东京统军使。
右伊勒希巴:辽朝的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景灵宫:宋朝的皇家道观,位于兗州。
太极观:宋朝的皇家道观,位于兗州。
资善堂:宋朝皇子学习的场所。
周怀政: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入内押班。
场怀玉: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入内供奉官。
崇阳县君李氏:宋朝后宫的一位妃嫔。
宗真:辽朝皇子,辽圣宗的长子。
萧纳木锦:辽朝宫人,宗真的生母。
元妃:辽朝后宫的高级妃嫔称号。
赵安仁: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宗正卿。
混元皇帝:指唐朝的皇帝,此处为唐高祖李渊。
圣祖降监记:宋朝的官方文献,记录皇帝的功绩。
刘筠: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曾任知制诰。
夏竦: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曾任知制诰。
仙源积庆图:宋朝的皇家谱系图。
明道宫:宋朝的皇家道观,位于亳州。
王继忠:北宋时期的官员,曾被辽朝俘虏。
萧哈绰:辽朝官员,曾任伊勒希巴。
萧迪里:辽朝官员,曾任枢密使。
周伯星:古代天文学中的一颗星,象征吉祥。
张象中: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陕西转运副使。
安邑、解县:宋朝的两个县,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酺:古代的一种庆祝活动,通常与祭祀有关。
王守斌:北宋时期的将领,曾任邠宁环庆部署。
夏州:宋朝的一个州,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庆州:宋朝的一个州,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张廓: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殿中侍御史。
向敏中: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宫观庆成使。
李士衡: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河北转运使。
南郊: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
太白昼见:太白即金星,古代认为太白昼见是异常天象,常被视为不祥之兆,预示着战争或灾难。
岁星太阴失度:岁星即木星,太阴即月亮,失度指运行失常。古代天文学认为星象异常与国家命运相关,此处预示可能有战乱。
秦地控接三蜀:秦地指今陕西一带,三蜀指四川地区。秦地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战略要地。
仗脊黥面:古代刑罚,杖打脊背并在脸上刺字,是一种严厉的惩罚。
沙门岛:古代流放犯人的地方,位于今山东蓬莱附近。
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灵观:宋代重要的道教宫观,皇帝常在此举行祭祀和祈祷活动。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句院:宋代财政机构,分别管理盐铁、财政收支和户籍赋税。
政事舍人:辽代官职,负责处理政务和监察刑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十二-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涵盖了政治、宗教、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首先,文中提到宋真宗在玉清昭应宫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奉表上玉皇大天帝圣号,并将刻玉天书奉安于宝符阁。这一事件反映了宋代皇权与道教神权的紧密结合,皇帝通过宗教仪式来强化自身的合法性和神圣性。玉皇大天帝作为道教最高神祇,其圣号的奉上象征着皇帝与天神的直接沟通,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
在经济方面,文中提到宋真宗因河、淮南、两浙地区遭受水灾,下令免除这些地区的赋税。这一举措体现了宋代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通过减免赋税来缓解百姓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此外,文中还提到宋真宗对科举制度的改革,设立了誊录院,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性。这一改革反映了宋代政府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尤其是对寒门子弟的提拔,体现了“寒俊”政策的实施。
在军事方面,文中记载了辽国的多次军事行动,包括对德寽勒部的征讨以及对高丽的进攻。这些事件反映了辽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扩张野心,同时也揭示了宋辽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辽国的军事行动不仅针对周边部落,还涉及对高丽的征讨,显示了辽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范仲淹、寇准等。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宋代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的社会现象。寇准则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文中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寇准对南方士人的偏见,反映了当时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地方行政事务,如棣州城的迁徙、宗正寺的火灾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宋代地方政府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尤其是棣州城的迁徙,显示了宋代政府在治理黄河水患方面的努力,尽管这一举措引发了争议,但最终证明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宋代的政治、宗教、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运作机制,以及皇权、宗教、地方行政、科举制度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这段古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北宋时期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关系,特别是寇准和王旦之间的互动。寇准以其刚直不阿的性格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但他的性格也导致了一些政治上的冲突。王旦则以其宽厚和智慧,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寇准辩护,显示了其高尚的政治品格和深远的政治眼光。
文中还涉及了宋代的政治制度,如枢密使、中书等机构的职能和运作方式,以及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宋代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的特点。
此外,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如辽国的军事行动、荣王元俨的火灾事件等,都是宋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宋代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学角度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话和事件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朝廷的政治生活。同时,通过对人物性格和政治行为的描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和政治道德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是研究宋代政治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段古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宋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和官员的任免情况,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首先,刘承规的去世引发了朝廷对其评价的讨论,皇帝对其敢于直言、不避众怨的品质表示赞赏,并追赠其为彰国军节度使,体现了皇帝对忠臣的重视。杨亿因张翰不蓄财而辞谢撰碑文的酬劳,虽然朝廷未允,但时人对其行为表示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廉官员的推崇。
王嗣宗因与寇准不和而多次请求罢职,最终被任命为大同节度使,显示了朝廷在处理官员矛盾时的妥协态度。薛映、马亮、李迪等人的职务调动,则反映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重视,尤其是皇帝对大藩长吏的要求,强调了洞达物情、遵守条诏、爱民抑暴的重要性。
张讠永的去世引发了朝廷对其气节和政绩的追思,皇帝称其才任将帅,但因疾病未能充分发挥才能。张讠永临终前对朝廷的建议,尤其是对丁谓的批评,显示了其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奸臣的痛恨。他的言论‘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己效,公不言己能’成为后世官员的座右铭,体现了北宋时期对官员品德的高要求。
林特因久任三司、高年勤瘁而受到皇帝的特别优待,显示了皇帝对老臣的关怀。然而,林特因有所中伤而令人忌惮,反映了朝廷内部的复杂人际关系。注辇国使者的到来,展示了北宋与外国的友好往来,尤其是皇帝对其使者的厚待,体现了北宋的开放和包容。
陈尧咨的性格刚戾,多次受到挫辱,皇帝通过其兄尧叟的劝诫,表达了对官员行为的严格要求。嘉勒斯赉的请求伐夏州,显示了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复杂关系,皇帝对其多诈的警惕,反映了北宋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辽主的狩猎活动和善射多力的形象,展示了辽朝皇帝的尚武精神。种放的去世和皇帝对其的评价,显示了北宋对循默官员的尊重。王钦若负责抄写校勘馆阁书籍,反映了北宋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一系列政治事件和官员的任免,展示了北宋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品德的高要求和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这些记载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首先,文中提到陈彭年参与铸印,反映了北宋时期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崇文院和祕阁的火灾,虽然造成了书籍的损失,但也促使朝廷重新整理和抄写典籍,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辽朝与高丽的战争,展示了辽朝在东北亚的军事扩张。辽主耶律隆绪的北还,标志着辽朝在东北亚的军事行动告一段落。辽朝将领耶律世良的去世,则反映了战争对将领生命的威胁。
宋朝内部的军事问题也在文中有所体现。张旻因选兵过严,导致士兵谋变,王旦的建议则展示了宋朝高层在处理军事问题时的谨慎态度。通过提拔张旻,化解了潜在的兵变危机,体现了宋朝政治的灵活性。
文化方面,德文的好学和杨亿的任命,反映了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张士逊和崔遵度的任命,则体现了宋朝对皇子教育的重视。资善堂的建立,进一步展示了宋朝对皇子教育的制度化。
辽朝内部的宫廷斗争也在文中有所体现。宗真的出生和萧纳木锦的晋升,反映了辽朝后宫的政治斗争。皇后与元妃之间的矛盾,展示了辽朝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
宋朝的财政管理也在文中有所体现。内藏钱的发放和三司的财政管理,展示了宋朝对国家财政的严格控制。李士衡的献绢和钱,则反映了地方官员对国家财政的支持。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北宋和辽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事件,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和辽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这段文本选自宋代史书,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天文现象,反映了宋代朝廷对国家事务的高度关注。文本开篇提到太白昼见和岁星太阴失度的异常天象,古代天文学与政治紧密相关,这些现象被视为上天对人间事务的警示,尤其是预示战争或灾难。皇帝对此高度重视,并下令加强边境防御,体现了宋代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文中提到的嘉勒斯赉与秦、渭熟户的冲突,反映了宋代与西夏之间的紧张关系。曹玮请求增兵的建议被采纳,说明朝廷对边疆将领的意见非常重视。同时,皇帝对川、陕地区官员的任免也表现出对地方治理的严格管理,体现了宋代中央集权的特点。
范航因受贿被严惩,其子范昭请求代父从军的情节,展现了古代孝道文化的影响。尽管父子罪不相及,但朝廷仍对范昭的职务进行了调整,体现了宋代法律与伦理的复杂关系。
京畿地区发生蝗灾后,皇帝命辅臣前往道教宫观建道场祈祷,反映了宋代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方式。道教在宋代具有重要地位,皇帝通过宗教仪式祈求消灾,体现了宗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
最后,关于三司官员的任命和职责调整,反映了宋代财政管理的复杂性。王旦的建议表明,宋代朝廷注重官员的能力和效率,力求通过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选拔来提高行政效能。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还深刻反映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军事策略、法律制度和宗教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